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_第1頁
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_第2頁
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_第3頁
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_第4頁
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 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8年中考語文真題古詩詞鑒賞專題匯總 【一、2018年廣西桂林市中考】 (二)古詩詞鑒賞。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完成1718題。(6分) 【甲】漁家做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友征夫淚。 【乙】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7兩首詩詞均借用了典故表達思想感情。【甲】詞用典故,表達了;【乙】詩則用燕昭王筑臺招納賢士的典故,表達了。(毎空1分,共3分)【參考答案】

2、17.(3分)竇憲勒石燕然(1分),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愿望(1分);將士們誓死報國的志向(1分)。 【解析】“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把嗳晃蠢諝w無計”,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是無從談起的?!扒脊苡朴扑獫M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的都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聽不到、也看不到的。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由自

3、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將軍或者說詞人通宵不眠,發(fā)為之白的原因,很明顯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征夫落淚也是出于同樣原因。他們和將軍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而戰(zhàn)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家鄉(xiāng),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將軍與征夫的矛盾情緒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委婉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 悲壯,和婉約詞的風格完全不同。 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zhàn)國燕昭王所筑。戰(zhàn)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筑高臺,置黃金于其上,廣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秉S金臺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

4、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率?。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解析】古詩詞中的用典 用典,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凡詩歌中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的史實或文句,來增加詞句的含蓄與典雅,就是“用典”。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為“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 在具體的詩歌鑒賞中,要注意辨析其中的“用典”是正面的,反面的,還是翻新的。 一、正面用典 所謂“正面用典”就是保持典故的本來含意而不做任何修改

5、。對正面用典的詩歌句子,只要了解了典故的意義所指,就能夠把握其含意乃至詩歌中所寄寓的情感。 如唐朝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逼渲械摹爸烊笜蜻叀薄盀跻孪锟凇薄巴踔x堂”都運用了典故:朱雀橋、烏衣巷是金陵城中秦淮河一帶的地名,東晉豪門世族居住在這個地方;王謝堂指東晉宰相王導、謝安的宅第。了解了這些典故,再加上詩歌對“舊時王謝堂前燕”如今“飛入百姓家”的跨時空描繪,以及斜陽、野草的烘托,就能較為準確地把握詩歌中所寄托的興亡之嘆。 唐朝李商隱錦瑟中的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其中的詩句便分別采用了“

6、莊周夢蝶”“望帝化鵑”“南海鮫人”“良玉生煙”的典故,抒寫自己的夢想、追求和思念。 又如杜甫的詩句:“客從南溟來,遺我雙鯉魚”就化用了漢樂府中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還有姜夔揚州慢中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其中的“春風十里”化用的是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表現(xiàn)昔日揚州十里長 街的繁榮景況。 二、反面用典 所謂“反面用典”就是利用典故的反面含意來表達感情。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逼渲形猜?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語出楚辭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7、“王孫游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其表達的含意是王孫們不要久留山中。而“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強調的卻是逗留山中(自可留),是反其意而用之。 又如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中的“錦書”,本指書寫在錦帛上的信。據(jù)晉書記載,竇滔妻蘇氏曾于織錦上為回文璇璣圖詩,而后寄給她的丈夫,后來就用“錦書”指代妻子給在外面的丈夫的信。李清照的“錦書”是反其義而用之,指希望丈夫能給自己來信。 “反面用典”在詩歌鑒賞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忌⒁夥e累那些課本詩歌作品所涉及到的典故含意。在具體的詩歌鑒賞考題中,命題者會對詩歌中所涉及的較為陌生的典故作出解釋,考生只要仔細判斷一下,就會明確是不是

8、反面用典。 如宋代羅與之的商歌:“東風滿天地,貧家獨無春。負薪花下過,燕語似譏人?!逼漕}目“商歌”的“商”就是用典:“商”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一個調值,象征蕭瑟的秋,所以“商歌”屬秋。可是羅與之的商歌講的卻是春天的事情。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對于貧苦人家來說,無異于秋的蕭瑟凄涼。 三、翻新用典 所謂“翻新用典”就是在典故的含意上更進一步,使之產生出新的一層含意來,借以表情達意。 如宋代陳師道的寄負山居士:“林廬煙不起,城郭歲將窮。云日明松雪,溪山進晚風。人行圖畫里,鳥度醉吟中。不盡山陰興,天留憶戴公?!逼湮猜?lián)“不盡山陰興,天留憶戴公”就是翻新用典。據(jù)世說新語任誕記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

