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32 頁 共 NUMPAGES32 頁2022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醫(yī)巫閭山,古稱于微閭、無慮山,今簡稱閭山,地處今遼寧省境內(nèi)。相傳舜時把全國分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zhèn)山,即祭祖之地,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zhèn)山。周時封閭山為五岳五鎮(zhèn)之一。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202_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202_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一)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是醫(yī)巫閭山,那在行車過程中,我會要向大家作以介紹:醫(yī)巫閭山、古稱名山,位于遼寧省北寧市的本西部,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長45公里,寬14公里,面積630平方公里,屬陽山山系松嶺山脈,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為閭山
2、的最高峰。巖石主要為花崗石所組成。醫(y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扶犁山、無慮山,醫(yī)無慮山,義無閭山等等。均系東胡族語音音釋。意為“大山”的意思。閭山原在長城以東屬東胡族統(tǒng)治,在東胡族語言中“依克奧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統(tǒng)治東胡族,蒙語:“醫(yī)巫閭”也是“大”的意思,所以醫(yī)閭山意為“大山”。閭山歷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國十二州,并各封一山為鎮(zhèn)山,閭山即為幽州之鎮(zhèn)山。全遼志則以“醫(yī)巫閭山為靈秀最”來贊美它。因此被稱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歷代的封建王對醫(yī)術巫閭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為廣寧公:金世宗大定年間封其為廣寧王;元成宗封其為貞德廣寧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為“醫(yī)術巫閭之神”,可見歷代帝王對閭山的重視程
3、度。據(jù)史料記載,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來閭山告祭。清代帝王對閭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曾親自到過閭山,焚香祭祀,遍歷勝跡,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關天閭山在婁地還有一傳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西幸東游,游覽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聽說醫(yī)巫閭山形秀,風景優(yōu)美,很想一游,可遺憾的是閭山遠在幽州北部,道路難行,便想出一個辦法責令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跨海趕來,這個方士晝夜兼程來到閭山腳下,舉起趕山鞭,對準閭山,左一鞭,右一鞭,連打了三天三夜,從山頭打到山尾,直打得閭山鮮血
4、淋漓,遍體鱗傷,但仍絲毫未到,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氣極幾壞地來打山尾,又連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個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華里,再也趕不動了,趕山鞭打斷了,方士也累死了。閭山每到深秋季節(jié),滿山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真如條條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愿以償游覽靈美的醫(yī)閭山,而今日各位卻有幸乘車而去,可以說要比皇帝還在幸福、優(yōu)越?,F(xiàn)在,我們到了閭山的山腳下。首先,我們見到的便是醫(yī)巫閭山的山門:閭山的山門采用了懸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門由北京清華大學古建的吳煥嘉教授指導,汪克、高林設計,為中國八十年代最高建筑藝術之一。四根懸臂立柱再現(xiàn)也著名遼代建筑的風格。山門中剪影部分為
5、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剪影。山門底部的八幅壁雕,記敘了從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閭山文明史,下面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幅壁雕:左側(cè)正面第一幅為舜封醫(yī)閭圖,舜即位于全國十二州,封閭山為幽州之鎮(zhèn)山,畫面中舜身騎青龍,手托日月,遙望祥云掩映的閭山,正是舜封醫(yī)巫閭山的因史記載,右側(cè)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圖傳說屈原睡夢之中,駕一輛龍車來到閭山,被閭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際,忽然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畫面通過朝陽、仙山、皇宮、神塔、屈原駕車在云霧中飛馳和彎月西斜,閭山飄渺,再現(xiàn)了屈原的千古絕唱“朝以軔儀于太合,夕始臨乎于微閭”的意境,左側(cè)背面第三幅為遼帝獰獵圖,遼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歷時220
6、2_年統(tǒng)治,其中5位縣城親自游覽閭山40于次,并將閭山視為生命的歸宿,畫面是遼帝騎馬射箭,射中蒼鷹,馬前虎鹿飛奔,馬后族旗蔽日,展現(xiàn)了五位遼代帝王來閭山冬季獵虎的情景,右側(cè)背面第四幅為清帝攬勝圖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先后十余次祭山神,游覽閭山勝景的史實和盛況。進入山門,我們看見面前的這座塑像,因為北宋為滿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頭塑像為滿族女子。在當?shù)仃P于滿族的由來還留傳著一段傳說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滿族的前身,傳說長白山天池附近住著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倆去沐浴,飛來一只喜鵲,嘴里刁羊兩顆紅豆,妹妹吃下扣便懷孕產(chǎn)下一子,便為真族的祖先,從此后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因為
