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_第1頁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_第2頁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正確引導社會輿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正確引導社會言論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新聞媒體及其從業(yè)人員能否在施行公民意識教育過程中正確引導社會言論,事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敗。一、公民意識教育。和諧社會的基石什么叫公民意識?公民意識就是要每一個公民意識到國家是自己的國家,政府是自己的政府。每一項政策措施的利弊得失。每一個公務員的優(yōu)劣好壞都與自己的利益,與自己生活的質量上下息息相關,不能采取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它包括中國古人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包括“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包括“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國的封建社會長

2、達二千多年,致使官本位的觀念深植民心,人們不知道維護、保衛(wèi)、行使自己的公民權,這就是缺乏公民意識的最主要標志。從十七大報告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公民意識教育分為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義三大局部。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fā)揚,依法治國方略得到實在落實,人權得到尊重和保護,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自由平等就是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開展的權利。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實在維護和實現(xiàn)。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

3、、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因此,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石和前提條件。作為新聞從業(yè)人員,就應該知道要施行公民意識教育,加強公民意識。就要從保護、保護和喚醒公民意識人手,要尊重公民的公民權。二、踐行“三貼近原那么,表達人文關心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如今有了一個很時髦卻令人很傷心的稱呼:“草根族。像草根一樣平凡而不為人所重。盡管白居易早就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名句,也絲毫增加不了草根的份量。為什么呢?他們沒有話語權。再加上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官本位的思想也實在太多了一點,在官們面前是很能忍受的。因此,只要有一絲可忍之處,老百姓是很容易放棄自己的公民權的。我們要建立和諧社會,就有

4、必要喚醒、培養(yǎng)老百姓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在今天還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一是社會成員的價值追求和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二是社會生活中的公共道德還在滑坡。三是經濟開展過程中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因此,談到公民意識,就有必要關注公民道德建立。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公民,其道德素質應包含根本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道德。這些都有賴于群眾傳媒鍥而不舍地進展傳播和熏陶。這種傳播和熏陶不能強行灌輸,而是需要我們的記者、編輯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從新聞媒體和群眾血肉聯(lián)絡的角度把握新聞宣傳活動。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為報道注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切的人文關心。面對2022年南方的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各級新

5、聞媒體進展了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公民意識教育。報道沒有以悲觀、絕望的心態(tài)夸張、渲染災難,而是真實再現(xiàn)了各地干群臨危不懼、舍己為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場面。表達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境界。表達了黨和政府的關心,謳歌了無私無畏、至誠至真的人性美。三、當好“紐帶“橋梁。促進交流溝通在當今社會轉型時期,要發(fā)揚民主法治,表達自由平等,實現(xiàn)公平正義,新聞媒體就必須真正成為上下聯(lián)動的“紐帶和“橋梁,在傳達國家意志的同時,更應反映民眾心聲,在黨、政府和人民之間建起信息的通道、交流的平臺,使受眾確立公民意識。做出理性的公民行為,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事務和經濟文化活動,真正成為構建社會

6、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主體。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央視國際等主流網(wǎng)絡媒體就充分運用其互動性強的獨特優(yōu)勢,經常邀請各界嘉賓走進聊天室,與網(wǎng)友進展互動交流。在網(wǎng)絡這個平臺上,嘉賓為網(wǎng)民答疑解惑,網(wǎng)民也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主張。在搭建平臺的過程中,也應防止一些不良傾向。一是要防止大局意識的缺失。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還存在許多矛盾。如城鄉(xiāng)矛盾、地區(qū)開展不平衡矛盾、貧富差距擴大的矛盾等等。假如沒有大局意識。很容易使矛盾被激化。因此,新聞媒體一方面要搭建好上傳下達的平臺。另一方面更要堅持正確的言論導向。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二是要防止低俗化傾向。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根本的社會公德素養(yǎng),遵守公共秩序,敬業(yè)奉獻,

7、和睦禮讓。作為媒體,應引導公民樹立高尚的情趣,不能只注重收視率或收聽率,更應表達社會責任感。四、樹立五種意識。提升自身素質新聞從業(yè)人員必須首先提升自己的素質,喚醒自己的職業(yè)責任心。才有可能喚醒公民意識。一是要有民主意識。公民不是封建時代的“臣民、“子民,因此,我們的新聞報道要大力弘揚主人翁精神,鼓勵每個公民做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于負責的人。二是要有平等意識。追求平等是公民意識中很突出的特征。如今的社會中還存在一些不平等的東西,我們要通過典型報道,引導公民追求平等、享受平等,從而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三是要有權利意識。權利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它是對權利的一種制約和標準,要加大言論監(jiān)視的力度,對損害群眾權利的人和事進展曝光,制止權利的越軌和濫用。四是要有公共意識。公民生活在社會之中,對于公共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