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_第1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_第2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_第3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_第4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學案【單元導讀】本單元選取了論語孟子莊子中的經典篇章,以及左傳史記的精彩片段。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經典選篇的思想內涵,認識其文化價值,思考其現(xiàn)代意義。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體會相關篇章論事說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達風格。閱讀史傳文,要關注其敘事曲折有序、寫人生動傳神的特點,嘗試理性評價歷史敘述中體現(xiàn)的思想、觀念,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文本解讀】論語是語錄體儒家著作,言簡意賅。本文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談話,學習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為什么對他們的說法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素養(yǎng)目標】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熟悉論語的語言表達

2、習慣,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2.理解體會孔子通過個人言行去分辨?zhèn)€人性格特點的思維方式,以及由此推及其政治才能的做法。3.了解論語的相關常識,了解孔子的思想內涵和特點。4.了解孔子的教育觀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緦W習重難點】1、理解和掌握如、夫、則、爾、以、而等詞語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性格和志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習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學習過程】一、知人論世1.了解作者孔子,名 ,字 ,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 、 、 、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先世為

3、宋國貴族。年青時貧賤,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五十歲時擔任過魯國司寇,代理相事,棄官后,在動亂的春秋時期,為實現(xiàn)他輔國治邦安天下的抱負,帶著自己的弟子,拉著幾大車書籍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設壇授學,廣收門徒,相傳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現(xiàn)存論語一書,記有孔子的談話及其與門人的問答,成為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2.了解孔子的思想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一書中講到“仁”有104處,君子107處。人與仁的概念,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是說所謂仁,就是人,親

4、愛親人是最大的仁。德治就是主張用“德治愛民”的思想治理國家??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環(huán)繞北極星那樣,心悅誠服的接受統(tǒng)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統(tǒng)治者必須減輕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削減苛捐雜稅,使人民得到寬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經濟原因,認為盜竊的發(fā)生在于統(tǒng)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為,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對“不教而殺”。禮治就是主張用“禮”的方式治理國家。孔子認為立身治國非有禮不可,孔子說“為國以禮,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意思是禮是治理國家的法則,就像秤、繩墨、規(guī)矩一樣的重要;不以“禮”治國就如沒有耜(古代的農具,用于

5、鋤地)而要耕地一樣。人治在治國的問題上,孔子很重視統(tǒng)治者個人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提出為政在人。孔子認為,在“禮治”下,各級貴族都有相對獨立的統(tǒng)治權,個人的作用比較突出;而要實行“德治”,又必須以有德者能居高位為前提,否則便不能發(fā)揮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別強調統(tǒng)治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3.了解論語論語是一部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 和 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

6、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4.了解語錄體語錄體: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聯(lián)系,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其中論語簡明深刻、語約義豐,往往在一兩句話里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經驗,流傳后世,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警句和格言。5.相關背景面對春秋戰(zhàn)國那樣

7、的亂世,知識分子大都很不滿意,于是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學說流派。在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現(xiàn)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于是有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百家爭鳴”,是一個思想大爆炸的時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中國傳統(tǒng)中很多光輝的思想主張,都產生于那個時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一個學術流派。經過歷史的淘汰和選擇,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之后成為中國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6.解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是孔子的學生,年齡分別是51、39、31、18,孔子當時60歲?!笆獭笔潜妒涕L者。二、初

8、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曾皙( ) 哂( ) 雩( ) 鏗( )爾 小相( ) 冠( )者 喟( )然(二)整體感悟任務:劃分文章層次 三、文本研究【思考1】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1.侍: 2.以: 3.一日: 4.乎: 5.爾: 6.毋: 7.以: 8.居: 9.不吾知也: 10.或: 11.何以: 活動二:內容探究1.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這一部分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思考2】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

9、,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率爾: 2.千乘之國: 3.攝: 4.乎: 5.師旅: 6.因: 7.饑饉: 8.為之: 9.比及: 10.方: 11.哂: 活動二:內容探究1.子路之志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他的性格特點又是怎樣的? 【思考3】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如: 3.可使民足: 4.如: 5.俟: 活動二:內容探究1.冉有之志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他的性格特點又是怎樣的? 【思考4】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赤

