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二語文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1頁
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二語文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2頁
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二語文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3頁
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二語文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4頁
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初二語文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消息二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2.掌握新聞的特點、結構形式。3.理清新聞的內容、要素、結構,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二)情感目標: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重點:把握新聞的特點,重點把握新聞的結構,了解導語的作用。(四)教學難點:理解新聞主體部分各層次間的關系,體會新聞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 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簡介消息。俗話說: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F代社會中我們可以依靠什么知曉天下大事呢?生答:“新聞聯(lián)播”、人民日報等。是的,我們通過電視、

2、報紙、網絡等途徑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變化。那本課屬于哪種類型的報刊文章?生答:新聞、消息。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則新聞: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二)了解新聞知識,把握結構特點。1.新聞的概念新聞是滿足人們信息傳播與交流需求的一種實用性文體,是新聞作者對新近發(fā)生、發(fā)現的事實的報道。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新聞泛指出現在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絡等一切傳媒上的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即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及時迅速地向公眾告知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2.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結構由五部分構成,即標題(分為:正標

3、題、副標題、引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fā)生的新聞事實。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一般包括主標題、副標題、引標題。主標題:概括和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引標題:提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副標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導語:是新聞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主體:是新聞的主干部分。承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的所概括的內容,表現新聞的主題思想。背景:是新聞的發(fā)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4、。結語:是新聞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話。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三)朗讀新聞,把握結構。1.分析本消息的結構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標題)【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電頭)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導語)渡江戰(zhàn)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主體)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zhàn)斗,堅決地執(zhí)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

5、令。(結語)2.新聞的電頭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屬于新聞的什么?在新聞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發(fā)電時間。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3.著名通訊社名稱新華社(中國) 美聯(lián)社(美國) 路透社(法國)塔斯社(俄羅斯) 共同社(日本)4.新聞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分析新聞的六要素。這是一篇動態(tài)消息,請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個要素。時間:二十二日。地點:長江前線。人物:敵我雙方。事件起因:解放軍渡江解放全中國。事件結果: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5.新聞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以記敘為主,可適當議論

6、。(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1.字斟句酌,體會新聞的特點。據了解,渡江戰(zhàn)役要有百萬大軍渡江,那么,標題中的“三十萬大軍”改為“百萬大軍”行不行?不行。因為新聞必須具有真實性。那么,等所有大軍渡江勝利以后再寫新聞發(fā)表,不可以嗎?不可以,因為這樣的好消息必須及時告訴給全國人民。新聞必須具有及時性。2.品析語言,領悟情感。從理論上說,新聞只是向讀者提供最新的事實,好像是中立的、純客觀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觀的,不帶主觀價值判斷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請你判斷記者傾向哪一方,從哪些傾向詞句可以看出? 這其中蘊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等詞語描繪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防線崩潰。萬船齊

7、放、直取(對岸)、突破(地陣)、占領、進擊、英雄式的戰(zhàn)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zhàn)。“英勇”流露出作者對人民解放軍的贊美之情。三、拓展延伸(一)介紹作者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的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卓越的領導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毛澤東被視

8、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二)欣賞名句毛澤東最廣為流傳的幾句話: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邁最傲氣的一句話-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最謙虛的一句話-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滿信任的一句話-你辦事我放心!最無奈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 準確認讀并理解“銳不可當、業(yè)已、綏靖、阻遏”等詞語。2. 了解新聞消息的特點,明確新聞結構的五部分。3.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探

9、究的能力。(二)情感目標:1. 增進對新中國創(chuàng)建歷史的了解,引導學生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學習革命前輩英勇奮斗的精神。2. 認識渡江勝利與解放南陽的歷史意義,認識人民解放軍為中國革命事業(yè)所作的貢獻,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三)教學重點:1. 把握課文內容,了解新聞消息的一般特點。2. 分析文章的謀篇布局,注意劃分層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內容的聯(lián)系。(四)教學難點:1. 引導學生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2.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探究的能力。嘗試新聞寫作。二、教學過程(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快速朗讀第一則新聞,讀準字音,讀出感情氣勢,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

