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本樂理教案_第1頁
(完整版)基本樂理教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本樂理教案第一章樂音體系教學目標:學習、認識音的產生、性質、樂音體系重點難點:音的分組、等音、自然音級、變化音級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2 課時1、音的產生:由于物體的震動而產生。2、正常音的震動范圍每秒1120000次,音樂中使用音的范圍為每秒震動274100次。3、音的性質:高低(振動頻率)、強弱(振幅大小)、長短(時值)音色。4、音列與音級(1)樂音體系:樂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稱為“樂音體系”。(2)音列:將樂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來,稱為“音列”。(3)音級:音列中的每一個音均稱為“音級”。(4)介紹鍵盤白鍵:52個,基本音級(音名:CDEFGAB排列,

2、唱名:doremifasoilasi排列。黑鍵:36個,變化音級(無固定音名,其名稱按相鄰白鍵,通過使用變音記號表達)八度:在一個八度內,白鍵和黑鍵上的樂音共有12個,相鄰兩鍵的音高距離為半音,相隔兩鍵上午音高距離為全音。5、音的分組:Ac52ACCcc1c2c3c4c521大字二組大字一組大字組小字組小字一組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低音區(qū))(中音區(qū))(高音區(qū))共有七種完整的,兩組不完整的。6、音的關系(1)變音(即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稱為“變音”。(2)常用變音記號(五種): 升記號(升號):“#”表示將原音升高半音,“x”表示將原音升高一個全音。 降記號(降號):“

3、b”表示將原音降低半音,“bb”表示將原音降低一個全音。 還原記號:表示將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歸原位。(3)等音:音高相同,名稱和意義不同,也叫“同音異名”音。(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自然半音:相鄰兩音級構成的半音。如:EF;CbD等。 自然全音:相鄰兩音級構成的全音。如:E#F;bB-C等。(5) 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 變化半音:同一音級或隔開一個音級構成的半音。如:C#C;#E-bG等。 變化全音:同一音級或隔開一個音級構成的全音。如:bC#C;E-bG等。第二章五線譜教學目標:學習、認識五線譜,音符,休止符,省略記號,演奏法記號教學重難點:音符時值的基本劃分與特殊劃分,省略記號。教學方法

4、: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七匚小厶ft卜教學時數(shù):3課時1、記譜法的種類:五線譜,簡譜、譜表譜號(1) 高音譜號(2) 低音譜號(3)中音譜號(C譜號)、(次中音)24(4) 五線譜的線與間(上下加線與加間)(5) 大譜表: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的結合形式(6) 聯(lián)合譜表:多聲部譜表3、音符(1) 概念(2) 簡譜、五線譜中的音符及其時值比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全音持i四抽)二分晉苻二拍)曲介舟將(一憫、凡并音軒(半擅)十令釦音苻門蟲拍(3) 音符的規(guī)范寫法:符頭、符桿、符尾符桿的方向兩個聲部的五線譜記寫4、休止符(1) 概念(2) 常見休

5、止符表全休止符二好味止曲四莎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豪休止苻(3) 全休止符的使用說明5、附點:(1) 概念(2) 常見附點音符表(3) “附點”的寫法:“”(4) 常見復附點音符6、其他增時記號(1)延音記號(2)連音線7、略寫記號(1) 移高8度:8(記號置于音符上方),移低8度:8(記號置于音符下方)(2) 重復八度記號:con8(記號置于音符上方)con8(記號置于音符下方)復記號:分音型反復記號”、“自由反復記號”、“段落反復記號”(3) 長休止記號:(4)震音記號: 單震音: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均勻地反復。 雙震音:兩個音(或兩個和弦)均勻地反復。(5)音型反復記號 小節(jié)內的音型反復:

6、用斜線(/或)表示。斜線數(shù)目與符尾數(shù)目相同。 一小節(jié)(或兩小節(jié))的音型反復:用符號(/或)表示。注意:音型反復記號在正式出版物中不用,一般用于手抄樂譜。(6)自由反復記號:記號廠00:記號范圍內的音可作多次反復,即“自由反復”。(7)段落反復記號 小反復記號: 反復跳躍記號: 段落反復術語(1)DC與Fine(2) D.S與&(3)DC(4)對接記號“”與coda8、演奏法記號(1)連音(Iegato):(2)斷音(Staccato):(3) 保持音(Sostenuto):(4) 強音記號(用記號、人標記):(5) 滑音(用記號'、/標記)及刮奏(gliss):(6)琶音奏法(

