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參考)_第1頁
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參考)_第2頁
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參考)_第3頁
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參考)_第4頁
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歷史進程及其經驗借鑒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步的歷史,同時它更是一部思想不斷解放的歷史。從思想進步史的角度,回顧這段歷史,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我們在新世紀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目標,是有益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造成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百家爭鳴 的 論文格式論文范文畢業(yè)論文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步的歷史,同時它更是一部思想不斷解放的歷史。從思想進步史的角度,回顧這段歷史,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我們在新世紀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目標,是有益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造成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的局面,其間出現(xiàn)儒家、道家、墨家及法家

2、諸學派。這次思想解放的共同特點,是人們在揚棄殷商以來流行的占卜文化的同時,發(fā)展了華夏民族最初盡管還很粗糙的理論思惟形式。華夏文化早期大師老冉揚棄殷商文化糟粕,發(fā)展出與自然十分接近的道家學說;孔子和墨子則揚棄老子學說中的消極的部分,發(fā)展出注重政治實踐和社會實效的儒家和墨家學說??鬃訉W說中強調人的能動性的部分后來為孟子和荀子抽象出來并推至很高的地位??鬃訉W說中的中庸的倫理學說,為統(tǒng)治者所發(fā)揮,成為社會管理的思想工具,而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說經過莊子的發(fā)展則逐漸為被壓迫的社會階層所接受,并成為反抗階級壓迫的思想武器。二者構成后世華夏思想對立統(tǒng)一的主要方面。 西漢至魏晉時期,中國政治經濟由北方向南方遷移。

3、伴隨這種遷移的是中華民族思想新的解放。西漢武帝時,因北部壓力所產生的鞏固政權的需要,漢武帝利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主張,對原始儒學中強調人的能動性和原始民主的部分進行了修正,使之成為為封建專制服務的學說。至此,儒學的生命力開始枯竭。 東漢之后,由于大規(guī)模戰(zhàn)亂,儒學失去了支撐社會心理的功能,從而也失去了它對社會人倫的約束力。在這種由儒學衰落造成的普遍的心理空虛中,由老莊無為學說揉合而成的玄學成為社會思潮。玄學的產生在當時具有雙重的意義: 一方面它在社會心理失衡時給人以新的心理支撐。它主張毀棄禮法,追求自然,這已有了思想啟蒙的意義。比如鮑敬言在無君論中把自然之禮置于皇權之上,這就削弱了人對皇權的依

4、附,從而加強了人與客觀自然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由于當時社會并不具有社會關系變革的經濟條件,因而,這種由北方游牧民族南犯引起的混亂,并沒有給當時中國帶來象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帶給歐洲那樣的新前景,大動亂之后社會最終只有消極地回歸到“無”的世界?!百F無”意識反映了這一時期文人的苦悶。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經濟重心逐漸由北向南遷移,從而經濟重心和政治重心發(fā)生分離的時期。這時政治仍以北方為重心,而經濟重心已向長江流域移動。這種離心到唐宋時已隨大運河的開辟成為定局。此間,廣闊且未開發(fā)的長江兩岸為北方自然經濟和封建社會系統(tǒng)提供了新的復制空間,這再一次激起中華民族再建秦漢社會系統(tǒng)的熱情。這種熱情在玄學以及西傳佛學

5、的催動下,形成了一種新的有生命力的社會思想。 儒學在東方中國的衰落為西亞南亞諸文化傳播提供了廣大的市場。東漢始,中國相繼傳入襖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前幾種宗教主要在西域胡商中流傳,漢人多奉老子為教祖并開始接納佛教。與基督教一樣,佛教在早期也是勞動人民思想解放的武器。佛教初入中國時,中國正處經濟文化重心即將南遷和江南即將進入開發(fā)時期。經濟空間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要求人們的思想空間也要有一個大解放,這就使得道家思想和佛學思想成了當時正處經濟大變動之初的人們自覺接受的思惟形式。且不說老莊思想中那狂放無羈、汪洋恣肆的文風對當時人們的守舊思想產生多大的沖擊力,只要看看老莊學中那豐富的相對論式的思惟形

