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包含運動療法和理療。在西方國家統(tǒng)稱為物理治 療,而我國在歷史上將物理治療簡稱為理療,將運動療法簡稱為體療,從而引起 概念的混淆?,F(xiàn)在為了區(qū)別國際上的物理治療和我國的理療在內涵上的差別,本 書將運動療法和理療均歸屬在物理治療之下。本章主要介紹物理治療-運動療法。 一、概述1、運動療法(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學和神經發(fā)育學為基礎,采用主動和被動運動,通過改善、代償和替代的途徑,旨在改善運動組織(肌肉、 骨骼、關節(jié)、韌帶等)的血液循環(huán)和代謝,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 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減輕異常壓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療壓
2、力,糾正軀體畸形和功 能障礙。2、基本原則(1)因人而宜按照各個患者功能障礙的特點、疾病情況、康復需求等制定康復治療目標和方案,并根據(jù)治療進度和功能及時調整方案。(2)循序漸進應激適應性要逐步建立,訓練效應符合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參加康復訓練是技能學習過程,神經-肌肉功能重建也是系統(tǒng)再學習的過程, 因此運動強度應該由小到大,運動時間由短到長,動作復雜性由易到難,休息次 數(shù)和時間由多到少、由長到短,訓練的重復次數(shù)由少到多,運作組合由簡到繁。(3)持之以恒訓練需要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才能獲得顯著效應,停止訓練后訓練效應將逐步消退。因此康復訓練需要長期持續(xù),甚至維持終生。(4)主動參與強調患者主動參與康
3、復訓練。只有主動參與,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運動功能不可能通過被動治療而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5)全面鍛煉人體的功能障礙是多器官、多組織、多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綜合,康復的目標應包括心理、職業(yè)、教育、娛樂等多方面,最終目標是重返社會。因 此康復治療應該全面審視,全面鍛煉。3、基本類型(1)力學和運動學原理肌力訓練、耐力訓練、呼吸訓練、平衡訓練、協(xié)調性訓練、牽張訓練、牽引、關節(jié)活動訓練、手法治療、醫(yī)療體操、步態(tài)訓練、轉 移訓練。(2)神經肌肉促進技術常用的有Bobath技術、Rood技術、Brunnstrom技術、本體感覺促進技術(PNF)和運動再學習技術。(3)代償和替代原理假肢、矯形器、輔助具應
4、用、能量節(jié)約技術。4、基本體位(1)功能位 指當肌肉和關節(jié)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復時,可以使肢體發(fā)揮最佳 功能的體位,通常為肌力平衡位,以利于最大限度地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上 肢功能位 多為屈曲位,關節(jié)屈曲45,外展60, 屈曲90,前臂中 立位,腕關節(jié)背伸3045,稍尺側屈,掌指關節(jié)和指間關節(jié)稍屈曲,食指至 小指屈曲度有規(guī)律地遞增;拇指在掌平面前方,掌指關節(jié)半屈曲,指間關節(jié)微屈 曲。 下肢功能位 多為伸展位。髖伸展,膝屈曲2030,踝90。中立 位。(2)抗痙攣位 指在肢體對抗痙攣的體位,用于中樞神經損害的患者。體位 與痙攣模式有關。原則上使肢體向痙攣的相反方向牽張,從而盡量牽張痙攣肌。5、常用設備
5、(1)上肢運動治療器械 包括 關節(jié)練習器、 梯、肋木、滑輪及吊環(huán)組合 練習器、墻壁拉力器、上肢懸吊牽引架、前臂旋轉練習器、腕屈伸練習器、體操棍、啞鈴、磨砂板、分指板、重錘手指練習器等。(2)下肢運動治療器械包括電動站立斜床、電動或機械跑臺、功率自行車、TIIT 。站立架、助行器、懸吊牽引架、股四頭肌練習器、平衡杠、坐式踏步器、踝關節(jié) 屈伸練習耍華腰椎牽引裝置、頸椎牽引裝置。各種拐杖、助行器、輪椅。取物延伸器、手柄加粗裝置、止滑裝置、服裝穿著輔助(3)牽引器械(4)輔助步行器械(6)生活輔助器械裝置等?;?、轉移支架等。平衡板、彈力床、平衡訓練/評估儀等。(7)轉移輔助器械(8)平衡訓練器械(9
6、)其它訓練用墊和床、姿勢矯正鏡等。6、運動處方 指根據(jù)患者的臨床和功能狀況評估結果,以處方形式為患者安 排的運動治療方案?;緝热莅ㄟ\動方式、運動量(強度、時間、頻率)、療 程和注意事項。二、力學原理的運動訓練(一)力量訓練1、基本運動方式(1)電刺激運動 指采用電刺激的方式誘發(fā)肌肉收縮活動,以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粘連 形成,為主動運動作準備。適用于肢體癱瘓,肌力0I級而無法運動者。肌電生物反饋觸 發(fā)的功能性電刺激是將微弱的肌電信號觸發(fā)治療儀器的電刺激,從而有助于使患者感受到自 己努力的結果,取得比單純電刺激更好的效果。(2)助力運動 指借助外力輔助和患者主動肌肉收縮完成的肢體活動。外力包括器
7、械(如 滑輪和重量)、健側肢體或他人幫助。助力運動常是電刺激運動向主動運動過渡的中間形式, 適用于肌力III級的患者的功能訓練或生活活動能力的代償性活動。(3)主動運動指患者主動獨立完成,無外力作用的肢體活動,以增強肌力和耐力、改善關節(jié)功能、心肺功能和全身狀況。適用于肌力III級的患者。(4)抗阻運動 指患者主動進行對抗阻力的活動。阻力可以來自器械或他人,以提高肌 力和肌肉耐力。適用于肌力IVV級的患者??棺柽\動在運動形式上介于靜力性與動力性運 動之間。多數(shù)日?;顒拥男再|介于靜力性和動力性運動之間(圖10 1)。各種體位轉化過 程往往由靜力性收縮啟動,動力性收縮主導中間過程,最后以靜力性收縮結
