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飛思卡爾智能車光電組技術報告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0/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1.gif)
![(完整版)飛思卡爾智能車光電組技術報告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0/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2.gif)
![(完整版)飛思卡爾智能車光電組技術報告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0/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gif)
![(完整版)飛思卡爾智能車光電組技術報告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0/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4.gif)
![(完整版)飛思卡爾智能車光電組技術報告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0/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3e6c92cb-b160-4f2c-b927-da58f546a24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華北賽智能汽車競賽技術報告目錄1第一章方案設計11.1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選定112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設計11.3小結2第二章智能汽車機械結構調整與優(yōu)化32.1智能汽車車體機械建模32. 2智能汽車傳感器的安裝42. 2.1速度傳感器的安裝222線形CCD的安裝5223車模傾角傳感器52. 3重心高度調整52. 3.1電路板的安裝62. 3.2電池安放62.4其他機械結構的調整62. 5 /Jx結6第三章智能汽車硬件電路設計73.1主控板設計73.1.1電源管理模塊73.1.2電機驅動模塊83.1.3接口模塊93. 2智能汽車傳感器10103. 2.1線性CCD傳感器3.
2、2. 2陀螺儀3. 2. 3加速度傳感器101112錯誤!未定義書簽。3.3鍵盤,數(shù)碼管3. 2. 3編碼器錯誤.!未定義書簽3. 4液晶屏3.5小結第四章智能汽車控制軟件設計 134.1線性CCD傳感器路徑精確識別技術13144.1.1新型傳感器路徑識別狀態(tài)分析1234.1.2線性CCD傳感器路徑識別算法154. 2彎道的處理154. 2.1彎道策略分析154. 3對速度的閉環(huán)控制164.4障礙的處理174.5小結17第五章開發(fā)工具、制作、安裝、調試過程 185.1開發(fā)工具185.2調試過程18第六章模型車主要參數(shù)186.1智能汽車外形參數(shù)186. 2智能汽車技術參數(shù)18結論20#參考文獻錯
3、誤!未定義書簽第一章方案設計本章主要介紹智能汽車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選定和總體設計思路,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將整 個系統(tǒng)分為機械結構、控制模塊、控制算法等三部分對智能汽車控制系統(tǒng)進行深入的介 紹和分析。1.1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選定本屆智能汽車大賽光電組比賽對傳感器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用到了線性CCd,但是由于需要鏡頭成像,所以會帶來成像失真,靜電干擾嚴重等問題。由于平衡車的特殊性,車身在循跡前進的過程中,必須保持車身的平衡。根據最基本保持車身平衡的基本原理,我們需要知道車身當前的角度和角速度。因此在 保持車身平衡方面,我們確定以加速度計作為角度傳感器,陀螺儀作為角速度傳感器。 另外,車身轉向控制方面,我們組沒有使