10、利戰(zhàn)況。表現了我軍戰(zhàn)士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2.快速默讀第一則新聞,理清結構和要素。(1)新聞的結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主體:二十日夜起,課文最后。第一層(二十日夜起已渡過三十萬人):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地點、人數。第二層(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不起絲毫作用):寫西路軍渡江的情況,并加以評價。 第三層(湯恩伯認為結束):寫東路軍渡江的情況。(2)新聞的要素(即記敘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戰(zhàn)線;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解放軍橫

11、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經過分三路橫渡長江;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渡過35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3.朗讀第一則新聞,回答問題。(1)標題中的“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百萬是實數。其中東路軍、西路軍各35萬,中路軍30萬。可見新聞的真實性很重要。(2)導語從哪幾個方面總領了全文?從渡江的作戰(zhàn)兵力、詳細區(qū)域和戰(zhàn)役的全局情況三個方面來總領了全文。(3)三路大軍為何不以地點為序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采用現在的順序有什么考慮? 本文依時敘事,中路軍首先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

12、議。最后詳說東路激戰(zhàn),文勢涌起高潮:東路軍的戰(zhàn)況直接關系到能否包圍敵軍,解放南京;因此在報道我東路軍進展時,和中西兩路軍有幾處不同,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zhàn)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zhàn)果。(4)本文中的議論句(此種情況都很泄氣)有何作用?這處議論透徹、精辟地分析了我軍勝利南渡的兩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發(fā)展趨勢的關鍵,深化了新聞的思想性。(二)品讀課文,品味語言1.比較閱讀甲、乙兩句話,體會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甲: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越過安慶、蕪湖線,到達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共渡過了三十萬人。乙: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

13、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越過”只寫出了“經過”,“突破”表現了經過戰(zhàn)斗所取得的進展。“到達”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達”之意,“渡至”則表現的是“從水路進軍,來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總結性的統(tǒng)計,“二十四小時內即已”強調了時間之短、進軍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語言更加準確恰當。2.比較閱讀甲、乙兩句,結合加點詞說說表達效果。甲:現在,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乙:至發(fā)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艾F在”與“至發(fā)電時止”相比,后者時間概念更確切,且有“戰(zhàn)勢發(fā)展迅速,我軍勝利進軍”

14、的豪邁之情蘊含其中?!笆O碌摹比菀桩a生誤解,是人員,還是物資? “余部”是軍事術語,在這里指還未渡江的部隊,這個詞用在報道戰(zhàn)況的消息中,既確切,又得體。所以,乙句的語言準確,語言色彩恰當。3.比較閱讀甲、乙兩句感情色彩的不同。甲: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乙: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時間。而乙句則充滿了嘲諷,湯恩伯本是來“督戰(zhàn)”的,結果不但無戰(zhàn)可“督”,而且全軍覆沒,狼狽不堪。敵軍的“不料”,正顯出了我軍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語言愛憎分明,褒貶有別。(三)進入演播廳,角色體驗如果你來當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新聞的播音

15、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jié)奏上應如何處理?全文的朗讀基調為慷慨激昂、豪情萬丈。“沖破、橫渡、均是、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等應重讀,讀出一種勝利的喜悅?!翱刂啤薄胺怄i”“切斷”應干脆利落地重讀,讀出一種自豪與驕傲?!安涣?,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睉x出奚落、嘲諷的語氣。三、總結提升學習了本文,請各小組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要從方法、思想情感上考慮。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高閱讀新聞的質量和速度,教師準備報紙,先讓學生相互提問,辨別任意一則新聞標題中的正標、副標和引標;辨別導語、主體與電頭;辨別新聞的

