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_第1頁
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_第2頁
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_第3頁
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_第4頁
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蘇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 5世紀的雅典。他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的 舊事物的瓦解,是個過渡型的人物。蘇格拉底見證了他的城 邦在政治上的興衰起伏。他在與他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智者派 的爭辯中形成了自己的對話藝術(shù)。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 精神上的騷動不安、對傳統(tǒng)的懷疑以及在思想上尋找新的方 向的企圖。對克爾凱郭爾、尼采甚至卡爾波普來說,在蘇 格拉底身上,哲學自身是在場的;蘇格拉底就是哲學的形象 本身,是哲學家的原型。而下面就是XX收集的關(guān)于蘇格拉底的申辯篇讀后感,一起來看一下吧。蘇格拉底的申辯是一篇法庭辯論。與當代的法庭辯論不 同,他沒有援引任何實在法,而是訴諸講道理、說實話。他 為自己的辯護通

2、過駁斥原告對自己的誣陷完成。他強調(diào)自己 的辯護不像演說家那樣注意修辭,但有道理,是實話。對蘇格拉底的誣陷有兩批,一批由來已久已經(jīng)說不清是 哪些人散布了謠言,另一批就是導致這場審判的指控。蘇格 拉底指由,第一批誣陷早在許多審判官童年時期就開始散布, 已經(jīng)得到了他們的信仰。而且,這些誣陷找不到具體的發(fā)生 者,因此過去根本沒有機會辯駁,這就給雅典的公民造成了 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蘇格拉底必須要排除這種普遍的偏見, 才有可能削弱審判官們的前見,讓他們聽取后面的辯護。對第一批誣陷的辯駁對蘇格拉底的誹謗首先指責他是一個鉆研自然知識的 人,把沒理的事情說成有理的, 并以此教授學生,收取錢財。 蘇格拉底反駁說

3、,自己并不懂自然的知識, 也無法教人。 這 一指控最危險的地方在于,人們認為研究自然的人根本不信 神靈。既然,蘇格拉底聲稱自己完全沒有被指控的行為,那為 什么會遭受非難?他做了什么生格的事情讓人們有心指責?把指控撇得一干二凈也不能解釋這種眾口指摘的情況。蘇格 拉底的回答是,招來流言的原因是自己的“莫種智慧”。因為神諭指示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他不能理解,開始探 求智慧。而在探求比自己有智慧的人時,他屢屢指由自以為 有智慧這者的不智,招來了嫉恨。盡管如此,為了探索神諭 的含義,證明神諭的正確,他繼續(xù)以探尋、檢視他人是否智 慧為使命。他指由,政客、詩人和手藝人都自以為在各方面 都很智慧,其實在重

4、要的事情上并無智慧,而只是有一方面 的知識。這種自以為是是不智的。蘇格拉底比他們智慧的地 方僅僅在于,他并不自以為知道,即“以不知為不知”。因此,蘇格拉底認為探尋到了神諭的含義:只有神真正智慧, 人應(yīng)該像蘇格拉底那樣認識到自己并非智慧。因此,蘇格拉 底將這一神諭作為自己的使命,專心于此,去指由人們并非 智慧。一些青年人也學習了蘇格拉底檢視人不智的方法,招 來了人們對蘇格拉底的怨恨。但他們并不知道蘇格拉底教給 了青年什么東西,只能指責他研究自然的知識而不信神。這 就是關(guān)于蘇格拉底的流言蜚語產(chǎn)生的根由。二.對第二批誣陷的辯駁在此基礎(chǔ)上,蘇格拉底開始反駁梅雷多等人的指控一一 蘇格拉底毒害青年,不信本