4、用陀螺儀作為轉向反饋。這樣會讓車轉彎不連 續(xù)和平滑,最重要的是限制了車模的速度,不用轉向陀螺儀車模的極限速度大概率在一 米三左右。有了轉向的陀螺儀可以2米以上。1.2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設計遵照本屆競賽規(guī)則規(guī)定,智能汽車系統(tǒng)采用飛思卡爾的32位微控制器MK60DN256ZVLL10單片機作為核心控制單元用于智能汽車系統(tǒng)的控制。線性CCD采集賽道明暗信息,返回到單片機作為轉向控制的依據。加速度計&陀螺儀返回 的模擬信號作為車身當前角度的信號。主控輸出PWM波控制電機的轉速以保持車身的平衡和鎖定賽道。同四輪車不同,平衡組需要使用左右輪的 差速來轉彎。為了控制的準確性和快速性,我們使用編碼器作為速度傳感器
5、。編碼器返 回的信號可以形成閉環(huán),使用PID控制電機的轉速。平衡組強烈的加減速會導致車身的傾角劇烈的變化,這并不利于車 1身保持平衡。因此整個調試過程就是要保證車身穩(wěn)定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車模前進的平均 速度。根據以上系統(tǒng)方案設計,賽車共包括六大模塊:MK60DN256ZVLL10主控模塊、傳感器模塊、電源模塊、電機驅動模塊、速度檢測模塊和輔助調試模塊。各 模塊的作用如下:MK60DN256ZVLL10主控模塊,作為整個智能汽車的“大腦”,將采 集CCD傳感器、 陀螺儀,加速度計和光電編碼器等傳感器的信號,根據控制算法做出控制決策,驅動兩 個直流電機完成對智能汽車的控制;傳感器模塊,是智能汽車的“
6、眼睛”,可以通過一定的前瞻性,提前 感知前方的賽 道信息,為智能汽車的“大腦”做出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充足的反應時間,同時使用 陀螺儀和加速度計計算車模行進過程中的實時角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用以保持車模穩(wěn)定 行進;電源模塊,為整個系統(tǒng)提供合適而又穩(wěn)定的電源;電機驅動模塊,驅動直流電機和伺服電機完成智能汽車的加減速控制和轉向控制;速度檢測模塊,檢測反饋智能汽車輪的轉速,用于速度的閉環(huán)控制;輔助調試模塊,主要用于智能汽車系統(tǒng)的功能調試、賽車狀態(tài)監(jiān)控。1.3小結本章重點分析了智能汽車系統(tǒng)總體方案的選擇,并介紹了系統(tǒng)的總體 設計和總體結 構,簡要地分析了系統(tǒng)各模塊的作用。在今后的章節(jié)中,將 對整個系統(tǒng)的
7、各個模塊進行 詳細介紹。第二章智能汽車機械結構調整與優(yōu)化智能汽車各系統(tǒng)的控制都是在機械結構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因此在設計整個軟件架 構和算法之前一定要對整個模型車的機械結構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然后建立相應 的數(shù)學模型,從而再針對具體的設計方案來調整賽車的機械結構,并在實際的調試過 程中不斷的改進優(yōu)化和提高結構的穩(wěn)定 性。本章將主要介紹智能汽模型車型車的機械 結構和調整方案。2.1智能汽車車體機械建模此次競賽選用的智能車競賽專用模型車(D型模型車),配套的電機型號為RN260-CN-2875o智能車的控制采用的是雙后輪驅動方案。智能車的外形大致如 下:圖2.1智能汽車外形圖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