7、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產(chǎn)子,所以,在滿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貞德,眼前的滿族女子的洗頭塑像是根據(jù)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詩所塑??催^塑像,經(jīng)過迎客松,我們到達第二道山門,眼前“醫(yī)巫閭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筆的臨摹。山門前的兩個站獅是明萬歷年間鎮(zhèn)壓守遼東的李成梁總兵門前的站獅移至此地。兩個站獅聊了威嚴與官位的象征之外,這對站獅子又成45度角對視,又象征著和來。進了第二道山門,沿山門而上,我們一央所走的橋為圣水橋上,抬頭遠望,便可見“鷹龜奪寶石”,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許務位會發(fā)現(xiàn)石塊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規(guī)則的排列在山路兩側(cè)。這段由山門至道貌岸然隱谷的山路原為滿清時期原的山路,為保持原而沒有改動。因此
8、各位不難猜出這些方形的小坑原來是有來插護欄的;而圓形的小坑是用來插桿的,前面我們右手邊的兩幢高四米。四面各寬1米的石碑為萬人碑,此碑建于清乾隆202_年,是重修大觀音閣記,上刻修廟獻款人的姓名,約八千多人,故稱“萬人碑”,在我們的左手邊一個四角木亭,為觀藝亭,那于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對面隔溪相望有一塊長方形巨石,為習武臺。據(jù)說乾隆皇帝登閭山就坐在觀藝高官厚祿中,隔溪相望習武臺上的武術表演。看這了觀藝亭,習武臺,各位請與我一起向膠走,我們右手邊兩塊巨大的巖石上,雕有“從善如登”四個大字,為愛新覺羅,慶齡在乾隆34-36年間任廣寧知縣時所書。據(jù)說,愛新覺羅,慶齡在任期間非常的公正廉明,為百姓做了不少
9、好事,一年廣宋遇大旱,她上書朝廷,并親自到閭山的觀音閣許愿,當時觀音閣的主持請她題寫“從善如流”,意為贊揚她做好事猶如流水,而好卻題寫了“從善如登”四個大字,意為:做好事猶登山,雖然道路險陡,身體勞累,但登山長能遠眺,攀登才能達到勝界,寓意深刻。國為愛新覺羅,慶齡也為皇室一員,所以她決定把字要題寫在其祖先曾走過的路旁,以鼓勵后人。前面我們的左手邊建有一亭,為正直亭,此亭為清安寺,清初改為觀音閣。寺廟為方正四合院,寺內(nèi)有正殿,前殿和東西配殿,均為硬山式小木架結(jié)構(gòu),正殿為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像,兩側(cè)有達摩尊者和伽藍菩薩像,門前有兩棵已500余年的古柏,稱為鳳凰柏,前殿內(nèi)塑有
10、彌勒和四大天王,韋馱像。出了觀音閣我們沿山路爬上一零點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為四角琉璃亭,據(jù)說遼宋耶律賢游閭山之時,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qū)γ娴膮喂珟r上望去,朝陽斜射,云霧飄渺之中,巖上好似有仙女舞動,故稱此亭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塊巨大的龜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時稱具瞻亭,原為耶律倍讀書觀景亭,后乾隆十九年間改名為曠觀亭,從曠觀亭北上,路彎的兩棵松樹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樹,軀干向前彎曲,另一株小松樹爬在在樹的樹干上,宛如母親背兒子一樣,故稱母子松。過了母子松,沿山間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呂公巖,呂公巖幾塊巨石聳立遠望如一朵綻開的蓮花,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蓮花石”,呂公巖上過去有數(shù)株
11、的古松,每當旭日初升朝暉斜射時,在望仙亭望呂公巖樹石之影,宛若一個披發(fā)仙女,豐姿綽約,似幻似真,神話傳達室說,仙女每日出時必至圣水盆梳洗,因此,呂公巖又稱“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圣水盆詩:“將玉女洗頭時”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讀書堂:攀過呂公巖,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讀書堂旁邊的碑廊,碑廊為東北最大的碑廊,于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長93米,建筑面積445平方米,廊房內(nèi)鑲嵌著東晉至宋七個朝代的49位書法家的117幅書帖,219塊碑刻,沿碑廊至讀書堂,殿內(nèi)的元代臘像館,介紹宰相耶律楚材挑燈夜讀,奮筆疾書,輔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萬年松:沿讀書常石階而下,到了一片寬闊的地帶,抬眼望
12、見的高大的松樹便是萬年松,高二十余米,樹干圍長4米,據(jù)說是耶律倍親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賜名“云巢松”,并在樹干上鑲有“云巢松”三字的鐵牌,現(xiàn)已長入樹中,不復得見,此樹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稱為“萬年松”。建于1994年,原址處為正直松,高十八米,又稱“佛前一柱香”,后在94年5月的一場大雨中倒塌,后來景區(qū)用此樹建了這座正直空調(diào)機,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個含義。那是我們錦州市的好書記張鳴岐同志,張鳴岐同志調(diào)任到我市后在94年7月錦州凌海市水泥廠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沒不幸犧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為了紀念張鳴岐同志。過正直亭,登幾級石階,我們便到了道貌岸然隱谷,道貌岸然隱谷,俗稱“大石棚”,乃天然形成
13、的一個大石洞,石棚東西長43米,南北底寬10米,上寬20多米,可寬納5、6百人,“道隱谷”三字意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此地相傳乃是遼太子東丹人皇王耶律倍隱居讀書之所。棚內(nèi)左側(cè)為廟殿長工10米,寬5米,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間和地藏王菩薩像,十八羅漢像,右側(cè)為胡仙,供奉胡二太爺,胡三太奶,從門口的匾額數(shù)量看來,這里還是十分靈驗的,棚頂上還有朝氣隆四年錢學洙題寫的“天然幽谷”四個大字,以及唐代王維詩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間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徑1米的石盆為圣水盆。現(xiàn)存物為后人所雕刻,據(jù)金史記載,圣水盆系金太祖破遼時,得奇石而軒之,以為紀念,民間則傳說:圣水