9、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 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雪夜訪戴”典故的意思是“因訪戴而起山陰之興,興盡而訪戴之念熄”。而陳師道這首詩翻出了新意:寧可不去訪友,而使訪友之興不盡,可以長憶友人,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誠篤的感情,使作者表達的感情更加真摯。 18【甲】詞委婉曲折,【乙】詩豪邁奔放。請選擇其中一首,結合具體內容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18.(3分)答案要點:結合詞句內容1分,分析2分。甲詞分析須立足于“委婉曲折”,乙詩分析須立足于“豪邁奔放”。 示例1:甲詞借鴻雁南飛

10、之堅決,借濁酒一杯之苦楚襯托征人思鄉(xiāng)之深切(1分),借“燕然未勒”表達功業(yè)未成之遺憾(1分),委婉曲折的表達了戍邊將士欲建功立業(yè)又思念家鄉(xiāng)的復雜感情(1分)。(“委婉曲折”表現(xiàn):情感的復雜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詩人先濃墨重彩描繪戰(zhàn)場之危急:“黑云壓城”、“甲光向日”(1分),然后筆鋒一轉,借用典故抒誓死報國之志(1分),感情豪邁奔放,讀來讓人熱血沸騰(1分)。(“豪邁奔放”:描寫戰(zhàn)場的濃墨重彩,危而不懼;抒發(fā)壯志的豪言萬丈,鏗鏘有力。) 【考點解析】鑒賞詩詞曲的語言風格類題型和答題技巧 詩詞曲的語言風格,是指作者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是作者的個人氣質、美學觀念

11、在作品中的凝結,是具有恒定性的區(qū)別于其他作者的藝術特色。鑒賞詩詞曲語言風格題,有的直接點出材料的風格,要求考生闡釋分析;有的要求指出材料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 1. 古代詩詞曲常見語言風格 平實自然、含蓄委婉、清新雅致、生動形象、絢麗飄逸、幽默諷刺、婉約細膩、雄渾磅礴、豪邁奔放、脫俗豁達、沉郁、悲壯慷慨等。 2. 題型 這首詩、詞、曲XX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 這首詩、詞、曲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請從語言風格的角度對該詩、詞、曲進行賞析。 3. 答題技巧 品味全篇。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詞、曲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 了解相關知識。不同的作者語

12、言風格不同,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語言風格也不同,要了解相關的語言風格。 聯(lián)系詩、詞、曲的主旨。語言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語言風格,切忌脫離詩、詞、曲主旨而空談語言。 從多角度入手。鑒賞語言風格,要從詩詞曲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二、2018年廣西賀州市中考】 (二)古詩詞鑒賞(4分) 15.按要求回答問題。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詩歌的一、二兩句中以“ ”和“ ”來烘托離愁??梢娫娙宿o官后心情的。 【答案】15.(1)白日斜天涯

13、痛苦或愁苦。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分析能力。閱讀詩歌,把握詩歌內容,從“白日斜”和“天涯”兩詞語可以看出是詩人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離愁,由此可見詩人辭官后心情的愁苦。 “浩蕩離愁白日斜”。別離愁緒已經充塞天地、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詩人此時的心緒,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詞組結構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蘊,以“離愁”為中心詞的話,那么,“浩蕩”是“離愁”的定語,而“白日斜”則是“離愁”的補語?!鞍兹招薄笔钦f作者帶著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郁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xiàn)實?!?/p>

14、吟鞭東指即天涯”?!耙鞅蕖笔侵冈娙说鸟R鞭,“東指”點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鄉(xiāng)(浙江)?!凹刺煅摹笔钦f距離故鄉(xiāng)還很遠。3 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元人馬致遠的天凈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饼徸哉湟浴昂剖帯毙揎楇x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龔自珍的“吟鞭東指即天涯”沒有直接說自己是“斷腸人”而 已。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考點解析】中國古代詩歌中