7、Arpeggio):9、裝飾音(1) 倚音:長倚音、短倚音;單倚音、復倚音;前倚音、后倚音(2) 波音:順波音(上波音)、逆波音(下波音);單波音、復波音(3)回音:順回音、逆回音(4)顫音:(用tr或tr表示)10、常用音樂術語:(1)力度術語(2)速度術語(3)表情術語第三章拍子節(jié)奏教學目標:學習、認識節(jié)奏、節(jié)拍,學習音值組合法,掌握節(jié)拍的正確劃分。教學重難點:2/4、3/4、4/4拍的節(jié),音值組合法。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3 課時教學內容:1、節(jié)奏、節(jié)拍的概念(1)節(jié)奏: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有組織的進行,叫做節(jié)奏。(2)節(jié)拍:音樂中,強拍與若拍有規(guī)律地循環(huán)(或交

8、替),叫做節(jié)拍。2、拍子與拍號(1)拍:以某種時值的音符表示的節(jié)拍單位,叫做“拍”。(2)拍子:將“拍”按照一定的強弱規(guī)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3) 小節(jié):是計算樂句、樂段和整首樂曲長度的常用單位。(4)小節(jié)線和終止線(5)拍號、拍號的寫法及讀法、拍號的意義(6)兩種古老的拍號:4/4拍、2/2拍。3、拍子的類型(1)單拍子:特點是只有強拍和弱拍(2)復拍子:在單牌子的基礎上增加了次強拍。(3)混合拍子:由不同的單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組合。4、散拍子與變拍子(1)散拍子:一種不受固定節(jié)拍限制,而且速度比較自由的節(jié)拍,叫做“散拍子”,在我國戲曲及說唱音樂中稱為'散板”。(用“廿”標記)

9、(2) 變拍子:音樂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現(xiàn),叫做“變拍子”。(3) 變拍子的標記:可以并列標出;也可以只在曲首標明主要拍子。5、擊拍與指揮圖式(1)擊拍法:(2)指揮法:6、切分音(1)關于強拍、強位;弱拍、弱位的介紹(2)切分音(3)切分節(jié)奏7、音值組合法(1)單拍子,復拍子及混合拍子的音值組合法單位拍等于或大于四分音符的音值組合法A、按“拍”組合音群。B、固定節(jié)奏型用固定方式記寫,如附點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等。C、長音用一個音符記寫。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記寫。C、注意保持“拍子”的輪廓。 單位拍等于或小于八分音符的音值組合法A、按“小節(jié)”組合音群。B、固定節(jié)奏型用固定方式記寫,

10、如附點節(jié)奏、切分節(jié)奏等。C、長音用一個音符記寫。(注意保持“單拍子”的輪廓)D、休止符不采用“休止切分”記寫。8、節(jié)拍的正確劃分(1)關于“長強短弱”規(guī)律(2)關于“小節(jié)線后是強拍”規(guī)律第四章音程教學目標:學習、認識音程,學習自然音程和變化音程,掌握音程的構成及轉位方法,識別及構成等音程。重點難點:自然音程和變化音程、音程的轉位、等音程。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4 課時教學內容:1、音程:兩音在音高上的相互關系,稱為“音程”。2、音程分為:旋律音程:兩個音先后發(fā)聲;和聲音程:兩個音同時發(fā)聲。(1)音程的讀法:從左至右;從下至上。根音:構成原音程的低音(或下方音)。冠音:構

11、成原音程的旋律音(或上方音)。3、音程的級數(shù)與音數(shù)(1)音程的級數(shù):該音程所包含的音級數(shù)目,包含幾個音級即為幾“度”。(2)音程的音數(shù):該音程所包含的全音、半音數(shù)目。全音用1表示;半音1/2表示。4、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1)自然音程:純音程(一、四、五、八);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增四、減五(三全音)。(2)變化音程:純音程以外的所有增音程、減音程、倍增音程、倍減音程等。(3)各種音程的相互關系:純一度為:0小二度為:2大二度為:1小三度為:12大三度為:2純四度為:增四度為:3減五度為3純五度為31小六度為4大六度為42小七度為:5大七度為:52純八度為:6(4)音程中沒有“減一度”

