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屆高三文言文二_第1頁
2014屆高三文言文二_第2頁
2014屆高三文言文二_第3頁
2014屆高三文言文二_第4頁
2014屆高三文言文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4屆高三文言文閱讀之二4 王孫滿對楚子【原文】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選自左傳 【注釋】楚子:楚莊王。楚是子爵,但自稱王。陸渾:今河南嵩縣。戎:少數(shù)民族。雒:同“洛

2、”,即洛水。觀兵:檢閱軍隊以炫耀武力。定王:周朝第二十一王。王孫滿:周大夫。勞:慰勞。鼎:相傳是夏禹所鑄的九鼎。圖物:描繪各地的奇異事物。九牧:古代中國分為九州,九牧就是九州的首領(lǐng)。貢金九牧,即“九牧貢金”。金:指銅。不若:不順,不利之物。魑魅:山林的鬼怪。罔兩:水怪。用:因。休:福佑。載祀:記年。11:休明:美善光明。12回:奸邪。底止:指最終的年限。13成王:指周成王。郟鄏:周地,今河南洛陽。 【譯文】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于是來到洛河,陳兵于周王室境內(nèi)。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問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輕重。王孫滿回答說:“大小、輕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剛剛擁立有德之君的時候,描繪

3、遠(yuǎn)方各種奇異事物的圖象,以九州進貢的銅鑄成九鼎,將所畫的事物鑄在鼎上反映出來。鼎上各種事物都已具備,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惡的事物。所以百姓進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會碰到不馴服的惡物。象山精水怪之類,就不會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協(xié),而承受上天賜福。夏桀昏亂無德,九鼎遷到商朝,達(dá)六百年。商紂殘暴,九鼎又遷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雖小,也重得無法遷走。如果奸邪昏亂,九鼎再大,也輕得可以遷走。上天賜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個盡頭的。成王將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時,曾預(yù)卜周朝傳國三十代,享年七百載,這個期限是上天所決定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退,天命還未更改。九鼎的輕重,是不可以詢問的?!?【點評】

4、夏、商、周三朝都把鼎當(dāng)作王權(quán)的象征。楚莊王吞并一些小國之后,野心膨脹,他問鼎的輕重,大有取代周王、一統(tǒng)天下的意圖。王孫滿看透了他的野心,便處處用“德”和“天命”壓服他,當(dāng)面潑他一瓢冷水?!疤烀碑?dāng)然是迷信的說法,但就當(dāng)時的形勢來說,還沒有哪個霸主強大到足以統(tǒng)一中國的地步,所以周朝還可維持“天子”的名義。楚國如果侵犯周王,勢必激起各諸侯國的反對。因此,王孫滿的警告便很有份量。 5 召公諫厲王止謗(1)【原文】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2), 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3),道路以目(4)。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5)。防

5、民之口,甚(30)于防川。川壅而潰(6),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7),為民者宣之使言(8)。故天子聽政(9),使公卿至于列士獻(10),瞽獻曲(11),史獻書(12),師箴(13),瞍賦(14),曚誦(15),百工諫(16),庶人傳語(17),近臣盡規(guī)(18),親戚補察(19),瞽、史教誨,耆、艾修之(20),而后王斟酌焉(21),是以事行而不悖(22)。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23);猶其有原隰衍沃也(24),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25)。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26)。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7)?若壅其口

6、,其與能幾何(28)?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9)。 (選自國語周語上) 【注釋】(1).召(sho)公:姓姬名虎,謚號穆公,是周厲王的卿士。謗:指責(zé),公開的批評。 弭(m)謗:消除議論。弭,消除。謗,公開批評指責(zé)別人的過失;謗言,這個詞后來一般作貶義詞。 (2) .虐:暴虐。.堪:能忍受 。巫:古代以降神事鬼為職業(yè)的人。 (3)莫:沒有誰。 (4)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動詞。表示敢怒不敢言。 (5)障:防水堤壩,用作動詞,堵塞。 (6)川壅(yng)而潰:壅(yng),堵塞。潰:水沖破堤壩。 (7)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他暢通,為:治,決:挖開,排除,導(dǎo):疏

7、通。為川者:治水的人;決之使導(dǎo),引水使它流通。 (8)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導(dǎo)百姓,使之盡言。宣,放,開導(dǎo)。 (9)聽政:治理國政。聽,治理,處理。 (10)公卿:三公九卿。至于:以及。列士:上士,中士,下士。詩:指采集于民間的諷諫詩,不是指詩經(jīng)。 (11) 瞽(g)獻曲:盲人樂師向國王進獻樂曲。瞽,無目,失明的人。 (12)史獻書:史官向國王進獻記載史實的書籍。 (13)師箴(zhn):少師進獻規(guī)勸的文辭。箴規(guī)諫的文辭。 (14)瞍(su)賦:無眸子的盲人吟詠(公卿烈士所獻的詩)。瞍,沒有眸子的盲人。賦,朗誦。 (15)曚誦:有眸子而看不見的盲人誦讀(諷諫的文章)。曚,有眸子而看不見東西的人。

