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huán)境學》煙氣抬升高度課件_第1頁
《大氣環(huán)境學》煙氣抬升高度課件_第2頁
《大氣環(huán)境學》煙氣抬升高度課件_第3頁
《大氣環(huán)境學》煙氣抬升高度課件_第4頁
《大氣環(huán)境學》煙氣抬升高度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jié) 煙氣抬升高度 Hs煙囪高度,m; H抬升高度,m.該處理方法對于近距離的擴散計算不太合理。計算范圍距煙囪較遠時,可忽略煙流高度隨距離的變化。 一、煙氣抬升理論動力抬升:煙氣具有噴出速度;熱力抬升:煙氣溫度高于周圍氣溫。 煙源的有效高度:第1頁,共20頁。二、煙氣抬升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1、煙氣抬升過程HsH變平階段噴出階段浮升階段瓦解階段HsHe煙云軸線圖4-9 煙氣的抬升過程 (1)噴出階段煙氣初始動量;(2)浮升階段溫差引起,是熱煙流抬升的主要階段;(3)瓦解階段環(huán)境湍流作用增強,外界湍渦侵入煙體;(4)變平階段抬升完全停止,煙流變平。第2頁,共20頁。2、煙流抬升影響因子(1)排放

2、源及煙氣本身的性質煙氣初始動量 煙囪出口直徑D;煙氣噴出速度Vs;浮力 (煙氣溫度Ts空氣溫度Ta);(2)周圍大氣的性質平均風速,環(huán)境湍流強度,混合越快,H;穩(wěn)定層結,H;不穩(wěn)定層結,H;(3)下墊面性質 地面粗糙度 地面粗糙度,湍流強度,H; 復雜地形 局部熱力狀況;建筑物、地形障礙物等的空氣動力學效應。第3頁,共20頁。三、煙氣抬升公式1、Holland公式(1953)式中:Qh煙氣的熱釋放率,kJ/s; Vs煙氣出口速度,m/s; 煙囪出口處的平均風速,m/s; D煙囪出口內(nèi)直徑,m; Ta環(huán)境空氣溫度,K; Ts煙氣溫度,K。適用:中性大氣條件下,中小排放源和以動力抬升為主的煙流。修

3、正:不穩(wěn)定時,H增加1020;穩(wěn)定時,減少1020。第4頁,共20頁。2、Briggs公式 適用:大熱源排放的浮升煙流。 中性和不穩(wěn)定大氣條件下: 當Qh21000kW時: 當Qh21000kW時: 第5頁,共20頁。3、國家標準中的煙氣抬升公式 (1)有風時,中性和不穩(wěn)定條件 強熱源(Qh2100kJ/s 且 T35K)表4-8 系數(shù)n0、n1和n2的取值Qh/(kJ/s)地表狀況(平原)n0n1n2Qh21000農(nóng)村或城市遠郊區(qū)1.4271/32/3城市及近郊區(qū)1.3031/32/32100Qh21000且T35K農(nóng)村或城市遠郊區(qū)0.3323/52/5城市及近郊區(qū)0.2923/52/5煙氣

4、的熱釋放率,kW實際煙氣溫度下的排煙率,m3/s第6頁,共20頁。 中熱源(1700Qh2100kJ/s) H2強熱源公式計算結果。 弱熱源(Qh1700kJ/s 或 T35K)第7頁,共20頁。(2)有風時,穩(wěn)定條件 排氣筒幾何高度以上的環(huán)境溫度垂直變化率;(3)小風、靜風( 1.5m/s) 取值宜小于0.01K/m。第8頁,共20頁。四、最高地面濃度Cm,abs與臨界風速 對Cm有雙重影響,在某一風速下會出現(xiàn)最高的地面最大濃度,此時的風速稱為臨界風速 ,亦稱危險風速。臨界風速定義:H = B/u (B為與風速無關的常數(shù))第9頁,共20頁。第五章 特殊條件下的大氣擴散 第10頁,共20頁。一

5、、顆粒物擴散模式粒徑d15m Gauss模式d15m 傾斜煙羽模式(考慮重力沉降、地面反射)1、重力沉降經(jīng)修正后的有效源高: VsHeHH圖5-1 傾斜煙羽模式處理示意圖 第11頁,共20頁。2、下墊面沉積d(m)1515303147487576100平均粒徑(m)/2238608510.80.50.30表5-1 地面反射系數(shù)粒徑越大,沉降越明顯,反射系數(shù)越小。綜合修正模式:地面濃度:第12頁,共20頁。二、封閉型擴散 封閉型擴散:低層為中性或不穩(wěn)定大氣,高空存在上部逆溫層,污染物被限制在地面和逆溫層底之間擴散。 模式處理:像源法,將地面和逆溫層底均視為全反射鏡面,污染物濃度即為一個實源和無窮

