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文論選讀?復習參考題第一講先秦一、填空題1 .孔子是先秦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文藝觀主要見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記錄他言行的著作?論語?.2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藝觀,大體上表現(xiàn)在以“詩教為核心的文藝觀及其對?詩經?的批評.3 .?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4 .孔子關于“文和“質的論述,后來被運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成為要求文學作品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的根本理論,并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開展中始終起著主導的作用.5 .孟子對儒家文藝思想開展的突出奉獻在于:其“與民同樂的文藝美學思想,以及“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的文學批
2、評方法論.6 .孟子在?公孫丑上?中說:“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提出了“知言養(yǎng)氣說7 .“知言養(yǎng)氣說的“二抓住了人的內在最本質的蘊涵,孟子的“知言養(yǎng)氣說被后人在文論中廣泛運用,形成了中國文論史上以氣論文的悠久傳統(tǒng).8 .孟子在?萬章上?中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9 .孟子在?萬章下?中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提出了“以意逆志說.10 .莊子、?莊子?11 .教材指出:?莊子?祟尚自然、反對人為,是其文藝美學思想之核心.12 .要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到達理想的境界,?莊子?認為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進入“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13 .?莊子外物?
3、篇中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得意而忘宣說,恰恰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言、意關系的奧秘,此對后代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14.?莊子?的“得意忘言說,對后代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境說的產生和開展奠定了理論根底.二、名詞解釋題1 .孔子的“思無邪說?論語為政?篇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提出了思無邪說.思無邪的批評標準從藝術上說,就是提倡一種中和之美.?詩?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僅關涉內容歌詞,而且與音樂有緊密的關系.因此,從音樂上講,思無邪就是提倡音樂的樂曲,要中正平和
4、,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從文學作品上講,那么要求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語言,都不要過分劇烈,應當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過于直露.2 .孔子的“興觀群怨說興、觀、群、怨說是孔子在?論語陽貨?里里提出來的,文中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用現(xiàn)代的話簡單地說.興,就是說詩歌有感發(fā)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聯(lián)想;觀,就是說詩歌可以起到觀察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能看到世風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說詩歌可以使人們交流感情,到達和諧,起到團結人的作用;怨,就是說詩歌可以干預現(xiàn)實,批判黑暗的社會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興、觀、群、怨說對后世影響極大,
5、成為后世文學批評的一個標準,影響了我國文學中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形成.3 .孔子的“盡善盡美說孔子在?論語八侑?中提出的觀點,就是要求文藝作品“盡善盡美,這是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認為?韶?樂“盡善盡美是由于?韶?樂是舜樂,舜由于具備圣德而受禪讓,符合所謂“唐虞之道,故“盡善;而?韶?樂又具有“中和之美,故“盡美.而?武?樂是周武王之樂,武王是用武力奪取政權的,故“未盡善,但?武?樂也具有“中和之美,故“盡美.這種“盡善盡美的美學觀成為孔子以“詩教為中央的文學理論批評的根本出發(fā)點.4 .孔子的“文質說?論語?雍也?記孔子說:“質勝文那么野,文勝質那么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主張文采和內容
6、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問題之一,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開展中始終起著主導作用.5 .孔子的“辭達說孔子說的“辭達而已矣,從字面上說,當是說,寫文章只要文辭能表達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離開內容去追求形式的華美但并不是說文學作品不要文飾,孔子還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可以說明孔子認為一定的文飾還是必要的,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內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6 .孟子的“以意逆志說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都是比擬科學的文學批評方法.孟子在?孟子萬章上?中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說.所謂以意逆志
7、,就是說說詩者即讀者要根據自己的歷練、思想意志,去體驗、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詞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這種方法解說?詩?中的一些作品,比擬接近于還了它們作為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學提供了比擬客觀實在的批評原那么.后世大量的詩話詞話大抵是在此原那么下展開文學批評和記錄讀后感想的.7 .孟子的“知人論世說知人論世說是孟子在?孟子萬章下?中提出來的說法: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說,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應該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這樣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與作者為友,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