8、束。如果強調肌 肉耐力和力量的綜合訓練,抗阻運動是比較好的方式(表10-1)。(5)等長運動指肌肉收縮時肌纖維的長度不變,張力增加,關節(jié)角度不變的肢體活動,又稱為靜力性運動,用于肌力訓練,特別是可以在關節(jié)固定時進行肌肉收縮訓練,也可以用 于避免關節(jié)弧疼痛點(例如髕骨軟骨?。┑募×τ柧?。生活中端、提、拉、舉、抗、推、蹲 等動作基本都屬于等長運動。中等強度的等長運動時肌肉壓力增加,靜脈血管往往先被壓迫, 影響靜脈回流,導致遠端組織充血。而高強度運動時肌肉張力高于動脈血壓,肢體血流暫時 阻斷,形成缺血。無論是中等強度還是高強度運動,由于肌肉血流量相對減少,所以肌肉無 氧代謝比重較大,以運動持續(xù)時間較
9、短。運動強度主要以肌力為指標。(6)等張運動 指肌肉收縮時肌纖維長度縮短或延長,張力基本保持不變,關節(jié)角度變 化的活動,又稱為動力性運動。上述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的主要方式都是等張運 動。根據(jù)肌肉收縮時肌纖維長度變化的方向,等張運動又分為以下兩種(1)向心性收縮肌肉收縮時肌纖維長度縮短,又稱為向心性縮短,如屈 的肱二頭肌 收縮。向心性收縮的基本目的是產生肢體運動,收縮速度相對較快,神經控制環(huán)路比較簡單。(2)離心性收縮 肌肉收縮時肌纖維的長度延長,又稱為離心性延伸,如下樓時的股四 頭肌收縮等。離心性收縮的基本目的是控制肢體運動,收縮速度相對較慢,神經控制比較復 雜,涉及到各種反饋抑制,
10、在精細運動時涉及較多。中樞神經功能障礙(例如腦卒中、腦外傷)時,肢體的向心性運動比較早出現(xiàn),可以由較低 級中樞(如脊髓中樞)控制,但是運動控制能力較差。離心性運動則比較難以恢復。離心性 收縮訓練對于增強肌力的效果要優(yōu)于向心性收縮,但是比較容易造成肌肉損傷。從實用的角 度,進行肌力訓練時充分利用向心和離心性收縮。表10-1動力性、靜力性和抗阻運動特性比較運動特性動力性運動靜力性運動抗阻運動肌肉張力變化不大明顯增加相應增加肌纖維長度明顯變化變化不大相應變化運動時間長短中等運動力量小大中等肌肉纖維類型I型II型兩型均參與訓練效應 耐力增加不變適當增加訓練效應 力量不變增加適當增加(7)等速運動 指運
11、動中速度和力矩恒定,肌肉在運動中的任何一點都能達到最大收縮 力的活動。該運動方式采用電腦控制的專門設備,根據(jù)運動過程的肌力大小變化調節(jié)外加阻 力,使關節(jié)依照預先設定的速度完成運動。與等長運動和等張運動相比,等速運動的最大特 點是肌肉能得到充分的鍛煉而又不易受到損傷。2、訓練注意事項(1)合理選擇訓練方法增強肌力的效果與選擇的訓練方法直接有關。訓練前應先評估訓練部位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和肌力情況,根據(jù)評估結果選擇訓練方法(表10-2)。(2)合理調整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包括重量和重復頻率?;颊咤憻挄r的最大抗阻重量應 該適當小于患者的最大收縮力,施加的重量或阻力應恒定。避免突然的暴力或阻力增加。若 患者不
12、能完成全范圍關節(jié)運動、運動肢體疼痛、肌肉震顫或出現(xiàn)代償性運動時應降低負荷或 阻力。(3)無痛訓練肌力訓練時應該在無痛的前提下進行。因為疼痛提示肌肉損傷,疼痛時的肌肉痙攣也造成額外負荷,勉強訓練將導致嚴重肌肉或軟組織炎癥或損害。表10-2肌力訓練方法的選擇原則肌力訓練方法目標0-I級功能性電刺激運動誘發(fā)主動肌肉收縮,避免肌肉萎縮。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避免攣縮和粘連。促進運動神經功能恢復。II-III級助力運動,輔助運動 促使肌力達到III級,產生功能性關節(jié)主動活動。III級 主動運動 促使肌力達到IV級。IV-V級抗阻運動,等速運動促使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復正常。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4)避免過度訓練
13、肌力訓練后短時間內的肌肉酸痛是正?,F(xiàn)象,有利于肌肉纖維的蛋 白合成。但是運動當時肌肉嚴重疼痛提示運動強度過大,而次日晨的酸痛或疲勞增加說明運 動量過大。這兩種情況都需要避免。(5)充分進行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訓練前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即將運動的肌肉、韌帶、關節(jié)和心血管系統(tǒng)預熱,避免突然運動導致適應障礙和合并癥。(6)注意心血管反應運動時心血管將有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運動時的心血管反應,避免過分的訓練導致心血管意外。(二)耐力訓練耐力(endurance)是指持續(xù)運動的能力,相當于運動強度、時間或重復次數(shù)的乘積,包括肌 肉耐力、全身耐力、速度耐力和專門耐
14、力。全身耐力指進行全身活動的持續(xù)能力。由于全身 運動耐力的決定因素是機體有氧代謝的能力,取決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謝能力,因此在臨 床上通常把全身耐力訓練稱為有氧訓練(aerobic training)。肌肉耐力指肌肉進行持續(xù)收縮 和反復收縮的能力,也稱為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指特定速度運動的持續(xù)能力。專門耐力指進 行專門活動的持續(xù)能力。耐力和力量訓練產生不同的訓練反應(表10-3)。表10-3耐力和力量訓練對骨骼肌代謝和功能的影響適應性改變對肌肉功能的影響 耐力訓練增加線粒體質量和氧化酶活性,紅肌增加,肌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肌耐力和有氧能力 增加,運動中乳酸形成較少,肌力增加不顯著。力量訓練肌肉橫截面增
15、加,白肌纖維增加,線粒體數(shù)量相對減少。肌力和爆發(fā)力增強,耐 力改善不顯著或下降,無氧代謝能力增強。1、全身耐力訓練 全身耐力訓練(有氧訓練)是采用中等強度、大肌群、動力性、周期 性運動,持續(xù)一定時間,以提高機體氧化代謝運動能力或全身耐力的鍛煉方式。常用于健身 強體和心肺疾病、代謝疾病和老年人的康復鍛煉。(1)運動方式常用的方式包括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車、劃船、滑雪、跳繩、登山等。(2)運動量運動量指運動過程中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基本要素為強度、時間和頻度。運動強度指單位時間的運動量,可以用運動負荷/時間(min)表示,例如速度5 km/h。也可以用其它相關指標表示,例如吸氧量(VO2)%
