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解析版)_第1頁
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解析版)_第2頁
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解析版)_第3頁
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解析版)_第4頁
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4.2 地貌的觀察 同步檢測 學校:_班級:_考號:_姓名:_ 地貌類型多樣,規(guī)模差別較大。觀察地貌要采用科學合理的順序,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guān)于地貌觀察要領(lǐng)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觀察地貌要選擇一個視野比較廣闊的地方B一般要采用從小到大、從點到面的順序C每一項地貌特征都要實地觀察D觀察某一處地貌時,只能選擇一個固定的觀察地點2假如我們要觀察一段河谷地貌,應(yīng)該采取怎樣的觀察方式( )A直接下到河谷近距離觀察B先選擇高處觀察,再走進河谷近距離觀察C坐在飛機上觀察D直接閱讀等高線圖或遙感影像【答案】1A2B【解析】1觀察地貌要選擇一個視野比較廣闊的地方,A正確。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面到點的

2、順序進行觀察,B錯誤。對于每一項地貌特征,不可能都實地觀察,可以借助地形圖、遙感影像等輔助觀察,C錯誤。觀察某一處地貌時,根據(jù)需要可能選擇多個地點進行觀察,D錯誤。故選A。2要觀察一段河谷地貌,應(yīng)先選擇一個高處,從宏觀進行觀察;然后下到河谷,進行微觀觀察。B正確。A、C、D錯誤。故選B 。 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貌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區(qū)域從宏觀上觀察到的地貌為( )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4觀察圖中的次一級地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山坡B山谷C山峰D山脊【答案】3B4B【解析】3宏觀地貌是指規(guī)模較大的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圖中群山連綿,高低起伏,所以從宏觀上觀察到的地

3、貌為山地,不是平原、盆地,AC錯誤、B正確;丘陵地勢起伏和緩,而圖中地勢起伏較大,D錯誤。故選B。4山地的次一級地貌有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位于海拔較高處,呈線狀延伸,是山脊,A錯誤;位于海拔較低處,是山谷,B正確;位于山脊到山谷之間,是山坡,C錯誤;是山地海拔最高處,為山峰,D錯誤。故選B?!军c睛】通過等高線圖,也可判斷地貌。1.山頂:閉合曲線,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或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cè),坡度向外側(cè)降低;2.山脊:是山頂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中間高于兩側(cè)的部分;3.山谷(河谷):是山脊之間的低洼部分,與山脊剛好相反, 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4.鞍部:兩組表

4、示山峰的等高線之間的區(qū)域,呈馬鞍形,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5.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處。 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地形、地貌。下圖為某區(qū)域等高線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圖示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丘陵和平原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D丘陵和高原6觀察圖中地貌時( )A陡崖處可看到區(qū)域全貌B應(yīng)選擇地進行觀察C應(yīng)先觀察海岸和陡崖D可確定丙、丁兩地為山谷7與乙地相比,甲地( )海拔高坡度大海拔低坡度小ABCD【答案】5A6D7B【解析】5結(jié)合圖示等高線形態(tài)、數(shù)據(jù)及分布可以判斷,該區(qū)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為主,A正確。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m以上,BD錯誤。盆地中間

5、低四周高,圖中沒有盆地,C錯誤。故選A。6由所學知識可知,從陡崖處,看不到區(qū)域的西側(cè),A錯誤。在地進行觀察,看不到陡崖,B錯誤。觀察圖中地貌時,應(yīng)先觀察圖中等高線的數(shù)值及其彎曲方向以確定地貌類型,C錯誤。丙、丁兩虛線處等高線都向高處彎曲,都為山谷,D正確。故選D。7由圖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線稀疏,坡度??;乙地海拔200m,等高線密集,坡度大;所以正確,B正確。、錯誤,ACD錯誤。故選B?!军c睛】等高線地形部位的判讀:(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

6、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5)鞍部: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6)陡崖: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的地方。 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某地理興趣小組從甲村出發(fā),沿圖中虛線線路進行地貌考察,最后到達乙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該地理興趣小組重點考察的微觀地貌不包括( )A河谷B陡崖C山脊D鞍部9考察途中,在丙地( )A能同時觀察到甲、乙兩村B能看到甲村,無法看到乙村C能看到乙村,無法看到甲村D兩村都無法看到【答案】8C9C【解析】8讀圖可知,考察初始和結(jié)束的一段均沿河流前進,故考察了河谷

7、地貌,A不合題意;圖示區(qū)域西南部等高線重疊,為陡崖,位于考察路線上,B不合題意;考察路線上沒有明顯的山脊地貌,所以考察的微觀地貌不包括山脊,C符合題意;圖中丙處附近有一鞍部,位于考察路線上,D不合題意。故選C。9讀圖可知,甲村和丙地處在鞍部的兩側(cè),受鞍部的阻擋,不能看到甲村,AB錯誤;乙村、丙地分別位于河谷的兩側(cè),中間沒有高地阻擋,能看到乙村,C正確,D錯誤。故選C?!军c睛】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1)同線等高。(2)等高距一般全圖一致。(3)等高線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線重合處形成陡崖)。(4)等高線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緩,密陡疏緩。(5)示坡線指示地勢降低的方向。(6)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能相等,

