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_第1頁
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_第2頁
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_第3頁
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_第4頁
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然常識第七冊教學總目標課題教學目標1、怎樣認識事物推理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學會根據(jù)現(xiàn)象,運用推理方法來推測事物,得到結(jié)論。3 .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腦筋,勤思維。2、地殼1 .使學生知道地球內(nèi)部可以分成地殼、地幔、地核三層。2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是不斷運動著的,構(gòu)成地殼表面的地層也在不斷地變化著。3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深處存在著熾熱的巖漿,溫度很高,人們利用地熱為人類服務。4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人們可以根據(jù)震前的預兆,預測地震,減輕災害。5 .使學生初步知道火山噴發(fā)是地下巖漿沖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6 .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推測來解暗箱的科學方

2、法,知道科學家就是用這個方法認識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的。7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認識花崗巖、大理巖和石灰?guī)r等常見的巖石。8 .讓學生通過收集巖石,制作巖石標本,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習自然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自然,主動探索自然的科學態(tài)度。3、海洋1 .使學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積很大,占地球表面的7/10o2 .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變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用。3 .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嶇不平的,光線暗,壓力大。但海底啟力產(chǎn)資源。4 .初步知道海洋中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5,初步了解海洋中動、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4、食鹽1 .初步了解食鹽的用途,和海水制鹽的方法。2

3、 .初步認識食鹽晶體,了解食鹽晶體的制取方法3 .認識水能溶解物質(zhì),初步了解溶液等概念。4 .初步學習過濾、結(jié)晶等實驗操作方法。5 .通過實驗方法初步認識清水與鹽水的不同性質(zhì)。如:重量不同;浮力不同;導電能力不同。6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5、淀粉1 .知道淀粉是一種沒有氣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的感覺。它不溶于水。淀粉液加熱成糊狀。2 .知道淀粉遇碘變成藍紫色。3 .初步知道植物體中含淀粉。4 .知道葉片中含淀粉。5 .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與光照有關。6 .學會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斷物體是否含淀粉。6、種子的萌發(fā)1 .初步知道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種子,它們一般都有種皮和胚。2 .知

4、道植物種子浸水后,體積會增大,重量會增加。3 .初步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等外界條件。4 .知道植物的種子可以用來繁殖后代,其中有些種子可以食用。5 .初步學會用推理方法,分析種子萌發(fā)諸因素,推測種子萌發(fā)所必要的外界條件。6 .培養(yǎng)學生在析因?qū)嶒炛姓J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推理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尊重別人。7、野獸1.初步知道野獸棲息在不同的地方,大多數(shù)的野獸過著群居的生活。2、知道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在身體構(gòu)造及機能方面的差別。3 .知道家畜是由野獸馴養(yǎng)而來的。4 .初步知道人類馴養(yǎng)家畜的歷史以及家畜馴養(yǎng)的意義。5 .初步學會用推理的方法認識身體的構(gòu)造和機能與習性相適應的關系。8、加熱和

5、傳熱1、知道酒精燈的構(gòu)造。2 .知道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3 .初步知道固體是靠傳導傳熱的。4 .知道物體傳熱的本領有大小,金屬是熱的良導體。5 .知道水是熱的不良導體;靠對流方式傳熱。6 .知道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靠對流方式傳熱。7 .初步知道熱還能通過輻射傳播,輻射熱的吸收與物體表面顏色后關。8 .初步學會正確使用酒精燈。9 .用實驗、觀察等方法研究物體的傳熱方式。9、熱脹冷縮1 .初步知道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1)知道液態(tài)的水一般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2)知道氣態(tài)的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知道固態(tài)的銅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2 .初步知道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3

6、 .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讓學生動手制作簡單的溫度計,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4。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5.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團結(jié)合作的良好習慣。10、電和磁1 .運用實驗和推理的方法找出暗盒內(nèi)哪兩個接頭是相連的,并能檢測簡單的電路故障。2 .初步知道一節(jié)電池、兩只電珠的不同連接方法。3 .初步知道兩下電池、只電珠的不同連接方法。4 .初步知道電會產(chǎn)生磁,通電線圈的磁性大小與圈數(shù)多少、電流大小有關。5 .知道電磁鐵的構(gòu)造及電磁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6 .初步知道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主要因素。1、怎樣認識事物推理一、教學內(nèi)容1 .根據(jù)小車在磁鐵作用下的運動情況,推測小車里

7、藏了什么;2 .從罩在杯子里的蠟燭火焰熄滅,而且每次熄滅的時間大致相同的情況,進行推測;3 .在杯子相同,蠟燭不同的條件下,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推測和驗證;4 .在杯子不同,蠟燭相同的條件下,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推測和驗證;5 .日常生活中運用推理方法的實例;6 .推理游戲。二、教學要求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學會根據(jù)現(xiàn)象,運用推理方法來推測事物,得到結(jié)論。3 .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腦筋,勤思維。三、重點難點本單元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運用推理方法來認識事物.教學難點是推理猜人的游戲活動.四、課時劃分本單元教學時間:2課時第1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學會

8、根據(jù)現(xiàn)象,運用推理方法來推測事物,得到結(jié)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磁性小車的推測1、教師可以用實驗導入的方法引入實驗:教師出示一輛內(nèi)臧磁鐵的小車和一塊條形磁鐵,讓學生看清用磁鐵的端靠近小車,演示在磁鐵作用卜小車的運動情況.然后用磁鐵的另一端繼續(xù)演示。2、小車的內(nèi)部是看不到的,也是個“暗箱”.根據(jù)它和磁鐵的相互作用,通過推測可以推翻里面臧了什么.學生雖然沒有推測這個概念,但他們會思維,會不自覺地用推測方法來認識的.結(jié)束后讓學生想一想,看到什么現(xiàn)象,你認為產(chǎn)生這兩種不同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小車里面可能臧著什么,為什么有些學生會根據(jù)磁鐵能吸鐵制物體的性質(zhì),認為小車里可能藏的是回形針,就像“磁鐵游戲