5、邦的神靈,另奉新的靈機。他要 逐一仔細反駁這些指控。這一部分,蘇格拉底通過與梅雷多 問答的方式為自己辯護。.毒害青年的指控首先,他反駁毒害青年的指控。蘇格拉底的反駁是,梅 雷多根本不關(guān)心教導青年學好的事情。那么隱含的意思是, 梅雷多只是假意關(guān)心,以此為借口故意要指控蘇格拉底罷了。 蘇格拉底問梅雷多誰能幫助青年學好,誰毒害青年。梅雷多 回答說,只有蘇格拉底一人毒害青年,其他所有的雅典人都 讓青年學好。蘇格拉底指由,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歸謬的方法,梅雷多肯定的回答導致了荒謬的結(jié)論。 因此,蘇格拉底指由梅雷多根本不關(guān)心青年,根本不了解他 控告的毒害青年的行為。對這一指控,蘇格拉底繼續(xù)反駁

6、:首先,人們都知道接 近壞人不利,接近好人有利;而梅雷多認為他有意毒害青年, 這是說不通的。因為基于這兩個前提,蘇格拉底不可能不 知道,把青年教成壞人,自己也會從那人處受害。所以,或者是他從未毒害青年,或者他不是故意的。而法律并不對無 心之失加以懲罰。蘇格拉底對這一指控的反駁,運用提問的方式,通過邏 輯推導,同時訴諸常識,讓梅雷多自己反駁了自己。但這種 反駁是否就能確鑿無誤地證實梅雷多說的是假話,提起控告 只是一個借口 ?指責提起控告者的動機,或者挑由指控中邏 輯不嚴密的地方,是否就能證明自己沒有犯下指控的行為 畢竟,接近壞人自己也會受害所以自己也不會毒害青年這樣 的辯駁,只是一種邏輯推論,并

7、不能說明實際上發(fā)生了什么 雅典的審判官是否能被這種理由說服,這種辯駁是否會引起 他們的反感,讓他們更加覺得蘇格拉底只是一個善辯的人 這些問題都值得在接下來的辯護中進一步觀察和思考。.不信神靈的指控梅雷多指控蘇格拉底不信神靈,并用此教壞了青年。蘇 格拉底辯駁說,不信神的觀點并非自己提生,也不需要自己 教導。青年們可以輕易接觸到這類觀念,比如在書攤上,或 者劇場里。其次,不會有人相信關(guān)于一個事物的事情,卻不 相信存在這個事物;同樣,不會有人相信一些屬于靈機的事 情,卻不相信有靈機。既然蘇格拉底相信靈機,而梅雷多承 認靈機是一種神靈,那么蘇格拉底相信有關(guān)神靈的事情,怎 么會不信神呢?至此,蘇格拉底證

8、明了梅雷多等人對他指控的罪名均為 虛假、自相矛盾,不過是借口。如果給他定罪,原因是眾人 的偏見和妒忌。他還說,這種妒忌而害人的事情一直存在, 并且不會停止。.冒死堅持使命蘇格拉底通過以上的辯護反駁了虛假的指控,接下來, 他要說明自己做由那些招人怨恨行為的理由:為了執(zhí)行神諭 指示的使命一一指由不智慧的人,勸導雅典人愛智慧。蘇格拉底說,人行事的時候只應(yīng)該考慮自己做的是否正 確,而不應(yīng)顧忌危險或死亡,不應(yīng)有損榮譽。因此,當神靈 要求自己終身研究哲學并考察自己和他人時,不能因為顧慮 他人怨恨而放棄職守。如果因為怕死而不聽從神靈的要求, 那才是真正不敬神,這恰恰是應(yīng)該處罰的罪名。蘇格拉底指 生,怕死是一

9、種以無知為知的行為。人們并不知道死后如何,卻害怕死亡,似乎認為死亡是壞事,這就是以無知為已知, 是最不智的行為。因此,蘇格拉底說自己不害怕不知道的事, 只躲避已經(jīng)知道的壞事。而不服從神是件壞事,神諭要求蘇 格拉底研究哲學并向人指由真理,那么他就不能因為怕死而 放棄神的指示。所以他不會用放棄哲學來換取釋放。他要一 直堅持勸喻雅典人和外邦人愛美德和智慧,雖百死而不悔。 這一段,蘇格拉底為自己行為的辯護在于:為了做正確的事 情不該有其他顧慮,自己遵照神諭向人指由真理是正確的事 情,不會因擔心他人怨恨而停止。接下來,蘇格拉底要論證自己的行為對城邦有利,而殺 死他對城邦有害。蘇格拉底認為,神靈不許害人傷

