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主講人:許 鷹土木學院道橋系 道路平面設計及計算方法道路勘測設計2基本內(nèi)容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3.2 圓曲線3.3 緩和曲線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3.5 行車視距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3.7 路線的平面交叉3.8 路線平面圖的繪制3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平面線形要素 緩和曲線直線曲率為零圓曲線4汽車重心軌跡特征軌跡連續(xù)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軌跡曲率連續(xù)軌跡曲率變化率連續(xù) 軌跡上任一點不出現(xiàn)轉(zhuǎn)折和錯位 軌跡上任一點不出現(xiàn)兩個曲率值 軌跡上任一點不出現(xiàn)兩個曲 率變化率值5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曲率不連續(xù)6曲率連續(xù)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7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直線段
2、越長越好嗎?行車單調(diào),司機易疲勞;夜間產(chǎn)生眩光;易超車、超速;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 直線段最大長度 德國20V(72秒行程) 前蘇聯(lián)8km 美國3mile 總原則:公路線形應與地形相適應,與景觀相協(xié)調(diào),直線的最大長度應有所限制,當采用長的直線線形時,為彌補景觀單調(diào)的缺陷,應結(jié)合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技術(shù)措施。8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 采用長直線線形應注意的問題 長直線上縱坡不宜過大,因長直線再加下陡坡行駛更易導致高速度; 長直線與大半徑凹形豎曲線組合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線得到一些緩和;9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 采用長直線線形應注意的問題 兩側(cè)地形過于空曠時,宜采取種植不同樹種或設
3、置一定建筑物、 雕塑、廣告牌 等措施,以改善單調(diào)的景觀; 長直線或長下坡盡頭的平曲線必須采取設置標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1011美國俄勒岡州沙漠公路12德 國 柏 林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 直線最小長度 同向曲線間 同向曲線:指兩個轉(zhuǎn)向相同的相鄰曲線間連以直線所形成的平面線形。 當V 60km/h時,直線段長度6V為宜 當V 40km/h時,可參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13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14斷背曲線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 直線最小長度 反向曲線間 反向曲線指兩個轉(zhuǎn)向相反的相鄰曲線間連以直線所形成的平面線形。 當V 60km/h時,直線段長度2V為宜; 當V 40km/h時,
4、可參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 特別困難四級 15 m;153.2 圓曲線 圓曲線線性特征曲線上任意一點的曲率半徑R=常數(shù),故測設比緩和曲線簡便。汽車在圓曲線上的行駛要受到離心力;在平曲線上行駛時要多占路面寬。視距條件差,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較大半徑的長緩圓曲線具有線形美觀、順適、行車舒適等特點,故常采用。163.2 圓曲線 圓曲線設計標準17圓曲線半徑圓曲線設計標準平曲線長度最小半徑最大半徑最小長度小轉(zhuǎn)角時平曲線長度3.2 圓曲線 圓曲線半徑18橫向力系數(shù):行駛穩(wěn)定性橫向力系數(shù)乘客舒適性運營經(jīng)濟性3.2 圓曲線 圓曲線半徑 最小半徑 極限最小半徑:和ih均取最大,僅考慮安全性; 一般最小半徑:既考慮安全
5、性,也考慮舒適性; 不設超高最小半徑:曲線半徑較大,離心力較小,靠輪胎與路面間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證汽車安全穩(wěn)定行駛所采用的最小半徑,這時路面就可以不設超高。公路: = 0.035,ih -0.015;城市道路: = 0.06, ih -0.015;19孰大孰???3.2 圓曲線203.2 圓曲線 圓曲線半徑 最大半徑:宜盡量采用大半徑曲線。 利:行車舒適; 弊:測設和施工不便;21 不超過 10000米3.2 圓曲線 平曲線長度 最小長度從駕駛員操縱方便、行車舒適性以及視覺要求來看,應對平曲線長度加以限制。公路按6s行程長度控制;條件許可的按9s控制:LS:LY:LS 1:1:1,才能使其線形美觀
