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歷代文選類總集的編纂體例與選文范圍一一中國古代總集分體(一) 一、總集的生成及其編纂體例所謂總集,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體例收錄 不同作者詩文作品的圖書文獻。在中國古代圖書文獻中,春秋時代編 纂成書的詩三百應是第一部詩歌總集。但早在西漢,人們就把詩 三百視為儒家經(jīng)典,稱為詩經(jīng)從東漢劉向(前77-前6)父子的七略開始,歷代書目都將詩經(jīng)列天經(jīng)部,而不把它當作總集 。劉向輯錄的楚辭,收錄屈原(約前339-約前278)、宋玉(生 卒年未詳)等人的詩歌作品,原本也應屬于詩歌總集。四庫全書總目 卷148楚辭章句提要即云: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宋玉九辨、招魂, 景差大招,而以賈
2、誼(前200-前168)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 東方朔(前154-前93)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向所 作九嘆,共為楚辭十六篇,是為總集之祖。但在歷代書目 中,又一直以“楚辭別為一門,與集部的總集、“別集并立。四 庫全書總目卷148“楚辭類序稱:隋志集部以“楚辭別為一門, 歷代因之。蓋漢魏以下,賦體既變,無全集皆作此體者,他集不與楚 辭類,楚辭亦不與他集類,體例既異,理不得不分著也。按隋書 卷35經(jīng)籍四集志分集部為三類:楚辭類、總集類和別集類。其楚 辭類序云: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其后賈誼、東方朔、劉向、 揚雄(前53-18),嘉其文彩,擬之而作。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然其氣質(zhì)高麗,雅
3、致清遠,后之文人,咸不能逮。既然后世文人在楚辭寫作的體例與風格兩方面都難以為繼,那么就只能將楚辭單列一類,與后世的總集判然而別。正因為如此,四庫全書總目卷186“總 集類序說:文籍日興,散無統(tǒng)紀,于是總集作焉。三百篇既列 為經(jīng),王逸所裒,又僅楚辭一家,故體例所成,以摯虞流別 為始。其書雖佚,其論尚散見藝文類聚中,蓋分體編錄者也。 以西晉摯虞(約245約312)的文章流別集為總集編纂體例之始, 其說亦本于隋書卷35經(jīng)籍四集志:總集者,以建安之后,辭 賦轉(zhuǎn)繁,眾家之集,日滋以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于是采擿 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 后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
4、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摯虞所 作,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文章流別集41卷(梁60卷),文 章流別志、文章流別論各2卷。集選錄各體文章,志著錄 篇目及作家簡歷,論評述各體文章的源流、優(yōu)劣,三者別名,合為一 書,體例詳盡完備。這是現(xiàn)有著錄的最早的收錄各體文章的著作,可 惜早已佚失,唯遺殘篇,無法睹其全貌。在摯虞之前,實已有總集 的編纂?,F(xiàn)知最早的總集,是王逸(約107144在世)的漢詩百 二十三篇。此外,見于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在摯虞之前或同時 編纂的總集,尚有:杜預(222284)善文,應璩(? 252)書林, 傅玄(217278)七林,荀勖(生卒年未詳)晉歌詩、晉燕樂歌辭, 陳壽(233297)
5、、魏名臣奏事,荀綽(生卒年未詳)古今五言詩美 文,陳勰(生卒年未詳)雜碑、碑文等11。但這些總集大抵都是匯聚某一體文章為一編的,與文章流別集的總匯各體文章有別。 也許正因為如此,隋書經(jīng)籍志才以文章流別集作為總集的發(fā)铏 之作。從總體上說,總集興起于曹魏(220265)西晉(265316)之際, 這是大致可以斷定的。要而言之,總集的生成,蓋由于東漢末年之后, 別集繁興,所謂“眾家之集,日滋以廣,于是為了避免讀者翻檢之勞倦, 便于作者屬辭之取則,各種文集總鈔便逐漸涌現(xiàn)12。由此可見,總集 生成的最初動因,不是為了保存典籍,而是為了讀者和作者的實用。 易言之,便于讀者翻檢和作者取則,這是總集的原初功能
