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_第1頁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_第2頁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_第3頁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_第4頁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學(xué)復(fù)習(xí)版本資料完整版本專心-專注-專業(yè)方劑學(xué)資料第一章 緒論一、概念1、方劑:中醫(yī)在辯證審機、確立治法的基礎(chǔ)上,按照組方原則,通過選擇合適藥物,酌定適當(dāng)劑量,規(guī)定適宜劑型及用法等一系列過程,最后完成的藥物治療處方。2、方劑學(xué):研究和闡明方劑的制方原理、藥物配伍和臨床應(yīng)用規(guī)律的一門中醫(yī)基礎(chǔ)應(yīng)用學(xué)科。二、方劑的起源與發(fā)展 1、主要方書及其意義方書名稱載方數(shù)意義五十二病方283(可辨197)最古老的一部醫(yī)方著作黃帝內(nèi)經(jīng)13最早中醫(yī)藥學(xué)理論經(jīng)典著作傷寒雜病論314融理法方藥于一體,方書之祖千金(翼)方共7500余首集唐以前方劑之大成外臺秘要6000余首研究

2、唐以前方劑的主要文獻太平圣惠方16834第一部國家編寫的方書普濟方61739古代載藥最多的方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第一部國家編成的藥典傷寒明理論藥方論首次運用君臣佐使剖析方劑醫(yī)方考吳昆全面運用方論方法分析分析方劑滇南本草最大的地方性藥典中醫(yī)方劑大辭典近10萬首載藥最多,較為全面2、金 成無己 貢獻:首次以君、臣、佐、使理論剖析組方原理,開后世方論之先河;首次以四氣五味剖析方劑配伍,奠定了性味配伍的基礎(chǔ);注解傷寒論,使之由論升為經(jīng);明確提出“十劑”、“七方”分類法。第二章 方劑與辯證論治一、方劑與治法的關(guān)系1、治法來源于方劑;2、方劑是治法的具體體現(xiàn);3、治法是組成方劑的依據(jù)。二、方劑與治法程鐘齡

3、醫(yī)學(xué)新悟 統(tǒng)方“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溫、補。第三章 方劑的分類一、七方源于內(nèi)經(jīng)金成無己傷寒名理論-藥方論序,明確提出:大、小、緩、急、奇、偶、復(fù)。二、十劑金 成無己傷寒名理論-藥方論序: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第四章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一、配伍的目的1、適應(yīng)復(fù)雜多變的病情。2、提高藥效:增強原藥效;綜合多藥效;產(chǎn)生新藥效。3、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二、方劑的組成1、“君、臣、佐、使”字語首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內(nèi)經(jīng)中: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yīng)臣之謂使。三、方劑的變化1、藥味增損;2、藥量加減;3、劑型變化。第五章 方劑的使用方法一、常用劑型湯劑、散劑、丸劑、膏劑、酒劑、

4、丹劑、茶劑等等。二、湯劑制備急火煎煮謂之武火;慢火煎煮謂之文火。三、服藥方法1、服藥時間:并在上焦,飯后服;在下焦,飯前服;急性重病,不拘時服;慢性病,定時服;補益與瀉下藥,空腹服;安神藥,睡前服;對腸胃有刺激性藥物,飯后服;治瘧藥,發(fā)作前兩小時服;(特別:十棗湯,平旦服;雞鳴散,五更服。)2、服藥方法3、藥后調(diào)護4、服藥食忌:病證對飲食的宜忌;藥物對飲食的宜忌。第六章 解表劑第一節(jié) 辛溫解表1 麻黃湯(1)【組成】麻黃(君) 桂枝(臣) 杏仁(佐) 甘草(佐、使)【功用】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fēng)寒表實證?!颈孀C要點】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九湮橐饬x】1、

5、君臣相須為用,一發(fā)衛(wèi)氣之遏以開湊里,一透營分之郁以行澀滯,加強發(fā) 汗散寒解表之力。 2、麻杏相配,一宣一降,恰似肺性,以復(fù)肺氣之宣降,加強止咳平喘之功?!咀⒁馐马棥?、本方為辛溫發(fā)汗之峻劑,凡體虛外感、表虛自汗、新產(chǎn)婦人、失血患者以及風(fēng)熱、溫?zé)崴碌娘L(fēng)熱表證等均不宜使用。 2、不宜久服,服后見汗出即可。 3、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麻黃堿升壓)?!痉礁琛柯辄S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惡寒發(fā)熱頭身痛,無汗而喘服之宜。2桂枝湯(1)【組成】桂枝(君) 芍藥(臣) 生姜、大棗(佐) 炙甘草(使) 【功用】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外感風(fēng)寒表虛及營衛(wèi)不合證?!颈孀C要點】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或鼻鳴

6、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配伍意義】1、君臣相須為用,一治衛(wèi)強,一治營弱,有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表之功,并散 中有收,使之驅(qū)邪而不傷正,養(yǎng)陰而不留邪。 2、姜棗相合,調(diào)和營衛(wèi)。 3、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助陽扶衛(wèi),合芍藥“酸甘化陰”以斂陰合營。 4、群方之冠。 5、配伍嚴(yán)謹(jǐn)有層次且服法講究?!咀⒁馐马棥糠脖韺崯o汗或表寒里熱、不汗出而煩躁者;瘟病初起,見發(fā)熱口渴、咽痛脈數(shù) 者;中焦?jié)駸?,見舌苔黃膩者,均不宜使用本方。【方歌】桂枝湯治太陽風(fēng),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表虛有汗此為功。 太陽中風(fēng)桂枝湯,芍藥甘草棗生姜。解肌發(fā)表和營衛(wèi),啜粥溫覆汗易釀。(書) 3九味羌活湯(1)【組成】羌活(