8、邀請賽技術報告2.2智能汽車傳感器的安裝車模中的傳感器包括有:速度傳感器,車模姿態(tài)傳感器(陀螺儀、加速度計)以及線形CCD。下面分別介紹這些傳感器的安裝。2.2.1速度傳感器的安裝速度編碼器我們米用了編碼器,安裝方法如下:用十字扳手套筒將車的后輪拆卸后,安裝編碼器,固定編碼器的固定件是根據車得 尺寸及與編碼器的相對位置手工制作的連接固定件。在安裝完后輪后,在利用十字扳手套筒將后輪裝上。安裝時應注意調整好齒輪間隙。齒輪傳動機構對車模的驅動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齒輪傳動部分安裝位置的不恰當,會大大增加電機驅動后輪的負載,會嚴重影響最終成 績。調整的原則是:兩傳動齒輪軸保持平行,齒輪間的配合間隙要合適,
9、過松容易打壞 齒輪,過緊又會增加傳動阻力,浪費動力;傳動部分要輕松、順暢,不能有遲滯或周期 性振動的現(xiàn)象。判斷齒輪傳動是否良好的依據是,聽一下電機帶動后 輪空轉時的聲音。 聲音刺耳響亮,說明齒輪間的配合間隙過大,傳動中有撞齒現(xiàn)象;聲音悶而且有遲滯, 則說明齒輪間的配合間隙過小,或者兩齒輪軸不平行,電機負載變大。調整好的齒輪傳 動噪音很小,并且不會有碰撞類的雜音,后輪減速齒輪機構就基本上調整好了,動力傳 遞十分流暢。如圖所示。編碼器女裝完畢第二章智能汽車機械結構調整與優(yōu)化222線形CCD的安裝為了降低整車重心,需要嚴格控制CCD鏡頭的安裝位置和重量,我們自行設計了輕 巧的鋁合金夾持組件并采用了碳
10、纖維管作為安裝CCD的主桅,這樣可以獲得最大的剛度 質量比,整套裝置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剛度,使CCD鏡頭便于拆卸和維修,具有賽場 快速保障能力。CCD鏡頭的安裝如圖2. 4所示。圖2.4 CCD的安裝2.2.3車模傾角傳感器車模傾角傳感器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它們都是表貼元器件,單獨固定在一塊小 電路板上,然后與車身相固定,從而保證檢測數(shù)據的可靠性。2.3重心高度調整重心的高度是影響智能車穩(wěn)定性的因素之一。當重心高度偏高時,智能車在轉彎過 程中會發(fā)生抬輪現(xiàn)象,嚴重時甚至翻車。因此,從小車穩(wěn)定 性出發(fā),我們盡量降低重心 高度,從而保證小車可靠穩(wěn)定。52.3.1電路板的安裝為了使小車具有較好的穩(wěn)
11、定性及轉向性能,我們在搭建小車時盡量選擇降低重心, 因此也將電路板安裝在了電機上方,從而實現(xiàn)降低重心,提高小車的穩(wěn)定性。232電池安放同樣為實現(xiàn)降低重心,提高小車穩(wěn)定性的目的,學長3D打印了符合參賽規(guī)則的電池 支架,然后固定在電機下方,進而用于固定電池,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小車的重心。2.4其他機械結構的調整另外,在模型車的機械結構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車輪、傳感器的 保護等方面。由于直立小車的直立行駛及轉向都是通過后輪實現(xiàn)的,因此當小車在轉向 時,模型車的輪胎與輪轂之間很容易發(fā)生相對位移,可能導致在加速時會損失部分驅動 力,而且使小車的狀態(tài)不穩(wěn)。因此,我們在實際調試過程中對車輪進 行
12、了粘胎處理,可 以有效地防止由于輪胎與輪轂錯位而引起的驅動力損失的情況。為了保護模型車傳感器支架,在車模機械設計的時候,我們增添了防撞保護裝置, 使一旦車模傾倒或者失控,防撞保護裝置可保護車模機械的安全性,保證小車狀態(tài)的穩(wěn) 定性。2.5小結模型車的性能與機械結構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良好的機械結構是模型車提高速度 的關鍵基礎。在同等的控制環(huán)境下,機械機構的好壞對其速度的影響十分顯著。我們非 常重視對智能汽車的機械結構的改進,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我們小車的大部分 質量都集中在兩輪前后,達到降低重心的目的,從而提高了小車整體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 性。第三章智能汽車硬件電路設計3.1主控板設計3.1.