14、盆是很久以前一個金馬駒馱來的,不管把什么東西放進石盆里,很快寶盆里就會長滿,有一年,天旱無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個打柴青年發(fā)現(xiàn)在這個寶盆,無意中掉盆里一滴水,很快就長滿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涼,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來村民,從寶盆取水做飯,再也不愁吃水了,這一奇聞很快傳到一個貪官的耳中,派來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寶盆像生根一樣,絲毫未動,貪官司無耐只好在材民的嘻聲中,垂頭喪氣地溜走,而寶盆至今,無論旱澇,總是清水盈盈,永無間斷,后來,乾隆皇帝從盛京祭祖國統(tǒng)一回來路過廣寧,游粉大發(fā),見此勝景,連聲稱贊:“這真是閭山一寶”!便欣然題寫了“圣水盆”三個大字,余興未盡,還在旁邊寫了
15、一首七言絕句“垂崖迸水落絲絲,冬不凝冰事匪奇,應為仙家修養(yǎng)法,將臨玉女沅頭時”!這首詩至今仍鑲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東部山崖下,大石棚看過后,上臺階,我們就到達了觀音閣,明代風井:萬年松南側(cè)有一口寬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無水而有風故稱為“風井”。據(jù)傳:昔日井中風很大,從井底不斷上冒,若將草帽投入井里,可被子風吹出井外,實際是井與其一側(cè)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風順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緣故,桃花洞高1.5米,寬2米,長數(shù)百米,用花崗石條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峰下邊,內(nèi)里可通行人道隱谷的瀑布和圣水盆的流水就是從此洞門前一個暖泉中,注解淌下支的。現(xiàn)在并與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風,游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觀賞,
16、而桃花洞也無人云通行。望海寺:在萬年松東側(cè),為突起的山峰,峰頂修有望臺,建于遼代,磚瓦、柱石、遺址尚存,是明和城的一座關隘,故明稱“白云關”,白云關由花崗巖石塊砌成,達石門盤旋而進,經(jīng)“代屏石”,便可登上“觀音洞”,洞內(nèi)一尊泥塑觀音,稱“望海觀音”。洞前平臺,站在臺前,可遠望渤海,故清乾隆皇帝將其名為“望海寺”。老爺閣:由望海寺石階而下,在風井南面平臺上有一小廟,沿石階而上可到此地,為關帝廟,又名“老爺閣”,廟系座北朝南的兩間小木架結(jié)構(gòu)建筑,兢兢業(yè)業(yè)瓦頂蓋,而原塑有關羽、周倉、關平和赤兔馬像,現(xiàn)已無存,據(jù)說,此廟址原是元工廣寧王耶律楚材幼年讀書之所,老爺閣便是在其遺址上改建的,據(jù)只料記載:耶律
17、楚材系遼東丹人皇王耶律倍八世孫,其父耶律履楚材三歲而孤,母親楊氏在閭山桃花洞南部懸崖上建設兩間讀書堂教子讀書,楚材在閭山中刻苦用功,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書數(shù)、元太祖忽必列定燕、聞其名、召見之、任中書令、事無太祖、太宗二十余年,終年五十五年。老爺閣西側(cè)為南天門,是天然形楊的下山之路東西兩大石壁夾立,如錦屏對峙,沿山路而上,南天門、居高臨下,形勢險要,僅可通行人,沿此路而下,便可回到道隱谷,按原路返回可到山門,南天門東下角,有一摩崖石刻群,具中以明嘉靖丙戊狀元,翰林修撰用卿,題刻在石匠壁上的“北鎮(zhèn)名山”四個大字最為醒目,沿石階而下,右見路旁陡壁的大平面石上,雕刻著明代山西蒲州人張邦所書
18、“極目天表”四個大字,每字1.4 米見方。路旁空地三座小石塔,埋葬的是大觀音閣廟中三代和尚,沿石階而下,就到達了道隱,再返回山門,各位游客,我們?yōu)槠谝惶斓拈偵接尉鸵Y(jié)束了,十分感謝各位對于我這一天來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同時,也希望各位今后能夠繼續(xù)參加我社的參觀游覽活動,如果有緣,宋導仍然愿意為您導游。最后祝醫(yī)座的各位游客心想事成,工作順利!202_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二)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錦州中旅歡迎游客光臨錦州,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錦州中旅的一名導游員,姓宋,大家叫我宋導就可以了,為我們今天和行程提供服務的另一位重要人特就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如果在一天的行程中,各位有全過程困難和要
19、求的話,盡可提出來,我會竭盡全力幫您解決,希望我們今天一天的行程圓滿完成。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是醫(yī)巫閭山,那在行車過程中,我會要向大家作以介紹:醫(yī)巫閭山、古稱名山,位于遼寧省北寧市的本西部,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長45公里,寬14公里,面積630平方公里,屬陽山山系松嶺山脈,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為閭山的最高峰。巖石主要為花崗石所組成。醫(y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扶犁山、無慮山,醫(yī)無慮山,義無閭山等等。均系東胡族語音音釋。意為“大山”的意思。閭山原在長城以東屬東胡族統(tǒng)治,在東胡族語言中“依克奧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統(tǒng)治東胡族,蒙語:“醫(yī)巫閭”也是“大”的意思,所以醫(yī)閭山意為“大山”。閭山
20、歷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國十二州,并各封一山為鎮(zhèn)山,閭山即為幽州之鎮(zhèn)山。全遼志則以“醫(yī)巫閭山為靈秀最”來贊美它。因此被稱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歷代的封建王對醫(yī)術巫閭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為廣寧公:金世宗大定年間封其為廣寧王;元成宗封其為貞德廣寧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為“醫(yī)術巫閭之神”,可見歷代帝王對閭山的重視程度。據(jù)史料記載,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來閭山告祭。清代帝王對閭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曾親自到過閭山,焚香祭祀,遍歷勝跡,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關天閭山在婁
