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詩詞四首魚,我所欲也上樞密韓太尉書一. 本周教學內(nèi)容:(一)古詩詞四首(二)魚,我所欲也(三)上樞密韓太尉書二. 教學重點及難點:(一)古詩詞四首1. 學習詩詞中的名言佳句,領(lǐng)悟詩中表達的進取精神和杰出的藝術(shù)手法2. 背誦詩詞四首(二)魚,我所欲也1. 正確理解文中闡述的“舍生取義”的道理2. 學習嚴密的論證方法3. 背誦全文(三)上樞密韓太尉書1. 理解文章巧妙的構(gòu)思和明快暢達的語言風格2. 正確理解“文者氣之所形”的含義及強調(diào)增長閱歷的主張3. 背誦全文三. 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一)古詩詞四首1. 學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思想內(nèi)容分析:天寶三年,李白因觸犯權(quán)貴離開長安,再度開始漫游生活。
2、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找不到出路,森嚴的封建禮法和庸俗的人際關(guān)系使他感到窒息,于是他寫下了許多狂放不羈、追求自由和解脫的詩篇。天寶末年游歷宣州時寫了本篇,借餞別其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宣泄心中的抑郁。詩的發(fā)端,陡起壁立,直抒胸中郁積:“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說的是歲月年華虛度,令他煩憂。三、四句寫?zhàn)T別場面:“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笨圩×嗽婎}。第五、六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分寫“校書”和“謝眺”,由此暗點彼此具有出眾的才華。第七、八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寫雙方的“逸興壯思”,即遠大抱負。然而懷才不遇,功業(yè)難成,于是有“抽刀
3、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極度苦悶。結(jié)尾兩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這里是說,在苦悶難以解脫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散發(fā)歸隱、孤舟飄泊的“出路”,表示他與黑暗現(xiàn)實徹底決裂之情。藝術(shù)特色分析:思想情感跌宕起伏,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跳躍發(fā)展。詩一開頭,不寫?zhàn)T別,卻突起波瀾,揭示出郁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边@散文句式如駿馬騰韁,強烈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憂憤之深,心緒之煩和不可遏止。緊接著卻完全拋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從極度苦悶心緒的抒發(fā),突然轉(zhuǎn)到爽朗壯闊景象的描寫;由餞別轉(zhuǎn)到對古人的評論,展現(xiàn)詩人的
4、豪放情懷和對進步理想的追求?!俺榈稊嗨?,舉杯消愁愁更愁?!睕]有任何承轉(zhuǎn)過渡,又迅速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出人意料。這種起落無端、斷續(xù)無跡的結(jié)構(gòu),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詩人因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而產(chǎn)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名句理解: “抽刀斷水水更流。”:極寫詩人面對黑暗現(xiàn)實所激起的憤慨和似水難斷的愁思。“抽刀斷水”比喻事與愿違,目的不可能實現(xiàn),比喻奇妙?,F(xiàn)在人們常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趨勢無法阻擋,或說明人的思想感情或想像是無法斬斷的?!皸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保簰仐壩叶サ模亲蛱斓娜兆?,昨天是再也無法挽留了;擾亂我情緒的,是今天的日子,今天實在是令人煩
5、憂了。前一句是眷戀歲月的飛逝難留,后一句是感嘆人生的煩憂。后人常用這兩句詩來感嘆人生的愁苦與煩憂。2. 學習雁門太守行思想內(nèi)容分析:“雁門太守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diào)曲的舊題。因雁門曾是北方邊地,后人多用它表現(xiàn)邊塞征戰(zhàn)的題材,李賀這首詩最為有名。本詩通過發(fā)生在邊塞上一次激烈戰(zhàn)斗中悲壯場面的描寫,歌頌了守城將士臨危不懼、英勇報國的崇高精神。詩的前兩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寫的是敵我雙方戰(zhàn)前態(tài)勢:敵人大軍壓境,我軍斗志昂揚?!敖锹暆M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边@三四句寫激戰(zhàn),不寫兵刃交加的情景,卻用角聲、血色來烘托戰(zhàn)斗的激烈殘酷。“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睂懕姽巡粩?/p>