8、 (16)百工:百官。 (17)庶人傳語:百姓的意見間接傳給國王。 (18)近臣盡規(guī):常在左右的臣子,進獻規(guī)諫的話。盡規(guī):盡力規(guī)勸。 (19)親戚補察:同族的親屬,彌補并監(jiān)察國王的過失。 (20)耆(q)、艾修之:國內(nèi)元老大臣把這些規(guī)諫修飭整理。耆,六十歲的人。艾,五十歲的人。 (21)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國王仔細(xì)考慮,付之實行。 (22)是以事行而不悖(bi):國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違背事理。悖,違背。事行,政事暢行,政令通行。而:轉(zhuǎn)折連詞,但是。 (23)于是乎出:從這里生產(chǎn)出來。于,從。 是,這。 乎,助詞。 (24).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猶:如同,其,指代土地,原,寬闊。隰,地下而潮濕

9、的土地。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沃,肥美得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樣。 原:寬闊而平坦的土地。 隰(x):低下而潮濕的土地。 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5) 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由于百姓用口發(fā)表意見國家政治的好壞才能從中表現(xiàn)出來。 宣言:發(fā)表議論。宣:宣泄,引導(dǎo)。善敗, 治亂:于是,從這里面。興:暴露出來。 (26)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f)財用衣食者也:這兩句是說,凡是老百姓認(rèn)為好的就做,反之就得加以防備, 這是增多衣食財物 的辦法。.備:防備。 所以,用來的方法。其:副詞,表示揣測,(這)大概(就是)。 所以:用來的。阜,增加。使豐富。意動用詞。(27

10、)成:成熟。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現(xiàn)。胡,怎么。 (28)其與能幾何:能有什么幫助呢?這句是說,那贊同的人能有多少呢?其,代詞,那。與,幫助,戰(zhàn)國策說: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 (29)乃 流王于彘(zh):把國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終于,副詞。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詞。.于是:從,從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縣境內(nèi)。 (30)甚:比更嚴(yán)重。超過。 【譯文】周厲王暴虐,百姓紛紛指責(zé)他。召穆公對厲王說: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厲王聽了勃然大怒,找到衛(wèi)國的巫師,讓衛(wèi)國的巫師去監(jiān)視批評國王的人,按照衛(wèi)國的巫師的報告,就殺掉批評國王的人。國人不敢說話,路上相見,以目示意,不敢交談。 周厲王頗為得意,對

11、召穆公說:我能消除指責(zé)的言論,他們再也不敢吭聲了! 召公回答說:你這樣做是堵住人們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決堤,傷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這樣。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暢通,治民者只能開導(dǎo)他們而讓人暢所欲言。所以君王處理政事,讓三公九卿以至各級官吏進獻諷喻詩,樂師進獻民間樂曲,史官進獻有借鑒意義的史籍,少師誦讀箴言,盲人吟詠詩篇,有眸子而看不見的盲人誦讀諷諫之言,掌管營建事務(wù)的百工紛紛進諫,平民則將自己的意見轉(zhuǎn)達(dá)給君王,近侍之臣盡規(guī)勸之責(zé),君王的同宗都能補其過失,察其是非,樂師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諄諄教導(dǎo),元老們再進一步修飾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實施,這樣,國

12、家的政事得以實行而不違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樣,社會的物資財富全靠它出產(chǎn);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樣,人類的衣食物品全靠它產(chǎn)生。人們用嘴巴發(fā)表議論,政事的成敗得失就能表露出來。人們以為好的就盡力實行,以為失誤的就設(shè)法預(yù)防,這是增加衣食財富的途徑啊。人們心中所想的通過嘴巴表達(dá),他們考慮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來,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贊許的人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開發(fā)表言論指斥他。過了三年,人們終于把這個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點評】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

13、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起到東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事件。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相傳它和左傳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xí),最后經(jīng)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國語的文字質(zhì)樸簡練,文學(xué)成就雖不及左傳,但也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 本篇在結(jié)構(gòu)上與前篇祭公諫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諫因、諫言、諫果的三段式。首尾敘事,中間記言,事略言詳,記言為主,體現(xiàn)了國語的一般特點。但本文的開頭結(jié)尾卻仍有獨到之處。 文章開頭,妙語傳神?!皡柾跖?,國人謗王”,寥寥七字,勝于

14、千言。一邊是厲王虐,一邊是國人謗。謗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壘分明,一開篇便展現(xiàn)給讀者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諫的緣由,也為厲王的可悲下場埋下了伏筆。接下來厲王的一“怒”一“喜”,兩個動詞,如千鈞之力,又將矛盾推向高潮,且把這位暴虐無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結(jié)尾是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開頭“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語真乃神來之筆,厲王以為高壓就可止謗,因而“大喜”,其實高壓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噴發(fā)前的死寂。結(jié)尾“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這是憤怒與反抗的巖漿在凝聚力量。終于火山噴發(fā),國人暴動,厲王被逐,那該是何等壯觀的場面,何其復(fù)雜的斗爭。但作者全都略去,

15、只寫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個字,對厲王是何等輕蔑,而留給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諫詞,前后都是比喻。前一個比喻,說明“防民之口”的害處;后一個比喻,說明“宣之于口”的好處。只有中間一段切入正題,以“天子聽政”總領(lǐng)下文,從正面寫了“宣之使言”的種種好處。從公卿列士,史、瞽、師、蒙,到百工庶人,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而后經(jīng)天子斟酌取舍,補察時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當(dāng)生動的比喻與嚴(yán)肅認(rèn)真的正題有機結(jié)合,夾和成文,筆意縱橫,態(tài)度真誠,用心良苦。 6 宋人及楚人平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