6、式,就不難理解道家思想在這一時期盛行的原因。然而,中國的玄學只是一枝不結果的花,單憑其只破不立的玄想尚不足以推動當時人們的思想解放,恰巧,佛學的傳入為當時社會出現(xiàn)的開放思潮增加了新動力。佛學在它傳入中國之初,并不只有麻醉人民思想的一面,它更有解放人民思想的一面。以禪宗為例,南禪慧能“頓悟說”主張人人都可以獨立自悟,自修成佛,沒有必要依賴外界的幫助。這與歐洲馬丁路德提出的個人憑信仰就可以自救的見解何其相似!不同的只是,歐洲二元性質的社會結構使馬丁路德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有一個資本主義的前途,而中國的這次思想解放由于沒有新經濟體系的接納,在經過一番波折后,不得不又回到傳統(tǒng)的思想方式之中。至于那些不甘

7、“招安”的文人只有在充滿道家意識的“桃花源”中,寄托自己那“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理想。 唐始,建立在自然經濟和小農業(yè)經濟基礎之上的華夏傳統(tǒng)思想方法在生克融溶中的演進步入成熟的階段。此時南方土地開發(fā)日趨飽和,生產由粗放經營轉向精耕細作式經營;與此相應,外來的佛學思想在與中國的儒學和道學交融后,在中國扎根并與道學一起在唐韓愈倡導的“復古運動”中,開始接受儒學的“招安”。宋時,中國南方開始有了微弱的商品經濟,與此相隨的是佛學和道學思想中的理性意識開始向儒學滲透,與儒學產生共融,并由此誕生了以宋明理學為標志的新儒學。朱熹是宋明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認為“理”是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朱熹把“理”推至

8、無尚地位后,接著又把儒家社會規(guī)范納入理義之中。他說: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皆蓋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在此,“理”又成了儒學的核心同時,朱熹又把佛學禪宗中的滅除雜念的修行思想與儒學的修身思想揉合一體,提出“去人欲,存天理”的倫理規(guī)范,就這樣,道釋儒三家在宋明理學中得到天衣無縫的融合。 與黑格爾學說的它在與專制社會妥協(xié)同時,也培養(yǎng)出了革命的意識命運相似,朱熹以后,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進程,在對宋人空談亡國現(xiàn)象的痛心反省中產生了與德國黑格爾之后相似,但卻是低層次的演進。 第一個擔當起改造程朱理學的是陸九淵。他揚棄了程朱哲學中對外部儒家規(guī)范的承認這與中國佛教中南禪對北

9、禪的揚棄相似,直接提出“心即理也”。這種主張又由王守仁推至頂峰: 他干脆提出: “心外無物”的命題這與西方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命題有相似的思想變革意義。這個命題的哲學價值在于它把宋儒之“理”,從外部搬至人的內心,也就是說,人們可以根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去把握,而不是一味被動地去適應外部規(guī)范。這樣就把人們的認識從現(xiàn)實的儒學禮教中解脫出來,使人們有了獨立判斷的可能。這不能不說是由程朱理學土壤中生發(fā)出的進步的思想之花。 與黑格爾思想培養(yǎng)出來的兩類學生一類是空談“批判”的青年黑格爾派,另一類是追求實踐的青年馬克思的后果相似,王守仁的弟子王艮把老師的“理”從內心又拉回到現(xiàn)實,提出: “即事是學,即事是道

10、”的命題;李贄更執(zhí)極端,大呼“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強調個性解放: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孔子而后足也?!弊钣幸饬x的,是李贄提出: “天下萬物皆生于兩,不生于一”的一反東方大一統(tǒng)思惟常規(guī)的命題: 他在夫婦論這篇不長的文章中鮮明地表達出他的本體二元論的思想,這與康德“二律背反”的命題何其相似;可惜的是,李贄這種跨時代的思想閃光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也沒有為學人偏愛,正如在康德與黑格爾之間,中國人更青睞后者一樣。 李贄之后,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注重修身與實踐相結合的風尚,其代表人物是明清之際的的三大思想家即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其學說特點是強調“崇實致用”。大概是對宋明亡國的慘痛教訓 ,明清以

