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中考歷史試題命制趨勢及應對3.1_第1頁
北京新中考歷史試題命制趨勢及應對3.1_第2頁
北京新中考歷史試題命制趨勢及應對3.1_第3頁
北京新中考歷史試題命制趨勢及應對3.1_第4頁
北京新中考歷史試題命制趨勢及應對3.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試卷知識年試卷知識細目細目2014年試卷年試卷知識細目知識細目2015年試卷知識細目年試卷知識細目中中國國古古代代史史秦統(tǒng)一、中國古代都城,推恩令,秦統(tǒng)一、中國古代都城,推恩令,魏孝文帝遷都,兩宋都城,明朝魏孝文帝遷都,兩宋都城,明朝廢除丞相,青花瓷,景德鎮(zhèn),廢除丞相,青花瓷,景德鎮(zhèn),春秋繁露,四書章句集春秋繁露,四書章句集注,儒林外史,宋朝印刷注,儒林外史,宋朝印刷術,坊市制度、古代紀年、東漢術,坊市制度、古代紀年、東漢以后的戰(zhàn)亂、經濟重心南移,唐以后的戰(zhàn)亂、經濟重心南移,唐朝前期社會穩(wěn)定與繁榮朝前期社會穩(wěn)定與繁榮春秋孟子荀子春秋孟子荀子離騷與傳統(tǒng)文化,春離騷與傳統(tǒng)文化,春秋繁露,

2、九章算術與秋繁露,九章算術與蔡倫造紙書,宋加強中央集蔡倫造紙書,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授時歷西游權措施,授時歷西游記,南宋經濟發(fā)展,西周記,南宋經濟發(fā)展,西周時期對世界的認識。時期對世界的認識。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春秋春秋、秦漢文字、魏孝、秦漢文字、魏孝文帝改革、唐三文帝改革、唐三省制、宋朝樞密院、宋省制、宋朝樞密院、宋代商業(yè)、理學、明朝的代商業(yè)、理學、明朝的內閣、王陽明心內閣、王陽明心學、清朝的軍機處、資本主義萌芽、學、清朝的軍機處、資本主義萌芽、中中國國近近現(xiàn)現(xiàn)代代史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孔子改制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孔子改制考,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抗考,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抗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國初期

3、的政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國初期的政治制度、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治制度、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計計時的變化等時的變化等海國圖志,洋務運動,海國圖志,洋務運動,辛亥革命,近代社會生活變辛亥革命,近代社會生活變遷,遷,20世紀世紀30年代工業(yè)內遷,年代工業(yè)內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大改造,文革結束后教育的撥改造,文革結束后教育的撥亂反正。亂反正。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預備戊戌變法、預備立憲、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立憲、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重慶談、重慶談判、憲法、大躍進、文革、香港回歸、判、憲法、大躍進、文革、香港回歸、新中國科技成就新中國科技成就世世界界

4、史史近代經濟的發(fā)展荷蘭東印度公司,近代經濟的發(fā)展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近代經濟,蘇聯(lián)現(xiàn)代農業(yè)、英國近代經濟,蘇聯(lián)現(xiàn)代農業(yè)、俄國十九世紀的兩次戰(zhàn)爭影響,俄國十九世紀的兩次戰(zhàn)爭影響,德國近代民主政治,美國羅斯福德國近代民主政治,美國羅斯福新政,古代世界計時變化,近代新政,古代世界計時變化,近代英國格林尼治時間的演變,近代英國格林尼治時間的演變,近代西方科技達爾文的成就,近代交西方科技達爾文的成就,近代交通通訊的發(fā)展等通通訊的發(fā)展等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美國從邦聯(lián)制到聯(lián)邦制,法美國從邦聯(lián)制到聯(lián)邦制,法國大革命與憲政,阿拉伯國國大革命與憲政,阿拉伯國家的改革、馬歇爾計劃,戰(zhàn)