21、地還有一傳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西幸東游,游覽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聽說醫(yī)巫閭山形秀,風景優(yōu)美,很想一游,可遺憾的是閭山遠在幽州北部,道路難行,便想出一個辦法責令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跨海趕來,這個方士晝夜兼程來到閭山腳下,舉起趕山鞭,對準閭山,左一鞭,右一鞭,連打了三天三夜,從山頭打到山尾,直打得閭山鮮血淋漓,遍體鱗傷,但仍絲毫未到,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氣極幾壞地來打山尾,又連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個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華里,再也趕不動了,趕山鞭打斷了,方士也累死了。閭山每到深秋季節(jié),滿山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真如條條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愿以償游覽靈美的醫(yī)閭山,
22、而今日各位卻有幸乘車而去,可以說要比皇帝還在幸福、優(yōu)越?,F(xiàn)在,我們到了閭山的山腳下。首先,我們見到的便是醫(yī)巫閭山的山門:閭山的山門采用了懸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門由北京清華大學古建的吳煥嘉教授指導,汪克、高林設計,為中國八十年代最高建筑藝術之一。四根懸臂立柱再現(xiàn)也著名遼代建筑的風格。山門中剪影部分為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剪影。山門底部的八幅壁雕,記敘了從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閭山文明史,下面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幅壁雕:左側(cè)正面第一幅為舜封醫(yī)閭圖,舜即位于全國十二州,封閭山為幽州之鎮(zhèn)山,畫面中舜身騎青龍,手托日月,遙望祥云掩映的閭山,正是舜封醫(yī)巫閭山的因史記載,右側(cè)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圖傳說屈
23、原睡夢之中,駕一輛龍車來到閭山,被閭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際,忽然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畫面通過朝陽、仙山、皇宮、神塔、屈原駕車在云霧中飛馳和彎月西斜,閭山飄渺,再現(xiàn)了屈原的千古絕唱“朝以軔儀于太合,夕始臨乎于微閭”的意境,左側(cè)背面第三幅為遼帝獰獵圖,遼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歷時2202_年統(tǒng)治,其中5位縣城親自游覽閭山40于次,并將閭山視為生命的歸宿,畫面是遼帝騎馬射箭,射中蒼鷹,馬前虎鹿飛奔,馬后族旗蔽日,展現(xiàn)了五位遼代帝王來閭山冬季獵虎的情景,右側(cè)背面第四幅為清帝攬勝圖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先后十余次祭山神,游覽閭山勝景的史實和盛況。進入山門,
24、我們看見面前的這座塑像,因為北宋為滿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頭塑像為滿族女子。在當?shù)仃P于滿族的由來還留傳著一段傳說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滿族的前身,傳說長白山天池附近住著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倆去沐浴,飛來一只喜鵲,嘴里刁羊兩顆紅豆,妹妹吃下扣便懷孕產(chǎn)下一子,便為真族的祖先,從此后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因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產(chǎn)子,所以,在滿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貞德,眼前的滿族女子的洗頭塑像是根據(jù)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詩所塑??催^塑像,經(jīng)過迎客松,我們到達第二道山門,眼前“醫(yī)巫閭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筆的臨摹。山門前的兩個站獅是明萬歷年間鎮(zhèn)壓守遼東的李成梁總兵門前的站獅移至此地。兩個站獅聊了威嚴與官位的
25、象征之外,這對站獅子又成45度角對視,又象征著和來。進了第二道山門,沿山門而上,我們一央所走的橋為圣水橋上,抬頭遠望,便可見“鷹龜奪寶石”,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許務位會發(fā)現(xiàn)石塊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規(guī)則的排列在山路兩側(cè)。這段由山門至道貌岸然隱谷的山路原為滿清時期原的山路,為保持原而沒有改動。因此各位不難猜出這些方形的小坑原來是有來插護欄的;而圓形的小坑是用來插桿的,前面我們右手邊的兩幢高四米。四面各寬1米的石碑為萬人碑,此碑建于清乾隆202_年,是重修大觀音閣記,上刻修廟獻款人的姓名,約八千多人,故稱“萬人碑”,在我們的左手邊一個四角木亭,為觀藝亭,那于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對面隔溪相望
26、有一塊長方形巨石,為習武臺。據(jù)說乾隆皇帝登閭山就坐在觀藝高官厚祿中,隔溪相望習武臺上的武術表演??催@了觀藝亭,習武臺,各位請與我一起向膠走,我們右手邊兩塊巨大的巖石上,雕有“從善如登”四個大字,為愛新覺羅,慶齡在乾隆34-36年間任廣寧知縣時所書。據(jù)說,愛新覺羅,慶齡在任期間非常的公正廉明,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廣宋遇大旱,她上書朝廷,并親自到閭山的觀音閣許愿,當時觀音閣的主持請她題寫“從善如流”,意為贊揚她做好事猶如流水,而好卻題寫了“從善如登”四個大字,意為:做好事猶登山,雖然道路險陡,身體勞累,但登山長能遠眺,攀登才能達到勝界,寓意深刻。國為愛新覺羅,慶齡也為皇室一員,所以她決定把字要
