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稱杜甫為杜工部,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分別是以官職_、_謚號_、_號_來稱呼人。.卑己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稱別人的父親時,敬詞有令父、_令尊_等;稱自己的母親時,謙詞有家母、_家慈_等。古代男子年20行_冠禮_,女子年15行_笄禮_,以示成年,這時才能取_字_。.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這是一幅寫給_141_歲老人的壽聯(lián)。.古代兄弟之間用_伯仲叔季_表示排行。伯_表示最大,_季_表示最小。我國古代對人的稱謂有一些特殊的標志,如從表示_堂房親屬_關系,先表示_已去世_。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三種:_王公年次記年法_、_帝王年號記
2、年法_、_干支記年法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_年號干支合用記年法_。我國古代把農歷每月初一叫朔_,十五叫望_,月末一天叫晦_。古人說點卯的卯相當于現(xiàn)在上午_五_時到_七_時。農歷清明前的四個節(jié)氣依次為_立春_、_雨水_、_驚蜇_、_春風_。1998年是農歷戊寅年,按傳統(tǒng)說法是屬虎人的本命年;據(jù)此推算,2000年是農歷_庚辰_年,是屬龍_人的本命年。古人把從黃昏到第二天拂曉分為_五_更。其中三更大致相當于地支紀時法的_子時,也就是現(xiàn)在的前天晚上11點時到第二天凌晨1點時。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_金_、_木_、_水_、_火_、_土_五種物質。中國隋唐以后的官職實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_吏_部
3、、戶_部、禮部、兵部、刑部、工_部,各部的長官均為尚書_。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_吏部_。古代授官叫_拜_、_除_,降官貶官叫_謫_、左遷_。漢代郡的長官稱太守_,隋唐州的長官稱_刺史_,宋代州的長官稱_刺史_,明代府的長官稱知府_。.古代中國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_冀_州,_冀_是今河北省的簡稱。.按東、西、南、北、中的順序,寫出五岳的名稱:泰山_、華山_、_衡山_、_恒山_、_嵩山_.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南京_。.河南省的洛陽位于洛河之_北_,湖北省的漢陽位于漢水之_北_,陜西省的華陰位于一華山_之北。.成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_需教_、佛教_
4、、道教。.傳說中的開天辟地、煉石補天、銜石填海的神話人物依次是:盤古_、_女媧_、_精衛(wèi)。.我國古代禮儀,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東為最尊,其次是_坐北朝南_,再次是_坐南朝北,最下位是_坐東朝西_。.我國古代造字有六書之說,六書是指_象形_、_扌旨事_、_會意_、_形聲_、_轉注_、_假借_。.古代有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的說法,句中的四庫指的是_經_、一史_、_子_、_集_。古代的節(jié)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觀燈,清明節(jié)_踏青掃墓重陽節(jié)_登高賞菊_舊時文人的四大雅趣是_琴_、_棋_、_書_、_畫仝.歲寒三友指的是_松_、_竹_、_梅_。.我國古代五聲音階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宮_、_商_、
5、_角_、_徵_、_羽。.入則孝,出則悌。孝指善事_父母_,悌指善事_兄長_。.我國古代的十大古曲是:高山流水_、_廣陵散_、_平沙落雁_、_梅花三弄_、_十面埋伏_、_夕陽簫鼓_、_漁樵問答_、_胡茄十八拍_、_漢宮秋月_、_陽春白雪。2016屆咼考導向標-古代文化常識年齡稱謂1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指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黃口:十歲以下。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指女子15歲。(笄
6、,謂結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而立:男子三十歲。(立,即“立身、立志”)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知天命:男子五十歲。12.花甲:六十歲。13.古?。浩呤畾q。14.耄耋:八十歲。15.鮐背之年:九十歲。16.期頤:一百歲。地理常識1九州,中國的代稱。一般指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2中原,廣義上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四海,指天下、全國。5.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江東,指長江以東地區(qū),
7、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五岳,分別是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高山。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等。10.揚州,又稱廣陵、維揚11.杭州,又稱臨安、武林等。12.蘇州,又稱姑蘇、平江等。官職變化關于任職授官的:任:擔當,擔任?!疤袢瓮馐拢愠閮戎\?!笔冢菏诠?,任命?!扒彩拐叱贮S金印、赤韨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除:任命,授職?!俺枷瘩R?!卑?;授給官職?!鞍萘翞樨┫??!闭鳎赫髡伲ㄌ刂妇俪迹?。“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俺醣偎就礁?,除佐著作郎?!彼]:推薦,由地
8、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埃ㄜ鳎]嘉。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案嫡f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逼穑浩鹩萌巳我怨俾毣蛑匦聠⒂茫我怨俾?。“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孫顯于韓,起樗里子于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碧幔禾岚??!叭唬ㄎ菏眨┨岐労筝?,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吧綕骷街?,甄拔三十余人?!?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笆骨責o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贈: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步夫人卒,追贈皇后?!?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拔湟怨识c計謀
9、立宣帝,賜爵關內侯。?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鞍嗽鲁跻蝗?,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關于提升職務的: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斑獮楹髮④?。”進:用于較高職務。“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逼饛停夯謴驮殑??!懊苫噬下《髌饛臀茫吡D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背w、超擢:越級破格提升。“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關于調動職務的:轉、移、調、徙:一般的調動,調遷?!罢{為隴西都尉?!薄搬泯R王信為楚王?!边w: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胺竭M轉為博士。數(shù)年,遷朔方刺史?!背觯褐赋鼍┦苋??!坝篮统?,出為河間相”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皩m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