16、、代謝當量(METs)%、心率%或 主觀用力記分等。運動訓練時將基本訓練目標強度稱為靶強度。一般選擇50%80%VO2max 的強度作為靶強度。METs與VO2相關,是運動強度的相對指標,沒有個體差異,不受血管 活性藥物的影響,同時可以通過查表的方式進行活動強度計算(參見第六章),靶強度一般 為50%80%METmax。心率和運動強度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并且容易檢測。靶心率一般為70%85% 最大心率由于心血管活性藥物的廣泛使用,采用靶心率的方法受到限制。主觀用力記分 (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RPE是患者最容易采用的方式(參見第六章),特 別適用與家庭
17、和社區(qū)康復鍛煉。運動時間除去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外,靶強度的運動時間為1540 min。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成反比。在特定運動總量的前提下,運動強度 越大,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在沒有醫(yī)學監(jiān)護的條件下,一般采用減小運動強度和延長時間的 方法,提高訓練安全性。運動頻度一般為每天或隔天一次(35次/周)。運動頻度少于2次/周效果不佳。運動量要達到一定的閾值才能產生訓練效應。一般認為每周的總運動量(以熱卡表達)應在 700卡2,000卡(約相當于步行或慢跑1032 km)。運動量小于700卡只能達到維持身體 活動水平的目的,而不能提高運動能力。而運動量超過2000卡則并不增加訓練效果。運動 總量的要求無明顯
18、性別差異。熱卡與METs有對應關系,可以互相推算。熱卡與METs的換算 公式為 熱卡=代謝當量(METs)X3.5X體重(kg)/ 200。(3)訓練程序 指每次訓練課的安排。通常將一次訓練課分為三部分準備運動、訓練運動和整理運動。準備活動(warm-up)指訓練運動之前進行的活動,逐漸增加運動 強度以提高肌肉、肌腱和心肺組織對即將進行的較大強度運動的適應和準備,防止因突然的運動應激導致肌肉損傷和心血管意外。強度一般為訓練運動的1 /2左右,時間510 min, 方式包括醫(yī)療體操、關節(jié)活動、肌肉牽張、呼吸練習或小強度的有氧訓練。訓練運動指達到靶強度的訓練。一般為1540min,是耐力運動的核心
19、部分。根據(jù)訓練安排的特征可以 分為持續(xù)訓練、間斷訓練和循環(huán)訓練法。整理運動(cool-down)指靶強度運動訓練后進行較低強度的訓練,以使肌體逐步從劇烈運動應激逐步“冷卻”到正常狀態(tài)。其強度、 方法和時間與準備活動相似。(4)注意事項 選擇適當?shù)倪\動方式 近年來慢跑逐漸減少,而快走逐步增多。游 泳、登山、騎車等方式的應用也在增多。注意心血管反應 鍛煉者應該首先確定自己 的心血管狀態(tài),40歲以上者特別需要進行心電運動試驗等檢查,以保證運動時不要超過心 血管系統(tǒng)的承受能力。保證充分的準備和結束活動 防止發(fā)生運動損傷和心血管意外。 注意心血管用藥與運動反應之間的關系。(5)過度訓練的表現(xiàn) 不能完成運
20、動?;顒訒r因氣喘而不能自由交談。運動后無 力或惡心。慢性疲勞。失眠。關節(jié)酸痛。運動次日清晨安靜心率突然出現(xiàn)明顯變快 或變慢。(6)常用方法步行,是最常用的訓練方式,優(yōu)點是容易控制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簡便易學,運動損傷較少。缺點是訓練過程相對比較單調和枯燥。體弱者或心肺功能減退者緩 慢步行可有到良好的效果??焖傩凶呖蛇_到相當高的訓練強度,步行速度超過78 km/h的 能量消耗可超過跑步。步行中增加坡度有助于增加訓練強度。健身跑,指以提高身體健康 為主要目標的跑步活動,屬于高強度運動(816 METs)。優(yōu)點是運動強度較大,訓練耗時 較短,適用于體質較好的患者。但對下肢關節(jié)(特別是膝、踝關節(jié))和相關
21、的肌肉及韌帶的 負荷明顯增大,屬于高損傷性運動,所以近年來對中老年人不太提倡。騎車,可以分為室 內和室外兩類。室內主要是采用固定功率自行車,運動負荷可以通過電剎車或機械剎車調節(jié)。 室外騎車包括無負重和負重騎車,優(yōu)點是不受氣候和環(huán)境影響,運動時可以方便地監(jiān)測心電 和血壓,安全性好,運動負荷容易掌握和控制。缺點是比較單調和枯燥。室外騎車的興趣性 較好,缺點是負荷強度不易準確控制,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或干擾,發(fā)生訓練損傷或意外 的概率較高,運動中難以進行監(jiān)測。室外無負重騎車的強度較低,所以往往需要增加負重, 以增加運動強度。下肢功能障礙者可采用手臂功率車的方式進行上肢耐力性鍛練。也可將上 下肢踏車訓
22、練結合進行。訓練時踏板轉速4060周/min時肌肉的機械效率最高。游泳,優(yōu)點是運動時水的浮力對皮膚、肌肉和關節(jié)有很好的安撫作用,對關節(jié)和脊柱沒有任何重力, 有利于骨關節(jié)疾病和脊柱病患者的鍛練,運動損傷很少。由于水對胸腔的壓力,有助于增強 心肺功能。水溫一般低于體溫,運動時體溫的散發(fā)高于陸上運動,有助于肥胖患者消耗額外 的能量。溫水游泳池的水溫及水壓對肢體痙攣者有良好的解痙作用,這類患者有時在陸上 無法訓練,但在水中仍然有可能進行耐力訓練。缺點是需要游泳場地,運動強度變異較大, 所以運動時要特別注意觀察患者反應。運動前應在陸上有充分的準備活動。有氧舞蹈,指 中、快節(jié)奏的交誼舞(中、快三步或四步等
23、)、迪士科、韻律健身操等,活動強度可以達 到35METs,優(yōu)點是興趣性好,患者容易接受并堅持。缺點是由于情緒因素較明顯,所以運 動強度有時難以控制,對于心血管患者必須加強監(jiān)護。2、肌肉耐力訓練指小負荷,多次重復或持續(xù)較長時間,以提高肌肉收縮耐力的鍛煉方式??梢杂脝♀彙⑸炒?、墻拉力器等器械。(1)采用40%60%最大收縮力的負荷,反復收縮2550次/組,重復35組,每組間隔數(shù)分 鐘。每天12次。(2)持續(xù)或反復牽拉膠帶或拉力器,或反復提舉、推壓重量,直至肌肉疲勞,休息23min, 重復進行35組/次,每天1 2次。持續(xù)等長收縮練習持續(xù)進行保持肌肉靜力性收縮直至疲勞。例如半蹲或站樁。注意事項對于糖
