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訓詁專書》PPT課件_第1頁
《第五章:訓詁專書》PPT課件_第2頁
《第五章:訓詁專書》PPT課件_第3頁
《第五章:訓詁專書》PPT課件_第4頁
《第五章:訓詁專書》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訓詁專書 訓詁專書指的是纂集訓詁資料而形成的訓詁著作,具有工具書性質(zhì)。 辭書、字書、韻書、類書1、下列各項,不屬于叢書、類書的是() A.古今圖書集成B.坤輿萬國全圖 C.四庫全書D.永樂大典 2、下列各書中,不屬于類書的是( ) A.古今圖書集成 B.太平御覽 C.四庫全書 D.永樂大典 3、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部類書是() A.資治通鑒 B.四庫全書 C.永樂大典 D.古今圖書集成第一節(jié) 辭書 辭書是指解釋詞的意義或用法的訓詁專書,相當于我們現(xiàn)代意義上的詞典。一、一般辭書爾雅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整理、解釋古代文獻詞語的專著,是我國最早的詞典。作者不詳。 爾雅共收錄詞條2091條,

2、解釋詞語4300多個。以義類為界,所收詞語分為十九篇,每篇中再把義同義近的詞劃分為若干組,每組用一個通行的詞解釋,既可以使人們理解意義,又可以使人們利用義類和同義詞的觀念掌握一群詞。爾雅十九篇內(nèi)容如下:1、釋詁 主要是用今言釋古言,包括古雅言、古方言、古疑難詞語等。如:“卬、吾、臺、予、朕、身、甫、余、言,我也?!?、釋言 主要是選取常用詞語而以異義來解釋。如:“昆,后也?!薄皬洠K也。”“糜、罔,無也?!?、釋訓 主要是解釋形容狀貌的詞語,故疊音詞、連綿詞為多。如:“明明、斤斤,察也?!薄捌钇睢⑦t遲,徐也?!薄皸l條、秩秩,智也?!薄捌菔?,面柔也?!?、釋親 主要解釋宗族、母黨、妻黨、婚姻等親

3、屬稱謂名稱,以定名分。如:“父為考,母為妣?!薄捌拗笧橥饩耍拗笧橥夤??!薄白又訛閷O。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罤(ti)孫。罤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云孫?!?、釋宮 主要解釋宮室、戶牖、臺榭、道路的名稱。如:“牖戶之間謂之扆(yi),其內(nèi)謂之家,東西墻謂之序。”“阇(du)謂之臺,有木者謂榭?!薄奥?、場、猷、行、道也?!薄耙贿_謂之到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釋器 主要解釋禮器、食用器具、漁獵工具、服飾、飲食車輿等各種器物的名稱,以考見古時衣食住行用的制度。如:“木豆謂

4、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薄肮芯壵咧^之弓,無緣謂之弭?!?、釋樂 主要解釋音樂、樂器的名稱。如:“大瑟謂之灑,大琴謂之離?!薄按蠛嵵^之言,小簫謂之筊?!薄皩m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jīng),徵謂之迭,羽謂之柳。”8、釋天 主要解釋四時、祥、災、歲陽、歲名、月陽、月名、風、雨、星名以及祭明、講武、旌旗等名稱,以見天時運行,自然變化。如:“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薄凹捞煸混懿?,祭地曰瘞(yi)藐?!薄榜飞n,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9、釋地 主要解釋九州、十藪、八陵、九府、五方、郊野、四極等地理名稱。如:“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薄耙赝庵^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

5、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shang)?!薄皷|至于泰遠,西止于邠國,南至于濮鉛,北至于祝栗,謂之四極?!?0、釋丘 主要解釋各種丘的名稱兼及厓岸。如:“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為融丘,三成為昆侖丘?!薄白蟾呦糖?,右高臨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薄爸貐儯?。岸上,滸?!?1、釋山 主要解釋山岳的各種名稱與形狀。如:“山有穴為岫.”“山小而高,岑。銳而高,嶠。卑而大,扈。小而眾,巋?!?2、釋水 主要解釋水泉、水中、河曲、九河的名稱。如:“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薄八锌删诱咴恢?。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謂潏?!?/p>