9、”中的小鴨游水那樣.但是.仔細想一想,如果藏的是回形針,那怎么3、到底推測的結(jié)論是否止確,拆開小車,T就能知道。最后,教師明確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根據(jù)已知的一般情況和當前觀察到的實際情況推測的。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就是推測,推測是認識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會后退呢玩過磁鐵的學生,后可能會想起兩塊磁鐵會發(fā)生相吸或相斥的情況,從這一般情況和當前情況則可推測小車里臧了磁鐵的結(jié)論。1、蠟燭實驗猜測第一個問題,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三種可能情況,然后實驗。學生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推測這個結(jié)果產(chǎn)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對罩和不罩玻璃杯時觀察到的情況進行比較,學生會發(fā)現(xiàn)杯內(nèi)空氣少可能是燭火燃燒一會兒再熄火的原因。第二個問

10、題預測結(jié)果時,引導學生根據(jù)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和同樣大小的杯子里空氣多少一樣的兩個前提,推測燭火每次熄火的時間大致相同的結(jié)論。連續(xù)試驗,讓學生根據(jù)每次試驗結(jié)果進行歸納,證實推測是否止確。討論第三個問題時,應該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前面推測的結(jié)論,歸納出蠟燭燃燒時二、蠟燭實驗2、教師對實驗一和實驗二中所用的推理進行比較,說明它們的不同處在于推測時的進程不同。實驗一用的推測是從一般情況推到個別的實際情況;實驗二用的推測是從個別的實際情況推到一般情況。間的長短可能與杯子里空氣多少有關的結(jié)論。這就對燃燒現(xiàn)象有進一步的認識。三、蠟燭實驗1、教師承接上頁的教學,指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可能與杯子里的空氣多少有關,那

11、么還可能與什么情況有關呢2、教帥可以出示本頁三組實驗的材料,提出如果杯子相同,蠟燭不同,蠟燭燃燒的時間會不會一樣學生觀察、比較蠟燭的不同,發(fā)現(xiàn)第1組蠟燭的顏色不同;第2組蠟燭的粗細不同,燭芯的粗細是一本¥的;第3組蠟燭的多少不同。學生演繹推測,根據(jù)上頁結(jié)論和當前情況,推測每組蠟燭燃燒的時間會不會一樣學生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歸納推測,得出在杯子相同情況卜,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只與蠟燭的多少有關。第2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什么是推理方法。2 .初步學會根據(jù)現(xiàn)象,運用推理方法來推測事物,得到結(jié)論。3 .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腦筋,勤思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蠟燭實驗1、教師先引導學生回

12、顧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復習學習過程中得到的結(jié)論,以及兩種推測方法的不同處:一是由一般情況和當前情況推測結(jié)論;二是由多個情況經(jīng)過分析推測結(jié)論。2、提出問題,如杯子不同、蠟燭相同,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將會怎樣杯子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燒杯代替,如500毫升的、250毫升的、125毫升的三種。3、教師說明,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想一想、試一試,證實前十課提出的蠟燭燃燒時間的長也可能與杯子里空氣的多少有關這個推測,是正確的。學生測出中等杯子里蠟燭燃燒的時間后,推測另外兩只杯子里蠟燭燃燒的時間大約是多少。接著做實驗驗證結(jié)論。二、解釋生活實例1、學生容易理解的可以詳講;不易理解的,可以略講。如我國的中醫(yī)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

13、,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學生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講講運用推測方法的實例學生觀察教材第5頁的插圖,根據(jù)圖回來講述推測方法的運用。驗,有一套針對疾病癥狀的治療方法,這就是一般的醫(yī)學常識。中醫(yī)師根據(jù)這些知識,結(jié)合診斷過程中觀察到的病人的脈搏、舌苔、眼神、皮膚顏色和說話的語氣等實際情況,運用推理的方法,就能推測病情病因。修理工人修理電視機時也是這樣,他們以各種電視機故障的特征和現(xiàn)象與當前用儀器測得的實際情況為根據(jù),推測故障的部位和損壞的零件,然后修理。預se天氣情況,是根據(jù)當前的風力、云層、氣溫和以往相同情況時的天氣變化推測的。挑選西瓜是根據(jù)經(jīng)驗從瓜的顏色、敲擊時發(fā)出的聲音,推測西瓜的生熟。2、小結(jié):這些實例都是

14、運用演繹推測。它的前提是已有的經(jīng)驗和當前觀察到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一般的知識經(jīng)驗多數(shù)是運用歸納推測得到的。三、練習1、推理填空2、教師歸納時應該說明,這類游戲關鍵在于比較,找出各行組成圖形的相同之處,據(jù)此就能找出應填的圖形。這幅圖第一、第二行都有紅色的花、綠色的葉、黃色的果實,第三行也應該如此,所以應該填入缺少的是紅色的花。3、推理猜人學生明確游戲的內(nèi)容和要求,然后讓他們想一想,推測一個合適的圖形填入,并說出理由。學生初步了解游戲的方法和規(guī)則,再討論猜人的關鍵是什么,問題的設計是猜人的關鍵,設計得好,能以最少的問題猜出被猜同學是誰。做游戲2、地殼一、教學內(nèi)容1.用解暗箱的方法探測盒里裝的東西(黃

