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自救與救生的基本技巧_第1頁
水上自救與救生的基本技巧_第2頁
水上自救與救生的基本技巧_第3頁
水上自救與救生的基本技巧_第4頁
水上自救與救生的基本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水上求生與救生的基本技巧一、水上自救游泳時容易出現(xiàn)意外情況,包括水中“抽筋”,自然水城中的突發(fā)意外,意外落水,需要救助溺水者等,此時熟練掌握水中自我救護與救助溺水者的方法與技術(shù)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自我救護(一)自然水域突發(fā)意外時的自救。自然水域中游泳突發(fā)意外時,必須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可采取以F措施:1、觀察意外情況,弄清意外原因,自己尚可游時,須盡快游至岸船或水中凸出物、漂浮物上。2、借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樹枝、木板等自救:3、盡快呼救或等待救援。(二)意外落水時自救。意外落水時,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采取以下方法與措施自救。1、運用踩水技術(shù),使頭部露出水面,觀察四周情況與水流方向。2、如果距岸(

2、船)較近自己有能力游到時,應(yīng)順著水流方向,快速游進,就近上岸(船)。3、距岸(船)較遠時,如果船翻了但停留在水麗時,就抓住它,但如果船開始下沉,就盡快離開,以免被船下沉時的空氣渦流困擾。4、雙手抓住漂浮物,如瓶子、桶、木板、塑料泡沫等。5、要穿著衣服,意外落水,一般的原則是要 穿著衣服,但在水溫較高或在危險時有妨礙動作或不起作用時,應(yīng)該脫掉。象尼龍、棉布、襯衣、夾克衫等布料細密的衣服可防水,起隔離身體的作用,相反的一些 羊毛織品,容易吸水,會越來越重,應(yīng)該脫掉。另外,一些天然的或人造纖維制作的褲了,呵用來做浮體。6、衣服灌滿水后,要盡可能的長時間保留,將衣服上所有口如袖口、領(lǐng)口等扎緊,褲腿塞進

3、鞋啦,襯衣、外衣盡量塞進褲子哩,因為水的循環(huán),這樣可對身體起保溫作用,這一點在天冷時尤為重要。7、頭部應(yīng)盡量保持在水中,如果有帽子最好裁上。8、水中盡可能保持清醒。不要作一些無用的動作來消耗體力,保存精力,防止體溫下降,否則會引起暈迷甚至溺死。9、盡量使身體保持在水面,采用最經(jīng)濟實惠的泳姿如反蛙泳、仰泳、側(cè)泳等慢游,如果是流動水,應(yīng)順水流方向游進,必要時,劃變換姿勢,借以調(diào)整。但極少情況下,可用自由泳快速向前。10、抓住時機呼救,或等待救援。自我練習方法與步驟:1)在游泳池中練習各種踩水技術(shù),直至熟練:掌握。2)在游泳池中練習各種側(cè)泳技術(shù),直至熟練掌握。3)在游泳池中練習仰泳技術(shù)。4)在游泳池

4、中練習反蛙泳技術(shù)直至熟練掌握。5)在游泳池中進行側(cè)泳,反蛙泳仰泳轉(zhuǎn)換練習,直至熟練掌握。6)在游泳池中鞏固提高自由泳技術(shù)。7)雙手持浮板或其他浮體練習蛙泳蹬腿技術(shù)。8)在一合適的自然水域中重復(fù)以上各種自我練習。(三)水中“抽筋”時的自我救護。游泳中,身體各部肌肉都可能發(fā)生“抽筋”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的有小腿、大腿、手指、腳趾和胃部。通常原因是下水前沒做好準備活動,身體過于疲勞、或突遇寒冷的刺激、水溫過低或過分緊張、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等。發(fā)生“抽筋”時,必須保持鎮(zhèn)定,不要驚慌,可呼救也可自救。“抽筋”后一般不要繼續(xù)再游,應(yīng)立即上岸,擦干身體,按摩“抽筋”部位,注意保暖。 在水中自我解救“抽筋”部位的方法,主要

5、是拉長“抽筋”的肌肉,使收縮的肌肉松弛和伸展,方法如下:1、手指“抽筋”:將手握拳,然后用力張開(如圖十八),這樣迅速反復(fù)作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2、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cè)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并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cè)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如圖十九)。3、大腿“抽筋”:可同樣采用拉長“抽筋”肌肉的方法解救。 自我練習方法與步驟:1)在游泳池中模仿練習手指“抽筋”的自救方法,直至熟練掌握。2)在游泳池中模仿練習小腿或腳趾“抽筋”的自救方法,直至熟練掌握。3)在游泳池中模仿大腿“抽筋”的自救方法,直至熟練掌握。4)

