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_第1頁
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_第2頁
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_第3頁
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_第4頁
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考課外方言文練習(xí)1.趙襄主學(xué)御 趙襄主學(xué)御于王子期,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shù)未盡也.對曰:術(shù)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diào)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速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diào)于馬 此君之所以后也. 導(dǎo)讀: 王子期教趙襄主學(xué)御,特別指出: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diào)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貫注,目標明確. 注釋: 趙襄主:趙襄子.御:駕車.王子期:古時善于駕車的人.逐:追趕,這里指駕車賽馬.易:更換.后:方位名詞做動詞,落后.調(diào):諧調(diào).誘:引導(dǎo).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

2、.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趙襄主學(xué)御于王子期( ) 2.術(shù)未盡也( ) 3.先則恐逮于臣( ) 4.夫誘道爭遠( ) 二.翻譯 1.術(shù)已盡,用之則過也. _ 2.人心調(diào)于馬,而后可以追速致遠. 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調(diào)于馬 _ 三.你認為趙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贊成王子期的看法嗎 _. 原文 2.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導(dǎo)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學(xué)習(xí),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注釋:

3、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孤竹:古國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掘:挖.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_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的來歷,現(xiàn)比喻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dǎo)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4、注釋:常一人居外:經(jīng)常派一個人在外面.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jié)約一個勞動力,等于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及其家穿井( ) 2.國人道之( ) 3.不若無聞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 ) 三,翻譯 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_的危害. 原文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

5、為北面 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dǎo)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jié)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之:動詞,往,到. 用:資用,即路費.御者:駕車的仆夫.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我欲之楚( )2.將奚為北面( )3.吾馬良( )4.此數(shù)者愈善( ) 二,翻譯 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_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_ 三,成語_出自本文,比喻_. 原文 5.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

6、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dǎo)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 捐:白白費掉.市: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 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3.而吾以捕蛇獨存( ) 4.以俟

7、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 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 (用文中的話回答) _ 四,翻譯 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_. 原文 6.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 茍無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導(dǎo)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發(fā):啟封.恙:災(zāi)害,憂患.說:通悅,高興.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齊

8、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 2.不然 ( )3.茍無歲(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_ 三,趙威后的言論體現(xiàn)了_思想,歷史上還有哪些哲學(xué)家,思想家有類似的思想 _ 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語_,意義是_,形容_. 原文 7.齊欲伐魏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韓于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導(dǎo)讀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zhàn)爭,可謂大功一件.

9、注釋 :淳于髡(k n):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zhàn)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疆.環(huán)山者三:相當于三環(huán)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頓:困倦,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勞,這里是使疲勞的意思.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處( ) 3.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 ) 4.謝將休士也( ) ( ) 5.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譯: 1.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 _ 2.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 _ 3.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_ 三,文中故事與寓言故事_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

10、 原文 8.趙襄子飲酒 趙襄子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優(yōu)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yōu)莫曰:然則吾亡乎 優(yōu)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 優(yōu)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導(dǎo)讀:趙襄子日夜飲酒不止,還不知醒悟,優(yōu)莫將其與殷紂相比,使趙襄子霍然頓悟,優(yōu)莫可謂善于勸諫的了. 注釋 :趙襄子:名無恤,春秋末年晉國大夫.廢酒:停止飲酒.矣:語氣詞,了,表示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事情.殊:副詞,很,極.殊不,意思是,一點也不.然則:(既然)如此,那么.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

11、.相亡:一塊兒滅亡.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我誠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 )( ) 3.今天下盡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選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我們還學(xué)過,_,百戰(zhàn)不殆. 三,翻譯 1.夫飲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 2.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 _ 四,優(yōu)莫把趙襄子飲酒五日同紂的行為作_,語意深長. 原文 9.沛公至咸陽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導(dǎo)讀: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

12、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一皆一獨,將蕭何的深謀遠慮刻畫得淋漓盡致,劉邦得蕭何可謂天助也. 注釋 :具:通俱,全,都.戶口:人口.者也:裹判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 ) 2.以何為丞相( )( ) 3.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譯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_ 三,蕭何是劉邦的謀士,奪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劉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沒,歷史上還有一個關(guān)于蕭何和韓信的著名典故,即_. 原文 10.四面楚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

13、多也!項王則夜起,飲賬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導(dǎo)讀:項王夜起悲歌,蓋世英雄的窮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寫中呼之欲出. 注釋 :諸侯: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數(shù)闋:幾遍.樂終叫闋.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 ( ) 2.項王則夜起( ) 3.自為詩曰( ) 4.莫能仰視( ) 二,翻譯 1.漢皆已得楚

14、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 2.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 _ 三,項王兵敗垓下,在_自刎,有關(guān)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_,_.表達對項王的_之情;毛澤東也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_. 原文 11.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 導(dǎo)讀: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

15、之說,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縱情傲物,以至于物極必反,走向滅亡.而孫叔敖清醒從政,因而能善始善終,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譽,地位,金錢面前真要冷靜小心啊! 注釋 :仆聞之:我聽說.仆,謙稱.怨歸之:怨恨會集中于他.歸,歸結(jié).堯,舜其猶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感到患苦.堯,舜,傳說中的圣君.病,患苦.諸之乎的合音.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孫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聞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惡(w )之( ) 二,翻譯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_ 2.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諸. _ 三