15、沙)。(1)先用掂一掂、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的觀察方法探測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2)再用磁鐵、探棒等工具進行實驗探測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2 .地球的內(nèi)部構(gòu)造概況。(1)地球的內(nèi)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2)地殼的表面是一層層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地層地殼的深處存在著熾熱的巖漿,溫度很高。地震與火山噴發(fā)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3 .用觀察的方法認識巖石。4 .用實驗的方法認識巖石。5 .收集巖石,制作巖石標本。二、教學要求1使學生知道地球內(nèi)部可以分成地殼、地幔、地核三層。2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是不斷運動著的,構(gòu)成地殼表面的地層也在不斷地變化著;3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深處存在著熾熱的巖漿,溫度很

16、高,人們利用地熱為人類服務。4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人們可以根據(jù)震前的預兆,預測地震,減輕災害。5使學生初步知道火山噴發(fā)是地下巖漿沖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6 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推測來解暗箱的科學方法,知道科學家就是用這個方法認識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的。7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認識花崗巖、大理巖和石灰?guī)r等常見的巖石。8 讓學生通過收集巖石,制作巖石標本,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習自然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自然,主動探索自然的科學態(tài)度。三、重點難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推理解暗箱的科學方法認識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與地殼的概況。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地層的變化與原因。四、課時劃分

17、1本單元教學時間:4課時(第8頁2課時劃分建議第l課時:學習用推理來解暗箱的科學方法;地球內(nèi)部的構(gòu)造。到第到頁)第2課時:地層及地層的運動;地熱的利用。(第11頁到第13頁)第3課時:火山噴發(fā)現(xiàn)象;地震的形成與預測。(第14頁到第19頁)第4課時:巖石的認識與巖石標本制作。(第20頁到第22頁)第1課時教學目標:1 .用解暗箱的方法探測盒里裝的東西(黃沙)。(1)先用掂一掂、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的觀察方法探測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2)再用磁鐵、探棒等工具進行實驗探測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2 .地球的內(nèi)部構(gòu)造概況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解“暗箱”法1、教師出不(

18、內(nèi)裝鐵屑或黃沙)盒子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盒子里裝的東西”。2、教師排除學生所提出的打開盒子直接看,看;倒出盒子里的東西;手指伸進去觸摸等方法。教師告訴學生人類在探索自然奧秘時,有些事物往往像只盒子,似一只“暗箱”,封閉著,但又是不能打開,無法打開的,如地球的內(nèi)部有什么。科學家用觀察與實驗等科學方法去“解開暗箱”,探測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的奧秘。學生議論出各種各樣的方法。3、教師先啟發(fā)引導每個學生試著用“掂一掂”、“聞一聞”、“吐聽"、甘搖”等觀察方法對“暗箱”作各種試驗,考察其反應(相應的輸出)的現(xiàn)象。4、教師出示部分工具如磁鐵、竹針,啟發(fā)學生借助工具用實驗的方法進一步去解“暗

19、箱”。用竹針伸進盒內(nèi)探測物體的大小、松緊、軟硬;用磁鐵從盒子外面試試盒內(nèi)物品有無磁性等相應的反應。5、在學生初步學會用推理的方法來解“暗箱”的基礎上,教師要告訴學生科學家就是用解暗箱的科學方法來探索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的。每個學生試著用“掂一掂”、“聞聞”、“時聽“、甘搖”等觀察方法對“暗箱”作各種試驗并做出歸納:盒子里的東西比較重,沒有任何氣味,自己不會發(fā)出聲音,但心搖會左右滾動,而且有沙沙的滾動聲。引導學生推測盒內(nèi)裝的東西:不是整體一塊的東西,是散裝的顆粒狀東西;可能是鐵屑可能是木屑,也可能是黃沙。學生分析、綜合觀察實驗后盒子內(nèi)物體所有的“輸出的信息”,推測盒子里裝的是鐵屑或黃沙。二、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

20、1、教師告訴學生科學家運用推理的方法解開了“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這只“暗箱”。科學家通過對地球發(fā)生的地震、火山噴發(fā)、地下溫泉、開礦鉆探等地球內(nèi)部現(xiàn)象的輸出信息進行推測,初步探明了地球內(nèi)部分成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2、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用熟雞蛋作比喻:蛋殼比作地殼;蛋白比作地幔;蛋黃比作地核。3、簡單介紹三個圈層的簡單情況。如每層厚度不同;地球內(nèi)部有壓力,越到深處,壓在上面的東西越多,壓力當然越大;地球內(nèi)部是熱的,所以地下冒出溫泉;力,卜礦冬天不穿棉衣,地殼內(nèi)部每深100米,溫度上升3。學生看掛圖。第2課時教學目標:1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是不斷運動著的,構(gòu)成地殼表面的地層也在不斷地

21、變化著。2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殼深處存在著熾熱的巖漿,溫度很高。人們利用地熱為人類服務。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地層、地熱利用1、教師在復習上課時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的基礎上,講述地殼是地球最外層,地殼到底是怎樣的2、教師出示11頁上的彩圖或地層構(gòu)造掛圖讓學生觀看,然后告訴學生地殼的構(gòu)造是一層層的,表面往往是土壤層,卜面是一層層的巖石層,統(tǒng)稱它們地層。3、教師告訴學生地殼深處的溫度是很高的,而且越深溫度越高,約每深100米,溫度上升3'C。原因是在地殼的深處存在著是熔成漿狀的巖石,叫做巖漿。如果巖漿噴出地表,便是火山噴發(fā)。4、教帥再請學生觀察第12頁上的三幅彩圖。教帥可以舉些我國利用地熱的

