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神病理學之客體關系的失敗和鏡像的偏差客體關系的失敗客體關系理論(object-relationstheory)認為真正影響一個人(主體)精神發(fā)展的是在出生早期嬰兒與父母的關系。簡而言之,早期嬰兒(主體)與母親(客體)的關系將決定該個體此生與其他人(客體)的關系也就是說:在早年,這個嬰兒如果沒有感覺到被母親所愛:缺愛(創(chuàng)傷性體驗),他在此后便難以感覺到他仍可能被他人所愛。因而恐懼無比,所以要依賴他人(共生symbiosis)、要控制他人(攻擊)、要躲開他人(孤獨)這就是克萊因所識的精神病的緣起。因為早年缺愛,所以對愛極感饑餓,于是對愛的對象(客體)極端的攫取、奢求、控制,這樣一來,事與愿違,反
2、而往往會讓這個個體(主體)失去愛的對象(客體),這樣的悲劇天天發(fā)生著。照克萊因的想法:正是早年的悲劇決定了后來的悲劇。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個體在與他人的情感的關系之中,因渴求被愛,而完全丟棄了自我,有點夸父追日、飛蛾撲火似的風格。再走遠一點,因需要愛而誤讀,出現(xiàn)一種悲劇式的移情和投射:固執(zhí)地認為對方很鐘情于自己,這在精神分裂癥的癥狀學體系中,叫做“鐘情妄想”。早年缺愛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因著對愛、對情感的無邊的渴求,而完全失去了自我的邊界,即與對象完完全全地融合和粘連。有的人對某一個摯愛的對象,首先是完全徹底的移情、然后是完全徹底的控制,以致于表現(xiàn)出諸多“施虐-受虐”的征象。還有一種表現(xiàn),個體對愛
3、的渴求永無休止,在一個客體身上實難饜足,于是無休止的從一個客體移情到另一個,再到另一個,循環(huán)往復,以致無窮。呈現(xiàn)出一幅幅巨大的悲劇的畫面。鏡像的偏差拉康的鏡像關系理論也有些類似:嬰兒在出生后6-18個月,會在鏡子中、更主要是在母親目光的注視中漸漸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自己,并完全依據(jù)母親的眼色來獲知自己是可愛的還是不可愛的。遺憾的是,母親的眼色可能頗為冷漠、否定。依照拉康的看法,這種眼色頗具殺傷性。這種眼色讓嬰兒自慚形穢:“支離破碎”。對有些敏感脆弱的人而言,這種“被破碎”的感覺終其一生也難以修復。會在后來的生活中時時讓這個人沉淪、幻滅、自毀。簡明的講,似乎是個體在此一遭(6-18個月)未能被母親
4、所愛,即再也難以感覺到自己仍可能為他人所愛,此生再難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除此以外,可以發(fā)現(xiàn)鏡像的失敗的個體,精神分裂癥常常對自己身體有些不接受,身體隔膜、張皇、局促、尷尬、刻板、僵硬,自己對自己都很有些搞不清楚、關于高矮、胖瘦、大小都有些模糊,難以貼切的領會好像身體不屬于“自己”而屬于“?”,是陌生的、異己的、甚至是可恨的。對他人的解讀同樣如此希里糊涂。這樣的生活將是一種多么大的誤會。照拉康的見解,這是因為在鏡像之初,自己的身體不曾為母親接受的原故。如果仔細考究,還會發(fā)現(xiàn),種種支離破碎的身體意象,也會從語言或者其他無意識的產(chǎn)物(夢、繪畫、語誤等等)之中展示出來。悲劇式的精神分裂劃分出了“常態(tài)”的
5、有幸者和“異態(tài)”的不幸者。據(jù)保守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是千分之五,由此可以想象今天這個世界有多少靈魂正在“四分五裂”著。而對此現(xiàn)象痛心疾首的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精神的常態(tài)和異態(tài)之間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來截然分開,也就是說:常態(tài)和異態(tài)沒有固定的界限,而是相對和連續(xù)的。早在1910年,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年會上,精神分析大師沙利文Sullivan在論文宣讀之前這樣自我表白:“我,就是一個精神分裂癥病人”,而在座的精神分析學家們對此都心領神會。法國精神病學家萊恩Liang反精神病學的代表他既不同意有“精神病學”這樣一個學科,也不同意有精神病人這樣的說法。他建議用我們(Us)而不是用他們(Them)這