12、。(5)度數(shù)相同二音數(shù)不同的各種音程相互關系:5、構成音程的方法(1)音程的擴大:升高冠音;降低根音;或同時升高冠音和降低根音。(2)音程的縮小:降低冠音;升高根音;或同時降低冠音和升高根音。6、單音程與復音程(1)單音程:不超過八度的音程。(2)復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3)復音程的名稱讀法:七加以上方單音程的度數(shù)。7、音程的轉位(1)概念:原音程中冠音、根音位置互換,稱為“音程的轉位”。(2)音程轉位后的性質變化:大變小、小變大;增變減、減變增;純不變。(3)音程轉位后的度數(shù)變化公式:轉為音程的度數(shù)=9-原位音程的度數(shù)原位音程的度數(shù)=9-轉為音程的度數(shù)單音程,原位與轉位之度數(shù)變化規(guī)律:原位

13、與轉位音程性質變化規(guī)律:純大小毘KW借臧郭小大籲增倍瀕倍増(4)單音程的轉位只要把冠音或是根音移高八度就實現(xiàn)轉位,復音程則要把根音和冠音同時移高八度或是移低八度才實現(xiàn)轉位。8、等音程(1)概念:兩個音程的音響效果相同,記譜和意義不同,稱為'等音程”。(2)度數(shù)、音數(shù)和名稱相同的等音程。角;.7二理一2_1:_:"V"*'T-A+1尢三増五=增五(3)度數(shù)、音數(shù)和名稱不同的等音程。畧整妾壬孟一耳弐&半儀卜一心I廠皆二純一小二大二小壬大坯勉四純五書藍4:販衛(wèi)廠ZFtk市七!輸1吒7減二增亠砂三増二減帆増三MX小音程與增音程,大音程與減音程,純音程可以與減

14、音程或增音程構成等音程。9、協(xié)和音程與不協(xié)和音程(1)完全協(xié)和音程:聽覺上感到悅耳、融合的音程。如:純一、純八、純四、純五。(2)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聽覺上感到刺耳、不融合的音程。如: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3)不協(xié)和音程:大二度、小七度(4)極不協(xié)和音程:小二度、大七度以及各種增減音程。第五章和弦教學目標:學習、認識和弦及相關知識;掌握三和弦、七和弦的構成及轉位;掌握不協(xié)和和弦的解決方法。重點難點:三和弦、七和弦的構成及轉位、不協(xié)和和弦的解決。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課時:4課時教學內容:1、三和弦(1) 和弦的概念: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音程關系結合(三度或非

15、三度)叫做和弦。(2) 三和弦的概念:三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稱為“三和弦”。(3) 三和弦的構成:根音一三音一五音(4)原位三和弦的種類:原tit三利張和范箱構大1犬三+小三小K廠小三+大三4lo丸三+丸三<9小三+小三2、七和弦(1) 七和弦的概念:四個音按照三度關系疊置,稱為“七和弦”。(2) 七和弦的構成:根音一三音一五音一七音(3) 七和弦的種類:和就箱輸4小三大7Al+=小T中1+小三堿*+±=V,+巾三注意:所有七和弦均為不協(xié)和和弦。3、轉位三和弦(1) 和弦轉位的概念:根音以外的和弦音作'低音”,稱為和弦的轉位。(2) 三和弦的兩種轉位: 三和弦的第一轉

16、位:三音作低音,稱為'六和弦”。 三和弦的第二轉位:五音作低音,稱為泗六和弦”。(3) 轉位和弦的標記:六和弦用數(shù)字“6”表示;四六和弦用數(shù)字“64表示。(4)轉位和弦的識別與構成:三和麓毎一韓也丿卜三+纜測大三+找四*-大三+An+KN三利弦第二轉位和孤歸梅大f埔迦+丸三j純遁+小三.也+丈三培型+小三4、轉位七和弦(1) 七和弦的三種轉位: 七和弦的第一轉位:三音作低音,稱為,五六和弦”。 七和弦的第二轉位:五音作低音,稱為“三四和弦”。 七和弦的第三轉位:七音作低音,稱為“二和弦”。(2) 七和弦的標記:方法同三和弦。(3) 七和弦的識別:七秫蘢廨一持花利理堵構K,+尢二4*3+