6、13、釋草 主要解釋各種草本植物的名稱。如:“果臝(luo)之實,栝樓?!薄拜?,苦菜?!薄按?,蒺藜?!?4、釋木 主要解釋各種木本植物的名稱。如:“檉(cheng ),河柳。旄,澤柳。楊,蒲柳。”“灌木,叢木?!薄皹?,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15、釋蟲 主要解釋各種昆蟲的名稱。如:“浮游,渠略?!薄懊?,桑蟲?!薄坝凶阒^之蟲,無足謂之豸?!?6、釋魚 主要解釋魚、龜、蛇、鱉等水生兼及爬行動物名稱。如:“蠑螈,蜥蜴?!薄耙辉簧颀敚混`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仙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7、釋鳥 主要解釋鳥類等飛禽名稱。如:“雎鳩,王雎。”“鳥之雌雄不可別者

7、,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8、釋獸 主要解釋獸類名稱。如:“羆,如熊,黃白文?!薄蔼q,如麂(ji),善登木?!?9、釋畜” 主要解釋馬牛羊犬雞等家禽的名稱。2.釋名 東漢劉熙著。是我國第一部探求語源的詞典。全書采用聲訓方法,解釋事物名稱的起源。 釋名共八卷二十七篇,釋詞1502條,模仿爾雅,按義類編排,分別為:釋天、釋地、釋山、釋水、釋丘、釋道、釋州國、釋形體、釋姿容、釋長幼、釋親屬、釋言語、釋飲食、釋采帛、釋首飾、釋衣服、釋宮室、釋床帳、釋書契、釋典藝、釋用器、釋樂器、釋兵、釋車、釋船、釋疾病、釋喪制。 “夫名之于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陰陽、四時、邦國、

8、都鄙、車服、喪紀,下及民庶應用之器,論敘指歸,謂之釋名,凡二十七篇?!眲⑽踽屆?、釋名在探求詞語本原的時候,用了大量因聲求義的方法,即從語音上探求語源,借助聲音之間的關系解釋詞語。釋采帛:“布,布也,布列眾縷為經(jīng),以緯橫成之也?!贬尩兀骸巴?,吐也,吐生萬物。田,填也,五稼填滿其中也?!贬屟哉Z:“道,導也,所以通導萬物也?!贬層H屬:“子,孽也,相生蕃孽也。”釋容姿:“姿,資也。資,取也,形貌之稟取為資本也。”易說卦:“坎,陷也;離,麗也;兌,說也?!泵献与墓骸扳哉?,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義類說”: “名之于實,各有義類”(釋名序)2、釋名中保存了古代有關名物、典章制度、風俗習慣

9、等方面的材料和東漢寶貴的語言材料,具有很高的價值。釋名主要不足: 把聲訓作為探求語源的唯一方法,有的訓詁主觀臆測、穿鑿附會,不能完全可信。釋名序3.經(jīng)籍纂詁(清)阮元主編。 (1)成書原因:在古籍整理中,非常需要一部內(nèi)容豐富而又完整的資料匯編性質(zhì)的工具書以利于查檢字詞,從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爾雅、說文、方言等書,雖廣泛的收集和整理大量資料,但是所收之字,一般未載篇名,難于檢尋,且收錄數(shù)量有限。(2)內(nèi)容及體例: 內(nèi)容所收資料為唐以前的古籍,是純客觀的訓詁資料匯集,沒有編者的自己的解釋。訓釋材料的收錄范圍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唐以前經(jīng)史子集注疏中的訓詁資料第二、古籍正文中的訓詁資料 第三、訓詁

10、專書中的訓詁資料 體例:經(jīng)籍纂詁按平水韻編排,每韻一卷,共106卷。收字照錄佩文韻府各韻之字,佩文韻府所無者,據(jù)廣韻和集韻增補之。字頭以方圍符號“口”括之,說解內(nèi)容一般包括詞義訓釋、異文通假和古人名字。各義項排列一般先聲訓和本義,然后是引申和假借。同一義項而各書反復出現(xiàn)者,以經(jīng)史子集為序排列,并注明出處,各義項用圓圈隔開。仕 事也詩四月盡瘁以箋文王有聲武王豈不傳 之言事也禮記表記武王豈不注 察也詩節(jié)南山弗問弗箋 于朝也論語公冶長子使漆雕開孔注 與事同荀子大略移而從所注仕 說文學也從人從士 詩文王有聲武王豈不晏子春秋諫上作武王豈不事3、貢獻 本書是研究古代語言文字和古代文獻的非常重要的資料書,也