16、六要素。2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一、教學目標(一)教學重點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2認真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3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二)教學難點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容和層次。二、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yè),用以獎勵后人,勇攀科學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榮譽獎。這位偉人就是諾貝爾。那么關于諾貝爾獎首次頒發(fā)的時間、獲得者、頒發(fā)機構、地點等等,你了解多少呢

17、?今天我們就從一則新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中尋求答案吧?。ǘ┳晕已袑W,生成新知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遺囑(y) 滲透(shn) 卓有成就(zhu) 仲裁(zhng)撥款(b) 逝世(sh) 頒發(fā)(bn)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頒發(fā):授予,分發(fā)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建樹:在事業(yè)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成就。3作者簡介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100多種發(fā)明,但他最突出的是發(fā)明炸藥。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因發(fā)明硝化甘油

18、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藥和膠狀炸藥等,被譽為“炸藥大王”。4背景介紹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fā)明了黃色炸藥,取得了在許多國家生產黃色炸藥的專利。發(fā)了大財,以后又發(fā)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膠質炸藥,接著又研制無煙火藥。因畢生從事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晚年立下遺囑,將全部不動產進行投資,作為基金,設立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頒發(fā)了諾貝爾獎。(三)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大聲朗讀課文,勾畫出導語部分,思考:導語交代了哪些內容?導語為課文第一段話。導語交代了頒獎的時間,頒發(fā)者和頒獎機構以及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2速讀主體部分,從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19、我獲取的信息有: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所獲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是分離的。(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稱新聞佳作,那語言自然富有表現力。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揣摩以下加點字的含義。1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fā)現了X射線。發(fā)現是已有的事物、現象從隱藏不為人知的狀態(tài)到為眾人所知的狀態(tài)的過程。而X線波長是介于紫外線和Y射線之間的一種電磁輻射,它是本來就存在的。所以此處用“發(fā)現”,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2.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

20、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yī)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和肯定。3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建樹。頗有建樹的“頗”在這里指“很,相當”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呂多姆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造詣很深,成果豐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理所應當的。(五)精讀課文,深層探究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2課文的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主體部分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

21、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因為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無需詳寫,這樣安排詳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3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有什么用意?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fā)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三、總結提升(一)課堂小

22、結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二)拓展知識1896年,諾貝爾在意大利與世長辭。臨終時,他把畢生發(fā)明所得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以每年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讓我們來聽一聽諾貝爾臨終前的遺言吧:全世界愛好科學并愿意獻身科學的朋友們:生命對于我來說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在科學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輩子,發(fā)現里面的奧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

23、惠,希望大家繼續(xù)研究下去,區(qū)區(qū)200萬英磅的利息,雖微不足道,但愿意為行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諾貝爾在九泉之下感謝你們。3 “飛天”凌空一、教學目標(一)教學重點1了解新聞特寫的有關知識,明確新聞特寫的一些特點。2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二)教學難點認真閱讀課文,品味文章優(yōu)美而生動的語言。二、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對有著“跳水皇后”之美稱的郭晶晶,這位美女我們大家是再也熟悉不過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上跳水比賽中奪得金牌的女運動員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這神秘的面紗去一睹她的芳容吧?。ǘ┲R梳理,夯實基礎1讀準字音

24、,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優(yōu)雅(y) 掠過(l) 翹首(qio)屏息(bng) 一剎那(ch) 慷慨(ki)哧地(ch) 悄然(qio)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翹首:抬起頭來。屏息:暫時抑止呼吸??崴疲汉孟瘛?犊捍蠓?,不吝惜。輕盈:形容女子動作、姿態(tài)輕柔優(yōu)美。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內心的,不是假裝的。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fā)下,剛剛明白過來。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3背景介紹“飛天”凌空是一篇新聞特寫,發(fā)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報,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寫。僅540多字的特寫。記者別具匠心地選用了百余個動詞,堪稱精當運用動詞的新聞經典范