6、、順暢。223.2 圓曲線 平曲線長度 小轉(zhuǎn)角( 7)時的平曲線長度曲線長度看上去較實際長度為短。因為在曲線兩端附近的曲線部分被誤認為是直線,只有在交點附近的部分才能看出是曲線,這就會給駕駛員造成急轉(zhuǎn)彎的錯覺。233.2 圓曲線 圓曲線半徑的確定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極限最小半徑的48倍或超高為24的圓曲線半徑;地形受限時,應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徑;地形條件特別困難時,方可采用極限最小半徑;應同前后線形要素相協(xié)調(diào),使之構(gòu)成連續(xù)、均衡的曲線線形;243.2 圓曲線 圓曲線半徑的確定應同縱面線形配合,避免小半徑曲線與陡坡相重疊;每個彎道半徑值的確定,應根據(jù)實地的地形、地物、地質(zhì)、人工構(gòu)造物及其它條
7、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線長、曲線長、曲線上任意點線位、合成縱坡等控制條件反算,并結(jié)合標準綜合確定。 253.2 圓曲線 圓曲線的計算 圓曲線幾何要素26切線長:曲線長:外距:校正值:3.2 圓曲線 圓曲線的計算 曲線主點樁號計算27ZY(樁號)=JD(樁號)T YZ(樁號)=ZY(樁號)+L QZ(樁號)=YZ(樁號)L/2JD(樁號)=QZ(樁號)+J/2 3.2 圓曲線 圓曲線計算算例 1 已知JD5樁號為K4+099.510,交點轉(zhuǎn)角為50o04,圓曲線半徑為400米,試求出其曲線要素及特征點樁號。解:(1) 要素計算T=R*tan /2=400*tan 50o04/2=186.806m
8、(三位有效數(shù)字)L=*R* /180= *400* 50o04/180=349.531mE=R*(sec /2-1)=400(sec 50o04/2-1)=41.471mJ=2T-L=24.081m283.2 圓曲線29JD5 K4+099.510-T) 186.806ZY樁號 K3+912.704 +L) 349.531YZ樁號 K4+262.235-L/2) 174.760QZ樁號 K4+087.470+J/2) 12.040 JD樁號 K4 +099.510 驗算完畢(2) 樁號計算3.2 圓曲線 圓曲線計算算例 230JD1=K1+230JD2已知JD1樁號為K1+230,T1=40m
9、,L1=70m, JD1與JD2距離為90m, T2=30m,L2=50m,求JD2及各主點樁號。T1L1L2T23.3 緩和曲線 概述 緩和曲線的線性特征緩和曲線曲率漸變,線形符合汽車轉(zhuǎn)彎時的行車軌跡,從而使線形緩和,消除了曲率突變點。由于曲率漸變,使道路線形順適美觀,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心理作用感。使平面線形更為靈活,線形自由度提高,更能與地形、地物及環(huán)境相適應、協(xié)調(diào)、配合。與圓曲線相比,緩和曲線計算及測設均較復雜。313.3 緩和曲線 概述 緩和曲線的作用 曲率連續(xù)變化,視覺效果好。(線形緩和) 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適(行車緩和) 超高橫坡度逐漸變化,行車更加平穩(wěn)(超高緩和)32
10、3.3 緩和曲線 概述回旋線的性質(zhì)1、由直線駛?cè)雸A曲線轉(zhuǎn)彎時,軌跡上的任一點的曲率半徑與其行程(自轉(zhuǎn)彎開始點算起)成反比。333.3 緩和曲線回旋線的性質(zhì)2、緩和曲線角 與曲線長 l2 成正比。 回旋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方向與x軸的夾角。34drdlyx0l3.3 緩和曲線 設計標準 緩和曲線最小長度 從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時間考慮3s 離心加速度變化率應限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35離心加速度變化率 s 控制在0.5-0.6m/s23.3 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最小長度 確定緩和曲線長度時,除了考慮保證規(guī)定的最小長度外,當圓曲線部分按規(guī)定需要設置超高時,還應考慮超高緩和段長度的要求,即還要滿足:363.3 緩
11、和曲線 回旋曲線參數(shù)A Ls太短, 29時,圓曲線與緩和曲線不能很好協(xié)調(diào)。當R接近于100m時,取A等于R;當R小于100m時,取A等于或大于R。當R較大或接近3000m時,取A等于R/3,若R大于3000m,則取A小于R/3。373.3 緩和曲線 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的計算38緩和曲線幾何元素3.3 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主點樁號計算39 ZH(樁號)=JD(樁號)-T HY(樁號)=ZH(樁號)+Ls YH(樁號)=HY(樁號)+Ly HZ(樁號)=YH(樁號)+Ls QZ(樁號)=HZ(樁號)-L/2 JD(樁號)=QZ(樁號)+J/2 緩和曲線計算算例例1:某標準型曲線,JD樁號K4+650
