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_第1頁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_第2頁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_第3頁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_第4頁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案設計最新模板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已掌握的“單價數量=總價”等關系式的基礎上推導出另外兩個關系式正確理解三個關系式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學會應用關系式解決實際計算問題.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乘法求總價,推導出用除法求得另外兩個量. 難點:揭示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137= 7014=633=917= 705= 6321= 9113= 324= 126=158= 1284=

2、726=1208= 12832= 7212= 12015= (2)請同學回憶一下在乘數是兩位數乘法中,學過哪些常見的數量關系? (可以讓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提醒一下,然后請同學回答.學生回答無序,老師要選擇有序的板書在黑板上) 生:單價數量=總價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速度時間=路程 工效工時=工作總量 師:同學們能牢固掌握學過的數量關系,下面老師出一道常見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大家來思考. (二)學習新課 1.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 投影出示討論題:(幾個題都用這個討論題) (1)題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 (2)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

3、說出數量關系式. 通過討論,根據問題回答.老師把學生說的列式板書在黑板上. 348=272(元) 使學生充分認識:34元是單價;8是數量;272元是總價. 單價數量=總價 下面老師把(1)題,已知和所求改變一下,請看(2)題.(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 (2)學校鼓樂隊買8個鼓用了272元,每個鼓多少元? 投影出示討論題: 學生討論時老師巡視、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使每個人都參與. (可以多請幾名同學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學,要多給他們機會) 生:已知“買了8個鼓”是數量,“用了272元”是總價.求“每個鼓多少元”是單價.也就是: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 關系式:總價數量=單價 列式:2728=3

4、4(元) (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按老師說的要求,把這個題目再改編一下,注意聽. 如果這道題的總價不變,把問題(單價)改變?yōu)闂l件,把數量改變?yōu)閱栴}. 請同學思考片刻,組織一下語言,把這道應用題敘述出來. (學生回答、老師把事先寫好的(3)題貼在黑板上) (3)學校鼓樂隊買鼓用了272元,每個34元,買了幾個鼓? 投影出示討論題: (根據討論題回答,請一些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看他們是否掌握了) (生:已知總價是272元,單價是34元,求的是數量.) 關系式:總價單價=數量 列式:97934=8(個) 師:通過上面三個題目,你能說出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同學們可以互

5、相說一說) 生:已知單價和數量,可以求出總價,用乘法計算;已知總價和數量,可以求出單價,用除法計算;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出數量,用除法計算. 總之,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量,只要知道其中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單價、數量、總價這三量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這三個量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容易想出另外兩個關系式:“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這樣我們就能很快地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實際問題. (三)鞏固反饋 請同學利用我們剛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 (1)一輛汽車由勝利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由勝利村到縣城的路

6、程是多少千米? 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列式:354=140(千米) (2)勝利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這輛汽車由勝利村到縣城要用多少小時? 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 列式:14035=4(時) (3)勝利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由勝利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 列式:1404=35(千米) (訂正時,老師板書) 下面請同學打開書第75頁,練習十六第1題.誰知道每題括號里綠顏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后,老師要求學生請在書上填寫.(訂正時老師板書) (1)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2)總產量數量=單產量

7、 (3)總產量單產量=數量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道題.(出示) (1)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8小時生產多少雙? 提出問題再解答,并寫出數量關系式. 讀題并補充問題.老師填在黑板上. 關系式:工效工時=工作總量 列式:328=256(雙) (2)把上題改編成求時間的應用題.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編,然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 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計劃織256雙,需要幾小時? 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效=工時 列式: 25632=8(時) (3)把上題改編成求工效的應用題. (要求自己獨立思考,編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作業(yè)本上,看誰最快) 一臺織襪機8小時織兒童襪25

8、6雙,平均每小時織兒童襪多少雙? 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時=工效 列式:2568=32(雙) 小結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習了幾種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的關系;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單產量、數量、總產量的關系;工效、工時、工作總量的關系.今后可以應用這些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乘法、除法應用題. 作業(yè):看書第73頁. 小資料 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都可以歸結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把數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數a.二是求數c里面含有多少個a,也就是求相同加數a的個數b.至于求一個數c是另一個數a的多少倍,實際上也是求

9、c里含有多少個a;已知一個數的b倍是c,求這個數,實際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這樣的一份是多少.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最新模板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創(chuàng)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

10、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手掌面及數學書封面引出物體表面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2、以淘氣想加入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二、 初探面積的含義。 1、 感知: 尋找身邊物體的面積,學生舉手回答。 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說并舉手回答。 2、學生活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長方形與正

11、方形。學生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學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準確的方法。 師引出數格子的方法。 三、 應用。 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后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并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四、 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 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投影儀展示學生部分作品,并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五、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

12、些什么?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

13、識面積的含義,并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教學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 質疑:數學書和練習本比,哪個大?你是怎樣比較的?比較它們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較教師的手和學生的手 教師與學生對掌相擊。 質疑:你發(fā)現了什么? 3.比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誰大誰小? 小結:大家剛才比較的這些面的大小在數學上有一個名字叫作面積。根據我們剛才比較的過程,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面積的理解,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書后請學生說說自己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句話: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活

14、動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拿出附頁2中已剪好的圖5,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猜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提示:這還只是你們的猜測,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動手試試吧!可以借助你帶來的工具哦!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畫格子、剪拼等,并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yǎng)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三、活動三:創(chuàng)意大比拼,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創(chuàng)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chuàng)意。 (作

15、品展示,交流評價。) 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四、小結 1、安排圖形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的問題討論,加強學生于對圖形面積的理解。 2、通過學習,你對面積有了哪些認識?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面積的知識? 五、作業(yè):教材第44頁第1,2,3,4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最新模板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涂

16、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 周長和面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著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著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里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生積極的數學思考。 2、 學生動手畫 3、 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只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說說你的發(fā)現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

17、設置。)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說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于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涂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涂顏色。 4、 下面我們用彩筆涂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涂完后,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說說涂的感受嗎? B:哪個涂得快些,哪個涂得慢些?為什么?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么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 B過于直白。 (大圓面大涂得慢,小

18、圓面小涂得快些。這里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說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說說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嗎? 問題:這里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里我沒想好怎么揭示這個概念,呈現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

19、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導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曾經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里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區(qū)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qū)別。學生在涂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里面對于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強調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歷畫和涂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面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

20、導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說說教室里一組物體的面,并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了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后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里

21、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里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這里面的交流重在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梢韵嗷ソ梃b,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匯報,并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

22、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fā)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里我改了一下呈現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著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么大,我們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

23、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最新模板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已學過的除法關系應用題的解答,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系式,掌握并靈活地運用這些常見數量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術語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 通過學生對一些數量關系的掌握,加深他們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系的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具體情境的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系式,加深學生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系的理解. 教學過程 鋪墊準備.【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 出示: 根據246=144,列兩個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據2305=46,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說說乘法各部分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出示:被乘數乘數=積 積乘數=被乘數 積被乘數=乘數 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數量關系有哪些? 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探索新知. 1.【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