10、,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1.能之: 2.焉: 3.宗廟之事: 4.如會同: 5.端章甫: 6.相: 活動二:內容探究公西華之志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他的性格特點又是怎樣的? 【思考5】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希: 2.鏗爾: 3.作: 4.撰: 5.傷: 6.亦: 7.莫春: 8.既: 9.冠者: 10.童子: 11.浴乎沂:

11、12.風乎舞雩: 13.喟然: 14.與: 活動二:內容探究1.曾晳之志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 【思考6】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已矣: 2.讓: 3.是故: 4.唯: 5.邦: 6.安見: 7.為: 8.之: 活動二:內容探究1.由評志部分及孔子對眾弟子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秉承何種治國理念? 【思考7】通過列表格,概括四弟子

12、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態(tài)度,并分析其性格。志向孔子態(tài)度性格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晳【思考8】你更喜歡哪種性格,你認為什么樣的性格更能適應當下社會的發(fā)展呢?試著說一說。 【思考9】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試著分析一下孔子的形象。 【思考10】寫作特點 【思考11】閱讀與思考問題:閱讀下面這則對話,概括其中的道理?【原文】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譯文】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

13、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四、明晰主旨 五、拓展閱讀孔子與崇尚天籟的道家和主張非樂的墨家相比是資深的高雅音樂愛好者,歌唱是作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即使困厄如在陳絕糧,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絕。音樂不僅是他情感的宣泄,還意味著一種信念和堅守。作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樂表達他內心的情懷。音樂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認知世界,用審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藝術的方式表達思想??鬃訉χ芏Y的傾心追慕和深入鉆研,使他對音樂的社會文化功能有著深刻的認識。歌詩、鼓琴、擊磬,豐富的藝術實踐和深厚的品德學養(yǎng),使得三代以來的音樂藝術發(fā)展成果能夠

14、在他那里得以升華?!岸Y崩樂壞”之所謂“樂壞”,一方面表現(xiàn)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儀辨等”的用樂秩序的混亂;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貴族群體審美傾向的轉移,即厭古樂而喜新樂。二者的實質,都是樂與禮的分離,即雅樂精神的失落??鬃舆m逢這段文化裂變期的時空中心,對行將失落的周代雅樂進行修復、改造和傳播,是他必須面對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鬃拥恼龢肥菍υ姷臉氛潞鸵袈傻囊?guī)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禮對雅樂的要求,也是對樂器使用制度的維護。樂音和樂器在孔子那里,不僅是供人欣賞、上下和合的表演藝術,也是載禮之器、行禮之儀,因此孔子正樂的實質在于為亂世正禮。一提到正禮,總會有人把它與簡單機械的復古聯(lián)系起來,仿佛孔子總在想

15、以一己之力,緊緊握住歷史前進的車輪,使其倒退到西周時代。其實不然。孔子對抱殘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禮崩樂壞,另一方面復興禮制的呼聲四起,特別是理性主義、辯證思想的集中出現(xiàn),為春秋士人對西周禮樂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歷史依據(jù)。在孔子看來,揖讓周旋、羽龠鐘鼓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非內在的文化精神。禮樂的精神實質不是強加于人的外在規(guī)定,而是主體在踐習禮樂的過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審美愉悅。禮是知行合一的個人踐履,樂是行有所得的內在愉悅。由此而來,樂不再僅僅是禮之用,而且是發(fā)展成為禮的內在精神。因而,孔子復禮必重正樂,兩者同樣不可或缺??鬃邮堑谝粋€指出音樂美學功能

16、的人,他說,如果沒有音樂,禮的儀式就會顯得質樸無文??鬃铀f的文,是包含了審美的,沒有文,也就沒有審美,沒有音樂參與的禮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美是音樂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無論是評價武樂的盡美,還是韶樂的盡善盡美,美始終是孔子關注音樂的重要視角。樂之于禮的功能,是禮在形態(tài)世界中美的呈現(xiàn)。(摘編自趙玉敏孔子與音樂)六、素材積累論語名句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2禮之用,和為貴。(學而)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4.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七、作業(yè)完成配套練習。答案一、1.丘,仲尼,思