10、,不宜異同?!毖a: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笆菚r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标P于兼職的:領: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埃ǚ稌希┓K,領新蔡太守?!睌z: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把蛏圊V攝司馬?!睓啵号R時代職?!耙跃┕贆嘀?,三年一易。”假:暫時代理。“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俊⒊夂虬儆嗳司??!毙校捍砉俾??!疤嫘袀湮鋵④??!坝^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署: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弊o: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tǒng)轄,統(tǒng)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标P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
11、失而解除職務?!澳肆T逐趙綰、王臧等。”“免官削爵。”放:委任委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辟H、謫:因過失而降級。“貶連州刺史。”“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皬埐M陳湯而坐以褫爵左遷:降級使用,貶官?!靶莫q恨之,遂左遷毓。”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致仕:帶職退休?!纠}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發(fā)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安课椤敝傅氖擒婈牭木幹茊挝灰灰徊壳形?,泛指部隊。“嗣位”指的是繼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安笔枪糯粑环Q呼
12、,舊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敬鸢浮緼“總角”指的是未成年時梳的發(fā)髻,不分男女?!纠}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茍合”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在古代漢語中,它指曲意逢迎?!熬斯谩敝刚煞蚧蚱拮拥母改福诒疚闹傅氖钦煞虻母改??!皣摇痹诠糯袊液偷弁鮿e稱兩個意思,在本文中是前一種?!耙住敝傅氖侵芤?,它是儒家重要經典,是六經之一?!敬鸢浮緾從文章來看,此處的“國家”應是帝王別稱,指皇上。2015年高考模擬題文學常識歸納1.(15沈陽一監(jiān))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鰥寡孤獨”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無人贍養(yǎng)的人?!芭_閣”在東漢時是尚書省的別稱,因漢尚書臺在宮禁
13、內,因此有這一稱謂。后泛指中央政府機構。“功曹”是古代官名,亦稱功曹史。西漢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參與一郡事務。D“桎梏”,中國古代的刑具,指腳鐐手銬。在手上戴的為桎,在腳上戴的梏?!窘馕觥緿在手上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桎。(15貴陽監(jiān)測)“蔭補”,舊指因祖先功勛而補官?!笆a”指庇蔭,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賞或免罪?!爸袊保胖钢性貐^(qū),古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一代,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諫官”,指掌諫諍的官員,即古時專規(guī)勸天子改正過失的官?!八奕濉保八蕖敝概ぷ鞯娜?,“儒”指讀書人,詞語的意思是努力讀書的人。【解析】D宿儒是年老博學的讀書人,宿指年老的,長期從事某種工作的
14、。(15唐山一模)“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趙豫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時,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喪,趙豫服喪期滿后復出做官?!皧Z情”,指奪去官員孝親之情,官員不必離職居家守喪。荊州知府劉永遭父親去世,他本應棄官歸家為父親守喪,但因深受軍民愛戴,英宗命他留任?!捌蛄簟敝赴傩照埱笸炝艄賳T。明朝重視當?shù)匕傩諏Φ胤焦偃纹趯脻M后去留的意見。趙豫、趙登、孫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D“大計”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jù)官員德業(yè)表現(xiàn)的等第來定賞罰。在正統(tǒng)十年春的“大計”中,趙豫成績出眾,從而得到皇帝的賞賜?!窘馕觥緼內艱指遭遇母親喪事。1.文中涉及一些中國文化常識,下列理解不
15、正確的一項是(3分)()A.潤例:過去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稱之為潤筆,而將所定的標準就稱為潤例或潤格。陽文:指采用刀刻等傳統(tǒng)技術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圖案。金石:中國古代以前朝的銅器和碑石為研究對象,涉及文字、歷史、書法、文學等。D閑章:中國傳統(tǒng)文人常自擬詞句或擷取格言警句來鐫刻成章,內容廣泛,意趣盎然。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鑄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紋。文字凸起為陽文,凹陷為陰文。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矣”作為古代文言助詞,用于句末與“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時,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嘆?!棒敗奔瓤梢灾腹艊攪灰部勺餍帐?,如
16、工匠祖師魯班;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指山東省的簡稱。c在中國漢代、南北朝時南海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漸習稱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D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旳等多位高官、學者編撰。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旧夏依酥袊糯袌D書,故稱“全書”。答案:B(魯班的姓氏不是魯,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時也指漢文帝(太宗)、漢武帝(世宗)、漢宣帝(中宗)、漢元帝(高宗)、漢明帝(肅宗)、漢章帝(顯宗)。文中指的是尊祀
17、的六神。B、四鄰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的居住區(qū)稱為“四?!?,“五湖四?!币卜褐溉珖鞯亍⑻煜?。C、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集。其經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chuàng)、屈后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今稱為“楚辭學”。D、“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一一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識,本題著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謚號。A項漢明帝謚號為顯宗,漢章帝謚號為肅宗。此題難度較大,需要考生長期注重文化積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受禪,也叫禪讓制,是中國上古時