24、尿病患者注意避免肌肉酸痛,防止酸中毒發(fā)生。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心血管反應,防止發(fā)生意外??棺栌柧毧棺栌柧?resistance training )介于力量訓練和耐力訓練之間,主要有兩種方式,即漸進 抗阻訓練和循環(huán)抗阻訓練。訓練目標包括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1、漸進抗阻訓練指抗阻運動強度逐漸增加的運動鍛煉方法,曾經是應用最廣泛的運動療法之一。一般先測定鍛煉肌肉的最大收縮力,然后按最大收縮力的50%、75%和100%的順 序進行肌肉收縮,每一強度10次收縮為1組,間隔休息23min。也有人采用相反的順序, 即按照最大收縮力的100%、75%和50%順序進行肌肉收縮。訓練一般采用杠桿原理的器械, 即利
25、用杠桿的長度調節(jié)抗阻重量,作為施加運動負荷的方式(圖10-2)。2、循環(huán)抗阻訓練指系列中等負荷抗阻、持續(xù)、緩慢、大肌群、多次重復的運動鍛煉,以增加肌力和耐力,增強心血管素質。方法 運動強度為40%50%最大一次收縮,每節(jié)在 1030 s內重復815次收縮,各節(jié)運動間休息1530 s,1015節(jié)為一循環(huán),每次訓練 23個循環(huán)(2025 min),每周訓練3次。逐步適應后可按5%的增量逐漸增加運動量。 訓練應以大肌群為主,如髖關節(jié)肌群,大腿和小腿肌群、軀干肌群、和 關節(jié)和 關節(jié)肌群。 強調單側緩慢的全關節(jié)范圍的抗阻運動。避免兩側肢體同時運動,以減少過分的心血管反應。 采用單側肢體輪流進行抗阻運動還
26、可以有效地使運動后的肌肉得到充分恢復,避免乳酸積累, 從而有利于進一步運動。3、注意事項運動訓練時主張自然呼吸,不要憋氣。訓練后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肌肉酸脹,但必須在次日清晨全部恢復。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注意訓練時的心血管反應。等速運動訓練等速運動訓練(isokinetic training)需要特殊的等速訓練設備。訓練既可以強調力量,也 可以強調耐力。與儀器設定的運動速度與抗阻力有關。運動角速度越高,抗阻力越低,耐力訓練的比重就越大。運動角速度越低,抗阻力越高,力量訓練的比重就越大。一般60/s為低速,適用于力量訓練。60/s180/s為中速,適用于肌 肉耐力訓練。也可以采用多點等長收縮運動,
27、即在關節(jié)運動弧的不同點進行靜力性收縮,適 用于在特定關節(jié)弧角度時有疼痛的患者的力量訓練,在訓練中可以避開疼痛點。例如髕骨軟 骨病患者的股四頭肌力量訓練。訓練的抗阻強度一般采用40%80%最大收縮力。以可以進 行快速有力地運動而不引起疼痛為標志。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全關節(jié)范圍的訓練。少數(shù)情況下減 小運動范圍,以避開疼痛點進行訓練。放松訓練放松訓練(relaxation)指通過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緩解肌肉痙攣、緩解疼痛、降低身體和 心理應激、調節(jié)自主神經、改善睡眠的鍛煉方式。常用的方法包括1、漸進放松技術患者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寬松衣服,去除眼鏡,全身放松,肢體對稱;閉上眼睛,注意呼吸,于呼氣時放松,并
28、默念“放松”;逐漸將注意力集中于身體的不 同部位,并逐漸放松全身的肌肉,一般從頭開始,然后由頸至、臂、手、軀干、臀、腿和 足;在患者呼氣時可以重復單字、短語或聲音以幫助患者排除雜念,或集中注意力于某一顏 色、場地或物體(如燭光),也可以默念從10至1,反復進行。在治療結束時緩慢睜開眼睛, 休息數(shù)分鐘,然后緩慢起身。2、對比放松技術即訓練肌肉進行強力收縮后,使該肌肉產生松弛。通常先使患者反復練習肌肉收縮和松弛,以熟悉肌肉控制的方式。訓練一般從遠端肌群開始,然后至近端肌群。 訓練地點選擇安靜的環(huán)境,松解衣物,去除皮帶、手表、眼鏡等,取坐或臥位。先閉眼安靜 休息34min。訓練從一側肢體開始,再至對
29、側。如用力握拳、放松;用力屈或伸、放松; 用力外展或外旋 關節(jié)、放松;以后整個上肢一起用力、再放松。下肢和軀干也同此。此時 最好同時配合深呼吸,即用力時吸氣,放松時呼氣。對有高血壓患者則在用力時呼氣,放松 時吸氣。3、暗示放松技術 指通過心理暗示的方式,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的訓練。訓練時需要房 間溫度適中、通風良好、光線柔和。治療者用平靜、催眠似的語調,要求患者思想輪流集中 于身體某一部位。如要使某一肢體放松,先要想到它“很重”,并重復數(shù)次,直至該部顯示 松弛,此時即令患者抬起該肢體,但患者已無法移動它,似感覺它在漂浮一樣,也即已達松 弛的目的?;颊咄M入催眠狀態(tài)。4、自由擺動指上肢或下肢置于
30、下垂位,利用重力進行放松擺動的訓練方法。在肢體遠端可以施加0.5-1Kg重量以增強重力。本法適用于 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放松。5、生物反饋 指利用生物反饋儀將身體無法感覺生理活動轉變成聲、光或數(shù)字信號,使 患者可以客觀地了解自身生理功能的變化,從而逐漸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包括使身體放松。 最常用的放松性生物反饋方式是肌電反饋。先囑患者安坐,在肌緊張部位置放表面電極,要 求患者注意肌電聲音的變化,掌握逐漸使自己的肌肉松弛的方法。6、氣功氣功是我國特有的民間鍛煉方式,對于放松有獨到的作用。基本鍛煉方法和要領是 調身一調整體態(tài),放松自然;調息一調整呼吸,柔和勻暢,以橫隔呼吸為主;調心一 調整神經、精神狀態(tài)
31、以誘導入靜。放松訓練常采用靜松功,即取臥位或坐位,呼吸采用自然 呼吸法,把意念集中在身體的某一部分,若有若無地想著它,以排除雜念??裳刂眢w各部 位進行依次思念。例如,從頭、頸、臂、手、胸、腹、背、腰、大腿、小腿至足。與此 同時,相應地使該部的肌肉放松,如此反復。吸氣時意念靜,呼氣時放松相應部位肌肉,以 至完全放松。以后可意守丹田穴或膻中穴、命門穴、涌泉穴等。(六)牽張訓練牽張訓練(stretching exercise)是對肌肉和韌帶進行牽伸延長的訓練方法,主要用于治 療肌痙攣、肌腱、韌帶或關節(jié)囊攣縮、痙攣性疼痛。牽張也有助于刺激肌梭,以調整和提高 肌張力,加強肌收縮力。牽張動作一般每次保持
