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_第1頁
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_第2頁
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_第3頁
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從出土的胡人馴獅琥珀佩飾看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1986年內蒙古奈曼旗遼陳國公主墓出土一件胡人馴獅琥珀配飾標本Y117,置于公主腹部。紅色。略呈長方形。正面雕刻胡人馴獅。右面刻1胡人,頭纏巾,袒胸,下著短裙,腰束長帶垂于腳下。雙手執(zhí)馴獅棒;左面刻一獅子,馴伏狀。兩側穿1孔。長8.4、寬6、厚3.4厘米1。該佩飾無論從其所用材料琥珀,還是與其類似的兼具胡人與獅子形象的出土物品來看,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因素對遼文化的影響。一、遼代琥珀及其所反響的西方文化因素目前已開掘的遼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琥珀飾物,根據(jù)其用途可分為裝飾品、實用裝飾品、佛教用品、喪葬

2、用品等,如建平張家營、硃碌科、新民巴圖營子以及法庫葉茂臺等遼墓出土的大量琥珀裝飾。其中巴圖營子遼墓出土琥珀雕飾50多件;赤峰大營子遼駙馬衛(wèi)國王墓還出土有琥珀瓔珞;陳國公主墓出土大量的琥珀珠、精致的琥珀雕刻和裝飾等約計千余件,其技藝之精、數(shù)量之巨,為以往遼墓中所未曾見。遼代琥珀原料的來源,由于缺乏史料的記載,迄今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是遼寧當?shù)厮a,有學者認為是來自波羅的海。據(jù)?契丹國志?記載:高昌國、龜茲國、于闐國、大食國、小食國、甘州、沙洲、涼州,以上諸國三年一次遣使,約四百余人,至契丹奉獻玉、珠、犀、乳香、琥珀、瑪瑙器、鑌鐵兵器、斜合黑皮、褐黑絲、門得絲、怕里呵、褐里絲。2但?契丹國志?提及

3、的西域諸國及大食國等地都不產琥珀,這些地區(qū)也只是琥珀的中轉站。美國琥珀專家urt.Bek教授曾對香港夢蝶軒所藏以及出土的三顆琥珀珠作過檢測,發(fā)現(xiàn)其成份與波羅的海的琥珀非常接近3,說明遼代的琥珀大局部應產自波羅的海地區(qū),經(jīng)西亞、中亞的商人轉運至遼境。當然,遼代琥珀也可能有少量產自外鄉(xiāng)。這些琥珀飾物無論是在原料的成份上,還是在題材、紋飾上,都有西方文化的因素。這些琥珀飾物有可能是經(jīng)中亞、西亞地區(qū)直接傳入遼朝,也有可能是用進貢的原料由當?shù)毓そ车窨潭?,但后者顯然是受到了西方文化因素的影響。琥珀入遼的道路,經(jīng)許曉東綜合考證,歐洲波羅的海琥珀,至少可經(jīng)三條道路,輾轉進入遼境。波羅的海琥珀到達基輔羅斯的諾

4、夫哥羅德后,經(jīng)大水路即伏爾加河、第聶伯河到達地中海沿岸,然后向東經(jīng)黑海、里海,抵河中地區(qū)。由此可取道三條道路進入遼境。最北方的是所謂的皮毛之路:越阿爾泰山,取道遼之屬國轄戛斯、斡朗改,東南至遼西北招討司所在地鎮(zhèn)州可敦城,再往南、往東至上京,乃至中京。其二,越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Ll.搜集整理蔥嶺,自噶什噶爾Kashgar沿古代綠洲絲路北線,即取道塔里木盆地北沿的龜茲、居延、高昌,至鎮(zhèn)州可敦城,繼而東南行至上京、中京。其三,越蔥嶺,取道疏勒、于闐、沙州、甘州、西京云內州治今呼和浩特附近、大同府治今大同,奉圣州武定軍治今河北省逐鹿縣而抵中京、上京4。琥珀之所以可以通過上述3條道路順利進入遼朝,與遼朝重

5、視東西方文化交流親密相關。遼朝建立之后,遼太祖阿保機曾先后發(fā)動兩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臣服今內蒙古赤峰地區(qū)以西至河西走廊和阿爾泰山之間的民族,將遼的幅員擴大至西域鄰近地區(qū),而西域地區(qū)恰好是遼與西方交流的中轉站。西域諸國中的高昌回鶻與遼地理位置間隔 較近,且處于中西交通之要沖,其地南距于闐,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步路涉、雪山、蔥嶺,皆數(shù)千里5。由于高昌處于遼上京中京至大食波斯喀喇汗王國的中間地帶,故起到了中西方貿易中轉的作用。由于高昌特殊的地理位置,遼在高昌設有榷務,以管理遼朝與西北地區(qū)的貿易,兩者之間亦有互市,其國主親與北主評價6。除高昌外,遼朝還在其西南靠近西夏的東勝州設置榷務,以處理中外商業(yè)往

6、來事務。學者王日蔚曾做過統(tǒng)計,指出回鶻在遼朝以朝貢名義到遼上京的貿易使團達64次7。民間貿易更是頻繁,以致來易于遼者,道路襁屬8。為了管理回鶻商人,遼上京建有回鶻營,作為回鶻商人在上京時的居所9。遼圣宗時,在中京近畿亦建有回鶻城,供回鶻商人聚居10??梢姡佞X商人在遼朝受到優(yōu)厚的待遇,遼朝政府對互市和商業(yè)貿易極為重視,并通過回鶻與中亞、西亞等國建立了貿易聯(lián)絡,如波斯、大食曾先后朝貢于遼,?遼史太祖本紀下?載:天贊二年923年六月,波斯國來貢。天贊三年924九月,大食國來貢。這是關于波斯和大食同遼朝直接經(jīng)濟交往的明確記錄。這些出自西域和中亞、西亞的琥珀物品,證實了契丹族與鄰近中亞、西亞等國互相交