13、1電源管理模塊首先了解一下不同電源的特點,電源分為開關電源和線性電源,線性 電源的電壓反 饋電路是工作在線性狀態(tài),開關電源是指用于電壓調整的管子工作在飽和和截至區(qū)即開 關狀態(tài)的。線性電源一般是將輸出電壓取樣然后與參考電壓送入比較電壓放大器,此電 壓放大器的輸出作為電壓調整管的輸入,用以控制調整管使其結電壓隨輸入的變化而變 化,從而調整其輸出電壓,但開關電源是通過改變調整管的開和關的時間即占空比來改 變輸出電壓的。從其主要特點上看:線性電源技術很成熟,制作成本較低,可以達到 很高的穩(wěn)定 度,波紋也很小,而且沒有開關電源具有的干擾與噪音,開關電源效率高、損耗小、可 以降壓也可以升壓,但是交流紋波稍
14、大些。電源模塊對于一個控制系統(tǒng)來說極其重要,關系到整個系統(tǒng)是否能夠正常工作, 因此在設計控制系統(tǒng)時應選好合適的電源模塊。競賽規(guī)則規(guī)定,比賽使用智能汽車競賽 統(tǒng)一配發(fā)的標準車模用7. 2V 200OmAh Ni-Cd供電,而單片機系統(tǒng)、路徑識別的CCD傳 感器、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均使用的是3. 3V的電源。編碼器需要5V電源,伺服電 機工作電壓范圍為4V到6V (為提高伺服電機響應速度,采用7. 2V供電),直流電機 可以使用7. 2V 200OmAh Ni-Cd蓄電池直接供電,智能汽車電壓調節(jié)電路示例見圖3.1 o圖3.1電源管理模塊原理圖電源的紋波將影響傳感器的性能。減小電源的紋波的大小可
15、以保證傳感器的可靠性。3.1.2電機驅動模塊911VrVI*第三章智能汽車硬件電路設計我們自己用軟件劃了驅動的圖,并根據此焊接了 4路PWM驅動, 利用BTS7960可以大大提高電的驅動能力。3.1.3 S口模塊1. CCD 接口。CCD的外圍器件很少,輸出信號經過濾波等處理后就可以直接連接到K60的AD端口上。接口極其簡單,電路如下所示。9m接口FTEJiO圖 3.7 CCD 接口2 陀螺儀接口陀螺儀在保持車身的平衡方面極其重要,為了方便更換,我們并未將陀螺儀直接畫 在主板上。由于使用的是單片機本身的AD,所以陀螺儀的接口很簡單。電路如下所示。陀螺儀接口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邀請賽技術報告
16、圖3.8陀螺儀接口3.2智能汽車傳感器由于今年比賽規(guī)則對光電平衡組的傳感器有明確的規(guī)定,所以我們在 傳感器的選擇 上沒有花費時間。對于的傳感器的優(yōu)化,我們也主要是傳感器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方面。3.2.1線性CCD傳感器線性CCD內部包含128個光電二極管,相關的放大電路。其基本單元如圖十IntegratOrReSetOUtPUt圖3.9 CCD內部感光單元光照射到光電二極管上,產生光電流,光電流被積分電路積分。在米樣期間,積分 電容的一端被連接到輸出端,積分后的輸出電壓與該點的光強和積分 時間成正比。因此 為了適應場地,CCD勺積分時間應該是可變的。3.2.2陀螺儀大賽規(guī)定了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選用
17、范圍。經過挑選,陀螺儀使用ENe-O3M,加速度計使用MMA7361 o我們小組直接選用了大家常用的陀螺儀&加速度計成品,第三章智能汽車硬件電路設計效果一般。經過和獲得一等獎的大神交流,其實選用相應的標貼原件并自己焊接效 果會更好。其實是這樣的,希望之后的學弟學妹可以自己探索不斷超越。3.2.3編碼器為了使用閉環(huán)控制,我們在汽車模型上附加了編碼器。和其他元件相比,選用編碼 器可以使電路更加完善,信號更加精確。編碼器功耗低,重量輕,抗沖擊抗震動,精度 高,壽命長,非常實用。編碼器內部無上拉電阻,因此編碼器接口出需要 設計上拉電 阻。同時為了保證波形的穩(wěn)定,主控板上使用了 74HC14非門隔離。K
18、60自身具有正交解 碼功能,因此這里無需使用任何外圍計數(shù)輔助器件,只需要將接口連接到單片機上相應的接口即可。接口如圖3.11和圖3.12所示JS2ENCoDER11編碼器IS 3.11編碼器的接口部分歹歹歹歹哆!T一 JK:ZXr 14 r圖3.12上拉電阻和非門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邀請賽技術報告 3.4液晶屏液晶屏相對于數(shù)碼來說具有顯示內容直觀,可顯示圖像和漢字的優(yōu)點。在車身添 加液晶屏模塊可以使調試更加方便,因此本次車身上我們添加了液晶屏模塊。由于模 塊是直接購買的成品。所以電路在這里不做介紹了。3.5小結硬件電路是模型汽車系統(tǒng)的必備部分。只有穩(wěn)定的硬件電路才能保證程序的正確 控制。為