11、后的學人不再只限于解釋世界,而是勇敢地從事政治變革的斗爭: 黃、顧二人均是以反宦官為宗旨的“復社”中的重要人物,王夫之更是率兵抗清的的勇將。這種文人注重實踐的學風使中國思想解放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階段。 即使是改良性實踐,也必然要觸動外部的權威世界。明清以來,中國學人高舉起思想解放的大旗,從不同方面對舊文化發(fā)起全面持久的沖擊。這個進程大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宋明理學中的理性思想及老莊思想中的平均主義為基礎理論的變革,其代表人物前者如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后者如洪秀全等。前者試圖在不觸動舊體制的前提下,使中國實現(xiàn)近代工業(yè)的變革。后者則試圖推翻舊體制,在保留小農業(yè)的前提下建立平均主義的理想

12、王國。有意義的是,洪秀全把中國農民的原始平等思想與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相結合,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學習西來佛教后,再次開始注意從西方文化中吸取思想養(yǎng)料。洪秀全喚起中國南方農民對平均田地的熱情,建立了龐大的農民政權。但是,由于當時的中國農民很難理解同時代發(fā)生的商品經濟的意義,因而,他們對商品經濟原則抱有大偏見。對他們來說,商品經濟就是西洋人的殺人越貨及國內財東的高利貸剝削。這也難怪,那時的中國人從沒感受到發(fā)生于生產領域的商品經濟,他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限于流通領域的商業(yè)經濟,而商業(yè)經濟往往使不從事生產的“倒爺”發(fā)財,使生產者,特別是小生產者破產。于是,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中往往把“商品經濟”與“商業(yè)經濟”混為

13、一談,把商品生產者與“奸商”混為一談。結果,傳統(tǒng)的中國人在制止商業(yè)經濟的同時,也阻塞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同樣的道理,傳統(tǒng)中國人在從事商品經濟的同時,也很容易滑向商業(yè)經濟。 太平天國及洋務運動失敗使明清以來的中華民族思想解放運動進入第二階段。甲午慘敗,使中國學人自南宋滅亡后再次有了喪權辱國的體驗,并被迫再次反省。中國學者在痛苦中意識到,排斥外來思想,封閉鎖國不能自救,自此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進程開始面向世界,希望從西方尋求中國解放的新力量。這個過程一開始就分為兩種路線: 一是學習西方的物質手段以加固封建政體;另一是學習西方物質和文化手段以變革封建社會。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光緒帝為首的近代改良派,后者的代

14、表人物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近代民主派。雙方斗爭最終在袁世凱復辟中雙雙敗北。幸好,袁世凱封建復辟只是一次僅有八十三天的回光返照。此后,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進程出現(xiàn)再次飛躍,其特點是: 西方的進步思想與中國實際結合。這種結合標志著中華民族思想解放運動日益走向成熟。 袁世凱復辟失敗后,中國出現(xiàn)分別代表兩種前途的力量: 一種是軍閥封建勢力,另一是中國民主派力量。雙方為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展開了殊死的斗爭。這種斗爭到1919年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蘇聯(lián)十月革命后,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登陸。孫中山適應這一歷史潮流,實行新三民主義,極大地喚發(fā)了中國民眾的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熱情。人民站在民主派一邊,民主派北伐取得了勝利。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人民開始經歷中華民族思想解放進程中的最偉大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中國人民通過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和探索,使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從理論、運動、轉變?yōu)殚_放和富有活力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建國之初,中國廣大個體農民很難用西方人習慣的理性思維來理解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核,很難理解“社會主義”實質上就是一種保證人類社會日益實現(xiàn)社會化,特別在生產資料領域實現(xiàn)社會化的主義??茖W社會主義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卡爾馬克思設計了一種“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社會模式來容納未來將出現(xiàn)的社會所有制。然而,所有這些都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磁場中變了形。我們廢除了私有制,卻長期且大量地保留著國有所

16、有制,并把國有制視為不能變更的公有制的最高形式。我們把外延擴大再生產為特征的“大工業(yè)”理解為“社會化”經濟的理想形式。社會主義消滅剝削的主張,在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中曲解為“損有余而補不足”的小農式憧憬。一句話,多數(shù)中國人當時很難把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及其高級形式即市場經濟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還有許多人認為: 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水火不容的經濟形式。這種認識偏差在“文革”中被推至極端。當時所謂“劉鄧路線”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內主張走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道路的人們所推行的在今天看來是正確的富國之路?!拔母铩敝?,相當多的人都陷在傳統(tǒng)的和“左”的偏見混合造成的對社會主義的誤解中不能自撥,他們在批判商品經濟的同時

