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_第1頁
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_第2頁
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_第3頁
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_第4頁
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試論王維山水詩的三重境界摘要王維的一生,是充滿矛盾的一生,他的一生,亦官,亦隱,亦禪。而當他分別以宦者、隱士、居士這三種身份閱世時均別有收獲,其筆下的山水亦隨其審美心態(tài)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三重境界宦者的悲慨、隱者的超逸、居士的禪寂。多元的人生導致了其詩作中多重的審美境界,從而使其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最出色的代表。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詩悲慨超逸禪寂一、亦官亦隱亦禪的人生路王維登第之早,唐代罕見,開元九年(721年)他擢進士第,年僅21歲,這在“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的當時轟動朝野,他歷任右拾遺、給事中等清貴要職,官終尚書右丞,官爵之尊,在盛唐詩人少有。他曾經(jīng)如此概括自己一生的變化:“少年識事淺,強學干名利。

2、(?贈從弟司庫員外?)“中年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終南別業(yè)?)“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酬張少府?)他年輕時有青春的沖動與報國的熱誠,但是,隨著賢相張九齡被奸臣李林甫排斥出京,權(quán)奸當?shù)?,政治日趨黑暗腐敗,仕途上的連受挫折,導致了王維因?qū)賵龅慕^望而怨悵而厭惡,建功樹勛之心逐漸淡化,而歸隱求佛之念日益強烈。之所以未能徹底歸隱,在于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特別是修齊治平的正統(tǒng)觀念對他的影響,社會責任感使他難以遽下決心,徹底遁向山林,所以他選擇的是在家奉佛的居士修禪方式,以求社會責任與個人涅磐之間的矛盾調(diào)諧,由外求功利的動態(tài)人生演化為內(nèi)向禪隱的靜態(tài)人生,鋪就一條亦官亦禪亦隱的人生路。二、官宦的山水境界

3、悲慨王維仕官四十年,又久為京官,閱盡政壇蒼狗白云,形成了他對官宦人生的獨特感受,慨而言之,可謂一幻二悲三無奈,每當他置身于官場的交際應酬中,每當他以官員的心性審美論世時,這種心態(tài)就自然而然地流瀉于筆端,形成了特具悲慨美的官宦山水境界?!氨谒究請D?詩品?中得到精雅的闡述:“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往,苦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這是看透人生與社會后的凄切,這是壯志難酬的哀苦,這是雄才壯士痛悼世道日非的悲恨,故而既悲涼又大方,甚具情感力度。王維的詩歌,凡涉及官場生活的,罕見歡愉之辭,饒多清苦之音。赴朝謁君,這是近臣的榮耀,王維卻剪攝一個嚴冬霜景;“冬宵寒且永,夜漏宮中發(fā)。草白藹繁霜,木衰澄

4、清月。(?冬夜書懷?)如此借寒夜繁霜衰木渲染氣氛,就襯托出了老不得志的“慚朝謁的悲苦心情。為表現(xiàn)謫遷濟州的迷茫,他擇取了漫漫長途中的一個霖雨秋景:“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宿鄭州?)此時此刻,他在雨幕中所望不見的,豈止是宛洛,還包括政治前程吧?立身官府,多的是餞別送行,王維擅長通過實寫或懸疑筆法巧構(gòu)凄寒又蒼茫的氣氛,如:“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最能表達王維悲慨美的還是邊塞詩: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笳悲馬嘶亂,爭渡金河水。日暮沙漠陲,戰(zhàn)聲煙塵里。(?參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關(guān)西老

5、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隴頭吟?)王維年輕時受到時風影響,憧憬邊塞橫槍躍馬;開元二十五年秋,他以監(jiān)察御使奉命勞軍,又留在涼州為河西節(jié)度判官兩年多,大漠長河的雄奇風光開闊了詩人的心胸,金戈鐵馬的艱辛生活充實了詩人的情感,故其前后所作諸邊塞詩,均境界闊大,出語大方,含思悲涼,表達出了盛唐大丈夫的雄邁氣魄。三、隱者的山水境界超詣王維詩表現(xiàn)得最多的是隱逸情思與山居生活。作者夙有退隱志,故無論游賞、靜思、送別,都會觸景生情,勃發(fā)歸隱之興。山野之美,是王維山水詩所著力表現(xiàn)的一個主題,大自然中氣象萬千的山河瀑布,花草鳥獸,風云雨雪之美,一旦為他詩筆所收攝,就成為渲染上隱士審美興趣的秀美畫卷。縱覽其詩,