19、此,我們在設計電路之時,考慮了很多問題,采用了模擬部分與數(shù)字部分隔 離等措施。我們的硬件電路的設計思想是在保證正確檢測信號的前提下,盡可能精簡 電路。第四章智能汽車控制軟件設計第四章智能汽車控制軟件設計主程序流程圖:4.1線性CCD傳感器路徑精確識別技術在本屆大賽中,光電組的規(guī)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由傳統(tǒng)的四輪小車變成 了兩輪直立車,而且對于光電傳感器也做出了新的要求,不允許使用傳統(tǒng)的激 光頭傳感 器,而要求選擇使用線性CCD以及LED作為新一代的光電車的傳感器,但由于LED的前 瞻距離十分有限,所以線性CCD自然成為了較好的方案選擇。13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邀請賽技術報告4.1.1
20、路徑識別狀態(tài)分析在使用CCD進行賽道識別,傳統(tǒng)的傳感器搜索跳變沿算法可取之處不是很大,不過不 缺乏借鑒之處對于我們的模型車,CCD在賽道上可能的狀態(tài)有:在普通的賽道處、在起點處、在十字交叉線處、小S虛線處、路障處。由于傳感器的改變以及規(guī)則的變更,使得今年對于賽道識別的工作量變得更加復雜,難度大大增加,情 況也顯得 錯綜復雜,矛盾點層出不窮。我們的小車僅采用一路CCD對賽道信息進行識別,一個CCD包含128個像素點,但這 128個點并不是所有的點都能夠被準確獲取灰度值,我們選擇采用左右各48個 像素點來 對賽道信息進行采集。這些像素點中每個點的灰度值理論上都有O到255這K種狀態(tài)(實 際上我們只
21、能取到不到50的返回值),我們分別把左右各48個像素點 記為Ieft 1663 和 r ight 64111o在直道時,兩側都會檢測到賽道邊沿,且大體處于中間位置,左右較對稱;在小彎道時,兩側都會檢測到賽道邊沿,但會有小幅地左右擺動;在其它彎道時,會出現(xiàn)左右側跳變沿出賽道的狀況,這時主要依靠一側CCD進行巡線;在十字的時候,回旋全白的時候,在傳感器穩(wěn)定的前提下,能出現(xiàn)全白的也只 會在十字的時候出現(xiàn),當然小S虛線位置也不排除會有全白的情況發(fā)生,雖說黑白線時左右對稱的,但是黑白條的長度固定十公分, 內側長度遠不及外側長度,無可避免的會多次出現(xiàn)單側全白的情況;終點第四章智能汽車控制軟件設計線依靠CC
22、D返回值具有駝峰形狀的賽道信息返回值來測得。4.1.2線性CCD傳感器路徑識別算法路徑識別算法是我們使用的是由CCD中心向兩側搜索提取跳變沿的算法,通過提取到的兩側跳變沿相加除二來得到小車轉向需要的轉向值。具體算法介紹如下:(1) 通過CCD返回的像素值,利用17閾值來找到跳變沿,計算bIack_Center ;(2) 當傳感器檢測到黑線時相應的傳感器返回中線值。(3) 對于直立車來說,在控制過程中,不僅要考慮雙電機差速轉向問題,還要考慮 直立與速控問題,這三個重要的量都是在兩個車輪上完成,復雜度極高,我們采用線性 相加的方式將其擬合在一起,并對其上下限做出限制,當超出這個限制時,強制到限制的
23、最大值處。4.2彎道的處理4.2.1彎道策略分析其中,切彎路徑主要決定了車輛是選擇內道過彎還是外道過彎。切內道,路經最 短,但是如果地面附著系數(shù)過小會導致車輛出現(xiàn)側滑的不穩(wěn)定行駛狀態(tài),原因是切內道 時,曲率半徑過小,同時速度又很快,所以模型車需要的向心力會很大,而賽道本身是 平面結構,向心力將全部由地面的摩擦力提供,因此賽道表面的附著系數(shù)將對賽車的運 行狀態(tài)有很大影響。切外道,路徑會略長,但是有更多的調整機會,同時曲率半徑的增 加會使 得模型車可以擁有更高的過彎速度。15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邀請賽技術報告4.3對速度的閉環(huán)控制圖4.9 PID控制工作原理PID控制策略其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好,