18、期以來推舉首領的一種方式,即群體中個人表決,以多數(shù)決定。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轉載2016年高考復習備考文化常識100題1。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長子繼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乞骸骨,自請退職的意思,即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答案:C(“嫡長子”繼承制,而非“最年長的兒子繼承”。繼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長的兒子。)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牙門與牙旗一樣,源起都有古人借猛獸利牙的圖案彰顯榮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喪是指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謂之“丁憂”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與“察茂才”“
19、舉孝廉”一樣,是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D.鄉(xiāng)、閭在古代各指一種行政區(qū)域名,合在一起還可以泛指家鄉(xiāng)故里、父老鄉(xiāng)親。答案:C“察茂才”“舉孝廉”,是自下而上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每月的初一稱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野史,是私家編撰的史書,“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謂。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稱為進士,武侯是丁丑年的進士。“廟社”指宗廟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答案A【解析】在農歷的每月十五日稱為“望日”,每月的初一稱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歷(農歷)的四月十五日。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賜姓
20、:古代天子據(jù)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多指以國姓賜與功臣,以示褒寵。B持節(jié):古代官名。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往往有使持節(jié)、持節(jié)、假節(jié)、假使節(jié)等稱號。使持節(jié)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jié)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jié)得殺犯軍令者。C踐祚:特指皇帝登臨皇位,類似用語現(xiàn)象很多,例如:踐阼、踐極、踐統(tǒng)、踐位、踐國、踐帝、踐政、踐襲、踐蒞、踐事等等。D薨:古人對身故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答案.C踐政、踐蒞:當政在任之意。踐事:供職、充役之意。踐襲:蹈襲,沿用之意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
21、項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趙禎年號。所謂“年號”,是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B.“禮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國家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等,并負責接待四方賓客等事務。C.“立生祠”是古代一種民俗,即老百姓自發(fā)地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對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員。D“御史”是古代一種官名,其職責多有變化。自秦朝開始,御史專為監(jiān)察性質的官職,一直延續(xù)到清朝。8.C【解析】“自發(fā)地”、“其對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員”的說法不正確。有的朝代,也可能諂媚者或懾于其勢焰者所為;奉祀的對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員”。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的是()A“遷謫”謂官
22、吏因罪降職并流放,其中“遷”指官員的調動,有升有降,但“左遷”必是升職。B“母艱”,就是“母憂”,指母親的喪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黃河以北,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行政區(qū)劃是不同的。D“自號”,舊時給自己取的號,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屬通曉翰墨之人,無不別出匠心,各有所愛所好。答案A“左遷”必是降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獵的地方。床:古代的坐具。D.肅宗:皇帝的謚號,肅,恭敬、肅穆之意?!敬鸢浮緿。【解析】皇帝的廟號。.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遷”在古代
23、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如:升遷。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指貶官遠地,“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文中的年號還有“英宗”。C.“明年進都督僉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義不同?!斑M”在文中指“晉升”“提拔任用”。D文中“謚武勇”的“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行
24、一種褒揚的評價,也有表貶抑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B、“英宗”是廟號,不是年號。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日中,表時間,中午12點,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陽正中時。表是古代測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節(jié)是符節(jié),古代使者所持以作憑證,如蘇武“持節(jié)送匈奴使”。左駿指古代駕車三馬中左邊的馬。后用四馬,亦指四馬中左邊的馬。12A(不是中午12點)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xiàn)在的兩小時。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1時正)。13下列對文中加點內容的解說
25、,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丁卯、己巳、戊申,為古時天干地支紀時的術語,可以用來紀日、紀月和紀年,古人常將之與五行結合預測人的運命。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司空。薨是古人對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一般人死則稱之為“卒”。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對嬪妃的召見近幸則多指帝王對臣下而言。C(“薨”是古人對諸侯之死的一種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稱薨。帝后的死當稱為“崩”。)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魏明帝太和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