12、.56,圓曲線半徑200米,轉(zhuǎn)角25o26,緩和曲線長度50米,試計算該曲線要素及特征點樁號。40解:(1)要素計算緩和曲線計算算例41JD5 K4+650.560-Ts) 70.238ZH樁號 K4+ 580.322+ls) 50HY樁號 K4+630.322+Ly) 38.779YH樁號 K4+669.101+ls) 50HZ樁號 K4+719.101-L/2) 138.779/2QZ樁號 K4+649.712+J/2) 1.697/2 JD樁號 K4 +650.560(2)特征點樁號計算緩和曲線計算算例422、某山嶺區(qū)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60km/h,JD1處路線轉(zhuǎn)角 1右=300,JD至
13、房屋轉(zhuǎn)角的距離為18m,道路全寬10m,為避免拆遷,試設計JD1圓曲線半徑和緩和曲線長度,并計算主點樁號。JD1=K3+200房屋18m3.3 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的省略 公路 直線與圓曲線間緩和曲線的省略 Ls R RP 四級公路 緩和曲線的省略 城市道路 V不設緩和曲線的最小R時43不設緩和曲線的最小圓曲線半徑44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 定義:為抵消車輛在曲線路段上行駛時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在該路段橫斷面上設置的外側(cè)高于內(nèi)側(cè)的單向橫坡,稱為超高。45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坡度 最大超高坡度(極限最小坡度時) V=0時,車沿橫坡產(chǎn)生滑移的極限狀態(tài)
14、 : 此時,應保證:46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坡度 最小超高坡度 應與該公路直線部分的正常路拱橫坡度一致。 超高坡度的確定(任意半徑時) 各圓曲線半徑所設置的超高坡度值應根據(jù)設計速度、圓曲線半徑、公路條件、自然條件等經(jīng)計算確定。 47 表 3.11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 無中間帶的公路繞內(nèi)邊緣旋轉(zhuǎn),簡稱邊軸旋轉(zhuǎn)繞中線旋轉(zhuǎn),簡稱中軸旋轉(zhuǎn)。繞外邊緣旋轉(zhuǎn)。 有中間帶的公路 繞中間帶的中心線旋轉(zhuǎn)。 繞中央分隔帶邊緣旋轉(zhuǎn)。 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zhuǎn)。 分離式公路4849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道路中線進曲線出曲線緩和曲線段圓曲線段緩和曲線段 彎道平面圖橫坡變化圖 超高方式繞內(nèi)
15、邊緣旋轉(zhuǎn) 外繞中至 ig; 全繞邊至icigicZHHYYHHZ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繞內(nèi)邊緣旋轉(zhuǎn)(適用于新建公路) 抬肩至ig 外繞中至ig 全繞邊至ic50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繞內(nèi)邊緣旋轉(zhuǎn)(適用于新建公路)51ZHHY抬肩雙坡階段全超高階段旋轉(zhuǎn)階段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繞中線旋轉(zhuǎn)(適用于改建公路) 抬肩至ig 外繞中至ig 全繞中至ic52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繞中線旋轉(zhuǎn)(適用于改建公路)53ZHHY提肩雙坡階段全超高階段旋轉(zhuǎn)階段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繞外邊緣旋轉(zhuǎn)(適用于特殊公路) 抬肩至ig 外繞外至水平
16、全繞外至ic54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55內(nèi)邊軸中 軸外邊軸設計標高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有中間帶的公路繞中間帶的中心線旋轉(zhuǎn),用于窄中間帶的公路。繞中央分隔帶邊緣旋轉(zhuǎn),各種寬度不同中間帶的公路均可。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zhuǎn),用于單向車道數(shù)大于四條的公路56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方式 城市道路單幅路路面寬度及三幅路機動車道路面寬度宜繞中線旋轉(zhuǎn);雙幅路路面寬度及四幅路機動車道路面寬度宜繞中間分隔帶邊緣旋轉(zhuǎn),使兩側(cè)車行道各自成為獨立的超高橫斷面。 57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緩和段 從直線段的雙向橫坡漸變到圓曲線路段具有超高單向橫坡的過渡段稱為超高緩和段。Lc
17、設于圓曲線的兩端。 為了行車舒適和利于排水,對超高緩和段長度必須加以規(guī)定??刂菩熊嚨劳膺吘壍臐u變率59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斷面ic 斷面i橫 = 0 斷面ig右半幅超高緩和段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緩和段超高緩和段長度應采用5m的倍數(shù),并不小于10m;當線形設計須采用較長的回旋曲線時,橫坡度由2%(或1.5%)過渡到0%路段的超高漸變率不得小于1/330。超高的過渡應在回旋線全長范圍內(nèi)進行,但當超高漸變率過小時(為保證排水、超高漸變率不得小于1/330),可只設在該回旋線的某一區(qū)段范圍之內(nèi)。 60中邊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值的計算 超高緩和段上各斷面處的路基外緣