25、文,30多年了,今天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fā)生在昨天一樣,現場動態(tài)感十足,是那樣的真切感人,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新聞,而且還具有美學價值,因此作品被評為全國好新聞一等獎。(三)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聽課文錄音。學生思考:這則新聞特寫報道了一件什么事?著重抓住什么場面來刻畫的?這則新聞特寫報道的是:跳水姑娘呂偉在新德里亞運會上贏得金牌的事。課文抓住呂偉跳水動作來細致刻畫的。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來記敘的?能不能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本文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敘的。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準備跳水。第二部分(24):細致刻畫呂偉起跳、騰空、入水的跳水動作

26、。第三部分(58):寫了觀眾的反應和贊嘆以及現場的氣氛。(四)品味語言,感受魅力在文中第二部分,記者用詩畫般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奪魁的精彩瞬間,字里行間,盈溢著動態(tài)美,請同學們認真讀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動詞的精妙。1.第二段中“輕舒雙臂”“輕輕一蹬”“向空中飛去”對呂偉起跳、飛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刻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輕柔,優(yōu)美,舒展,充滿了動態(tài)美。2.第三段中“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進碧波”對呂偉轉體,入水的動作進行了近鏡頭的特寫,有力地突出了呂偉動作的高難、驚險、完美,震撼人心。(五)精讀課文,探究寫法1認真通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本文采用

27、了什么寫法,有什么效果?開頭起筆不凡,采用了動靜結合,對比烘托的寫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yōu)雅”,再用“飄浮的白云、掠過的飛鳥、翹首的觀眾”這些動感的環(huán)境加以烘托,動靜相宜,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的起跳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文中還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對呂偉起跳前的沉靜自若及起跳、騰空、入水一系列動作的慢鏡頭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寫。而對記者的贊嘆,觀眾的掌聲、歡呼聲,游泳場的氣氛的描寫則是側面描寫,這樣結合起來寫,更有力地烘托了呂偉跳水動作的出色完美,技藝精湛,精彩絕倫。2課文除了運用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外,還

28、善于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嗎?運用的有比喻,如“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呂偉跳水的動作比作“旋風”“流星”,表現了呂偉空中轉體三周的動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無可挑剔。運用的有擬人。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yōu)美的線條。”此句把時間擬人化了,賦予了人的情感,說“時間”特別慷慨,把“時間”寫得有情有意。從而展現了呂偉跳水動作既快又瀟灑。(六)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這篇新聞特寫,善于捕捉瞬間,落筆集中,突出一點,在一秒七的時間里,記者層次鮮明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相宜,側面烘托

29、,將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不僅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人物特寫,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們細細品鑒。2.怎樣寫好現場短新聞?用“五官”采寫是寫作現場短新聞的基礎,作者深入到現場后,不能像個木偶,必須充分發(fā)揮“五官”的作用去觀察現場。眼:要像一部攝像機。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動,細節(jié)乃至現場的景物攝下來。耳:要像一部錄音機。要把主要人物的話原汁原味錄下來,其他人物有意義的話錄下來。鼻:要成為“新聞鼻”。要嗅一嗅現場空氣的氣味是否正常,盡可能感受是什么氣味??冢阂蔀椤靶侣勛臁薄R獜堥_嘴伸出舌頭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身:要勤莫偷懶。要注意感受現場的冷暖,對有關東西要掂一掂,感

30、受輕重,對有關路程,邁開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遠。五官感受的東西越多,寫出來的稿子就越生動,否則就是一杯白開水。三、板書設計“飛天”凌空“飛天”前沉靜自若,風度優(yōu)雅“飛天”時凌空翔舞,從容不迫,自天而降“飛天”后沸騰,如夢初醒,驚訝不已對比烘托側面描寫4 一著驚海天一、教學目標(一)教學重點1.了解通訊有關知識,明確通訊的一些特點。2.感知課文內容,培養(yǎng)提取信息的能力。3.感受作者的愛國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激發(fā)學生富國強軍的豪情。(二)教學難點揣摩文章寫作手法,品味文章語言特色。二、教學過程(一)基礎知識,檢測學習1.字音檢測著陸(zhu) 桅桿(wi) 凜冽(ln li) 艦艉(wi)浩瀚