6、,無奈返卻,但“臨易水”和擊鼓催陣卻表明了“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無畏氣概?!皥缶S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最后兩句,寫出了雖敗不屈,愿以死報國的決心。藝術(shù)特色分析:聲情凝重的戰(zhàn)斗場面描寫。這是一首歌頌守城將士臨危不懼、英勇報國精神的詩。在藝術(shù)上出色地描繪了一場慘烈悲壯的戰(zhàn)斗全過程:敵軍壓境,孤城無援,奮起反擊,號角震天,星夜奇襲,眾寡不敵,為國捐軀。主要手法:一是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邊塞戰(zhàn)場特征的景象,運用了“黑”、“金”、“紅”、“紫”、“燕脂”等色彩濃重的字眼,渲染凝重悲壯的意境;二是選用了“壓”、“摧”、“凝”、“死”等動作強烈的詞,表現(xiàn)了兵臨城下的危急形勢和慘烈陰寒的戰(zhàn)地氣氛;
7、三是分別就“聽覺”“視覺”、“白天”和“夜晚”等角度,從側(cè)面加以烘托,構(gòu)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動、有靜的戰(zhàn)斗畫面。這雖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只是對戰(zhàn)前形勢、戰(zhàn)地景象做了具有表現(xiàn)力的點染。但的確給人以戰(zhàn)斗慘烈的實感,從而突出了出征將士的英勇形象,使全詩氣氛緊張而熱烈,意境蒼涼而悲壯,聲情凝重而激昂。名句理解:“黑云壓城城欲摧。”構(gòu)思新奇,形象飽滿。在詩中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一個“壓”字和一個“摧”字把敵軍的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雙方力量的懸殊,守軍將士處境的艱難,揭示得淋漓盡致。后人常用來形容反動勢力猖獗一時的情況及其所造成的緊張局面。3. 學習江城子
8、3;密州出獵思想內(nèi)容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一帶)知州的第二年寫的。詞的上片,描寫了一次出獵時的壯歡場面,使人如身臨其境。詞的下片,借歷史典故抒發(fā)自己殺敵衛(wèi)國的雄心壯志。首句說:“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笨?,即豪氣。這一“狂”字貫穿全篇。寫出獵,“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從舉止、神態(tài)及裝束打扮上點染,便顯露出一股豪壯的英氣?!扒T卷平岡”,“親射虎,看孫郎”,更從出獵場面的壯觀和自比射虎孫權(quán)的口吻上,表現(xiàn)他意氣風發(fā)的少年豪氣。下片由實轉(zhuǎn)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fā)由打獵激起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毙貞验_闊,膽氣豪壯?!俺止?jié)云中,
9、何日遣馮唐?”借用漢文帝派遣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期盼朝廷委以邊任的愿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痹~人最后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藝術(shù)特色分析:豪放的詞風,反侵略的題材。本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當時宋朝正受遼和西夏的侵擾。蘇東坡借去密州出獵的機會(指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此詞,以表達自己的愛國思想。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功、剛強壯武的英雄氣,無疑是對以溫(庭筠)柳(永)為代表的傳統(tǒng)詞風的挑戰(zhàn),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境,把詞從花間柳下、