22、例子,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生觀察第11頁卜面的彩圖,引導學生以礦工冬天在步井下工作不必穿棉衣為例,推測地殼深處的溫度。集體議論人們是如何利用地下熱的。二、地殼運動1、教師出示褶皺地層、斷層的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提出思考題:“為什么原水平的地層會產(chǎn)生這樣的彎曲與斷裂”2、教師引導學生做地層變化的模擬實驗。該實驗可利用廢紙(海綿條)切成長條疊成,旁邊涂上不同顏色代表土壤層和巖石層,要求學生將握長條的兩手從兩邊向中間擠壓,這樣就可模擬地層發(fā)生褶曲,形成褶皺地層。如果從兩邊加強擠壓的力量,可以得出地層會產(chǎn)生斷裂而形成斷層。學生觀看本頁描述地層變化的彩圖。學生思考、議論。學生實驗。學

23、生往往會產(chǎn)生“兩邊的擠壓力來自何方”的疑問。3、教師提示學生回憶上堂課講的內(nèi)容,然后告訴學生:地球內(nèi)部溫度很高,巖漿有時會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地震等。使地殼某些地方發(fā)生升降或水平擠壓活動;陽光、空氣、水、生物的作用(第5冊“石塊、沙、粘土”已學過)也會使地兄表面的石石遭受破壞,但變化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現(xiàn)在的地層都是長期來地殼不斷運動而形成的。第3課時教學目標:1 .使學生初步知道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人們可以根據(jù)震前的預兆,預測地震,減輕災害。2 .使學生初步知道火山噴發(fā)是地下巖漿沖出地表所造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對火山、地震的初步認識1、教師復習課時內(nèi)容并引入地

24、殼運動中有火山和地震運動,那是怎么一回事的內(nèi)容2、教師告訴學生:火山與地震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雖然它們都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害,但人類并不因此懼怕它的發(fā)生,而在研究它、探索它,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人們已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議論學生觀察本頁上的彩圖或放映后關錄像。經(jīng)發(fā)現(xiàn)火山噴發(fā)的火山灰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尼加拉瓜已在莫莫通博火山建立了火山熱能發(fā)電站;人類對地震的研究也有不斷的進展,尤其是對地震的預報。二、火山1、出7K錄象。學生觀看錄像,了解火山爆發(fā)是由于地下的巖漿沖出地表所形成的。一般是先有大量的氣體自裂隙中冒出,在上空形成煙柱;然后有大量的巖石碎塊和熔巖物質(zhì)從火山口噴上天空,

25、火山周圍被夾雜著大量灰塵、碎石的煙女所籠罩。由于火山的噴發(fā)形成大量水蒸氣上升,好像沸騰粘稠的鐵水樣的巖漿向四周散涌而去,能映紅天空、輝煌奪目、尤如噴火,直至巖漿沒有能力沖出地表時,噴發(fā)停止或暫時停止?;鹕絿姲l(fā)是地殼深處巖漿的作用,因向火山噴發(fā)可以產(chǎn)生在陸地上,也可以發(fā)生在海底。三、地震的成因1、教師出示本頁的二幅不意圖。2、介紹地殼是在不斷地運動的,當?shù)貙訑嗔?、巖塊沿斷層移動就發(fā)生地震。這種與地層的斷裂變化有關的地震叫做構(gòu)造地震,它是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數(shù)目最多的一類地震。在火山爆發(fā)時,灼熱的巖漿從地殼內(nèi)部噴出地學生回憶上幾頁的教學內(nèi)容。表,產(chǎn)生巨的沖力,引起巖石錯動,使火山周圍產(chǎn)生震動,形成火山

26、地震。在石灰?guī)r地區(qū),地卜石灰?guī)r被地下水溶蝕,形成地下洞穴,有的洞頂發(fā)生陷落,引起地面震動,這是陷落地震。四、地震的預報1、教師向?qū)W生介紹測量地震的儀器時,可以告訴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科學家制造出精密的測量儀器,這儀器根據(jù)地震產(chǎn)生地形變動、磁異常、電異常等微小的變化就能預測地震的發(fā)生。2、告訴學生我國研究地震現(xiàn)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大的貢獻,早在1700年前就記載了大量的關于地震的資料;3000年的歷史資料中,就有近萬件地震情況的記錄;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地動儀,它的出現(xiàn)比現(xiàn)代地震儀早了1000多年。3、教師拿出地動儀掛圖講解:它用青銅鑄造,形狀像個大酒樽;頂上有凸

27、起的蓋子,周圍有8只龍頭,對準8個方向,每條龍的嘴里含一顆小銅球;對著龍嘴有8只銅蛤蟆,昂著頭,張著嘴,蹲學生觀察書上彩圖或放映錄像。相互議論得出:井水的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發(fā)生冒泡、變渾、變色、變味等;動物異常情況,如牛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亂跑、鴨不下水、雞飛上樹、冬天蛇出洞、老鼠搬家現(xiàn)象都可能是地震的預兆。在地上。哪里發(fā)生地震,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會張開,嘴里的銅球就落到銅蛤蟆的嘴里。第4課時教學目標:1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觀察與實驗的方法認識花崗巖、大理巖和石灰?guī)r等常見的巖石。2 .讓學生通過收集巖石,制作巖石標本,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學習自然事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自然,主動探索自然的科

28、學態(tài)度。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巖石的初步認識1、告訴學生這些石頭,在科學上叫做巖石。巖石是人類祖先與大自然作斗爭中最原始的工具。自然界中巖石后七八百種,今天我們要認識、區(qū)別的巖石,只是最常見的幾種。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石塊,從哪里采集來的為什么喜歡這塊石塊,它有什么特點學生用觀察的方法去研究大家?guī)淼膸r石與教師提供的巖石,比較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相同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用分類方法,自定標準把巖石分2、組織學生交流研究結(jié)果。3、教師把巖石顏色與光澤的不同總結(jié)出來,讓學生知道巖右后黑、白、灰、紅、綠等不同顏色,并知道有的巖石像金屬、玻璃、瓷碗、油漆樣有光澤,而有的無光澤。4、教帥可以讓