16、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彼抉R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yīng)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彼抉R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币径ブ?。 反于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莊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彼抉R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鼻f王怒曰:“

17、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qū)區(qū)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鼻f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彼抉R子反曰:“然則君請?zhí)幱诖?,臣請歸爾?!鼻f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币龓煻ブ?。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 【注釋】外平不書:指魯宣公十二年,楚莊王攻破鄭國,鄭伯求降,莊王與他講和的事。春秋中沒有記載。外,魯國之外的國家。平,講和。書,記載。大:贊揚。平乎己:主動講和。莊王:即楚莊王。司馬子反:楚國大夫,掌管軍政。乘:登。堙:小土山。華元:宋國大夫。易子:交換兒子。析骸:劈開

18、尸骨。柑馬:給馬嘴銜木棍。秣:喂。情:說真話。厄:困難。矜:憐憫 。 反:同“返”,返回。曷:為什么。區(qū)區(qū):很小。舍而止:舊注說是筑舍安營駐扎”,與當(dāng)時情況不合。平者在下:講和的人處在下位。 【譯文】魯國以外的諸侯之間講和,春秋都不記載;這次楚宋兩國講和,為什么破例記載呢?這是因為贊揚這次講和,出于兩國大夫的主動。為什么要贊揚兩國大夫的主動?楚莊王圍攻宋國,軍隊只剩下七天的口糧。吃完軍糧還不能取勝,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馬子反登上土堙,窺探宋國都城的情況。宋國的華元也登上土堙,出來會見子反。子反說:“你們的情況如何?”華元說:“疲憊不堪??!”子反說:“疲憊到什么程度?”華元說:“交換孩子殺了吃

19、,拆下尸骨燒火做飯?!弊臃凑f:“呀,很厲害啦,疲憊!我聽說,被圍困的軍隊,總是讓馬兒銜著木棍,不讓馬兒吃飽,只牽出肥馬給客人看,你怎么這樣對我吐露真情?”華元說:“我聽說:君子看見別人困難就憐憫他們,小人看見別人危難就幸災(zāi)樂禍。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據(jù)實相告。”司馬子反說:“嗯,努力防守吧!我們也只有七天的軍糧,吃完軍糧還不能取勝,就會撤軍了。”說罷,向華元拱手告別。 司馬子反回去見楚莊王。莊王說:“敵情如何?”司馬子反說:“疲憊不堪?。〗粨Q孩子殺了吃,拆下尸骨燒火做飯?!鼻f王說:“呀,很厲害啦,疲憊!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彼抉R子反說:“不行,我已告訴對方,我軍也只有七天的口糧了?!鼻f王大

20、怒:“我叫你去偵察敵情,你怎么倒向?qū)Ψ叫孤盾姍C?”司馬子反說:“小小一個宋國,尚且有不肯騙人的大臣,難道楚國就沒有嗎?因此我向?qū)Ψ秸f了實話?!鼻f王說:“嗯,那就算了吧!雖然軍糧不足,我還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彼抉R子反說:“既然如此,就請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請求回去。”莊王說:“你丟下我回去,我和誰住在這兒呢?我也回去算了?!庇谑菐ьI(lǐng)全軍退出宋國。因此君子就贊揚兩大夫主動講和。他們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稱之為“人”呢?這是含有貶低他們的意味。為什么要貶低他們?因為他們私下講和,超越了自身的權(quán)限。 【點評】本篇解釋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這六字,有褒有貶。褒揚華元和子反兩位大夫以誠相待主動講和,

21、減輕了宋楚兩國的戰(zhàn)禍。貶的是兩人超越君權(quán)自作主張,背著國君講和。此例一開,君權(quán)就危險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通篇全用對話口氣,重復(fù)之中又有變化,頗為傳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謂“春秋筆法”。 7 有子之言似夫子有子(1)問于曾子曰:“問喪(2)于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庇凶釉唬骸笆欠蔷又砸??!痹釉唬骸皡ⅲ?)也聞諸夫子也?!庇凶佑衷唬骸笆欠蔷又砸??!痹釉唬骸皡⒁才c子游聞之?!庇凶釉唬骸叭唬?)。然則夫子有為言之(5)也?!?曾子以斯(6)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7)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見桓司馬(8)自為石?。?),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

22、其靡(10)也,死不如速朽之愈(11)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12)反(13),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14)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痹釉唬骸白雍我灾俊庇凶釉唬骸胺蜃又疲?5)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16)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17)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注釋】(1)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2)問,當(dāng)作“聞”(依經(jīng)典釋文) 喪:當(dāng)官然后失去官職 (3)參:曾子,名參,字子輿 (4)然:確實,這樣 (5)有為言之:有所指

23、而言,即“有所為言” (6)斯:這 (7)甚:很(“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是倒裝強調(diào)) (8)桓司馬:宋人,名魋tui(二聲) (9)槨:讀音為guo(三聲),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10)靡:浪費,奢侈 (11)愈:較好,勝過 (12)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閱,曾失位離開魯國,返時載寶物朝見魯君 (13)反:同“返” (14)貨:賄賂 (15)制:立規(guī)定,定制度 (16)之:到去 (17)申:申明 通假字(1)問喪于夫子乎:問通“聞” (2)南宮敬叔反:反通“返” 【譯文】有子問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聽說過失去官職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說:“聽他說的是:希望丟官后趕快貧窮,希望