11、為后代字詞典的編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王引之作序稱贊該書:“展一韻而眾字畢備,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尋一訓而原書可識?!倍?、方言辭書 方言辭書指的是專門解釋方言詞語的辭書。重要的有方言、續(xù)方言、新方言、吳下方言考等。 1.方言 全稱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西漢揚雄著。 今本方言共收列詞語675條,11900余字,仿爾雅的編排體例,按義類分卷,共十三卷,只列卷數(shù),不標類名。內(nèi)容涉及一般詞語、服飾、器皿、動物、車船、兵器、昆蟲等。各條目的訓釋詞和被訓釋詞,都是通語和方言或古語和今語的關系。方言的訓釋方式歸納起來有兩條: 一是“一義數(shù)字”,先羅列一組同義詞,作一總的解釋,然后分別說明各地用語之不同;

12、二是“一物數(shù)名”,先舉一詞,多為物名,然后分別說明各地方的不同稱謂。如: 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禪衣,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褋,關之東西謂之禪衣,有袌者趙魏之間謂之袏衣,無袌者謂之裎衣,古謂之深衣。 扇,自關而東謂之箑(zha),自關而西謂之扇。 箭,自關而東謂之矢,江淮之間謂之鍭,關西曰箭。方言記載的詞匯代表了當時廣大地域的漢語方言,還夾雜著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從地域上看涵蓋了包括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絕大部分地區(qū),以及遼東一帶,包括今天的朝鮮。 通語(凡語、凡通語、通名、通詞、四方之通語等)。如:“搜、略,求也。秦晉之間曰搜,就室曰搜,于道曰略。略,強取也。捃,摭(zh

13、i)取也,此通語也?!?地區(qū)間通語(某地間通語、四方異語而通者等),指通行地域較廣的方言。如:“昲、曬,干物也。揚楚通語也。” 某地語,即只在某個地區(qū)通行的方言。如:“撲、翕、葉,聚也。楚謂之撲,或謂之翕。葉,楚通語也?!?古今語(古雅之別語),即保存在語言中的古詞或古方言詞。如:“敦、豐、厐京、奘、將,大也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將,皆古今語也,出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 轉(zhuǎn)語,是由語言的轉(zhuǎn)變而產(chǎn)生的古語和今語、方言和通語之間的差異。它們之間字形不同,但在語音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庸謂之倯,轉(zhuǎn)語也。”三、虛詞辭書 專釋虛

14、詞的辭書,比較重要的有語助、虛字說、助字辨略、經(jīng)傳釋詞。1.語助又名助語辭,元盧以緯撰。我國第一部虛詞專著。收釋虛詞126個,其中單音虛詞60個,復音虛詞和固定結構66個,另外隨文解釋了虛詞和連用形式40余條。闡釋意義,分析用法,并援引古籍作為例證。一般是把用法相同或相近的虛詞列入一組中進行比較解釋。該是是啟悟蒙童之書,釋義比較簡單。 2.虛字說 清袁仁林撰。取經(jīng)史諸子百家文中虛詞143個,其中單音虛詞82個,復音虛詞和固定結構61個,另外隨文解釋了虛詞和連用形式一百余條。類聚條析,論辯頗有精當之處。例證豐富,列舉例句近三百條。該書對馬氏文通虛字研究有一定的影響,馬氏文通的若干條目采用了本書的

15、說法。3.助字辨略 清劉淇撰。是第一步大規(guī)模研究虛詞的著作。共收釋虛詞476個,依平水韻順序排列,按照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入聲分為五卷。釋文中把虛詞分為重言、省文、助語、斷辭、疑辭、詠嘆辭、急辭、緩辭、發(fā)語辭、語已辭等共計三十類。釋詞方法有正訓、反訓、通訓、借訓、互訓、轉(zhuǎn)訓等六種。所研究的語言材料異常豐富,引例從先秦到元代,涉及經(jīng)史百子以及詩詞雜說。 4.經(jīng)傳釋詞 清王引之撰。是一部對虛詞進行精深研究的專著。專為補充或糾正前人對西漢以前典籍中虛詞注釋的不足或錯誤而作。共收西漢以前典籍中難釋的虛詞160個,以中古三十六字母順序排列,分成十卷。 該書的釋詞方法有舉同文以互證、舉兩文以比例、因互

16、文而知其同訓、即別本以見例、因古注以互推、采后人所引以相證等六種。類比互證第二節(jié) 字書 字書是解釋文字形音義的專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字典。字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釋義,所以也屬于訓詁著作。著名的字書主要有說文解字、玉篇、類篇、康熙字典等。1.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著,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字書。內(nèi)容包括敘和目錄一卷,正文十四卷,共收9353字,重文(異體字)1163字。創(chuàng)建了部首,把全部漢字納入到540個部首中。說文解字的體例 部首與部首之間,以形體或意義相近為排列順序。同一部首內(nèi)的字,一般也按照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排列。每個字的解釋都是先講字義,然后分析字形結構,以顯示字形與字義之間的理據(jù)。字義的解釋一般只釋本義