6、在自然水域中重復(fù)以上各種練習。(四)水中脫衣技術(shù)與自制浮體1、游泳時,在水中脫衣要謹慎,脫衣服程序是:第一,熟練運用踩水技術(shù);第二,先解開所有的扣子、拉鏈、繩扣等,所有前開身的衣服要由上至下的解扣,用一只手解,另一支手臂保持在水面,間或幫助一下,第三,是每個動作都要快速、利落。尤其是脫套頭衣服時,更要快速避免喝水、嗆水。1)脫羊毛套衫、短袖套頭衫或類似衣服:先將衣服卷至腋下,然后掀起前襟,快速放至腦后,露出頭部,此時要快并屏住呼吸,最后阿先后脫下衣袖。2)脫長袖套衫及類似衣服:先脫下一支衣袖露出手臂,再剛上述方法脫露頭部,再脫另一衣袖。3)脫前開身衣服:解開所有衣扣或拉鏈,拉開衣服,一側(cè)肩上聳

7、,由下面上抽出一支手臂,然后向異側(cè)稍轉(zhuǎn)身,脫掉另一支衣袖,如果是緊袖口,另一支手幫助。4)脫長褲:先完全解開,一手抓褲腰,一腿屈膝抽出,剛樣方法脫掉另一褲腿。5)脫鞋、襪:先松鞋帶,一腿向上屈膝收腿,一手抓住鞋后跟或襪口,快速脫掉,同樣方法脫掉另一支。自我練習方法與步驟:1)在游泳池練習各種踩水技術(shù),直至熟練掌握。2)在游泳池中練習水中解紐扣技術(shù),直至熟練掌握。3)在游泳池中進行水中脫羊毛套衫,短袖套頭衫或類似衣服的模仿練習,直至熟練掌握。4)在游泳池中進行水中脫長袖套衫或類似衣服的模仿練習,冉今熟練掌握。5)在游泳池中進行水中脫前開身衣服的模仿練習,直至熟練掌握。6)在游泳池中進行脫長褲的模

8、仿練習,直至熟練掌握。7)在游泳池中進行脫鞋、襪的模仿練習,直至熟練掌握。8)在自然水域中重復(fù)上述各種練習。2、自制浮體游泳中發(fā)生意外或意外落水時利用身邊物品自制浮體是非常有用的。1)利用衣物自制浮體自然纖維或人造纖維做的衣服布紋細密,濕的時候易充氣,可做浮體,注意在充氣前要將各衣口扎起來,充氣后不要將它們?nèi)胨?,以免空氣通過纖維空隙泄漏。充氣的方法有幾種:可以在自然漂浮的情況下充氣:也可在踩水過程中充氣,也可仰臥水面充氣,只用腳打水,常用方法即象吹氣球一樣,在衣服上找一個最容易吹和扎起來的口吹氣,然后扎緊,還可以將脫掉的衣服舉出水面,然后由上向下甩,空氣會由下而上進入衣服,爾后把衣口扎緊

9、。利用長褲做的浮體,可如圖(二十)使用,用上衣做的浮體可上述使用外,還可用仰臥姿勢雙手抱住置于胸前。如果游泳者是女,穿有長裙,可如圖制作浮體。2)利用身邊物品自制浮體如果身邊有一些物品如塑料袋或不透水的長筒靴等也可作浮體。 利用塑料袋作浮體時,先檢查是否漏氣,如果有,先扎緊漏口,再充氣制作浮體,使用時可按上衣制作的浮體使用。利用長筒靴作浮體時,先倒凈靴中的水,然后由上往下倒置水中即可當作浮體使用。自我練習方法與步驟:l)在游泳池練習在踩水過程中給上衣或長褲用口吹氣的充氣方法,直至熟練掌握。2)在游泳池中練習在踩水過程中給上衣或長褲舉出水面的充氣方法,直至熟練掌握。3)在游泳池中練習給塑料袋或長

10、筒靴充氣的方法,直至熟練掌握。4)在游泳池中練習長褲、上衣或其他物品制作浮體的使用方法,直至熟練掌握。5)在自然水域中重復(fù)上述各種練習。二、水上救生水上救生:是指人們在水上活動時發(fā)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 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項“拯溺救難”的高尚工作。貫徹:“以防為主,以救為輔,防救結(jié)合,有備無患”的精神.健全組織,重視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發(fā)生,不僅對保證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義,而且對開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義 。游泳救生法的應(yīng)用與操作(一)溺水事故的原因與自我保護1、溺水事故的原因(1)技術(shù)因素;(2)生理病理因素; (3)環(huán)境因素;(4)傷害因素;(5)缺乏

