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報告_第1頁
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報告_第2頁
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報告_第3頁
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報告_第4頁
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題目:PN結正向壓降溫度特性的研究實驗目的:1) 了解PN結正向壓降隨溫度變化的基本關系式。2)在恒流供電條彳下,測繪 PN結正向壓降隨溫度變化曲線,并由此確定其靈敏度和被測PN結材料的禁帶寬度。3)學習用PN結測溫的方法。實驗原理:理想PN結的正向電流If和壓降Vf存在如下近似關系IF = Is exp(-j)(1)其中q為電子電荷;k為波爾茲曼常數(shù);T為絕對溫度;Is為反向飽和電流,它是一個和PN結材料的 禁帶寬度以及溫度等有關的系數(shù),可以證明rqVg Is = CT r exp-g(2)kT其中C是與結面積、摻質(zhì)濃度等有關的常數(shù):r也是常數(shù);Vg(0)為絕對零度時PN結材料的導帶底和

2、價帶頂?shù)碾妱莶?。?2)式代入(1)式,兩邊取對數(shù)可得'kc 1 kT rVf =Vg (0) - -In T -InT r = V1 +Vm(3)g<qIf J q其中Vi =Vg(0) - klnF Tq IfVn1 =-KT InTr q這就是PN結正向壓降作為電流和溫度函數(shù)的表達式。令If=常數(shù),則正向壓降只隨溫度而變化,但是在方程(3)中,除線性項 V1外還包含非線性項 Vn1項所引起的線性誤差。設溫度由Ti變?yōu)門時,正向電壓由 Vfi變?yōu)閂f,由(3)式可得Vf =Vg(0)Vg(0)Vfi一旦 1n.lT(4)TiqTi按理想的線性溫度影響,VF應取如下形式:(6)

3、洋品室B祥晶雁上特勃p?(慚r-酒謖元件PD、呼9I咬座卜加焦母巴-m懸電*招孔(5)如1等于溫度時的空值。:TFT由(3)式可得所以V F理想二 VF1.:TVF fi= Vfi(T -Ti)FTVg (0)-VfiTiVg -VFi kT kV理想=Vfi+卜-r ;T-Ti )=Vg(0)-Vg(0)-VFi- (T-Ti r(7)_Tiq -Tiq由理想線性溫度響應(7)式和實際響應(4)式相比較,可得實際響應對線性的理論偏差為kkTT V =V理想 -VF = r(T -Ti k Ln ( )qqTi(8)設Ti=300 k, T=3i0°k,取r=3.4*,由(8)式可得

4、?=0.048mV ,而相應的Vf的改變量約20mV ,相比之下誤差甚小。不過當溫度變化范圍增大時,Vf溫度響應的非線性誤差將有所遞增,這主要由于r因子所綜上所述,在恒流供電條件下,正向壓降幾乎隨溫度升高而線性下降,可以改善線性度的方法大致有兩種:i、對管的兩個be結分別在不同電流Ifi,展下工作,由此獲得兩者電壓之差(Vfi- Vf2)與溫度成線kT I性函數(shù)關系,即VFi -VF2 =kTIn q FiF2由于晶體管的參數(shù)有一定的離散性,實際與理論仍存在差距,但與單個PN結相比其線性度與精度均有所提高。2、利用函數(shù)發(fā)生器,使If比例于絕對溫度的r次方,則VfT的線性理論誤差為?=0。四、實

5、驗裝置實驗系統(tǒng)由樣品架和測試儀兩部分組成。樣品架的結構如圖所示,其中A為樣品室,是一個可卸的筒狀金屬容器,筒蓋內(nèi)設橡皮0圈蓋與筒套具相應的螺紋可使用兩者旋緊保持密封,待測PN結樣管(采用3DG6晶體管的基極與集電極短接作為正級,發(fā)射極作為負極,構成一只二極管)和測溫元件(AD590)均置于銅座B上,其管腳通過高溫導線分別穿過兩旁空芯細管與頂部插座Pi連接。加熱器H裝在中心管的支座下,其發(fā)熱部位埋在銅座B的中心柱體內(nèi),加熱電源的進線由中心管上方的插孔P2引入,P2和引線(高溫導線)與容器絕緣,容器為電源負端,通過插件Pi的專用線與測試儀機殼相連接地,并將被測PN結的溫度和電壓信號輸入測試儀。測試

