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_第1頁
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_第2頁
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_第3頁
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_第4頁
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儲備林改培外業(yè)調查技術一、術語和定義1、國家儲備林(National Forest Reserves )國家在指自然條件適宜地區(qū),通過特定政策措施營造的,用于木材儲 備并發(fā)揮多種功能的森林。2、改培(Improvement or Transformation )指對林分采取更換樹種、 間伐、補植、冠下造林、割灌、施肥、修枝等綜合技術措施,改善林木生長 條件,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生長量和生態(tài)功能的森林經營活動。3、大徑級用材林(Large-size Timber Forest)指以培育大徑材為主要 目的的林分。大徑材標準按照LY/T 2118執(zhí)行。4、珍稀樹種用材林(Precious

2、 and Rare Timber Forest)指列入國家 或省級珍貴樹種名錄,具有較高價值或優(yōu)良材質的用材林分。5 、定性標準改造培育型立地質量較好,由于未適地適樹、未及時經營或受病蟲鼠害及森林火 災影響,造成林木生長停滯,或目的樹種不明確,通過采取改培措施,能夠 達到預期培育目標的林分。提質培優(yōu)型立地質量較好,林木總體生長狀況良好,但通過采取綜合性技術措施,改善林分結構和生長條件,林分質量和生長量能進一步提高的林分。6、定量標準(1)立地質量指標立地指數2 14或地位級中等以上(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北方25度以下,南方35度以下;土層厚度:北方(A+B層)60cm以上,南方(A+B 層

3、)40cm 以上)。(2)生長量指標確定不同區(qū)域不同改培對象的年蓄積生長量指標參見 附錄A。二、國儲林建設項目類型(一)集約人工造林選擇水熱條件好、立地指數高(立地指數之14或地位級中等以上 (一般坡位中、下部;坡度25度以下;土層厚度A+B層60cm以上。) 的荒山荒地、采伐跡地和火燒跡地等宜林地和非林地,采用優(yōu)良種源、無性 系培育的壯苗,采取最新林業(yè)科技成果組裝配套的集約經營措施,開展國家 儲備林建設,以達到速生、豐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二)現有林改培重點對現有林中立地條件好生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fā) 揮的林分,結構簡單且生長已呈現下降的林分,目的樹種不明確、林分結 構簡單、錯過撫育經營時機的

4、人工林或利用價值較高的林分,通過林間隙地 散狀補植補造,片狀、條狀、帶狀造林等經營措施,將純林定向修復為復層 異齡混交林,改變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培育優(yōu)質、高效的珍稀樹種用 材和大徑材。(三)中幼林撫育對有培育前途、木材增產潛力較大的中、幼齡林,采 取間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撫育活動,以及近自然經營措施,砍劣留 優(yōu),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養(yǎng)分與水分循環(huán),改善林木生長 發(fā)育的生態(tài)條件,提高木材蓄積量,加快林木生長速度,縮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質量?;亟ㄔO按照培育目標確定培育周期,分為10年以內短周期用材 林,11-30年中周期用材林和30年以上長周期用材林。其中:30年以內

5、 的中短周期用材林,以緩解我國近期的木材供需矛盾為主;30年以上長周 期用材林,以國家用材林儲備需求為主,緩解珍稀及大徑級用材的供需矛 盾。三、國儲林建設項目調查(一)、小班區(qū)劃1、小班是指內部特征基本一致與相鄰地段有顯著區(qū) 別,并采取相同的經營措施的小區(qū)或地塊。小班在林學特征上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從而也要求實施相同的經營 措施。小班是根據一定條件,從經營觀點出發(fā)而在林班中劃分出來的小區(qū), 而林分是根據生物學特性相近似而劃分出的森林小區(qū)。由此可見,林分是劃 分小班的基礎。通常一個小班就是一個林分,也可能包括幾個林分。在經 營條件好、森林經營強度較高的地區(qū),調查工作需要做得更為細致得情況 下,要

6、求小班林學特性的一致性就比較強,有可能一個林分就劃分成一個 小班。相反條件或個別林分面積特別小的情況 下,可能一個小班就包括幾個林分劃分小班的原則是每個小班內部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與四鄰小班 又有明顯差別,能夠引起經營措施顯著區(qū)別。因此,原則上凡能引起經營措 施差別的一切明顯因素,皆可作為區(qū)劃小班的依據。小班區(qū)劃原則上在現地進行,如果過去的圖面材料豐富,對現地的情況 又清楚時,也可先在室內區(qū)劃,再到現地核對。利用地形圖現地勾繪利用已有的符合調查精度要求的相應比例尺的地形 圖或平面圖,采取現地對坡目視勾繪的方法,將小班輪廓線在地形圖上勾繪 出來,或沿著境界線、林班線或林中小道進行勾繪,并在森林