6、樣的稱謂來提及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人們。萊恩認為:“他們”即是“我們”;“我們”即是“他們”;“他”即是“我”;“我”即是“他”;難分彼此。精品文檔弗洛伊德認為:文明不僅壓抑了性本能,也壓抑任何形式的超越。如果完全遵循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的模式,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就會采用一系列極不人道的處置方法。就像萊恩所認為的一樣,精神病學很容易淪為洗腦術、行為誘導術、催眠術、刑罰手段。今天我們還可以這樣說:所謂“正?!钡谋┝Α⒂?、瘋狂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滲透了現(xiàn)代社會;而焦慮、恐懼、擔心自己失卻了靈魂的人卻容易被看作是“異態(tài)”。常常有精神分裂病人極端地恐懼毀滅性的核武器,因而感受超敏、言行乖張,于是就被冠之以幻覺Ha
7、llucination、妄想Delusion(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但政治家們卻時常在夸耀自己擁有這樣的武器,并以此恐嚇別人。事實上,這些政治家們比貼有“精神分裂”標簽的人更危險,更遠離現(xiàn)實。萊恩在分裂的自我與政治經(jīng)驗中極力向世人表明:精神分裂癥是一個病態(tài)社會向個體延伸的結果,應當糾正的是社會的不公和罪惡,而不是個人。反精神病學的派別中還有一個杰出的人物是托馬斯薩斯,他向精神病的基本假設提出了挑戰(zhàn):“也許根本就沒有精神病,精神病只不過是我們整個社會控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復雜形式”。好在西方理性主義只是一種文化形式,與此相對的還有許多其他形式。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表現(xiàn)可為大多數(shù)文化所
8、包容。盡管“幻覺妄想”是診斷精神分裂癥的一個典型標準,然而這個標準并不具有歷史的普遍性,在特定的宗教、藝術、人文背景中人們對“幻覺妄想”有豐富多彩的解讀。能否把眾多具有特殊體驗、想法和靈性的人們都劃入精神分裂癥呢?比如各類宗教徒、神學家、巫師、先知、懷疑論者、預言家、唯靈論者、煉金術士、星相學者、諾斯提主義者或飛碟愛好者等。因此我們還要問:精神病理學能否讓眾多的特異的個體走向精神發(fā)展的高地、走向內心真正的純粹和自由?精神分裂癥的中的幻覺、妄想和種種心靈支離破碎的體驗在人類學、比較心理學的角度上其意義究竟如何?如何思考精神分裂癥病人與客體世界的關系?如何看待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自我結構?對諸如此類問
9、題,精神分析的大師們,如弗洛伊德、榮格、拉康、克萊因、等人都曾構筑了一套體系。榮格對此涉入最深,他經(jīng)過自己真切的體驗,認識到精神分裂癥的幻覺、妄想,實際上與普通人常態(tài)的知覺、思維并沒有截然的不同。由此,他對精神分裂癥的心理治療才擁有了頗大的信心。本體的混亂本體論ontology注重人首先要確立的本體性問題。早在2000年,在哲學雜志一元論monism中,各國的哲學家們就討論了精神分裂癥的起因,有的哲學家認為所謂“精神分裂”是源于一種“本體性的混亂”:個體覺得自己身如浮萍,斷線的風箏,本體不能確立,因而對自己、他人和世界失去了把控;也就對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感到極端困惑和恐懼。我們注意到:早年的各種
10、心理創(chuàng)傷均可能導致個體對他人和外部失去信任感和把控感,引起深刻的“本體性不安”。極端的例子是幼年時期的性創(chuàng)傷,例如父女亂倫的經(jīng)歷,可使父女雙方都由此真切地體驗到愛與恨多重情感的交織、混淆,加之性沖動所喚起的內疚感、罪惡感,以及此行為所涉及的矛盾、欺騙、掩飾、控制、暴力等問題,最終都將摧毀雙方對世界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的認知“本體性喪失”。女兒一方可能出現(xiàn)重大的情感障礙、行為放任、認知矛盾(精神分裂癥基本癥狀);父親一方也可能自此選擇酗酒、攻擊、等自毀行為方式。故亂倫經(jīng)歷對雙方都會帶來不祥的結局,這在臨床上常常見到。文明設定了多種嚴格的禁忌,觸犯了亂倫的禁忌也就越過了一條“不歸的河流”,也就動搖了本
11、體、再難以返回常態(tài),從此生活在顛倒、分裂、破碎、僵死的異態(tài)的世界之中。全知全能的幻像嬰兒個體早年有賴與母親的完全粘附,生命才得以存活。不幸的是有的母親極端自戀、自認為“全知全能”、控制欲極強、很霸道,喜歡將孩子完全據(jù)為己有。這樣的母親可能喜歡在孩子身上投射、復制出和自己同樣的自戀和霸道。也就是說:這樣的母親會讓孩子完全的從屬于自己,將孩子變成自己的拷貝、替身。如果經(jīng)年累月這種投射、復制、暗示、教化成功,這樣的在家中就打造成了“全知全能”的小“皇帝”,將目無規(guī)則、目無他人、無所敬畏、極端自戀、夸大、僵化。孩子過度的以自己為中心會使自己對現(xiàn)實的感知失真。過度的忽略他人也會在自己周圍設置荊棘和障礙、