6、。南朝梁蕭 統(tǒng)(501531)文選序說:余監(jiān)撫馀閑,居多暇日,歷觀文囿,泛覽 辭林,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漢以來,眇焉悠邈,時更七 代,數(shù)逾千祀。辭(原文作“詞)人才子,則名溢于縹囊;飛文染翰, 則卷盈乎緗帙。自非略其蕪穢,集其精英,而(原文作“蓋)欲兼功, 太半難矣!13正因為作品繁多,難于兼功,所以蕭統(tǒng)不得不“略其蕪穢, 集其精英,編為總集,以為當世作者寫作的范式。上引隋書經(jīng)籍志 所說的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唐李善(約630689)上文選注表所說的“后進英髦,咸資準的”14,表達的也是同樣的 意思??偧倪@一原初功能,實本于類書。類書的功能,正如唐歐陽 詢(557641)藝
7、文類聚序所說的:“俾夫覽者易為功,作者資其用, 可以折衷今古,憲章墳典云爾?!?5至于后世,文集日興,散無統(tǒng)紀”, 為免散佚,才有了收羅全備的總集。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卷186“總 集類序”認為,綜觀歷代作為“文章之衡鑒,著作之淵藪”的總集,大致 可分為兩種:一是網(wǎng)羅放佚,使零章殘什,并有所歸”,即從收集保存 古典文獻出發(fā),盡量求全求備,輯集零章散篇,匯錄全文,編成全集 性的總集,如全唐詩(清彭定求等)、全唐文(清董誥等)之類; 二是“刪汰繁蕪,使莠稗咸除,菁華畢出,即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 擇優(yōu)精選,輯成選集、選本之類的總集,如唐文粹(宋姚鉉)、皇 朝文鑒(宋呂祖謙)、國朝文類(元蘇天爵)之類
8、16。正因為總集 的原初功能是便于讀者翻檢和作者取則,因此從摯虞文章流別集 發(fā)端,類聚區(qū)分”17,分體編錄”18,即區(qū)別不同文體加以選編著錄, 便成為總集的基本編纂體例。因為分體編錄,以類相從,使用者就可 以便捷地“按圖索驥”,根據(jù)自身寫作的需要,翻檢和閱讀前人的相關作 品,作為寫作的楷模19。因此早期總集基本的編纂體例便是“分體編 錄”,如摯虞的文章流別集、南朝梁蕭統(tǒng)的文選等都是如此。 由此而派生出一種別體,即輯錄一代或歷代同一體裁作品的總集,如 南朝陳徐陵(507583)的玉臺新詠20。于是,總集編纂與文體分 類,從一開始便相因相成:總集編纂成為文體分類的胚胎,文體分類 成為總集編纂的根據(jù)
9、。那么,分體編錄的總集又有哪些具體的基本體 例呢?因為摯虞的文章流別集早已散佚,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首 推文選,而且在實際上文選也成為后世編纂詩文總集的主要藍 本,因此我們便從文選入手,歸納分體編錄的總集的基本體例。文 選為南朝梁太子蕭統(tǒng)組織編纂21,蕭統(tǒng)死后謚號昭明”,所以此書 后世又習稱昭明文選。全書30卷,共收錄先秦至南朝梁的作家130 家,作品700余篇。蕭統(tǒng)文選序云: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 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zhì)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犧氏之王天 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 夫椎輪為大
10、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 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 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 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至于今之作者, 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于前,賈、馬繼之 于末。自茲以降,源流實繁。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畋游 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 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 匪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慮,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傷,壹郁之懷 靡訴。臨淵有懷沙之志,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文,自茲而