7、調查時深入 林分內校核修正小班輪廓。利用地形圖,深入到森林內部,采用對坡目視勾 繪小班的界線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需要勾繪小班的對面山坡上,找出一個地勢較 高,透視良好,能清晰看到對面坡上森林分布狀況的站立點,然后手持地形 圖,把地形圖上的明顯地物、地貌與地面上實物對正,保證地形圖與地面的 實物位置吻合,正視對面坡,按照劃分小班的條件,找出小班明顯的邊界, 在地形圖上找出對應位置,用鉛筆把小班的界線勾繪出來。對坡勾繪后,要 深入小班調查,核對小班界線,以保證小班區(qū)劃的正確性。小班編號:以林班(行政村)為單位,游戲響動,自北而南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如1、2、3 ;如果是復合小班,則在原小班號后加點加

8、小號,如21 、 2.2 等。2、小班的面積以一個經營年度內能完成該小班的諸如造林、撫育、采伐等某一項作業(yè)為宜,原則上不要超過300畝。國家儲備林集中連片 面積不得低于100畝,如果小班面積低于100畝,需要在備注欄說明該小 班與哪些小班可以連片,連片面積是否可以達到100畝。3、小班面積測量采用1 : 10000或1 : 25000的地形圖(遙感影像圖)調繪、GPS (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繞測等方式。每個小班應當實測3個 GPS控制點并繪制到1 : 10000或1 : 25000地形圖上。4、對于設計地塊中的小片林木、裸巖或建筑物等未造林及不適宜造林的地塊,經實測后面積大于3畝的都需要標記在地圖上

9、;小于3畝的估計 其所占比例,兩者都必須從小班總面積中扣除。5、在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類型中,不同林分類型的小班至少要拍攝4張反映林分現實狀況的數字照片備查。(二)、小班調查及記載1、集約人工林栽培小班現地調查內容包括:位置(鄉(xiāng)、村并記載小班中心位置附近的GPS坐標)、小 班編號、權屬、地類、地貌、地形(坡度、坡向、坡位、坡形、海拔等)、 面積、土壤、植被、立地類型、營造林類型及擬造林樹種、株行距等。填寫附表1 :集約人工林栽培小班現地調查設計卡。2、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小班外業(yè)調查 (1)內容包括:位置(鄉(xiāng)、村并記載小班中心位置附近的GPS坐標)、小班編號、地塊地理坐標、小班面積、權屬、

10、起源、林種、地貌類形、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類型、土層厚度、目標樹株樹、植被等 因子。(2)采用標準地調查法。在不同類型的林分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隨機至少設置3塊標準地。每個標準地面積為0.06 0.10公 頃(6001000平方米)。外業(yè)調查時應當記錄標準地中心GPS坐標。(3)標準地調查方法步驟標準地的選擇與設置儀器及工具:羅盤儀、測桿、測繩、皮尺、輪 尺(或圍尺)、測高器、記錄夾、記錄表格、林業(yè)調查常用表、木材蠟筆、 計算器等。標準地的選擇:應根據標準地選擇的四個基本原則,對所調查林分作 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點,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設置標準地。標準地面積大小和邊長的確定:標準

11、地面積600-1000 E。標準地 形 狀采用方形。標準地境界測量:用羅盤儀測角,皮尺或測繩量距離。當林地的坡度在5以上時應將斜距改算為水平距。其周界閉和差不得超過1/200。將量測 結果填寫于“標準地調查記錄表”中,并繪出草圖。羅盤儀測定標準地測量紀錄測站方位角傾斜角斜距水平距累計150024.5024.5024.502140024.5024.5049.003230024.5024.5073.504320024.5024.5098.00外業(yè)調查時應當記錄標準地中心GPS坐標及四個角點的GPS坐標。 標準地4個角點要求拍攝照片標記。在標準地內,分別樹種、保留木和采伐木進行每木檢尺,起測胸 徑為

