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1_第1頁
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1_第2頁
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1_第3頁
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1_第4頁
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彩色超聲下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何秀麗1 , 李玉宏1 , 王曉然2 ( 1.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超聲科, 遼寧錦州121001; 2. 黑龍江省電力醫(yī)院超聲科, 黑龍江哈爾濱150090) 關鍵詞: 膽囊息肉; 膽囊腫瘤; 診斷, 鑒別中圖分類號: R541. 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583X( 2021) 09.0788.03 . . 以往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在超聲下的診斷有一定困難, 尤其腫瘤性息肉在超聲圖像上與早期膽囊癌更加難以鑒別。由于彩色超聲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檢出靈敏而準確, 不但提高了對膽囊增生性病變和炎性病變的認識, 并且極大

2、地提高了膽囊癌早期發(fā)現和診斷程度。本研討討論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彩色超聲圖像、血流信號及頻譜特點, 提高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鑒別診斷?,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 1. 病例選擇. 2006 年6 月至2021 年10 月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住院患者165 例, 臨床表現有或無右上腹痛, 部分伴有黃疸。一切病例均經臨床隨診或手術病理證明。膽囊息肉樣病變組109 例, 男59 例, 女50 例, 年齡25 71 歲, 平均( 52. 4 . 7. 6) 歲。早期膽囊癌組56 例, 男24 例, 女32 例, 年齡43 77 歲, 平均( 54. 2 . 8. 1)

3、歲。兩組的性別、年齡差別無統計學意義。1. 2. 儀器與方法. 超聲儀器為LOGIQ5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 5 MHz?;颊呓乘? 小時后行彩色超聲檢查, 吩咐患者仰臥位或左側臥位, 探頭沿右肋間隙作膽囊長軸及短軸延續(xù)掃查, 同時察看接近膽囊旁肝內本質、肝門構造及肝內外膽管情況。每例均檢測病灶內的搏動性血流信號及其頻譜。彩色多普勒檢測時采樣容積為1 mm 1 mm 1 mm, 血流與聲速的夾角 60!。檢測目的包括: 收縮期最大流速( Vmax ) 、舒張期最低流速( Vmin) 、平均流速( Vmean) 、阻力指數( RI) 、搏動指數( PI) 。本組病例根據圖像表現

4、將膽囊息肉分為3 種類型: . 膽固醇息肉; # 炎性息肉; . 腺瘤性息肉。上述息肉大小在0. 3 1. 3 cm 間。將早期膽囊癌分為3 種類型: . 結節(jié)隆起型; # 厚壁型; . 混合型。上述早期膽囊癌大小均%1. 0 cm 以上。1. 3. 統計學方法. 運用PESM 3. 1版統計軟件處置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 規(guī)范差( .x . s )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 檢驗,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2 檢驗, P 1. 0 cm( 1. 1 1. 3 cm) , 占3. 7%, 膽囊癌直徑均 1. 0 cm, 占100%; 在病變部位上, 膽囊息肉樣病變在膽囊的體部、底部和頸部

5、不同部位出現, 且膽囊息肉可以出如今皺褶部, 而膽囊癌沒有, 膽囊癌可以有混合部位, 而膽囊息肉混合部位沒有; 在病灶形狀上, 二者區(qū)別較大, 膽囊息肉有分葉狀、條狀、球狀和半球狀, 而膽囊癌有簟傘型、膽囊壁部分隆起和不規(guī)那么外形, 膽囊息肉出現細蒂的較多, 而膽囊癌沒有細蒂出現。109 膽囊息肉中, 合并結石16 例( 14. 7%) , 多發(fā)結石86 例( 78. 9%) 。56 例膽囊癌中, 基底部寬者49 例( 87. 5% ) , 合并結石44 例( 78. 6% ) , 單發(fā)結石42 例( 75. 0% ) , 見表1。2. 2. 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CDFI) 及多普勒情況

6、. 109 膽囊息肉中, 3 例( 2. 8%) 病灶內帶少許點狀血流信號, 余均未查及血流信號。56 例膽囊癌中, 9 例( 16. 1%) 點狀血流信號檢測不到頻譜, 4 例( 7. 1% ) 膽囊腔內多發(fā)結石影響檢測, 余43 例( 76. 8% ) 血流信號均呈樹枝狀豐富, 頻譜Vmax 、Vmin 增快, Vmean 22. 6 cm/ s, RI 0. 71 . 0. 6, 3 例血流信號呈直線狀, 平均峰值流速 0. 05) 。2. 3. 誤診情況. 56 例膽囊癌中, 3 例黃色肉芽腫膽囊炎誤診為膽囊癌。& 788 & .臨床薈萃( . 2021年5 月5 日第25 卷第9 期