32、510 s,重復1020次。牽張訓練較多 應用于下肢。1、骼脛束牽張患者的患側向墻,側身離墻站立,健側手叉腰,患側手撐墻,患側髖部盡量接觸墻壁,兩腳不要離地,離墻壁距離可逐漸增加,以增加牽張度。2、股內收肌群牽張取坐位或臥位,膝關節(jié)屈曲90度,雙足并攏,雙膝關節(jié)自然放松向外。癱瘓的患者可以由治療師固定雙足,并用手控制膝關節(jié)外展活動。3、股四頭肌牽張膝跪位軀干后伸,或屈膝屈髖跪坐位,兩手向后撐床或地面,作挺腹伸髖。4、胴繩肌牽張 各種壓腿的動作均為胴繩肌牽張。也可以采用直腿坐位,將身體盡量向 小腿靠攏。癱瘓患者可以取臥位,治療師取坐位,將患者一側小腿置于治療師的上,治療 師用手固定患者的膝關節(jié)于
33、伸直位,并利用身體向前傾,逐步牽拉胴繩肌。5、小腿三頭肌和跟腱牽張 (1)取站立姿勢,面向墻壁,兩足離開墻一定距離,兩手支 撐墻,身體向前盡量使腹部接近墻,足跟不可離地,使小腿得到牽伸。如果只需牽張單側, 可將健腿向前膝關節(jié)屈曲患腿在后伸直成弓步,患側小腿即受到牽張。(2)做屈膝下蹲動 作可以牽伸跟腱。(3)手法牽張,即由治療師坐在患者的患側,用手握患者足跟,前臂置 于患者足底,用身體的重量向患者頭部方向牽引踝關節(jié)。6、關節(jié)牽張可以使用肋木或門框等,將患側上肢伸直,手逐步沿肋木或門框向上移動至高處,以使關節(jié)盡量得到牽伸。移動的方向包括前方、側方和后方。7、注意事項(1)牽張過程需要反復進行。(
34、2)牽張中應該無顯著疼痛。(3)避免突 然暴力,以防止發(fā)生肌腱或韌帶損傷。(七)呼吸訓練呼吸訓練(breath training)是指保證呼吸道通暢、提高呼吸肌功能、促進排痰和痰液引流、 改善肺和支氣管組織血液代謝、加強氣體交換效率的鍛煉方法。呼吸訓練已廣泛用于呼吸系 統(tǒng)疾病、胸部手術后及其它合并呼吸功能障礙疾病的康復。1、體位基本原則是選用放松、舒適的體位,例如臥位、半臥位、前倚靠坐位等。合適體位的目的包括 放松呼吸相關的肌肉,穩(wěn)定情緒,固定和放松 帶肌群,減少上胸部活動、 有利于橫膈移動等。需加強患側的胸式呼吸時可采取患側在上的側臥位;對體力較好者可采 用前傾站位。2、方法(1)腹式呼吸訓
35、練指強調膈肌呼吸為主的方法,以改善異常呼吸模式,用于慢支肺氣腫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颊呷∨P位或坐位,腹部放松,用雙手置于腹部,經鼻緩慢深吸氣, 吸氣時意念中將氣體吸往腹部,雙手隨腹部膨隆而向外擴張。呼氣時噘唇將氣緩慢吹出,同 時雙手逐漸向內加壓,以增加腹內壓,促進橫膈上抬,把氣體盡量呼出。也可將兩手置放于 肋弓,在呼氣時加壓以縮小胸廓,促進氣體排出。呼氣與吸氣的時間比例大致為1 1。強 調適當深呼吸,以減慢呼吸頻率,提高通氣效率。(2)局部呼吸訓練指在胸部局部加壓的呼吸方法。治療師或患者把手放于需加強部位,在吸氣時施加壓力。用于增加胸部局部的呼吸能力。(3)抗阻呼氣法 指在呼氣時施加阻力的訓練
36、方法,用于慢支肺氣腫或阻塞性肺疾病的 患者,以適當增加氣道阻力,減少或防止氣道在呼氣時塌陷,從而改善呼氣過程,可以采用 縮唇呼氣(吹笛樣呼氣)、吹瓶呼吸、吹球囊呼吸和發(fā)音呼吸等。3、注意事項 (1)訓練時避免情緒緊張,選擇放松體位。(2)避免憋氣,同時不可過 分減慢呼吸頻率,以免誘發(fā)呼吸性酸中毒。(3)有痰液阻塞或排痰困難時,采用胸部扣擊 的方法,以松動小氣道壁附著的痰液,并通過咳嗽動作排出。(4)訓練時避免疲勞。(八)平衡訓練平衡是指人體在靜止或受到外力作用時保持姿勢穩(wěn)定的能力。平衡訓練(balance training) 就是維持和發(fā)展平衡能力的鍛煉方法,用于腦損傷或病變、脊髓損傷或病變、
37、外周神經損傷、 骨關節(jié)疾病患者,也用于內耳病變等。1、基本原則 (1)從最穩(wěn)定的體位開始,逐步過渡到最不穩(wěn)定的體位。即從靜態(tài)平衡(I 級平衡)訓練開始,過渡到自動動態(tài)平衡(II級平衡),再過渡到他動動態(tài)平衡(III級平 衡)。(2)逐步縮減人體支撐面積和提高身體重心,在保持穩(wěn)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頭頸 和軀干運動,從睜眼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訓練。(3)訓練時注意患者安全,避免發(fā)生意外 損傷。2、訓練分類 (1)靜態(tài)平衡訓練 依靠肌肉協(xié)調等長收縮維持平衡。先從比較穩(wěn)定的 體位開始,逐步過渡至較不穩(wěn)定體位。(2)動態(tài)平衡訓練 有兩種維持平衡的方式一 是調整肌張力保持平衡,二是改變姿勢或體位以保持平衡。
38、動態(tài)平衡訓練應該采用各種體位, 支撐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逐步施加外力。訓練還分為坐位平衡訓練、立位平衡訓練 和動態(tài)訓練。3、坐位平衡訓練 患者取坐位,手置于身體兩側或大腿,保持心情放松。I級平衡訓 練 指不受外力和無身體動作的前提下保持獨立坐位姿勢的訓練,患者通過協(xié)調軀干肌肉 以保持身體直立。開始時需要有人在身旁保護,逐步過渡到無保護獨立坐。II級平衡訓 練 指患者可以獨立完成身體重心轉移、軀干屈曲、伸展、左右傾斜及旋轉運動,并保持 坐位平衡的訓練。可以采用拾取身體周圍物體,或進行作業(yè)。III級平衡訓練 指可 以抵抗外力保持身體平衡的訓練?;颊咴谛厍半p手抱,由治療者施加外力破壞患者坐位的
39、 穩(wěn)定,誘發(fā)頭部及軀干向正中線的調正反應。4、立位平衡訓練 I級平衡訓練指不受外力和無身體動作的前提下保持獨立站立姿勢的訓練,患者用下肢支撐體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時治療者可用雙膝控制患者下肢,或使 用支架幫助固定膝關節(jié)。開始時兩足間距較大,以提高穩(wěn)定性;在能夠獨立站立后逐步縮小 兩足間距,以減小支撐面,增加難度。II級平衡訓練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勢下,獨立完成身體重心轉移、軀干屈曲、伸展、左右傾斜及旋轉運動,并保持平衡的訓練。開始時 由治療者雙手固定患者髖部,協(xié)助完成重心轉移和軀體活動,逐步過渡到由患者獨立完成動 作。III級平衡訓練指在站立姿勢下抵抗外力保持身體平衡的訓練。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訓練