7、君) 防風(fēng)、蒼術(shù)(臣) 細(xì)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佐) 甘草 (使)【功用】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fēng)寒濕邪,兼有里熱證?!颈孀C要點】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脈浮?!九湮橐饬x】1、諸藥配伍,既統(tǒng)治風(fēng)寒濕邪,又兼顧協(xié)調(diào)表里,共成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2、藥備六經(jīng),通治四時,為分經(jīng)論治之典范。 3、辛溫升散與寒涼清熱藥物相配伍?!咀⒁馐马棥勘痉揭孕料銣卦锼幬稙橹?,故有傷陰劫液之弊,凡有風(fēng)熱表證、里熱亢盛以及 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服用?!痉礁琛烤盼肚蓟钣梅里L(fēng),細(xì)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分經(jīng)論治宜變通。4小青龍湯(1)【組成】麻黃、桂枝(君) 細(xì)辛、干姜

8、(臣) 半夏、五味子、芍藥(佐) 炙甘 草(佐、使)【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風(fēng)寒客表、水飲內(nèi)停證?!颈孀C要點】惡寒發(fā)熱,無汗咳喘,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 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九湮橐饬x】1、麻桂相須為用,除外寒而宣肺氣,加強發(fā)汗、散寒、解表力。 2、姜、辛、味相配,溫肺化飲散寒,斂肺氣而平喘;散中有收,使散肺寒、 化寒飲而不傷正,斂肺氣、止咳嗽而不留邪。 3、五味子:斂肺氣、止咳喘;白芍:益陰血而斂津液?!咀⒁馐马棥筷幪撎荡呓??!痉礁琛啃⌒∏帻堊钣泄?,風(fēng)寒束表飲停胸。細(xì)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黃芍藥同。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5桑菊飲(1)【組成】桑葉、菊

9、花(君) 桔梗、杏仁、薄荷(臣) 連翹、葦根(佐) 甘草(佐、使)【功用】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fēng)溫初起證(邪傷肺絡(luò))?!颈孀C要點】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九湮橐饬x】1、桑、菊相須為用,增強清宣肺經(jīng)之風(fēng)熱而止咳之力。 2、桔梗、杏仁,一宣一降,既助桑菊驅(qū)邪,又可恢復(fù)肺的宣降功能而止咳。 3、辛涼輕劑?!咀⒁馐马棥勘痉綖轱L(fēng)熱咳嗽輕證的用方,風(fēng)寒咳嗽不宜使用;所屬藥物不宜久煎?!痉礁琛可>诊嬛薪坌勇N,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風(fēng)溫咳嗽服之消。 6.銀翹散(1)【組成】連翹、銀花(君) 荊芥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臣) 苦桔梗、竹葉、生 甘草、鮮葦根(佐、使)【功用】辛涼

10、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 【辨證要點】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fēng)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 薄黃,脈浮數(shù)?!九湮橐饬x】1、荊芥藥性辛溫,但在此方中處于大隊寒涼藥物中,故為“制性存用”之藥。 2、主用寒涼,又處以小量辛溫,使之辛而不烈、溫而不燥,利于透表散邪, 又不背辛涼之旨。 3、辛涼平劑?!咀⒁馐马棥繎?yīng)注意煎服法及用量?!痉礁琛裤y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宣溫?zé)嶂鬅o過。 7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2)【組成】麻黃(君) 石膏(臣) 杏仁(佐) 炙甘草(佐、使) 【功用】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肺熱壅盛證。【辨證要點】身熱不解,有汗或無汗,咳

11、逆氣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黃,脈浮滑 而數(shù)?!九湮橐饬x】1、麻黃、石膏、杏仁分別宣肺、清肺熱、降肺氣。 2、麻黃與石膏:一辛溫一辛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能。石膏信于麻 黃,偏入肺,使本方不失為辛涼之劑。麻黃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為“制 性存用”;石膏得麻黃,清解肺熱而不涼遏,取“火郁發(fā)之”之意。 3、辛涼重劑?!痉礁琛總樾痈适瘻钩龆ǘ攘?。辛涼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煩效力彰。 第三節(jié) 扶正解表8敗毒散(1)【組成】羌活、獨活(君) 柴胡、川芎(臣) 枳殼、桔梗、前胡、茯苓、人參(佐) 甘草、生姜、薄荷(佐、使) 【功用】益氣解表,散風(fēng)祛濕。 【主治】氣虛之人,外感風(fēng)寒濕

12、邪證?!颈孀C要點】憎寒壯熱,無汗,頭項強痛,肢體酸痛,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 苔白膩,脈浮濡,或浮數(shù)而重取無力?!九湮橐饬x】1、本方佐以人參的意義:扶住正氣以利解表;使之驅(qū)邪而不傷正;防邪復(fù)犯。 2、本方可用治:痢疾初起證(體現(xiàn)“逆流挽舟”法)、癰瘡初起證、時疫瘧疾 初起證(風(fēng)寒濕表證者) 3、本方為益氣解表法代表方?!咀⒁馐马棥客飧酗L(fēng)熱,邪已入里化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濕熱痢疾者,慎用。【方歌】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瘟疫傷寒并痢疾,扶正驅(qū)邪有奇功。(書)第七章 瀉下劑第一節(jié) 寒下9大承氣湯(1)【組成】