17、小二|?。嘿?尢二*+大二M3+堆二七列菠第二融小三+袁二卄尢三尢三*協(xié)二曾大三小三+尢二+小三女三+大二+小邑*3小三+增二+小三七和蒂躺三粹掘和琢締軻大二+丸俎小二+丸n大二+小n玄二+)£禮増二右轉位七和弦:所有轉位七和弦中都存在一個“二度音程”,而且二度上方那個音必定是“根音”,有了根音就可以明確原位七和弦,并確定其性質。5、等和弦(1)概念:兩個和弦音響相同,但意義和記法不同,稱為'等和弦”。(2)結構和名稱相同的等和弦:(任何一個和弦都有這一類等和弦)(3)結構和名稱不同的等和弦:只有增三和減減七和弦才有這一類)6、和弦構成法(1)將某音作為根音、三音、五音、七音

18、構成指定的和弦。第六章調及調式教學目標:學習、認識調式及大調式,學習自然大調及其特征,了解調的五度循環(huán)及等音調,了解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了解唱名法。重點難點:調式、大調式、調的五度循環(huán)、等音調、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唱名法。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8課時教學內容:1、調式及音階的概念(1)調式: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系排列,其中有一個音作為“中心音”,這樣便形成了調式。中心音又稱“主音”,主音可以是“do”,也可以是“l(fā)a”,還可以是其他音,這樣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調式。組成調式的音有多有少,常見的是五個音或七個音,五個音即稱'五聲調式”;七個音即稱“七聲調式”。(2)音

19、階:調式中的諸音,按照音高依次由主音向上或向下到主音排列,叫做音階。音階可以是上行的,也可以是下行的。音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調式的結構。2、調與調號(1)調:調式音階中主音的高度位置。主音為C稱為“C大調”;主音為G稱為“G大調”(2)調號:音樂中,用來標明“調”的記號叫做“調號”。簡譜中的調號:用1=C、1=G等等來表示。線譜中的調號:用升降記號來表示。(例:G大調、F大調等)(3)升號調:指所有用“升記號”調整音級關系的調。如:CiWIG譚|DiW1親翼EiW5慟俱"匸測!(4)降號調:指所有用“降記號”調整音級關系的調。如:(1)等音調:兩調所有的音級都是等音關系,稱為“等音

20、調”。如:B大調=降C大調#F大調=降G大調#C大調=降D大調(2)調的五度循環(huán):將七個升降號以內的各調,按照純五度關系排列,就構成了調的五CfF°叱度循環(huán)”。4、大調式1)自然大調的音階結構自然大調的結構及自然大調音階的特征: 由七個音構成。 第III-W級和第w-哪級之間是半音關系,其他各音級之間為全音關系。 第I-hi級構成大三度音程,這個大三度最具大調式的明亮色彩。 第I-W與第V-哪為兩個結構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第w-I為半音關系(導音一主音)正音級與副音級: 正音級:(調式骨干音級)I、W、V 副音級:(調式非骨干音級)II、III、W、W(2)和聲大調:將自然大調的

21、第"級音降低半音,稱為“和聲大調”。和聲大調的音階及特性音程:増二3)旋律大調:上行時與自然大調相同,下行時第"、第W級音降低半音,稱為旋律大調”。在三種大調中,自然大調是基本形式,應用最廣泛。和聲大調、旋律大調都是自然大調的變體,應用較少。5、大調中的穩(wěn)定音與不穩(wěn)定音(1)穩(wěn)定音級:1(主音、最穩(wěn)定)、III、V(2)不穩(wěn)定音級:II、W、W、W(不穩(wěn)定音有進行到穩(wěn)定音的傾向)(3)不穩(wěn)定音級的解決:不穩(wěn)定音進行到穩(wěn)定音,稱為“解決”。(4)不協(xié)和音程的解決:增音程向外解決(擴大);減音程向內解決(縮?。?、唱名法(1)簡譜:簡譜只有一種唱名法,即“首調唱名法”。(2)