40、、站立作業(yè)訓練等。5、注意事項(1)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訓練由易到難。(2)注意患者訓練時的安全,開始新階段訓練時必須有治療者保護。(3)施加外力時注意分量,不能超過患者可調節(jié)的 力量。(4)注意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5)明確平衡障礙的原因,進行原發(fā)病的治療,例 如本體感受器障礙、眼及前庭整合障礙、內耳平衡功能障礙等。(5)必須注意保持頭頸的 穩(wěn)定。(九)協(xié)調訓練協(xié)調訓練(coordination training)是指恢復平穩(wěn)、準確、高效的運動能力的鍛煉方法,即 利用殘存部分的感覺系統(tǒng)以及利用視覺、聽覺和觸覺來促進隨意運動的控制能力。主要用于 深部感覺障礙、小腦性、前庭迷路性和大腦性運動失調
41、、震顫性麻痹等的康復治療。1、訓練種類上肢協(xié)調性訓練、下肢協(xié)調性訓練和軀干協(xié)調性訓練。2、訓練要點(1)先從臥位練習開始,在熟練掌握要領后再在坐位、站位、步行中進行訓練。(2)先從簡單的單側動作開始,逐步進行比較復雜的動作,如單雙側同時、上下肢同時、 上下肢交替,以至兩側同時做互不相關的動作,如一側上肢前舉,對側下垂;一側前舉對側 側舉;一側上舉對側側舉;或一側上肢作捶擊,對側上肢作撫摸動作等。(3)先作大范圍和快速的動作,熟練后再作活動范圍小的、緩慢動作練習。(4)先睜眼后閉眼練習。(5)先從障礙輕的一側開始。(6)每個動作要重復34次。練習完成后要用相等時間進行休息。(十)水中運動療法水中
42、運動療法(hydrotherapy)目前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由于鍛煉時很少有損傷的機會,所 以得到各國高層次康復醫(yī)療單位的普遍采用。1、輔助運動 利用水的浮力減輕身體重量對下肢的負荷,使下肢支撐能力不足的患者可 以在水中行走。也可以利用浮力對軀干或上肢起支托作用,使肌力II級的患者可以進行運 動。2、抗阻運動 在肢體運動方向與浮力方向相反,或運動速度較快時,需要對抗水的阻 力,相當于抗阻運動。水中的抗阻負荷與患者的主動用力程度相關,所以患者幾乎不可能產 生過度負荷,所以十分安全。3、平衡訓練 水的浮力作用使患者體重“減輕”,從而比較容易控制身體平衡,因此可 以比較早期進行I級平衡訓練。進而可以
43、利用水的波動,干擾患者平衡,使患者可以進行 II級平衡訓練。進行對抗水的阻力的活動相當于III級平衡訓練。4、協(xié)調訓練游泳動作就是協(xié)調能力的訓練。5、步行訓練水中步行訓練可以先在水中的平行杠內進行。肌力較弱的癱瘓患者也易于完成。6、注意事項(1)水溫 熱水(36C39C )有利于緩解痙攣,但不利于心血管疾病 患者。溫水(32C34C)有利于常規(guī)運動訓練,但不利于緩解痙攣。(2)安全 患者 要在地面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治療者有時需要陪同下水,給患者以安全感,同時可直接保 護。(3)保持水的清潔,避免交叉感染。(一)牽引治療牽引治療(traction)是將牽拉力施加于患者身體,以減輕或去除體重對椎
44、間盤的壓力、松 解關節(jié)粘連、緩解肌肉痙攣等的治療方法,臨床上用于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癥和神經壓迫、 糾正關節(jié)攣縮等。常用牽引方法有手法牽引、滑輪牽引、電動牽引、倒立牽引、自動牽引等。 臨床常根據(jù)牽引部位分為頸椎牽引、腰椎牽引、關節(jié)功能牽引等。1、頸椎牽引(cervical traction)適用于頸椎病和其它有頸部神經壓迫癥狀的患者。體位通常采用坐位。患者不能坐立時可以采用仰臥位牽引。姿勢 坐位牽引時頭前屈20。30 0, 部放松,以感覺舒適且能減輕癥狀為準。 牽引重量務必落到后枕部,使牽引力作用在鉤椎關節(jié)和椎體后緣,以擴大椎間隙和椎間孔, 從而減輕神經根受壓和椎動脈扭曲。重量落在下頜部可導致疼
45、痛,牽引帶如果夾住顳部可導 致頭部脹痛不適。但是椎動脈型和脊髓型患者應該采用垂直位牽引,以免加重脊髓受壓。牽引裝置 多采用頜枕吊帶牽引法,牽引帶由兩部分組成,一條托住下頜,另一條 托住后枕部。牽引重量通過繩索和滑輪與牽引帶連接?;啝恳椒ê唵危稍诩抑羞M行。 重量可以采用沙袋,或電動牽引力。重量通常從2.53 kg開始,逐漸增加,一般不超過頭顱的重量(約1/10體重)。時間通常采用持續(xù)牽引,每次2030 min,每日l2次,療程為1020 d。注意事項 牽引重量要適中,重量過大易引起顳頜關節(jié)痛、頭痛等,也可造成肌肉、 韌帶、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損傷。牽引過程中患者應感覺舒適,如果有不適,應該調整體
46、位或減 輕牽引重量。2、腰椎牽引(lumbar traction)適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和其它有神經壓迫癥狀的下腰痛患者。臥位持續(xù)牽引 一般采用仰臥位,上部牽引帶固定于下胸部和床頭,下部牽引固定 在骨盆。牽引力通過下部牽引帶傳遞到骨盆,從而使下身與固定的上部牽引帶產生對抗牽拉, 使牽引力分解到各個腰椎間盤。牽引重量一般相當于1/2體重(2550 kg),每次牽引20 30 min,每日l2次,1020 d/療程。上身懸吊牽引 患者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握住單杠或類似物體,將身體懸空。此時腰 部的牽引力等于下半身的重量。該方法簡單、安全,但是由于患者上肢力量的限制,所以一 般牽引時間都不足。目前也有人采
47、用懸吊裝置,通過胸部固定帶將患者的上身懸吊進行牽引。倒立牽引患者在特殊的牽引床上,將下肢固定在床上,把床倒立,使頭部向下,牽引力等于上半身的體重。缺點是頭部向下有不適感,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使用。注意事項 牽引中患者應感到疼痛減輕或有舒適感,如疼痛反而加重或難以忍受, 應檢查牽引方法是否正確或是否適合牽引。牽引結束時應該在床上繼續(xù)平臥2030 min, 以使腰部組織有較長的松弛時間。牽引力放松和牽引帶解除時不要過快。3、關節(jié)功能牽引用于關節(jié)粘連、攣縮和活動受限,使膠原結締組織發(fā)生塑性延長,增加關節(jié)活動范圍。方法受累關節(jié)近端肢體固定,在遠端肢體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內收、外展、內旅、外旋)用適當重