24、死后趕快腐爛?!庇凶诱f:“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曾子說:“我(的確是)從先生(孔子)那聽來的?!庇凶佑终f:“這不是君子說的話?!痹诱f:“我是和子游一起聽見這話的?!庇凶诱f:“的確(說過)。但先生這樣說肯定是有原因的?!?曾子將這話告訴子游。子游說:“有子說話很象先生??!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槨,三年還沒完成。先生說:像這樣奢靡,(人)不如死了趕快腐爛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趕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而說的。 南宮敬叔(他原來失去官職,離開了魯國)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國王。先生說:像這樣對待錢財(行賄),丟掉官職(以后)不如趕緊貧窮越快越好啊。希望丟掉官職以后迅速貧窮,是針對敬

25、叔說的啊。” 曾子將子游的話告訴有子。有子說:“是啊。我就說了不是先生的話嗎。”曾子說:“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說:“先生給中都制定的禮法中有:棺材(板)四寸,?。ò澹┪宕?。依據(jù)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爛啊。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就先讓子夏去(打聽),又讓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據(jù)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后)迅速貧窮?!?【點評】本文記敘的是孔子的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含義的相互探討。由于思考方法的不同,對同一句話,弟子們有著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夠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斷,而且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lián);子游能夠根據(jù)孔子講話的背景,針對的問題進行分析;

26、曾子則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文章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8 公子重耳對秦客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1)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2)于斯(3),得國恒于斯。 雖吾子儼然(4)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5)之?孺子其辭焉!” 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6)吊亡臣重耳。身喪(7)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 之謂何?或(8)敢有他志,以辱君義?!被嫞?)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顯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

27、而不拜,則未為后(10)也,故不成拜??薅穑瑒t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yuǎn)利也?!?【注釋】(1)吊:致吊唁 (2)恒:經(jīng)常 (3)斯:此,這 (4)儼然:儼讀音yn (5)說:解釋 (6)惠:施予恩惠 (7)喪:流亡在外 (8)或:表疑問 (9)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讀音q sng (10)后:君主 【譯文】晉國獻公的喪期,秦國穆公派人慰問公子重耳,并且傳達(dá)自己的話說:“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君主權(quán))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君主權(quán)也)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我的先生您恭敬嚴(yán)肅,在憂傷的服喪期間,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年輕人,請考慮一下吧!” (重耳)將

28、這事告訴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說:“年輕人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只有仁愛和親情。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窟€要用這事來謀利,那么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年輕人還是推辭吧?!惫又囟ū悖Γㄇ貒模┛腿苏f:“君王賞臉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親死去居喪(的時候),不能參與到哭泣(表達(dá))悲哀的喪禮中去,而讓您操心了。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浚ㄎ遥┠睦镞€有其他的圖謀來辜負(fù)您(來慰問我)的情義???”(重耳)行稽顙之禮但不拜謝(秦國來的客人),哭著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國來的客人)私下交談。 子顯復(fù)命將事情告訴穆公。穆公說:“仁人啊,公子重耳!稽顙但不拜謝,就表

29、示還不是繼承人啊,所以沒有拜謝??拗鹕?,就表示敬愛父親。起身但不私談,就表示遠(yuǎn)離個人利益啊。” 【點評】公子重耳由于受驪姬的陷害,在晉獻公在世時流亡國外。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無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處吊唁,并試探他是否有乘機奪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實意圖,怕授人話柄,于己不利,于是婉言表態(tài),得到穆公倍加贊許。 問過舅舅才做決定、學(xué)舌舅舅的話:“父死之謂何?”都充分顯示出政客的虛偽、善于表演的實質(zhì)?!皭鄹浮?、“遠(yuǎn)利”之說完全就是欺世盜名之辭。這些話由勸人奪權(quán)的秦穆公嘴中說出,就更是刻畫出工于權(quán)謀的政客眾生像9 晉獻文子成室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

30、美哉奐矣!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蔽淖釉唬骸拔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是全要領(lǐng)以從先大夫于九京也?!北泵嬖侔莼?。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注釋】獻:進獻禮物,引申為祝賀。 文子:趙武(前596前545)的謚號。這是后人追記,所以稱謚號。 發(fā):發(fā)言贊頌。 張老:前去送禮物的晉大夫(張孟)。張氏是姬姓的一個分支,三家分晉后,多屬韓國。 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 奐:眾多,盛大。成語“美輪美奐”本于此。 歌:指祭祀。古代祭祀要奏樂歌頌。 哭:指舉行喪禮。 國族:指晉國的貴族。聚國族:指宴飲。 要:同“腰”;領(lǐng),頸。 領(lǐng):頭頸。古代刑戳,罪重腰斬,稍次殺頭。全要領(lǐng),即免受行戳的意思