31、(hn) 嫻熟(xin) 默契(q) 鐫刻(jun)澎湃(png pi)殫精竭慮(dn)2.掌握釋義嫻熟:熟練。鐫刻:雕刻。白手起家:比喻原來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chuàng)立一番事業(yè)。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3、文體知識通訊的定義: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通訊的特點:嚴格的真實性;報道的客觀性;較弱的時間性;描寫的形象性;議論色彩較濃。通訊的分類: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特寫也是通訊的一種。(二)自我研讀,生成新知1.通讀全文,

32、概括這篇通訊記錄了什么事件?這篇通訊用寫生的筆法詳盡而具體地勾勒出了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著陸殲-15艦載機的全過程。2.快速瀏覽課文,從這篇通訊中你獲取了那些信息?遼寧艦的航行位置、殲-15艦載機著艦訓練的時間、艦載機著艦的難度和重要性殲-15成功著艦的過程、殲-15成功著艦后工作人員的歡呼和慶祝。3.歸納出文章的層次第一層:(1-4)交代時間、地點及事件的重要性。(1-2)檢查甲板,做好著艦準備。 (3-4)交代這次飛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風險性。第二層:(5-19)詳細敘述了艦載機降落過程。(5-16)艦、機默契配合。(17-19)艦載機成功降落。第三層:(20-25)著艦成功的重大

33、意義及人們的激動心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標題的“著”“驚”“海天”給你怎樣感受?“著”“驚”兩個動作,“海天”一個景象,強烈的畫面感躍然紙上,很容易讓讀者心頭一震,吸引著繼續(xù)往下讀。2.導語中哪些詞語給讀者以很強的畫面感,找出來細細品味。海風呼嘯、斬浪前行、艷紅的八一軍旗這些詞像畫家一下畫出了畫的底色和格調,給人很強的現場感。3.詳細描述塔臺和飛行員對話,略寫其他細節(jié)。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飛機著艦前的緊張、但又有序。4.用了很多比喻修辭,找出來,仔細品味。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著艦的危險。用“凌波海燕”比喻殲-15輕巧的飛行。用“疾如閃電”比喻艦載機飛行的速

34、度。(四)本文寫作特色1.敘事完整,鋪排有序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3.文風平實,脈絡直觀三、總結提升1.課堂小結這篇通訊用細膩的筆觸記述了遼寧艦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過程,向讀者展示了中國人民軍隊在創(chuàng)新中不怕犧牲,勇于探索的精神。2.拓展延伸這則通訊被評為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深受廣大讀者和評論家的喜愛,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的收獲嗎?提示:可以用“讀了這段話,或者讀了這句話,我感受到”的句式來表述。5 藤野先生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在記錄個人閱歷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線索把與中心相關的內容穿起來。2.借助小事與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二)情感目標:1.學習魯迅的

35、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2.生命匆匆,應該學會感恩,牢記恩師的情誼。(三)教學重點:1.了解魯迅留學閱歷及其救國夢的不斷探索與更變的過程。2.理解藤野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四)教學難點:1.解讀魯迅文學語言中個別語句的字面意思。2.理解特定時代背景,以及特殊留學環(huán)境中的魯迅的動態(tài)思想。3.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五)課時安排:3課時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了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

36、本仙臺學醫(yī)時的一位日本醫(y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ǘ╊A習鞏固 1.作家作品 1881年誕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城一個逐漸沒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開始用的筆名,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人。我們在初中學過他的作品有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阿長和社戲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散文集,題意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來”,是魯迅在中年以后回憶自己青少年時的經歷感受的集子,原題是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浸透著兒時故鄉(xiāng)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魯迅把這美好的回

37、憶散文,比作一組晨光里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自慰,而并不是直接為了戰(zhàn)斗。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而不是投向敵人的投槍和匕首。我們前面提到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阿長和都是選自這一本集子。 3.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婶斞缸罱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于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10年回國后,繼續(xù)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成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4.寫作背景藤野先生這篇散文,192