12、5厘米;各林木樹高、平均樹高可采用實測計算。填寫附表2-5。每木檢尺:在標準地內分別樹種、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測定每株樹木的胸徑,按比例統(tǒng)計的工作,稱為每木檢尺(或每木調查)。徑階大小的確定:林分平均直徑6-12 cm時,采用2 cm為一個徑階; 林分平均直徑在12 cm以上時,以4 cm為一個徑階;林分平均直徑小于6 cm時,用1 cm一個徑階(這里的林分平均直徑用目測法確定:即在林分內找 出最粗的樹木2-3株,量其胸徑平均后除以1.7得到)。本次調查采用 2cm徑階。確定起測徑階:檢尺時最小的徑階稱為起測徑階。一般以目測林分平 均直徑的0.4倍作為起測徑階。本次調查起測直徑5cm。每木檢尺

13、:2-3人一組,1-2人檢尺,1人記錄。測徑時應注意:第一,必須測定距地面1.3米處的直徑(單位cm,保 留1位小數),在坡地量測坡上1.3處的直徑。第二,遇干形不規(guī)整的樹 木,應垂直測定兩個方向直徑,取其平均值;第三,在1.3米以下分叉者應 視為兩株樹,分別檢尺。為避免重測、漏測,應沿標準地的一端開始按一定 順序進行,在坡地每木檢尺時,一般從坡上方向坡下方沿“ Z”路線進行 檢尺,并對已檢尺的樹木作出標記。第四,測者每測一株樹,應報出樹種、 林木分類或林木分級和直徑大小,記錄者應復誦,并記入“每木調查表”。kni9i計算平均直徑:首先計算平均斷面積(gi 1 ),再根據計N算平均斷面積計 算

14、出林分平均直徑d (dg 40000g),也可利用計算器按公式d nidi來求。N g 5 g nidl g(4)林木分類與分級在每木檢尺同時時,還要對檢尺的每株樹木進行林木分類與林木分級,計入到標準地調查表相應欄目內。林木分類(適用于生長伐)三級分法。適用對象林木分類適用于所有林分的中齡林(單層同齡人工純林也 可以采用林木分級),(天然混交林或復層林)。主要根據林木在林內所起的作用以及人們對森林的經營要求劃分為目標 樹、輔助樹、干擾樹和其他樹四類:優(yōu)良木(或稱目的樹種、保留木、培育木、目標樹):在生長發(fā)育上最 合乎經營要求的林木,是培育對象。一般情況下,優(yōu)良木多數處在林冠上部 或中部,但在目

15、的樹種被壓的情況下,培育木也可在林冠下部的林木中選 出。有益木(或稱輔助木):能促進培育木的天然整技和形成良好的干形, 并能起到保護和改良土壤的作用。當這些林木妨礙培育木生長時,就應該在 撫育間伐過程中逐漸除掉。有害木(或稱砍伐木、干擾樹):是妨礙培育木和有益木生長的林木, 或干形彎曲、多叉,枯立木,感染病蟲害的林木,這些林木均應砍伐。其他樹:上述以外的樹木。根據林木分化程度對林木進行分級,以便為森林的經營管理提供依 據??死蛱亓帜痉旨壏ǎㄈ斯ち旨疤烊涣种械膯螌油g純林)本法是 根據林木生長勢將林木分為五級(見圖)。I級木(優(yōu)勢木):樹高和胸徑最大,樹冠很大,且伸出一般林冠之 二,受光最好。

16、II級木(亞優(yōu)勢木):樹高和胸徑略次于I級木,樹冠向四周發(fā)育且較 均勻對稱,樹冠略小于I級木,并與I級一起構成林分的主林層。III級木(中等或中庸木):樹高和胸徑生長較前兩級立木為差,屬于 中等,樹冠位于I、II級木之下,位于林冠的中層,樹干的圓滿度較I、II 級為大。IV級木(被壓木):樹高和胸徑生長落后,樹冠窄小,受壓擠。又分 為:IV甲級木:冠狹窄,側方被壓,部份樹冠仍能伸入林冠層中,但側枝均 勻;IV乙級木:偏冠,側方和上方被壓,只有樹冠頂梢尚能伸入林 冠層中V級木(瀕死和枯死木):生長極落后,樹冠嚴重被壓,完全處于林冠 下層,分枝稀疏或枯萎。又分為:V甲級木:生長極落后,但還有部份生