31、。這里是趙武對趙氏被滅族記憶猶新的表示。 先大夫:指亡父趙朔等人。 北面:面向北。古代堂禮,長輩面南而坐,小輩北向而拜。 稽(q)首:叩頭到地,伏地停留片刻方起,叫稽首。是九拜(九種拜的禮節(jié))中最恭敬的。 (15)善:擅長。 【譯文】晉國祝賀趙文子宮室落成,晉國的大夫發(fā)禮前往致賀。張老說:“多么高大,多么華美!您將在這里祭祀奏樂,在這 里居喪哭靈,在這里與國賓、宗族聚會了?!壁w文子說:“武能夠在這里祭祀奏樂,在這里居喪哭靈,在這里與國賓、宗族聚會,這就是全尸而跟從先大夫葬于九原了。”于是向北面再拜叩頭,表示感謝。 君子稱他們是一個善于贊美祝福,一個善于祈禱免禍。 【點評】 趙氏是嬴姓的一個分支

32、,從晉文侯(前780前746)時起成為晉國的一個大族,以其歷代事晉侯有功勛,到趙衰、趙盾父子時,已成為專國政的重臣。據(jù)史記趙世家說,趙盾之子趙朔在晉景公三年娶成公(景公父)姊為夫人。就在這一年,晉國司寇屠岸賈勾結(jié)諸將軍構(gòu)罪族滅趙氏,趙朔的夫人懷著身孕躲進公宮中,后來生下趙武,就是本篇所記的文子,也就是有名的“趙氏孤兒”。15年后,趙武得到韓闕的幫助,攻屠岸賈,滅族報仇,后來成為晉國的正卿。本篇所記趙武筑新室成,當(dāng)是復(fù)位后不久的事。他年紀(jì)還不大,所以張老在贊頌的同時,還有規(guī)勸之意。 這篇僅有76字的短文,渾然一體。全文未分段落,但可以分三個層次來賞析。第一層,開頭一句,“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

33、?!奔赛c明了事情的原委,也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一個“發(fā)”字,既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新居落成人們送禮慶賀的習(xí)俗,同時也表現(xiàn)了達(dá)官貴人們前來祝賀的熱鬧場面。讀者不禁要問:為什么“晉大夫”都紛紛前來送禮慶賀?不知你是否看過京劇趙氏孤兒,新居的主人就是那個孤兒。獻文子即趙武,他是晉國名臣趙衰、趙盾之后,晉卿趙朔的遺腹子。他出生前,趙氏被禍滅族,15年后才得以昭雪。趙武成年,受封大夫,建造新宅,大約就在這個時候。這恐怕是晉大夫紛紛前來祝賀的主要原因。第二層,即一頌一禱??梢韵胂?,稱頌的賀辭肯定不少,本文卻拋開眾人的頌辭,獨舉張老的頌辭。因為張老的頌辭獨具匠心,別出心裁?!懊垒喢缞J”雖已成了成語,但仍不出頌辭陳

34、套,而“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的頌辭,卻超出吉祥的套話而驚世駭俗。賀辭沒有贊頌的味道,反而在主人喜慶的日子,說些死喪哭泣的話,一反常調(diào),令人不解。賓客或疑惑不解,或驚愕發(fā)呆,或心中暗罵張老糊涂;新居主人則思維敏捷,領(lǐng)會頌辭的深遠(yuǎn)含意與張老的語重心長,馬上以出人意料的禱詞回應(yīng)張老的祝賀。主人表示:張老的祝辭是以屋的功用永恒祝我壽終正寢,保我家族永昌永貴。趙武用“全要領(lǐng)”來表明痛定思痛,祈禱不再發(fā)生刑戮之禍。祝辭與答辭都是緊密結(jié)合著趙氏的血淚痛史的,的確是“善頌善禱”。所以,第三層,最后一句話,用“君子”的評語結(jié)束全文10 蘇秦以連橫說秦【原文】蘇秦始將連橫(1),說秦惠王曰(2):“大王之

35、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東有肴、函之固(6)。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萬(7),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8),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yuǎn)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異日(10)?!碧K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nóng)伐補遂(11),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堯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

36、伐共工(15),湯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紂(18),齊桓任戰(zhàn)而伯天下(19)。由此觀之,惡有不戰(zhàn)者乎(20)?古者使車轂擊馳(21),言語相結(jié),天下為一,約從連橫,兵革不藏。文士并飾(22),諸侯亂惑,萬端俱起(23),不可勝理。科條既備,民多偽態(tài),書策稠濁(24),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無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辯言偉服(27),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弊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于是乃廢文任武,厚養(yǎng)死士,綴甲厲兵(28),效勝于戰(zhàn)場。夫徒處而致利(29),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zhàn)續(xù)之

37、,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31),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勝于外,義強于內(nèi),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萬乘(32),詘敵國(33),制海內(nèi),子元元(34),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35),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亂于治,迷于言,惑于語,沈于辯,溺于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闭f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39),負(fù)書擔(dān)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狀有歸色(42)。歸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蹦艘拱l(fā)書,陳篋數(shù)十,

38、得太公陰符之謀(44),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45)。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dāng)世之君矣?!庇谑悄四ρ酁跫I(47),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48),抵掌而談(49),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50)。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51),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guān)不通(52)。當(dāng)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quán),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zhàn)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

