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策_第1頁
美術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策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術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把握與美術課程構建的對一、情意性的加強是一個明顯的動勢所謂發(fā)展一方面指的是出現了一些新的東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些因素趨于合理的調整。任何發(fā)展均體現為一種傾向性,因此,對美術教育的一些帶有傾向性的動勢的認識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這將導致我們在一些更為具體的方面采取相應對策,適應和推動這種發(fā)展。情意性的加強是目前我國美術教育發(fā)展的一個十分明顯的動勢。這種情意性體現為一種暖性和活性,對應著人的情感、直覺,并與興趣發(fā)生關聯(lián)。這種動勢的出現從本質上說,體現出人們對平衡的追求,實際上是平衡機制在起著調節(jié)作用。平衡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原則之一,追求平衡是人類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作為人類活動之一的

2、美術教育同樣要追求平衡。所謂平衡指的是各種力的因素處于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平衡的原則可以說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原則之一,人們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總是對涉及平衡的各種因素加以調整,使之達到平衡狀態(tài),從而獲得對外界環(huán)境和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安定感。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所推崇的“執(zhí)兩用中”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平衡思想。只有達到平衡,事物的各種功能才能在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中得以發(fā)揮。的某種程度的調適。的思想和行為均未能超出這一“如來佛之掌”,只不過是傾向性與傾向的程度不同而已。人類的思想史、文化史的變化都是由各自領域內的不同學派、風格在這兩極中的動態(tài)變化所衍成的。在這些變化中,平衡的機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如果一種思想和行為處于某種極端的狀態(tài),那么它在變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另一種極端的狀態(tài)與之平衡。就像鐘擺一樣,它越是向一個極端擺動,就越可能向相反的方向擺回。目前美術教育中的這種情意性的動勢的出現,正好說明美術教育已經發(fā)生了失衡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的美術教育以往過多地偏向了科學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學生的美術學習的興趣。由此看來,如果要使我國的美術教育更趨平衡的話,那么調整的起點就應該是科學理性,而調整的方向則應該是使其更趨浪漫表現性。既然是一種對平衡的調節(jié),就意味著由偏趨正,而非走向另一種偏。因此,我國目前的美術教育應在不失學科知識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和強調美術教學的情意性

4、。人的行為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情意行為,另一種是意志行為。所謂情意行為是指行為的目的與行為的過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說過程不被目的過分約束,這種行為給人的是輕松、愉悅和舒適。而所謂意志行為則極大地受到目的的左右,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必須運用自己的意志強迫自己完成一些行為,即使這是一種己所不欲的行為。所以,意志行為通常給人帶來的是緊張、艱澀和痛苦,但一旦目的達到后卻能給人帶來比情意行為更大的愉悅。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歡情意行為。但作為人,在很多情況下又不得不進行一些意志行為。因為人畢竟是有意識、有追求、有意志的高等生物。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層次的目的以及完成這些目的的行為所構成的。毫無疑問,

5、美術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意志的行為。換句話說,要學好美術不運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但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我們一般的中小學生能在多大程度上為學習美術動用自己的意志呢?在學校眾多的學科中,學生對每一學科態(tài)度并不一樣,這取決于外在誘因和內在興趣的差異。在一個科學理性的社會中,中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即他們的所學都與將來的生活、升學、謀職有直接的關系。這樣,與高考有關的學科教育就顯示了自己的優(yōu)勢。學生不管是否有興趣,都必須用意志克制自己去努力學習,這就是學習活動的外在誘因。美術學習則無此外在誘因,因為中小學美術課對學生的升學、謀職的影響微乎其微,學生要運用強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

6、力去學習美術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對美術就有著極大興趣的學生。因此,美術學科要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應該注意使之與學生發(fā)生興趣關系,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興趣。這的確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情意性動勢的合理性。按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所必須接受的。因此,全體性應該說是基礎美術教育的基本屬性。換句話說,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接受這種美術教育,或者這種美術教育本身未能對絕大多數學生產生吸引力,并使之達到某種最起碼的素質要求,那么,我們的基礎美術教育整體上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基礎美術教育中,使全體性的實現成為可能的正是情意性。面對美術教育這種情意性動勢,我

7、們的美術課程的構建應采取什么對策呢?著名的課程論學者泰勒提出了課程設計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確定學校教育的目標,其次選擇達到這些目標的經驗,再次考慮這些經驗的組織,最后是課程的評價。這些原理具有普遍的意義,美術課程的構建也應從這幾方面加以思考。但這里我們重點考慮的是目標、經驗的選擇與組織,評價方面暫不作論述。二、知識目標的弱化與人的目標的強化學科教育的目標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知識目標,二是人的目標,這兩個目標體現為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知識目標的實現標志著一個人所具有的相應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標的實現是通過所有學科教育共同“拱頂”出來的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這其中每一個學科都能為人的基本素質和