18、、內(nèi)緣、中線與路基設計標高之高差hc叫-超高值。61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超高 超高設計圖 62繞內(nèi)邊緣旋轉(zhuǎn);繞中線旋轉(zhuǎn);繞外邊緣旋轉(zhuǎn)。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加寬定義 汽車在曲線路段上行駛時,靠近曲線內(nèi)側(cè)后輪行駛的曲線半徑最小,靠曲線外側(cè)的前輪行駛的曲線半徑最大。為適應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后輪軌跡偏向曲線內(nèi)側(cè)的需要,在平曲線內(nèi)側(cè)相應增加的路面、路基寬度稱為曲線加寬(又稱彎道加寬)。63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加寬值64幾何加寬值加寬值擺動加寬值 公路規(guī)范見表 3.15(P62) 城市道路規(guī)范見表 3.16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加寬緩和段當平曲線R 250m時,一般在彎
19、道內(nèi)側(cè)圓曲線范圍內(nèi)設置全加寬。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勻變化,設置一段從加寬值為零逐漸加寬到全加寬的過渡段,稱為-加寬緩和段。65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加寬緩和段 加寬緩和段長度 Lj加寬所需的最小長度。在不設緩和曲線或超高緩和段時,應按漸變率1:15且10m的要求設置;設置超高緩和段Lc時, Lj = Lc ;設置緩和曲線Ls時, Lj = Ls 。66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加寬緩和段 緩和段 Lj 內(nèi)加寬值的過渡方式67按直線比例變化法過渡方式切 線 法插入高次拋物線法(適用二、三、四級公路)(適用高速、一、二級公路)(適用四級公路)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加寬 緩和段 Lj 內(nèi)
20、加寬值的過渡方式 按直線比例變化法 插入高次拋物線法68Ljbj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例題11、已知某三級公路,路面寬度7m,路基寬10m,設計時速40km/h,JD2處半徑300m,緩和曲線長50m,ZH點樁號K1+200,設計高程100.00m,曲線段縱坡坡度1%,路面橫坡1.5%,路肩橫坡2%,超高形式為繞路面中線旋轉(zhuǎn),試求K1+210 和K1+240處道路中線、路面邊緣及路基邊緣處的標高 。69JD2ZH=K1+200HYR=300m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例題21、已知某三級公路,路面寬度7m,路基寬10m,設計時速40km/h,JD2處半徑200m,緩和曲線長50m,ZH點樁號K
21、1+200,設計高程100.00m,曲線段縱坡坡度1%,路面橫坡1.5%,路肩橫坡2%,超高形式為繞路面中線旋轉(zhuǎn),試求K1+210 和K1+240處道路中線、路面邊緣及路基邊緣處的標高 。加寬方式按直線比例變化。70JD2ZH=K1+200HYR=200m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例題21、已知某三級公路,路面寬度7m,路基寬10m,設計時速40km/h,JD2處半徑200m,緩和曲線長50m,ZH點樁號K1+200,設計高程100.00m,曲線段縱坡坡度1%,路面橫坡1.5%,路肩橫坡2%,超高形式為繞路面邊緣旋轉(zhuǎn),試求K1+210 和K1+240處道路中線、路面邊緣及路基邊緣處的標高 。加寬
22、方式按直線比例變化。71JD2ZH=K1+200HYR=200m72杭浦高速煙臺 102國道3.5 行車視距3.5 行車視距 視距的意義和種類定義:從車道中心線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該車道中心線上高為0.1m的物體頂點的距離,是該車道中心線量得的長度。是確保行車安全、快速、增加行車安全感、提高行車舒適性的重要措施。733.5 行車視距 視距的意義和種類74停車視距行車視距會車視距超車視距錯車視距避讓障礙物視距 視距標準停車視距:駕駛?cè)藛T自看到前方障礙物時起,至障礙物前能安全停車所需的最短行車距離。75反應距離 + 制動距離 + 安全距離3.5 行車視距3.5 行車視距76t 司機反應時間,取
23、2.5s;V 行駛速度;(與設計車速之間的關(guān)系) 路面與輪胎間的縱向摩阻系數(shù);公路等級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計算行車速度120100806010060804060304020停車視距210160110751607511040753040203.5 行車視距 會車視距兩輛對向行駛的汽車在同一車道上相遇,及時制動并停車所必須的安全視距稱為-會車視距。其長度不應小于停車視距的兩倍。由三部分組成:反應時間所行駛的距離;制動距離;安全距離。 77 超車視距在雙車道公路上,后車超越前車過程中,從開始駛離原車道之處起,至可見逆行車并能超車后安全駛回原車道所需的最短距離,即為超車視距。 783.5 行車視距 超車視