11、知識因素;(6)心理因素;(7)組織管理因素。(1)技術(shù)因素指不會游泳或剛學會游泳但技術(shù)掌握尚不熟練,以至體力不支,或受人沖撞,跳水失敗等情況下導(dǎo)致溺水.(2)生理、病理因素 指體力不支,飽食、饑餓,酒后以及心臟病、高血壓、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êd癇病者)等導(dǎo)致溺水; (3)環(huán)境因素對游泳環(huán)境不熟悉導(dǎo)致溺水 (4)傷害因素 違反游泳池規(guī)定(潛水、淺水區(qū)跳水等)導(dǎo)致溺水。 (5)缺乏知識因素 比如:處理抽筋、嗆水、救護等知識 6)心理原因指怕水,心情緊張,一旦遇到意外時,就驚慌失措,動作慌亂,四肢僵硬等導(dǎo)致溺水;(7)組織管理因素 游泳池組織管理不當,(救生員配備不夠,場地不符合要求等因

12、素。(二)救生員對水面現(xiàn)場的觀察方法“觀察”俗稱“看水”,即觀察水面情況、分析事故性質(zhì)、判斷急救措施,是救生工作“以防為主”的具體體現(xiàn),是整個救生技術(shù)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其方法如下:1.救生人員必須思想高度集中,認真負責地、不間斷地掃視(或環(huán)視)水域。必須定人、定點劃分觀察區(qū)域,做到“突出重點(主責區(qū))、照顧全面(交叉觀察,互相補漏)”。2.觀察方法上(在掃視水域時)必須掌握“池面與池底、池面與岸邊、點與面”三個結(jié)合。3.觀察時,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須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無溺水者。 4.在掃視池邊水域時,既要看清池邊水域有無溺水苗子,又要觀察池岸上有無無人看管的幼兒和臉色蒼白、呆

13、坐及坐岸邊的游泳者。 5.發(fā)現(xiàn)技術(shù)勉強的溺水苗子時,需重點跟蹤觀察,但又不能呆視一點,在視野上兼顧,以防顧此失彼。 6.觀察區(qū)劃分(責任區(qū))一般有“直線切割法”,即將游泳池用直線大致平均地劃割成幾個長方形水域(如圖6-14)?!盎⌒吻懈罘ā?.救生員對事故現(xiàn)場的判斷方法(以游泳池為例)(1)開場時的意外事故:由于游泳者懷著急于下水為快的心情,開場鈴一響就爭先恐后,一擁而進,多數(shù)人進后亂蹦亂跳,容易造成互相擠倒、壓倒,最容易出現(xiàn)意外事故。(2)深淺交界處的意外事故:深淺交界處,一些似會不會者一般集中在這里,是救生中的“危險段”。 (3)深水區(qū)游泳池拐角處的意外事故:這一地區(qū)匯集的多數(shù)是能游一點的

14、游泳者,他們經(jīng)常在游泳池對角線中嘗試自己的游泳能力,由于基本上屬于不會游的,一遇他人干擾,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 (4)跳水中的意外事故:在不具備跳水功能的游泳池中,游泳者用跑跳、反跳及翻騰動作自身觸池壁撞傷、昏迷等意外事故。(5)游泳違紀中的意外事故:如池內(nèi)打鬧、潛水、潑水、不按規(guī)定方向游、酗酒等意外事故。(6)游泳中驚惶而失去平衡、動作紊亂、亂抓亂摸、“沒頂”后久沉不起、潛泳后俯在水底或在水中靜止不動者,均可判可意外事故的警號。 (三)赴救1.接近溺者:接近溺者分間接接近法和直接接近法。(1)間接接近法(又稱間接赴救法)。間接赴救法是指救生員利用救生器材,對較清醒的溺者施救的一種技術(shù)。游泳場所

15、一般都應(yīng)備有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塊、輪、繩子及輸氧設(shè)備等。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救生器材和使用方法。救生圈: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一條繩子,當發(fā)現(xiàn)溺者時,可將救生圈擲給溺者。如在江河里,就向溺者的上游擲去。溺者得到救生圈后,將他拖至岸邊。 竹竿:溺者離岸、船較近時,可用竹竿伸給溺者,將其拖至岸或船邊。繩子:在繩索的一頭系一漂浮物,然后將盤起來的繩子擲在溺者的前方,使溺者握住繩子上岸。 木板(包括一切可浮物):在沒有其他救生器材的情況下,木板也可作為救生器材。(2)直接接近法(又稱直接赴救法)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員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對溺者施救的一種技術(shù)。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員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對溺者施救的一種技術(shù)。直接救生技術(shù)大致可分為入不前的觀察、入水、游近溺者、水中解脫、拖帶、上岸、岸上急救等過程。 水前的觀察:當發(fā)現(xiàn)溺者,立刻迅速掃視水域,判斷溺者與自己的距離方位,在江河湖海中還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寬窄、水底性質(zhì)等因素。救護者要遵循入水后盡快游近溺者進行施救的原則,迅速選擇入水地點。入水:指救護者在發(fā)現(xiàn)溺水情況后,由岸(船)邊跳水中準備赴救的過程。入水要迅速,注意目標。入水方法主要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