17、,使整個國民經濟全面回到“損有余而補不足”的絕對平均主義的社會體制之中。老莊思想中“絕圣棄智”的主張在“文革”中變?yōu)閷χR分子的迫害和大規(guī)模改造運動;儒家的忠君觀念在“文革”變?yōu)閷θ珖鴥|萬人的表忠心活動。當時,流通領域經濟活動都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了,消費品平均分配,剩余全部上交國家,以致中國經濟幾乎走到崩潰的邊緣,中國再次與世界拉開了距離。78年,鄧小平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探索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高舉思想解放大旗,突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框子,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以大無畏的政治勇氣提醒人們弄清“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經過二十年的

18、成功實線,最終形成二十世紀中華民族思想解放進程中繼毛澤東思想之后又一次思想飛躍,并在這次飛躍中形成鄧小平理論。 以史為鑒,可知得失。通過回顧中華民族思想解放的歷史進程,有三條歷史經驗值得注意: 經驗之一: 思想發(fā)展的生命力在于開放、互容與批判性地吸收。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使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大繁榮。西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漢未儒學便陷入危機。三國兩晉出現(xiàn)的玄學,既是中國對儒學的反叛,又是當時文化思想枯萎的表現(xiàn)。東漢時佛學傳入,給中國思想界帶 來新活力,但隨著佛學為統(tǒng)治者在南北朝和隋時推向獨一無二的地位之后,佛學的地位便發(fā)生動搖。唐韓愈矯枉過正,提高儒學地位,結果造成熔佛、道、儒三家

19、為一爐的宋明理學的出現(xiàn)。宋明理學是中華民族自東漢以來出現(xiàn)的佛道儒三家經過生克溶融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次思想飛躍。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民主思想傳入中國并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達到高峰。之后中國又開始新的一輪宋明理學、資本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三種思想在中國的生克溶融的過程,最終出現(xiàn)后兩種思想與以宋明理學為特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過程,結果便出現(xiàn)后來發(fā)生在中國大陸思想文化和臺灣地區(qū)及香港、澳門地區(qū)的思想文化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吸收的現(xiàn)實。這種現(xiàn)實將在未來只要它能夠長期保持開放、互容和批判性地吸收的趨勢可能對遠東地區(qū)的儒家思想文化圈的發(fā)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是中國未來崛起所必

20、需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 經驗之二: 思想桎梏往往產生于已往的思想成就。比如“正名”是春秋時儒家提出的概念,是為社會人文物理作出的一種規(guī)范,這種概念對后世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其發(fā)展的同時,也成了社會思想發(fā)展的桎梏,以至出現(xiàn)“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軛民,父以名壓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挾一名相抗拒”的阻礙社會進步的惡習。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曾在近代和現(xiàn)代史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但當這兩種思想文化傳入第三世界國家并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它們也在這些國家形成阻礙社會進步的思想教條。在當代中國,它們具體表現(xiàn)為“左”和“右”的教條。對新事物,他們不是從實踐的標準,而是以“姓社還是姓資”,

21、或以西方所謂“人權標準”標準來衡量,結果竟使“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了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比欢还苁恰白蟆边€是“右”,它們都是思想僵化的后果。在此應特別指出的是: 繼承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中容易產生僵化,吸收外來的東西時也容易產生僵化,而思想僵化帶給中華民族的后果幾乎都是災難性的: 中國共產黨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初期的挫折、建國后的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末的“文革”及蘇聯(lián)九十年代初在所謂“新思維”指導下的“改革”所引發(fā)的蘇聯(lián)解體的嚴重后果,都是很有力的明證。 注釋: 陶淵明讀山海經 朱象公文集卷七十讀大紀 朱文公文集卷三七與劉共書 象山先生全集卷十一與李宰 陽明全