8、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知人論世說以意逆志說都是比擬科學的文學批評方法.孟子以這種方法解說?詩?中的一些作品,比擬接近于還了它們作為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學提供了比擬客觀實在的批評原那么.后世大量的詩話詞話大抵是在此原那么下展開文學批評和記錄讀后感想的.8 .孟子的“知言養(yǎng)氣說孟子在?孟子公孫丑上?中說:“我知言,我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提出了知言養(yǎng)氣說.孟子認為,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yǎng)成“浩然之氣,才能寫出美而正的言辭.這里的養(yǎng)氣當是指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養(yǎng)氣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寫出好作品.這種思想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就特別強調一個作家要從人格修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自
9、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養(yǎng)氣說的氣抓住了人的內在最本質的蘊涵,因而被后人廣泛地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形成了中國古代文論史上以氣論文的悠久傳統(tǒng),并引導作家從養(yǎng)氣入手去指導創(chuàng)作,其影響都是積極的.9 .莊子的“言不盡意和“得意忘言說得意忘言是莊子對言義即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看法.?莊子外物?篇說: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謂“得意忘言說.在莊子看來,言是不能完全表達意思的,即言不盡意.他說:語之所貴者,意也.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天道?莊子強調語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復雜的思維內容充分地表達出來,這種熟悉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
10、熟悉實踐的實際情況,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過莊子的以言不盡意為根據的“得意忘言說對文藝創(chuàng)作卻影響深遠.文學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總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莊子的得意忘言說,恰恰道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言、意關系的奧秘.這對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境說的產生和開展奠定了理論根底.10 .莊子的“虛靜和“物化說虛靜,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里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說法,莊子繼承開展了老子虛靜的學說,認為它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莊子大宗師?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
11、坐忘.莊子的“坐忘就是虛靜,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拋棄一切知識,到達與道合一的境界.莊子認為虛靜必須在絕學棄智的根底上方可到達,然而也只有到達虛靜,才能對客觀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熟悉,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力才最為旺盛,才能創(chuàng)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莊子的虛靜說對后世影響極大,后世的文學家和文學理論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莊子的虛青k說的影響.莊子的物化說是與他的虛靜說聯(lián)系的.莊子認為虛靜是熟悉道的途徑和方法,是進入道的境界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必須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能否創(chuàng)作符合天然的藝術之關鍵.而從創(chuàng)作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來說.必須要到達物
12、化的狀態(tài).什么是物化呢?在莊子看來,進入虛靜狀態(tài)之后,人拋棄了一切干擾和心理負擔,就會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覺器官的束縛和局限,而到達熟悉上的大明.作為創(chuàng)作者來說,主體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體的自然天和客體的“自然天合而為一,這就是進入了“物化的境界,這就叫做“以天合天.處在這樣狀態(tài)下的創(chuàng)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三、單項選擇題1 .教材認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藝觀,大體上表述在以BoA.“思無邪為核心的文藝批評標準;B.“詩教為核心的文藝觀及其對?詩經?的批評C.“興觀群怨為核心的批評觀D.“盡善盡美為核心的美學觀2 .孔子“詩可以興中的“興,朱熹解釋為CA.“和而不流B
13、.“引譬連類C.“感發(fā)志意和“托物興辭D.“考見得失3 .?論語;八侑?記孔子說:?韶?樂是BoA.“盡善矣,末盡美也B.“盡美矣.又盡善也C.“未盡美也,亦未盡善也D.“盡美矣,未盡善也4 .“子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C.A.“樂而不淫,哀而不傷B.“可以興、觀、群、怨C.“思無邪D.“辭達而已矣5 .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從他的思想體系及他說詩的狀況來看,乃是指AoA.讀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6 .孟子在?萬章下?中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這里的“其人是指DoA.圣人B.今人C.讀者D.作者7 .教材認為:孟子的