11、作。詩 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關雎、麟趾,正始之道 著;桑間、濮上,亡國之音表。故風雅之道,粲然可觀。自炎漢中葉, 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qū)以別 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鐮并驅(qū)。頌者,所以游揚 德業(yè),褒贊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談,季子有“至矣之嘆。舒布為詩, 既其(原文作言)如彼;總成為頌,又亦若此。次則箴興于補闕,戒 出于弼匡;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美終則誄發(fā),圖像則贊興。又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箋記之別(原文作“判),書誓符檄之品,吊祭 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辭引序,碑碣志狀,眾 制鋒起,源流間出。譬陶匏異品(原文
12、作器),并為入耳之娛;黼黻 不同,俱為悅目之玩。作者之致,蓋云備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 之書,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準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 芟夷,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 本,今之所撰,又亦略諸。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善(原 文無“善字)話,辯士之舌(原文無“舌字)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 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fā)八難, 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 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弗(原 文作“不)取。至于記事之史,系年之書,蓋(原文無蓋字)所以褒 貶是非
13、,紀別同異(原文為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 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 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乎(原文為于)圣代,都為三十卷,名 之(原文為“曰)文選云耳。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 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略(原文為“各)以時代相次。22以蕭統(tǒng)文選序為本,參照文選本文的情況,文選的編纂蓋有如下 5條基本體例:第一,選文范圍之例?!拔淖鳛槲募囊馑?,有廣狹二 義:廣義之“文泛指所有的文字寫作的文本,狹義之“文特指文學寫作 的文本。而文選之文,蓋取狹義,既不包括經(jīng)籍、子籍,也不包 括史籍中的言辭、記事之文,而僅取“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篇
14、章, 包括詩篇、賦作和文章。第二,分體歸類之例。雖然歷時地看,各種 篇章“隨時變改,難可詳悉,但是采用共時性的觀點,各種篇章畢竟各 自有體,相因相承。因此總集編纂,便可次文之體,各以匯聚,即區(qū) 別各種文體,分類加以編排篇章。第三,體類排序之例。雖然文體“眾 制鋒起,源流間出,但是編纂總集,次其先后加以排序,何體在先, 何體在后,應該有一定的順序。第四,二級分類之例。文選序稱: “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這里所說的“類,則非體類之“類,而是 體類之下的二級分類。而二級分類的分類標準,可以不同于一級分類, 自有其特點。第五,篇章排序之例。所謂“類分之中,略以時代相次, 即在各體各類之下所收錄的篇章
15、,一般按作者時代先后加以排序,以 便歷時地觀察此體此類篇章寫作的演變軌跡。二、歷代文選類總 集概說為了詳細考察分類編錄的總集的基本體例,本文擬抽樣分析歷 代編纂的以文選為藍本的總集,即“文選類總集。如前所述, “文選類總集最基本的編纂體例,是甄選歷代的或當代的詩篇、賦 作和文章,分體編錄。本文擬抽樣分析的文選類總集,按編纂時 代先后依次為:文苑英華、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文章 辨體、明文衡、文體明辨、明文在。本節(jié)即對各書情況略加說 明。文苑英華系宋初朝廷組織編纂的大型總集,有四庫全書抄 錄明萬歷刊本、中華書局影印南宋刊殘本配明刊本等。該書編纂,以 翰林學士承旨李昉(925996)、宋白(93