27、題寫在其祖先曾走過的路旁,以鼓勵后人。前面我們的左手邊建有一亭,為正直亭,此亭為清安寺,清初改為觀音閣。寺廟為方正四合院,寺內(nèi)有正殿,前殿和東西配殿,均為硬山式小木架結(jié)構(gòu),正殿為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像,兩側(cè)有達摩尊者和伽藍菩薩像,門前有兩棵已500余年的古柏,稱為鳳凰柏,前殿內(nèi)塑有彌勒和四大天王,韋馱像。出了觀音閣我們沿山路爬上一零點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為四角琉璃亭,據(jù)說遼宋耶律賢游閭山之時,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qū)γ娴膮喂珟r上望去,朝陽斜射,云霧飄渺之中,巖上好似有仙女舞動,故稱此亭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塊巨大的龜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時稱具瞻亭,原為耶律
28、倍讀書觀景亭,后乾隆十九年間改名為曠觀亭,從曠觀亭北上,路彎的兩棵松樹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樹,軀干向前彎曲,另一株小松樹爬在在樹的樹干上,宛如母親背兒子一樣,故稱母子松。過了母子松,沿山間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呂公巖,呂公巖幾塊巨石聳立遠望如一朵綻開的蓮花,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蓮花石”,呂公巖上過去有數(shù)株的古松,每當旭日初升朝暉斜射時,在望仙亭望呂公巖樹石之影,宛若一個披發(fā)仙女,豐姿綽約,似幻似真,神話傳達室說,仙女每日出時必至圣水盆梳洗,因此,呂公巖又稱“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圣水盆詩:“將玉女洗頭時”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讀書堂:攀過呂公巖,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讀書堂旁邊的碑廊,碑
29、廊為東北最大的碑廊,于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長93米,建筑面積445平方米,廊房內(nèi)鑲嵌著東晉至宋七個朝代的49位書法家的117幅書帖,219塊碑刻,沿碑廊至讀書堂,殿內(nèi)的元代臘像館,介紹宰相耶律楚材挑燈夜讀,奮筆疾書,輔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萬年松:沿讀書常石階而下,到了一片寬闊的地帶,抬眼望見的高大的松樹便是萬年松,高二十余米,樹干圍長4米,據(jù)說是耶律倍親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賜名“云巢松”,并在樹干上鑲有“云巢松”三字的鐵牌,現(xiàn)已長入樹中,不復得見,此樹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稱為“萬年松”。建于1994年,原址處為正直松,高十八米,又稱“佛前一柱香”,后在94年5月的一場大雨中
30、倒塌,后來景區(qū)用此樹建了這座正直空調(diào)機,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個含義。那是我們錦州市的好書記張鳴岐同志,張鳴岐同志調(diào)任到我市后在94年7月錦州凌海市水泥廠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沒不幸犧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為了紀念張鳴岐同志。過正直亭,登幾級石階,我們便到了道貌岸然隱谷,道貌岸然隱谷,俗稱“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個大石洞,石棚東西長43米,南北底寬10米,上寬20多米,可寬納5、6百人,“道隱谷”三字意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此地相傳乃是遼太子東丹人皇王耶律倍隱居讀書之所。棚內(nèi)左側(cè)為廟殿長工10米,寬5米,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間和地藏王菩薩像,十八羅漢像,右側(cè)為胡仙,供奉胡二太爺,胡三太奶,從門
31、口的匾額數(shù)量看來,這里還是十分靈驗的,棚頂上還有朝氣隆四年錢學洙題寫的“天然幽谷”四個大字,以及唐代王維詩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間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徑1米的石盆為圣水盆?,F(xiàn)存物為后人所雕刻,據(jù)金史記載,圣水盆系金太祖破遼時,得奇石而軒之,以為紀念,民間則傳說:圣水盆是很久以前一個金馬駒馱來的,不管把什么東西放進石盆里,很快寶盆里就會長滿,有一年,天旱無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個打柴青年發(fā)現(xiàn)在這個寶盆,無意中掉盆里一滴水,很快就長滿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涼,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來村民,從寶盆取水做飯,再也不愁吃水了,這一奇聞很快傳到一個貪官的耳中,派
32、來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寶盆像生根一樣,絲毫未動,貪官司無耐只好在材民的嘻聲中,垂頭喪氣地溜走,而寶盆至今,無論旱澇,總是清水盈盈,永無間斷,后來,乾隆皇帝從盛京祭祖國統(tǒng)一回來路過廣寧,游粉大發(fā),見此勝景,連聲稱贊:“這真是閭山一寶”!便欣然題寫了“圣水盆”三個大字,余興未盡,還在旁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垂崖迸水落絲絲,冬不凝冰事匪奇,應為仙家修養(yǎng)法,將臨玉女沅頭時”!這首詩至今仍鑲有石刻保存在大石棚東部山崖下,大石棚看過后,上臺階,我們就到達了觀音閣,明代風井:萬年松南側(cè)有一口寬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無水而有風故稱為“風井”。據(jù)傳:昔日井中風很大,從井底不斷上冒,若將草
33、帽投入井里,可被子風吹出井外,實際是井與其一側(cè)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風順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緣故,桃花洞高1.5米,寬2米,長數(shù)百米,用花崗石條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峰下邊,內(nèi)里可通行人道隱谷的瀑布和圣水盆的流水就是從此洞門前一個暖泉中,注解淌下支的?,F(xiàn)在并與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風,游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觀賞,而桃花洞也無人云通行。202_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三)醫(yī)巫閭山,今簡稱閭山,地處今遼寧省錦州市境內(nèi),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醫(yī)巫 閭山歷史悠久,由華夏幾千年的文明積淀而成。相傳舜時把全國分為十二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zhèn),閭山被封為北方幽州的鎮(zhèn)山。周時封閭山為五岳五鎮(zhèn)之一。自隋開始,此山便