17、,這對于從根源上解決訓詁問題具有極大的意義。有時引經(jīng)據(jù)典作為舉例以證字義。釋義引證群書,不僅有五經(jīng)古文,而且涉及子書、集書、史書等,博采通人,保存異說,努力做到信而有征,開創(chuàng)了專書釋義引例證的先例。 收字所用字體,字頭用小篆,重文主要收錄的是古文、籀文及俗字。 說文解字分析字形探求字義的方法是“六書”理論,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注音方法是析出形聲字的聲符,聲符為某即為某聲,非形聲字一般不注音,其他的需要注音的主要是讀若法,注音用語有“讀若”“讀若某同”“讀與某同”“讀如”等等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步分析字形、探求字源的字書,在古代文字,原始詞義的保存上,都

18、是千古絕唱的。不僅是我國古代語言的寶庫,也是一座古代社會和文化的寶庫,有著積極的學術價值。2.玉篇 南朝梁顧野王撰。成書于梁大同九年,經(jīng)后人多次刪改、修訂。今本玉篇是宋代經(jīng)陳彭年、丘雍、吳銳等人重訂的版本,稱為大廣益會玉篇。 今本玉篇收字22000多個。玉篇和說文在體例上很相似,都是用部首來統(tǒng)領漢字。玉篇說文解字部首及編排542部,以義類聚540,據(jù)形系聯(lián)字頭及收字體楷書小篆,古文、籀文等釋義與注音先用反切注音,后釋義,有本義、引申、假借義先講解詞義,后分析字形,最后用讀若法或聲符注音玉篇是我國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示例: 謳,于侯反。左氏:“謳者乃出?!币巴醢福赫f文:“謳,齊歌也?!泵献印熬d駒處

19、于高唐而齊右善謳”是也。廣雅:“謳,喜也。”埤蒼或為“嘔”字,在“口”部。說文為“慪”字,在“心”部。 玉篇已經(jīng)具備了后世字典的雛形,奠定了我國楷書字典的基礎,對后世字書的影響極大,在字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司馬光的類篇、明梅膺祚字匯、張自烈正字通等,都沿襲了玉篇的編排體例。3.類篇 題名“司馬光等奉敕修纂” 。全書共收字31319個,按照說文540部首分別部居,“始一終亥”。每一部下,則是按照廣韻平上去入的順序列字。兼顧形音,將“字書”和“韻書”的編排體例經(jīng)緯結合,使次序井然,便于查檢。如有異體字,則排在正體字頭之下。說解體例,先注音,再釋義,有異體異讀者皆一一注明。注音方面,除個別字

20、外,普遍運用了反切,并能注意多音多義字的音義對應關系。類篇編寫凡例: 1、凡音同而異形者皆兩見;凡同義而異聲者皆一見 2、凡古意之不可知者皆從其故;凡變古而有異義者皆從今 3、凡變古而失其真者皆從古;凡字之后而無據(jù)者皆不得特見 4、凡字之失故而遂然者皆明其由;凡集韻之所遺者皆載于今書 5、凡字之無部分者皆以類相聚。4. 康熙字典 清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人奉敕編纂。全書收字47000余個,分為214部。部首所屬之字,按筆畫多少排列。對于每個字的解釋,大致包括注音、釋義、引證三部分內(nèi)容。注音:本著“今則悉用古音正音,其他俗韻概置不錄”的原則,以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中的反切為主,同則兼收,

21、異則分載。以上韻書未收者,則參考其他辭書以及其他經(jīng)傳古籍中的音釋,如玉篇、五音集韻、史記、漢書等。對于多音字,在每一音讀后分別釋義,音義相配。釋義:主要以說文、玉篇為主,兼采廣韻、集韻、洪武正韻等字書、韻書以及經(jīng)史傳注中的釋義。義項務求周悉,每個義項下羅列古書資料為證,一般不表示編者的意見,釋義比較客觀。引證方面:盡量引用始見書證,有舊注的,兼載舊注,引證資料非常豐富。引文前注明書名和篇名,一般是一義一例,有時說明問題,也有一義多例的。 鳴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並音明。說文:“鳥聲也?!庇衿骸奥曄嗝?,嗥也?!痹姶笱牛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其于馬也