26、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緣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觀念為基點,正犯本人和相關親屬連帶受罰的原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稱,來指官員辭職歸家。A(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魏明帝太和年間”錯誤,應為“隋煬帝大亞年間”)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環(huán)相配得60組,古代既可用來紀年,也可用來紀日?!傲俊敝欣舨恐鞴艿氖掠泄倮舻娜蚊?、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C國子監(jiān)的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進國子監(jiān)讀書的統(tǒng)稱為監(jiān)生。D.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
27、種官吏選拔制度。B吏部(管理文職官員的任免、考選、升降、調動等事)兵部(負責軍事,入軍隊編制、武官選授以及駐防、訓練、檢閱等政令)禮部(掌管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等).下面的說法全都正確的一組是(3分)古時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儷”喻夫婦。古代“朔”指農歷初一,“望”指農歷十五,“晦”指農歷三十。禮記曰:“幼名,冠字?!泵菋雰撼錾鷰讉€月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冠禮時取的,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禮而字。古代以山之南為陽,水之南為陰,反之,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如華陽在華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謚號命名,賈長沙集(賈誼)
28、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古代“辰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早上6點前后,“午時”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午12點前后。A.B.C.D.C晦日是古老的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指夏歷(農歷,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視,寄托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時即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上午7時正至上午9時正)。十二時辰制子時(23時至01時)丑時(01時至03時)寅時(03時至05時)卯時(05時至07時)辰時(07時至09時)巳時(09時至11時)午時(11時至13時)未時(13時至15時)申時(15時至1
29、7時)酉時(17時至19時)戌時(19時至21時)亥時(21時至23時)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向是(3分)A陛,是宮殿。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B項羽滅秦后將秦國本土關中地區(qū)分封給秦軍三位降將,封章邯為雍王,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qū);封司馬欣為塞王,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轄陜北。合稱“三秦”。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山東,有時也泛指戰(zhàn)國時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D秦朝建都咸陽,漢朝建都長安,因這個地區(qū)位于函谷關以西,大散關以東,
30、武關以北,蕭關以南,處四關之中,故稱關中。(3分)A(陛,是宮殿的臺階。殿下,是對太子的稱呼。)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熊概,字元節(jié)”,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別,名供長輩呼喚;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笆稹北硎臼谟韫俾?,“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權”則表示暫代官職。c“海鹽民”“民”是對百姓的稱謂,常見的百姓稱謂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D“蠻”,由于受時代的限制,古代學者對四方異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對他們的異同也沒有深入調查,認真識別,往往用蠻、夷、戎、狄、胡
31、、越等來泛指四方異族。史記,吳太伯世家索引說:“蠻者,閩也,南夷之名,蠻亦稱越”。中原地區(qū)古人對南方各族通稱“百越”或“越族”18、B(“署”表示代理、暫任官職)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五經指的是詩書論語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是皇帝當政的時代標志,如河清、天和等。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記在上面?zhèn)渫?。致仕,古代將官員退休稱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3分)A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32、文中“初舉明經”的意思是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明經,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吧醯靡南闹摹敝小耙南摹狈褐干贁?shù)民族和漢人?!跋摹笔枪糯鷿h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叭豕诒阕允牟皇苡H友贈遺”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遷”“補”“擢”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常見的還有“拜”“轉”“徙”“升”等?!笆凇薄鞍荨薄稗D”“補”是關于
33、任職授官的,“擢”“升”是關于提升職務的,“徙”“遷”是關于調動職務的。20.D(“轉”是關于職務調動的,張衡傳中有“再轉復為太史令”。)21.下列對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若大王守藩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詞有多個義項,在這句中,應為“閑適自得,清靜無為”之意。從文中的表述來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文中最后一段出現(xiàn)“解職”一詞,這與“致仕”詞義恰好相反。文中多次出現(xiàn)與官職調動相關的一個詞“遷”,在古代還有“左遷”“右遷”的說法,右遷為升官,左遷為降職。21答案C。“解職”與
34、“致仕”詞義相近。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冠族指的是當?shù)刈钣袆萘Γ丝谧疃嗟暮篱T世族。大夫是古代官職名稱,各朝代大夫的職能和級別多有不同。C輜重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國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國家。22.A(冠族指的是當?shù)仫@貴的豪門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響。)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扁孕?,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孟子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盋.國
35、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23、【答案】C【解析】國子監(jiān),也是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24.D(“致