48、量進行牽引。牽引中肌肉逐步松弛,牽引力持續(xù)、集中作用于粘連與 攣縮組織。重量以引起可耐受的酸脹感,但無顯著疼痛或肌肉痙攣為度。時間 每次牽引15 min左右,每日數(shù)次。1020次/療程。上肢關節(jié)訓練一般需要24療程,下肢關節(jié)需要更長的時間。(4)注意事項禁止暴力牽引,避免韌帶損傷。禁止引起顯著疼痛,避免肌肉拉傷。牽引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引起組織缺血?;颊邞摮浞址潘桑赃_到最佳效果。(十二)關節(jié)活動訓練關節(jié)活動訓練(range of motion training)指通過患者的主動和被動運動,以及治療者的牽 引和手法治療,改善和維持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治療方法。用于預防制動時(長期臥床、癱瘓、 固定)
49、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治療由于骨關節(jié)外傷和疾病、神經疾病或其它原因導致的關節(jié)活動障 礙等。1、主動運動 患者采用醫(yī)療體操和器械活動進行主動關節(jié)活動。由于運動由患者主動完 成,所以安全性好,同時有訓練肌力的作用。缺點是訓練強度一般不大,對于嚴重關節(jié)活動 限制的患者效果不好。2、被動運動用外力牽拉和移動功能障礙的關節(jié),或由他人進行關節(jié)被動活動。應用比較廣泛。(1)治療方法 手法牽引 由治療者沿關節(jié)活動方向進行牽拉,可以采用推拿或關 節(jié)松動術(參見下節(jié))。 器械牽引 利用器械給予牽引力或推拉力。懸吊訓練 利 用滑輪、繩索和固定帶組合,懸吊擬活動的肢體進行擺動活動,也可通過健肢帶動患肢活動。持續(xù)性被動活動(c
50、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 采用CPM機,使被治療的關節(jié) 以緩慢的速度和限定的范圍進行長時間持續(xù)活動,目前廣泛使用于關節(jié)手術后的早期活動。水中運動利用水的浮力幫助進行全關節(jié)范圍的運動。(2)注意事項 選擇舒適放松的體位。 操作要緩慢,力量適度,不可引起顯著疼 痛。治療后次日不應該有癥狀加重。 預防關節(jié)攣縮需要每天對所有關節(jié)進行3次全關 節(jié)范圍的運動。治療已經功能障礙的關節(jié)應達到最大活動范圍,并力求有所超過。每天 必須堅持鍛煉數(shù)遍,逐步積累訓練效應。3、關節(jié)松動技術(technique of joint immobilization)是治療者操作患者的關節(jié)生理運
51、動和附屬運動,以緩解關節(jié)疼痛,維持或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手法。(1)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 生理運動指關節(jié)最大范圍的自主運動。附屬運動是自主活動 范圍外,解剖范圍內由他人完成的被動運動,例如關節(jié)的分離,牽拉,相鄰骨間的滑動等。(2)基本手法 擺動 固定關節(jié)近端,關節(jié)遠端作往返運動,如關節(jié)的屈、伸、收、 展、旋轉,屬生理運動。適用于關節(jié)活動達到正常范圍的60%,否則應先采用附屬運動手法。 滾動 屈戊關節(jié)兩個關節(jié)面發(fā)生的位移為滾動,一般伴關節(jié)的滑動和旋轉?;瑒?平面或曲面關節(jié)發(fā)生的關節(jié)面?zhèn)确揭苿訛榛瑒印?旋轉 移動骨圍繞靜止骨關節(jié) 面做圓周運動即為旋轉。旋轉常同滾動、滑動同時發(fā)生。分離和牽引分離 指外力
52、作 用使關節(jié)面垂直移位,牽引指使關節(jié)面水平移位。(3)手法分級(圖10-3)I級 在關節(jié)活動的起始端,小范圍、節(jié)律性地來回松動關節(jié)。II級 在關節(jié)生理活動范圍內,大范圍、節(jié)律性地來回松動關節(jié),但不接觸關節(jié)活動的起始 端和終末端。m級 治療者在關節(jié)活動允許范圍內,大范圍、節(jié)律性地來回松動關節(jié),每次均接觸到關節(jié) 活動的終末端,并能感覺到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緊張。w級 治療者在關節(jié)活動的終末端,小范圍,節(jié)律性地來回松動關節(jié),每次均接觸到關節(jié)活 動的終末端,并能感覺到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緊張。(4)臨床應用 用于因力學因素(非神經性)引起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包括關節(jié)疼痛、肌 肉緊張及痙攣;功能性關節(jié)制動。i、i級
53、用于治療因疼痛引起的關節(jié)活動受限;mi級用于 治療關節(jié)疼痛并伴有僵硬;w級用于治療關節(jié)因周圍組織粘連、攣縮而引起的關節(jié)活動受限。(5)禁忌證關節(jié)活動過度、關節(jié)腫脹、關節(jié)炎癥、惡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十三)步行訓練(walking training)1、基本原則有的放矢。疼痛步態(tài)的主要矛盾通常為局部組織炎癥,所以應首先注重消炎鎮(zhèn)痛治療; 中樞癱瘓步態(tài)應注意解除肌肉痙攣,糾正肌肉失平衡,訓練中樞神經控制能力;外周癱瘓步 態(tài)應強調關節(jié)固定和肌力訓練;關節(jié)攣縮者應努力進行關節(jié)活動訓練。循序漸進。步行的首要條件是有站立平衡。然后是步行動作分解訓練。最后才是實際 步行訓練。量力而行?;颊唛_始訓練時需要
54、治療師幫助,或使用雙杠、拐杖、助行器等。部分下 肢支撐能力不足或活動控制能力不足的患者需要永久性地應用矯形器或輔助步行器具。不可 片面強調獨立步行。注意全身。步行障礙患者步行訓練時的能量消耗往往顯著高于正常步行。因此在訓練 時要注意患者的全身耐力,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訓練時的心血管反應2、基本方法分解動作訓練 先完成站立平衡訓練。在患者達到IIIII級平衡后,進行身體重 心轉移訓練、原地向前后和兩側移步的訓練。開始以健腿支撐,患腿進行重心轉移和移動訓 練。然后以患腿支撐,健腿進行上述訓練。平行杠步行訓練 分解動作完成良好之后,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行走訓練。平行杠 非常穩(wěn)定,因此有利于