38、6年10月12日寫于廈門大學。它主要記敘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學習與思想經歷,重點回憶了與這段經歷有重要關系的藤野先生。1902年3月,22歲的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1904年8月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想用醫(y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醫(y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斗爭出力;還想以醫(y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fā)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于認識到“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去東京,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魯迅在

39、仙臺醫(yī)專學習期間,結識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摯的情誼。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進入高潮的時期,也是魯迅世界觀發(fā)生偉大飛躍的前夜。這年秋天,在反動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魯迅離開北京,來到廈門。他在一封信中曾說:“我來廈門,雖是為了暫避軍閥官僚正人君子們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幾時,使有些準備。”所謂“休息”和“準備”,乃是回顧自己走過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總結斗爭經驗,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戰(zhàn)斗。藤野先生就是這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寫成的(三)整體感知教師播放朗讀,學生聆聽,完成下列任務: 1標注出難字難詞。 2這篇散文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又是

40、以什么作為中心記敘的? 以什么為線索來記敘的? 3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4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并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學生聽讀后,討論明確: 1.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fi)紅:鮮紅。 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瞥(pe)見:很快地看一下。 畸(j)形:不正常的形狀。 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后遺留下來的人民。 不遜(X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2. 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為記敘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3. 變換了三個地點:“我”在

41、東京;“我”在仙臺;“我”離開仙臺后4.理清結構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別,贊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5.本文記敘線索:“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線) “我”的愛國感情的變化(暗線)(四)課堂小結1.了解寫作背景 2.理清文章結構 3.學習雙線結構(五)布置作業(yè)1.抄寫字詞 2.再讀課文(六)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在東京():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在仙臺():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離開仙臺后(

42、):寫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分析人物形象(一)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學生活動)找出文中作者關于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臺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 回答后明確: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 學者形象 (二)學生再根據閱讀感知,課本扉頁后的彩色插圖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畫肖像,請你為這張畫像配一段簡要的文字說明。用“藤野先生是一個_的人”的形式回答,選擇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言。教師引導、提示:1.特點鮮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須”、“戴著眼

43、鏡”的醫(yī)學教授。2.生活習慣角度:生活儉樸。3.治學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4.對待學生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三)過渡:這就是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親眼見到的,耳朵聽到的。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xù)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四)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明確:添改

44、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了解裹腳求實精神 結論: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敘事應該有詳略 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 藤 野作 者(1)衣著簡樸(1)對東京清國留學生腐化生活的反感(2)為作者精心添改講義(2)途經“日暮里”、“水戶”勾起作者的憂國之思和對愛國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3)當面訂正解剖圖(3)受到日本所謂“愛國青年的侮辱、誹謗,民族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4

45、)為作者勇于解剖尸體而高興(4)看到電影里槍斃中國人的情景,痛感必須改變“中國是弱國”的現實,于是毅然棄醫(yī)從文,尋求救國之路。(5)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6)與作者的惜別添改講義 認真負責 治學嚴謹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熱情誠懇,教學認真關心實習 正直熱誠 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了解裹腳 求實精神 能以公正心來對待弱國學生,而且給以極大的慣性和幫助(1) (2) 兩件是詳寫,(3) (4) 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敘,贊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為什么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五)讀到此,老師有一疑問,藤野先生就長相

46、,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為,非常平凡,做著老師該做的事。假如你碰著這樣的一位老師,你會覺得他偉大嗎?那么,作者為什么說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教師之一?學生討論:這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有關系。就拿“匿名信”和“看電影”這兩件事來看,這些遭遇嚴重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這種情況下,藤野先生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只為學術,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術。其實,當時,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國人的,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所以,作為一名日本教師,他拋開了這些偏見,沒有私心,熱情關懷我,嚴格要求我,這是多么偉大的人格。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 望,“小而言之,是為中國