16、61012)等20余人先后主持 其事,始于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九月,成于雍熙三年十二月(公 元已入987年)23。全書1000卷,共收錄魏晉至晚唐五代的作家2000 余人,詩、賦、文等作品近20000篇24。明胡維新(嘉靖三十八年進 士)重刻文苑英華序云:墳經(jīng)義邈,詞華郁蔓,延劉漢而接蕭梁, 昭明之選備矣。苑之集,始于梁,而部系類分,悉宗選例, 非嗣文以承統(tǒng)乎? 25四庫全書總目卷186文苑英華提要云: 梁昭明太子撰文選三十卷,迄于梁初。此書所錄,則起于梁末, 蓋即以上續(xù)文選。其分類編輯,體例亦略相同,而門目更為繁碎, 則后來文體日增,非舊目所能括也。26可見該書實承文選而作, 編纂體例
17、以文選為圭臬。唐文粹是現(xiàn)存最早的斷代詩文總集, 有四部叢刊影印重校正唐文粹本等。該書系姚鉉(9681020) 在文苑英華的基礎上,精選唐代詩、賦、文作品,歷經(jīng)10年,于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編纂而成。初名文粹,重刻時題唐文 粹,后人因之。全書100卷,收錄古體詩961首,賦、文1104篇, 不取近體詩、駢文和律賦。姚鉉唐文粹序云:今世傳唐代之類集 者,詩則有唐詩類選、英靈、間氣、極玄、又玄等集, 賦則有甲賦、賦選、桂香等集,率多聲律,鮮及古道,蓋資 新進后生干名求試者之急用爾。豈唐賢之文,跡兩漢,肩三代,而反 無類次,以嗣于文選乎?鉉不揆昧懵,遍閱群集,耽玩研究,掇 菁擷華,十年于茲,
18、始就厥志。得古賦、樂章、歌詩、贊頌、碑銘、 文論、箴議、表奏、傳錄、書序,凡為一百卷,命之曰文粹。以類 相從,各分首第門目,止以古雅為命,不以雕篆為工。故侈言蔓辭, 率皆不取。27由此可見,該書亦矢志上承文選,“以類相從,分體 編纂唐代詩、賦、文作品。此書在宋代的影響比文苑英華廣,周 必大(11261204)談到文苑英華印本絕少,因其卷帙浩繁,人 力難及,其不行于世則宜,而唐文粹由簡故精,所以盛行”28。宋文鑒為南宋秘書郎呂祖謙(11371181)編纂,有四部叢刊初 編影印本皇朝文鑒等。該書以江鈿(約10951175后)文海 為本29,重加芟補,始于孝宗淳熙四年丁酉(1177)一月,成于次 年
19、(1178)十月,淳熙六年(1179)正月賜名曰皇朝文鑒30,后 人通稱宋文鑒。全書150卷,收錄宋南渡以前作家200余人,詩、 賦作品1100余篇,文1400余篇。該書分體編錄,編纂體例亦多本文 選,呂祖謙奉圣旨銓次札子云:尋將秘書省集庫所藏本朝諸家文 集,及于士大夫家宛轉(zhuǎn)假借,旁采傳記它書,雖不知名氏,擇其文可 錄者,用文選古詩十九首例,并行編纂。31可為一證。周必大(11261204)皇朝文鑒序評其各體文的選錄標準時說:古賦詩騷, 則欲主文而譎諫;典策詔誥,則欲溫厚而有體。奏疏表章,取其諒直 而忠愛者;箴銘贊頌,取其精愨而詳明者。以至碑記論序、書啟雜著, 大率事辭稱者為先,事勝辭則次之;
20、文質(zhì)備者為先,質(zhì)勝文則次之。 復謂律賦經(jīng)義,國家取士之源,亦加采掇,略存一代之制,定為一百 五十卷。32因此歷代對此書都頗為推崇。南宋魏齊賢(生卒年未詳)、 葉棻(生卒年未詳)編纂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有四庫全 書本等。該書選錄范圍從北宋擴展到南宋中期陸游(11251210 )、楊 萬里(11271206)、辛棄疾(11401207)、陳亮(11431194)、葉適(11501223)等人的詩文,可視為宋文鑒的續(xù)編。但是該書所收 作品以四六文為主,表、啟、書、疏等應用文體占絕大多數(shù)篇幅,詩、 賦只收1卷,因此本文不予分析。清莊仲方(17801857)編纂南宋 文苑70卷,有清光緒十四年(
21、1888)江蘇書局刊本。該書上繼宋 文鑒,收錄南宋詩文作家300余家,作品1700余篇,分文體為55類, 除了繳指揮、進故事、經(jīng)筵進義、祈謝文、史斷等幾類罕見的文體以 外,其余文體及其排序均與宋文鑒大略相近33。因此,本文亦不 將該書取作分析文本。元文類原名國朝文類,有四部叢刊初 編影印明嘉靖十六年(1537)晉藩刻本等。該書為元翰林待制蘇天 爵(12941352)編纂,歷時20年始成,刊于惠帝元統(tǒng)二年(1334)。 全書70卷,收錄元初至中葉作家162人,詩文作品800余篇。陳旅(生 卒年未詳)國朝文類序云:翰林待制趙郡蘇天爵伯修,慨然有志于 此。以為秦漢魏晉之文則收于文選,唐宋之文則載于文
22、粹、文 鑒,國家文章之盛,不采而匯之,將遂散軼沉泯,赫然休光弗耀于將 來,非當務之大缺者歟?乃搜摭國初至今名人所作,若歌詩、賦頌、 銘贊、序記、奏議、雜著、書說、議論、銘志、碑傳,皆類而聚之。 積二十年,凡得若干首,為七十卷,名曰國朝文類,百數(shù)年文物之 英盡在是矣。34則其上承文選、唐文粹、宋文鑒,將元代之文 “類而聚之的編纂意圖,昭然若揭。在元文類之前,收錄元人詩文 作品的總集有周南瑞(生卒年未詳)天下同文集50卷,劉將孫(1257 ?)序于大德八年(1304),有四庫全書本。該書亦承文 選一脈而作,分文體為28類,大抵未出元文類的范圍35,故 本文不選為分析對象。明文衡為明翰林院侍講學士程