22、為善鳴。”又曾韻:“凡出聲皆曰鳴?!倍Y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鼻f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庇著B名。山海經(jīng):“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睍僬a:“我則鳴鳥不聞?!币袅x:“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庇中眨鲂赵?。又集韻、韻會、正韻:並眉病切。音命。鳥相會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群,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弊ⅲ壶Q,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逼渌謺好髅封哽褡謪R:打破六書理論,以檢字方便為原則,同部首的字按筆畫多少為序,檢索方便。明張自烈正字通:沿襲字匯,有所補充。唐顏元孫干祿字書:為仕途之人學習表、章、書、判等公文用字而作。唐張參五經(jīng)文字:專門為正經(jīng)用字而作南

23、宋婁機班馬字類:收錄漢書史記中的古字僻字及通假字遼僧行均龍龕手鏡:按聲音排列漢字宋戴侗六書故:詳細闡述六書理論和作用含義及其他語言理論清顧藹吉隸辨:收錄多是漢碑文第三節(jié) 韻書和類書一、韻書 韻書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解釋字義,只不過是按字音編排的,實際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韻書有切韻、廣韻、集韻等。 1.切韻 隋陸法言撰,成書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按韻編排的字書。原書早已失傳,現(xiàn)僅存殘卷。原書共五卷,按聲調(diào)分卷,平聲二卷,上去入聲各一卷;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52韻,共計193韻;依韻收字,共收字11500左右,各字下有反切注音和簡略釋義,一般不列出處。此書

24、是研究古代語音極為重要的資料。2. 廣韻 全稱大宋重修廣韻,北宋陳彭年等撰。我國第一部官修的韻書,在切韻以及唐代孫愐唐韻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部韻書。 廣韻共五卷,以四聲為綱,平聲字多,分為兩卷,上、去、入各一卷;平聲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共206韻,每韻中按照同音字分組收字,共收字26194個。每組字,首字釋義后有反切注音,其余各字之下只釋義,不再注音。釋義比較簡明。 廣韻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是音韻學研究的最重要的資料。廣韻圖片3.集韻 北宋丁度等撰。此書在廣韻的基礎上增補修訂而成。按四聲分卷,平聲四卷,上、去、入聲各二卷,共十卷

25、。分韻的數(shù)目和廣韻相同,仍為206韻。收字53525萬字,比廣韻多了一倍,大量收錄了字的正體、古體、異體、俗體等不同寫法。收錄異體字多,是這部書的一大特點。 集韻是研究古代用字情況和古代語音的重要資料。集韻圖片 類書就是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并依內(nèi)容或字、韻分門別類編排供尋檢、征引的工具書。二、類書 類書之祖:皇覽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載:魏文帝曹丕時“使諸儒撰集經(jīng)傳,隨類相叢,凡千余篇”。此書早已散佚,后世雖有一些輯佚本,但所存不多,難以窺其全貌。六朝時期也有很多類書,如北齊后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御覽,卷佚很多,為唐、宋類書所取,今已佚。另如齊、梁間的古今同姓名錄、梁朝的華林遍略等皆是。

26、 藝文類聚,唐高祖時編,100卷。該書從1400多種古籍中分類摘錄,分歲時、政治、產(chǎn)業(yè)等48部,事實居前,詩文列后,內(nèi)容豐富。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為我們保存了不少珍貴材料。唐代官修類書有三部,即歐陽洵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許敬宗等奉敕撰文館詞林,徐堅奉敕撰初學記。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書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唐代主要有四大類書:藝文類聚初學記北堂書抄和白孔六帖 文館詞林,唐高宗時編。1000卷。分類編纂自先秦到唐代各體詩文。原書北宋時已散佚。流傳在日本的殘本約有數(shù)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傳入我國。各殘卷分別有佚存叢書粵雅堂叢書二編古逸叢書適園叢書等刻本。 北堂書鈔,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

27、秘書郎時編輯。160卷。該書從當時各類書籍中摘錄名言佳句,凡852類,供當時作文采摭詞藻之用。 太平御覽,1000卷。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下詔命李昉等人編修,歷時八年而成。初名太平總類,太宗令人日進三卷閱覽?!按藭Ь?,朕欲一年讀遍”,故改題今名。又簡稱“御覽”。該書分55門,各門之下又分若干類,有些類下又有子目,大小類目共計約5474類。御覽征引古書1690余種。可見其不僅是一部重要的綜合性資料工具書,而且是保存古代佚書最為豐富的類書之一。 宋代類書編纂規(guī)??涨埃a(chǎn)生了許多大型類書。宋初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文苑英華 太平廣記,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