14、“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中的“養(yǎng)氣,當是指作家應該D0A.靜心修養(yǎng),到達“虛靜、“物化的精神狀態(tài)B.通過修煉,培養(yǎng)自己的陽剛之氣C.通過修煉,到達陰陽二氣和諧一致D.從人格修養(yǎng)人手,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8 .?莊子?文藝美學思想之核心,教材認為是DoA.“得意忘言和“言不盡意B.“虛靜和“物化C.“仁政和人性論D.祟尚自然,反對人為9 .教材指出:?莊子?“得意忘言和“言不盡意說主要是指CoA.文學作品只要思想正確,不必追求語言美B.讀者懂得作品主題思想即可,不必欣賞語言C.文學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D.讀者只須了解文學作品得思想內容,語言并不重要10.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理論偏
15、于浪漫主義、象征主義,這是受到C0A.?孟子?“知言養(yǎng)氣說的影響B(tài).?論語?關于“詩可以興、“可以怨觀點的影響C.?莊子?思想較深的影響D.孔子“思無邪說的影響四、閱讀以下文字并答復以下問題1、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xiāng)村的優(yōu)秀人物,就會和那個鄉(xiāng)村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國家級的優(yōu)秀人物就會和國家級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天下性的優(yōu)秀人物就會和天下性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性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還感到不夠,就又向上去追論古代的優(yōu)秀人物.吟誦他們的詩歌,研讀他們的著作,不了解他的為人,可以嗎?因而要追論他的時代.這就是向上追尋古人而去與他們交朋友啊.提示:提出了“知人論世說.孟子說話的本意是說要真正讀懂一首、一篇文
16、章、一本著作,應該了解這個人的為人、經歷、品質,還要了解其時代的背景.“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是比擬科學、客觀實在的文學批評方法,“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被引入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后,對后代影響極大.只有“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才能真正理解文學作品,還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后代的大量詩話、詞話等,大抵都是在此原那么下開展文學批評和評論2、公孫丑問道:“請問,先生擅長哪一方面?孟子說:“我善于明悉別人的言辭,也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道:“請問什么是浩然之氣?孟子說:“難以說清楚的呀.它作為一種氣,最廣闊最堅強,用正義去培養(yǎng)它,而不去傷害它,它就會充滿天地四方之間.這種氣,必須與義與道相配合;沒
17、有義與道,它就會軟弱無力了.這種氣是正義的日積月累所產生的,不是一時的正義行為就能得到的.行為有一點愧欠之處,氣就軟弱無力了.公孫丑又問:“什么叫做善于知悉別人的言辭呢?孟子答復:“偏頗片面的話,我知道它的偏頗片面之處,言過其實的話,我知道它缺失之處,邪曲的話我知道它離開正義之處,躲躲閃閃的話,我知道它理屈詞窮之處.?公孫丑上?提示:提出了“知言養(yǎng)氣說.所謂“知言,就是要善于通過言辭來分析說話者的心理與本質.“知言要與“知人論世聯(lián)系起來理解,只有“知人論世才能談得上“知言.而所謂“知言養(yǎng)氣,就是說,必須首先使作者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養(yǎng)成至剛至大的“浩然之氣,然后才能寫出美而正的言辭.這種思
18、想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就必然要強調一個作家首先要從人格修養(yǎng)入手,培養(yǎng)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然后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3、世人所貴重的道,載見于書籍,書籍不過是語言,語言自有它可貴之處.語言所可貴的是在于它表現(xiàn)出的意義,意義自有它指向之處.意義的指向之處是不可以用言語傳達的,而世人由于注重語言而記載下來傳之于書.世人雖然貴重書籍,我還是覺得缺乏貴重,由于這是貴重那并不值得貴重的.本來,可以看得見的是形狀和色彩;可以聽得見的是名稱和聲音.可悲呀!世人以為從形狀、色彩、名稱、聲音就足以獲得那大道的實際情形.可是形狀、色彩、名稱、聲音實在是缺乏以表達那大道的實際情形的.知道大道的不說,說的又不知道大道,那
19、世人又豈能熟悉它呢!?天道?提示:正是“言不盡意.4、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捕到了魚,就會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捉兔子的,捉到了兔子,就會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意義的,掌握了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就會忘了語言.提示:正面提出“言不盡意的說法.所謂“言不盡意,作為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概念,并不是說語言不能表達意思,而是說文學作品應該追求一種意在言外的藝術效果.五、問做題1、孔子文藝思想對中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有哪些積極的影響?要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強調詩教,其根本觀點,是肯定文藝的社會作用,強調文藝應該為人的道德修養(yǎng),為國家的政治教化效勞,并且也能很好地效勞.后世的文以載道等強調教育作用的文道觀根本
20、上是受孔子詩教觀的影響;思無邪成為文學批評的標準;文學的社會作用,即“詩可以興、觀、群、怨說,尤其是“詩可以怨,后世許多詩人、作家正是接受了孔子的這一觀點,寫出了許多挖苦社會、干預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形成了我國文學“詩可以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辭達說、“文質說;“盡善盡美說,這一美學觀成為孔子以“詩教為中央的文學理論批評的根本出發(fā)點.總的來說,孔子的文藝思想表現(xiàn)了其關注現(xiàn)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入世品格.這種經世致用的文藝觀對后世在文學理論批評的最重要的影響是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理論批評奠定了根底,對文學干預現(xiàn)實、干預社會提供了理論根據.后世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和文學理論批評可以說無不受
21、到孔子功利性的詩學觀、文藝觀理論的積極影響.2、試分析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征.“子要點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征主要應該指?論語八侑?中的一句話,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中提出的“盡善盡美.就是說要求文藝作品“盡善盡美,是孔子文藝思想的審美特征.孔子之所以認為?韶?樂“盡善盡美是由于?韶?樂是舜樂,舜由于具備圣德而受禪讓,符合所謂“唐虞之道,故“盡善;而?韶?樂又具有“中和之美,故“盡美.而?武?樂是周武王之樂,武王是用武力奪取政權的,故“未盡善,但?武?樂也具有“中和之美,故“盡美.但到底什么樣才叫“盡善盡美呢?孔子還說過的另一句話很重要,就是?論語為政?篇的“子曰