47、;大而言之,是為學術”。這種精神與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偉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從中受到鼓舞、激勵呢?一 個“最”字分量極重,真摯地表達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六)總結本課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教師,感受了這份跨越國籍的師生情。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就像一盞不滅的燈,會長久地照耀著人們,給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課文學習可以結束了。真的可以結束了?本文標題為藤野先生,為什么文中卻旁逸出許多其他內容呢?是大作家的敗筆,還是另有目的呢?(七)布置作業(yè)作文片段練習:通過寫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提示:先確定寫誰,然后確定要表現人物什么思想品質,最后圍繞中心選擇事例,組

48、織成文。(八)板書設計添改講義 關心學生、工作認真負責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要求嚴格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重視學生思想觀念進步了解女人裹腳 實事求是、探索研究第三課時學習要點:分析修辭的作用,分析關鍵句段的含義(一)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致極了。”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致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著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后,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發(fā)弄得油光可鑒,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征落后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

49、人惡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夸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間。作者抓住清國留學生的主要特征將長辮盤在頭頂,來描寫他們的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丑惡形象。用兩個貼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加上“油光可鑒”,生動形象地描繪與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奇特打扮。“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薄皩嵲凇笔恰暗拇_”的意思,“標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實在”修飾“標致”,說思想腐朽的清國留學生“的確漂亮”,這是反語,強有力地諷刺了這些頑固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遺少”,強烈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極端憎惡的感情。(二)作者初見藤野先生時,藤野先生是什么樣子的?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一疊

50、大大小小的書,通過肖像描寫,寫了他的穿著,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現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注重穿著的人,生活樸素、簡單。(三)這篇文章既然重點寫藤野先生,從文章內容上看,寫清國留學生的所作所為;日本“愛國青年”的所作所為,似乎與藤野先生無大關系,認真思考,這些內容與敘寫藤野先生有何關系?本文記敘抒情的對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寫藤野先生的不過兩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來與藤野沒大關系,但實際上“形斷意連”,筆筆都是為了襯托藤野先生??傮w來看,作者寫清國留學生和日本“愛國青年”,是在寫與藤野相識、相交、相別的社會背景。(四)魯迅去日本留學的目的是什么?他為什么離開東京?他為什么學醫(yī)?又為什

51、么棄醫(yī)從文?這些都表現了魯迅怎樣的思想感情?1.魯迅原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曰本學醫(yī)的。2.文中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開東京去往仙臺見到藤野的緣由。3.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4.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對藤野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決心棄醫(yī)從文是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五)詞語賞析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附庸風雅,思想腐朽“實在標致極了”: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厭惡譏諷和輕視。何嘗不:反詰語氣,加強肯定酒醉:表達了對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飽含了對先生的歉意和自責魯迅對中國人的態(tài)

52、度:哀其不辛,怒其不爭日暮里:勾起了魯迅家國之愁思水戶:這是富有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熱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魯迅作為弱國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強烈民族自尊心的體現。所以當然:用來強調,作者有意以反語的方式揭示“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了對這種謬論的憤恨和抨擊。刺耳:“萬歲”歡呼,極大地刺傷了魯迅的民族自尊心雖然:倒裝轉折復句,強調了藤野先生留給我的深刻印象偉大。(六)對課文結尾一句話含義的理解?!懊慨斠归g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53、?!?.“似乎”表明事實并未真的出現,不過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強烈地表達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2.“良心發(fā)現”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觸動。3.“增加勇氣”是指作者在長期遭受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迫害時,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時,便增加了斗爭的勇氣。4.“正人君子”是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5.“深惡痛疾”是“最厭惡最痛恨”的意思。6.整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光明的中國繼續(xù)奮斗。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作者的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斗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