13、大黃(君) 芒硝(臣) 厚樸、枳實(佐、使) 【功用】峻下熱結(jié)。 【主治】陽明腑實證;熱結(jié)旁流;里熱實證?!颈孀C要點】大便不通,頻轉(zhuǎn)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日晡潮熱,神昏譫語, 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或熱結(jié)旁流,下利清水,色純 青,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或里熱實證之熱厥、痙病、發(fā)狂?!九湮橐饬x】1、君臣相須為用,攻潤相濟,清瀉熱結(jié)力強,增強峻下之力,燥實并治。 2、本方為治熱結(jié)陽明、氣機壅滯所致便秘的良方,體現(xiàn)了急下存陰、釜底抽薪、通因通用三法?!咀⒁馐马棥勘痉綖闉a下峻劑,凡氣陰虧虛、表證未解、燥結(jié)不甚以及年老、體弱、孕婦等均不宜使用?!痉礁琛看蟪袣鉁孟觞S

14、,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癥見,峻下熱結(jié)第一方。 去硝名曰小承氣,便梗痞滿瀉熱良,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第二節(jié) 溫下10溫脾湯(1)【組成】大黃、附子(君) 干姜(臣) 人參(佐) 甘草(佐、使) 【功用】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主治】脾陽不足,冷積內(nèi)停證?!颈孀C要點】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配伍意義】1、方中辛熱與甘溫配伍,祛寒而能溫補陽氣;苦瀉與甘緩相配,瀉下力緩, 與虛實夾雜的病機及下不宜急的治法相合。 2、二君相配,溫下冷積,以溫制寒?!咀⒁馐马棥繜峤Y(jié)和陰虛便秘者忌用?!痉礁琛繙仄⒏阶优c干姜,甘草人參及大黃。寒熱并進補兼瀉,溫通寒積振脾陽。第三節(jié) 潤下

15、11麻子仁丸(1)【組成】 麻子仁(君) 白芍、杏仁(臣) 枳實、大黃、厚樸(佐) 蜂蜜(佐、使)【功用】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主治】腸胃燥熱之便秘證。【辨證要點】大便干結(jié),小便頻數(shù),苔微黃,脈細(xì)澀?!九湮橐饬x】1、本方意在緩下,方中既滋液潤腸,又瀉熱導(dǎo)滯,攻潤相合,使腑氣通順, 津液充足,下不傷正?!咀⒁馐马棥拷蛱澭僦忝?,不宜久服;孕婦慎用?!痉礁琛柯樽尤释柚纹⒓s,枳樸大黃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難解,潤腸瀉熱功效確。12濟川煎(2)【組成】肉蓯蓉(君) 當(dāng)歸、牛膝(臣) 澤瀉、升麻、枳殼(佐、使)【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腎虛便秘證?!颈孀C要點】大便秘結(jié),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

16、淡苔白,脈沉遲或沉澀?!九湮橐饬x】1、本方重在溫潤通便,肝腎精血并補;配伍上補瀉升降并用,寓補于通,寓 升于降,為治療腎虛便秘之要方。 2、肉蓯蓉配當(dāng)歸以溫腎陽、益精氣而潤下通便,以補藥之體做瀉藥之用,有 “用補于通”之說?!痉礁琛繚w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腎虛津虧腸中燥,溫潤通便法堪宗。第四節(jié) 逐水13十棗湯(1)【組成】甘遂(君) 芫花、大戟(臣) 大棗(佐、使)【功用】攻逐水飲。 【主治】懸飲。實水?!颈孀C要點】咳唾胸脅隱痛,心下痞硬,干嘔短氣,頭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一身 悉腫,尤以身半以下腫甚,腹脹喘滿,二便不利,舌苔滑,脈沉弦。【配伍意義】1、本方集三味逐水峻品于一身,佐用

17、大棗,制毒緩峻,使攻逐水飲而補傷正。 2、配伍大棗意義:益氣護胃;補脾虛以制水邪;解毒;緩和藥性,使下補傷 正;減少不良反應(yīng)?!咀⒁馐马棥勘痉街灰藭河?,不可久服;孕婦忌用;忌與甘草伍用?!痉礁琛渴畻椫鹚蹩?,大戟甘遂與芫花。懸飲內(nèi)停胸脅痛,水腫腹脹用無差。第五節(jié) 攻補兼施14黃龍湯(2)【組成】大黃 芒硝 枳實 厚樸 甘草 人參 當(dāng)歸 桔梗 生姜 大棗【功用】瀉熱通便,益氣養(yǎng)血。 【主治】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颈孀C要點】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結(jié),腹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甚則尋衣撮空,神 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燥裂,脈虛?!九湮橐饬x】本方瀉熱通便藥與益氣養(yǎng)血藥同用,攻補兼施,寓補于攻。【方

18、歌】黃龍湯用樸硝黃,參歸甘桔枳棗姜。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第八章 和解劑第一節(jié) 和解少陽 15小柴胡湯(1)【組成】柴胡(君) 黃芩(臣) 人參、半夏、生姜、大棗(佐) 炙甘草(佐、使)【功用】和解少陽。【主治】傷寒少陽證。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瘧疾、黃疸、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辨證要點】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 脈弦;經(jīng)水適斷,寒熱發(fā)作有時;(全)。【配伍意義】1、疏透與清泄并用,膽胃兼調(diào),寓扶正于驅(qū)邪之中,為“少陽樞機之劑,和 解表里之總方”。 2、君臣相配,外透內(nèi)清,調(diào)暢氣機,為和解少陽的關(guān)鍵藥對。 3、參、姜、棗的配伍,旨在以之益氣