2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思無邪從藝術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種“中和之美.?論語集解?引孔安國注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言其和也.從音樂上講,中和是一種中正平和的樂曲,也即儒家傳統(tǒng)雅樂的主要美學特征.從文學作品來說,它要求從思想內容到文學語言,都不要過于劇烈,應當盡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過于直露.3、試從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淺述孔子“詩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傳統(tǒng).要點“詩可以怨是孔子在?論語陽貨?篇中提出來的.篇中說: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可以怨是說詩可以“怨刺上政?論語集解?引孔安國語,實際上就是說詩歌可以對現(xiàn)實中
23、的不良政治和社會現(xiàn)象進行挖苦和批判.?詩經?中許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挖苦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風?中的?碩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勞?等,或揭露,或批評,或挖苦,或諷諭,都可以說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詩可以怨對我國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批判現(xiàn)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后世的許多詩人的作品都有批評現(xiàn)實社會不良傾向的內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觀或客觀上把“詩可以怨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容或主要追求目標.即使到了現(xiàn)代,許多進步詩人,如郭沫假設、聞一多、艾青等的許多批判黑暗
24、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詩歌作品都可以說或多或少地、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了“詩可以怨的影響.而在文學批評史上“詩可以怨也成為批評詩歌作品的一個重要標準,成為文學理論批評的一個重要理論.4、試析孔子的“興觀群怨說的內涵及其意義“興、觀、群、怨是對詩歌包括樂、舞社會功能的熟悉和概括,為孔子所提出.?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所謂“興,即“興于詩,立于禮?論語泰伯?的“興,“言修身領先學詩何晏?論語集解?引包咸注,是講詩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興的另一含義是講詩的表現(xiàn)手法,參見賦比興.所謂“觀,即“觀風俗之盛衰鄭玄注,“考見
25、得失朱熹注,是講詩歌具有一定的熟悉作用.所謂“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國注的意思,是講詩歌具有聚集土人、切磋砥礪、交流思想的作用.所謂“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國注,是講詩歌具有批評和怨刺統(tǒng)治者政治舉措的作用.興、觀、群、怨,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內容和具體要求的概念.孔子談論詩、文,是和當時禮教政治的道德倫理標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這是他的根本觀點.“興于詩,立于禮,即詩必需以禮為標準;“觀風俗之盛衰,主要是對統(tǒng)治者而言.?國語周語上?記載上古時代的獻詩制度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嗖賦、口誦,百工諫,而
26、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漢書藝文志?也談到上古時代的采詩制度:“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可見其目的在于使“天子或“王者“行事而不悖,改善其政治統(tǒng)治;“群居相切磋,所指的主要也是統(tǒng)治階層內部的交流切磋;“怨刺上政,雖是被允許的,但由于“詩教的約束和“中和之美的標準,這種“怨刺又必須是“溫柔敦厚、“止乎禮義的盡管在具體實踐中并非完全如此.總而言之,提倡詩的“興、觀、群、怨作用,是為了“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的政治目的,至于增長知識,“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那么只有附屬的意義.“興、觀、群、怨說,是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一項重要奉獻.雖然對它的具體社會內容,需要進行具體的、歷史的分析
27、;但是,從文學理論的角度看,它總結了我國文學在當時的實踐經驗,特別是?詩經?所提供的豐富經驗,把文學的社會功能概括得相當完整、全面,反映出對文學現(xiàn)象的熟悉十分深刻.在中國文學開展的早期就能提出這樣的理論觀點,是難能可貴的.“興、觀、群、怨說在中國封建社會文學和文學理論的長期開展中,發(fā)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后世的作家和文學理論家常常用它作為反對文學脫離社會現(xiàn)實或缺乏積極的社會內容的武器.例如,劉勰針對缺乏怨刺內容的漢賦所提出的:“炎漢雖盛,而辭人夸毗,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文心雕龍比興?在唐代興起的反對齊、梁遺風的斗爭中,詩人強調詩歌的“興寄以及唐代新樂府作者所強調的“諷諭美刺和“補察時政,口
28、導人情的作用,都繼承了“興、觀、群、怨說重視文學社會功能的傳統(tǒng).直到封建社會末期,在黃宗羲的?汪扶晨詩序?及其他許多作家的文學主張中,還可以看到這一理論的巨大影響.“興、觀、群、怨說,在中國文學開展史上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是積極的,尤其是在政治黑暗腐敗和民族矛盾劇烈的時代,它的積極作用更為明顯.例如“安史之亂后杜甫的詩歌,南宋時期陸游、辛棄疾的詩詞等.就從不同的方面發(fā)揮了文學的興、觀、群、怨的作用.但這一理論對后世也有其不可防止的消極的影響.除了它在思想內容上不可防止的局限性外,還表現(xiàn)在后世一些人常常由于只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而無視藝術本身特點和規(guī)律,或把文學的社會功能理解得過于偏狹,例如對于山