8、也可能相差一個等高距。 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為1100000),該地西部距大西洋較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現(xiàn)擬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a、b、c、d四條備選線路中,合理的是( )AaBbCcDd11與乙村相比,甲村( )A位于迎風坡,降水多B位于陽坡,光照充足C位于背風坡,降水少D位于陰坡,光照不足12乙村和圖中最高點相對高度可能為( )A240米B280米C370米D420米【答案】10B11C12B【解析】10山區(qū)修路的原則是盡量少穿越等高線。a、b、c、d四條備選線路中,b線穿過的等高線最少,線路較短,且沿平行于等高線方向走線,地勢起伏小,路線平坦,最為合理,B項正確

9、;a、c、d三條線路穿過的等高線較多,沿線地勢起伏大,不合理,A、C、D三項錯誤。故選B。11根據(jù)文字信息和圖示信息,只知道該地距大西洋較近。不能確定南北半球,所以也不能確定甲、乙兩村位于陽坡或陰坡,BD錯誤;據(jù)圖中盛行風的方向,可知,甲村位于背風坡,降水少,C正確,B錯誤。故選C。12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50,乙村的海拔范圍為150m乙村200m,圖中最高點在東北部的山峰,山峰的海拔范圍為450m山峰500m,可算出兩地相對高度為250350米,B正確,ACD錯誤。故選B?!军c睛】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1)同線等高。(2)等高距一般全圖一致。(3)等高線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線重合處形成陡崖)

10、。(4)等高線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緩,密陡疏緩。(5)示坡線指示地勢降低的方向。(6)相鄰兩條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個等高距。 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3在觀察該圖中的地貌時,我們從宏觀上觀察到的地貌為( )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14我們觀察圖中的次一級地貌,正確的是( )A山坡B河谷C山峰D山脊【答案】13B14B【解析】13由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地勢起伏大,群山連綿,為山地。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14讀圖可知,為山脊,A錯誤;為河谷,B正確;為山坡,C錯誤;為山峰,D錯誤。故選B。 【點睛】地貌觀察的順序:(1)位置:選擇視野比較廣闊的地方。(2)原則:按照從宏觀

11、到微觀、從面到點的順序。(3)順序:先觀察視野內(nèi)大的地貌;再觀察和描述次一級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輔助觀察:利用地形圖、遙感影像等。 觀察地貌時,應(yīng)選擇最佳的觀察地點,按照一定次序觀察地貌。下圖為“延安寶塔山及其附近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圖示最佳的觀察地點是( )A大橋B延安寶塔C右側(cè)樓房D河堤16在最佳觀察地點向四周望去,視野內(nèi)主要的地貌為( )A河流地貌B風沙地貌C黃土地貌D冰川地貌【答案】15B16C【解析】15由所學知識可知,觀察地貌時最佳觀察地點應(yīng)選擇在地勢較高處,且四周沒有遮擋物。讀圖可知,延安寶塔位于山頂,地勢高,視野開闊,便于觀察,B正確。大

12、橋、右側(cè)樓房、河堤地勢較低,不利于地貌的觀察,ACD錯誤。故選B。16由所學知識可知,延安位于黃土高原上,視野內(nèi)主要的地貌以黃土地貌為主,C正確。由圖可知,圖中有河流流經(jīng),但河流地貌并不是主要的地貌類型,A錯誤。該處風沙危害較小,風沙地貌并不是主要的地貌類型,B錯誤。該處緯度較低,冰川作用發(fā)育程度低,冰川地貌不是主要的地貌類型,D錯誤。故選C。【點睛】觀察地貌時最佳觀察地點應(yīng)選擇在地勢較高處,且四周沒有遮擋物。17下圖為我國東部某丘陵地區(qū)的等高線示意圖,某校地理小組在該地區(qū)進行野外考察。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擬在圖中五處中選一處建火情瞭望臺,最佳的位置應(yīng)選在_處。(2)沿A一線,坡度變化特點

13、為_,判斷依據(jù)是_。(3)C、D、E、F四個村莊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鎮(zhèn)的是_村,說明你的理由_。(4)突然來的一場暴雨,使位于a處的小強迷了路,請你給他想出一個獨自走出密林的好辦法_。(5)野外考察的同學把夜晚的宿營地安排在G處,請簡述理由_。【答案】(1)(2) 呈陡緩陡的變化 根據(jù)等高線疏密程度判斷,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 (3) F 地勢較平坦、開闊,便于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位于鄉(xiāng)間公路的交會處,且靠近國道,交通便利 (4)順河谷的溪水流淌方向走,直至走出(5)G處位于海拔不太高的山脊處,且較為平坦、開闊?!窘馕觥勘绢}以我國東部某丘陵地區(qū)的等高線示意圖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

14、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應(yīng)用等相關(guān)知識,難度一般,運用所學等高線的相關(guān)知識,結(jié)合材料圖文信息及題目要求進行綜合分析即可??疾榱藢W生靈活運用基礎(chǔ)知識,并獲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讀圖分析能力。(1)火情瞭望臺需要建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一般選擇在高海拔且受地形阻擋視線少的地區(qū)。圖中五處都屬于山峰,海拔都相對較高,但處海拔最高,受周圍地形阻擋最少,且在圖中相對于中部地區(qū),觀測范圍最大,所以最佳的位置應(yīng)選在處。(2)根據(jù)等高線疏密程度判斷坡度,處附近等高線密集,坡度陡,A處附近等高線稀疏,坡度緩,過了A處之后,等高線又變得密集,坡度變陡,所以沿A一線,坡度呈陡緩陡的變化。(3)C、D、E、F四個村莊中最有可能形成集鎮(zhèn)的是F村,主要原因是根據(jù)等高線,F(xiàn)村地勢平坦、開闊,便于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