19、扶正,助君臣藥驅(qū)邪,又可充實正氣而 實里,防邪氣的深入內(nèi)傳?!咀⒁馐马棥筷幪撗僬呱跤?。【方歌】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姜棗,少陽百病此方宗。16蒿芩清膽湯(1)【組成】青蒿、黃芩(君) 淡竹茹、仙半夏(臣) 赤茯苓、枳殼、陳皮、碧玉散(佐、使)【功用】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主治】少陽濕熱痰濁證?!颈孀C要點】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雄悶,吐酸苦水,或嘔吐黃涎而粘,胸脅脹痛,舌 紅苔白或黃膩,兼現(xiàn)雜色,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九湮橐饬x】1、本方以清透少陽但熱為中心,兼行清化中焦痰濁,清利三焦?jié)駸幔赐感?于外,清熱于內(nèi),化濁于中,利濕于下,即所謂“分消走泄法”?!咀⒁馐马棥矿w虛者不宜

20、單獨應(yīng)用?!痉礁琛枯镘饲迥戣字袢?,陳夏茯苓加碧玉。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第二節(jié) 調(diào)和肝脾17四逆散(1)【組成】柴胡(君) 白芍(臣) 枳實(佐) 炙甘草(佐、使)【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陽郁厥逆證。肝郁脾滯證?!颈孀C要點】手足不溫,或身微熱,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脈弦;脅肋脹悶,脘腹疼 痛,或泄利下重,脈弦等。【配伍意義】1、本方肝脾同治,氣血并調(diào),散收互用,升降并施。 2、君臣相伍,散斂互用,柔肝體和肝用,氣血兼調(diào)。 3、柴胡配枳實,肝脾并調(diào),升降互用,以增舒暢氣機之力。 4、甘草和白芍,可緩急止痛,酸甘化陰,增強養(yǎng)陰柔肝之力。【注意事項】熱盛厥甚的熱厥和陽微陰盛的

21、寒厥者,忌用本方?!痉礁琛克哪嫔⒗镉貌窈?,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18逍遙散(1)【組成】柴胡(君) 當(dāng)歸、白芍(臣) 白術(shù)、茯苓、燒生姜、薄荷(佐)炙甘草(佐、使)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颈孀C要點】兩協(xié)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來寒熱,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 脹痛,舌淡,脈弦而虛?!九湮橐饬x】1、本方肝脾同調(diào),氣血兼顧,疏養(yǎng)并施。 2、君臣相配,疏肝氣而調(diào)肝之用,養(yǎng)陰血而補肝體,體用并治。 3、配伍薄荷可助柴胡疏肝而散郁熱?!咀⒁馐马棥筷幪撽柨赫呱饔??!痉礁琛垮羞b散中當(dāng)歸芍,柴苓術(shù)草加姜薄。疏肝養(yǎng)血又鍵脾,肝郁血虛脾氣弱。19痛

22、瀉要方(2)【組成】白術(shù)(君) 白芍(臣) 陳皮(佐) 防風(fēng)(使)【功用】補脾瀉肝,緩?fù)粗篂a。 【主治】脾虛肝強之痛瀉?!颈孀C要點】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舌苔薄白,脈兩關(guān)不調(diào),弦而緩?!九湮橐饬x】1、補脾瀉肝,寓升于補,寓疏于斂,柔肝健脾,緩急止痛,升陽止瀉。 2、君臣相配,補脾柔肝、調(diào)和肝脾,可于土中泄木。 3、配伍防風(fēng)的意義:在白術(shù)作用下,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以升陽止瀉;在白芍 作用下,散邪以助疏肝;祛風(fēng)以助去濕,風(fēng)能勝濕;為脾經(jīng)引經(jīng)藥。【方歌】痛瀉要方有陳皮,術(shù)芍防風(fēng)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補脾。 第三節(jié) 調(diào)和腸胃20半夏瀉心湯(1)【組成】半夏(君) 黃芩、黃連、干姜(臣

23、) 人參、大棗(佐) 甘草(佐、使)【功用】寒熱平調(diào),消痞散結(jié)。 【主治】寒熱互結(jié)之痞證?!颈孀C要點】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九湮橐饬x】1、寒熱并用以和其陰陽,辛苦合用以復(fù)其升降,補瀉兼施以調(diào)其虛實。 2、臣藥相配,既寒熱并用以平調(diào)寒熱,又辛開苦降以散結(jié)消痞。 3、參、棗、草的配伍意義:補益脾胃之氣以助運化;防溫燥、苦寒藥傷及虛 土;兼生津液?!咀⒁馐马棥渴撤e和痰濁內(nèi)結(jié)之痞滿者,不宜使用。【方歌】半夏瀉心黃連芩,干姜草棗人參行。辛開苦降消痞滿,治在調(diào)陽與和陰。 第九章 清熱劑第一節(jié) 清氣分熱21白虎湯(1)【組成】石膏(君) 知母(臣) 粳米、炙甘草(佐、使)【功

24、用】清熱除煩,生津止渴。 【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颈孀C要點】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九湮橐饬x】1、全方以清透、滋養(yǎng)、護中為配伍要點,眾藥相配,可使邪去而正不傷。 2、君臣相配,相須為用,清熱之力倍增。 3、臨床以“四大證”即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為用方依據(jù)?!咀⒁馐马棥勘碜C未解的無汗發(fā)熱,口不渴者;血虛發(fā)熱或氣虛發(fā)熱,渴喜溫飲,脈洪不勝 重按者,忌用本方。【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22竹葉石膏湯(2)【組成】竹葉、石膏(君) 麥冬、人參(臣) 半夏、粳米(佐) 甘草(佐、使)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傷