24、距的組成 加速行駛距離 S1 超車汽車在對向車道上行駛的距離 S2 超車完了時,超車汽車與對向汽車之間的安全距離 S3 超車汽車從開始加速到超車完了時對向汽車的行駛距離S4793.5 行車視距3.5 行車視距 視距標準的采用 高、一級公路應滿足S停。因有中間分隔帶,無對向車,故不存在會車問題。且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車道數(shù)均在4個車道以上,快慢車用劃線分隔行駛,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車問題。2) 二、三、四級公路,一般應滿足S會。在工程特別困難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車視距,但必須采取分道行駛的措施。3) 對向行駛的雙車道公路,應根據(jù)需要并結(jié)合地形在適當?shù)木嚯x內(nèi)設置具有超車視距的路段。80 視距
25、標準的采用81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四級公路停車視距3.5 行車視距 公路視距的保證82橫凈距公路曲線范圍最內(nèi)側(cè)的車道中心線行車軌跡由安全視距兩端點連線所構(gòu)成的曲線內(nèi)側(cè)空間的界限線的距離。3.5 行車視距B3.5 行車視距833.5 行車視距84 公路視距的保證 圖解法確定視距切除范圍3.5 行車視距85視距曲線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簡單型曲線 一個彎道由直線與圓曲線組合時叫簡單型曲線。 4級公路 其它各級,當R RP (不設超高最小半徑) 86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基本型曲線按直線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直線的順序組合的曲線稱為基本型。用于:高、一、二、三級公路中,R R
26、P 注意: 滿足幾何條件 LS:LY:LS1:1:1 左右 A的取值符合有關(guān)要求:(R/3) A R 87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凸型曲線兩同向回旋曲線間不插入圓曲線而徑相連接的組合形式。用于:山區(qū)公路二、三級中,地形、地物受限制的路段 滿足幾何條件 凸形的回旋線的參數(shù)及其連接點的曲率半徑,應分別符合容許最小回旋線參數(shù)和圓曲線最小半徑的規(guī)定。 連接點附近最小0.3V的長度范圍內(nèi),應保持以連接點的曲率半徑確定的橫坡度。88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S型曲線兩個反向圓曲線間用兩個反向回旋線連接的組合形式,稱為S型曲線。 S形相鄰兩個回旋線參數(shù)A1與A2宜相等; (A1/A2)應2,有條件
27、(A1/A2)宜1.5; (R2/R1 )= 11/3為宜89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C 型曲線同向曲線的兩回旋線在曲率為零處徑相銜接的形式稱為C型曲線。用于特殊地形條件下。兩個回旋線參數(shù)可相等,也可不相等。90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回頭曲線回頭曲線指在山區(qū)公路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線時所采用的,其圓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180的曲線。由一回頭曲線的終點至下一回頭曲線起點的距離,在二、三、四級公路上分別應不小于200、150、100米。 91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復合型曲線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線,在曲率相等處徑相銜接的組合形式稱為復合型曲線。復合型的兩個回旋線參數(shù)之
28、比一般以小于1:1.5為宜。用于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時。 92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復曲線復曲線-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半徑不同,轉(zhuǎn)向相同的圓曲線徑相連接(Lf=0)或插入緩和曲線(Lf0)的組合曲線,后者又叫卵形曲線。 93復曲線圓曲線直接相連兩端帶緩和曲線組合卵型曲線(Lf=0, LS=0)(Lf=0, LS 0)(Lf 0, LS 0)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圓曲線直接相連的組合形式 即按直線圓曲線(R1)圓曲線(R2)直線的順序組合構(gòu)成。用于四級公路中;或其它各級公路中,同時滿足Ls 和Lf的省略條件時采用,即其大、小圓半徑均應大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943.6 平面線形