5、家的改革、馬歇爾計劃,戰(zhàn)后英國福利國家建設,近現(xiàn)后英國福利國家建設,近現(xiàn)代交通通訊的發(fā)展等代交通通訊的發(fā)展等宗教改革、獨立宣言、啟蒙運動、美國宗教改革、獨立宣言、啟蒙運動、美國憲法、明治維新憲法、明治維新、殖民擴張、工業(yè)革命、殖民擴張、工業(yè)革命、二戰(zhàn)后經濟政治文化特點、二戰(zhàn)后國際二戰(zhàn)后經濟政治文化特點、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格局關系格局綜綜合合史實與史論的正確邏輯關系,計史實與史論的正確邏輯關系,計時方法的特點與不同時期計時的時方法的特點與不同時期計時的演變,海洋與人類文明的進步,演變,海洋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國古代縣城數(shù)量的變化與原因中國古代縣城數(shù)量的變化與原因探討等。探討等。古代文明對世界的認知,

6、世古代文明對世界的認知,世界市場的發(fā)展。界市場的發(fā)展。史學方法、漢語與拉丁語發(fā)展異同、漢史學方法、漢語與拉丁語發(fā)展異同、漢語變遷語變遷考試內考試內容容中國古中國古代史代史中國近中國近代史代史中國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史代史世界近世界近代史代史世界現(xiàn)世界現(xiàn)代史代史中外綜中外綜合合2013222642841620141230881626201522231522108一、選擇題二、非選擇題三、應對措施請多批評指正! 2015年北京歷史選擇題: 越來越明顯是受到全國卷的影響,通過新材料,新情境來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新情境來講故事,材料很新,但如何來保證北京的分數(shù)不低呢,就得在4個選項答案上做文章了。 如

7、同“高高地舉起,又輕輕地放下” 如何來解這種“故事”題,只有對歷史知識的深刻“理解”方能達到。 什么是“理解”呢? 所謂“理解”,就是當一件事情以別的形式出現(xiàn)時,我們仍然能夠抓住其本質特征。這里所說的“別的形式”有可能是新材料,也有可能是新情境。黃牧航論歷史情境命題人大附中古代史綜合測試題 構成新情境的因素有兩條,一是這個情境要有教材的知識內容作為依托,就是說,學生對這個情境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學過的或是應該接觸過的;二是這個情境中出現(xiàn)的材料或提出的問題是新的。 情境試題的實質:學生解讀材料(文字、表格、地圖、圖片等)情境后,將其信息與所學知識和觀點進行直接的“嫁接”,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相應問題。

8、實質在于考查學生釋讀材料和遷移所學知識的能力。2013年非選擇題37題第1問:古代史中外對比2014年2015年 試題的呈現(xiàn):考查古代,中外對比 考查能力:概括、比較 凡是考查“特點” 的,給它樹立一個對立面,即樹立一個比較的對象,比如與現(xiàn)在對比,或者與過去的同樣政策對比,就能看出區(qū)別,這區(qū)別就是特點。 我稱之為概括特點題,還有一種“角度”題。 當你看到問題,立馬只能浮現(xiàn)一個答案時,可想想如何把答案“撐開”,從大概念到小概念的方式來撐。 (北京北京2015)37(36分)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分)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化 材料材料一一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秦漢時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

9、之一。秦漢時期,漢字形成統(tǒng)一的書寫規(guī)范。官學、書院、私塾期,漢字形成統(tǒng)一的書寫規(guī)范。官學、書院、私塾大都使用漢語,科舉考試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將漢大都使用漢語,科舉考試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將漢語作為語作為“正音正音”。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tǒng)治后,很快。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tǒng)治后,很快講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日本等周邊國家的語言也受講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日本等周邊國家的語言也受到漢語影響。到漢語影響。 拉丁語最初是古羅馬人的語言。公元拉丁語最初是古羅馬人的語言。公元1 1世紀,標準拉世紀,標準拉丁語形成,與希臘語等一起成為羅馬帝國學校的教丁語形成,與希臘語等一起成為羅馬帝國學校的教學語言。羅馬帝國解體后,拉丁語的