29、學生比較巖石的硬度,啟發(fā)學生用鐵釘或指甲測試,讓學生用刻劃的實驗方法比較巖石的軟硬并分類。第三步教師指導學生在巖石上滴鹽酸,觀察其反應,并把巖石分類。5、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小結(jié)認識巖石的方法。類。學生交流研究結(jié)果。學生實驗。二、認識花崗巖、石灰?guī)r、大理巖1、教師出示三塊巖石,告訴學生它們分別是花崗巖、石灰?guī)r、大理巖(可以編號)。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實驗,并填寫書上的格。通過討論、小結(jié)得出:花崗巖灰白色或肉紅色,沒有光澤,硬,滴稀鹽酸后沒有氣泡;石灰?guī)r灰色或灰白色,沒有光澤,較軟,滴稀鹽酸有氣泡;大理巖白色或黑色,有光澤,中等硬度,滴稀鹽酸有氣泡。3、教師簡單地向?qū)W生介紹這三種巖石的成因,

30、也可以出示玄武巖、流紋巖(均屬巖漿巖,成因類似花崗巖);沙巖、化石、頁巖(均屬沉積巖,成因同石灰石)麻石、板石(均屬變質(zhì)巖,成因同大理巖)的標本,以開拓學生眼界。4、教師告訴學生,研究巖石是學生按編號找到實驗桌上三種巖石。學生實驗。認識地球與其他星球奧秘的重要手段。人類登上月球首先帶回來的就是月球上的巖石。研究這些巖石,可以了解月球的表面情況。因此研究需要收集巖石;填寫好標本卡;制作標本盒,再分類收藏。5、教師發(fā)下制作材料,分組制作。學生區(qū)分各自帶來的巖石,填卡裝入標本盒。3、海洋一、教學內(nèi)容1 .海洋的面積很大。2 .海水的潮汐變化。3 .海底的情況。4 .海洋中的動物。5 .海洋中的植物。

31、6 .海洋中動物與植物的關系。二、教學要求1使學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積很大,占地球表面的710。2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變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用。3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嶇不平的,光線暗,壓力大。但海底有礦產(chǎn)資源。4初步知道海洋中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5,初步了解海洋中動、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三、重點難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海洋的自然概況。四、課時劃分1,本單元教學時間:3課時2課時劃分建議:第1課時:海洋面積很大;海水的潮汐現(xiàn)象;海底的情況。(第23頁到第26頁)第2課時:海洋中的動物。(第27頁到第32頁)第3課時:海洋中的植物;海洋中動物與植物的相互關系

32、。(第33頁到第35頁)第1課時1 使學生初步知道海洋面積很大,占地球表面的教學目標:710。2 .初步知道海水有潮汐變化。潮汐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加以利用3 .初步了解海底是崎嶇不平的,光線暗,壓力大。但海底有礦產(chǎn)資源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1、教師復習“地殼”一單元引入,問:“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怎樣”2、問:“地殼表面情況怎樣”(有陸海、海洋)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有關海洋方面的知識。學生答:地球內(nèi)部分地殼、地幔、地核三層。二、海洋的概況1、出示地球儀或東西兩半球圖。2、小結(jié):在地球上海洋面積很大,它有36200萬平方千米,占地球總面積的7/10。學生在上面找一找哪些地方是陸地哪些地方是海

33、洋比一比地球上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三、潮汐的變化1、教師提出問題:“潮汐的漲落是具有很大能量的,人們可以加以利用嗎2、講述利用潮汐發(fā)電的例子。3、教師可以介紹利用潮汐行船。在沿海的河流中,漲潮時河水流向上游,落潮時河水流向下游。由于潮汐發(fā)生是有規(guī)律的,因此在沿海的河流中行船只要依照潮汐規(guī)律,漲潮時從下游向上游航行,退潮時從上游向下游航行,就能省時省力學生討論,提出利用潮汐的方案或事例??磿静鍒D。四、海底的情況學生想象一下海底的情況:如海底的地形,海底的光線,海底的壓力學生看書本插圖,講述海底的情況。第2課時教學目標:1,初步知道海洋中有豐富的動物資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教學過程教師活

34、動學生活動一、深海魚1、教師揭示學習的內(nèi)容:研究海洋中的動物。2、接著問:“海洋中什么動物最多”魚。學生觀察書本上的插圖。找一找深海魚的特3、當學生認識深海魚的一些特點以后,就讓他們思考為什么深海魚有這些特點別地方。學生認識深海魚的這些特點是由于深海里光線暗、壓力大的環(huán)境條件4、教師引出問題:淡水魚和海水魚有什么不同造成的。讓學生觀察書本中的插圖(認識海水魚大多比5、可以讓學生觀看色彩絢麗的海水魚類錄像片。淡水魚顏色美麗)。二、我國的海洋1、教師以講述法介紹我國的魚魚類資源類資源。首先指出我國的海岸線長,海域遼闊,魚類資源豐富。再利用書本插圖介紹我國的一些主要魚類資源。教材中所列的這些海洋動物

35、,學生能見到的并不多,但是學生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了解這些動物的知識卻是不少的。因此,教學時,可以通過觀察圖片或錄像片讓學生自己說說這些動物的情況。如:“它們是用什么呼吸的”“怎樣繁殖后代的”“它們與魚有什么不同”三、貝類、珊瑚、水母1、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把家中收集的貝殼帶到學校來陳列,供大家欣賞。教學時教師也可把它們當作教具,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2、有關貝類的生活情況,教師可提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它們生活在哪里”“它們的外殼有什么作用3、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或水母和珊瑚的標本,然后告訴學生這些也是海中的動物。4、接著介紹水母是飄浮在海水中的動物。它們通體透明,游泳本領很差,靠吞食水中浮游生物為生