55、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減少訓練難度。訓練的基本步態(tài)包括四點 步行 健側手先向前伸出扶杠,患側下肢向前邁步,患側手再向前扶杠,最后健側下肢跟 上。如果是雙側下肢障礙,則可以根據(jù)此原則,選擇任意的啟動動作。適用于嚴重癱瘓或雙 側下肢癱瘓。三點步行 先身體前傾,將雙手向前扶杠,然后患側下肢向前,最后是 健側下肢跟上。適用于偏癱或單側下肢障礙。二點步行 右手和左下肢先向前,然后 左手和右下肢跟上。另一種變異是兩下肢癱瘓者的方式,即兩手先向前,然后兩下肢同時向 前;兩下肢向前落在雙手支撐的同一平面,稱為擺至步,比較安全;落在雙手支撐面的前面 稱之為擺過步,速度比較快。扶拐步行訓練 扶拐步行和平行杠步行的方式
56、基本一致。區(qū)別是用拐的方式。拐包 括單拐和雙拐。單拐又包括手杖、杖、腋杖、四腳拐等。拐不如平行杠穩(wěn)定,因此需要經 過適當?shù)挠柧?,才可以安全有效地應用。對偏癱或單側下肢功能障礙的患者,持拐一般為健 側手,先出拐,再由患腿向前邁,最后是健腿跟上。對于兩下肢障礙的患者則需要用雙拐。 上肢控制能力不佳的患者不能扶拐步行。拐杖和助行器選擇參考表10-4。獨立步行訓練患者在下肢支撐能力達到100%體重,同時站立平衡能力達到III級,可以開始獨立步行訓練。訓練步驟仍然是先分解動作,然后綜合訓練,最后增加行走距離、 速度和地面的復雜度。長距離獨立步行訓練與全身耐力訓練相關。表10-4 拐和助行器的選擇名稱用途
57、適應癥優(yōu)點缺點手杖增加步行穩(wěn)定性增加安全性下肢支撐能力超過95%體重,可獨立步行,但穩(wěn)定度不夠輕便、靈活拐杖遠 端接觸面較小,穩(wěn)定性較差 四腳拐增加步行穩(wěn)定性支撐部分體重下肢支撐能力超過80%95%體重,不用拐難以步行穩(wěn)定性較好,不易滑動靈 活性較差,不平坦的地面使用困難拐支撐部分體重增加步行穩(wěn)定性兩下肢支撐能力超過80%95%體重,不用拐難以步行,腕關節(jié)控制能力欠 佳腕關節(jié)負荷較小,站立時拐可以套在手上進行手的活動靈活性較差。拐杖遠端接觸面較小,穩(wěn)定性較差腋杖支撐體重增加步行穩(wěn)定性兩下肢支撐能力超過50%80%體重;或一側下肢支撐力正常,另一側可以 沒有支撐力,作觸地式步行穩(wěn)定性較好。可以用
58、于不平坦的地面靈活性差。腕關節(jié)肌力不足者不適用。光滑的地面穩(wěn)定性欠佳助行器支撐體重增加步行穩(wěn)定性同腋杖可用于光滑的地面穩(wěn)定性最好靈活性最差。腕關節(jié)肌力不足者不適用。不平坦的地面穩(wěn)定性欠佳(十四)轉移訓練轉移訓練(transfer training)指提高患者體位轉換能力的鍛煉方法。包括床上轉移、臥- 坐轉移和坐-站轉移、床-輪椅轉移、輪椅-椅轉移、輪椅-地面轉移、輪椅-浴缸轉移等。鑒 于篇幅限制,本節(jié)扼要介紹部分病例最基本的床上轉移、坐站轉移、床-輪椅轉移。1、床上轉移 從床的一側轉移到另一側或從仰臥位轉移到側臥位。(1)側向轉移偏癱 患者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移向床的健側,再移動臀部
59、,最后依靠健側上肢將上 身轉移到該側。截癱患者先坐起,然后用手將下肢移向一側,再用手撐床面,將臀部移動到 該側。(2)仰臥轉向側臥偏癱患者轉向健側有困難。訓練時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 起患腿,再用健手握住患手,先上舉到患側,然后突然擺動向健側,利用慣性將軀體翻向側 方,同時用健腿幫助患腿完成轉移。2、坐-站轉移 從坐位轉移到站立位。偏癱患者先將腳跟移動到膝關節(jié)重力線的后方,上 身前傾,兩手交叉握緊,手臂伸直向下,然后將手臂突然上舉,利用手臂上舉的慣性和股四 頭肌收縮,完成站立動作。3、床-輪椅轉移由床上移動到輪椅或由輪椅移動到床。截癱患者可以采用兩種方式。1)輪椅靠在床邊,剎住雙輪,與床的長
60、軸呈45,患者先在床上坐起,用手將癱瘓的下肢移 動到床邊,將臀部也移動到床邊,將兩腿放下,用一手支撐輪椅不靠近床邊的扶手,另一手 支撐在床上,將臀部擺動到輪椅上。如果輪椅的側板能夠移動,對患者的轉移有很大幫助。 患者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即上床時將輪椅正面推向床邊,剎車,用手將癱瘓的下肢逐一移 到床面上,然后用手撐輪椅扶手,逐步推動臀部和腿移動到床上,完成轉移。下床時采用相 反的方式,即將臀部移到床邊,背對輪椅,再用手撐床面逐漸移動向輪椅三、神經肌肉促進技術神經肌肉促進技術(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以神經生理學和 神經發(fā)育學為理論基礎,促進中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照片濾鏡調色課程設計
- 二手車交易平臺營業(yè)員銷售總結
- 春游課程設計
- 家具設計師工作總結
- 風險防控方案計劃
- 法律服務行業(yè)風險防范方案
- 化工行業(yè)衛(wèi)生防護要點
- 物流運輸行業(yè)咨詢服務經驗總結
- 藥店衛(wèi)生管理措施
- 金融領域的投資顧問職責
- 股權協(xié)議書和合伙人協(xié)議書
- 河南省駐馬店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
- 幼兒園名師公開課:小班安全《超市安全我知道》微課件
- MOOC 英文技術寫作-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2年10月自考00850廣告設計基礎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工會委員會會議紀要
- 《水電工程水文設計規(guī)范》(NB-T 10233-2019)
- 2024年1月電大國家開放大學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法理學
- (高清版)DZT 0284-2015 地質災害排查規(guī)范
- 駕駛員勞務派遣車輛管理方案
- 電纜大和小修危險源辨識和控制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