10、淺酌低唱中解放出來,走向了廣闊的生活天地,確立了詞與詩并駕齊驅(qū)的地位。人們認為:蘇東坡這首江城子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通篇縱情放筆,揮灑自如,風格豪放。在人物描寫上,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渲染結(jié)合,把詞中主人公的威武英姿和滿懷豪情生動地刻畫了出來。敘事有點有面,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用語剛健、用典自然,抒情、議論暢快淋漓。名句理解:“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睗M月,謂弓弦拉足成圓形,形容力大善射。西北,指在北方的遼和在西邊的夏。是年七月宋朝割地于遼。天狼,天上主管侵略的星名。這兩句詞氣魄豪邁,塑造了一個力挽強弓、奮力殺敵的英雄形象。4. 學習醉花陰:分析思想內(nèi)容:相傳趙明誠負笈出游,他
11、的妻子李清照寫此詞寄贈。詞表面上寫詞人深秋時節(jié)的孤獨寂寞之感,實際上表現(xiàn)的是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寫平日的孤寂無聊和重陽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心緒?!氨§F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說白天,香煙縈繞;“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闭f半夜,玉枕寒涼。前者喻愁思,后者示獨處?!凹压?jié)又重陽”,顯然是弦外有音,暗示值此佳節(jié)良辰,丈夫不在身邊,怎會不“倍思親”呢?愈思就愈感孤獨。下片借黃昏把酒賞菊,進一步抒發(fā)相思之苦?!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然而她何曾有陶淵明的雅興呢?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勞燕分飛的遠人;而借酒澆愁恐怕是愁上加愁。暗寫她無法排遣對丈夫的思念。她離開東籬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簾
12、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因菊瘦而聯(lián)系到己瘦,發(fā)出了人不如菊的感嘆。一位多愁善感的年輕女子就更顯得形孤影單了。藝術(shù)特色分析: (1)“借物抒情”的寫法。這首重陽抒懷之作,以樸素的白描手法鋪敘了佳節(jié)這天所感受到的孤寂和凄涼,真切感人。所以能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所選意象,“物皆著我之色彩”。開篇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重陽日的白天,本該是秋高氣爽,而此刻卻是陰郁暗淡,不見晴暖麗日?!叭鹉X消金獸”,詞人入室悶坐,看著瑞腦青煙裊裊,閨中孤寂而無聊。至夜,獨臥玉枕紗帳,輾轉(zhuǎn)無眠,只感到?jīng)鰵饨?,遂令主人更加懷念夫妻團聚的溫馨與美好。下片,以“把酒黃花”描刻重陽賞花,化用了陶淵明“東籬把酒”的典故。佳節(jié)飲酒
13、賞菊,本是昔日夫妻共享的樂事,而今日夫君不在,空有“暗香盈袖”,一片相思心情,竟無法向夫君傾訴。總之,從薄霧濃云到瑞腦金獸,從玉枕紗廚到簾外黃花,詞人從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2)精彩傳神的妙語??偝袝?、夜、黃昏意象,詞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弊鹘Y(jié),妙絕?!澳啦幌辍笔浅薪印皷|籬把酒”說的,然后用“簾卷西風”一句渲染了冷落凄涼的環(huán)境氣氛,在那簾子被西風吹起的瞬間,出現(xiàn)了一位瘦似黃花的女性形象,使“人比黃花瘦”的比喻具有了更深厚的意境,表達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句)的癡心和情態(tài)。正由于傳達了特定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遂成千古
14、名句。(二)魚,我所欲也1. 閱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參考譯文:魚,是我喜歡的;熊掌,也是我喜歡的。兩種東西不可能兼有,就舍棄魚而去取熊掌。生命也是我喜歡的;義,也是我喜歡的。兩種東西不可能兼有,就舍棄生命去取得大義。生命也是我喜歡的,但我喜歡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也是我厭惡的,但我厭惡的還有比死更嚴重的,所以禍患也有不該躲避的。假使人們喜歡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求生的辦法怎么不使用呢?假使人們厭惡的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么一切可以逃避禍患的事情,怎么不做呢?按照這些方法就可以生存卻有人不使用,按照這些方法就可以避禍卻有人不做,所以人們喜歡的有比生命