25、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颈孀C要點】身熱多汗,心胸?zé)?,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細(xì)數(shù)?!九湮橐饬x】1、本方治熱勢已衰,余熱未清而氣津兩傷,治以清補并用,為清補兩顧之劑。 2、二君相配,加強清熱生津、除煩止渴之功效?!痉礁琛?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甘草臨。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熱益氣養(yǎng)陰津。第二節(jié) 清營涼血23清營湯(1)【組成】犀角(君) 生地黃、玄參、麥冬(臣) 黃連、竹葉心、丹參、金銀花、連翹 (佐)【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主治】邪熱初入營分證?!颈孀C要點】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隱隱,舌絳而干,脈細(xì) 數(shù)。【配伍意義】1、本

26、方以清泄?fàn)I分熱毒為中心,輔佐以養(yǎng)陰生津、透熱轉(zhuǎn)氣、活血散瘀。 2、君臣相配(麥冬除外)體現(xiàn)“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之法,并可加強君藥清營涼血解毒之力。 3、臣藥相伍,清熱養(yǎng)陰,治熱盛傷陰。 4、佐藥(丹參除外)配伍,既清心解毒以除煩,又透熱外出,使?fàn)I熱透出氣分而解。 5、配伍丹參目的:引藥入心;清熱涼血;活血散淤,防止熱與血結(jié)而為淤,且治斑疹。【注意事項】舌白滑(挾濕郁之象)者忌用本方?!痉礁琛壳鍫I湯是鞠通方,熱入心包營血傷。角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佐之良。 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夜甚神不寧。角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書)24犀角地黃湯(1)【組成】犀角(君) 生地黃(臣) 芍藥

27、、牡丹皮(佐)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熱灼心營證;熱傷血絡(luò)證;蓄血淤熱證?!颈孀C要點】身熱譫語,發(fā)斑斑色紫黑,舌絳起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質(zhì) 紅絳,脈數(shù);喜忘如狂,胸中煩痛,漱水不欲咽,自覺腹?jié)M,大便色黑易解?!九湮橐饬x】本方清熱之中兼以養(yǎng)陰,涼血散瘀并用,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之慮,涼血止血而無留瘀之弊?!咀⒁馐马棥筷柼摶驓馓撝а呓帽痉剑黄⑽柑撊跽弑痉郊捎??!痉礁琛肯堑攸S芍藥丹,血熱妄行吐衄斑。蓄血發(fā)狂舌質(zhì)絳,涼血散瘀病可痊。第三節(jié) 清熱解毒25黃連解毒湯(1)【組成】黃連(君) 黃芩(臣) 黃柏(佐) 山梔子(佐、使)【功用】泄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

28、。【辨證要點】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fā)斑,或身熱下 痢,或濕熱黃疸,或外科癰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九湮橐饬x】本方聚苦寒清熱藥于一方,苦寒直折火毒,上下俱清,三焦兼顧,適用于一切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注意事項】1、不可多服或久服,以免損傷脾胃。 2、非火毒熾盛或津液受損較重者,均不宜服用?!痉礁琛奎S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發(fā)斑均可為。 26涼膈散(2)【組成】連翹(君) 山梔子、黃芩(臣) 薄荷、竹葉、大黃、芒硝(佐) 甘草、 白蜜(佐、使)【功用】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熱熾盛證?!巨q證要點】身熱口

29、渴,面赤唇焦,胸膈煩熱,口舌生瘡,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 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九湮橐饬x】全方清上與瀉下并行,以瀉代清,上病下取。【方歌】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 27普濟消毒飲(2)【組成】黃芩、黃連(君) 連翹、牛蒡子、薄荷、僵蠶(臣) 陳皮、玄參、桔梗、 板藍根、馬勃(佐) 甘草、柴胡、升麻(佐、使)【功用】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邪。 【主治】大頭瘟?!巨q證要點】惡寒發(fā)熱,頭面紅腫xian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黃, 脈數(shù)有力?!九湮橐饬x】1、集苦寒解毒藥于一方,相得益彰。 2、清疏并用。 3、升降并用,相反相成?!痉礁琛科諠?/p>

30、毒蒡芩連,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 第五節(jié) 清臟腑熱28導(dǎo)赤散(1)【組成】生地(君) 木通(臣) 竹葉(佐) 生甘草梢(佐、使)【功用】清心養(yǎng)陰,利水通淋。 【主治】心經(jīng)火熱證。【辯證要點】心胸?zé)?,口渴面赤,意欲飲冷,以及口舌生瘡;或心熱移于小腸,見小溲赤 澀刺痛?!九湮橐饬x】1、本方下滋腎水,上清心火,并利水道而導(dǎo)熱下行。 2、清熱養(yǎng)陰利水之品互配,可使利水不傷陰、瀉火不伐胃、養(yǎng)陰不留邪。【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慎用。【方歌】導(dǎo)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般功??诿恿芡葱∧c火,引熱同歸小便中。 29龍膽瀉肝湯(1)【組成】龍膽草(君) 黃芩、梔子(臣) 澤瀉、木通、車前