28、小說及釋藏道經(jīng)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次年完成。 冊府元龜,1000卷。宋真宗命令王欽若、楊億等輯。始于景德二年(1005年),歷時八年于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門,1104門。將歷代事跡,自上古至五代,分門順序排列。所采以史籍為主,間取經(jīng)、子引文多整章整節(jié),對宋以前史輯的??惫ぷ饔休^高價值。 玉海,200卷。南宋王應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并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

29、13種 明清時期: 永樂大典,22937卷,11095冊,字數(shù)三億七千萬左右。明成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詔令大臣解縉編纂文獻大成,次年竣工。永樂三年,再令重修,永樂六年修成,命名為永樂大典。該書集中圖書八千余種,依洪武正韻將有關資料整編。其體例是“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韻為綱,按韻分列單字。每一單字下詳注音韻訓釋,錄有篆隸楷草各種字體,字下將有關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詩詞歌賦、號令文章,隨字所含之類收載。永樂大典篇幅浩繁,內(nèi)容十分豐富,保留了不少古籍??上д練в诿髂北疽苍诎藝?lián)軍侵入北京時被洗劫,現(xiàn)僅存七百余卷。 古今圖書集成,清康熙時陳夢雷等編??滴?/p>

30、四十五年書成,賜名古今圖書集成。雍正時復命蔣廷錫等重新增刪潤色。原書分六編,三十四志,修訂后的該書改為三十二典,6109部仍舊,共一萬卷。全書體例以六匯編為總綱(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jīng)濟),各編下分典,計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別列有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造句、紀事、雜錄、外篇等細目。所引圖書資料,一律注明出處。古今圖書集成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稱贊:“貫穿古今,匯合經(jīng)史,天文地理,皆有圖記。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備具。洵為典籍之大觀?!睘槭澜缥幕飞纤币姟?佩文韻府,清張玉書等奉敕編撰。是一部專為讀書人寫詩作賦提供辭藻和典故的大型官修類書。按照平

31、水韻106韻分韻收字,由字統(tǒng)詞,字頭下收錄的都是以該字頭作尾字的詞語。單字下標注反切,注釋詞義及出處。然后羅列詞語,按二字詞語、三字詞語、四字詞語的順序排列。每個詞語下面先注明出處,然后列出含有這個詞語的文獻語句原文。 后面有對語和摘句。對語是編者匯輯的對仗資料;摘句摘錄的是前人的優(yōu)美詩句,有五言句和七言句兩種。資料非常豐富。 駢字類編清張廷玉等奉康熙之命編纂,完成于雍正四年(1726年)。此書與佩文韻府性質(zhì)相同,都是專為文人們作詩文時查檢詞語之用,兩書互相補充,相輔而行。 駢字類編只收雙音詞,故曰“駢字”。所收詞語按義類排列,分為天地、時令、山水、居處、珍寶、數(shù)目、方隅、彩色、器物、草木、鳥

32、獸、蟲魚、人事等十三門,故曰“類編”。 與佩文韻府不同的是,駢字類編的每個字頭下收錄以該字頭作首字的詞語,正好與佩文韻府互相補充。 佩文韻府和駢字類編本是供文人們寫詩作賦選取辭藻用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這兩部書來查找某些詞語或典故的出處,作為專用辭書來使用。一、說文解字研究 宋初,徐鉉、徐鍇兄弟重訂說文解字,為說文解字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清代說文解字成為研究熱點,論著迭出,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叫做“說文學”,又稱“許學”。 (一)徐鍇說文系傳四十卷,旨在恢復許書本來面目,并作疏證,從音義方面推求詞義本原,是研究說文解字的開山之作。影響或作用:1、批評了唐代李陽冰的妄改臆說,為研究說文解字奠定了基礎

33、。2、多次闡明他對“六書”的看法,提出“六書三耦(ou)”說,從而開辟了造字理論研究的風氣。 第四節(jié) 訓詁專書的研究與整理 (二)徐鉉是徐鍇之兄,他校訂的說文解字是今通行本。主要是對說文解字的版本和內(nèi)容作了校訂和補充,改變分卷,增加了標目、反切、注釋和新附字,使學有定本。 清代說文解字的研究達到鼎盛。據(jù)清史稿藝文志記載,有著述135種,作者凡79人。有??笨加喸?;有補充舊注的;還有全面研究并有所發(fā)明的。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 1、說文解字注,簡稱“段注”,段玉裁對說文解字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其突出貢獻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訂誤。不但訂正說文解字流傳之誤,還