36、仕”指官員辭職回家)2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署”“權”則表示暫代官職?!氨怼奔础白啾怼?,是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常含表志陳情、訴說心曲之意,如出師表陳情表。c“視事”指官吏到職辦公,“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致政”、“致仕”則指退休。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25.(3分)【參考答案】C【解析】“致仕”指辭官或退休。.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貞元,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朝
37、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號。明經,漢朝出現(xiàn)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謚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xiāng)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萎婉說法。.C【解析】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謚號。.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
38、弱冠”,20歲才為成年?!斑M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27答案:A(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彈劾”是指君主時代擔任監(jiān)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的罪狀。B“經略”是指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掌管一路或數(shù)
39、路軍、政事務,職位高于總督。C“世蔭”是指在封建時代,子子孫孫因為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勛而世襲官職。D“屯田”是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yè)生產組織形式。有官屯與民屯之分,以官屯為主。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弘治,是中國明朝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岸n”,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人不準為官。D謚,謚號,
40、是古代君主、諸侯死去之后,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給予的一個寓含善意評價或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D(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傳主胡世寧就是大臣)。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謁廟,指古時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須謁告于祖廟。廟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廟?;?,是古代漢族的一種跪拜禮,稽首與頓首、空首不同,一般說來,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頓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禮。太守,又稱郡守,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職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級行政區(qū)的地方行政官。檄,是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是官府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詞敵
41、人或叛逆的文書。.B(應為“頓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C.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職或免去官職D行伍,我國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五伍為行,后用“行伍”泛指軍隊。.C(“除”,任命官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貞觀”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帝王用來紀年的一種名稱。B“陛下”
42、原來指站在宮廷臺階下的侍者,后來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時對帝王的敬稱?!斑w”是表示中國古代官吏調動、升貶的常用詞語。一般情況下,用“左遷”來表示升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致仕”。32.C(左遷是貶官。)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岸∧钙D”是指母親去世,回鄉(xiāng)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定,這在古代
43、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經樂經周易。D論語不是“六經”。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這六部經典著作的全名依次為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即位指開始做帝王或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繼承位子。刺史是古代官職名,其職權在不同的時期不完全相同,在這里僅是虛銜。端拱是宋太宗的一個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比如雍熙。贈,這里是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員往往非正常死亡。D(“而受封
44、的官員往往非正常死亡”錯誤,過于絕對化。).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小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迂授: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B檄,古代最初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也可特指聲討的文告,著名的如駱賓王的討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曉諭的意思。“登C踐阼,特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踐祚”、。登極”、庸”、“御極”。D卒,“死”的種說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稱崩、百歲、千秋、山陵崩等;對Ti-、公、侯、
45、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35.A,降級叫左遷,升級叫右遷。36.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從“薄父死山陰”的交待來看,薄姬的父親不是官宦,也不是讀書人,只是個普通的百姓而已。寢廟:古代宗廟的正殿曰廟,后殿曰寢,合稱寢廟。宗廟是古代帝王、諸侯或士大夫為維護宗法制度而設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禮制性建筑。霸陵,漢孝文帝劉恒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河上有橋,名灞橋。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灞橋兩邊楊柳掩映,是當時人
46、們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也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D.史記和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C灞橋折柳送別是唐朝的習俗。.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解褐”,謂脫去布衣,擔任官職?!巴庖觥?,由婚姻關系而結成的親戚?!芭R幸”,專有名詞,特指古代帝王親自到達某處。D.“博士”,是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37.D(博士:文中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發(fā)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安课椤敝傅氖擒婈牭木幹茊挝?,部曲行伍,也泛指軍隊