8、能力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反過來說,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知識目標的地位十分獨特,它既是一種目標,但相對人的目標而言又是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必須在實現知識目標的過程中獲得人的一般素質和能力。人的目標與知識目標相比,具有終極的意義。但目前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普遍重視的是知識目標,而忽視人的目標。而且,由于不適當地強調知識目標的難度,以至于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其實,就整個基礎教育而言,恐怕人的目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更應著力考慮的。應該將人的目標與知識目標更好地結合起來,并將人的目標放在首位。20世紀已近末

9、端,21世紀熹微初露。人們對未來作了種種預測,同時也對人的素質和能力做了各種各樣的設計。盡管人們的意見并不一致,但較為普遍的看法是,未來的社會肯定是一個變化的速率更快的社會,是一個以信息流動、資源流動和人才流動為特征的大流動的社會。這種社會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之相適應。所以,21世紀的人應該是更為主動的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對自己和社會高度負責的人,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培養(yǎng)具有這些素質和能力的人是各個學科教育必須承擔的共同責任,當然各學科所具有的目標可能更為具體。那么,美術學科的具體目標是什么呢?現代美術學科的目標不應只是狹義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實現,而應與人的目標結合起來

10、,在考慮本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考慮它對人的目標的實現所承擔的責任。因此,我們可以揉合兩者來設定美術的學科目標。(一)培養(yǎng)美術興趣,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法,在運用美術媒體的過程中體會表現的樂趣。(二)培養(yǎng)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發(fā)展個性,完善人格。(三)了解人類美術遺產,擴大文化視野,培養(yǎng)美術鑒賞力和審美情趣。(四)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提高生活質量。我們特意將培養(yǎng)美術興趣列入美術學科目標中,旨在與美術教育的情意性動勢相諧,體現對平衡的追求。這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的確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目標。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在美術學習之后不是對美術興趣益濃,而是越來越厭惡美術,我們的美術教育能說是

11、成功的嗎?如果,學生通過基礎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能夠培養(yǎng)起對美術的終身興趣,那將是美術教育的一個莫大的成功。將培養(yǎng)美術興趣設定為一個目標,會使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去實現這一目標。而且,國外的一些美術課程目標也已將培養(yǎng)美術興趣列入其中。三、美術學科教學內容要求的降低與彈性的增強在確定了美術教學的目標之后,就是選擇達到這些目標的一些學科內容。美術學科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已是越來越豐富,所以,對美術的學科知識我們必須慎加選擇。在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美術課程中,分類是不同的,大體上有這么幾種方式。(一)美術創(chuàng)作、美術史、美術評論和美學(美國)。(二)表現和欣賞(日本)。(三)美術知

12、識、美術創(chuàng)作和美術與生活(我國香港)。(四)表現、鑒賞和實踐(我國臺灣)。(五)繪畫、工藝和欣賞(我國大陸)。盡管這些分類的方式不同,但所涵蓋的學科知識大同小異。相同的包括繪畫、印制、工藝、設計、雕塑、建筑和欣賞等,相異的有的還包括書法、攝影等。應該說,這些學科內容的涵蓋大體是不成問題的,關鍵是要降低其要求和難度。而且,其中一些內容的取舍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像明暗調子素描,國內目前的初中美術教學大綱就有明確的要求,而且許多教材也體現出來。而實際上,由于知識能力、教學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學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一技法的可能性非常小,教學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這一內容,必須降低要求和難度,沒

13、有必要勉為其難地讓學生理解明暗調子復雜的變化規(guī)律,而采取簡單的明暗推移法來表現物體的體積和凹凸,學生掌握起來就可能容易得多。同樣,條件色的表現也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問題,其取舍也應認真加以考慮。教學內容要求應體現出一種彈性,讓學生主動地選擇。我們知道,學生是具有極大差異性的群體,一種整齊劃一的要求對其中的一些學生肯定是不公平的。一般而言,學生可以分為一般、較好和較差三個層次,當然,教學內容要求的制定,主要針對的是一般層次的學生。但這種教學要求對較好和較差的學生仍是不公平的,一是吃不飽,一是吃不了。所以,教學內容的要求應該具有一種彈性,盡可能地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這種彈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體現出來:

14、一種仍以一般層次的學生為參照制定教學內容要求,同時降低較差學生的要求和向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一級的內容要求;另一種是根據一般學生和較差學生之間的某種程度制定教學內容要求,同時向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對而言,后一種方法可能更值得提倡。因為它在整體上降低了教學內容的難度,能讓大多數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且,這與當前美術教育的基本動勢是一致的。四、美術學科內容組織的邏輯淡化與節(jié)奏變化學科內容必須加以組織,才能形成教學內容體系,以與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相適應,形成整體的教學活動。我們以往過于注重教學內容組織邏輯的嚴密性,以學科知識體系代替教學內容體系,為求整體的邏輯嚴密而不惜犧牲非常有價值的具體