31、子、當(dāng)歸、生地(佐) 柴胡、生甘草(佐、使) 【功用】瀉肝膽實火,清下焦?jié)駸帷?【主治】肝膽實火上炎證;肝經(jīng)濕熱下注證?!巨q證要點】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陰腫陰癢,筋 痿陰汗,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等,舌紅苔黃膩?!九湮橐饬x】1、清利并行,上瀉肝火,下利濕熱。 2、瀉中有補,寓補于瀉,祛邪不傷正。 3、降中寓升,使肝氣條達,肝火下瀉?!咀⒁馐马棥慨?dāng)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弱者慎用。【方歌】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dāng)歸合,肝經(jīng)濕熱力能排。 30瀉白散(2)【組成】桑白皮(君) 地骨皮(臣) 炙甘草、粳米(佐、使)【功用】清瀉肺熱,平喘止咳。

32、【主治】肺有伏火之喘咳?!巨q證要點】咳嗽,甚則氣急欲喘,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xì)數(shù)。【配伍意義】肺脾并調(diào),甘寒清降肺熱,甘平養(yǎng)胃益肺?!痉礁琛繛a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瀉肺清熱平咳喘,又可和中與健脾。 31清胃散(1)【組成】黃連(君) 升麻(臣、使) 生地黃、當(dāng)歸身、牡丹皮(佐)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上攻證?!巨q證要點】牙痛牽引頭腦,面頰發(fā)熱,其齒惡熱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齦腫痛潰爛,或 唇舌頰腮腫痛;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shù)。【配伍意義】清氣與涼血并行,升清與降濁并施,氣血兩清,升降并用,瀉中寓補?!咀⒁馐马棥匡L(fēng)寒牙痛或腎虛牙痛、牙宣者不宜使用。

33、【方歌】清胃散用升麻連,當(dāng)歸生地牡丹全?;蚣邮嗲逦笩幔诏?fù)卖c牙宣。 32玉女煎(2)【組成】生石膏(君) 熟地黃(臣) 麥冬、知母(佐) 牛膝(佐、使)【功用】清胃火,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巨q證要點】煩熱干渴,頭痛牙痛,或牙齒松動,牙齦出血,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滑大, 重按無力。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九湮橐饬x】本方清補并用,主治胃熱陰虛火旺證?!痉礁琛坑衽逵檬斓攸S,膏知牛膝麥冬襄。胃火陰虛相因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33芍藥湯(1)【組成】白芍(君) 黃連、黃芩、大黃(臣) 當(dāng)歸、檳榔、木香、肉桂(佐) 甘草(佐、使) 【功用】清熱燥濕,調(diào)氣和血。 【主治】濕熱痢疾?!巨q證要

34、點】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九湮橐饬x】1、重用治痢要藥之白芍;行血調(diào)氣與清熱燥濕并用,兼行下積導(dǎo)滯。 2、以清熱燥濕為本,兼以氣血并治,寓有“通因通用”之法。 3、反佐肉桂意義:防止苦寒傷中;防止寒涼之品冰伏濕熱之邪;配歸、芍以行氣血。 4、寒熱并用,臣藥相伍,清中有瀉,導(dǎo)熱下行。5、大黃配芩、連,泄?jié)駸?,除“里急”;配?dāng)歸,活血行滯,以除“便膿”;配檳榔,消積導(dǎo)滯,除“后重”,使積滯去而痢止?!咀⒁馐马棥苛〖渤跗鹩斜碜C者,虛寒性下痢者,均禁用本方。【方歌】芍藥湯中用大黃,芩連歸桂檳草香。清熱燥濕調(diào)氣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34白頭翁湯(1)【組成

35、】白頭翁(君) 黃連、黃柏(臣) 秦皮(佐)【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熱毒痢疾?!巨q證要點】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瀉下膿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 弦數(shù)。【配伍意義】集清熱解毒藥于本方,清解中兼以涼血、收澀,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注意事項】素體脾胃虛弱者慎用?!痉礁琛堪最^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與秦皮。清熱解毒并涼血,堅陰止痢功效奇。第六節(jié) 清虛熱 35青蒿鱉甲湯(1)【組成】青蒿、鱉甲(君) 細(xì)生地、知母(臣) 牡丹皮(佐)【功用】養(yǎng)陰透熱。 【主治】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巨q證要點】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九湮橐饬x】1、本方以滋陰養(yǎng)液為中心,兼

36、行清熱降火、辛涼透散。 2、鱉甲引藥入陰,滋陰退虛熱;青蒿透邪外出,可清退陰分伏熱,二君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共達滋陰透熱之功。【注意事項】青蒿不耐高溫,可用沸藥汁泡服;陰虛欲作抽搐者,不宜使用。【方歌】青蒿鱉甲知地丹,熱伏陰分此方攀。夜熱早涼無汗出,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 第十章 祛暑劑第一節(jié) 祛暑解表36香薷散(2)【組成】香薷(君) 厚樸(臣) 白扁豆(佐) 【功用】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主治】夏月傷于寒濕之陰暑證。【辯證要點】惡寒發(fā)熱,腹痛吐瀉,頭重身痛,無汗胸悶,舌苔白膩,脈浮?!九湮橐饬x】解表與化濕并舉,健脾與行氣同用,為夏月傷于寒濕的良方。【方歌】三物香薷豆樸先,散寒化濕功效兼。

37、若益銀翹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二節(jié) 祛暑利濕37六一散(2)【組成】滑石(君) 甘草(佐、使)【功用】清暑利濕。 【主治】感暑挾濕,暑濕下注證?!巨q證要點】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泄瀉。【配伍意義】1、清熱不留濕、利水不傷正,為治療暑邪挾濕、暑濕下注的基礎(chǔ)方。 2、滑、草相配,清熱利濕并行,使熱清濕去,而諸證可除。【方歌】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濕有功效。益元碧玉與雞蘇,砂黛薄荷加之好。 第四節(jié) 清暑益氣38清暑益氣湯(王氏)(1)【組成】西洋參、西瓜翠衣(君) 石斛、麥冬、荷梗(臣) 黃連、竹葉、知母、粳米 、甘草(佐、使)【功用】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治】中暑受熱,氣津兩傷證。【辯證