22、書與王純甫 語錄 答鄧石陽 答耿中丞 夫婦論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5頁。 目前,我國國民的社會公益意識還相當?shù)?,已成為制約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通過公益文化建設,促進廣大民眾對公益的認知、了解、接受、譽和付諸行動,使國民牢固樹立公益價值觀,使公益行動從 論文格式論文范文畢業(yè)論文 【摘 要】 目前,我國國民的社會公益意識還相當?shù)?,已成為制約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通過公益文化建設,促進廣大民眾對公益的認知、了解、接受、譽和付諸行動,使國民牢固樹立公益價值觀,使公益行動從少數(shù)人偶然的善行發(fā)展到絕大多數(shù)國民的道德自覺自覺的公益意識和積極的公

23、益行為。 【關鍵詞】 公益意識;公益組織;培育 當前,民間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已越來越為人們共識,但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有待深入研究,這就是國民公益意識的培育對民間公益組織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國民公益意識的問題。 一、國民公益意識培育: 我國民間公益組織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民間公益組織的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需要加強宏觀制度建設,建設一個健全、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律環(huán)境,也需要加強微觀制度建設,即組織自身能力建設和自律性建設。在制度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培育人們的社會公益意識,即增強人們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積極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增強對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愛心和奉獻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說,公益意識對民間公

24、益組織的發(fā)展甚至更為重要,因為即使制度建設全部到位,但如果人們公益意識缺乏,還是無濟于事。 目前,我國國民的社會公益意識還相當?shù)。殉蔀橹萍s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慈善捐款為例,10多年來,我國政府和慈善機構發(fā)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濟貧助殘、救死扶傷的傳統(tǒng)美德,實施了“希望工程”、“陽光工程”、“安康計劃”等大規(guī)模慈善救助活動,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的國民公益意識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慈善機構每年收到的捐款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當然,公益意識強弱不僅僅體現(xiàn)在捐款方面。由于現(xiàn)代慈善范圍的不斷擴展、類型增多,許多工作單純依靠金錢是無法解決的,除了捐

25、款,人們還可以做志愿者、照看孤兒、看護病人等。這些要求人們付出比金錢更寶貴的愛心、體力或智力,這是普通錢物捐獻難以取代的。國民公益意識的培育與我國民間公益組織的發(fā)展,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沒有良好的國民公益意識,就不可能有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反之,要發(fā)展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就必須提高國民的公益意識。 二、公益價值觀缺失: 國民公益意識淡薄的根本原因 要提高國民公益意識,首先要分析國民公益意識淡薄的原因。一般來說,影響公益意識和公益行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經濟因素、人口因素、體制因素。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人們如何支配金錢及時間,影響著人們的行

26、為。由于我們公益文化建設嚴重滯后,國民在學校期間并未得到普遍有效的公益價值觀教育,在社會上尚未得到深厚的公益文化氛圍熏陶,在全體國民心靈深處還沒有牢固樹立行善積德、捐助奉獻、友愛互助的公益價值觀。正因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出現(xiàn)了一方面大量的公益事情需要我們去做,而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我們已經具備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但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還存在富人為富不仁、一般民眾公益意識淡薄的現(xiàn)象。 從經濟因素來看,人們捐款和志愿服務的熱情總體而言并未隨著經濟飛速發(fā)展而大幅度提高。這說明國民公益意識淡薄和公益行為遲鈍的主要原因不是經濟因素,即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恰恰相反,或許可稱之

27、為“有力無心”,沒有愛心、缺乏公益意識。為什么沒有愛心、缺乏公益意識,歸根到底是靈魂深處缺乏行善積德、捐助奉獻、友愛互助的公益價值觀。 從政治體制來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雖然政府極力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似乎可以看作是對公益精神的提倡,但由于被過度政治化,在新的歷史時期顯得有些理想化和不切實際。所有這些都減低了人們的公益意識,而且這種習慣和意識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完全改變。 三、公益文化建設: 培育國民公益意識的重要途徑 公益文化建設是包括政府、媒體、學校、公益組織、學者等在內的主體的共同責任。 1、黨和政府要把公益文化建設作為先進文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公益文

28、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制度環(huán)境。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要著眼于國民公益意識的培育,對教育體制、文化宣傳、民間組織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提供清晰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積極引導和支持學校、媒體、民間公益組織等投身到公益文化建設事業(yè)中,對這些主體在公益文化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義務予以明確要求和有效監(jiān)督,加強和改進對公益輿論宣傳和國民公益意識教育的引導、管理和服務。 2、各種媒體,包括電視、電影、廣播、報紙、網絡等,要加大對公益理念和公益行為的輿論宣傳,為社會公益事業(y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一是加大公益廣告制作宣傳的分量和力度。二是做大做強民生新聞。三是聯(lián)合舉辦一些面向特殊群體或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與