34、成為“北鎮(zhèn)”的“五大鎮(zhèn)山”,從而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zhèn)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它以悠久、博深的歷史文化和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而享譽國內(nèi)外,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旅游勝地。醫(yī)巫閭山景點有:北鎮(zhèn)廟、圣水橋、魚池、觀音閣、四角亭、曠觀亭、蓬萊仙境、蓮花石、望海寺、萬年松、名山、老爺閣、風井、桃花洞、白云關、游目天表等。除北鎮(zhèn)廟在山下外.其余景點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觀音閣一帶,彼此相距較近。北鎮(zhèn)市有條路直通北鎮(zhèn)廟、圣水橋和道隱谷。自道隱谷起,此路雖始分為兩支,但左右環(huán)通,無論左行或右行,山上景點皆可遍游。一般說,以右行先至魚池、觀音閣為佳。閭山分北部、中部
35、、南部、東部四個主要游覽區(qū),共計一百多個景點。閭山以寺院為中心形成了十大景區(qū):大石棚、圣水盆、觀音閣、白云觀、遼代蕭太后蠟像館、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讀書堂、玉泉寺、藥王廟、祖峰長城,新建的千米索道把大閣、玉泉寺兩景區(qū)連為一體。遠眺峰巒翠色,近睹千丈危巖,景色秀麗,姿態(tài)萬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潑墨畫卷。分為前山后山,山神廟,圓通殿,蠟像館,清朝皇上和孝文皇后,慈禧太后的故事。大石棚,(又名道隱谷),接索道!坐索道到玉泉寺,玉皇亭,玉泉湖,藥師殿,美麗景色連成一片。后山,萬年松,讀書堂,老爺閣,白云關,望海寺,有蠟像館,講訴一位清朝皇后的故事??偵介L為960千米,北鎮(zhèn)到盤錦一帶都有醫(yī)巫閭山,北鎮(zhèn)為主山,
36、其他一帶為副山。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從遼、金開始,歷代在此都有所營建。遼代有望 海堂;金代有懸?guī)r寺、勝鑒亭;明清兩代有玉泉寺、清安寺、靈山寺、云巖寺、具瞻亭、覽秀亭、會仙亭等。望海堂建在醫(yī)巫閭山的主峰望海山上,據(jù)文獻記載,這里是遼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倍的讀書處。據(jù)說天氣晴朗的時候,從這里可以望到渤海。望海山下東邊的山谷里,有遼代東丹王耶律倍的顯陵和景宗耶律賢的乾陵。觀音閣 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時稱清安寺,清初改稱現(xiàn)名。有前殿、正殿和東西配殿。周圍奇峰怪石林立,蒼松翠柏秀美。閣中保存著清乾隆皇帝題的“圣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題詠觀閣的石刻兩方。由觀音閣進山后,沿石路向上,巖間題銘逐漸增多。據(jù)說乾隆皇帝曾
37、欽定“閭山八景”:道隱谷、圣水盆、桃花洞、呂公巖、望海寺、曠觀亭、萬年松、蝌蚪碑等。都在這一帶。道隱谷俗稱大石棚,在觀音閣的西側(cè),是從石壁中斜出的一塊屋檐形的巨石,構(gòu)成一個天然石窟,里面可容納數(shù)百人,它的頂部有一股清泉垂落,它側(cè)面的山巖上刻有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石棚的下面便是蓮花狀的 “圣水盆”,承接著棚頂落下的泉慫,叮咚有聲。望海寺在觀音閣 后聳立的山崖上,其峰頂系由幾塊巨大的花崗巖天然壘成,下有天然石穴。拾級而上,可登臨絕頂,南望渤海,水天一色。萬年松在望海寺西,高30米,樹圍均5米,枝葉參天,傲然挺立。由觀音閣后部的“蓬萊仙境”摩崖上邊西去,就到了白云觀。由此
38、向下,來到增福寺舊址,寺址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松,名為“將軍松”,樹齡已有三四百年了。松前有“風井”。由此向南為“南天門”,崖壁上多有題刻,再向東去,過“游目天表”,可順原路下山了。玉泉寺在觀音閣的南面,是醫(yī)巫閭山的又一大風景區(qū)。由“南天門”踏南去,沿途有玉泉寺、大朝陽寺,過鵝頭峰后,有吐云寺、龍?zhí)秾m、圓通觀、海云觀、青巖寺等。202_年5篇遼寧閭山的導游詞(四)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錦州中旅歡迎游客光臨錦州,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錦州中旅的一名導游員,姓宋,大家叫我宋導就可以了,為我們今天和行程提供服務的另一位重要人特就是我們的司機師傅,如果在一天的行程中,各位有全過程困難和要求的話,盡
39、可提出來,我會竭盡全力幫您解決,希望我們今天一天的行程圓滿完成。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是醫(yī)巫閭山,那在行車過程中,我會要向大家作以介紹:醫(yī)巫閭山、古稱名山,位于遼寧省北寧市的本西部,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長45公里,寬14公里,面積630平方公里,屬陽山山系松嶺山脈,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為閭山的最高峰。巖石主要為花崗石所組成。醫(y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扶犁山、無慮山,醫(yī)無慮山,義無閭山等等。均系東胡族語音音釋。意為“大山”的意思。閭山原在長城以東屬東胡族統(tǒng)治,在東胡族語言中“依克奧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統(tǒng)治東胡族,蒙語:“醫(yī)巫閭”也是“大”的意思,所以醫(yī)閭山意為“大山”。閭山歷史悠久,
40、舜即位分全國十二州,并各封一山為鎮(zhèn)山,閭山即為幽州之鎮(zhèn)山。全遼志則以“醫(yī)巫閭山為靈秀最”來贊美它。因此被稱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歷代的封建王對醫(yī)術巫閭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為廣寧公:金世宗大定年間封其為廣寧王;元成宗封其為貞德廣寧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為“醫(yī)術巫閭之神”,可見歷代帝王對閭山的重視程度。據(jù)史料記載,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來閭山告祭。清代帝王對閭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曾親自到過閭山,焚香祭祀,遍歷勝跡,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關天閭山在婁地還有一傳