7、. Cl inical Focus, May 5, 2021, Vol 25, No. 9表1. 膽囊息肉樣病變與膽囊癌的超聲特點 例( %) 組別例數病變部位頸部體部底部鄒褶部混合帶蒂情況細蒂粗蒂顯示不清膽囊息肉109 14( 12. 9) 59( 54. 1) 26( 23. 9) 10( 9. 1) 0. . 67( 61. 5) 23( 21. 1) 19( 17. 4) 膽囊癌. 56 35( 62. 5) 11( 19. 6) 3( 5. 4) 0 . . 4( 7. 1) 0 . . . 42( 75. 0) 0 . . . . 2 值43. 691 18. 012 8. 736

8、 45. 014 P 值 0. 01 0. 01 0. 01 0. 032* 0. 012* 0. 000* 0. 01 0. 001* 組別例數病灶形狀分葉狀條狀乳頭狀球狀半球狀簟傘型不規(guī)那么外形膽囊壁部分隆起膽囊息肉109 51( 46. 8) 24( 22. 0) 14( 12. 9) 11( 10. 1) 9( 8. 3) 0 . . . 0 . . . 0 . . . 膽囊癌. 56 0 . . . 0 . . . 23( 41. 1) 0 . . . 0 . . 14( 25. 0) 7( 12. 5) 9( 16. 1) . 2 值16. 945 P 值0. 000* 0. 00

9、0* 0. 01 0. 017* 0. 029* 0. 000* 0. 000* 0. 000* . . 注: * 確切概率法3. 討. 論膽囊息肉樣病變與膽囊癌均為膽囊隆起性病變, 均有膽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軟組織病變 1 。以往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誤診緣由分析中, 以膽囊結石和膽泥所致者誤診最多 2 。對這些非軟組織似腫瘤樣回聲以往利用直方圖方法加以鑒別, 但不夠準確, 也缺乏特異性 3 。目前用二維超聲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和膽囊癌的規(guī)范和分型已逐漸趨向一致, 由此對二者疾病的診斷確診率大大提高。但早期膽囊癌, 尤其1. 0 cm 左右的膽囊癌, 仍是超聲醫(yī)生誤診率較高的疾病。隨著彩色多

10、普勒血流顯像技術的運用與不斷提高, 它不但可以確定病灶的供血特點, 而且可檢測出供養(yǎng)血管的血流參數及其來源, 這對于病灶的判別和鑒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討中腺瘤性息肉組有3 例病灶內出現少許點狀血流信號, 而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中均無1 例出現血流信號。這與其構成及組織學改動有關。膽固醇息肉是膽汁中膽酸與膽固醇的比例失調呵斥的, 膽酸不能有效溶解膽固醇而堆積 4 , 構成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狀的隆起。纖維鏡下: 外表被覆立方上皮, 上皮下大量的泡沫狀組織細胞堆積, 構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本質細胞已不具備生長才干, 無惡變傾向 5 ; 炎性息肉是由于結石等刺激或糜爛引起的肉芽組織增生, 以間質纖維增生為

11、主, 伴毛細血管增生, 淋巴細胞、漿細胞及組織細胞浸潤, 目前還未見惡變報道; 腺瘤性息肉其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 其外表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腸上皮化生, 本組3 例出現點狀血流信號, 結合以往研討結果及文獻報道, 提示有惡變傾向。早期膽囊癌普通無特殊病癥, 但病情開展迅速, 早期診斷確診率很低, 就診時大多為進展期。國外超聲對早期膽囊癌的診斷確診率為78. 0% 88. 0% , 國內為42. 9% 74. 0% 6 。目前對早期膽囊癌的診斷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檢查手段, 二維超聲只能顯示病灶的形狀、大小、數目、位置, 不能鑒別病灶的良惡性。Obuz 等 7 以為血流信號的存在

12、可有效的鑒別早期膽囊癌與膽囊息肉樣病變, 敏感度為84. 6% , 特異度為80. 0% 。本組53 膽囊癌中, 43 例病灶CDFI 出現樹枝狀豐富血流信號, 彩色多普勒Vmax、Vmin、Vmean 均明顯增快, RI 呈高速低阻。膽囊動脈及其分支擴張, 腫瘤內血管增生, 是CDFI 診斷膽囊癌的病理根底 8 。腫瘤內的血流信號除了闡明為腫瘤血管的特異性標志外, 還表示了腫瘤血供的特征。早期膽囊癌多與膽囊炎, 膽囊結石等良性疾患類同 9 往往被誤診為膽囊息肉, 膽囊結石伴炎癥。李海剛等 10 以為, 慢性膽囊炎的腸上皮化生與膽囊癌的發(fā)生有關系。膽囊結石構成過程的某些致結石因子是誘發(fā)膽囊黏膜