15、教學內容。實際上,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教育的內容體系是不同的。學科知識體系,是一種學科知識內部的邏輯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學科教育的內容體系則必須考慮時間、環(huán)境和學生等因素。美術學科的知識體系就更為特殊,在歷史上學科中心盛行之時,國外的一些美術課程論學者就為之煩惱過,因為美術學科知識的邏輯性畢竟比起科學學科知識的邏輯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極端地考慮美術學科知識的邏輯性,于教學是弊多利少。實際上,努力追求美術教學內容組織邏輯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其結果也往往事與愿違。因為任何課程的設計都必須考慮其具體的實施環(huán)境和條件,設計再嚴密再完整的課程,如果在一種分散的環(huán)境中實施,其嚴密性和完整

16、性也將不復存在。美術課程所面對的正是這么一種分散的環(huán)境。美術課在小學每周為兩節(jié),在中學為每周一節(jié),美術課之間存在著一個相當長的周期,而這個周期要進行眾多的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校外和家庭的各種活動,學生的情趣和思維并沒有獨賜給美術。度過這一周期之后,當學生再次面對美術的時候,我們煞費苦心所設計的課程的嚴密性和完整性,還會存在多少呢?平心而論,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每個學生都會像專業(yè)人士一樣成天思考的都是美術問題。既然再嚴密再完整的美術課程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中都將變得松散,那么我們苦苦地對之加以追求又有多少意義呢?與其如此,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具體課題的精心設計上,讓學生在每一次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均有

17、所獲。當然,我們并非完全排斥教學內容組織中的邏輯,而是要淡化它。其實,大的邏輯關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大的邏輯關系主要是一些前后關系,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必須是建立在另一些更為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之上的,不由此難以及彼,這種先后的邏輯關系斷不可少。但這種邏輯關系與構建嚴密完整的學科知識邏輯關系畢竟大相徑庭。另外,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中,還必須注意將與意志相關聯(lián)的指導性目標和與情感相關聯(lián)的表現性目標交替地安排,形成節(jié)奏變化。指導性目標與表現性目標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的美術課程論專家艾斯納(E.W.Eisner)提出來的。指導性目標由一系列的指導性活動伴隨,旨在通過練習活動發(fā)展技能。表現性目標則鼓勵學生運

18、用一定的技能實現自己的想像和表現目的。兩者相輔相成,孤立地強調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單純地強調指導性目標,會淪于缺乏感情,形成單調乏味的技術訓練狀態(tài);而只重視表現性目標,缺乏必要的技術發(fā)展,也會妨礙表現性目標的實現,導致挫折感。這兩個目標就像一個拱門的兩端,只有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在美術課程中,指導性目標與表現性目標應該有節(jié)奏地交替組織起來,而且這種節(jié)奏交替變化的時值間隔不宜太長。這是課程結構的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邏輯!五、對未來美術教材的構想課程構建的直觀體現是教材,我們在對未來美術教材進行設計時,應突出下面幾個特點。(一)精選的知識內容與生動有趣的課題形式相結合這套教材在適當注意美術教學

19、內容大的邏輯關系的前提下,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每一課題的精心設計上。從學科的基礎性要求出發(fā),選擇那些對未來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教材的基本知識點,并將它們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新穎活潑、生動有趣的課題形式結合起來。用形象的說法,就是要給良藥裹上糖衣。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再苦的藥如果裹上糖衣,也容易為兒童所接受。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干巴巴只給學生知識和技能,容易讓他們產生苦澀和單調之感;如果只讓學生自由不羈地宣泄一通而一無所得,同樣有違學科教育的目標。學生只吃苦藥不行,只吃糖衣同樣不行,而將苦藥裹上糖衣再讓學生吃方為良策。(二)以突出學法統(tǒng)領教材編寫現行的美術教材,主要展示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既不

20、體現教法,更不體現學法。教師的教法主要通過另編的教學參考書而獲得。這樣的教材不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人的目標的培養(yǎng)背道而馳。應該根據學生美術學習的規(guī)律,在每一課的設計中,展示學生思考問題、掌握技法的過程,即通過置疑、設問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主動思考接近正確的答案。要改變以往教材只重視演繹路徑而忽視歸納路徑的現象,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并更加重視歸納路徑。演繹路徑主要依靠的教材和教師提供的現成答案,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提高,而歸納路徑則強調由學生通過思考,主動地獲取答案。因此,教師一般不要輕易地將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可以向學生提供另一本參考性質的書,提供更為詳細的背景資料和參考答案。這本參考性質的書為師生共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