41、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西幸東游,游覽了不少名山大川,后又聽說醫(yī)巫閭山形秀,風景優(yōu)美,很想一游,可遺憾的是閭山遠在幽州北部,道路難行,便想出一個辦法責令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跨海趕來,這個方士晝夜兼程來到閭山腳下,舉起趕山鞭,對準閭山,左一鞭,右一鞭,連打了三天三夜,從山頭打到山尾,直打得閭山鮮血淋漓,遍體鱗傷,但仍絲毫未到,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氣極幾壞地來打山尾,又連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個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華里,再也趕不動了,趕山鞭打斷了,方士也累死了。閭山每到深秋季節(jié),滿山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真如條條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愿以償游覽靈美的醫(yī)閭山,而今日各位
42、卻有幸乘車而去,可以說要比皇帝還在幸福、優(yōu)越?,F(xiàn)在,我們到了閭山的山腳下。首先,我們見到的便是醫(yī)巫閭山的山門:閭山的山門采用了懸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門由北京清華大學古建的吳煥嘉教授指導,汪克、高林設計,為中國八十年代最高建筑藝術之一。四根懸臂立柱再現(xiàn)也著名遼代建筑的風格。山門中剪影部分為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剪影。山門底部的八幅壁雕,記敘了從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閭山文明史,下面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幅壁雕:左側(cè)正面第一幅為舜封醫(yī)閭圖,舜即位于全國十二州,封閭山為幽州之鎮(zhèn)山,畫面中舜身騎青龍,手托日月,遙望祥云掩映的閭山,正是舜封醫(yī)巫閭山的因史記載,右側(cè)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圖傳說屈原睡夢之中
43、,駕一輛龍車來到閭山,被閭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際,忽然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畫面通過朝陽、仙山、皇宮、神塔、屈原駕車在云霧中飛馳和彎月西斜,閭山飄渺,再現(xiàn)了屈原的千古絕唱“朝以軔儀于太合,夕始臨乎于微閭”的意境,左側(cè)背面第三幅為遼帝獰獵圖,遼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歷時2202_年統(tǒng)治,其中5位縣城親自游覽閭山40于次,并將閭山視為生命的歸宿,畫面是遼帝騎馬射箭,射中蒼鷹,馬前虎鹿飛奔,馬后族旗蔽日,展現(xiàn)了五位遼代帝王來閭山冬季獵虎的情景,右側(cè)背面第四幅為清帝攬勝圖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先后十余次祭山神,游覽閭山勝景的史實和盛況。進入山門,我們看見面
44、前的這座塑像,因為北宋為滿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頭塑像為滿族女子。在當?shù)仃P于滿族的由來還留傳著一段傳說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滿族的前身,傳說長白山天池附近住著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倆去沐浴,飛來一只喜鵲,嘴里刁羊兩顆紅豆,妹妹吃下扣便懷孕產(chǎn)下一子,便為真族的祖先,從此后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因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產(chǎn)子,所以,在滿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貞德,眼前的滿族女子的洗頭塑像是根據(jù)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詩所塑??催^塑像,經(jīng)過迎客松,我們到達第二道山門,眼前“醫(yī)巫閭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筆的臨摹。山門前的兩個站獅是明萬歷年間鎮(zhèn)壓守遼東的李成梁總兵門前的站獅移至此地。兩個站獅聊了威嚴與官位的象征之外,
45、這對站獅子又成45度角對視,又象征著和來。進了第二道山門,沿山門而上,我們一央所走的橋為圣水橋上,抬頭遠望,便可見“鷹龜奪寶石”,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許務位會發(fā)現(xiàn)石塊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規(guī)則的排列在山路兩側(cè)。這段由山門至道貌岸然隱谷的山路原為滿清時期原的山路,為保持原而沒有改動。因此各位不難猜出這些方形的小坑原來是有來插護欄的;而圓形的小坑是用來插桿的,前面我們右手邊的兩幢高四米。四面各寬1米的石碑為萬人碑,此碑建于清乾隆202_年,是重修大觀音閣記,上刻修廟獻款人的姓名,約八千多人,故稱“萬人碑”,在我們的左手邊一個四角木亭,為觀藝亭,那于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對面隔溪相望有一塊長方
46、形巨石,為習武臺。據(jù)說乾隆皇帝登閭山就坐在觀藝高官厚祿中,隔溪相望習武臺上的武術表演??催@了觀藝亭,習武臺,各位請與我一起向膠走,我們右手邊兩塊巨大的巖石上,雕有“從善如登”四個大字,為愛新覺羅,慶齡在乾隆34-36年間任廣寧知縣時所書。據(jù)說,愛新覺羅,慶齡在任期間非常的公正廉明,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廣宋遇大旱,她上書朝廷,并親自到閭山的觀音閣許愿,當時觀音閣的主持請她題寫“從善如流”,意為贊揚她做好事猶如流水,而好卻題寫了“從善如登”四個大字,意為:做好事猶登山,雖然道路險陡,身體勞累,但登山長能遠眺,攀登才能達到勝界,寓意深刻。國為愛新覺羅,慶齡也為皇室一員,所以她決定把字要題寫在其祖