17、想家、政治家、教育家3.語錄體、大學、中庸、孟子二、初讀感悟(一)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曾皙(x) 哂(shn) 雩(y) 鏗(kng)爾 小相(xing) 冠(gun)者 喟(ku)然(二)整體感悟任務 明確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則何以哉”): 孔子問志。 第二部分(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 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從“三子者出”到結束): 孔子評志。三、文本研究【思考1】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侍:在尊長近旁侍奉2.以:因為3.一日:指很短的時間4.乎:于,比5.爾:你。長乎爾,狀語后置句,比你們年長6.毋:不,不要7.以:同“已”,是“止”的意思8.居:平日,平常9.不吾

18、知也:賓語前置句,不了解我10.或:有人11.何以:賓語前置句,即“以何”,做什么活動二:內容探究1.明確 孔子問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循循善誘?!舅伎?】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率爾:輕率、毫不思索的樣子。爾,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2.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3.攝:迫近。此處作“夾”講。4.乎:于,在。5.師旅:指軍隊。6.因:接續(xù)。7.饑饉:五谷收成不好為“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饉”,泛指饑荒。8.為之:為,治。之,指千乘之國。9.比及:等到。10.方:道,指是非準則。11.哂:微笑?;顒佣簝热萏骄?.明確 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遭受饑荒的千

19、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zhàn)且懂得義理。側重于強國。子路:有抱負、坦誠,卻魯莽輕率?!舅伎?】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方,計量面積用語;2.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系。3.可使民足: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足,使動用法。4.如:至于5.俟:等待活動二:內容探究1.明確 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百姓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很難辦到。側重富民。性格:謙虛謹慎,說話有分寸。【思考4】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能之:能做事2.焉:兼詞,在這方面。3.宗廟之事:指諸侯的祭祀活動4.如會同: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系。會同,古代諸侯

20、朝見天子的統(tǒng)稱。5.端章甫:端,禮服;章甫,禮帽。此處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穿著禮服,戴著禮帽。6.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顒佣簝热萏骄?.明確 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側重以禮治邦。謙恭有禮,嫻于辭令。【思考5】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希:通“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jié)奏逐漸稀疏。2.鏗爾:鏗的一聲,琴瑟聲止住了。鏗,象聲詞,指彈瑟完畢時最后一聲高音。爾,“鏗”的詞尾3.作:起身、站起來。4.撰: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5.傷:妨害6.亦:表語氣的減弱,“不過”“只是”。7.莫春:指農歷三月。莫,同“暮”8.既:已經9.冠者:成年人。周代男

21、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10.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11.浴乎沂:狀語后置句,“乎沂浴”,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詞,用法同“于”。12.風乎舞雩:狀語后置句,“乎舞雩風”,到舞雩臺上吹吹風。風:吹風,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13.喟然:長嘆的樣子14.與:贊許,同意活動二:內容探究1.明確 暮春時節(jié),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二十歲的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側重點是娛情山水?!舅伎?】研讀下面選段活動一:解釋詞語1.已矣:罷了。2.讓:謙讓。3.是故:因此。4.句首語氣詞,表反問,

22、無實義5.邦:國。6.安見:怎見得。7.為:做。8.之:指諸侯?;顒佣簝热萏骄?.明確 以禮治國?!舅伎?】明確 志向孔子態(tài)度性格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嘆之謙虛、實事求是公西華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愿為小相”惜之更謙虛、敏而好學,(失之于墨守成規(guī))曾晳“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與之灑脫、淡泊于功名、從容不迫【思考8】明確 角度一:我更喜歡子路的性格,雖然子路的性格中有不足的地方,他輕率、冒進,但是也有其正面的作用,他直率、大膽、有遠大理想、敢作敢為,我認為這樣的人更能適應當下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具有這樣性格的人適合做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和變革性的工作,這能大大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角度二:我更喜歡公西華的性格,他足夠的謙遜,又知不足而后勇,不斷的求知,不斷地上進。在當下這個以“終身學習”為理念的社會里,他能夠緊緊的跟著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汲取時代發(fā)展所產生的新的元素,豐富自己。他適合做執(zhí)行崗位,既有一定的管理權,有能夠接觸到最實際的應用層面,謙虛的姿態(tài)會讓他的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