29、社會公益事業(yè)密切相關的活動。 3、各級學校,特別是中學和大學,要把公益意識培育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當中去。學校應針對中學和大學階段學生不同的實際,采取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開展以社會公益為主題的學習討論會、辯論賽或演講比賽;有關公益活動的圖文展覽;有關社會公益的征文活動;邀請投身社會公益事業(yè)的有關人士走進校園,開展有關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講座;組織學生步入社會,參與公益實踐活動等等,培育學生的公益理念,倡導公益文化,弘揚公益精神。 4、公益組織要增強品牌推廣意識,提升公信力。加強對自身的宣傳和推廣力度,無疑是增強社會對公益組織的認知、了解、接受和參與的一個重

30、要途徑。在現(xiàn)階段,我國一些公益組織對自身的推廣意識不是增強了,而是減弱了,以至近年來盡管我們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公益組織,卻很少為人所知,其自身運作也就陷人困境。 5、人文社會科學學者要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的研究和弘揚,為公益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理念支撐。無論是在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還是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深厚的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慈善是一個道德范疇,反映人們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基礎上的互助行為。 總之,通過公益文化建設,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廣大民眾對公益的認知、了解、接受、譽和付諸行動,使國民牢固樹立公益價值觀,使公益行動從少數(shù)人偶然的善行發(fā)展到絕大多數(shù)國民的

31、道德自覺自覺的公益意識和積極的公益行為,是民間公益組織和社會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高校周邊成為了各種人群眾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邊的特殊性和社會治理相對滯后性,高校周邊安全隱患突出。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會治理不到位的因素。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創(chuàng)新 論文格式論文范文畢業(yè)論文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高校周邊成為了各種人群眾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邊的特殊性和社會治理相對滯后性,高校周邊安全隱患突出。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會治理不到位的因素。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創(chuàng)新高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路徑,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32、【關鍵詞】 高校周邊 安全隱患 創(chuàng)新 治理路徑高校周邊環(huán)境是指以高校校園為中心,受到高校輻射帶動,并與高校相互影響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總和。高校周邊環(huán)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過來對高校的改革發(fā)展又產生影響。高校周邊良好的環(huán)境,能有效地促進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反之,則直接影響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就當前高校周邊安全隱患和治理路徑創(chuàng)新做一粗淺探析。 一、高校周邊安全隱患主要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我國逐步進入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在校生人數(shù)的劇增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校最直接的一個表征。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和高校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為了一個“商機無限”的地方,因

33、此,高校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吸鐵石”,吸引了各式各樣人群的到來。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對滯后的社會治理,使得高校周邊的安全隱患比較突出。高校師生人身安全存在隱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顯,一方面,高校把各類優(yōu)秀人才和學生招進校園,另一方面各類捕捉“商機”的人員也聚集到校園周圍。聚集在高校周圍的人員十分復雜,有當?shù)鼐用?,也有外來人員;有經商的、打工的,也有社會閑散人員,還有一些流竄人員、復雜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園周邊環(huán)境十分復雜。這些人員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為了經濟利益的爭奪,或是為了土地權屬的爭議,或是為了個人權益的爭紛,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矛盾激化引發(fā)的沖突,對高校和高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帶來了隱患。在

34、校園周邊,林立的各種網吧、酒吧、歌舞廳、小旅館、出租房等存在著無證經營的情況,經營者與高校學生之間由些細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毆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還有一些經營者為降低成本,沒有按要求安裝和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設備,特別是消防設施,這給在這些場所消費的學生人身和財產上的安全帶來了隱患。更有甚者,如社會閑散人員、流竄人員,在高校周邊游蕩,時刻都威脅到高校師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的高校,師生遭到勒索、敲詐、搶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食品安全存在隱患。飲食消費是高校學生最主要消費,高校學生消費的特點是希望得到“物美價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學生人數(shù)眾多,需要各異,對食品的要求是花樣多、變化快,這對于首先要