16、,狐丘丈人說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 原文 12.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 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導(dǎo)讀:文章借羅雀者之口,說明善驚遠害,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誡弟子以所從為禍福,君子慎其所從,可謂警世之言. 注釋 :羅雀者:張網(wǎng)捕鳥的人.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獨:表示轉(zhuǎn)折,相當于卻.戇(zhu ng):愚.敗:禍亂,禍害. 精練 一,解釋

17、加點的詞 1.大雀從黃口( ) 2.孔子顧謂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驚以遠害( ) 二,翻譯 1.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_ 2.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敗也. 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從,與親_而遠_有相似之義.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時有一學(xué)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 導(dǎo)讀:文中列舉了正反兩個教子事例,孰好

18、孰壞,讀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難分辨. 注釋 :王大司馬: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字君才,初仕北魏,歸粱后任湘東王蕭繹的左常侍及司馬.湓(p n)城:也稱湓口,古城名.梁元帝:即蕭繹(508554年),字世誠,南朝梁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鎮(zhèn)守江陵(今屬湖北),侯景叛亂時,派王僧辨,陳霸先等討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為西魏所擄,被殺.學(xué)士:官名,南北朝時,學(xué)士為編纂撰述之官.揜:同掩,遮蔽,掩蓋.婚宦:結(jié)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性甚嚴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飾(

19、 ) 二,翻譯 1.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 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 _ 三,文中將魏老夫人教子與梁元帝時一父親教子的_和_作一正反_,來說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嬌慣溺愛自己的子女. 四,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 原文 14.石崇與王榿爭豪 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yīng)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罔然自失. 導(dǎo)讀:石崇,一個

20、較高級的封建社會官員,竟富甲天下,試問錢從何來,不問自知.而作為一國之君的武帝,不僅不管,反而幫助王愷與之斗富爭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歷史的教訓(xùn)值得注意. 注釋 :石崇與王愷爭豪:石崇和王愷爭比豪富.石崇,宇季倫,西晉人,是當時最大的富豪.王愷,字君夫,官至后軍將軍.武帝,愷之甥也: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武帝,晉開國君王司馬炎.如意:一種供賞玩之物.疾:同嫉,嫉忌.條干(g n)絕世:枝條樹干世上少見.如愷許比甚眾:像王愷那樣的非常之多.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 ) 2.愷以示崇,崇視訖(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 ) 4.如愷許比甚眾,愷罔然自失

21、( )( ) 二,翻譯 1.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 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 三,文中描寫石崇與王愷爭豪,主要運用了_和_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 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尋亦收至. 導(dǎo)讀:八九歲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難時毫不驚恐,很是了不起.說明孩兒的明理聰明,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株連迫害的罪惡. 注釋 :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觸怒曹操,坐棄市(被判死刑).中外惶怖:朝廷內(nèi)外非常驚恐.中外,指朝廷內(nèi)外.二兒故琢釘戲:兩個兒子仍然在

22、玩琢釘游戲.琢釘,古時一種兒童游戲.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責(zé)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屬.二兒可得全不:這兩個孩子可以保全他們生命不能 不(f u),同否.尋亦收至:不一會兒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尋,不久.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兒可得全不( ) 4.尋亦收至( )( ) 二,翻譯 1.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 _ 2.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_ 三,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并說明它的比喻義 _ 原文 16.長安何如日遠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 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23、: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導(dǎo)讀:明帝兩次的回答不一樣.自然不能都對,但他卻都能說出個道理來.這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注釋 :洛下:洛陽,西晉時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潸,流淚的樣子.意謂:心里認為.居然可知:根據(jù)這一點可以知道.邪(y ):同耶.舉:抬起.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元帝問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異之( ) 4.更重問之( ) 二,翻譯 1.具以東渡意告之. _ 2.爾何故異昨日之

24、言邪 _ 三,明帝兩次回答問題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 原文 17.床頭捉刀人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導(dǎo)讀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識英雄,決非平凡之才.曹操當機立斷派人追殺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釋 :魏武將見匈奴使:曹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數(shù)民族.雄遠國:威震遠國.使崔季珪代:(他)讓崔季珪代替他(接見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據(jù)說長得很有威儀.帝自捉刀立床頭:魏武帝自己握著刀在床邊侍

25、立.捉刀,握刀.床,古時一種坐具,不是臥具.既畢:指接見完畢.魏王何如:(你看)魏王這人怎樣 雅望非常:高雅的風(fēng)采很不一般.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l.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 ) 2.帝自捉刀立床頭(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將見匈奴使的使,詞性為_解釋為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詞性為_,解釋為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卻是氣度非凡.說明曹操雖形陋,但英雄氣質(zhì)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認為曹操陰險奸詐,你對曹操的看法是怎樣的 _ 原文 18.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26、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導(dǎo)讀 :雪夜喝酒,吟詩,憶好友,連夜冒雪乘舟訪友,真是興致極高.然而剛到門前卻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會,不好言傳. 注釋 :王子猷居山陰:王子猷住在山陰.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兒子.山陰,今浙江紹興.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來喝.詠左思招隱詩: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左思,字太沖,西晉大文人.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畫家.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縣.經(jīng)宿方至:過了一夜才到.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夜大雪,眠覺(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