39、勇(53);式于廊廟之內(nèi)(54),不式于四境之外。當(dāng)秦之?。?5),黃金萬溢為用,轉(zhuǎn)轂連騎,炫熿于道,山東之國從風(fēng)而服(56),使趙大重(57)。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58),伏軾撙銜(59),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61),郊迎三十里。妻側(cè)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64)?”選自戰(zhàn)國策【注 釋】 (1)蘇秦:戰(zhàn)國時洛陽人,著

40、名策士。連橫:戰(zhàn)國時代,合六國抗秦,稱為約從(或“合從”);秦與六國中任何一國聯(lián)合以打擊別的國家,稱為連橫。 (2)說(稅):勸說,游說。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3)巴:今四川省東部。蜀:今四川省西部。漢中:今陜西省秦嶺以南一帶。 (4)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區(qū)。貉(赫):一種形似狐貍的動物,毛皮可作裘。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產(chǎn)良馬聞世。 (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西。限:屏障。 (6)肴:同“殽”,殽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函: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南。 (7)奮擊:奮勇進擊的武士。 (8)天府:自然界的寶庫。 (9)儼然:莊重矜持。 (

41、10)愿以異日:愿改在其它時間。 (11)神農(nóng):傳說中發(fā)明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的遠(yuǎn)古帝王。補遂:古國名。 (12)黃帝:姬姓,號軒轅氏,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禽:通“擒”。蚩尤:神話中東方九黎族的首領(lǐng)。 (13)驩(歡)兜(都):堯的大臣,傳說曾與共工一起作惡。 (14)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 (15)共工傳為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并稱四兇。 (16)有夏:即夏桀?!坝校鹤譄o義。 (17)崇:古國名,在今陜西省戶縣東。 (18)紂:商朝末代君主,傳說中的大暴君。 (19)伯:同“霸”,稱霸。 (20)惡:同“烏”,何。 (21)轂(谷):車輪中央圓眼,以容車軸。這里代指車

42、乘。 (22)飾:修飾文詞,即巧為游說。 (23)萬端俱起:群議紛起。 (24)稠濁:多而亂。 (25)聊:依靠。 (26)章:同“彰”,明顯。 (27)偉服:華麗的服飾。 (28)厲:通“礪”,磨礪。 (29)徒處:白白地等待。 (30)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時先后稱霸的五個諸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1)杖:持著。橦(沖):沖刺。 (32)凌:凌駕于上。萬乘:兵車萬輛,指大國。(33)詘:同“屈”,屈服。 (34)元元:人民。 (35)嗣主:繼位的君王。 (36)至道:指用兵之道。 (37)惛:不明。 (38)說不行:指連橫的主張未得實行。

43、 (39)羸(縲):纏繞。縢(謄):綁腿布。蹻(決)草鞋。 (40)橐(駝):囊。 (41)犁:通“黧”(梨):黑色。 (42)歸:應(yīng)作“愧”。 (43)紝(任):紡織機。 (44)太公:姜太公呂尚。陰符:兵書。 (45)簡:選擇。練:熟習(xí)。 (46)足:應(yīng)作“踵”,足跟。 (47)摩:靠近。燕烏集:宮闕名。 (48)華屋:指宮殿。 (49)抵:通“抵”(紙),拍擊。 (50)武安:今屬河北省。 (51)溢:通“鎰”。一鎰二十四兩。 (52)關(guān):函谷關(guān),為六國通秦要道。 (53)式:用。 (54)廊廟:謂朝廷。 (55)?。猴@赫。 (56)山東:指華山以東。 (57)使趙大重:謂使趙的地位因此

44、而提高。 (58)掘門:同窟門,窰門。桑戶:桑木為板的門。棬(圈)樞:樹枝做成的門樞。 (59)軾:車前橫木。撙(尊上聲):節(jié)制。 (60)伉:通“抗”。 (61)張:設(shè)置。 (62)倨:傲慢。 (63)季子:蘇秦的字。 (64)蓋:同“盍”,何【譯文】蘇秦起先主張連橫,勸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的富饒,北面有胡貉和代馬的物產(chǎn),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東面有殽山、函谷關(guān)的堅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戰(zhàn)車有萬輛,武士有百萬,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種出產(chǎn),地勢形勝而便利,這就是所謂的天府,天下顯赫的大國啊。憑著大王的賢明,士民的眾多,車騎的充足,兵法的教習(xí),可以兼并諸侯,獨吞天下,稱帝

45、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對此稍許留意一下,我請求來實現(xiàn)這件事?!鼻赝趸卮鹫f:“我聽說: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qū)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現(xiàn)在您一本正經(jīng)老遠(yuǎn)跑來在朝廷上開導(dǎo)我,我愿改日再聽您的教誨?!碧K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不會接受我的意見。過去神農(nóng)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舜討伐三苗,禹討伐共工,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國,周武王討伐紂王,齊桓公用武力稱霸天下。由此看來,哪有不用戰(zhàn)爭手段的呢?古代讓車輛來回奔馳,用言語互相交結(jié),天下成為一體,有的約從有的連橫,不再儲備武器甲胄。文士個個巧舌如簧,諸侯聽得稀里胡涂,群議