34、糾正許慎的說解之誤,廣泛參酌,會勘校對,甚為精善。 其次是發(fā)明說文解字條例。 最后是“述”中有“作”,對同源字、同義詞、詞義引申等有獨到精辟的論述。特別是關于同源字的分析,是作者的訓詁研究脫離文字形體和束縛,走向有聲語言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說文解字注說文解字義證,桂馥著。該書的主旨在于為說文的釋義找出例證。 作者傾盡畢生精力而成此著,引證材料極為豐富廣博。經(jīng)史子集及文字音韻訓詁之書,應有盡有,對所引材料的順序進行精心安排,引導讀者領悟說文解字之旨。 該書不僅舉例說明某字具有說文所釋之義,并且對許慎說解進行議論:或引群書說解來證實補充許書的說解,或在文字形音上加以說明。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著。

35、全書共收錄17240字,包括說文解字原收錄字和增附字。編排體例完全打破說文解字以部首為綱的方式,從所收字中離析出1137個諧聲聲符,再把這些聲符歸納為古韻18部,從周易六十四卦中抽出18個卦名,每卦一部,每部一卷,共18卷。解釋的內(nèi)容: “說文”:各字先列說文“本訓”,即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造字法原則說解文字形體反映出來的本義,因為這一部分以說文為基礎,又加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所以稱之為“說文”。 “通訓”:“本訓”之下,即述“轉(zhuǎn)注”(引申義)、“假借”、“別義”,闡明說文中的“轉(zhuǎn)注”、“假借”的例子,但是由于“轉(zhuǎn)注”和“假借”的涵義與許慎說法不同,而是自成一家之言,所以這部分又稱為“通

36、訓”。解釋引申義和假借義,舉了大量實例和故訓加以證明 “定聲”:指明某字屬于古韻某部,以上古韻文中的用韻來闡明字音。 說文通訓定聲說文解字句讀,王筠著。此書主要采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和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的解釋,兼采其他各家的研究成果,刪繁舉要,全面疏釋許書說解。段和桂兩家解釋不同的,多取桂說;均不可取的,則出己見,自為解說。本書集眾家之所長,補各家之所缺。在闡發(fā)“六書”條例和揭示說文義例方面,多有創(chuàng)獲。更為重要的是,此書說解深入淺出,簡明平易,辨明句讀,頗有利于初學,體現(xiàn)了作者的說文研究注重普及的特點。說文釋例,王筠著。 作者認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雖已闡明了說文的一些條例,甚為宏通,但拘于體裁,未能

37、詳備,于是便作此書。 全書共二十卷,前十四卷說明“六書”及說文的條例,體制,后六卷列出對說文的一些疑問,名為“存疑”,實為糾正前人對說文的誤釋。各卷后附有“補正”,常用金石古文糾正許書的形體和說解。 闡發(fā)“六書”條例和揭示說文義例方面,自成一家之言。所提出的“同部重文”、“異部重文”、“分別文”、“累增字”尤為精辟。 “蒙求”取自周易蒙“同蒙求我”,表示本書是適合兒童讀書識字的啟蒙字書。 本書從說文解字里揀出兩千多個常用字,按構造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卷。釋語以說文為基礎,加以申說,或吸取他人成果,或為己之創(chuàng)獲,皆平時允當,簡潔明朗,便于初學。文字蒙求,王筠著。二、雅學研究 從漢代起,歷

38、代都有學者為爾雅作注并進行研究,產(chǎn)生了眾多的爾雅注本和續(xù)補爾雅的著作。以爾雅為研究對象后來形成一門專門學問,被稱為“雅學”。 晉以前,爾雅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十余家注本。到東晉,郭璞作爾雅注,集前人之大成。郭注行世后,其他注本均逐漸亡佚。隋唐時期,雅學衰微,爾雅的經(jīng)典地位下降,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宋朝校訂古籍,爾雅逐漸又引起諸儒的關注,紛紛為之作疏,邢昺爾雅注疏是其中的代表。清代“雅學”始昌。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在爾雅眾疏中為最完備。今人顧廷龍、王世偉的爾雅異讀也是研讀爾雅較好的入門書。爾雅注晉代郭璞撰。 詳細援引晉時各地方言俗語,以俗釋雅,以今釋古,并用“轉(zhuǎn)語”來解釋語言的