10、日??谡Z功能學語言。羅馬帝國解體后,拉丁語的日??谡Z功能逐漸喪失,成為一種書面語言。逐漸喪失,成為一種書面語言。1717世紀末期以前,世紀末期以前,西歐的學術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寫,意大利、西西歐的學術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在拉丁語的基礎上,發(fā)展出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在拉丁語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自己的民族語言。自己的民族語言。 (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概述上述兩種語言)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概述上述兩種語言文文字字發(fā)展發(fā)展演變的演變的異同異同。(。(8分)分)材料四 自19世紀初,關于憲法是否明確授權聯(lián)邦政府幫助地方治理河道的問題,美國國會一直存在爭論,1817

11、年和1822年,美國總統(tǒng)兩次否決了聯(lián)邦政府資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議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認定,憲法允許聯(lián)邦政府資助和承擔河道改良項目,但聯(lián)邦政府的權限從改良河道擴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其間,仍有很多議員認為,聯(lián)邦政府建設防洪工程過多干預了各州的權力。1935年全國內發(fā)生洪災,100多項防洪議案提交到國會,1936年總統(tǒng)簽署防洪法,授權聯(lián)邦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應的建設土地和空間。(3)結合所學,從美國政治權力分配的角度,對材料四進行解讀。(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非選擇題37題第3問:案例解讀第(3)題采

12、用了新形式。該題材料介紹了美國聯(lián)邦政府幫助地方治理河流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以此考查考生對1787年以來美國憲政的理解,更深層的能力立意是要求考生對歷史資料進行深入的理解與闡釋(即“解讀”),看考生是否具備相應的史識乃至獨到的洞見。因而這種題型沒有預設的“標準答案”,而是從提取信息、總結歸納、解釋分析3方面分層賦分。 (3)材料表明, 最初由于美國憲法沒有明確授權聯(lián)邦政府幫助地方治理河流,導致總統(tǒng)兩次否決國會提出的議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對憲法相關條例的解釋,解決了聯(lián)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問題, 但是仍然沒有理順聯(lián)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權力關系,所以國會仍陷于長期爭論。20

13、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自然災害,客觀上要求聯(lián)邦政府更多干預地方經濟事務;羅斯福新政加強了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這一切為1936年總統(tǒng)簽署防洪法創(chuàng)造了條件。 以上內容表明,美國政治權力分配的特點是權力制衡。權力制衡一方面表現(xiàn)為中央機構之間的三權分立,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聯(lián)邦制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割。在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有擴大趨勢。聯(lián)邦政府內部三權分立之間的理順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權力的理順兩個條件最終促成,一是經濟危機,二是羅斯福新政由上面的提取信息、解釋分析,到下面的歸納總結材料二 1874年法國傳教士在上海徐家匯建立了觀測臺,19世紀80年代這一觀測臺利用上海法租界內的信

14、號塔開始報告正午時刻,為外國船只服務。這一時間標準被稱為“海岸時”。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控制下的清朝海關采用“海岸時”,使用的是東經120的時刻。此后“海岸時”逐漸被鐵路、航運、郵政、電報等行業(yè)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鐵路沿線和長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將全國劃分為5個時區(qū),1927年將北京時定為標準時。1929年國民政府以南京時為標準時,每天通過電報和廣播發(fā)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車站、碼頭、銀行、機關及市區(qū)街道多設標準鐘。與此同時,汽笛、午炮或寺廟的鐘聲等報時方式仍在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東八區(qū)區(qū)時定為北京時間。(3)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解讀從“海岸時”到北京時間在近現(xiàn)