47、先曾走過的路旁,以鼓勵后人。前面我們的左手邊建有一亭,為正直亭,此亭為清安寺,清初改為觀音閣。寺廟為方正四合院,寺內(nèi)有正殿,前殿和東西配殿,均為硬山式小木架結(jié)構(gòu),正殿為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像,兩側(cè)有達摩尊者和伽藍菩薩像,門前有兩棵已500余年的古柏,稱為鳳凰柏,前殿內(nèi)塑有彌勒和四大天王,韋馱像。出了觀音閣我們沿山路爬上一零點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為四角琉璃亭,據(jù)說遼宋耶律賢游閭山之時,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qū)γ娴膮喂珟r上望去,朝陽斜射,云霧飄渺之中,巖上好似有仙女舞動,故稱此亭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塊巨大的龜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時稱具瞻亭,原為耶律倍讀書觀景
48、亭,后乾隆十九年間改名為曠觀亭,從曠觀亭北上,路彎的兩棵松樹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樹,軀干向前彎曲,另一株小松樹爬在在樹的樹干上,宛如母親背兒子一樣,故稱母子松。過了母子松,沿山間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呂公巖,呂公巖幾塊巨石聳立遠望如一朵綻開的蓮花,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蓮花石”,呂公巖上過去有數(shù)株的古松,每當旭日初升朝暉斜射時,在望仙亭望呂公巖樹石之影,宛若一個披發(fā)仙女,豐姿綽約,似幻似真,神話傳達室說,仙女每日出時必至圣水盆梳洗,因此,呂公巖又稱“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圣水盆詩:“將玉女洗頭時”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讀書堂:攀過呂公巖,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讀書堂旁邊的碑廊,碑廊為東北最
49、大的碑廊,于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長93米,建筑面積445平方米,廊房內(nèi)鑲嵌著東晉至宋七個朝代的49位書法家的117幅書帖,219塊碑刻,沿碑廊至讀書堂,殿內(nèi)的元代臘像館,介紹宰相耶律楚材挑燈夜讀,奮筆疾書,輔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萬年松:沿讀書常石階而下,到了一片寬闊的地帶,抬眼望見的高大的松樹便是萬年松,高二十余米,樹干圍長4米,據(jù)說是耶律倍親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賜名“云巢松”,并在樹干上鑲有“云巢松”三字的鐵牌,現(xiàn)已長入樹中,不復得見,此樹古松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稱為“萬年松”。建于1994年,原址處為正直松,高十八米,又稱“佛前一柱香”,后在94年5月的一場大雨中倒塌,后來
50、景區(qū)用此樹建了這座正直空調(diào)機,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個含義。那是我們錦州市的好書記張鳴岐同志,張鳴岐同志調(diào)任到我市后在94年7月錦州凌海市水泥廠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沒不幸犧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為了紀念張鳴岐同志。過正直亭,登幾級石階,我們便到了道貌岸然隱谷,道貌岸然隱谷,俗稱“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個大石洞,石棚東西長43米,南北底寬10米,上寬20多米,可寬納5、6百人,“道隱谷”三字意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此地相傳乃是遼太子東丹人皇王耶律倍隱居讀書之所。棚內(nèi)左側(cè)為廟殿長工10米,寬5米,殿內(nèi)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間和地藏王菩薩像,十八羅漢像,右側(cè)為胡仙,供奉胡二太爺,胡三太奶,從門口的匾額數(shù)
51、量看來,這里還是十分靈驗的,棚頂上還有朝氣隆四年錢學洙題寫的“天然幽谷”四個大字,以及唐代王維詩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間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徑1米的石盆為圣水盆。現(xiàn)存物為后人所雕刻,據(jù)金史記載,圣水盆系金太祖破遼時,得奇石而軒之,以為紀念,民間則傳說:圣水盆是很久以前一個金馬駒馱來的,不管把什么東西放進石盆里,很快寶盆里就會長滿,有一年,天旱無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個打柴青年發(fā)現(xiàn)在這個寶盆,無意中掉盆里一滴水,很快就長滿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涼,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來村民,從寶盆取水做飯,再也不愁吃水了,這一奇聞很快傳到一個貪官的耳中,派來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寶盆像生根一樣,絲毫未動,貪官司無耐只好在材民的嘻聲中,垂頭喪氣地溜走,而寶盆至今,無論旱澇,總是清水盈盈,永無間斷,后來,乾隆皇帝從盛京祭祖國統(tǒng)一回來路過廣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韻母的課件(幼兒園)
- 2025年拉桿球頭項目建議書
- 香坊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
- 系統(tǒng)解剖學試題及答案(九)
- 2025年混合式步進電機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轉(zhuǎn)向齒條項目合作計劃書
- 五年級語文教案 (一)
- 2025年AOI光學檢測系統(tǒng)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電子測量儀器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服務在推動政府職能轉(zhuǎn)變中的關鍵作用
- 遵義市仁懷市選聘城市社區(qū)工作者考試真題2024
- 2025年 江蘇蘇州昆山國創(chuàng)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考試試卷附答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靜脈中等長度導管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 醫(yī)療技術分級授權與再授權申請表
- 兒童腺病毒肺炎診療規(guī)范課件
- MBTI人格理論教學課件
- DB65∕T 2810-2009 核桃瑪仁糖-行業(yè)標準
- 商業(yè)銀行風險預警系統(tǒng)整體架構(gòu)設計
- UPVC雙壁波紋管
- 型直線振動篩使用說明書中文
- 超市生鮮棚格圖分析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