46、紛起,難以清理。規(guī)章制度雖已完備,人們卻到處虛情假意,條文記錄又多又亂,百姓還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對,人民無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戰(zhàn)亂反而愈益四起。穿著講穿服飾的文士雖然善辯,攻戰(zhàn)卻難以止息。愈是廣泛地玩弄文辭,天下就愈難以治理。說的人說得舌頭破,聽的人聽得耳朵聾,卻不見成功,嘴上大講仁義禮信,卻不能使天下人相親。于是就廢卻文治、信用武力,以優(yōu)厚待遇蓄養(yǎng)勇士,備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戰(zhàn)場上決一勝負(fù)。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擴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賢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實現(xiàn),勢必不可能。所以用戰(zhàn)爭來解決問題,相距遠(yuǎn)的就兩支隊伍相互進攻,相距近的持著刀戟相互沖刺,然后方能

47、建立大功。因此對外軍隊取得了勝利,對內(nèi)因行仁義而強大,上面的國君有了權(quán)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馴服。現(xiàn)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國,使敵國屈服,制服海內(nèi),君臨天下百姓,以諸侯為臣,非發(fā)動戰(zhàn)爭不可?,F(xiàn)在在位的國君,忽略了這個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亂,又被一些人的奇談怪論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詭辯之中。象這樣看來,大王您是不會采納我的建議的。” 勸說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蘇秦的主張仍未實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黃金也用完了,錢財一點不剩,只得離開秦國,返回家鄉(xiāng)。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背著書箱,挑著行李,臉上又瘦又黑,一臉羞愧之色?;氐郊依?,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嘆道:“

48、妻子不把我當(dāng)丈夫,嫂子不把我當(dāng)小叔,父母不把我當(dāng)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 庇谑前胍拐視?,擺開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反復(fù)選擇、熟習(xí)、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針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游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游說當(dāng)代國君了!”于是就登上名為燕烏集的宮闕,在宮殿之下謁見并游說趙王,拍著手掌侃侃而談,趙王大喜,封蘇秦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車一百輛、錦繡一千匹、白璧一百對、黃金一萬鎰跟在他的后面,用來聯(lián)合六國,瓦解連橫,抑制強秦,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而函谷關(guān)交通斷絕。在這個時候

49、,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謀臣的權(quán)力,都要被蘇秦的策略所決定。不化費一斗糧,不煩勞一個兵,一個戰(zhàn)士也不作戰(zhàn),一根弓弦也不斷絕,一枝箭也不彎折,諸侯相親,勝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馴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應(yīng)運用德政,不應(yīng)憑借勇力;應(yīng)用于朝廷之內(nèi),不應(yīng)用于國土之外。在蘇秦顯赫尊榮之時,黃金萬鎰被他化用,隨從車騎絡(luò)繹不絕,一路炫耀,華山以東各國隨風(fēng)折服,從而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況且那個蘇秦,只不過是出于窮巷、窯門、桑戶、棬樞之中的貧士罷了,但他伏在車軾之上,牽著馬的勒頭,橫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勸說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匹敵。 蘇秦將去游說楚王,路過洛陽,

50、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shè)置音樂,準(zhǔn)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cè)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象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趾高氣揚,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蘇秦嘆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dāng)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人活在世上,權(quán)勢地位和榮華富貴,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嗎?”【點評】戰(zhàn)國時期諸侯林立,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縱橫馳騁,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獲取功名。本文記載了蘇秦始以連橫之策說秦,而其說不行,于是發(fā)憤讀書、終于相趙的故事。其中刻劃了當(dāng)時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正如

51、南宋鮑彪所說:“(蘇)秦之自刺,可謂有志矣。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適足以夸嫂婦?!保☉?zhàn)國策注)為使人物個性鮮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將蘇秦游說路過洛陽,周顯王“除道效勞”(元吳師道注)的史實,移植到其親屬身上,以親屬的前倨而后卑,映襯蘇秦的前窘困、后通顯,并以前抑后揚的對比表現(xiàn),造成諷刺當(dāng)時世態(tài)人情、社會風(fēng)氣的強烈效果。此外,文中寫蘇秦的說辭,鋪陳夸飾,氣勢充盈,可視為漢賦鋪張揚厲文風(fēng)的濫觴。11 司馬錯論伐蜀【原文】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蓖踉唬骸罢埪勂湔f。”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

52、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yuǎn)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

53、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弊淦鸨ナ?,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注釋】司馬錯:秦將,公元前316年率兵伐蜀,前301年再次出蜀平定叛亂。張儀:魏國貴族后代,戰(zhàn)國時著名縱橫家。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十年(前32

54、8年)為秦相,曾以連橫政策游說各國,有功于秦,封武信君。下兵:出兵。三川:指當(dāng)時韓國境內(nèi)黃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經(jīng)的地區(qū),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靈寶市東部一帶。轘(huan,二聲)轅、緱(gou,四聲)氏:當(dāng)時的兩個軍事要地。二周:指戰(zhàn)國時周室分裂而成的兩個小國東周、西周。東周都城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西周都城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戎狄:古代對西部落后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有桀紂之亂:以夏桀商紂之亂喻指巴蜀之亂。當(dāng)時蜀王封其弟于漢中,號苴侯。苴與巴國交好,而巴與蜀為敵國。于是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蜀又伐巴,苴侯求救于秦。陳莊:秦臣。公元前314年任蜀相。 【譯文】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進行了一場爭論。司