10、害好人, 因此雅典公民如果對自己判處刑罰,不會對自己造成損害, 卻給城邦和每個公民帶來損害。這是因為,蘇格拉底對于雅典就如同牛虻之于馬匹,他是神給予雅典的禮物,他通過 考問公民,指由無智慧、無德性的人,使城邦煥發(fā)活力,不 至于停滯不前,自我蒙蔽。蘇格拉底強調(diào),自己敦促人們關(guān)心美德和智慧,是為了眾人的利益而非一己私利,他從未 從這些行為中獲取報酬。原告也無法證明他做這些事收取過 錢財。這也就是說,他并不像原告指控的像教師那樣收取費 用教導學生。在此,蘇格拉底從反面說明了為什么要冒死而 考問自以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他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 為了眾人和城邦的利益,這是神靈的關(guān)懷,是神靈給蘇格拉 底的

11、使命。那么,如果蘇格拉底關(guān)心城邦的利益,為什么不參與政 治向城邦提意見?這是對上一段論證的補充。對此,蘇格拉 底回答得很直白:一個人如果從政又只想做正義的事情,很 快就會被處死;如果要持續(xù)為正義斗爭,決不能做官。他舉 了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一個是他自己任職“十將軍案”主席 團時只因投了反對票而遭到威脅;第二是違抗政府的命令沒 有參與不義的抓捕而可能被處死。因此,無論在民主制還是 在寡頭制下參與政治,就無法堅持為正義斗爭。因此,蘇格拉底保持以私人方式勸導他人的方式,但他 并不是莫些人的老師,只要愿意聽他會與任何人交談。有些 人愿意長期與他往來,聽他盤問那些自以為有智慧的人。這 些人有些已經(jīng)成年,而

12、且他們也有自己的父兄,但這些與他 交往的人和他們的父兄并沒有指控他毒害青年,也沒有人為 梅雷多的指控作證。 因此,梅雷多的指控是假話。在這一段,蘇格拉底論證了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即履行 神的使命,做這一正確的事情就不應(yīng)該怕死。同時,論證了 自己的行為對城邦有益,希望雅典公民為了城邦的利益不要 給他判處罪名。最后,他解釋了選擇私人而非政治方式完成 使命的原因一一參與政治就無法堅持正義。.不請求憐憫蘇格拉底認為,城邦中有點聲望的人都不應(yīng)該在法庭上 乞求哀憐,這種丑態(tài)有損個人和城邦的名譽。他認為雅典人 應(yīng)該給這樣的人堅決判罪。第二個理由在于,哀求法官而獲得免罪是不正當?shù)摹7?官的誓言要求他不徇私情,依

13、法公斷。如果因為哀求就予以 免罪,是背棄誓言,而背棄誓言即不信神靈。而如果蘇格拉 底自己哀求審判官們法外徇情,就是在表明自己不信神靈。 他相信由神靈和審判官進行審判可以得到合適的結(jié)果。蘇格拉底在這片申辯中也保持了平時與人問答、指由人 們不智慧之處的方式。他通過提問指由原告自以為知,實際上卻根本沒考慮過教育青年的事情;通過解釋法官的誓言,指由在法庭乞求哀憐免罪實際上是不敬神,這就指責了許多 雅典人違背誓言、不虔誠。他知道正是自己這種方式引來許 多人怨恨,在辯護中也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辯駁會招致在場審 判官的忿怒,但他仍要求人們允許他以這種談話的方式為自 己辯護。蘇格拉底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不想為自己