22、五線譜:五線譜有兩種唱名法: 首調唱名法:又稱“可動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與簡譜相同。 固定唱名法:即不論什么調,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5、小調式:1、自然小調的音階結構InmtvvVivi!i生音上主音中音TMW恥音節(jié)中音下主音主音 由七個音構成。 第II-III級;第V-W級之間是半音關系,其他各音級之間為全音關系。 第I-III級構成小三度音程,這個小三度最具小調式的柔和色彩。 第W-I為全音關系(導音一主音)(3)正音級與副音級:正音級:(調式骨干音級)I、W、V副音級:(調式非骨干音級)II、III、W、W3、和聲小調(1)和聲小調:將自然小調的第級音升高半

23、音,即稱為'和聲小調”。4、旋律小調:將自然小調的第“、第級音都升高半音,即稱為“旋律小調”。旋律小調只用于上行,下行時多用自然小調形式(即還原"、級音)。和聲小調、旋律小調都是自然小調的變體4、平行調(1) 平行調:(也稱“關系調”)在自然調式中,音列相同,調號相同的大調和小調,互為“平行大小調”或“關系大小調”。(2) 平行調的特點:兩調主音相差一個“小三度”,小調主音在下,大調主音在上。平行調是關系最為密切的“近關系調”,兩調之間的轉換極為密切。5、小調的名稱及調號(1) 小調的名稱:主音為a即稱為a小調,主音為e即稱為e小調,余類推,(2) 小調的調號:小調的調號與其

24、平行大調相同。(3) 小調的五度循環(huán):與大調相同,小調也可獨立構成純五度循環(huán)圈。6、小調中的穩(wěn)定音與不穩(wěn)定音(1) 穩(wěn)定音級:1(主音、最穩(wěn)定)、III、V(2) 不穩(wěn)定音級:II、W、W、W(不穩(wěn)定音有進行到穩(wěn)定音的傾向)(3) 不穩(wěn)定音級的解決:不穩(wěn)定音進行到穩(wěn)定音,稱為“解決”。注意:在旋律小調中,"級音有特殊傾向,即通過導音進行到主音。(4) 不協(xié)和音程的解決:增音程向外解決(擴大);減音程向內解決(縮小)。7、大調色彩與小調色彩(1) 調式色彩:即由調式各音級與主音之間的音程關系的不同所形成的調式亮度感覺。在大小調體系中,調式色彩被稱為“大調性”和“小調性”,前者明亮,后者

25、幽暗。例如:大調式I-III;均為大三度音程,故其調式色彩明亮。小調式I-III;均為小三度音程,故其調式色彩幽暗。(2) 大小調色彩的相互滲透:多種調式色彩的相互滲透,是人們長期音樂實踐的結果。即:和聲大調、旋律大調,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調色彩”;和聲小調、旋律小調,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調色彩”;8、辨明各種大、小調式的要點(1) 看調號和臨時升降號。(注意:如果沒有調號,全部使用臨時記號,就需要判明“哪些是可記于調號的?”;“哪些是不能記于調號的臨時記號?”)(2) 注意和聲調式中的“特性音程”。注意旋律調式中的臨時升降音級。(3) 旋律的結束音,往往是調式主音。(4) 注意旋律的骨干音,

26、它常常是屬音和下屬音。(5) 可將旋律中的音按音階形式排列起來,便于分析。第七章民族調式教學目標:學習、認識五聲調式及五聲調式的擴大,學習七聲調式,了解“同宮系統(tǒng)”調,掌握分析各種民族調式的方法,了解中古調式。重點難點:五聲調式、七聲調式、同宮系統(tǒng)、民族調式的分析方法、中古調式。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課時:6課時教學內容:1、五聲調式(1)概念:由按純五度排列起來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組成的調式,即為'五聲調式”。(3)五聲調式中的諸調式:由于“宮、商、角、徵、羽”五個音均可以作為調式主音并構成調式,故有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羽調式。菖海由離