54、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題,加強了文章的戰(zhàn)斗性。三、總結提升本文主要通過寫作者與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經歷,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學醫(yī)而后棄醫(yī)從文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并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所特有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愛國心,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摒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6 回憶我的母親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作者,并掌握課文新字和詞語。2.整體感知,領會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寫人的手法。3.學生能夠品味本文樸實動人的語言特色。(二)情感目標:1.抓住文章思想內容的要點,感受母親的高尚品德,使學生了解作者對母親深沉

55、的愛。2.引導學生理解母愛的偉大,感恩母愛。(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刻情感。(四)教學難點: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寫人的手法。二、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引用有關的詩詞導入本課。用多媒體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掌握課文新字和詞語;了解回憶錄的一般特點:寫真人真事,記敘中可穿插議論、抒情;整體感受,概括事例,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謀篇、突出主旨的結果特點;深入領會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fā)的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作者簡介: 朱德(1886-1976)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zhàn)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

56、越領導人之一。他先后參加過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革命活動。朱德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一生。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寫作背景: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鐘厚仁慈、堅韌頑強、愛憎分明、始終如一地支持兒子投身于革命事業(yè)。她勤勞一生,在世上活了86個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親逝世的消息后,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了這篇敘事散文回憶我的母親。讓我們懷著崇敬之心一起走進朱德的內心世界,回憶母親的一生。(二)師友互相檢查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1.師友朗讀課文,給下列紅字注音,并解釋成語。 溺 輟 私塾 勞碌 和藹 管束 慰勉 為富不仁:節(jié)衣縮

57、食:速讀全文,師友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概括模式:文章回憶了( ),贊頌了母親( )優(yōu)秀品質,抒發(fā)了( )的感情,表達了作者( )決心。 教師活動:導入課題,確定答案。學生活動:師友互相交流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速讀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 容。(四)研讀共品:1.師友討論交流: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并概括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1)總說。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 第二部分:(2-15)敘述家庭情況,著重寫母親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歌頌母親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寫對母親的沉痛悼念,并表達了作者以盡忠于黨和人民來報答母親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2.師

58、友共同品讀本文主體部分:(1)第一部分:歸納明確:“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 交待寫文章的緣由。“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調?!疤貏e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明確全文敘事線索,引起下文 。(2)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母親一生的經歷,表現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重點突出,層次清晰,脈絡分明,請師友仔細研讀第二部分:請在2-8段中試著找出中心句,并用筆先標注出來。第2段:我家是佃農。第3段: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兒女。第4段:母親是個好勞動。第5段:母親這樣整日忙碌著。第6段: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是由于母親的聰明能干,也勉強過得下去。第7段: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

59、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第8段: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小結:第一層:(2-8)概述家庭情況,著重寫母親勤勞、簡樸、寬厚仁慈的高貴品質和堅強不屈的性格。思考:1.為什么作者回憶母親,選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母親是勞動婦女,是家庭主婦,選材范圍只能是這些日常瑣事;選材雖從小處著眼,但能于細微處見真情,寫得真實、親切、感人。2.通過對這些瑣事的回憶,表現了母親身上具有怎樣的美德? 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愛憎分明等美德。母親作為勞動婦女,有著許多的優(yōu)秀品質。作為母親,她對兒子的事業(yè)又是怎樣理解和支持的呢?師友研讀第9段,思考

60、:這段主要寫什么?送子讀書 為何節(jié)衣縮食也要送子讀書? 支撐門戶、被逼。師友研討第1013段,思考歸納各段大意。(提示:概括大意時注意使用原文中的關鍵詞語)第10段,理解并支持兒子革命。第11段,熱戀故土,熱愛勞動。第12段,獨立支持家庭生活,過著勤苦的農婦生活。第13段,到老不曾脫離勞動,熱愛生產。綜上分析,母親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深明大義,堅持勞動。小結:(第二層9-13)敘述母親理解并支持兒子革命,一生不曾脫離勞動,表現她深明大義,堅持勞動。研討分析第三層(第14、15段):1.歸納層次大意:感謝母親對“我”的教育與深刻影響。2.師友互助思考:作者感謝母親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感謝母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