17、活的枝葉的瀕死木;V乙級木:基本枯死或剛剛枯死。(5)目標樹選擇目標樹的標準:目的樹種;生活力強;干材質量好;沒有(或全 少根部沒有)損傷;優(yōu)先選擇實生起源的林木。對于樹種價值差異不顯著的天然林,可以不苛求“目的樹種”,而直接 選擇“生活力強的林木個體”;對于人工同齡純林可以不苛求“實生”與 “萌生”的區(qū)別,按照“與周邊其他相鄰木相比具有最強的生活力”的原則 選擇目標樹。選擇目標樹的標準目標樹首先得是目的樹種。也就是我們幼齡林階段確定的目的樹種, 目的樹種一般盡可能選擇鄉(xiāng)土樹種,經濟價值高的樹種;其次要生活力強。 生活力強就是要樹干通直圓滿,樹冠大而致密,樹冠占到干高的1/3左右, 最低不低于

18、1/4 ;第三要干材質量好。要求一要樹干通直,二要自然整枝能 力強,分枝少,三要無彎曲,或者稍微彎曲,四要無二分叉,或者至少主干 5米以內無二分叉;第四要樹干沒有損傷,至少基部沒有損傷,樹干明顯損 傷會導致干材質量降低,基部損傷會導致空心材;第五要實生起源。這個選 擇過程是不可逆的,就是說不能反過來選,也不能打亂順序選。一畝地確定多少株目標樹一畝地目標樹確定多少株為宜?兩個要點:一是按照目標樹胸徑的20- 30倍確定目標樹之間的距離(針葉樹由于樹冠相對小,自然整枝能 力強,一般為20倍,闊葉樹根據樹冠大小25- 30倍)。二是每畝選擇目 標樹株數,闊葉樹10 15株左右,針葉樹20株左右,混交

19、林分根據實際 情況確定,一般不超過20株。目的是讓目標樹形成自由樹冠,充分釋放目 標樹生長空間,加速目標樹胸徑生長。這里所說的選擇目標樹的株數不是 最終每畝地的保留株數,因為每畝地還有輔助樹,其它樹等。目標樹到底能夠選幾個樹種在混交林分中,只要符合目標樹標準的,幾個樹種都可以,而不僅僅 是一種。在人工純林中,只要與周邊林木相比生活力最強的就可以選擇為 目標樹。一旦選定了一顆目標樹,只要影響目標樹樹冠自由生長的,就稱 為干擾樹,無論什么樹種,一概伐掉。一般選擇一棵目標樹,伐除1-2棵干 擾樹,如果沒有干擾樹,不必刻意去伐除。干擾樹主要從水平和垂直兩個方 向看是否影響目標樹樹冠形成自由樹冠,如果影

20、響目標樹樹冠生長的,就是 干擾樹。在進行生長伐(目標樹選擇)的林分中到底應該怎么做才算撫育合 格。目標樹選擇的林分必須是中齡林,既可以是混交林,也可以是人工純 林。主要就做下面四件事。首先是選擇目標樹。一旦選定了一顆目標樹,只要影響目標樹樹冠自 由生長的,就稱為干擾樹,無論什么樹種,一概伐掉。一般選定一棵目標 樹,伐除1-2棵干擾樹,如果沒有干擾樹,不必刻意去伐除。其次是伐除一些劣質木,瘦弱木,彎曲木,斷頭木,和質量不高的樹。第三是伐除病腐木。在天然林和混交林中的枯立木、枯倒木一般不伐 除。好的林分一般要保留10%到15%的枯立木和枯倒木,因為枯立木和 枯倒木能夠吸引大量的真菌和微生物來加速木

21、質素的分解,最終加速土壤腐 殖質的形成。第四對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樹進行標記和重點保護。實行林木分類的,目的樹種為目標樹;實行林木分級的,目的樹種為I級木、II級木,輔助樹種為III級木。輔助樹又稱“生態(tài)目標樹”,是指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樣 性、保護珍稀瀕危物種、改善森林空間結構、保護和改良土壤等功能的林 木。重點保護三類輔助樹:一是能為鳥類或其他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的林木, 如鳥巢、蜂窩、蟻穴等;二是國家珍稀保護植物;三是針葉純林中的闊葉更 新樹種,或者是闊葉林中的針葉更新樹種。干擾樹對目標樹生長直接產生不利影響、或顯著影響林分衛(wèi)生條件、需要在 近期采伐的林木。其它樹林分中除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以外的林木。測樹高:用測高儀測定每株檢尺林木的樹高,單位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