29、的組合與銜接 兩端帶緩和曲線的組合形式 即按直線緩和曲線(A1)圓曲線(R1)圓曲線(R2)緩和曲線(A2)直線順序組合構(gòu)成。用于除四級公路以外的其它各級公路中,當僅滿足Lf的省略條件而不滿足LS的省略條件時采用。 95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卵形曲線 即按直線緩和曲線(A1)圓曲線(R1)緩和曲線圓曲線(R2)緩和曲線(A2)直線順序組合構(gòu)成。用于除四級公路以外的其它各級公路中,當Lf和LS的省略條件均不滿足時采用。96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卵形曲線 卵型回旋曲線的參數(shù)最好在下列范圍之內(nèi): 兩圓曲線半徑之比,以 為宜。 兩圓曲線的間距,以 為宜(D為兩曲線間的最小間距)。973
30、.7 路線的平面交叉 981.設計要求和組成2.分類及平面布置3.豎向設計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設計要求和組成 設計要求高等級公路大部分采用立體交叉,其它等級公路采用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范圍內(nèi)行車速度原則上與該公路計算行車速度一致; 公路等級相同或交通量相近,計算速度可降低20km/h 城市道路交叉口按道路計算行車速度的0.5-0.7倍取,直行取高限,彎道取低限;交叉口宜選擇在地形平坦、視線開闊地方;盡量采用正交;斜交時交叉角度應大于7099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設計要求和組成 設計要求交叉路段宜用直線,當采用曲線時,應保證半徑大于不設超高的半徑;平面交叉范圍內(nèi)應設置標志;交叉口范圍內(nèi)應保證
31、規(guī)范要求的視距要求;交叉口范圍縱斷面應平順,符合行車和排水的要求。100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設計要求和組成 交叉口組成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共同部分。 交叉連接段:與交叉口緊連的出入口道路。 附加車道: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并改善其使用功能,在交叉口連接部另設置的供轉(zhuǎn)彎車輛行駛的車道。 交通島、導流路:在交叉口范圍內(nèi),為控制和疏導交通路徑而設置的交通島和導流路。 101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設計要求和組成 102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103分類管理方式相交道路條數(shù)布置形式主路優(yōu)先、無優(yōu)先交叉、信號交叉三路交叉、四路交叉、五路交叉加鋪轉(zhuǎn)角式、分道轉(zhuǎn)彎式、加寬路口式、環(huán)形交叉
32、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加鋪轉(zhuǎn)角式 適用于:交通量不大、速度不高、轉(zhuǎn)彎車輛少; 特點:占地少; 右轉(zhuǎn)車速:10-25km/h ; 半徑選取 表3.24、3.25104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分道轉(zhuǎn)彎式 渠化設計:是指在道路上劃線,或用綠化帶按交通量來分隔車道,使各種不同性質(zhì)和不同速度的車輛,順著規(guī)定的方向互不干擾地行駛。 適用于:交通量不大、轉(zhuǎn)彎車輛較多的岔路口 特點:引導車流,減少交匯車輛數(shù)量。105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加寬路口式 適用于:交通密度較大的交叉口; 措施:增設轉(zhuǎn)彎車道和變速車道; 特點:減少對直行的干擾,車速高,占地大;106
33、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環(huán)形交叉 適用于:多條道路相交,左右轉(zhuǎn)彎車輛多,交通量500-3000輛/h,地形平坦。 特點:所有道路不能直接貫通,只能右轉(zhuǎn)逆時針繞行。107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重要概念:交織:兩股車流交換位置后又分離的過程。交織長度:環(huán)道在兩相鄰岔道口導流島邊緣之間的凈距離。一般大于4s行程。108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重要概念:交織角:兩相鄰的岔道口以轉(zhuǎn)彎圓曲線車道邊緣內(nèi)側(cè)1.5m(相當于外側(cè)車道中心線)為定點,同時向中心島邊緣外側(cè)1.5m(相當于環(huán)道內(nèi)側(cè)車道中心線)作圓弧的兩條外公切線,這兩條外公切線代表岔道與環(huán)道之間車流交
34、織線,它們相交時所夾的銳角,稱為車流的交織角。從安全和用地綜合考慮,交織角一般以2025為宜。 109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110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中心島中心島直徑,應與進入環(huán)道的計算行車速度相適應,最小20m,最大120m。圍繞中心島的環(huán)道長度,在理論上還應大于各相鄰岔道之間的各段最小交織長度之和。111V環(huán)一般取路段設計車速的0.5-0.65倍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分類及平面布置 環(huán)道寬度與岔道口環(huán)道寬度一般采用三車道,包括圓曲線加寬在內(nèi),總寬為l2m。也可采用雙車道,總寬為9m。非機動車道寬 8m。岔道出口和進口的轉(zhuǎn)彎曲線半徑,應與環(huán)道計算行車速