13、上皮細胞癌變的關鍵或協同因子, 這些因子經過細胞內信息傳送, 激活癌基因或抑制癌基因, 使癌基因DNA 無控制的復制, 有利于腫瘤的構成 11 。膽囊結石病程越長, 合并膽囊癌的幾率越大。本組膽囊癌合并膽囊結石占78. 6% 。Low enfes 等 12 搜集131 例膽囊癌和2 399 例尸檢的資料, 統計有膽囊結石人群對于無膽囊結石者發(fā)生膽囊癌的相對危險度( relaeive, RR) 美國印第安人的RR 為20. 9( 其膽囊結石人群膽囊癌的患病率為無膽囊結石者的20. 9倍) , 美國黑人的RR 為3. 8, 瑞典白種人的RR 為5. 0, 闡明膽囊癌患者膽囊內結石的伴存率非常高。綜

14、上所述, 分析本組早期膽囊癌病例, 其彩色圖像、血流信號及多普勒具有單獨特點外, 年齡、性別、.臨床薈萃( . 2021 年5 月5 日第25 卷第9 期. Clin ical Focu s, May 5, 2021, Vol 25, No. 9 & 789 &發(fā)病要素及影響要素等均與膽囊息肉樣病變有明顯差別。參考文獻: 1 . M orera Oc.n FJ, Ball est.n Vicent e J, Rip ol l Ort s F, et al. Gallbl adder cancer in a regional h os pit al J . Cir Es p, 2021, 86

15、( 4) : 219.223. 2 . C ol aneri RP, Nunes Bdos S, H erman P, et al . Melan om a of th e gallb ladder misdiagnosed as Gallbl adder cancer J . H epat obiliary Pancreat Dis In t, 2021, 9( 1) : 108. 109. 3 . J ang JY, Kim SW, Lee SE , et al. Dif ferent ial diagnost ic and s taging accu raci es of high re

16、solu ti on ult rasonography, endoscopi c ult rasonography, and mul tidet ect or com put ed t omography f or gal lbladder polypoid l esi on s and gallbladder can cer J . Ann Surg, 2021, 250( 6) : 943.949. 4 . 石景森, 王炳煌. 膽道外科根底與臨床 M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 638. 641. 5 . 楊昆, 聶軍, 王言妮. 膽囊膽固醇息肉病理形狀及免疫組化分析 J .

17、 中國適用外科組織, 2003, 23( 2) : 113. 6 . 陳永亮, 黃志強, 周寧新, 等. 原發(fā)性膽囊癌110 例臨床分析 J . 中華腫瘤雜志, 2007, 29( 9) : 704.706. 7 . Obuz F, Alt ay C, Sagol O, et al. M DCT findin gs in neuroen docrine carcin oma of th e gallbladder: case report J . Abdom Imaging, 2007, 32( 1) : 105.107. 8 . Aretx abala X, Roa I, H epp J,

18、et al. Earl y gallbladder cancer: i s further t reatment neces sary? J . J Surg Oncol, 2021, 100 ( 7) : 589. 593. 9 . Kw on W, Jang JY, Lee SE,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polypoid lesions of th e gallbladder and r isk f act ors of gallbladder cancer J . J Korean Med S ci, 2021, 24 ( 3 ) :

19、481. 487. 10 . 李海剛, 曾韻潔, 李建興, 等. 慢性膽囊炎腸上皮化生的研討 J .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00, 16( 2) : 113.114. 11 . 羅麗霞, 馬曉強. 原發(fā)性膽囊癌35 例臨床分析. 當代醫(yī)學 J , 2021, 10( 15) : 57.58. 12 . Low enf els AB, Lindst r)om CG, Conw ay MJ, et al. Gal lst rones and risk of gal lbladder cancer J . J Nat l Cancer Inst , 1985, 75 ( 1) : 77. 80. 收

20、稿日期: 2021. 12.25 . 修回日期: 2021. 03.01 . 編輯: 許卓文卒中后認知功能妨礙與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高敏C反響蛋白的相關性通訊作者: 郭鵬, : gu op eng790128 sohu . com 張保剛, 郭. 鵬, 王相斌, 宋福聰, 馮文霞( 邯鄲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三科, 河北邯鄲056001) 關鍵詞: 腦血管不測; 認知妨礙; 磷酸內酮酸水合酶; C 反響蛋白質中圖分類號: R743. 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583X( 2021) 09.0790.03 . . 卒中后認知功能妨礙是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不僅影響患者的社會順應才干, 而且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精神苦楚和繁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早期發(fā)現卒中后認知功能妨礙, 判別影響其發(fā)生的可能要素, 具有重要的意義。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 ic enolase, NSE) 可特異性地反映神經元受損的情況, 被以為是反映腦組織損傷最敏感的目的, 并且能夠系智能因子 1 。高敏C 反響蛋白( hig h sensit ive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