36、。很多水母能釋放毒刺來防御敵害。水母種類很多,海蟄是其中一種。海蟄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也是動物,它們生活在海中巖石上。平時見到的珊瑚只是它們留卜的骨胳。珊瑚的種類很多,大多有奇形怪狀的骨胳。欣賞?;卮?。四、海洋動物的重要性1、學生了解海洋中有許許多多形態(tài)各異的動物以后,可以讓他們討論:海洋動物對人類有什么用處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海洋動物資源2、教師作適當?shù)臍w納,讓學生知道:海洋動物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它給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工業(yè)原料等。但是,目前人類對海洋動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還很少。由討論,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于人類對海洋的污染和盲目的濫捕,海洋動物資源面臨逐步減少的危險。所以,保護海洋動物,合

37、理利用海洋動物資源越來越重要。第3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海洋中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征2 .初步了解海洋中動、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海洋藻類1、教師提出問題:“海洋中有哪些植物”2、教師介紹這些藻類植物時主要是介紹它們的名稱和形態(tài)特征。藻類沒后真正的根、莖、葉,全身都能吸收海水中的養(yǎng)料。大多數(shù)藻類生長在淺?;蚝K蠈樱柟饽苷盏降乃颍W詈蠼榻B這些海藻的用處:食用或作,業(yè)原料。3、。教帥要指出小型藻類很小,學生看書本中的插圖。學生觀察書本中的插圖,認識小型藻類。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小型藻類種類多,數(shù)量也多;海水上層漂浮著大量小型藻類。

38、4、引導學生認識到藻類為海洋動物提供豐富的食物。學生想想:海中這么多藻類植物,對海洋這個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作用呢二、海洋中動植物的關系1、教師提出問題:海洋中的植物與動物之間啟什么關系2、經(jīng)過討論,教師幫助歸納出動物與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學生看書本中的插圖,討論:海洋中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什么海洋中的動物又為植物提供什么海洋中如果沒有植物,動物能生存嗎4、食鹽一、教學內(nèi)容1 .食鹽的用途。2 .海水制鹽。3 .制取食鹽晶體。4 .清水和鹽水的區(qū)別。二、教學要求1 .初步了解食鹽的用途,和海水制鹽的方法。2 .初步認識食鹽晶體,了解食鹽晶體的制取方法。3 .認識水能溶解物質(zhì),初步了解溶液等概念。4

39、.初步學習過濾、結(jié)晶等實驗操作方法。5 .通過實驗方法初步認識清水與鹽水的不同性質(zhì)。如:重量不同;浮力不同;導電能力不同。6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三、重點難點本單元教學重點是食鹽晶體的制取過程和清水、食鹽水的區(qū)別方法。難點是食鹽晶體的制取。四、課時劃分1,本單元教學時間:2課時2.課時劃分建議第1課時:食鹽的用途,海水制鹽,食鹽晶體的制取。(教材第36頁到第39頁)第2課時:區(qū)別清水和鹽水。(教材第40頁到第42頁)第1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了解食鹽的用途,和海水制鹽的方法。2 .初步認識食鹽晶體,了解食鹽晶體的制取方法。3 .認識水能溶解物質(zhì),初步了解溶液等概念。4 .初步學習過濾、

40、結(jié)晶等實驗操作方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初步認識食鹽1、教師可以用討論的方法,先讓學生討論鹽有哪些用處學生各自發(fā)表意見。學生看書本插圖,歸納2、問:食鹽從哪里來食鹽的用途。取自海水。二、制取食鹽晶體1、教師先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食鹽的顆粒2、教師應該告訴學生這種形狀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做出來的。并t旨出在自然界中有分物質(zhì)也會自然形成很有規(guī)則的形狀,這些都叫晶體。3、教師提出制取食鹽晶體的實驗。每步實驗教帥要作示范,實驗時要多加巡視指導,注意安全。過濾后一定要確認食鹽沒有被分離出來,加熱后食鹽結(jié)晶出來,一定要讓學生了解這就是食鹽晶體。學生觀察到食鹽顆粒都是正方體的。制取鹽的晶體實驗可以

41、分小組進行,可以按書本分三步實驗。5、淀粉一、教學內(nèi)容1 .應用感官觀察、認識淀粉2 .通過實驗方法認識淀粉的性質(zhì)一一淀粉不溶于水,加熱淀粉液成糊狀,遇碘變成藍紫色。3利用淀粉的特性,使白紙上顯出藍紫色的字跡。4用碘液檢驗植物體中和其他物質(zhì)中是否含淀粉。5葉片中含淀粉。6葉片中產(chǎn)生淀粉與陽光的照射有關。二、教學要求1知道淀粉是一種沒有氣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的感覺。它不溶于水,淀粉液加熱成糊狀。2知道淀粉遇碘變成藍紫色。3初步知道植物體中含淀粉。4知道葉片中含淀粉。5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與光照有關。6學會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斷物體是否含淀粉。三、重點和難點重點認識淀粉的一些性質(zhì)和淀粉遇碘

42、變藍紫色的特性以及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與光照有關。難點是在檢驗植物的葉片是否有淀粉過程中,葉片浸在酒精中的隔水加熱和光照下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四、課時劃分1本單元教學時間:2課時2課時劃分建議第1課時:淀粉的某些性質(zhì);淀粉遇碘變成藍紫色的特性;利用淀粉的特性使白紙上顯字。(第43頁到第46頁)第2課時:用碘液推測物體中是否含淀粉,葉片中是否含淀粉。葉片中的淀粉產(chǎn)生與陽光照射有關。(第47頁到第50頁)第1課時教學目標:1 .知道淀粉是一種沒有氣味和味道的白色粉末,手捻有滑爽的感覺。它不溶于水,淀粉液加熱成糊狀。2 .知道淀粉遇碘變成藍紫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感官認識淀粉1、教師出示一些淀粉

