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_第1頁
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_第2頁
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_第3頁
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_第4頁
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工作,依據自然資源部和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改革有關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開展或委托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開展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工作。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以下簡稱“評審機構”)是指受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委托,承擔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工作的企事業(yè)單位。第三條 凡需要進行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的,申請人應在礦業(yè)權有效期內向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提交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申請。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未在礦業(yè)權有效期內提交申請的,申

2、請人需同時提交能夠說明原因的相關證明材料。第四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應堅持客觀、公平、公正、回避原則,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和技術標準開展評審,嚴格遵守保密規(guī)定。第二章 評審備案權限和范圍第五條 按照同一礦種同級管理的礦產資源出讓登記權限,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出讓登記的礦種委托省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儲量評審辦公室組織開展評審備案工作;市、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出讓登記的礦種由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開展或委托評審機構組織開展評審備案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 以下四種情形納入政府直接評審備案范圍:(一)探礦權轉采礦權;(二)采礦權變更礦種或范圍;(三)除油氣外其他

3、礦產在采礦期間累計查明礦產資源量發(fā)生重大變化(變化量超過30%或達到中型規(guī)模以上的);(四)建設項目壓覆重要礦產。其中,情形(一)(二)(三)按照出讓登記權限由省級或市級評審備案;情形(四)由省級負責評審備案,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和放射性礦產資源除外。第三章 評審管理第七條 申請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的,申請人應當向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請人出具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申請函;(二)礦產資源儲量信息表,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初審意見書,野外驗收意見(有野外工作的需要提交);(三)礦業(yè)權權屬證明文件的復印件;(四)礦產資源儲量報告、附圖、附表、礦業(yè)權權屬范圍與資源儲量估

4、算范圍疊合圖,并加蓋單位公章。第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在收到申請人提交的評審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受理審查。審查結果書面通知申請人,逾期未告知視為受理。受理審查的內容包括:是否符合評審的范圍和權限,申請材料是否齊全、規(guī)范,技術報告是否滿足評審要求等。第九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應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不含申請人補正修改時間)完成評審工作。第十條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原則上采取會議審查或會議審查與現場核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首次申請評審礦產資源儲量規(guī)模為大型,或累計查明礦產資源量變化量達到大型,以及評審備案過程中存疑的,評審機構原則上應采取會議審查與現場核查相結合的

5、形式進行,并形成現場核查報告,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申請人應協(xié)助和配合現場核查。第十一條 會議審查按照報告主編匯報-質詢答疑-專家發(fā)表意見-形成評審意見的程序組織。第十二條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重點對工業(yè)指標及估算參數、地質勘查及研究程度、開采技術條件、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研究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等合規(guī)性、合理性進行審查。第十三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評審機構依據評審報告的類型組建評審專家組,專家組成員專業(yè)結構合理。原則上根據資源儲量規(guī)模確定專家人數,大中型的不少于5名,小型不少于3名。第十四條 評審會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受委托的評審機構組織召開。專家組成員對各自負責的專業(yè)內容及相關資料進行全面審查,發(fā)

6、表個人意見,作出明確的評審結論。專家組長主持報告評審,根據專家個人意見和會議討論的意見,匯總形成專家組評審及修改意見,并作出是否通過評審的結論。通過評審,但尚需修改、補正的報告,申報單位和編制單位應自評審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專家組修改意見完成修改、補正工作,并送交評審機構復核。經復核,報告修改達到要求的,出具評審意見書。第十五條 以下情形評審不予通過:(一)資料失實、弄虛作假;(二)嚴重不符合相關技術要求和管理規(guī)定;(三)工業(yè)指標、估算參數等明顯不合理;(四)勘查及研究程度達不到相應勘查階段要求;(五)開采技術條件、礦石加工技術性能研究或綜合勘查綜合評價不能滿足相應階段工作要求;(六)報

7、告編寫質量差,資源儲量估算嚴重錯誤,需要系統(tǒng)修改;(七)補正修改時限超過20個工作日或補正材料不合格。第四章 備案管理第十六條 備案須提供以下材料:(一)評審機構出具的礦產資源儲量備案申請函;(二)礦產資源儲量信息表;(三)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信息表;(四)評審機構出具的評審意見書。第十七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自受理備案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對符合要求的完成備案,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備案結果。予以備案的,依據評審備案信息表將評審備案結果納入礦產資源儲量數據庫,作為統(tǒng)計的依據。第十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加強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信息化建設工作,按評審備案權限通過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評審備案情況,涉及國

8、家秘密的除外。第五章 評審機構與專家管理第十九條 評審機構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對評審程序和評審意見書的合規(guī)性、客觀性、完整性負責。應定期組織評審專家業(yè)務培訓和交流,開展專家業(yè)務和誠信考核,妥善保管評審備案相關資料。第二十條 評審專家從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專家?guī)熘须S機選取產生。評審專家應恪守職業(yè)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獨立提出署名意見,對其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第二十一條 評審專家應符合下列條件:(一)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二)熟悉掌握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以及技術標準;(三)具有地質礦產勘查、物化探、采礦、選礦、水工環(huán)等高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滿10年或者從

9、事礦產資源儲量估算軟件工作;(四)納入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專家?guī)旃芾恚唬ㄎ澹┰u審專家組長應具備相關礦種的綜合知識和業(yè)務能力,具有相應的評審工作經歷。第二十二條 評審專家與報告的申報單位或編制單位存在下列情形的,應回避:(一)與報告申報單位或編制單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或者擔任報告申報單位或編制單位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二)與報告申報單位或編制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有夫妻、直系血親或姻親關系;(三)參加過送審報告的編寫等相關工作;(四)與報告申報單位或編制單位有其他可能影響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活動公平、公正進行的關系。第六章 監(jiān)督管理第二十三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評審備案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按

10、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可以通過質詢、現場觀摩、查閱資料等形式,進行不定期抽查。第二十四條 評審機構應于每年1月底前,向受委托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年度評審工作報告,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業(yè)務開展情況、評審專家培訓和變動情況等,接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第二十五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評審誠信體系,加強專家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評審專家、申報單位、編制單位黑名單制度。第二十六條 評審機構和評審專家對評審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以及其他有關資料負有妥善保管和保密義務,不得擅自向外借閱復制和用于有償咨詢或轉讓盈利等其他目的。第七章 法律責任第二十七條 申報單位、編制單位存在偽造地質資料、提供虛假地質報告等行為的,所造成的后果自行承擔。已評審備案的,經查實申請材料不真實或存在弄虛作假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按照權限撤銷評審備案結果,在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網站公開處罰信息。第二十八條 評審機構不按本辦法和相關規(guī)定開展評審備案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對其進行通報批評;情節(jié)嚴重的,暫停其委托業(yè)務。第二十九條 評審專家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等行為的,視情節(jié)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暫停評審資格、取消評審資格等處罰。第三十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