15、更重要的東西,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東西,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這種心,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一筐飯,一碗湯,得到它就生存,不能得到就死亡。呼喝著給予他,就是過路的餓人也不會接受;踐踏著給予他,就是乞丐也不認為好。萬鐘的俸祿卻不分辨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鐘俸祿對于我又有什么好處呢?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苦人感謝我嗎? 過去為了不蒙受恥辱寧愿身死而不接受,今天為了住宅的華美卻接近它;過去為了不蒙受恥辱寧愿身死而不接受,今天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它;過去為了不蒙受恥辱寧愿身死而不接受,今天為了熟識的窮苦人感謝我卻接受它。這些事也不可以停止嗎?這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心。2. 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
16、容及論證層次。本文是孟子散文中較成熟完整的一篇論說文。集中論述了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的問題。孟子認為:人生在世,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該舍生取義。中心論點是:舍生取義第1段以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舍魚而取熊掌作喻,引出:在生與義不能兼得的情況下,“舍生而取義”應(yīng)該是必然的選擇。第2段承上文指出:愛生惡死是人的本能,但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比“生”更重要的東西,也常有比“死”更讓人厭惡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有舍生忘死、維護道義的心理。這里解釋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然后從反面說,如果只欲生惡死,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來。但事實是:為義而不貪生、不辟患之心人
17、皆有之,賢者更能存之不失。第3段進一步舉例說明人皆有羞惡之心,從而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先舉“一簞食,一豆羹”例,說連平民、乞丐也不愿受到侮辱去得到那點飲食來活命。再舉“萬鐘”例,從反面說即使高官有萬鐘之祿,也不能“不辨禮義而受之”。第4段承上段,用對比的方法從三個方面說明“不辨禮義”受“萬鐘”的荒唐。指出:這就是完全喪失了固有的羞惡之心。3. 分析文章的論證方法。文章采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手法,有很強的邏輯性。 比喻論證。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边@該是生活常理。由此引出
18、:生與義不能得兼的情況下,“舍生取義”的觀點。前句譬喻是賓,后句正意是主。以“不可得兼”為紐帶,將喻體與本體聯(lián)系了起來。這里用日常飲食的關(guān)系為比,使人易于理會義比生命還重要的命題。 推理論證。文章提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后,孟子運用了邏輯推理論證了這個觀點。第一步推理:雖然生命是我喜愛的,但因為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雖然死亡是我所厭惡的,因為我所厭惡的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導(dǎo)致死亡的禍患我也不避開它。這里以兩個并列的因果論述闡釋為了“義”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第二步又用了假設(shè)推理: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可以保全生命
19、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如果人們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么,凡可以躲避死亡禍患的方法什么不可以用呢?接著又用轉(zhuǎn)折推理的方法,否定了上述的假設(shè);有些人不去“茍得”,有些人不去“避患”。最后得出結(jié)論:人的心中有比求生、避患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義”。而且“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边@句又用層進的方式,使主旨升華,證明:“義”人皆具備。 舉例論證。為了論證“義”的普遍存在,先舉了“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說盡管飲食關(guān)系到活命,而對普通百姓乃至乞丐,如果“呼爾”“蹴爾”而與之,他們也不屑受之。表明“羞惡”之心的普遍存在。接著以“萬鐘”為例,從反面說明,即使祿厚萬鐘,也不能“不辨