29、水詩、愛情詩的某種排斥就是如此,因此也常常造成偏頗.5、試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其文藝觀中的表達要點孟子的“與民同樂的文藝美學思想是在他“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影響下形成的,是以他的人性善論為哲學根底的.從“與民同樂思想出發(fā),孟子重視古樂,不輕視今樂,只要能“與民同樂,古樂、今樂都要重視,這與孔子偏重古樂的觀點有所區(qū)別.6、作為文學批評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論世,與先秦“賦詩言志對于?詩?的閱讀、理解有何不同?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認為:解釋詩的人,不能以個別文字影響對詞句的理解,也不能以個別詞句影響對詩本意的熟悉.應當以自己對詩意的準確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論世那么應當
30、深入地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狀況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然而,先秦“賦詩言志對于?詩?的閱讀、理解與政治、外交活動有著密切關系關系.孔子認為賦?詩?對于處理當時的政治、外交活動有重要作用.人們?yōu)榱说竭_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斷章取義,隨意改動?詩?原本的意義.這就與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論世大大不同了.7 .分析孟子“知言養(yǎng)氣說的“養(yǎng)氣的根本內涵.所謂的知言養(yǎng)氣說的養(yǎng)氣是養(yǎng)浩然之氣0浩然之氣是指人的仁義道德修養(yǎng)到達很高水平時所具有的一種正氣凜然的精神狀態(tài).作為文學理論批評的用語,知言養(yǎng)氣是說,作者必須首先具有內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即養(yǎng)成浩然之氣,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辭.因此,作家應首先
31、從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入手,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寫出好作品.氣、養(yǎng)氣成為后世文論廣泛運用的理論名詞,形成了中國文論史上以氣論文的悠久傳統(tǒng),其源頭無疑應上溯到孟子的“知言養(yǎng)氣的說法.孟子的“氣是仁義道德修養(yǎng)的結果,是可以學而后至的,而非先天個性氣質特征之表現(xiàn)8 .淺述?莊子?崇尚自然的文藝美學思想在文學史上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提示:1.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審美標準和創(chuàng)作原那么的建立.?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天道自然觀是老莊的主要思想.所謂“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取法其自成的意思.在老莊看來,天、地、人、萬事萬物,都是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人類應該根據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32、而運行、變化和開展,而不應違背事物的天然本性和自身內在的必然性.事物自身內在的必然性與客觀規(guī)律本身就是合一的,是“道的表達.老莊的天道自然觀對于后人祟尚本色天然之美、反對雕琢文飾的文藝自然觀確實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白主張“清水出英蓉,天然去服飾?經亂離后天思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蘇東坡推崇“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書黃于思詩集后?,正表達了上述審美理想.2.對外在的形、象、言的否認,對內在的情、道、意的重視,“意在言外的創(chuàng)作標準.莊子的得意忘言說,這對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注重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并且為意
33、境說的產生和開展奠定了理論根底.9、淺述?莊子?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創(chuàng)作論的重要奉獻.?莊子?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創(chuàng)作論,其實就是指的“虛靜說、“物化說.虛靜,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指的是人在熟悉外界事物時的一種靜觀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虛極,守靜篤的思想,莊子那么又極大地加以發(fā)揮.要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到達理想的境界,?莊子?認為創(chuàng)作主體必須進入“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根據?莊子?書的論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拋棄一切知識,到達與道合一.這樣才能自由地進行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力也最為旺盛.而創(chuàng)作者不再感到主體自我存在,便進入了所謂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體
34、的自然和客體的自然合而為一,這樣的創(chuàng)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物化的思想,本來也是莊子提出的哲學熟悉論,即主張作為主體的人在體認客觀事物之“道的過程中,在心靈“虛靜的狀態(tài)下,最后要到達、也能夠到達一種物我同構、與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徹底泯滅熟悉的主、客體之間的界限10.試談談?莊子?言意關系論對于詩歌意境論的啟迪.?莊子?認為文字語言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把人的復雜的思維內容完全傳達出來,這就是所謂言不盡意.既然言不盡意,那么,相比于意來,言就不是最重要的了,作為文學作品,就要求含蓄蘊藉,有回味.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就要以少總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言不盡意、得意忘言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批
35、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在魏晉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學理論,形成了中國古代注重文學作品意在言外的傳統(tǒng),為意境說的產生和開展奠定了理論根底.第二講兩漢一、填空題1 .司馬遷在劉安評價屈原的根底上,更加突出了?離騷?“上的特點,認為“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2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根據歷史上偉人的事跡,更概括出“發(fā)憤著書說,這種說法正是在他評論屈原及其作品根底上的擴展.3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他寫作?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4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5 .?漢書?的?
