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碳化深度JGHNT07_第1頁
混凝土碳化深度JGHNT07_第2頁
混凝土碳化深度JGHNT07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 限公司試驗室作業(yè)指導書文件匯編編號:JGHNT07第1版第1次修訂混凝土碳化程度試驗檢測實施細則第1頁共3頁發(fā)布日期:2014年1月1日適用范圍、檢測項目及技術標準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于測定在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氣體介質中混凝土試件的碳化程度,以評定該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也適用于水泥砂漿。檢測項目混凝土的碳化程度。引用標準JTJ270-98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檢測設備碳化箱:帶有密封蓋或門的密閉容器,容器的容積至少應為預定進行的試 件體積的兩倍。箱內應有架空試件的擱架,二氧化碳引入口,分析取樣 用的氣體引出口,箱內氣體對流循環(huán)裝置,溫濕度測量以及為保持箱內恒溫 恒濕所需的設

2、施。必要時,可設玻璃觀察口以對箱內的溫濕度進行讀數(shù);氣體分析儀:能分析箱內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精確到1%;二氧化碳供氣裝置:包括氣瓶、壓力表及流量計;其他:1%酚歐乙醇溶液(含20%的蒸餾水)、變色硅膠、鋼尺、噴霧器等。試驗3.1.碳化試驗應采用棱柱體混凝土試件,以3塊為一組,試件的最小邊長應符合 下表的要求。棱柱體的高寬比應不小于3。試件最小邊長(mm)骨料最大粒徑100301504020060無棱柱體試件時,也可用立方體試件代替,但其數(shù)量應相應增加。碳化試驗的試件宜采 用標準養(yǎng)護。一般應在28d齡期進行碳化,采用摻合料的混凝土可根據(jù)其特性決定碳 化前的養(yǎng)護齡期。但試件應在試驗前2d從標準

3、養(yǎng)護室取出。然后在60C溫度下烘48h。經烘干處理后的試件,除留下一個或相對的兩個側面外,其余表面應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 限公司試驗室作業(yè)指導書文件匯編編號:JGHNT07第1版第1次修訂混凝土碳化程度試驗檢測實施細則第2頁共3頁發(fā)布日期:2014年1月1日用加熱的石蠟予以密封。在側面上J嗔長度方向用鉛筆以10mm間距畫出平行線, 以預定碳化深度的測量點。將經過處理的試件放人碳化箱內的鐵架上,各試件經受碳化的表面之間的間距 應大于50mm。將碳化箱關閉密封。密封可采用機械辦法或油封,但不得采用水封以免影響 箱內的濕度調節(jié)。開動箱內氣體對流調節(jié)裝置,徐徐充入二氧化碳,并測定 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

4、逐步調節(jié)二氧化碳的流量,使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保 持在203%。在整個試驗期間可用去濕裝置或放入硅膠,使箱內的相對濕度 控制在705%的范圍內。碳化試驗應在205C的溫度下進行。每隔一定時問對箱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溫度及濕度作一次測定。一般在第 一、二天每隔2h測定一次,以后每隔4h測定一次。并根據(jù)所測得的二氧 化碳濃度隨時調節(jié)其流量。去濕用的硅膠應經常更換。碳化至3、7、14及28d時,各取出試件,破型以測定其碳化深度。棱柱體 試件在壓力試驗機上用劈裂法從一端開始破型。每次切除的厚度約為試件 寬度的一半,用石蠟將破型后試件的切斷面封好,再放入箱內繼續(xù)碳化, 直到下一個試驗期。如采用立方體試件,則

5、在試件中部劈開。立方體 試件只作一次檢驗。劈開后不再放回碳化箱重復使用。將切下的那部分試件刷去斷面上的粉末, 隨即噴上(或滿上)1%酚歐乙醇溶 液。經30s后,按原先標劃的每10mm 一個測量點用鋼尺分別測出兩側面各點 的碳化深度。如果測點處的碳化分界線上剛好嵌有粗骨料顆粒,則可取該顆粒 兩側處碳化深度的平均值作為該點的深度值。碳化深度測量精確至1mm?;炷猎诟髟囼烗g期時的平均碳化深度d,應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 1mm:n Z did = i = 1式中dt試件碳化七天后平均碳化深度(mm);以-兩個測面上的各測點的碳化深度(mm);n-兩個測面上的測點總數(shù)。以在標推條件下(即二氧化碳濃度為203%,溫度為205C,濕度為70士5%)的3個 試件碳化28d的碳化深度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用以對比各種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及 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以各齡期計算所得的碳化深度繪制碳化時間與碳化深度的關 系曲線,以表示在該條件下的混凝土碳化發(fā)展規(guī)律。檢測結束工作試驗完畢后,收拾整理好試驗設備,以備下次使用。上海交通建設總承包有 限公司試驗室作業(yè)指導書文件匯編編號:JGHN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