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輪講義:專題一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_第1頁
2020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輪講義:專題一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_第2頁
2020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輪講義:專題一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_第3頁
2020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輪講義:專題一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_第4頁
2020高考語文高分技巧二輪講義:專題一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搶分點一信息篩選題一一確定信息源,排查設誤點審珥明角度I漉文找對應.答覽有指苴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3頁確定信息源,排查設誤點1 .確定信息源落實信息的源頭是解答信息篩選題的前提,落實的核心提示論述類文本作為整個語文試卷的開篇之文,往往被考生視為畏途,信息篩選、論證分析、觀點推斷3個題目,從局部到整體依次考查閱讀的精度和深度。熟知這類試題的設題特點和解答技巧,無疑能增加答題的準確度。信息篩選題是論述類文本的“保留項目”,其答題技巧概括而言就是確定信息源,排查設誤點方法就是精細讀文,圈點標畫與文章脈絡、作者觀點、選項內容有關的詞語與句子,如表層次的詞語、表句間關系的詞語、舉例解說的詞語、時間性

2、詞語、可能性、或然性詞語等,這些句子和詞語往往是選項信息的所在,是我們解答問題的依據(jù)與抓手。2 .排查設誤點論述類文本的信息篩選題,其命制方式是對原文詞句進行刪減、添加、調換、改變、拼湊,以造成選項具有以偏概全、偷換概念、混淆時態(tài)、混淆是非、因果混亂、曲解文意、張冠李戴、武斷絕對、無中生有等問題。因此,解題時將選項與原文細加比對,從用詞差異、邏輯關系、依據(jù)或結論等方面找出差異,也就確定了答案。突破點一精準讀文,確定信息源,比對分析典例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于先秦,貫穿于此后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B. “照著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

3、證性研究,并發(fā)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C. “接著講”主要指接續(xù)諸子注重思想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在新條件下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諸子之學,“新子學”受西方思想影響,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思維流程根據(jù)【讀文示范】中的文本分析,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選項文本對應處比對分析A項,關鍵詞為:廣義上、始于、貴分葉“諸子之學,興起于先秦”“諸子之學則不限于先秦而綿延于此后中國思想發(fā)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A項是對第1段相關文字的整合轉述,表述正確。仍沒有終結”。B項,關鍵詞為:照著講、思想內涵“主要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為

4、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B項是對第段相關文字的整合與轉述。表述正確。C項,關鍵詞為:接著講、接續(xù)、新條件“接近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xù)諸子注重思想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為世界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系統(tǒng)”。C項是對文章第段中相關文字的篩選整合。涉及這一項的信息點有兩處,注思文中的“同時”一詞。信息整合轉述正確。D項,關鍵詞為:新子學、脫離“延續(xù)諸子注重思想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以近代以來中西思想的互動為背景”“梳理以往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容,由此為后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D項是對第段相關信息的曲解。第段強調其中的聯(lián)系。故“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于文無

5、據(jù)。答案:D【類題拓展】請在原文中找出選項A、B、C、D的信息源并比對分析。(原文見讀文示范)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狹義的角度理解,諸子之學可認為是先秦時代一大批富有創(chuàng)見的思想家的思想學術問題。B.從廣義的角度理解,諸子之學綿延于此后中國思想發(fā)展的整個過程,“新子學”即其一種。C.“新子學”需要的“接著講”,就是為了延續(xù)諸子之學內在品格的“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和突破性”。D.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開始,“新子學”也是這樣,需要對既有思想的繼承與批判。解析:C項說法絕對化,片面,“照著講”和“接著講”對應的是諸子之學內在品格的歷史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和突破性?!敖?/p>

6、著講”也是為了體現(xiàn)“歷史承繼性”。兩者之間不完全是一一對應關系。第三段開頭有“接近”一詞,下文論述的相互滲透性和統(tǒng)一性,也能證明這一問題。答案:C突破點二多重比對,排查設誤點一、比對詞語看用詞有無差異因為命題者在命題時采用刪詞、添詞、改詞等手段來設置部分選項,所以我們抓住選項或原文中的這些詞語比對,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選項。四類比對詞語1 .表范圍詞、程度詞(1)比對特征:比對選項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圍、程度的關鍵詞,如:全部、者B、一些、部分、相關、人人、必須、嚴重、非常、似乎等。(2)思考趨向:以偏概全2 .表時間的詞(1)比對特征:比對選項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示時間、結果的關鍵詞,如:已