36、儒林傳?、?藝文志?都認為漢代治?毛詩?的是毛公亨,他是趙人.為河間王博土.?后漢書儒林傳?說,詩序為漢代衛(wèi)宏所作.6 .教材指出:?毛詩大序?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要符合“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原那么,而在揭露和批評現(xiàn)實黑暗方面,又必須“主文而遹述,明顯地反映了儒家文藝思想保守性的一面.7 .?毛詩大序?還提出了諷諫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期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8 .?毛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日M,二曰賦,三曰bb,四曰興,五日工,六日頌.因而提出了“六義說.9、志、詩10、王充自述他寫作?論衡?的主旨是“疾虛妄?佚文?篇二、名詞解釋題1.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司馬遷在?報任安書?歷述韓
37、非、屈原等人的事跡后,總結說:?詩?三百,大氐賢圣發(fā)憤之所作也.提出了發(fā)憤著書說.司馬遷通過分析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的事跡和作品揭示了一個真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真正偉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堅持自己的進步理想或正確的政治主張,在遭到反動勢力迫害后,為了抗爭迫害而堅持斗爭、發(fā)憤著書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對漢武帝劉徹并沒有發(fā)泄私憤,而是既寫了他殘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長生不老等可笑事跡,也寫了他的雄才大概和文治武功的偉大之處,有著公正的實錄精神.發(fā)憤著書說對后來韓愈的不平那么鳴說、歐陽修的詩窮而后工說都有很大的影響2、司馬遷的實錄說司馬遷提倡并在?史記?寫作中實踐“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
38、精神.即不虛假地對統(tǒng)治者歌功頌德,不隱諱他們的兇狠殘暴的惡行,一切都照歷史的實際情況真實地予以記錄.司馬遷?史記?在記錄劉邦漢高祖、劉徹漢武帝以及許多酷吏時,正是實踐了他的“實錄精神.這種實錄精神,對后世的史學產生過巨大影響,也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杜甫的詩被成為“詩史,就說明了這一點.3 .?毛詩大序?的“諷諫說諷諫就是挖苦的意思,“諷諫是諷而諫,就是在挖苦之中包含著諫勸說的意思.?毛詩大序?提出了諷諫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這就充分肯定了文藝批判現(xiàn)實的意義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藝的形式對上層統(tǒng)治者進行批判,而且“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這就包含著
39、一定的民主因素.它為后來進步的文學家用文學創(chuàng)作干預現(xiàn)實,批判社會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文藝與現(xiàn)實的關系作了比擬明確的論述.4 .?毛詩大序?的詩“六義說?毛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日風,二日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日雅,六日頌.本來風雅頌是?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表現(xiàn)方法,?毛詩大序?賦予“六義的新說法.根據上下文的意思,風,指詩有教化臣民,并有表達臣民心聲、譏刺上政的作用;賦,指鋪敘直說的寫作方法;比,是比喻;興,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詠之辭也,有一種“感發(fā)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頌是贊美神明的歌舞曲.它在解釋風、雅的意義時,接觸到了文藝創(chuàng)作中個
40、別表現(xiàn)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六義說在經學史上的影響大于它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影響.5 .?毛詩大序?的情志統(tǒng)一說情志統(tǒng)一說是?毛詩大序?提出來的一個詩論觀點,文章里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從這里可以看出?毛詩大序?是成認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情與志是統(tǒng)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懷抱,但具體所指,根據文中的論述,當多指對人倫教化、政教禮義得失的觀點和看法.感情?毛詩大序?受到激發(fā),就會發(fā)言成詩,而詩歌抒發(fā)這種感情,表達心中的志意強調詩歌“吟詠情性,但在情志關系上,它更重在志.這根本上是繼承先秦詩言志的觀點,但它正確地說明了詩抒情言志的特點,說明對文學本質
41、的熟悉已較先秦時代進一步深化了.情志說對后來文學批評的影響很大,后世對詩歌思想內容的評價多集中在情和志上.6 .王充的“疾虛妄說王充提倡真實,反對“虛妄.他認為一切文章和著作必須是真實的,果斷反對荒謬不經的虛妄之作.王充自述他寫作?論衡?的主旨是“疾虛妄,他果斷反對“奇怪之語、“虛妄之文,批判“好談論者增益事實,為美盛之語;用筆墨者,造生空文,為虛妄之傳?論衡?對作?.王充認為有“真才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開的.只有高度真實的文章和著作才是有益于世的.而虛妄之作是必然毫無實用價值的.王充強調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必須統(tǒng)一,做到表里如一,內外相符,這就為文章的內容形式提出了標準,為文章做到文質彬
42、彬指明了方向.三、單項選擇題1.教材認為:司馬遷通過分析屈原及其?離騷?的特點,揭示了一個真理:在中國文學開展史上,真正偉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堅持理想和正確的政治主張,而遭到惡勢力迫害后,為了抗爭迫害而堅持斗爭的產物.并在?報任少卿書?中根據歷史上許多偉人的事跡,概括出了B0A.“疾虛妄說B.“發(fā)憤著書說C.“養(yǎng)氣說D.“諷諫說2 .從?史記?對漢高祖和漢武帝的記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馬遷的CoA.“究天人之際的精神B.“發(fā)憤著書的精神C.“實錄精神D.“主文而謫諫的精神3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假設?離騷?者,可謂兼之矣.這幾句話,據教材注釋是出自AA.司馬遷?史記屈