23、敏政(14451499) 編纂,有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間盧煥刻本皇明文衡等。全書 98卷,補缺2卷,收錄明洪武(13681398 )至弘治(14881505 )年 間詩文作品1121篇,體例略本文選,按文體編錄。此外,明人編 選的當代詩文作品總集,尚有汪宗元(15301570 )皇明文選(嘉靖 三十三年1554序刻本),張時徹(15001577 )皇明文苑(嘉靖四十 三年1564刻本)、皇明文范(萬歷間刻本),張士瀹(生卒年未詳)國朝文纂(隆慶六年1572吳夢銅活字印本),何喬遠(萬歷十三年 進士)皇明文征(崇禎四年1631自刻本),陳仁錫(? 1634 )明 文奇賞(天啟三年刻本)等。這些總集
24、,有的專收賦作與文章,不收 詩篇36,有的分體編錄體例與明文衡相類似37,因此本文均不 取作分析對象。文章辨體為明左副都御史吳訥(13721457 )編纂, 刊刻于英宗天順八年(1464)。全書50卷,外集5卷,收錄先秦至明 初詩文作品,分體編錄。吳訥文章辨體凡例云:文辭以體制為先。 古文類集今行世者,惟梁昭明文選六十卷、姚鉉唐文粹一百 卷、東萊宋文鑒一百五十卷、西山前后文章正宗四十卷、蘇 伯修元文類七十卷為備。然文粹、文鑒、文類,惟載一代 之作;文選編次無序獨文章正宗義例精密然每類之中,眾體并出,欲識體例,卒難尋考。故今所編,始于古歌謠辭,終于祭 文,每類(按,“類疑為“體之誤)自為一類,各
25、以時世為先后,共為 五十卷。38然則其書遵循“每體自為一類,各以時世為先后的編纂體 例,亦為文選之流裔。文體明辨為明左給事中徐師曾(15171580) 編纂,系在吳訥文章辨體的基礎上加以增益,始嘉靖三十三年(1554) 春,迄隆慶四年(1570)秋,歷十七年而后成書39。徐師曾文體明 辨序云:辨體為類五十,今明辨百有一;辨體外集為類 五,今明辨附錄二十有六;進律賦、律詩于正編,賦以類從,詩 以近正也。40全書共84卷,收錄上古至明初詩文作品,條分縷析,不 厭其詳。明清之際賀復征(16001646后)編纂文章辨體匯選780 卷41,以文章辨體與文體明辨二書為藍本,“別類分門,搜 羅廣博,分文體至
26、122類。但一者因為該書不收詩賦,二者“其書秘存 抄本,傳播甚稀42,對總集分類影響甚微,故本文不單獨羅列,間或 用以與其他總集相對照。明文在100卷,清薛熙(康熙間人)編, 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古淥水園刻本。該書仿文選體例,分體 選錄明人詩文作品2000余篇,各體之中,所選文章又以類相從。此外, 清乾隆間張廷玉(1672175)等奉旨編纂皇清文穎124卷,有四 庫全書本。該書雖意在繼武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但是 該書在編纂體例上另起爐灶,將文集與詩集分列,先文集,后詩集, 而且“諸體未能悉備,與文粹諸編,體裁小異”43,因此本書不作論列。至于清代姚鼐(17311815古文辭類纂74卷、曾國藩(18111872)經(jīng)史百家雜鈔26卷、吳曾祺涵芬樓古今文鈔100冊等總集, 雖然也兼收詩文,分體編纂,但在編纂方法上與文選分道揚鐮, 采取的是合并同類、以簡馭繁的方法,故本文均不作詳細論列。綜考 上述諸總集,雖然都是按文體分類編纂的,但所區(qū)分的文體,各書不 盡相同。文選分文體為39類44,文苑英華分為39類45,唐 文粹分為26類46,宋文鑒分為60類,元文類分為43類,文 章辨體分為59類47,明文衡分為41類,文體明辨分為127 類48,明文在分為46類。各書文體分類對照情況,詳見本文后附 錄歷代文選類總集文體分類對照表。三、歷代文選類總集 的選文范圍從總體上看,文選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四川省眉山一中辦學共同體化學高一下期末質(zhì)量跟蹤監(jiān)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供電公司外委管理辦法
- 虛擬展覽技術-洞察及研究
- DeepSeek與區(qū)塊鏈技術推動大灣區(qū)港群一體化發(fā)展
- 智慧教室材料管理辦法
- 養(yǎng)蜂管理辦法(試行)
- 村級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 公司內(nèi)部招待管理辦法
- 農(nóng)村便利設施管理辦法
- 探究《水滸傳》精彩章節(jié)
- 毀林毀草違規(guī)行為集中整治實施方案
- 日本2025年食品過敏原培訓
- 中新天津生態(tài)城教育系統(tǒng)招聘教職人員筆試真題2024
- GB/T 45817-2025消費品質(zhì)量分級陶瓷磚
- DB37∕T 5302-2024 既有城市橋梁現(xiàn)場檢測及承載能力評估技術標準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期末檢測試卷(含答案)
- 正畸接診標準化流程
- 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與護理
- 酒店前臺接待禮儀與溝通技巧練習題
- 床上用品采購 投標方案
- 口腔工藝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