24、可靠性高,并且易于實現(xiàn)。其缺點在于 控制 器的參數(shù)整定相當繁瑣,需要很強的工程經驗。相對于其他的控制方式,在成 熟性和可 操作性上都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所以最后我們選擇了 PID的控制方式。在小車跑動中,因為不需要考慮小車之前走過的路線,所以,我們舍棄了 I控制, 將小車舵機的PID控制簡化成PD控制。本方案中通過雙電機的差速控制采用位置式的PD 控制,速度閉環(huán)控制采用了增量式PID控制。在本方案中,使用試湊法來確定控制器的 比例、積分和微分參數(shù)。試湊法是通過閉環(huán)試驗,觀察系統(tǒng)響應曲線,根據各控制參數(shù)對系統(tǒng)響應的大致影 響,反復試湊參數(shù),以達到滿意的響應,最后確定PID控制參數(shù)。試湊不是盲目的,而
25、 是在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在控制理論中已獲得如下定性知識:比例調節(jié)(P)作用:是按比例反應系統(tǒng)的偏差,系統(tǒng)一旦出現(xiàn)了偏差,比例調節(jié)立 即產生調節(jié)作用用以減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調節(jié),減少誤差,但 是過大的比 例,使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積分調節(jié)(I)作用:是使系統(tǒng)消除穩(wěn)態(tài)誤差,提高無差度。因為有誤差,積分調節(jié) 就進行,直至無差,積分調節(jié)停止,積分調節(jié)輸出一常值。積分作用的強弱取 決與積分 時間常數(shù)Ti, Ti越小,積分作用就越強。反之Ti大則積分作用弱,加入積分調節(jié)可使 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下降,動態(tài)響應變慢。積分作用常與另兩種調節(jié)規(guī)律結合,組成Pl調節(jié)器或 PlD調節(jié)器。第四
26、章智能汽車控制軟件設計微分調節(jié)(D)作用:微分作用反映系統(tǒng)偏差信號的變化率,具有預見性,能預見偏 差變化的趨勢,因此能產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還沒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調節(jié)作 用消除。因此,可以改善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性能。在微分時間選擇合適情況下,可以減少超 調,減少調節(jié)時間。微分作用對噪聲干擾有放大作用,因此過強的加微分調節(jié),對系統(tǒng) 抗干擾不利。此外,微分反應的是變化率,而當輸入沒有變化時,微分作用輸出為零。 微分作用不能單獨使用,需要與另外兩種調節(jié)規(guī)律相結合,組成PD或PID控制器。4.4障礙的處理在第八屆智能車競賽中,規(guī)則中增加了黑色路障這一規(guī)則,路障的出現(xiàn)給直立小車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如若盲目
27、的沖撞上去,必然會導致翻車兒無法繼續(xù)進行本圈的比 賽,因此,我們不得不對其進行檢測,當CCD檢測到連續(xù)4場全黑的情況下,我們便默 認為小車前方出現(xiàn)了路障,并對速控以及轉向進行處理,進而達到平穩(wěn)過路障得效果4.5小結本章詳細介紹了智能汽車的控制軟件的設計和思路。傳感器部分重點介紹了 CCD傳 感器的原理和算法。在控制策略上主要介紹了PID控制理論和對彎道信息的處理和控制上。17第五章 開發(fā)工具、制作、安裝、調試過程第五章 開發(fā)工具、制作、安裝、調試過程5.1開發(fā)工具程序的開發(fā)是在組委會提供的IAR下進行的,包括源程序的編寫、編譯和鏈接,并最終生成可執(zhí)行文件。IAR SyStemS是全球領先的嵌入
28、式系統(tǒng)開發(fā)工具和服務的供應商。公司成立于1983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涉及到嵌入式系統(tǒng)的 設計、開發(fā)和測試的每一個階段,包括:帶有C/C卄編譯器和調試器的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IDE)、實時操作系統(tǒng)和中間件、開發(fā)套件、硬件 仿真器以及狀 態(tài)機建模工具。5.2調試過程通過組委會提供的IAR編譯軟件的在線調試功能,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為智能汽車的調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智能汽車的調試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開發(fā)一個便于人機交互的上位機系統(tǒng),通過簡單明了的可視化界面直觀的顯示智能汽車的狀態(tài)對調試有很大幫助。第六章模型車主要參數(shù)6.1智能汽車外形參數(shù)經過改裝后,智能汽車的外形參數(shù)為:車長:300mm;車寬:200mm