15、的烘托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這種技法用在古詩詞中,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 1、以物烘托人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這三章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詩人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

16、象。通過這送別時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詩人寫道: 東船西舫悄無言,未見江心秋月白。 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2、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的描寫: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殻簧倌暌娏_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詩人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lián)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

17、的視覺藝術效果。 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fā)。 3、以物烘托物 如,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其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人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于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了變化,這時習慣于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

18、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其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寫出了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蟬噪”“鳥鳴”,使山林愈發(fā)顯得幽寂了。詩人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 (2)第三、四句是這首詩的精華,請你作簡要賞析。 【答案】(2)示例一:這首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示例二:詩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

19、的贊歌,“落紅”和“護花”是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征,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解析】此題考查千古名句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和蘊含的思想感情。 試落紅不是無情物”,這里的“落紅”兩字。在全詩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蕩離愁”,詩人的離愁不僅有“浩蕩”修飾,“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襯,還被動態(tài)的,由時時拂面而過的“落紅”撩起。這一筆是隱藏在詩內的,因此,“落紅”既是對前面離愁內涵的補充,而作為轉折,它又使整首詩從離愁中解脫出來,轉入下層,為全詩主題升華作了鋪墊。此時詩人在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并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yǎng)育來年的春花。

20、作者借自然的循環(huán)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許多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考點解析】古詩詞表達技巧之移情及物 一、厘清概念 所謂“移情”,就是詩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創(chuàng)作對象中去,把本無生命和情趣的東西看成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動,同時,詩人自己也受到這種事物的影響,和事物產生共鳴,即古人所說的“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謝靈運)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 “野桃含

21、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蘇軾)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山”(張耒) 人們要問,白云如何會擁抱幽石,綠竹如何會取媚清流?人與山如何會相互久看而不厭?野桃怎么會含笑?山峰如何會清瘦?這都是詩人把自己在生活中體驗過的情感移置到景物身上的結果,是典型的“審美移情”現(xiàn)象。 二、移情成因 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美學家立普斯的看法,審美移情起因于人的一種心理活動類似聯(lián)想。立普斯說:“我們都有一種自然傾向或愿望,要把類似的事物放在同一個觀點下去理解。這個觀點總是由和我們最接近的東西來決定的。所以我們總是按照在我們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件的類比,即按我們切身經驗的類比,去看待在我們身外發(fā)生的事件?!边@就是說,

22、審美的人都以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某類情感,去類比、理解周圍看起來是同類的事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魚蟲,都可以成為移情對象。 三、移情手法的借助方式 1擬人 王維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歸嵩山作),采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賦予“流水”和“暮禽”人格化,仿佛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流在汩汩流淌,晚歸的鳥兒飛回茂盛的林木中去棲息,它們似乎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實則體現(xiàn)詩人歸山時悠然自得的心情。 辛棄疾的“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句,作者放眼看遠處秀麗的山峰,好像美人頭上的碧玉簪,又好像螺形發(fā)髻,并將山峰擬人化,似乎它們都面帶愁容

23、,發(fā)出恨聲,實則這“愁容”、“恨聲”是作者情感的外泄。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完成移情的古詩詞可謂舉不勝舉,如“千里暮煙愁不盡,一川秋草恨無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等。 2象征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醯,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米芾水調歌頭中秋),詩人將自身堅持的志行高潔之情推移到富有象征意義的“月”上。又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梅),作者筆下的“梅”即是作者高潔品行的象征。 3寓情于景

24、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物,通過景物直接將情感呈現(xiàn)于作品中,讓讀者把握情與景的聯(lián)系,從而理解詩歌。唐代詩人王維將奔赴濟州與友人告別,將離別之情投射于景物而成詩句:“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淇上送趙仙舟)。趙嘏將一片思鄉(xiāng)的情感轉移到“殘星幾點雁橫塞”和“紫艷半開籬菊靜”(浪淘沙)的景象上,讀來使人生愁。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觀在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中運用移情手法,使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離去而動容的句子是: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

25、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作品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三、2018年廣西梧州市中考】 (一)古詩賞析(2分)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1.下列對該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頷聯(lián)的“隨”“入”二字,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和江水奔向廣闊原野的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 B