6、多個像源的濃度貢獻之和。o式中:D逆溫層底高度,即混合層高度,m; n煙流反射次數(shù),一般取n=35。地面濃度:地面軸線濃度: 將所有實、虛源的作用相加,在垂直方向上有:第13頁,共20頁。598411076302DH圖5-2 封閉型擴散示意圖編號(源)源的處理Z0Z-Z00實源HZ-H10經(jīng)地反射(虛源)-HZ+H20經(jīng)頂反(D-H)+D=2D-H-2D+(Z+H)31經(jīng)頂反2D+H-2D+(Z-H)42經(jīng)地反(同-2)-2D+H2D+(Z-H)53經(jīng)地反(同-3)-2D-H2D+(Z+H)64經(jīng)頂反4D-H-4D+(Z+H)75經(jīng)頂反4D+H-4D+(Z-H)86經(jīng)地反-4D+H4D+(Z-

7、H)97經(jīng)地反-4D-H4D+(Z+H)108經(jīng)頂反6D-H-6D+(Z+H)表5-2 多次反射過程中的實源及虛源處理表5-3 實源及虛源的歸納處理0 0D+(Z-H)1 0D+(Z+H)3 -2D+(Z-H)4 2D+(Z-H)2 -2D+(Z+H)5 2D+(Z+H)7 -4D+(Z-H)8 4D+(Z-H)6 -4D+(Z+H)9 4D+(Z+H)10 -6D+(Z+H)13 6D+(Z+H)2nD+(Z-H) n=-+2nD+(Z+H) n=-+上部逆溫層中性/不穩(wěn)定層第14頁,共20頁。實際計算中,用簡化的經(jīng)驗法計算。 近距離(XXD) 煙流的垂直擴散尚未達到逆溫層底,無需考慮反射。

8、 XD煙流上邊緣延伸至逆溫層底高度時的下風向水平距離。 中距離 XDX2XD 取x=xD和x=2xD兩者濃度內(nèi)插值。注意:不穩(wěn)定時,Xu2XD合理,中性和穩(wěn)定時,Xu應當更遠些。 遠距離(XXu) Xu鉛直方向濃度分布轉變?yōu)榫鶆蚍植嫉乃骄嚯x。一般取Xu2XD。第15頁,共20頁。三、熏煙型擴散(漫煙型) 晴夜微風條件下,形成貼地逆溫層,太陽升起后,逆溫層自下而上逐漸消失,原先在夜間排入穩(wěn)定氣層中的污染物迅速向下擴散,造成地面高濃度。此現(xiàn)象稱為熏煙型擴散。 熏煙屬常見的不利氣象條件之一。一般發(fā)生在清晨和上午,持續(xù)時間為0.52hr。建立模式時需考慮的因素:1、混合層內(nèi)垂直向均勻混合 設逐漸增厚

9、的混合層高度為hi,煙流層頂高度hf。 當逆溫消失到煙流上邊緣處時,此時,地面熏煙濃度達到極大值,所有污染物均向地面擴散混合。第16頁,共20頁。2、污染源強需作修正 當混合層消散到hi時,進入混合層部分的比例為:為正態(tài)分布函數(shù),表示參與混合的煙氣所占的成數(shù)。地面濃度 當混合層消散到有效源高處,hiH時,地面濃度注意: 為穩(wěn)定氣層中的擴散參數(shù), 為熏煙條件下的擴散參數(shù)。第17頁,共20頁。3、yf的修正 熏煙條件下的yf 比穩(wěn)定條件下向外擴展得更多,一般以H處的煙流邊緣向外擴展15來近似。式中:y為原穩(wěn)定條件下(E、F類)的擴散參數(shù)。不穩(wěn)定層15H2.15y+ Htg15Hf=H+2.15z穩(wěn)

10、定層2.15y2.15z圖5-4 熏煙擴散模式中yf的修正(橫截面圖)第18頁,共20頁。四、封閉山谷中的擴散模式1、山谷一側為陡峭山壁 假定峭壁對煙流起全反射作用,若取y軸指向側壁,則:2、山谷兩側均為陡峭山壁 橫風向經(jīng)峭壁多次反射,在距離污染源一段距離后,可認為濃度在橫風向接近均勻分布,而垂直向仍為正態(tài)分布。式中:W山谷的平均寬度,m。這一距離可根據(jù) 求取,如何求?此即為擴散開始受到狹谷兩壁影響的距離。L高架源離開峭壁的垂直距離,m。 第19頁,共20頁。2、修正的山地大氣擴散模式 (1)NOAA模式(美國國家大氣海洋局) 中性和不穩(wěn)定時 假定煙流中心線與地面始終平行,相當于有效源高不變,地面濃度公式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