15、代中國的變化歷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第(3)題文字材料介紹了中國近代采用國際標準時的演變過程,提供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以此考查考生對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一些主要特點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立意則旨在以材料解讀的形式,考查考生處理史料的能力,即對史料的深入理解與分析闡釋的能力。試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與之相應的,是梯度式的賦分標準,即從提取信息、總結歸納、解釋分析等方面進行分層賦分。示例1: 19世紀70年代“海岸時”由來華傳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滿足西方人在華活動需要。20世紀初,在西方列強掌控下的清朝海關握有發(fā)布標準時間的權力,表明清政

16、府開始接受標準時間,并將其應用于新興行業(yè)。辛亥革命后制定標準時間的權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時間為標準。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標準時間被越來越多的行業(yè)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標準時間的引入最初帶有殖民色彩。后來它由通商口岸、東南沿海不斷向內陸擴展,對經濟發(fā)展和百姓生活影響越來越大。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質、傳統(tǒng)的經濟形態(tài)和復雜的社會地理環(huán)境,使標準時間的普及曲折、緩慢。提取信息、解釋分析總結歸納 2012年題屬于從美國權力制衡的角度進行劃分,即從聯(lián)邦與州,聯(lián)邦政府內部權力劃分的角度進行分層闡釋。 2013、2014年要求劃分階段,再對各個階段分別進行

17、闡釋。 2012、2013年屬于典型的情境案例題,將美國權力制衡通過一個具體案例進行呈現(xiàn),將統(tǒng)一時間被接受的過程以中國為例分步呈現(xiàn)。 2015年又略有不同。1.從學科本質上理解歷史學2.注意史學方法的考查3.學科能力到底如何落地(解答37題第3問的關鍵)4.有課標意識,根據課標中的內容標準檢測自己5.理解教材的解釋模式,從史實到結論的過程6.注意一些新的史學解釋7.掌握學習歷史的步驟,復習采用“復述”1929年10月,一片繁榮的美國爆發(fā)經濟危機,股價狂跌,企業(yè)倒閉,失業(yè)人數(shù)激增。但政府沒有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結果胡佛總統(tǒng)的名字成了貧困的同義詞。1933年,羅斯??偨y(tǒng)大刀闊斧地對金融、工業(yè)、農業(yè)等

18、方面進行改革,成立聯(lián)邦緊急救濟署,為失業(yè)者、兒童、老人、殘疾人提供社會救濟。政府推行“以工代賑”投資興辦田納西河流改造等公共工程,雇傭了數(shù)百萬人,使中下層民眾收入提高。新政推動美國經濟逐步走出低谷。(3)請結合上述發(fā)言概括羅斯福新政社會救濟政策的特點并加以評價。(8分)特點:社會救濟與提供就業(yè)相結合;政府干預。評價: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會負擔,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刺激了消費和生產,促進了經濟復蘇。(2008年北京文綜)2013年2015年(2008年北京文綜)2014年 就歷史學的思想和方法而言,歷史是一種解釋,不是一種敘述,因為歷史來自于證據,證據來自于史料。歷史既然是由證據而來,同樣也可由證據而

19、被修改,所以,歷史不是封閉的、不容置辯的定論體系,而是一個開放的、可供討論的、可以不斷更新延展的領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現(xiàn),只要從新的視角觀察,歷史就會有與已往不同的解釋。解釋:敘述: 解釋,就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合理地說明事物變化的原因,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或者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解釋就是說有多種可能性,可以有不一樣的解釋,說明歷史學是發(fā)展的。 在生活中,所謂的敘述就是將事情的前后經過記載下來或說出來。敘述意味著事情原本就是這樣,就是把它說出來而已。 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歷史觀,一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歷史事實的解喻自然要不斷地變動。李大釗史學要論歷史學是