38、要點】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shù)?!九湮橐饬x】清補并用,既清熱解暑又益氣養(yǎng)陰,有邪正兼顧、標(biāo)本兼治之義。【注意事項】暑熱挾濕者不宜使用。【方歌】王氏清暑益氣湯,善治中暑氣陰傷。洋參冬斛荷瓜翠,連竹知母甘粳襄。第十一章 溫里劑第一節(jié) 溫中祛寒39理中丸(1)【組成】干姜(君) 人參(臣) 白術(shù)(佐) 炙甘草(使)【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中焦虛寒證?!巨q證要點】腹痛喜溫,嘔吐下利,腹?jié)M不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以及霍亂等; 或陽虛失血;或小兒慢驚、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由中焦虛寒所致者?!九湮橐饬x】1、辛熱祛里寒,甘溫復(fù)中虛,虛寒兼顧,溫補并用。

39、2、君臣相伍,溫里散寒不傷正,健脾補氣不愛邪,尤得溫補陽氣之功。 3、制劑以丸湯互用,適用于輕緩和急重不同的病情?!咀⒁馐马棥筷幪搩?nèi)熱者忌用;陽虛失血而陰血虧損者慎用?!痉礁琛坷碇型柚鳒刂嘘枺什萑藚⑿g(shù)干姜。吐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陽。 40吳茱萸湯(1)【組成】吳茱萸(君) 生姜(臣) 人參(佐) 大棗(佐、使) 【功用】溫肝暖胃,降逆止嘔。 【主治】肝寒犯胃證或中虛胃寒?!巨q證要點】食谷欲嘔,胸膈滿悶,胃脘疼痛,吞酸嘈雜,苔滑脈沉弦者;或厥陰肝寒頭痛, 痛在巔頂,干嘔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九湮橐饬x】1、肝胃并治,溫補兼行。 2、主以溫中降逆,佐以益氣護陰?!咀⒁馐?/p>

40、項】嘔逆拒藥不受者,可采用冷服或少量頻服法;吳茱萸有毒,用量不宜過重;肝 胃郁熱的吞酸吐苦者禁用。【方歌】吳茱萸湯參棗姜,肝胃虛寒此法良。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亦堪嘗。 41小建中湯(1)【組成】飴糖(君) 桂枝、白芍(臣) 炙甘草、生姜、大棗(佐、使) 【功用】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主治】中焦虛寒之虛勞里急證?!巨q證要點】腹中攣痛,時痛時止,喜溫按揉,舌淡苔白,脈細(xì)弦而緩?;蛱搫谛闹屑聞樱?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虛勞發(fā)熱,四肢酸楚,咽干口燥?!九湮橐饬x】1、甘溫補中,調(diào)養(yǎng)陰陽,藥用平和。 2、辛甘化陽與酸甘化陰的配伍寓有藥味化合之理。 3、氣血營衛(wèi)不足取治于中,通過溫建中焦陽氣,可資助營

41、衛(wèi)化生以養(yǎng)五臟。【注意事項】陰虛發(fā)熱非本方所宜;脾虛停濕以及吐蛔者忌用?!痉礁琛啃〗ㄖ袦炙幎啵鹬Ω什萁獥椇?。更加飴糖補中臟,虛勞腹痛服之瘥。 第二節(jié) 回陽救逆42四逆湯(1)【組成】附子(君) 干姜(臣) 炙甘草(佐、使)【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少陰病之陽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證。【辯證要點】四肢厥逆,神疲欲寐,惡寒hdjg臥,嘔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脈沉 微細(xì);或太陽病汗多亡陽者。【配伍意義】君臣相配,相須為用,辛熱峻烈,功專力強以破陰回陽?!咀⒁馐马棥糠顷幨㈥査フ卟豢煞?;附子有毒,應(yīng)慎用其量,且需久煎?!痉礁琛克哪鏈懈讲萁闹誓婕奔鍑L。脈微吐利陰寒盛,救逆回陽賴此方。第三節(jié)

42、 溫經(jīng)散寒43當(dāng)歸四逆湯(1)【組成】當(dāng)歸(君) 桂枝、白芍(臣) 細(xì)辛、通草(佐) 炙甘草、大棗(佐、使)【功用】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血虛而寒凝經(jīng)脈證?!巨q證要點】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xì)欲絕或沉細(xì);或寒入經(jīng)絡(luò),腰、股、腿、足疼痛?!九湮橐饬x】1、歸、桂相配,內(nèi)和氣血,加強溫通血脈之力。 2、養(yǎng)血和營與辛散溫通相合,溫經(jīng)而不燥,養(yǎng)血而不滯。【注意事項】少陰陽虛寒厥者不宜使用;治療凍瘡已潰,應(yīng)減桂枝、細(xì)辛量,以免加速潰爛。【方歌】當(dāng)歸四逆桂芍棗,細(xì)辛甘草木通施。血虛寒厥四末冷,溫經(jīng)通脈最相宜。 44黃芪桂枝五物湯(2)【組成】黃芪(君) 桂枝、芍藥(臣) 生姜、大棗(佐、使)【功用】