20、禮義”而接受它。這是從為官的角度舉的例。(三)上樞密韓太尉書1. 作者及背景簡介:本文選自欒城集。蘇轍(10391112),自子由,北宋眉山人。蘇軾之弟,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并稱“三蘇”。本文是蘇轍19歲中進士后寫給韓太尉的一封信,著重表達了仰慕求見的熱情,闡明了獨到的為文見解。2. 閱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參考譯文:太尉執(zhí)事:我生來就喜好做文章,對如何做文章思考得極為深刻。我認為文章是氣質(zhì)和精神的顯現(xiàn)。但是,文章不是通過學習就能寫好的,而氣質(zhì)可以通過修養(yǎng)獲得。孟子說:“我善養(yǎng)高尚剛正的精神氣質(zhì)?!爆F(xiàn)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氣勢浩大,和他的浩然之氣大小相稱。太史出行游天下,遍覽名山大川,
21、廣交燕趙豪杰,因此,他的文章疏朗奔放,灑脫無拘,頗有新穎奇特的風格。這兩位難道曾經(jīng)專門學過寫這樣的文章嗎?是他們的“氣”充滿在心中,洋溢在外表上,就發(fā)而為言語,表現(xiàn)為文章,全在不知不覺間自然而然形成。我有生不過十九年。居家所能與之交往的不超出鄰里鄉(xiāng)黨的范圍,所能見到山不超過數(shù)百里之間,沒有高山廣野可以登覽以開闊胸襟擴展視野。諸子百家的著作,盡管無所不讀,但都是古人過去的事跡,不足以激發(fā)我的志氣。擔心自己被埋沒,所以果斷地離棄家鄉(xiāng),以了解天下的奇聞壯觀,認識世界之廣大。過秦漢歷代舊都,盡覽終南山、嵩山、華山之高,北望黃河的奔騰咆哮,追思既往而感慨古代的豪杰。到達京師開封,仰望天子宮殿的壯觀,府庫
22、糧倉的豐盈,城池、苑囿的廣闊,然后知道了天下的廣大和美麗。而且見到了翰林歐陽公,聆聽他議論的宏辯,仰視他容貌的秀偉,與他的弟子賢士大夫廣泛交游,然后了解了天下優(yōu)秀的文章都聚集在這里呀!太尉您憑借雄冠天下的才能謀略,為天下人所依靠,而無什么憂慮,四方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因懼怕你而不敢擅自作亂。入則如周公、召公,出則如方叔、召虎,文武兼?zhèn)洹⒐咨w世,德高望重。而我還沒能見到您。況且人們研究學問,如果不從大處著眼,即使學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這次出來,山,見到終南、嵩、華諸山的高峻奇美;水,見到了黃河的水深流長;人,有幸見到了歐陽公,可是還沒能見到太尉您呢。所以希望能見一見賢人的豐采,聽一聽賢人的教誨,以
23、使自己得到激勵。這樣就可以因為觀盡大觀而無憾了。我還年輕,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務(wù),向來沒有取得微薄的俸祿。今偶然得到它,卻不是我所高興的。然而幸好被準許回家等待選拔,能從容閑適數(shù)年,將借此進一步研究、提高自己的文章,并且學習從政之道。太尉假如認為我還可以教而屈尊指導(dǎo)我,更是我的幸運了。3. 分析段落內(nèi)容。第一段,闡述為文之道,說明作文當有養(yǎng)氣之功,提出“文者氣之所形”的觀點。并以孟子和太史公作文為證,說明寫文章一要胸襟開闊,氣度非凡,二要遍游名山大川,廣交四方俊杰。第二段,具體述說自己對為文養(yǎng)氣的文學主張的實踐情況。說自己離家遠游,遍訪名山大川,憑吊秦漢故都,贍仰天子宮闕,從而開闊了視野;又說自
24、己見到了歐陽修,聽其宏論,觀其風采,然后才知道天下文章為什么薈萃于此。只可惜沒有見到太尉。第三段,說求學應(yīng)當立志高遠,明確表示想見太尉的意愿。第四段申明入京非為仕祿,并表達了自勵和求教之意。為了達到求見和請教的目的,本文巧于構(gòu)思,精于語言,從而體現(xiàn)了作者長于議論的風格。4. 重點理解以下兩個問題:(1)關(guān)于“為文與養(yǎng)氣”文章說:“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意思說,文章是一個人的氣質(zhì)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為文與養(yǎng)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先養(yǎng)氣而單去學寫文章,是不能學會的。而人的氣質(zhì)則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修養(yǎng)獲得。關(guān)于如何“養(yǎng)氣”,作者舉了兩位著名人物的事例。一是孟子,提出過吾善養(yǎng)浩然“之
25、氣”說,作者用以說明后天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有助于養(yǎng)氣。孟子善養(yǎng)胸中博大剛正之氣,所以其文寬厚宏博,氣勢浩大。二是司馬遷,寫成不朽著作史記,在于他周游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豪杰人物廣泛交游,所以其中文章疏朗奔放,頗有奇氣,作者用以說明后天的外在閱歷有助于養(yǎng)氣。然后作者依隨文勢,指出兩位人物的文章都不是單純的學習而得,而是由于養(yǎng)氣所致。總之,孟子通過內(nèi)在修養(yǎng),司馬遷通過外在閱歷,達到養(yǎng)氣的目的。養(yǎng)的氣充盈,自然外溢而表現(xiàn)為文章,活躍于語言。從而強調(diào)了養(yǎng)氣的重要。(2)主旨與構(gòu)思這封書信的主旨在于期望韓琦的接見,得到重視與提攜。但起筆似乎離題甚遠,到第二段,才說到未見“才略冠天下”的太尉,為求見埋下了伏筆。直