7、往的親密關系,出土的琥珀實物也為研究遼代契丹族與西亞中亞地區(qū)的交往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材料。二、遼代出土的兼具胡人與獅子造型的物品及其所反響的西方文化因素根據(jù)考古簡報粗略統(tǒng)計,目前出土的兼具胡人與獅子造型的物品有:1.胡人馴獅三彩暖盤:寧城縣小劉杖子村遼墓出土:暖盤為八角形,在八個側面分別模壓出八組內容一樣的馴獅場面。在畫面的右側為一個作舞蹈狀的雄獅,獅子站在長方形的平臺上,前兩足騰空而起,頭高昂鬣毛披揚,獅尾隨舞蹈上翻于背上,動感極強。在畫面的左側為一彈撥樂器的馴獅胡人,馴獅者頭戴三角形尖頂帽,深目高鼻,身穿及膝短袍,腰系三角巾,足蹬尖頭半啟腰軟靴,左腿呈跪狀,右腿半蹲,雙手持

8、一圓箱長項胡琴,橫置于下頜及肩部之間,右手彈撥,左手持項作奏樂舞蹈狀,使整個畫面形成了獅子根據(jù)馴獅者的樂曲和舞蹈節(jié)拍翩翩起舞的生動場面11。2.胡人騎獅瓷像:內蒙古敖漢旗撤力巴鄉(xiāng)喇嘛溝村出土。瓷像通高14.5、長9、寬4厘米。獅為雄獅,側首立于一長方形底座上,張口伸舌,雙目直視,頸掛一鈴,背部有鞍韉。上偏坐一胡人,半側身。頭戴花瓣狀的卷沿帽,帽兩側系繩在領下打結。胡人突額,深目高鼻,大胡須,頸部戴圍巾,手戴手套。雙手抱一琵琶并作彈撥狀,背負一壺。壺系白瓷略泛青,一側呈彎弧狀,外側起棱。壺與獅腿部有黑斑點。胡人身著的長衣為淡紅色釉,局部有細開片12。3.胡人馴獅銅像:赤峰市敖漢旗征集,合范鑄成,

9、一雄獅站立,細腰,揚首,胸部掛一鈴,尾部立一戴三角帽的胡人似在馴獅,該獅具有西亞獅的特征。4.慶州白塔胡人引獅圖13:赤峰市北部遼慶州如來舍利塔,建于興宗重熙年間,塔身浮雕有卷須深目隆準的西方胡人牽引獅子的形象。5.獅子踏鼓起舞壁畫:繪于敖漢旗北三家一座遼代契丹人墓葬天井西壁。在畫面下半部畫一面圓大鼓,鼓邊裝飾紅色圍帷,打曲邊摺,鼓面坐一雄獅,頭脫落僅見一縷長鬛垂于身側,下身為蹲坐狀,下腿平伸,尾向左側前卷,前腿一上一下作踢蹄擊鼓狀,和該畫相對的東壁繪有一幅雄雞踏鼓起舞圖。一雄雞站在鼓面之上雙腿交替踢擊鼓面起舞。在天井的南側面壁繪兩個漢人馴獅者,東邊一人吹篳栗,頭戴展角頭,身穿淺藍色寬袖袍,紅

10、色圓領,腰系紅色帶。左面一人雙手持紅色鼓槌擊鼓,左槌揚起右槌擊鼓面,頭戴卷角幞頭,身穿淺藍色圓領寬袖袍,腰系黃色帶。整個天井構成了一組完好的馴獅、雞的畫面,在馴獸者的鼓樂聲中,獅和雞各立于鼓面之上,按照音樂節(jié)拍擊鼓起舞,三鼓交替奏鳴,使表演和奏樂融為一體14。古代中亞、西亞地區(qū)流行崇尚獅子的風俗,所謂阿薩蘭,漢語意思即為獅子。在回鶻族稱前冠以阿薩蘭,顯然是受社會風俗的影響。這種社會風俗,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傳入東方,在遼朝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從目前出土的資料來看,獅子造型被廣泛應用在金銀器、瓷器、銅器、木器、馬具與帶飾、繪畫與雕塑等諸多方面。從目前的兼具胡人與獅子造型的物品來看,獅子形象多與音樂

11、、舞蹈親密相關。從目前掌握的遼代西域胡人馴獅資料來看,胡人馴獅一般以一人一獅為主,輔以胡琴、琵琶等西域樂器作為馴獅工具,其表演形式表現(xiàn)為馴獅者一邊舞蹈,一邊彈奏樂器,同時引導獅子根據(jù)馴獅者的樂曲和舞蹈節(jié)拍表演各種舞蹈。此外,舞獅者還根據(jù)不同的表演場合設計獅子的表演動作,如引導獅子在高臺表演各種高難動作,或者馴獅者站在或騎在獅子身上進展表演。這種融歌、舞、樂、雜技于一體的胡人馴獅表演,無論從其內容還是表現(xiàn)形式都具有典型的西域特色,顯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深。值得一提的是,胡人馴獅傳入遼朝后,也逐漸外鄉(xiāng)化。如遼墓壁畫中的馴獅,馴獅者不再是胡人而是著漢服的漢人,馴獅用的樂器也不再是西域樂器中常見的胡琴、琵琶,而是中國式的鼓,馴獅者不再手持樂器與獅子共舞,而是在表演場地外,用樂器配合獅子表演。如敖漢旗北三家的獅子踏鼓起舞壁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