26、.頸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變換視角,通過水中映月圖和天邊云霞圖來展現(xiàn)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聯(lián)“送”字用得妙,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故鄉(xiāng)水因可憐詩人而不辭勞苦送行萬里的深情。 D.全詩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既寫出詩人初次離家的新鮮、欣喜的體驗又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不舍之情。 【答案】C 【解析】C.故鄉(xiāng)水因可憐詩人,表述不正確。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叭詰z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痹娙隧樦L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

27、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考點解析】詩歌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送別類。懷古類。 思鄉(xiāng)懷人類。表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戰(zhàn)爭或邊塞類。閑適類。借景抒情類。托物言志類。愛情類。民生類。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

28、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xiāng)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

29、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shù)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yǎng)等造成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

30、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敝挥凶寣W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 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四、2018年廣西玉林市中考】 閱讀下

31、面一首詞,完成第1題。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下列對這首詞的解讀,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丙辰”指干支紀年法的丙辰年,“不勝寒”意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為“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詞的上片詞人由賞月抒發(fā)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終不愿“歸去

32、”,是因為在“天上宮闕”里,自己會有“高處不勝寒”的不適,而無在人間“起舞弄清影”的歡樂。 C.詞的下片由月寫到人,由自己聯(lián)想到兄弟,由抱怨圓月到理解月圓,由月圓月缺的自然規(guī)律到悲歡離合的人生規(guī)律,由對生活的無奈到對生活的祝福,表現(xiàn)了詞人理性的生活態(tài)度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境界。 D.中秋與明月是美好的時節(jié)和事物,離別與親情是千古傳承的無奈與溫馨,如同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 蘇軾給自己給親人也是給我們留下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B.故鄉(xiāng)水因可憐詩人,表述不正確。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

33、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考點解析】詩歌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送別類。懷古類。 思鄉(xiāng)懷人類。表達對

34、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戰(zhàn)爭或邊塞類。閑適類。借景抒情類。托物言志類。愛情類。民生類。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

35、、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 秋、憶友懷舊、思鄉(xiāng)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shù)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yǎng)等造成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

36、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

37、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八、2018年廣西貴港市中考】 三、古詩文閱讀(914小題,共18分)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9下列對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B“日生殘夜”“春入舊年”寫日夜交替,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C尾聯(lián)運用設問,借用“雁足傳書”的故事寄托思鄉(xiāng)之情,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 D

38、“客路”“行舟”與“鄉(xiāng)書”“歸雁”遙相呼應。 【答案】B 【解析】9.B.“日生殘夜”“春入舊年”是寫時序的交替,不僅有日夜的交替,還有新舊年的交替,只說“有日夜的交替”,理解片面,所以選B。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

39、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娙讼肫鹆恕把阕銈鲿钡墓适拢€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考點解析】含有哲理的

40、詩句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_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_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_惠能菩提偈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_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8、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_蘇麟斷句 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_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_白居易琵琶行/

41、琵琶引 11、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_羅隱蜂 1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_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13、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_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15、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_蘇軾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16、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_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17、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杜荀鶴小松 18、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9、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_李商隱樂游原/ 登樂游原 2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_蘇軾惠崇春江晚

42、景/ 惠崇春江曉景 21、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_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2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盧梅坡雪梅其一 2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_李白行路難其一 2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_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陸游游山西村 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_杜甫望岳 2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9、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_朱熹春日 30、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_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43、 3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_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32、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_李白上李邕 3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_王籍入若耶溪 3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_李白將進酒 3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_蘇軾題西林壁 3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_蘇軾稼說送張琥 37、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_蘇軾琴詩 38、莫笑賤貧夸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39、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_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40、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41、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42

4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_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43、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_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別東魯諸公 44、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_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45、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_李白將進酒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_趙翼論詩五首其二 47、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_羅隱西施 48、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_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4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_佚名長歌行 5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_王安石登飛來峰 51、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_虞世南蟬 52、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45、來。_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5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_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白頭吟/ 有所思 54、人間萬事,毫發(fā)常重泰山輕。_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55、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56、冰,水為之,而寒于水。_荀子勸學 57、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_佚名滄浪歌 58、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_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59、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_荀子勸學 60、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_荀子勸學 6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_白居易草/ 賦得古原草送別 62、假金方用真金