47、?!八梦弧敝傅氖抢^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伯”是古代爵位稱呼,舊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38、A(“總角”指未成年的人把頭發(fā)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來指少年時期)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卿”是對他人的敬稱,“陛下”是對皇上的敬稱;“愚”是對自己的謙稱,“臣”也是謙稱。B“拜”指授予官職。古時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有“遷”“謫”“轉”“徙”“改”“移”“補”等,其中“遷”“謫”都指貶官。C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較咼,故死為“卒”。D.三國志和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48、”,其中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B(“遷”指升遷,左遷指貶官).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朝廷最后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獄訟等事務的官署。D.釋褐,脫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職。七品,古代官員分七品十八級。40D(“七品十八級”錯,應為“九品十八級”)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百雉指的是城墻,在此指城墻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笨樇妆?,繕有修
49、補,保養(yǎng),抄寫之意。在此文是保養(yǎng)盔甲兵器的意思。詩: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但在此是詩經的簡稱。D.左傳為編年體史書,此文屬于一篇完整而優(yōu)美的記事散文。41.B(繕在此處意為修補,修繕鎧甲兵器,準備作戰(zhàn)。)4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tǒng)治者代理皇帝執(zhí)掌國政。“仗節(jié)”是手執(zhí)符節(jié)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將出師的時候,皇帝授予他們符節(jié),以此作為憑證和權力的象征。“屯田”是封建王朝組織勞動者在官地上進行開墾耕作的農業(yè)生產組織形式,通過這種形式朝廷可以
50、取得一些軍餉和稅糧。D“遺民”有亡國之民、淪陷區(qū)的百姓、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義,文中指金亡后不愿歸順元的百姓。42、答案:D。根據(jù)語境分析,文中的“遺民”是原屬金朝今屬元朝的百姓,“不愿歸順元”的說法沒有根據(jù)。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詔是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于命令文體。古代舉行儀式,授予官職稱作“拜”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相如為上大夫”。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最常見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殤”,而“薨”則專指帝王之死。嗣在古文里常作動詞,意為繼承、繼位等。如嗣王,意為繼位之王;嗣君,意為
51、繼位的君主。43、C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4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刺史:中國古代官職名。“刺”是檢核問事之意,即監(jiān)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B大業(yè)、義寧:隋代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武帝繼位后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C.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江表。D.弒:封建時代稱子殺父、臣殺君、侄殺叔、甥殺舅等為“弒”。44.【答案】D【解析】弒:封建時代稱子殺父、臣殺君為“弒”。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卜筮是古代民間占問吉兇的兩種方法,是古代巫術的一種表現(xiàn)。指用龜甲、筮草等工具預測某些事項
52、。“及沙門法秀謀逆事發(fā)”中“沙門”,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對年長的當尊稱懸壺、法師、師父。“贈衛(wèi)大將軍”中“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大臣的功績,在大臣死后,追授給大臣一個較高的官職或稱號。“詔班樂府”中“樂府”是音樂行政機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等。B【解析】“懸壺”,即懸壺濟世,人們對醫(yī)生行醫(yī)的尊稱。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
53、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機構。三?。褐袝?、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D“敕”,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46.D。無“肱股之臣”47.下列對文言文知識的有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股指的是大腿及小腿上部;而肱是指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輔佐帝王的重臣,也喻為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自始皇起,古代君主自稱為朕,“朕”意思是天下皆朕、皇權獨尊。D.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tǒng)治的戰(zhàn)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47答案:A,股指的就是大腿。48.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兼”、“領”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職,“署”“權”則表示暫代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信用社柜員年度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 保姆雇傭的簡單合同
- 企業(yè)培訓計劃書怎么寫
- 智本論視角下的企業(yè)轉型升級策略
- 親子閱讀講話稿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漢口北高中物理高二下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藥物性肝炎的護理查房
- 脊柱腫瘤的健康宣教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材料類課程建設與改革實踐研究
- 高壓滅菌物品管理規(guī)范與操作指南
- 保安培訓課程表(完整版)咨詢培訓
- 《飛機電子顯示器顯示符號》
- 贏利:未來10年的經營能力
- 光伏支架風荷載分析
- 頭等大事:脫發(fā)青年自救指南
- 馬拉色菌相關疾病診療指南(2022年版)
- 哈雷之約:基于指數(shù)成分股調整的選股策略
- 湖北省隨州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及行政區(qū)劃代碼
- 磁流體密封課件
- T∕CCIA 001-2022 面向網絡安全保險的風險評估指引
- 高處作業(yè)審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