7、經、將要、完成、成功等。(2)思考趨向:混淆時態(tài)3 .指代詞、關聯(lián)詞(1)比對特征:a.比對選項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代詞,如:之、其、此、這、那、哪等。b.比對選項和原文中的一些連詞,如或、和、及、除等。(2)思考趨向: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以偏概全4 .是非詞(1)比對特征:比對選項句或原文中出現(xiàn)的含有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如:沒有、每、無非、拒絕、妨礙等。(2)思考趨向:混淆是非典例1閱讀下面的選項,判斷該選項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2018全國卷m,T1-A)當前城市空間彈性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有機統(tǒng)一,這使得城市發(fā)展喪失了基礎。原文信息:城市具有良好空間彈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空間的私人性與公共性關

8、系能夠得到較為合理的處理。任何城市空間都是私人性與公共性的統(tǒng)一,空間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xiàn)空間的公共性與私人性的有機統(tǒng)一、具體轉換。片面地強調空間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強調空間的私人性,都會使城市發(fā)展失去基礎。比對詞語,與原文相比:答案:原文“任何城市空間都是私人性與公共性的統(tǒng)一,空間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xiàn)空間的公共性與私人性的有機統(tǒng)一”,而選項卻成了“城市空間彈性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有機統(tǒng)一”?!緦c訓練】1 .用比對詞語法判斷選項正誤并說明理由。選項: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提出了氣候正義。原文信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組織承襲環(huán)境正義運動的精神,開始對

9、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倫理審視,氣候正義便應運而生。答:解析:選項將“一些”刪除,造成范圍擴大。答案:X二、比對關系一一邏輯是否嚴密比對關系就是比對選項與原文語句時注意信息間的聯(lián)系,既要注意選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關意義時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2 .因果關系(1)比較點:a選項句中的“因”與“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b.一些改換因果關系位置的關鍵詞,如:之所以、是因為等。(2)思考趨向:因果顛倒、強加因果2 .假設關系(1)比較點:注意假設的前提及這個前提下產生的結果,注意關鍵詞:假設、如果、若等。(2)思考趨向:無中生有、不合邏輯3 .條件關系(1)

10、比較點:注意原文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注意關鍵詞:只要就,只有才等。(2)思考趨向:無中生有、不合邏輯4 .遞進關系(1)比較點: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內容。注意關鍵詞:不但(不僅)而且(并且)等。(2)思考趨向:無中生有、不合邏輯5 .并列關系(1)比較點:注意表并列關系、轉折關系的關鍵詞,如: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表并列);或:雖然但是等。(2)思考趨向:無中生有、不合邏輯典例2閱讀下面的選項,判斷該選項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2018全國卷n,T1B)人的主體身份所以被數(shù)據(jù)化,是因為個人信息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成本太高。原文信息: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數(shù)字化,廉價的存儲器、易于提取、全球

11、性覆蓋作為數(shù)字化記憶發(fā)展的四大驅動力,改變了記憶的經濟學,使得海量的數(shù)字化記憶不僅唾手可得,甚至比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成本更低。比對關系,與原文相比:答案:“人的主體身份所以被數(shù)據(jù)化”和“個人信息選擇性刪除所耗費的成本太高”沒有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原文表述的意思是“個人信息選擇性刪除成本過高的原因是信息的存儲器廉價、易于提取、全球性覆蓋”?!緦c訓練】2.用比對關系法判斷選項正誤并說明理由。選項:由于排放空間有限,發(fā)展中國家應該先滿足其衣食住行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再限制奢侈排放。原文信息:鑒于全球排放空間有限,而發(fā)達國家已實現(xiàn)工業(yè)化,在分配排放空間時,就應首先滿足發(fā)展中國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礎設施

12、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發(fā)展需求,同時遏制在滿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答:解析:選項將原來的并列關系理解為“首先”“其次”的關系,造成曲解文意。答案:X三、比對依據(jù)或結論一一看推理是否成立比對依據(jù)和結論,看內容是否符合、推斷是否成立。一般論述類文章依然是議論文,所以就有說理的依據(jù)和結論,高考命題者就會在分析文意或內容推斷方面設題。1 .位置關系(1)比對特征:比對選項句和原文中陳述對象、被陳述對象的位置。(2)思考趨向:張冠李戴,因果混亂2 .結論與依據(jù)(1)比對特征:比對選項中的結果或結論是否有依據(jù)。(2)思考趨向:無中生有,以偏概全,曲解原意知識小貼史比對依據(jù)或結論兩注意3 .比對選項句和原文中

13、陳述對象、被陳述對象的位置。注意選項是否將原文中句子的陳述對象和被陳述對象倒置,造成結論與依據(jù)互換。4 .比對選項中的結果或結論是否有依據(jù)。選項中的結論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選項所說的依據(jù)在原文中卻找不到。選項中的依據(jù)在原文中能找到,但是無法得出選項結論。選項中的結論是多種依據(jù)推斷出來的,但是選項只是其中一種依據(jù)。選項中的依據(jù)可造成多種結果,但是選項中的結論卻只是一個。典例3閱讀下面的選項,判斷該選項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2017天津卷,T6C)作為傳統(tǒng)時間制度組成部分的二十四節(jié)氣,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有不同的名稱,這種情況在淮南子中已有記載。原文信息:人們將一年365天平分為24等份,分別給