6、儀由恒流源、基準電源和顯示等單元組成。恒流源 有兩組,其中一組提供If,電流輸出范圍為 0-1000 11A連續(xù)可調(diào),另一組用于加熱,其控溫電流為0.1-1A ,分為十檔,逐檔遞增或減0.1A,基準電源亦分兩組,一組用于補償被測PN結在0c或室溫Tr時的正向壓降 Vf (0)或Vf (Tr),可通過設置在面板上的“ ?V調(diào)零”電位器實現(xiàn)?V=0,并滿足此 時若升溫,?V<0;若降溫,則?V>0,以表明正向壓降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另一組基準電源用于溫標 轉(zhuǎn)換和校準,因本實驗采用 AD590溫度傳感器測溫,其輸出電壓以1mV/ k正比于絕對溫度,它的工作溫度范圍為 218.2423.2

7、°k (即-55150C),相輸出電壓為 218.2 423.2mV。要求配置 412位的 LED顯示器,為了簡化電路而又保持測量精度,設置了一組273.2mV (相當于AD590在0c時的輸出電壓)的基準電壓,其目的是將上述的絕對溫標轉(zhuǎn)換成攝氏溫標。則對應于-55 150C的工作溫區(qū)內(nèi),輸給顯示單元的電壓為-55 150mV便可采用量程為土 200.0mV的31/2位LED顯示器進行溫度測量。 另一組量程為土 1000mV的31/2位LED顯示器用于測量If, Vf和?V,可通過“測量選擇”開關來實現(xiàn)。實驗步驟:1)打開測試儀電源,將開關 K撥到If,由“ If調(diào)節(jié)”使 憶=504

8、。2) 將K撥到Vf,記下初始溫度 T和對應Vf (0)的值。將K置于?V,由“ ?V調(diào)零”使?V=0。3) 開啟加熱電源,逐步提高加熱電流,當 ?V每改變10 mV讀取一組?V、T,記錄18組實驗數(shù)據(jù)。 4)關閉加熱電流,在降溫條件下重復上述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5) 整理實驗儀器。數(shù)據(jù)處理與誤差分析: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起始溫度Ts=26.0 C工作電流I f=50A起始溫度為 Ts時的正向壓降 * (TO =609mV? V/mv升溫過程T C降溫過程TC-1030.129.9-2034.134.2-3038.638.3-4042.842.3-5047.146.5-6051.450.7-70

9、55.654.9-8059.959.1-9064.163.4-10068.367.6-11072.471.9-12076.776.1-13080.980.4-14085.184.7-15089.289.0-16093.593.2-17097.797.4-180102.0102.0表一:實驗數(shù)據(jù)表利用ORINGIN ,將升溫和降溫過程分別作圖:升溫過程A V-T曲線:ALinear Fit of AA V-T曲線AB | cD1Equationy = a + b*x2Adj. R-Square0.999983ValueStandard Error4AIntercept61,379570.1698

10、25ASlope-2.366280.0025圖像數(shù)據(jù)降溫過程AV T曲線:«ALinear Fit of A=200 -I |1 I 1|1 I2040008。100T/QCA V T曲線ABc|D1Equationy = a + b*x2Adj. R-Square0.999943ValueStandard Error4AIntercept60,083340.306925ASlope-2.362470.00443圖像數(shù)據(jù) 由上圖數(shù)據(jù)可知:升溫時AV -T曲線的斜率為-2.36628,其誤差為0.0025,而相關系數(shù)為 0.99998 降溫時AV -T曲線的斜率為-2.36247,其誤

11、差為0.00443,而相關系數(shù)為 0.99994 兩次所作圖像的相關系數(shù)都非常接近1,說明數(shù)據(jù)較好。在升溫過程中PN結正向壓降隨溫度變化的靈敏度禁帶寬度Eg (Ts) =Vgv =VF(TS) S T = 0S=-2.36628 ± 0.0025 mV/ C.609 (-2.36628) (-273.2)/1000V = 1.255V與公認值1.21比較有|Eg(Ts)-E(Ts)|1.255-1.21| =3.7%E(Ts)E(Ts)1.21在降溫過程中禁帶寬度EgPN結正向壓降隨溫度變化的靈敏度S=-2.36247 ± 0.00443 mV/ C(Ts) =Vgv =Vf(Ts) S :T =0.609 (2.36247) (-273.2)/1000( =1.254V與公認值1.21比較有-JEg(Ts)-E(Ts)lJ1.254-1.21L3.6%E(Ts)E(Ts)1.21誤差分析:升溫和降溫過程得到的靈敏度、禁帶寬度很接近,但由于實驗過程中溫度變化比較快,不能準確記錄溫度,使得禁帶寬度與公認值差距較大,同時溫度的測量精度比較低也增大了誤差。思考題:1 .測Vf(0)或Vf(T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