46、鍍,若是真金不鍍金。_李紳答章孝標 6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_朱熹偶成 64、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_李斯諫逐客書 6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_王之渙登鸛雀樓 6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_蘇軾題西林壁 67、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_陶淵明飲酒其五 68、葉落當歸根,云沉久必起。_錢嶫憫黎詠 69、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_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70、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_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71、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_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72、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_李世民賜蕭瑀 73、朝真暮偽何人辨,古

47、往今來底事無。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7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_荀子勸學 7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_賈島尋隱者不遇/ 孫革訪羊尊師詩 7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_佚名黍離 77、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_屈原九章 78、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_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引 79、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_孟子及其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0、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_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81、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_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8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_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

48、秋 83、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84、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_佚名日出入 85、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8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_李紳古風二首/ 憫農二首 87、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_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 88、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_杜甫戲為六絕句 8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_佚名宰予晝寢 9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_范仲淹岳陽樓記 91、不鳴則已,一鳴驚人。_司馬遷滑稽列傳 9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_佚名論語七則 93、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_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94、爾曹

49、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_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9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_諸葛亮誡子書 96、行人莫便消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_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 97、人而無儀,不死何為?_佚名相鼠 9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_佚名淇奧 99、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_荀子勸學 100、清鏡無雙影,窮泉有幾重。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九、2018年廣西百色市中考】 (二)古代詩歌閱讀(6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

50、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8.這首詞,從題材上看是寫;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從語言風格上看是。所以,詞作者在題目中稱之為“壯詞”,十分妥帖。(3分) 【答案】8. 軍旅生活(軍營生活、戰(zhàn)斗場面);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愛國激情、雄壯、悲壯、壯志難酬);剛?。ê婪艍衙?、壯麗)(3分) 【解析】壯詞:激昂奮發(fā)的壯行言辭,有壯懷激烈之意。詞中描繪的軍營的生活和戰(zhàn)斗生活是具體表現(xiàn)。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通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

51、、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通過創(chuàng)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全詞在結構上打破成規(guī),前九句為一意,末一 句另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體現(xiàn)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chuàng)精神。 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并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化身為詞里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xiàn)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發(fā)生!”白發(fā)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

52、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于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考點解析】豪放派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據(jù)南宋俞文豹吹劍續(xù)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53、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边@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南渡之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fā)展,陳與義、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張元傒、陳亮、劉過等人承流接響,蔚然成風。豪放詞派不但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影響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體會

54、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9.賞析句子“醉里挑燈看劍”。(3分) 【答案】9. 動作描寫(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1分),寫出詞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燈芯觀看寶劍(1分),表達詞人渴望早日奔赴殺敵戰(zhàn)場的急切心情(1分)。 【解析】9.“醉里挑燈看劍”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xiàn)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xù)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意味無窮。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為什么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么不干別的,偏偏抽出寶

55、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么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了些什么,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眽咽亢脡舫跣眩煲哑茣裕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tǒng)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56、于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夢里”所想的一切統(tǒng)統(tǒng)變?yōu)楝F(xiàn)實。 【考點解析】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古代詩歌作品的語言既是古代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主要的鑒賞方法。說它是一個重要內容,是因為高考就這方面本身會設置題目;說它是一個重要方法,是因為通過鑒賞語言能夠幫助我們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詩歌形象和意境!高考要求的鑒賞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鑒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高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評析。 一、鑒賞詩歌語言的途徑 主要說以下三點: (一)

57、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新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二)把握語言風格:清新絢麗平淡(質樸) 明快含蓄簡潔(洗煉) 1、清新: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平淡(質樸、自然):其語言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顯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涵著深意。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

58、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觀山水圖“紅浸珊瑚短,青懸薜荔長”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每句開頭的“紅”“青”顏色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 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

59、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6、雄奇:氣勢雄偉,立意奇特:如李賀夢天中的“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 中瀉”就是說九州小的象九個煙點,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直率有氣勢: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為一體,凸現(xiàn)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 8、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

60、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如,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把握詩歌語言的個人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 (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 (四)品味語言風格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