14、予一個名稱,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間標識制度。在某些歷史時期,某些節(jié)氣的名稱與今或有不同,但在漢代劉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確有二十四節(jié)氣名稱的記載了。比對依據(jù)或結論,與原文相比:答案:曲解文意?!斑@種情況在淮南子中已有記載”,原文記載的是“明確有二十四節(jié)氣名稱的記載”?!緦c訓練】5 .用比對依據(jù)或結論法判斷下列選項的正誤并說明理由。選項:秦漢時代人們的普遍知識與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國人對于幸福的理解從來就沒有精神超越的層面,而只著重于現(xiàn)世與物質層面。原文信息:在秦漢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為人生幸福的內容,漸漸退居次要地位,對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體化和

15、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答:解析:“從來就沒有精神超越的層面,而只著重于現(xiàn)世與物質層面”錯,原文是在“秦漢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為人生幸福的內容,漸漸退居次要地位”。答案:x對點訓練捺對點題型,鼬捋戟熱;B.提關鞭能力授課提示:對應學生用書第5頁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都不一定準確,對實物史料的鑒定又往往見仁見智,所以研究歷史必須具備考證的功力。清乾嘉時代,考證學基本上局限于文獻典籍范圍。1925年,王國維提出了“二重證據(jù)法”,用甲骨文等考古資料(即“地下之新材料”)跟傳統(tǒng)典籍文獻(即“紙上之材料”)互相釋證,擴大了

16、研究者的視野。上世紀九十年代,史學家楊向奎等進而提出了“三重證據(jù)法”,自覺吸收了民族學、民俗學的資料研究歷史,其中既有文字材料,又有非文字材料,如實物形態(tài)、圖案花紋、裝飾美術、民間信仰、風俗制度、民間藝術游戲、建筑遺痕等。本世紀初,又有學者把出土和傳世的古代文物與圖像資料作為文獻以外的第四重證據(jù),以期達到“立體釋古”的目的。圖像史料似乎是一種新的概念,但中國自古就有圖史互證、從畫面尋找歷史痕跡的傳統(tǒng),方式之一就是古籍中的“左圖右史”。南宋史學家鄭樵在通志中指出:“圖譜之學,學術之大者?!薄皥D,經也;文,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惫糯膸r畫、銘刻、造像、字畫等,都是重要的圖像史料。西方也有圖

17、像學研究這一學術門類,致力于研究圖像的“自然意義”“常規(guī)意義”和“本質意義”,除了用圖像印證歷史之外,還考證圖像本身的真?zhèn)?,圖像比文字更具直觀性,也提供了可能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一切圖片、實物、影視作品,都應該成為圖像資料庫中的藏品。比如研究中國古代禮學,主要依據(jù)的是文字資料,缺少直觀性。幸而古代禮學中有禮圖傳統(tǒng),可以彌補文字記載的不足。五代宋初聶崇義的三禮圖,提供的是禮器的圖像,南宋楊復的儀禮圖,提供的是儀節(jié)的圖像。如今借助真人演繹,應用3D數(shù)字技術,進行錄影,更進一步改變了古代圖像的靜止狀態(tài),使傳統(tǒng)禮圖變成了“活動的禮圖:圖像史料中的巖畫是記錄人類想象力的最早證據(jù)。在非洲大陸,現(xiàn)保存了一千

18、萬幅巖畫,其中有些動物題材的巖畫已有兩萬七千年的歷史。巖畫中除動物之外還有各種人像,或從事狩獵,或從事生產,是人類祖先生活的原始記錄。在中國東部沿海和北方地區(qū),也有三條連續(xù)性的人面巖畫分布帶,總長四千余公里,這些巖畫呈現(xiàn)了甲骨文、金文的雛形,可與上古神話相對應,證實中國史前出現(xiàn)過太陽崇拜,成為“天人合一”觀念的源頭,彌補了先秦典籍的缺失。年畫也是一種圖像史料。木版年畫從宋代形成到明末清初大規(guī)模普及并流傳至今,已逾千載,中國年畫產地約有二十處,翻版刻印的地區(qū)則難以確數(shù),年畫題材廣泛,蘊含著大量的民俗信息和歷史文化信息,折射著民間的生命追求和精神信仰。確定下列選項的信息源,比對分析選項正誤并說明理由。1 .選項:為了擴大研究者的視野,王國維提出用考古資料與傳統(tǒng)典籍文獻互相釋證的“二重證據(j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