20、一門解釋學 歷史學的任務就是解釋,去解釋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如果不去解釋,歷史學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秦暉 歷史學也就是這樣不斷發(fā)展的。中學的歷史教育務必使學生形成“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思維意識,不僅在于能使學生理解史學的發(fā)展會不斷豐富、完善對歷史的認識,避免把課程(教材)中的“歷史”當作是絕對客觀的教條,而且能使學生形成言必有據的嚴謹態(tài)度,這是中學歷史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史實史實史學方法史學方法史觀:從什么角度看,革命史觀?文明史觀?原則: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原則: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高中階段主要解決歷史從高中階段主要解決歷史從“是什么是什么”向向“為什么為什么”的認識轉

21、變問題,即在初中歷史學習已掌握基本史實的認識轉變問題,即在初中歷史學習已掌握基本史實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了解重要史實間的關系,其中包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了解重要史實間的關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反映歷史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的因果邏輯關系,括最主要的反映歷史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的因果邏輯關系,形成形成“史實史實”與與“史論史論”間的邏輯意識,掌握解釋與間的邏輯意識,掌握解釋與評價歷史的一般方法。評價歷史的一般方法。初中階段主要解決歷史初中階段主要解決歷史“是什么是什么”的問題,即了解基的問題,即了解基本史實,形成本史實,形成“證據證據”與與“史實史實”間的邏輯意識,間的邏輯意識,掌握了解歷史的一般方法;掌握了解歷史

22、的一般方法; 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史實史實史學方法史學方法史觀:從什么角度看,革命史觀?文明史觀?原則: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原則:論從史出,史論結合15在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是,使用單一或不充分的論據得出普遍性的結論。下列選項中沒有這類錯誤的是A授時歷的頒行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所以中國古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B西游記是明代的一部優(yōu)秀小說,所以明代文學蓬勃發(fā)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來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來源存在地域差異D南宋揚州的城市人口占揚州總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014年北京高考歷史考查:從史實到

23、結論。2015年北京高考歷史考查:從史料到史實,從史實到史論。 史之為道,撰述欲其簡,考證則欲其詳。莫簡於春秋,莫詳於左傳。魯史所錄,具載一事之始末,圣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貶。此作史之資考證也。丘明錄以為傳,后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貶。此讀史之資考證也。茍無事跡,雖圣人不能作春秋。茍不知其事跡,雖以圣人讀春秋,不知所以褒貶。四庫全書總目史部總序 就史書應該遵守的規(guī)律而言,描述事件應該盡可能簡略,而考據求證則應該盡可能詳盡,沒有比春秋描述更簡略,沒有比左傳考據更詳實的了。魯國史書中記載了每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孔子通過這些描述判斷其中的是非,然后才能用一兩個

24、字暗寓褒貶。這就是寫史書需要考證的。左丘明撰寫左傳,后人閱讀事情的始末,判定是非,然后才能理解字里行間暗寓的褒貶,這就是讀史書需要考證的。如果沒有這些事情的記錄,即使是孔圣人也寫不出春秋;如果不知道這些事跡,即使是孔圣人來讀春秋,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其中的人物有所褒貶。12美國史學家班克羅夫特敘及“列克星頓的槍聲”時,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軍的對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英軍士兵首先向民兵開了槍。隨之,“各殖民地帶著同樣的沖動,飛快地拿起了武器;他們同仇敵愾,互相發(fā)誓要準備應對這一極端事件,整個大陸萬眾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寧死”。對這一頗具文學色彩的描述,下列懷疑合理的

25、是列克星頓之戰(zhàn)確有其事嗎?各殖民地居民對英國的敵視態(tài)度是一致的嗎?能肯定是英軍首先開槍嗎?“不自由,毋寧死”是“萬眾一心”的聲音嗎?A B C D2013年高考四川卷考查:從史料到史實,史實確切嗎,有足夠的證據嗎?13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商王的世系,但長期以來并不能確定該記載是否真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證實史記的記載基本上是正確的。這說明A考古資料比文獻材料更真實 B歷史記載不存在純粹客觀性C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 D考古發(fā)現(xiàn)是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2013年高考浙江卷考查:從史料到史實,考古資料可以作為重要證據。12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xiàn)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是A