35、度相適應。可采用等于或略小于中心島的圓曲線半徑。環(huán)道橫坡宜采用雙面坡。112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任務合理確定交叉口范圍內(nèi)各條道路交會銜接的形式及相應路面設計標高。解決的問題:行車、排水及建筑三者關(guān)系。113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114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要點主次道路相交,“次”服從“主”;相交道路等級相同時,維系縱坡不變,改變其橫坡。一般改變縱坡較小的道路橫斷面;至少考慮將一條道路縱坡由內(nèi)向外降坡以保證排水,否則交叉口內(nèi)設雨水口;不應使一條道路的雨水排到另一條道路上115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方法116方法方格網(wǎng)法設計等
36、高線法二者結(jié)合法繪出55m或l0l0m平行于路中線的線,確定方格網(wǎng)角點處的地面標高和設計標高。便于測設。選定路脊線和劃分標高計算線網(wǎng),算出路脊線和標高計算線上各點的設計標高,最后勾畫設計等高線。清晰反映豎向設計線形狀。綜合二者所長。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凸形地形交叉口117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凹形地形交叉口118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分水線地形交叉口119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谷形地形交叉口120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斜坡地形交叉口1
37、213.7 路線的平面交叉 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的基本類型 馬鞍形地形交叉口122123水泥混凝土路口設計示例124瀝青路面路口設計示例3.8 路線平面圖 綜合反映路線平面位置、線形、沿線人工構(gòu)造物、工程設施的布置及公路與周圍環(huán)境、地形、地物的關(guān)系。1253.8 路線平面圖 公路路線平面圖1263.8 路線平面圖 城市道路平面圖127128主講人:許 鷹土木學院道橋系 第三章 道路平面設計 習題課道路勘測設計129本章小結(jié)3.1 路線平面的基本線形3.2 圓曲線3.3 緩和曲線3.4 彎道的超高與加寬3.5 行車視距3.6 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3.7 路線的平面交叉3.8 路線平面圖的繪制本章重點基本知識點:1、確定直線的最小、最大長度考慮哪些因素?2、圓曲線最小、最大半徑考慮哪些因素?3、圓曲線的計算4、緩和曲線的線形特征5、緩和曲線的曲線參數(shù)的選取6、緩和曲線最小長度考慮哪些因素?7、緩和曲線的計算8、最大超高坡度考慮哪些因素?9、超高方式、超高旋轉(zhu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師范大學《通信電子線路》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師德案例與養(yǎng)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環(huán)境學基礎綜合實驗》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師范大學《管理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員工安全記分管理實施細則
- 精益管理學習資料2
- 部分非常規(guī)作業(yè)許可證(樣表)酸(堿)洗類作業(yè)
- 保育員一日工作安排
- 檔案鑒定工作表
- 外科學-第六十二章-脊柱、脊髓損傷課件
- 電力基礎知識匯總課件
- 初中語文人教六年級下冊《專題閱讀:概括主要事件》PPT
- 大象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全冊
- 2020-2022學年部編版八年級語文古詩詞專項練習卷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 手術(shù)室護士崗位說明書版
- 13、停電停水等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以及消防制度
- 醫(yī)療HRP整體解決方案課件
- 【知識點解析】拋物線的光學性質(zhì)及其應用
- 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shù)醫(yī)療質(zhì)量控制指標(2021年版)可編輯版
- 分布式光伏安裝清包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