43、原列傳?B.?毛詩大序?C.劉安?離騷傳?D.司馬遷?報任安書?4 .教材指出:?毛詩大序?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要符合“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原那么,而在揭露和批評黑暗方面,又必須B0A.“怨而怒B,“主文而謫諫C.“勸百而諷一D.“風以動之,教以化之5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這幾句關于情志關系的論述出自AoA.?毛詩大序?B.?報任安書?C.?論衡藝增?D.?史記屈原列傳?6 .王充?論衡•佚文?里自述他寫作?論衡?的主旨是B0A.“諷諫說B.“疾虛妄C.“文為世用說D.“知人論世說四、閱讀以下文字并答復以下問題1、所謂“離騷,就是離別的憂愁的意思.天
44、開創(chuàng)萬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生育兒女是人的根本.人遇到窮窘困厄的處境,就回追思本原,所以到了勞苦困頓的極點時,沒有人不呼天喊地的;到了疾病慘痛的極點時,沒有人不哭爹叫娘的.屈原處心端直,行為方正,竭盡忠誠和智慧,以侍奉他的君主,而讒邪的小人挑撥離間了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窮窘困厄了.誠信而遭到君王的疑心,忠心耿耿而遭到小人的誹謗,屈原能沒有怨憤嗎?屈原的寫作?離騷?,本是從怨憤而生的.提示:在這篇著名的傳記中,司馬遷記載了屈原的生平及其寫作?離騷?的情形,認為“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突出了?離騷?的“怨的特點.肯定了屈原的對黑暗現(xiàn)實的怨憤情緒和“直諫精神,這實際上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
45、思想史上的進步傳統(tǒng).屈原生活在如此黑暗的時代,身受如此的排擠打擊,可以說是窮窘困厄到極點了,但卻寫出了偉大的?離騷?,這正是司馬遷“發(fā)憤著書說的最好例證.而司馬遷之如此傾情傾聲地歌頌屈原,贊揚他的發(fā)憤著書,正是引屈原為知己,為同調,說明自己的寫作?史記?也是同屈原的寫作?離騷?,是“發(fā)憤著書.2、古時候富貴而聲名磨滅不傳的人,無法計算,只有卓異突出的人為后世所稱頌.周文王被拘禁而后推演出?周易?;孔子遭困厄而后寫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創(chuàng)作了?離騷?;左丘明雙眼失明,于是寫出了?國語?;孫臏被砍斷了雙腳,?兵法?才編寫出來;呂不韋被貶流放蜀地,世上才流傳?呂覽?;韓非被秦國囚禁,著述了?說難
46、?、?孤憤?;?詩?三百篇,大抵都是賢人圣人為抒發(fā)他們的憤懣之情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些人都是胸中有郁積的情緒,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所以才追述往事,希望未來的人能了解自己.提示:用歷史上的一些偉大人物發(fā)憤的事跡,說明人常常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受激勵而發(fā)憤完成偉大的事業(yè),創(chuàng)作成偉大的著作,因而總結出了“發(fā)憤著書說.后來唐代韓愈的“不平那么鳴說、宋代歐陽修的“窮而后工說等,都是受到司馬遷的影響.而且“發(fā)憤著書也成了中國古代許多知識階層士大夫追求的生活目標,且成為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理論觀點.3、詩,是人表現(xiàn)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里被觸動必然就會表達為語言,語言缺
47、乏以表達,就會吁嗟嘆息,吁嗟嘆息缺乏以表達,就會長聲歌詠,長聲歌詠缺乏以表達,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情感要用聲音來表達,聲音成為宮、商、角、徵、羽之調,就是音樂.太平盛世的音樂安順而歡樂,其時的政治就平和通暢;動亂之世的音樂怨恨而憤怒,其時的政治就乖戾殘暴;亡國之時的音樂悲哀而思慮,其國民就困頓貧窮.所以矯正政治的得失,感動天地鬼神,沒有什么比詩更近于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提示:?毛詩大序?強調詩歌是“吟詠性情的,雖然它在情志關系上更重視“志,但它正確的闡明了抒情言志的特點,“情在“言志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對文學本質的熟悉已較先秦“詩言志說更進一步深化了.情志說肯定了詩歌抒情言志的特點,對我
48、國詩歌創(chuàng)作重視抒情性的傳統(tǒng)和文學批評的重視情志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的形成有促進作用.4、所以詩有六義:一叫“風,二叫“賦,三叫“比,四叫“興,五叫“雅,六叫“頌.上面的統(tǒng)治者用“風來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風來諷喻上面的統(tǒng)治者,用深隱的文辭作委婉的諫勸,這樣說話的人不會得罪,聽取的人足可以警戒,這就叫“風,至于王道衰微,禮義廢弛,政教喪失,諸侯各國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風俗各異,于是“變風、“變雅的詩就出來了.國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實,悲傷人倫關系的廢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吟詠自己的情感,成為詩歌,用來諷喻君上,這是明達于世上的事情已經變化,而又思念舊時風俗的,所以“變風是發(fā)于內心的
49、情感,但并不超越禮義.發(fā)于內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禮義是先王教化的恩澤猶存.因此,如果詩是吟詠一個邦國的事,只是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就叫做“風;如果詩是說的天下的事,表現(xiàn)的是包括四方的風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說的是王政所以衰微興盛的緣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頌,就是贊美君王盛德,并將他的成功的事業(yè)告訴祖宗神明的.“風、“小雅、“大雅、“頌這就是“四始,是詩中最高的了.提示:?毛詩大序?在解釋風、雅的意義的時候接觸到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概括性的典型性的特征.“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是說詩歌創(chuàng)作有以具體的個別來
50、表現(xiàn)一般的特點.五、問做題1、司馬遷文學理論批評觀對現(xiàn)實主義文學具有哪些積極意義?從兩個方面來談:“發(fā)憤著書說,繼承和開展了孔子“詩可以怨的思想,啟發(fā)了唐韓愈“凡物不得其平那么鳴、“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宋歐陽修“詩窮而后工等,影響了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文學史上一大批文論家和作家實錄精神,深刻地影響到文學創(chuàng)作及文學思想的開展,后來很多文學家如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實錄精神來衡量創(chuàng)作,所以也是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原那么.2 .簡述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試舉司馬遷以后的例子加以說明.司馬遷在?報任安書?歷述韓非、屈原等人的事跡后,總結說:?詩?三百,大氐賢圣發(fā)憤之所作也.提出了發(fā)憤著書說.司馬遷