43、益氣溫經(jīng),和營通痹。 【主治】營衛(wèi)虛弱之血痹證?!巨q證要點】肌膚麻木不仁,或肢節(jié)疼痛,或汗出惡風(fēng),舌淡苔白,脈微澀而緊?!九湮橐饬x】1、主用黃芪益氣補衛(wèi),其得桂枝,固表而不留邪;桂枝得黃芪,散邪而不傷 正,且通脈溫陽之力大增。 2、桂、芍相伍,共調(diào)營衛(wèi),“素體營衛(wèi)不足,外受風(fēng)邪之血痹”者尤為適宜?!痉礁琛奎S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營衛(wèi)俱虛風(fēng)氣襲,血痹服之功效良。 第十二章 表里雙解劑第一節(jié) 解表清里45葛根黃芩黃連湯(1)【組成】葛根(君) 黃芩、黃連(臣) 炙甘草(佐、使)【功用】清泄里熱,解肌散邪。 【主治】表證未解,邪氣入里證?!巨q證要點】身熱,下利臭穢,胸脘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

44、出,舌紅苔黃,脈數(shù)或促。【配伍意義】1、主以清里,兼以疏表,表里兼治。 2、組方以辛涼升散配伍苦寒清降,寓“清熱、升陽、止利”之法?!咀⒁馐马棥肯吕话l(fā)熱、脈沉遲或微弱、病屬虛寒者不宜使用?!痉礁琛扛鸶S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邪陷陽明成熱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第三節(jié) 解表攻里46大柴胡湯(1)【組成】柴胡、大黃(君) 黃芩、枳實(臣) 芍藥、半夏、生姜(佐) 大棗(佐、使)【功用】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jié)。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辯證要點】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滿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 邪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九湮橐饬x】1、本方為和解與瀉下兩法共用之劑,但瀉下之

45、力較緩,以和解少陽為主,適 于少陽邪熱初入陽明之證。 2、柴、芩相伍,透表瀉熱,和解少陽。 3、黃、枳相配,內(nèi)瀉熱結(jié),行氣消痞?!咀⒁馐马棥繂渭兩訇栕C或陽明證及少陽陽明合病而陽明尚未熱結(jié)成實者均不宜使用?!痉礁琛看蟛窈鷾么簏S,枳實芩夏白芍將。煎加姜棗表兼里,妙法內(nèi)攻并外攘。 47防風(fēng)通圣散(2)【組成】防風(fēng)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芒硝 石膏 黃芩 桔梗滑石 甘草 荊芥 白術(shù) 山梔子 生姜【功用】疏風(fēng)解表,清熱通里。 【主治】風(fēng)熱壅盛,表里俱實證?!巨q證要點】憎寒壯熱,頭暈?zāi)垦?,木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 涕唾稠粘,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舌苔黃膩,脈數(shù)

46、有力。并治瘡瘍腫毒,腸風(fēng)痔 漏,丹斑隱疹等?!九湮橐饬x】1、集汗、下、清、補于一方,分消表里邪熱,兼顧氣血,祛邪而不傷正。 2、主體配伍可概括為“疏散、清泄、通利”六字。 3、以祛邪為主,表里同治,重在清泄里熱?!痉礁琛糠里L(fēng)通圣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shù)力偏饒。表里交攻陽熱盛,外瘍瘡毒總能消。第十三章 補益劑第一節(jié) 補氣48四君子湯(1)【組成】人參(君) 白術(shù)(臣) 茯苓(佐) 炙甘草(使)【功用】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證?!巨q證要點】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九湮橐饬x】1、方中諸藥皆味甘入脾,益氣之中有燥濕之功,補虛之中有運脾之

47、力,頗合 脾之生理特性,體現(xiàn)了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本大法。 2、方中藥物甘溫平和,補而不滯,利而不峻,作用沖和平淡。 3、人參配白術(shù)、茯苓,補氣健脾兼運化水濕。【注意事項】(無)【方歌】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shù)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49參苓白術(shù)散(1)【組成】茯苓、人參、白術(shù)(君) 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山藥(臣) 縮砂仁、桔梗、大棗(佐) 炙甘草(佐、使)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主治】脾胃氣虛挾濕泄瀉證;肺脾氣虛痰濕咳嗽證?!巨q證要點】飲食不化,胸脘痞悶,或吐或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 白膩,脈虛緩;咳嗽痰多色白,

48、胸脘痞悶,神疲乏力,面色huang白,納差便溏, 舌淡苔白膩,脈細(xì)弱而滑?!九湮橐饬x】1、虛實并治,用藥甘淡平和,補而不滯,利而不峻。 2、配伍桔梗意義:理氣,助氣機升降之復(fù);上行入肺,使水道通利而濕有去 路;宣利肺氣,布精而養(yǎng)全身;載藥上行入脾,引脾氣上升而輸精于肺,即“培土 生金”之法?!咀⒁馐马棥浚o)【方歌】參苓白術(shù)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diào)服益脾神。 50補中益氣湯(1)【組成】黃芪(君) 白術(shù)、炙甘草、人參(臣) 當(dāng)歸、陳皮(佐) 升麻、柴胡(使)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不升清證;氣虛發(fā)熱證;中氣下陷證。【辨證要點】頭暈?zāi)垦?,視物昏暓,耳鳴耳聾,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面色萎黃,納差 便溏,舌淡脈弱;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而胖,脈大無力;脫 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伴氣短乏力,納差便溏,舌淡,脈虛軟。 【配伍意義】1、以甘溫補中升陽為特點,為治中虛氣陷諸癥之要方,又為甘溫除熱之良劑。 2、補氣升陽,加強提升下陷中氣之力。【注意事項】陰虛火旺及實證發(fā)熱者,禁用;腎元虛憊者,亦不可服?!痉礁琛垦a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