43、,告訴學生,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淀粉”。我們現(xiàn)在來研究淀粉的性質(zhì)。怎樣認識淀粉的性質(zhì)2、學生觀察以后,以小組形式匯報。教師小結(jié):淀粉是一種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白色粉末,用手捻有滑爽的感覺。學生想想看,提示他們回憶學過的認識事物的方法。通過議論得出,要認識淀粉的性質(zhì),先用感官直接觀察,再用實驗方法進一步認識它。學生分小組活動。二、實驗方法認識淀粉1、教師具體指導。按課本上圖示的要求,先用小匙取淀粉倒入盛清水的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然后靜置片刻,使淀粉沉淀。教師讓學生針對這一現(xiàn)象,判斷淀粉是否溶解于水。再讓學生把淀粉水用濾紙過濾,觀察濾紙上留卜的白色淀粉,讓學生判斷淀粉是否溶解于水。濾下的清水

44、放在旁,以便用碘液步檢驗。接著指導學生進行第一個實驗,將一小匙淀粉倒入盛清水的燒杯里,攪拌并加熱,觀察它發(fā)生的變化。待其冷卻后,讓學生用手指捻摸,然后講講感覺。學生分小組做淀粉能否溶于水的實驗。通過上述兩個實驗,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淀粉不溶于水,淀粉水加熱后變糊狀,手摸感到有粘性。二、淀粉遇碘變成藍紫色1、教師出示碘液。2、教師先后在干淀粉和盛啟淀粉糊的試管里滴一小滴碘液,讓學生觀察。3、教師再在盛有糖水和鹽水的試管里各滴入一滴碘液4、教師將淀粉水過濾后下待用的清水取出來,把碘液滴入清水中,搖晃后讓學生觀察5、教師出示一張白紙讓學生看,隨后取干凈的毛筆蘸淀粉糊在白紙上寫字,讓學生看到潮

45、濕的字。然后烘干紙片,再取出碘液,用脫脂棉蘸碘液涂抹白紙片上寫字處,使白紙顯出藍紫色的字。學生通過觀察,了解碘液是棕黃色、有酒味的液體。學生觀察其變化,討論,知道淀粉遇碘液會變成藍紫色的特性。還可以根據(jù)這一特性來檢驗淀粉的存在學生清楚地看到,清水并不變色,說明清水中沒有淀粉,進一步表明淀粉不溶于水。在上述感官觀察和實驗基礎上,學生歸納并作出小結(jié)。學生分組按教師示范的步驟進行實驗。學生試一試以后,讓他們議論得出:白紙上顯示藍紫色字是利用淀粉遇碘液會變藍紫色這一特性,加深學生對淀粉這一顯著特性的認識。第2課時教學目標:1 .初步知道植物體中含淀粉。2 .知道葉片中含淀粉。3 .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與光

46、照有關。4 .學會利用淀粉的特性,推理判斷物體是否含淀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植物中含有淀粉1、教師復習提問淀粉遇碘變色的特性。2、出示馬鈴薯塊莖。由于馬鈴薯塊莖哀面有一層表皮,把碘液滴于表皮上,表皮小變色。教師指導學生,用刀將馬鈴薯塊莖切成薄片,把碘液滴在薄片上,觀察它的變化。3、教師出示面粉、食鹽、蘿卜、滑石粉、菱、蘋果等物體,學生議論,提出自己檢驗馬鈴薯塊莖是否含淀粉的方法。學生一定會講出可以用碘液檢驗。學生通過這一現(xiàn)象,推測馬鈴薯塊莖里含淀粉。讓學生回答有沒有辦法知道這些物體是否后淀粉。接著教師指導學生用碘液檢驗4、教帥冉介紹些有關淀粉的知識,如淀粉的用途。學生按實驗的結(jié)果,把

47、這些物體分成兩類:一類是“有淀粉”的物體;一類是“沒有淀粉”的物體二、葉片中含有淀粉1、教學時,從植物塊莖、根、果實和種子中含淀粉的結(jié)論中,進一步遷移,“那么植物的葉片中有沒有淀粉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辨別”2、教師就把碘液滴在葉片上,讓學生看有什么變化。由于葉片是綠色的,而且葉面上有保護層,所以葉的顏色變化不顯著,看不清楚。3、教師告訴學生要看清楚葉色的變化,可以先把葉片上的綠色退去,怎么退呢教師演示,邊做邊講述,可以把葉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熱。告訴學生“退色”就是將綠葉里綠色的東西溶解在酒精里(這種綠色的東西就是葉綠素)。待綠色退掉以后,把葉片從酒精里取出洗凈,滴上碘液,葉片上立即出現(xiàn)藍紫色

48、。4、教師啟發(fā)學生想一想,葉片中淀粉的產(chǎn)生與什么有關系再來試一試陽光與葉片中的淀粉有什么關系。5、教師按課本上實驗要求介紹實驗步驟:用黑紙剪取兩只五角星,用回形針把五角星的紙片夾在葉片的兩囿,上下對準,使葉片被夾部分見學生講用碘液來檢驗。學生推測葉片中含淀粉。小到陽光,并讓這盆植物放在陽光下曬上半天。然后教師取出另一盆事先準備并給它曬半天太陽的植物(有幾片葉片同樣也遮有黑紙),這時教師摘卜葉片,取下遮蓋的黑紙,讓學生看,葉片上有沒有什么變化。接著用酒精處理,再滴上碘液,讓學生觀察。6、教師歸納小結(jié):葉片里淀粉的產(chǎn)生與陽光的照射有關。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是因為葉片產(chǎn)生的淀粉,由莖輸送到植物體的