29、;車高:18Omm ;車重:1.4kg6.2智能汽車技術參數(shù)智能汽車相關技術參數(shù)如表6.1所示:表6.1智能汽車技術參數(shù)項目參數(shù)車模軸距/輪距(毫米)200/140車模平均電流(勻速行駛)(毫安)3000電路電容總量(微法)1800傳感器種類及個數(shù)激光/5路新增加伺服電機個數(shù)1賽道信息檢測空間精度(毫米)12賽道信息檢測頻率(次/秒)250主要集成電路種類/數(shù)量7/1219這次智能車華北賽,我們小組準備的還不足。時間觀念也不是很強,主動性差。但是,有老師和學長的教導也算是完成了目標。第一,做平衡車,首先機械結構很重要。重心要盡可能的低,而且要對稱。對于直立車的結構,可以參考第八屆太原理工技術報
30、告,3中結構各有所長。第二,有了好的機械那么就是確定方案,進行焊接或者制板。個人認為,電源和主板接口在一塊板,驅動要盡可能的小。第三,編碼器的使用一定要會。我們小組把大部分時間都耽誤在了速度控制上,沒 有把轉向和提速搞的特別好。從其原理,和電路圖一定要清楚,怎么用也要知道。只有 速度受控了,才可以更好的直立和轉向。要不車子就會告訴轉一個彎,就沖出跑到了(開環(huán))。第四,角度的獲得是核心。首先加速度計&陀螺儀模塊一定要和車身安的平行,且穩(wěn)定。(如果是官方給的方案的話,自己的方案按照自己的來安裝)。其 次,一定要克服溫漂,盡量把它放在車身后面,前面靠近馬達,結果會亂。最后,對于 融合角度其實互補濾波就夠用了,但是如果想讓效果更好,卡爾曼濾波是最好的。網上 都有現(xiàn)成的程序,只需要把相應的QR進行估算就好了。最后,做直立平衡車,一定要有耐心??梢粋€月前29天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進展都沒有,甚至感覺和之前比更差了,但往往第30天你會發(fā)現(xiàn)突然克服了最大的技術障礙。所以小組組員要相互鼓勵配合好。不氣餒,多問老師和學長,一定 可以成功的。調試經驗一、角度環(huán)角度環(huán)的P參數(shù)(相當于倒立擺回復力),讓車模開始有能力直立,在一定范圍內 P越大直立效果越好;但過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5勞務承包合同填寫
- 2025地毯訂購合同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5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2 Do you have any money第1課時說課稿 湘少版
- 150平米房子合同范本
- 202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8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說課稿 新人教版
- 中鐵大橋局合同范本
- 代售協(xié)議合同范例
- 中介委托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反走私課件完整版本
-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 第三屆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作品(油藏工程設計單項)
- (人衛(wèi)版第九版?zhèn)魅静W總論(一))課件
- 壓力性損傷護理質控細則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學課件
- 產后康復-腹直肌分離
- 丙烯-危險化學品安全周知卡
- 粉條加工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配電網設施可靠性評價指標導則》
- 2024年國家電網招聘之通信類題庫附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