35、保證不同收入家庭的學生均能有飯吃、不能隨意漲價的學校食堂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無論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時刻變化的需求,這為校園周邊的餐飲業(yè)帶來了“無限商機”。校園周邊的小餐館、大排檔,甚至流動攤點以其花樣多、口味好、價格低吸引了學生的到來,但是這樣的就餐環(huán)境條件衛(wèi)生差,有的攤點就是幾塊木板搭起來的,許多攤點是無證經營、無衛(wèi)生許可,從業(yè)人員無健康證,有些商販為謀取私利,購買變質大米、過期魚肉、地溝油等原料,存在著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隱患,且一旦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責任也無從追究,即便追查到相關責任人,他們也無力賠償。交通安全存在隱患。隨著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許多高校紛紛建立了新校區(qū)

36、,新校區(qū)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這些地方,交通運輸條件簡陋,道路設施不完善,有的校園周邊人流量大的地方沒有人行道、沒有路燈、沒有隔離欄,有些交通標示也不清晰,加之過往車輛車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隱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學校提供給學生往返學校與市區(qū)的交通工具有限,這就為“黑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一些農用三輪車、摩托車均投入了運送學生的行列,由于這些車輛不具備客運資質,一些司機又屬無證駕駛,且這些車輛安全性差,極易出現(xiàn)交通事故,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駕駛人員也無賠償能力,學生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精神文化產品存在隱患。在高校新校區(qū)校園周邊,由于遠離城區(qū),大學生需求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網

37、絡文化等精神文化產品明顯不夠,不少商販也窺見為大學生提供精神文化產品所帶來的利益,于是,網吧、卡拉OK廳、棋牌室、桌球室、書店等在高校校園周邊建成落地,這些場所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為了降低成本,謀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販沒有嚴格按照國家對精神文化產品經營管理的規(guī)定從事經營活動,反而用一些黃、賭、毒的文化產品來吸引正處于成長期學生,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危害。由于這些場所和產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園周邊,相關的部門監(jiān)管力量不足,難以做到實時監(jiān)控,更多的是收到舉報后進行一兩次清理,但這些場所和產品的成本低,即便進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復燃”,這些對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隱患。

38、 二、高校周邊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邊環(huán)境對高校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有十分著重要的影響,雖然有關各方對高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也給予了重視,但高校周邊安全隱患依然存在,綜合分析其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下幾個方面: 高校周邊環(huán)境十分復雜。高校周邊的復雜環(huán)境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自然環(huán)境復雜,高校校園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相互交叉滲透,空氣、水源、地質環(huán)境一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高校與周邊共用的水電網、通信網、公共交通及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脫離周邊環(huán)境而成為獨立的象牙塔。二是社會環(huán)境復雜,高校周邊有居民區(qū)、商業(yè)區(qū),有的高校周邊還有工業(yè)區(qū)、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區(qū)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復雜的社會

39、環(huán)境;由于市區(qū)用地緊張,還有些高校或新校區(qū)不得不建在遠離市區(qū)的小城鎮(zhèn)或城郊接合部,這些區(qū)域社會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對不足,校園周邊環(huán)境比較復雜。三是人員情況復雜,校園周邊人員各式各樣,有當?shù)鼐用?,有固定場所的經商者,也有流動的小商小?有有證經營者,也有無證經營者;還有流動人口、社會閑雜人員,甚至流竄人員,復雜的人員情況給高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工作,帶來諸多難題。高校周邊環(huán)境綜合治理體制機制不順。這一方面來自政府思想上的認識,一些地方黨委政府認為自身的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建設上,而對高校周邊環(huán)境整治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黨委政府認為學校周邊環(huán)境是學校自己的事情,與地方政府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動應付,沒有真正把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事情當大事來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認為,高校周邊環(huán)境整治,主要是治安問題,由公安機關一家處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衛(wèi)生、工商、稅務、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時,公安機關又無能為力。而對學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往往“口頭上很重視,實際上不重視”、“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不重要”,這使得高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工作很難落到實處,長期以來,高校保衛(wèi)部門安全防范的管理權限僅限于校園內部,在整治周邊環(huán)境時,由于沒有執(zhí)法地位和執(zhí)法權限而顯得有心無力。 三、創(chuàng)新高校周邊環(huán)境治理路徑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