49、各部分,供植物生長的需要。學生發(fā)現(xiàn)葉片被遮蓋的部分沒有變藍紫色,而其余沒有遮蓋部分變成藍紫色。說明不見光的部分沒有變色是沒有淀粉,其余部分有淀粉。也就說明葉片中的淀粉要在陽光照射下才會形成。6、種子的萌發(fā)一、教學內(nèi)容1 .植物的種子有哪些不同與相同點各種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都各不相同(2)種子浸水后體積會增大,重量會增加。種子一般都有種皮和胚。2 .種子是怎樣萌發(fā)的(1)用實驗的方法,觀察不同條件下種子的變化。(2)觀察大豆種子的萌發(fā)過程。3 .種子有什么用途(1)種子能繁殖后代。(2)有些植物種子可以食用。二、教學要求1 .初步知道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種子,它們般都有種皮和胚

50、。2 .知道植物種子浸水后,體積會增大,重量會增加。3 .初步知道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等外界條件。4 .知道植物的種子可以用來繁殖后代,其中有些種子可以食用。5 .初步學會用推理方法,分析種子萌發(fā)諸因素,推測種子萌發(fā)所必要的外界條件。6 .培養(yǎng)學生在析因?qū)嶒炛姓J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推理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尊重別人。三、重點難點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觀察比較和實驗的方法知道種子的構(gòu)造、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知道種子的萌發(fā)與水分、空氣和溫度有關。將種子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放在不同的位置,控制條件,通過實驗來測定種子萌發(fā)與溫度、空氣、水分的關系,追溯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難點是理解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

51、、實驗的設計思想和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四、課時劃分1 .本單元教學時間:2課時2 .課時劃分建議:第1課時:植物的種子有哪些不同用實驗和測量方法觀察浸水后大豆種子的變化。剝開浸泡后的種子,觀察它的種皮和胚。(第51頁到第53頁)第2課時:種子是怎樣萌發(fā)的種子有什么用途(第54頁到第56頁)第1課時教學目標:1.初步知道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種子,它們一般都有種皮和胚。2.知道植物種子浸水后,體積會增大,重量會增加。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種子的不同占八、1、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在家的周圍可以看到哪些植物,校園中栽培哪些植物,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這些植物是哪里來的。學生可能會想到有的是買

52、來的,有的是桿插繁殖而來的,有的是用種子繁殖而來的。二、大豆種子浸泡后的變化2、教師結(jié)合第6冊“植物的生活”中的有關內(nèi)容,如種向日葵要先將種子播種到土壤里。由此引出本單元學習的課題“種子的萌發(fā)”。3、教師提出“你所知道的、熟悉的植物種子有哪些”4、教師將這些種子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西瓜籽、向日葵籽、蠶豆、黃豆(大豆)、花生、稻谷(水稻)、桃等,然后再出示學生不太熟悉的或沒有想到的:綠豆、小麥、玉米、械樹子等,向?qū)W生介紹這些種子的名稱。把準備好的一定數(shù)量的種子,發(fā)給每個小組。學生說出熟悉的種子學生觀察、比較各種植物的種子在形狀、大小、顏色上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征。5、教師對教材所提供的10

53、種植物種子比較、歸納。同時結(jié)合學過的第4冊教材“植物的根、莖、葉”單元,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種子一般都是在植物的果實中。如花生果,就是植物的果實,而里面的花生是種子。類似的有蠶豆、綠豆等。也有一些平時我們習慣上叫做種子的,如小麥、玉米、葵花籽,實際上它們是果實。由于它們結(jié)構(gòu)特殊,也可叫做種子。1、教師引導學生“已知道植物的種子在顏色、大小、形狀上都不同,那么我們將種子浸入水中,看看它們又會有什么變化”教師將已經(jīng)觀察學生說說除了教材上的10種植物種子外,你還認識一些什么樣的種子過的花生、玉米、小麥、水稻等若十種子浸入水中(留T5分干種子)。(教師可以說明,由于浸泡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讓這些種子

54、先浸著)2、接著教帥可以引導學生分組測量實驗中種子大小變化的具體程度。3、教師歸納:通過測量知道種子的變化。引出種子浸泡后體積變大。既然浸泡后種子體積會變大,那么重量有沒后變化呢如何來測量種子的重量4、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想法的同時,提醒學生除此之外用平衡尺也可以來比較種子的重量。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用平衡尺比較種子的重量。學生們觀察教帥事先準備好的材料(10多粒已浸泡數(shù)小時的大豆種子,10多粒沒有浸泡的大豆種子)。學生分小組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出:種子浸水后變大、變胖,外形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學生拿出方格紙,在格子上排6顆沒浸泡的大豆種子,再在卜面排上浸泡后的6顆大豆種子。從種子所占的格數(shù)來比較浸泡與沒浸泡大豆種子在大小上的變化,具體程度用格數(shù)來表不。學生可能會提出可以用彈簧秤來稱。在學生操作前,請學生先考慮實驗的過程,注意因為是對比實驗,比較大豆種子浸泡前后重 量的變化,在比較時要 取相同數(shù)量的大豆種子 測量。比較實驗。5、學生操作后,教師用天平演示一遍,在操作上可以變化,如取相同數(shù)量的浸泡前后的種子分別放在2只燒杯中。天平一端的盤子上放沒有浸泡的大豆種子的燒杯,另一端的盤子上放浸泡過的大豆種子的燒杯,看一看哪一端重。在沒浸泡的大豆種子的燒杯中再放入干的大豆種子,直至天平兩端平衡,然后數(shù)一數(shù)干的大豆種子比浸泡過的大豆種子多幾顆,再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