51、通過分析歷史上許多偉大人物的事跡和作品揭示了一個真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真正偉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堅持自己的進步理想或正確的政治主張,在遭到反動勢力迫害后,為了抗爭迫害而堅持斗爭、發(fā)憤著書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對漢武帝劉徹并沒有發(fā)泄私憤,而是既寫了他殘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長生不老等可笑事跡,也寫了他的雄才大概和文治武功的偉大之處,有著公正的實錄精神.“發(fā)憤著書說對后世的進步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有很大的影響,它鼓舞和鼓勵后世作家在精神上引先賢為精神同道,越發(f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承受生活的磨難,以寫作作為抗爭的手段.具體到文論思想上,唐李白有“哀怨起騷人的詩句,韓愈“凡物不得其平那么
52、鳴、“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柳宗元“以發(fā)其郁積而學者得其勵,宋歐陽修“詩窮而后工,陸游“悲憤積于中而無言始發(fā)為詩,清龔自珍“泄天下之拗怒等等,無不是受到司馬遷“發(fā)憤著書說的影響.“發(fā)憤著書說成為黑暗社會里進步文人從事寫作的共同特點.3 .司馬遷的史學的“實錄精神與文學的真實性有何異同?實錄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創(chuàng)作原那么.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贊?中說:?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史記?的許多篇章都表達了司馬遷的實錄精神.作者曾受到漢武帝的殘酷迫害,因而發(fā)憤著書二寫成?史記?.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公正和實錄精神.例如在?史記?中,他并不發(fā)
53、泄私憤,而是客觀地記述武帝的事跡,既記述他的功績也不避諱其殘忍和好大喜功,求仙訪道和追求長生不老等可笑事實.對漢高祖,也既寫了他的推翻暴秦、統(tǒng)一天下的偉大歷史作用和他的知人善任、深謀遠慮的政治家風采,但也揭露了他的虛偽、狡詐、殘忍和無賴的流氓嘴臉.真正做到了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和文學的真實性的相同之處,是它們都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但司馬遷的實錄必須以寫真人真事為原那么,只能在真人真事的根底上,選擇事件、組織材料、裁減史實、安排情節(jié),不能虛構人物和事件;文學的真實性那么是通過藝術形象從本質上真實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它不同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可以在不違反本質真實的根底上,通過夸張
54、、想象等藝術手法虛構人物和事件情節(jié),構思文學作品.4 .簡述?毛詩大序?對詩歌抒情的熟悉與標準以及在后代文學史上所產生的積極與消極的影響.?毛詩大序?比擬明確地指出了詩歌通過抒情來言志的特點,并且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要符合“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原那么,“發(fā)乎情是正確的,這說明對文學本質的熟悉已進一步深化.但是這種抒情必須受到“禮儀的標準和約束,突出強調文藝必須為穩(wěn)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效勞,這樣必然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健康開展,而使之成為經學附庸.?毛詩大序?明顯地反映出儒家文藝思想的保守性進一步增強了.在揭露和批評現(xiàn)實黑暗方面,又必須“主文而謫諫,要求十分委婉地提出統(tǒng)治者允許的批評5 .簡述?毛詩大序?所論述的文
55、學與現(xiàn)實社會的關系的意義.即“諷諫一說.“諷諫是諷而諫,就是在挖苦之中包含著諫勸說的意思,因此在挖苦的程度上較挖苦要稍微弱一點.?毛詩大序?提出了諷諫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這就充分肯定了文藝批判現(xiàn)實的意義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文藝的形式對上層統(tǒng)治者進行批判,而且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這就包含著一定的民主因素.它為后來進步的文學家用文學創(chuàng)作干預現(xiàn)實,批判社會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論依據,所以“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對文藝與現(xiàn)實的關系作了比擬明確的論述.參見?中國歷代文論精選?之?毛詩大序?題解6 .?毛詩大序?的“詩有六義說的內涵及意義.?毛詩大序?提到“詩有六義的說法:“詩有六義焉:一日風,二曰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曰雅,六日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HY/T 0373-2023海流預報產品制作規(guī)范
- GB/T 20718.2-2025道路車輛牽引車和掛車之間的電連接器(13芯)第2部分:12 V13芯涉水型
- 食品保質期檢測標準與試題及答案
- 2025《標準勞動合同》
- 2025年中小學后勤人員聘用合同
- 藥理學藥物的劑量反應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電子產品購銷合同》
-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四史專題教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建筑科技職業(yè)學院《數(shù)控機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科技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全媒體內容編輯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屆廣東省燕博園聯(lián)考(CAT)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測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SP導電炭黑市場現(xiàn)狀調研與前景研究報告
- 華陽煤礦考試試題及答案
- 眼視光技術考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世界水日”活動知識競賽考試指導題庫100題(含答案)
- 《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培訓課件2025
- T-SZSA 030.1-2024 醫(yī)院及醫(yī)療機構建筑空間照明技術規(guī)范 第1部分:總規(guī)范
- 2025年時政題庫及答案(100題)
- 耐磨陶瓷復合管項目備案申請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清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