14、脫罪嗎?問 題的答案就在這篇辯護中。正如他一向冒死也要指由眾人的 不智,在法庭上他也堅持如此 ;正如他一向要做城邦的激勵 者,為城邦利益敦促人關(guān)心美德、智慧和靈魂,在法庭上也 是如此。所以,蘇格拉底在為自己申辯時仍然是在勸導雅典 公民,他堅持自己的使命,雖百死而不悔。閱讀柏拉圖的著作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在幾篇圍繞蘇格拉底 之死的對話中蘇格拉底才代表自己講話,在這些著作中,蘇 格拉底談到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申辯篇自然很有代表性。在申辯篇中,蘇格拉底受到了一樁最為嚴重的指控。以美勒托等人為代表的原告指控蘇格拉底的訟詞是:蘇格拉底有罪,他腐蝕青年人的心靈,相信他自己發(fā)明的神明, 而不相信國家認可的諸神。這樣

15、的訟詞當然很嚴重,蘇格拉底自己也承認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正如他自己知道,他必 需在僅有的時間內(nèi)消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虛假印象,但是這 真的很難,甚至可以說沒有可能。在申辯過程中蘇格拉底用了自己習慣的講話和表達方 式維護自己。但是有怎能和一群毫無正義感可言,以利益和 虛榮至上但卻為數(shù)眾多的人對抗呢。結(jié)果可想而知,以 281 票壓倒220票的結(jié)局蘇格拉底被判處了死刑。帕拉墨得斯, 忒拉蒙之子埃阿斯以及古時的一些英雄,不也都是因為不公 正的審判被處死的嗎。也許死亡后人沒了知覺,就像睡了一 個漫長的,沒有夢的覺。也許死亡之后靈魂會寄居他處。但 是,無論怎樣,蘇格拉底都能夠正視死亡。在喝下那杯毒酒 之前,如

16、果還能侃侃而談?wù)缛魺o其事般,那么這個人該有 怎樣的靈魂和如何的偉大呢 ?在蘇格拉底的生涯中,包括蘇格拉底,由現(xiàn)了兩類性格 色彩十分明顯的人物。一類是訴訟蘇格拉底的人,他們自以 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將自己自詡為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在為了驗證神的旨諭而拜訪他們以至于最后讓他 們惱羞成怒,對蘇格拉底深惡痛絕。這類人看起來似乎離我 們很遙遠,但其實他就是我們,或是我們內(nèi)心中的莫一部分, 一個人的未來發(fā)展的高度不在于這個人如今處在什么階段 和境界,而在于這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發(fā)展趨勢。曾經(jīng)說過, 人們總愛以人類的角度思考問題卻因此帶來了巨大的具有 隱匿性質(zhì)的危機,這種危機的可怕性不在于它所表現(xiàn)生

17、的破 壞力,而是在于它能在無聲無息中讓你沉淪。正如蘇格拉底 對那些人的預言,那些人認為蘇格拉底死后一切都會平息下 來,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會是復仇,更年輕的人將會更苛刻的 對待他們。這些人企圖以處死蘇格拉底的方式來制止他對自 己錯誤的生活方式的譴責,卻得到了相反的結(jié)局。另一類就蘇格拉底,他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忍受他人責 罵自己沒有承受家庭的責任的恥辱,以牛虻的方式由現(xiàn)在了 雅典公民面前。他跟隨這自己心靈的聲音, 尋找至善的圣境, 并幫助自己身邊的人開啟靈性的大門。他將這作為了一生的 努力目標和任務(wù)。難道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有些相像 嗎。蘇格拉底熱愛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許最神圣的理想有絲 毫的被褻瀆

18、,因此,他毅然選擇死亡。對哲學家來說,死是 最后的自我實現(xiàn)。是求之不得的事,因為它打開了通向真正 知識的門。靈魂從肉體的羈絆中解脫由來,終于實現(xiàn)了光明的天國 的視覺境界。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 靈魂,他相信神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萬事萬物都是神有意 識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也許人們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頑 固,執(zhí)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內(nèi)心世界的人, 才會為他的智慧與忠誠所折服:智慧使他看到并一直緊緊關(guān) 注著的眾人未曾察覺的美德,忠誠的是于他自己熱愛的城邦, 于他一生遵從的法律,于他永恒不變的理想追求人生至境自古以來就有圣賢來求,但又有多少人望峰而 卻步,略得而停思呢。其中