55、馬錯要攻打蜀國,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鼻鼗萃跽f:“請你們說說各自的見解,讓我聽聽。” 張儀回答說:“應(yīng)先與魏、楚兩國表示親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轅、緱氏兩個隘口,擋住通向屯留的路,讓魏國出兵切斷南陽的通路,楚國派兵逼近南鄭,而秦國的軍隊則攻擊新城和宜陽,兵臨二周的近郊,聲討周君的罪行,(隨后)乘機侵占楚、魏兩國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經(jīng)不能拯救自身,一定會交出九鼎和寶器。我們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圖和戶籍,挾持周天子,用他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于違抗的,這就能建立王業(yè)了。如今,蜀國是西邊偏僻(落后)的國家,戎狄為首領(lǐng)。攻打蜀國,會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里的

56、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聽說:爭名的要在朝廷上爭,爭利的要在市場上爭?,F(xiàn)在的三川地區(qū)和周王室,正是整個天下的大市場和朝廷,大王不去爭奪,反而與那些野蠻的人爭奪名利,這就離帝王之業(yè)遠(yuǎn)了?!?司馬錯說:“不對。我聽到過這樣的話:想使國家富庶,一定要擴大他的領(lǐng)地,想使軍隊強大的一定讓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業(yè)的一定要廣布他的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了,那么,王業(yè)就會隨之實現(xiàn)了?,F(xiàn)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貧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從容易辦的事做起。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以戎狄為首領(lǐng),而且有像桀、紂一樣的禍亂。用秦國的軍隊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驅(qū)趕羊群一樣。得到它的土地,能夠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使百姓

57、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蜀國已經(jīng)歸服了。因此,奪取了蜀國,但天下人不認(rèn)為我們暴虐;取盡了蜀國的財富,諸侯國也不認(rèn)為我們貪婪。這就是說,我們用兵一次,就能名利雙收,還能得到除暴、平亂的好名聲。如果現(xiàn)在去攻打韓國,脅迫周天子,脅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壞名聲,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義的名聲。去進攻天下人都不希望進攻的地方,這是很危險的!請允許我講明這個緣故:周王室,現(xiàn)在還是天下的宗室;韓國,是周國的友好鄰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韓王自己知道要喪失三川,那么,兩國一定會聯(lián)合起來,共同采取對策,依靠齊國和趙國,并且向楚、魏兩國求援,以解除危難。把九鼎送給楚國,把土地送給魏國,大王是不能阻止的。這

58、就是我所說的危險,不如攻打蜀國那樣萬無一失?!?秦惠王說:“很對。我采納你的意見。”結(jié)果,出兵進攻蜀國。十月奪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國。蜀國的君主改稱為侯,秦國派遣陳莊去輔佐蜀侯。蜀國歸附以后,秦國就更加強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了。 【點評】這是記敘戰(zhàn)國時秦國關(guān)于外交軍事的一交論爭,是秦惠王進行軍事擴張,推進王業(yè)的軍事論辯。秦相張儀主張伐韓,秦將司馬錯主張伐蜀,二人針鋒相對,各陳己見。 文章先列張儀的觀點。首先,張儀認(rèn)為伐韓可分三步:第一,親善魏,楚,出兵三川,扼住轘山和緱氏山的出口,擋住屯留的通道;第二,由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牽制韓軍,秦軍乘機直逼二周郊外,聲討周天子之罪,迫其交出象

59、征王權(quán)的九鼎寶器;第三,擁九鼎而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王業(yè)。其次,張儀駁司馬錯伐蜀之論。認(rèn)為蜀地偏遠(yuǎn),勞師乏眾,不足以成威名,也不足以得厚利。而創(chuàng)建王業(yè)的關(guān)鍵之地在三川,周室,伐蜀離成功之業(yè)太遠(yuǎn),不宜采用。 針對張儀之論,司馬錯斬釘截鐵地用“不然”二字進行反駁,然后也分三步論證伐蜀的理由。第一,從宏觀上提出建立王業(yè)的三條件,即地廣物豐,兵強民富,博德廣施。而秦地小民貧,尚不具備成就王業(yè)的條件,宜從易處著手,增強國力;第二,蜀有桀,紂之亂,易攻易伐,用兵不傷眾,取其地可廣域富民,道義上還可獲得禁暴平亂之名,一舉數(shù)得,既有利又師出有名,不會引起諸侯國的反對;第三,伐韓不可行。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

60、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lián)合抗秦,使秦處于危險的境地,故伐蜀是為上策。 兩人觀點迥異,但從論辯中可看出:張儀的主張多主觀唯心的空想,諸如魏,韓是否同秦國友善,是否愿出兵牽制韓軍;尤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國是否臣服,均是不可知因素。司馬錯是從實際出發(fā),知己知彼,提出積極穩(wěn)妥的辦法,既能發(fā)展壯大自己,又能在輿論上站住腳。 從為秦國建立“王業(yè)”的目的出發(fā),就秦國當(dāng)前的主攻方向問題,張儀與司馬錯展開爭論。辯論雙方在論證各自主張時,都緊扣“利弊”二字,闡明自己的觀點。 張儀力主“伐韓”。出兵三川,進逼周室,“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一舉稱霸,功大利近。他描繪的前景,頗為誘人。正面論證伐韓之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