26、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B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C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學家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2012年高考廣東卷考查:直接考查證據,從史料到史實。35.中日雙方對1894年7月25日發(fā)生的豐島海戰(zhàn)記述各異。中方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比辗匠霭娴亩四旰?zhàn)史稱:7點45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距離。濟遠首先向我開炮。旗艦吉野立即迎戰(zhàn),以左炮向濟遠轟擊?!斑@說明A. 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解釋B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原始記錄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真相2010年高

27、考新課標卷考查:史學是一門解釋學,研究者的立場會影響歷史解釋。24司馬遷著史記時,文獻關于黃帝的記述內容不一甚至荒誕,有人據以否定黃帝的真實性。司馬遷游歷各地,常常遇到人們傳頌黃帝的事跡。有鑒于此,他從文獻中“擇其言尤雅者”,編成黃帝的事跡列于本紀之首。這一撰述過程表明A史記關于黃帝的記錄準確可信B傳說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真實C歷史文獻記錄應當與口頭傳說相印證D最完整的歷史文本記錄的歷史最真實2013年高考新課標2卷考查:從史料到史實,傳說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中學歷史課程發(fā)展的思想素質是指在遇到人與社會及其相關問題時,如果需要解決,能產生從歷史的視角看,應當傾向從哪個方向去思考或努力的正確意

28、識。這是通過長期的歷史課程學習和熏陶養(yǎng)成的深層次的悟性,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潛在能力:07年上海新課標: 有今天是過去的變化與發(fā)展,歷史中蘊含著處世的智慧和發(fā)展的經驗,學習歷史是生命歷程的溯源與自覺的發(fā)展意識。 有已知的歷史是人們對客觀歷史的認識,隨著新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逐漸接近客觀歷史,應當善于傾聽和理解不同的探索與思考的多元意識。初步掌握接受與探究、自主與合作、閱讀與考察等基本的學習方式。三維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史學界形成共識的,對中學生的認知、智慧、品德等人格養(yǎng)成最具意義的歷史事實。2理解史學界如何從背景和條件、原因和動機(或目的)、性質和特征、結果和作用、影響和意義等方面把握這些史實。 歸

29、納和比較史實,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點。 透過作者對史實的表述、解釋和評價,知曉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二、過程與方法二、過程與方法 在學校學習中,通過文字、符號等各種媒介,可以使學生迅速地獲取前人積累的知識。然而,實踐表明,其結果有可能使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并沒有轉化為自己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習過程中,還必須通過精心設計的、典型的、像前人那樣的認識與探究客觀世界、反思主觀認識的經歷和體驗,激活已學的知識與技能,獲得“怎樣知道是什么”和“怎樣認識為什么”的知識,即認知方法和策略的知識。1體驗從少到多、由點及面收集歷史信息的過程,學習從新材體驗從少到多、由點及面收集歷史信息的過程,學習

30、從新材料中汲取、鑒別、整理和歸納信息的方法。料中汲取、鑒別、整理和歸納信息的方法。 區(qū)分作者對史實的客觀描述和含有主觀認識的表述、解釋或評價。 初步或基本懂得神話、寓言、小說、詩歌、楹聯(lián)、繪畫、戲劇等文學藝術作品和民族民俗學研究成果中的史料價值,汲取其蘊含的歷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原始資料”與“非原始資料”、“一手資料”與“轉述資料”、“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的主要區(qū)別,汲取其蘊含的歷史信息。 初步或基本懂得考古發(fā)現(xiàn)、文獻閱讀、調查訪問等獲取歷史材料的常用途徑和方法,以及由此所獲歷史材料所蘊含的信息和證據價值。2體驗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運用歷史信息的過程,學習在體驗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運用歷史信息的過程,學習在新情境中借助史料觀察、思考和解決歷史或與之相關問題的方新情境中借助史料觀察、思考和解決歷史或與之相關問題的方法。法。 初步掌握或運用從社會條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