19、的義理和奧妙又豈一言蔽之?雖然看起來蘇格拉底的申辯記述得是蘇格拉底為他 的清白所做的申辯,其中辯對象是雅典的五百人陪審團,但 其實本篇對話錄是柏拉圖在借蘇格拉底之口為哲學所做的 中辯,其申辯的對象乃是政治。貫穿于整個申辯的線索 便是政治與哲學之間的張力。柏拉圖幾乎所有的對話篇的主人公都是蘇格拉底,在柏 拉圖的對話篇中,蘇格拉底和他的對話者們探討著各種問題, 與其說蘇格拉底所探討的“是什么”的問題是他的哲學,倒 不如說蘇格拉底的哲學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對善的追尋。 在蘇格拉底這里,哲學的目的便是要實現(xiàn)一種善的生活。所 謂蘇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種審慎的、不斷追問的生活。 在申辯中,當有人提由流

20、放蘇格拉底,條件是讓蘇格拉 底放棄愛知,蘇格拉底對此斷然拒絕,說道: (a5) 一個未 經(jīng)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人過的生活”。正因為此,蘇格拉底整天在市場上和別人對話,省察那些自以為知的人,通過一 個個的詰難指由他們的無知。也正因為這樣,蘇格拉底才得 罪了雅典公民,最終導致了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思,故意去得罪雅典人?在申辯中,蘇格拉底著重談了他所省察的三種人-政治家、詩人和匠人,而這三種人恰恰又是在當時雅典社會中占 據(jù)著主流話語權(quán)的人物。蘇格拉底之所以會得罪這些人,當 然不僅僅是由于蘇格拉底對他們妄知的憤慨,而是因為這是神賦予蘇格拉底的使命。在申辯中,蘇格拉底大篇幅地談到了所謂

21、的“神諭事件”。神諭顯示蘇格拉底是世上最智 慧的人,原因在于蘇格拉底是唯一認識到自己無知的人。在 蘇格拉底看來,智慧是人所不能擁有的, 她只有神才能擁有,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愛智慧。故而蘇格拉底自覺到神賦予他 的任務(wù)就是去省察那些自以為知的人,讓他們也意識到自己 的無知,因為人在自知無知的基礎(chǔ)之上才能去愛智慧,才能 實現(xiàn)對善的追尋。然而,蘇格拉底的省察活動(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在當時的雅典人看來卻是一種煩擾,蘇格拉底 自己也把這種煩擾比喻為一只牛虻在不停地叮咬一匹昏昏 欲睡的大馬。這種煩擾最后招致了雅典人的報復,他們判了 蘇格拉底死刑。這種煩擾和報復便凸顯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 對立。雖然蘇格拉

22、底反復提到自己拒絕從政,但蘇格拉底并不 反對政治,因為政治的目的也是要實現(xiàn)一種善的生活,在這 一點上,可以說政治與哲學一樣都是以善為目的的。但是, 政治與哲學的根本不同之處在于,哲學是原始性的,而政治 則是次生的。哲學作為一種對善的追問是直接指向善的,而 政治雖然也以善為目標,但已經(jīng)退化為一種手段。在哲學那 里,手段與目的是不分的,人們既是通過哲學追問進而向善 進發(fā),并且哲學追問本身也就是一種善的生活。而在政治那 里,手段與目的完全分離,政治只是一種為了實現(xiàn)善的生活 的手段,因而在政治生活中,人們看起來似乎已經(jīng)完全忘卻 了對善的追尋。哲學與政治之間的對立,在這一意義上就可 以說是一種面向上對立,前者直接面向善本身,后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