26、至最后才明確“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的目的。作者從自己為文的感受入筆,正面提出“文者氣之所形”之見解。意在以其獨到的見解,使對方認識自己的才學,并為后文寫自己增加閱歷來養(yǎng)氣,做了理論和實事的鋪墊。然后具體述說自己如何實踐“為文養(yǎng)氣”這一文學主張的,文勢自然。這里從自己為文孤陋寡聞如坐井觀天角度,力陳天地之大,英才輩出,為表明所以求見是為了開闊視野、悉聽高論和博采眾長埋下了伏筆。由此可見,起筆先“揚” (展示自己的文才),繼而轉(zhuǎn)“貶”(說自己孤陋寡聞),看似矛盾,卻恰到好處。開始的“揚”不過為下文的“貶”作了準備,表明自己雖自認為有才氣,然而不過是咫尺目
27、光。如此就為“求見”找到了契機,就順理成章地寫自己為養(yǎng)氣而不斷地去增多見識和閱歷。寫過故都、訪名山、顧黃河、至京師、見歐陽等,也是用對比的方法反襯自己的渺小,需要增廣見聞。并帶上一筆未見韓太尉,透露了對韓太尉的仰慕,暗示了求見的愿望。如此經(jīng)過鋪墊、蓄勢,已經(jīng)水到渠成了,于是在三、四段便直接表達對太尉的仰慕、自己的志向和迫切求教的心情。為充分表達主旨而一再鋪墊蓄勢,這種巧妙的構(gòu)思,是本文的一個突出的特點。5. 關(guān)于本文的語言風格與作者的人格本文的語言選用,體現(xiàn)了作者的謙恭和仰慕之情。雖多溢美之贊詞,卻無奉迎巴結(jié)之嫌,這是人格和文氣的綜合體現(xiàn)。19歲的蘇轍中進士后給朝廷重臣上書,所以表現(xiàn)出年輕人的
28、勇于進取精神,尤其是作為晚輩對長者的仰慕和謙恭,表現(xiàn)得十分得體而突出。“轍生十有九年矣”,所交往的不過“鄰里鄉(xiāng)黨”;所見的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閱歷薄淺,讀書雖多,但因是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fā)其志氣”,于是“決然舍去”??梢娖淠贻p氣盛,求知之切。既寫實,又流露了謙恭?!疤疽圆怕怨谔煜?,天下之所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一席話,將太尉文武兼?zhèn)洌藝爻嫉男蜗?、地位概括出來。出于年輕人之手,并無逢迎巴結(jié)之嫌,倒縮短了彼此之間的感情距離?!拔粗娧伞备赋銮笠姷钠惹??!肮试傅糜^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后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這融合了仰慕和渴見之情
29、的溢美之詞,由于融入了急切的渴望,而變得情真意切了。最后一段:“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使得優(yōu)游數(shù)年之間”,更顯得樸實而明暢。(一)根據(jù)課文原句填空: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描寫?zhàn)T別場面的詩句是:,。表達詩人壯志難酬,有心飄然遠離塵世的詩句是:,。2. 雁門太守行中描寫敵我雙方戰(zhàn)前態(tài)勢的詩句是:,。3.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用典故表達自己期盼朝廷委以邊任愿望的句子是:,。4. 在李清照醉花陰一詞中,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相近的名句是: , 。(二)閱讀理解: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庫大門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etc押金合同范本
- 出租工地合同范本
- 別墅臨街出售合同范本
- 與安踏合作合同范本
- 供應(yīng)提成合同范本
- 醫(yī)用設(shè)備購銷合同范本
- 上門醫(yī)療服務(wù)合同范例
- 中標方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美發(fā)合租合同范本
- app 購買合同范例
- 高二上學期物理(理科)期末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人《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專業(yè)基礎(chǔ)》考前沖刺必會試題庫300題(含詳解)
- 礦山生態(tài)修復(fù)工程不穩(wěn)定斜坡治理工程設(shè)計
- 躲避球運動用球項目評價分析報告
- 風機盤管更換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與生態(tài)修復(fù)工程監(jiān)理規(guī)劃
- 2024年度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原創(chuàng)美術(shù)作品設(shè)計與委托制作3篇
- 建設(shè)工程招標代理合同(GF-2005-0215)(標準版)
- 剪映專業(yè)版教學課件
- 公司新建電源及大用戶并網(wǎng)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