27、2、五聲調式的音階結構(1)沒有半音(即沒有小二度)。(2)相鄰兩音級之間的距離是大二度或小三度。(因而也將小三度看作“級進”。)(3)僅有一個“大三度”(宮一角:下方為宮;上方為角),可看作是五聲調式的特征音程。(4)五聲調式的音級標記:(仍按七音調式的音級標記方法:主音為I)3、五聲調式的擴大(1)五聲調式中的“正音”:宮、商、角、徵、羽(均可作為調式主音構成調式)(2)五聲調式中的“偏音”:清角、變徵、閏、變宮(不可以作為調式主音)(3)五聲調式的擴大:分別加入“清角”或“變宮”所構成的六聲調式 加入“清角”所構成的調式:1、2、3、4、5、6、i(同宮系統(tǒng)調式略) 加入“變宮”所構成的

28、調式:1、2、3、5、6、7、i(同宮系統(tǒng)調式略)4、七聲調式(1)概念:在五聲調式基礎上增加兩個偏音所構成的調式,稱為'七聲調式”。(2)我國傳統(tǒng)的七聲音階(三種): 清樂音階(加清角、變宮):1、2、3、4、5、6、7、i清樂音階在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使用最為廣泛。 雅樂音階(加變徵、變宮):1、2、3、#4、5、6、7、i雅樂音階在戲曲音樂中比較常見,民歌中也可見到。 燕樂音階(加清角、閏):1、2、3、4、5、6、b7、i燕樂音階只在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民歌和民間器樂曲中較為常見。 以上三種音階的宮、商、角、徵、羽五個正音,都可以作主音,分別構成15種七聲調式。 七聲音階中的“變徵”、“閏

29、”都不屬于“臨時變音”,而是調式內的音級。5、同宮系統(tǒng)調及其調號(1)同宮系統(tǒng)的概念:宮音相同的諸調式,稱為'同宮系統(tǒng)”。(2)同宮系統(tǒng)的特征:主音不同、調式結構不同;宮音相同、調號相同、音列相同。(3)同宮系統(tǒng)諸調式的命名:C宮系統(tǒng)諸調式:略G宮系統(tǒng)諸調式:略F共系統(tǒng)諸調式:略(4)五聲調式(同宮系統(tǒng))的調號:宮音定調號6、辨別各種民族調式的要點(1)按照“宮一角”之間的大三度(或其轉位小六度),找到宮音。(或根據(jù)調號找到宮音。)(2)根據(jù)結束音為主音,來確定其調式。(3)注意旋律中有無“偏音”,判斷是否是五聲調式的擴大。(4)七聲調式相對復雜,一般可一題多解。7、中古調式(1)中古

30、調式的概念:中古調式又稱“教會調式”,源于17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七聲調式。19世紀起得到歐洲作曲家的普遍青睞。(2)六種調式: 屬于大調性質的三種調式:C伊奧尼亞、F利底亞、G混合利底亞; 屬于小調性質的三種調式:A愛奧尼亞、D多利亞、E弗里幾亞、B洛克利亞。(4)中古調式的音階寫作:(與同宮系統(tǒng)大致相似,略)第八章調式中的音程及和弦教學目標:學習、認識調式中的音程及和弦、對調式音程及和弦結構的熟練重點難點:調式音程與和弦的構成與識別,以及調式中不穩(wěn)定音程、和弦的解決。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8課時教學內容:一、調式中的音程1、自然大、小調中的音程自然大調每種音程所建立的音

31、級與基本音程所建立的以及完全相同。2、和聲大、小調中的音程由于和聲大調的降七級、和聲小調升七級,便產生了自然大小調中沒有的增二度、減七度、增五度、減四度的調式音程。因此也成為和聲調式的特性音程。3、穩(wěn)定音程與不穩(wěn)定音程穩(wěn)定音程:有調式的穩(wěn)定音級(I、III、V級)構成的音程。不穩(wěn)定音程:含有調式不穩(wěn)定音程(II、W、W、W級)的音程。4、調式音程的解決(1)調式中的不穩(wěn)定音級就近進行到穩(wěn)定音級,穩(wěn)定音級保持不變。(2)增音程解決向外擴大,減音程解決向內縮小。(3)避免平行五度、平行八度的解決。二、大小調式中的和弦在自然大小調各音級上能構成七個三和弦。其中I、W、V級屬于正三和弦。大調的正三和弦