6、他所激賞的自然美主要有四類:其一為似有似無,假設真假設幻的空靈美,如:“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終南山?)“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其二為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清新美,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欣欣春還皋,澹澹水生陂。(?贈裴十迪?)其三為乍明乍暗,深邃渺然的幽深美,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桃園行?)其四為空門意識濃重,最具王維個性的禪寂美。山居之逸,是王維山水詩所衷情表現(xiàn)的另一主題。他吟唱走出官場后隨心所欲的閑逸:“終年無客常閉關(guān),終日無心常自閑。(?答張五弟?)“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

7、帶青煙?;浼屹讈頀撸L啼山客猶眠。(?田園樂?);他稱頌悠游林下、孤傲慢世的放逸:“綠樹重蔭蓋四鄰,青苔日厚白無塵??祁^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他贊美山居的雅逸:“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臨湖亭?)山居之樂,這是王維所傾心表現(xiàn)的又一主題。其樂有三:歸返大自然天然之樂:“我家南山下,動息自遺身。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云霞成伴侶,虛白侍衣巾。?戲贈張五弟湮?)悟道之樂:“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田園之樂:“采菱渡頭風急,策杖

8、村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田園樂七首?)王維以宦為幻為無奈,又以隱為真為樂為適性,他筆下的隱者山水與前述官宦山水明顯不同,多亮色歡聲,多生趣清樂,別具一種悠然自得的超詣美。它以隱逸為宗旨,宣揚隱者情趣,歌頌隱逸生活,美化隱居山林,表現(xiàn)因“自遺身,“吾表我而體驗到的超脫現(xiàn)實的心靈澄明,創(chuàng)造出一個清逸幽美的隱者山水境界。四、居士的山水境界禪寂王維對山水文學最大的奉獻,就是塑造出了以禪寂美為特征的居士山水境界。王維的禪寂山水詩,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表現(xiàn)的是禪寺寂,他所到之處,必訪寺交僧,禮佛通經(jīng),他的游寺詩,通常不寫寺廟的金碧輝煌,不寫佛像畫的莊嚴宏偉,而是刻意渲染山寺環(huán)境的幽寂,

9、借以表現(xiàn)參寺入禪的空寂悟覺。試看:“窗中三楚盡,林上九江平。軟草承趺坐,長松響梵聲。(?登辨覺寺?)而在?投道一師蘭假設宿?中,他不但傳寫出道一的安禪,蘭假設的幽寂,而且寫出了自己留居的心愿:“鳥來還語法,客去更安禪。晝涉松露盡,暮投蘭假設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邊。豈惟留暫宿,服事將窮年。第二層次表現(xiàn)的是禪理寂。東土佛教頗受道家“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的影響,提倡觀物證道,隨機攝化。王維游寺詩就喜歡睹物興情,由情達理。這類詩依其禪語寡多,禪理隱顯,藝術(shù)程度大相徑庭,空同子就曾說過:“王維詩,高者似禪,卑者似僧。王維還有些詩以弘揚所體悟之佛理為詩旨,愛于詩末點醒此禪悟,

10、如?香積寺?云:“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第三層次表現(xiàn)的是禪境寂。這類詩最能見出王詩的禪寂美?!胺鹫哂X也,得覺滿者入佛慧。(?為舜阇黎?)這類山水詩之所以空前絕后,就因為它入乎禪,將禪覺佛慧外化為風光誘人又禪意盎然的山水畫面,到達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shù)頂峰。王詩的禪境有二,其一為山水寂境。釋教以寂滅為至高佛性,王維畢生都在體悟寂心,自然也就常用寂心悟寂境、寫寂境,其詩中寂字多達二十一處,如“寂廖田地暮,“落花寂啼寂山鳥,“山寂寂兮無人大抵籍寂境透寫寂心,深得委婉有致之妙。代表作有?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善終發(fā)紅萼。

11、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花那自開自落的孤寂之景,豈不令人想見詩人那任遠隨緣的禪寂之心?惟其詩人意識到“色即是空非空有,方能憑色(辛夷花)徹悟,而這種超自然物我的禪寂心態(tài),居然又能表現(xiàn)為心物圓融的詩歌形象,連非佛教徒也各會其心,憬然有得,這才是常人望塵莫及的。其二為山水空境。王詩中運用“空字更多,共九十八次,諸如空秋,空山,空谷,空林,空磧,空館等等。王維筆下的空境,著意表現(xiàn)的不是空間的空無所有,而是勘破萬物無自性,無實體后的入我空,法我空,這是高僧大德才能恍悟的至高佛境。下兩詩堪稱代表作:“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有道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