39、雅俗古今之變。對于訓詁學和漢語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現(xiàn)存最早的爾雅古注。 “魏晉以降,崇尚虛無,說經(jīng)者務為鑿空憑臆,違離道本,爾雅之學殆將廢墜。唯郭景純明於古文,研覈小學,擇撢群藝,博綜舊聞,為爾雅作注。援據(jù)經(jīng)傳,以明故訓之隱滯,旁采謠諺,以通古今之異言。蓋舊時諸家之注,未能或先之也?!?清邵晉涵爾雅正義序 1、就“取證之豐”而言,郭注徵引的范圍確實是很廣泛的,如釋詁“林、烝、天、帝、皇、后、辟、公、侯,君也”條下,郭氏在引詩注了“林”、“烝”後說,“其余義皆通見詩、書”。又“功、績、質(zhì)、登、平、明、考、就,成也”和“揫、斂、屈、收、戢、蒐、裒、鳩、樓,聚也”兩條下,郭氏就分別徵引詩、禮

40、記、榖梁傳、左傳等典籍為證。 2、就“說義之慎”而言,爾雅釋天有“歲陽”、“歲名”、“月陽”、“月名”四組名稱,郭氏在“月名”後注曰:“自歲陽至此,其事義皆所未詳通者,故闕而不論?!睂ψ约簺]有把握的地方寧缺勿濫,表明了注者審慎的態(tài)度。 3、就“旁證方言”而言,方言和爾雅在不少地方都相通,可取以互證。郭璞既注爾雅,也注方言,那么,在爾雅注中引方言為證,就是很自然的了。如:“如、適、之、嫁、徂、逝,王也”(釋詁)、“隲、假、格、陟、躋、登,陞也”(釋詁)和“餥、餱,食也”(釋言)等條下,郭氏都引方言來印證。 4、就“闕疑不妄”而言,全書中“未詳”“未聞”等語隨處可見,據(jù)爾雅說略統(tǒng)計,有一百八十條,

41、這也反映了注者審慎求實的態(tài)度。 5、就“多引今語”而言,這是郭氏爾雅注的一大特色。具體來看,有引晉代通語的:釋詁:“樓,聚也。”郭注:“樓,猶今言拘樓,聚也。” 釋親:“女子謂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為婦。”郭注:“猶今言新婦是也?!庇幸龝x代俗語的:釋詁:“貉、縮,綸也。”郭注:“綸者,繩也;謂牽縛縮貉之。今俗語亦然?!贬尣荩骸案担瑱M目?!惫ⅲ骸耙幻Y縷。俗謂之鼓箏草。”有引晉代方言的:釋詁:“契,絕也?!惫ⅲ骸敖窠瓥|呼刻斷物為契斷?!贬屟裕骸皠Ⅳ?,齊也?!惫ⅲ骸澳戏饺撕趑宓稙閯┑?。”又:“粲,餐也?!惫ⅲ骸敖窈颖比撕羰碁椴汀!?郭璞爾雅注還有幾點值得肯定:一是對爾雅體例以及某些理論問題作

42、出了闡釋。二是除了采取直訓等方法外,還采用了多種方法釋義。 有徵引古訓作釋的。在體例、內(nèi)容等許多方面,和爾雅最接近的是廣雅了。郭氏深明這一點,在注中多次引廣雅為證,據(jù)粗略統(tǒng)計,不下十馀處,在引用次數(shù)上要超過方言。 有通過串講作釋的。如:釋言:“基,經(jīng)也。”郭注:“基業(yè)所以自經(jīng)營。” 有通過描寫作釋的。釋魚:“鯢,大者謂之鰕。”郭注:“今鯢魚似鯰,四腳,前似獼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 三是在注釋中運用了一些訓詁術語。 郭璞爾雅注也有不足之處: 爾雅略說指出兩條:一是襲舊不明舉,郭注多用孫炎之說,但稱舉者不過數(shù)處;有時又公開指斥其說,好像孫注全無可采之處,不夠?qū)嵤虑笫?。二是不得其義而望文生訓。如釋詁:“載、謨、食、詐,偽也?!惫ⅲ骸拜d者,言而不信;謨者,謀而不忠。” 邵晉涵爾雅正義指出:“古者為、偽二字通用,蓋因有所作為,遂生詐巧,其聲相近,其義相通。後世字別為義,則載謨訓作為之為,食詐為虛偽之偽也。”本條也屬于二義同條的例子,郭璞不察,遂有此失。 爾雅注疏 作者宋代邢昺,此書以晉郭璞注為主,對郭注之遺缺有所拾補,并“知聲義之通,達詞言之例”(近人黃侃語),引證豐富。 爾雅正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