32、為大三和弦,小調的三個正和弦為小三和弦。I級屬于主和弦,IV屬于下屬和弦,V屬于屬和弦。其余的三和弦為副三和弦。(1)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 正三和弦:大小調式中,正音級上構成的和弦稱為“正三和弦”。 副三和弦:大小調式中,副音級上構成的和弦稱為“副三和弦”。(2)為和弦確定所屬的調(自然大調、自然小調、和聲大調、和聲小調)(3)和聲大小調中,由于特殊變音(降“與升三和弦的結構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了自然調式中沒有的增三和弦。其結構是:兩大、兩小、兩減、一增。7、不協(xié)和和弦的解決(1)概念:不協(xié)和和弦進行到協(xié)和和弦,稱為“不協(xié)和和弦的解決”。(2)屬七和弦的解決:(解決到主三和弦) 根音(5):穩(wěn)定音級

33、保持,或進行到主音。(即:V-V或V-I) 三音(7):上行解決到主音。(即:W-I) 五音(2):下行解決到主音。(即:11-1) 七音(4):下行解決到中音。(即:W-III)(3)導七和弦的解決:(解決到重復三音的主和弦)情況一:自然大調(原位、轉位情況一樣) 根音(71):上行解決到主音。(即:W-I) 三音(23):上行解決到三音。(即:II-III) 五音(43):下行解決到三音。(即:W-III) 七音(65):下行解決到屬音。(即:W-V)情況二:和聲大調(原位、轉位情況一樣) 根音(71):上行解決到主音。(即:W-I) 三音(23):上行解決到三音。(即:II-III) 五

34、音(43):下行解決到三音。(即:W-III) 七音(b65):下行解決到屬音。(即:b"-V)情況三:和聲小調(原位、轉位情況一樣) 根音(#56):上行解決到主音。(即:#W-I) 三音(71):上行解決到三音。(即:II-III) 五音(21):下行解決到三音。(即:W-III) 七音(43):下行解決到屬音。(即:W-V)第九章轉調教學目標:學習、認識調的轉換;認識、理解轉調、離調、調式交替;掌握移調方法。重點難點:轉調、離調、調式交替、移調。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6課時教學內容:1、轉調(1)轉調的概念:由前一個調進行到另一個新調,并在新調上結束,稱

35、為轉調(2)近關系轉調: 相同調號的轉調:調式主音發(fā)生改變;如為和聲小調,則應出現(xiàn)#級音。 相差一個降號的轉調: 相差一個升號的轉調:(略)(3)遠關系轉調:同主音關系轉調(相差三個升降號)相差兩個升降號的轉調(4)中國民族調式的轉調(以近關系轉調為主、注意五聲調式和七聲調式) 近關系轉調:(常見)討論上例:G宮調轉入C宮調。可否認為:G徵調(加變宮)轉入C宮?還是近關系轉調。若以第一種分析,則注意到了“宮音”;而后一種分析則丟掉了宮音,不好。 遠關系轉調:(中國民族調式中不常見)2、離調(1)離調的概念:由主調臨時轉換到副調,在副調上既不作鞏固,也不作停留,只是短暫的、過渡性質的,并且很快又

36、回到主調,這種情形稱為“離調”。(2)離調舉例:3、調式交替(1)調式交替的概念:音樂中,兩個調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稱為“調式交替”。(2)大小調式交替:在大小調體系中,由于同主音大小調或關系大小調并存所形成的一種特殊“調轉換”。 關于“同主音大小調的調式交替”:更多屬于和聲學范疇,此不贅述。 關于“關系大小調的調式交替”:(3)同宮系統(tǒng)調式交替:特點是“兩調宮音相同,調式主音不同”。很常見。第十章調式變音及半音音階教學目標:學習、認識調式變音;認識、理解輔助音和經(jīng)過音;掌握調式半音階的寫法。重點難點:輔助音和經(jīng)過音、副導音、大小調半音階的寫法。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教學時數(shù):4課時教學內容:1、調式變音及其記譜(1)調式變音:將調式的自然音升高或降低,即為“調式變音”。調式變音可以在調式中的任何一個音級上產生。(2)調式變音的記譜:在自然音左上角加升號或降號即可。注意:確認某音是否是“調式變音”,必需以調性為依據(jù)。2、具有典型意義的調式變音(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