12、因為周遭的現(xiàn)實顯然又絕不是為某個人量身訂做的。因此可以想象這樣的孩子面對現(xiàn)實該有多么大的困精品文檔難,他將行走的通道是多么的狹窄,他會怎樣的對抗、攻擊、跌倒、淪陷、觸礁。將生命的能量和熱情漸漸流失在許多消耗性而非建設性的事件之中,漸至無路可走,便停滯下來,退化下去。為了安慰自己、自圓其說、有的人還不得不用想象的真實(幻覺妄想)來取代現(xiàn)實,自身的更大悲劇便由此發(fā)生了。正如在湖邊顧影自盼的水仙花納西索斯Narcissus,最終在自戀的鏡像中走向死亡。秉性堅硬的自戀者還可能因種種挫折而變得乖戾、殘忍、充滿暴力傾向和破壞性的欲望,周遭他人悲劇便由此發(fā)生了。這種悲劇最可能發(fā)生在周圍的“重要他人”身上,這
13、個“重要他人”或許正是自己的母親。這就正應驗了佛教所言的因果。照經(jīng)典精神分析的理論:個體退化、固著在自戀的階段,是偏執(zhí)狂發(fā)生的根本機理。精彩而千奇百怪的自戀的案例當屬大名鼎鼎的施瑞伯法官。那么何等程度的自戀是適當?shù)哪兀抗烙嬛赶蜃约旱膼酆椭赶蛩说膼鄣姆萘窟€是應該均衡一些、大致相等:“中庸”為好。另外,薩特在論自我的超越中,對自戀者給出了一條很好的建議:個體必須克服“唯我論”,必須意識到自我有賴于他者other而存在。存在的恐懼與虛無恐懼者覺得:生命本質的的悲劇性和無意義性日復一日的在自己面前展開,而自己無能為力。精神分析認為恐懼起于生命之初,個體早年基本的無能著實令人恐懼。人類生長發(fā)育成熟的時
14、間漫長,在出生之初是完全不能自理的,此后,依賴他人而活下去的狀態(tài)還要延續(xù)十多年。也就是說:個體早年的生死完全是被他人決定著的,這種“被決定”的狀態(tài)必然伴隨著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這樣的恐懼感為我們每一個人所熟知,在卡夫卡、黒塞、陀思妥耶夫斯基、格拉斯等人的筆下有精準的描述。大江健三郎說;“我感到一種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恐懼和悲傷,為了不被這種情感所壓倒,我便會自言自語,這就是我的難以言說的嘆息??謶肿屓藢ΜF(xiàn)實的體驗支離破碎。恐懼把世界蒙上了灰色和黑色,讓人在黑夜中顫栗,讓人失眠、無法靜下心來睡覺,也無法靜下心來做事。而照海德格爾的話來說:恐懼是一種崩潰的、支離破碎的體驗,在世(being-in-the-world)被毀壞的體驗;這足以讓個體消耗、窒息、喪失棲居dwell于此世間的力量。恐懼者無所不懼、感到外部世界某種不測隨時都會發(fā)生、他驚慌失措、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終日。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版信息咨詢服務費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雇傭人才知識產(chǎn)權合同3篇
- 2024年環(huán)保技術研發(fā)轉讓合同
- 2025版軟件開發(fā)合同技術需求說明書及交付標準3篇
- 糊化鍋的課程設計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車買賣雙方權益保護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勘察分包合同3篇
- 箱形基礎設計書課程設計
- 2024年羊毛衫出口進口貿易合同3篇
- 2024年酒店整體出租合同書
- GB/T 44328-2024七氟異丁腈
-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市級名校2024年中考數(shù)學模試卷含解析
- 山里的夜(2022年浙江金華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 安全保衛(wèi)工作方案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廣東省標準)
- 基于PLC的食品包裝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
- 保密協(xié)議簡單合同范本
- 機械設計作業(yè)集
- 食品快速檢測實驗室要求
- 冬季心血管病預防知識
- DB36-T 720-2013 汽車加油站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