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實踐探索_第1頁
學校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實踐探索_第2頁
學校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實踐探索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校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理論探究摘要:教育是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云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六哨鄉(xiāng)為例,圍繞學校教育這一中心,通過開發(fā)民族文化校本課程、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等理論,討論促進民族貧困農村地區(qū)民族文化傳承、促進學校教育、社區(qū)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諧開展的有效途徑。關鍵詞:學校教育;民族文化傳承;理論探究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開展是通過教育得以實現的。教育人類學家認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機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產生、保存和積淀,得以弘揚、創(chuàng)造和開展。可以說,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近年來,學術界關于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

2、理論研究已獲得一定的成果,但從理論中討論民族文化傳承的研究還不太多。筆者認為,要討論教育與民族文化的關系,討論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除進展理論研究之外,還應當在教育理論中進展研究,通過開展詳細的教育理論活動,試圖尋找到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耙越逃龠M民族文化傳承的理論探究是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工程“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以尋甸縣六哨鄉(xiāng)為個案的子課題,該部分重點討論了各種教育形式,如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和學校教育與民族文化的關系,以及這三種教育形式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屢次的田野調查,課題組理解到了尋甸縣六哨鄉(xiāng)是一個典型的高寒、貧困少數民族聚集的山鄉(xiāng),全鄉(xiāng)雜

3、居著漢族、彝族、苗族和回族等多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5%。通過調查我們還發(fā)現,六哨鄉(xiāng)的少數民族均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但由于長期的經濟、教育開展滯后,信息閉塞,致使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不但沒有得到弘揚和傳承,反而在生存的宏大壓力下被扭曲和淡忘了。因此,加強保護當地的民族文化,探尋當地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在對六哨鄉(xiāng)民族文化現狀和教育現狀充分理解的根底上,課題組嘗試著立足于六哨鄉(xiāng)的學校教育和社區(qū)教育,通過開展了一系列促進民族文化傳承的理論活動,加強學校教育、社區(qū)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合作,從而促進三者的和諧開展,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本文主要介紹

4、課題組以六哨鄉(xiāng)學校教育為中心,加強與社區(qū)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促進當地民族文化傳承的理論經歷及其收獲,以期對其它民族農村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傳承有所啟示。一、開發(fā)民族文化校本課程民族文化校本課程就是在施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當地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資源,以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和開展為目的而開發(fā)的一種校本課程。民族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一項較復雜的工作,它的成功往往取決于校本教材的質量。目前,常見的校本教材開發(fā)有兩條途徑:合作開發(fā)和自開發(fā)??紤]到六哨鄉(xiāng)學校的辦學程度和師資程度有限,課題組采取了“以學校老師為中心,課程專家為指導,學生、家長、社區(qū)群眾共同參與合作的合作開發(fā)形式開發(fā)民族文化校本教材見圖

5、1。為發(fā)揮老師的主動性,防止出現課程專家“包辦代替的現象,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讓老師處于主體地位,無論是在目的的設定,還是內容的選擇上都以老師為中心,極大地促進了老師的專業(yè)化開展。此外,課題組采取了一些詳細措施來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合作與交流。例如,通過田野調查,從家長和社區(qū)群眾那里搜集民族文化資源,把它提煉為校本課程的內容;或請當地民間藝人和精通民族文化的家長們到學校來傳授民族文化,把當地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引入到學校教育中來。在課題組的鼓勵和指導下,六哨鄉(xiāng)中心學校的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在教材編制、老師專業(yè)開展,學校、家庭、社區(qū)三者合作開展等方面獲得了明顯成效。詳細表如今:第一,編制出優(yōu)

6、秀的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六哨鄉(xiāng)某中學的指導和老師們結合當地白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編寫的?我愛家鄉(xiāng),我愛六哨?的校本教材在該中學試用后,受到了廣闊師生的歡送和好評。通過學習這本教材,學生們不但理解了六哨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和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知識,而且還增強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本民族的崇敬之情。第二,開發(fā)民族文化課程推動了當地老師的專業(yè)化開展。老師是開發(fā)校本課程的主力軍,老師通過參與民族文化課程的開發(fā),拓展了民族文化知識,增強了課程開發(fā)才能,培養(yǎng)了教學科研精神,從而實現了老師的專業(yè)化開展。六哨鄉(xiāng)許多參與過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老師都表示,參與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就是一個教育教學才能和科研才能提升的過程。

7、第三,開發(fā)民族文化校本課程促進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qū)教育的和諧開展。開發(fā)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除了老師之外,還吸納了學生、家長和社區(qū)群眾的參與,使得家庭和社區(qū)的民族文化資源得以充分挖掘。學校的民族文化課程會通過學生和老師這兩根“紐帶帶動家庭和社區(qū)民族文化教育的開展,這必然會促進學校、社區(qū)、家庭之間的良好互動,為構建和諧的文化生態(tài)圈奠定了基矗二、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民族文化認同感是指文化主體在共同的社會理論中造成的對某種文化意識在心理上達成的共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相對其他民族共同體而言,我之為我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自豪感就是一種以本民族文化為榮的情感。二者均屬于民族文化的精神層

8、面。老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根本要素,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理解直接影響到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效果。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既是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目的,也是學校民族文化教育可持續(xù)開展的內在動力。因此,課題組采取了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六哨鄉(xiāng)中心完小開展的“我是一個白彝族、“我愛我的民族、“我以我的民族為榮等主題班會活動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同學和老師們通過演講、表演、游戲等方式表達出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之情,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我們認為,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學校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

9、傳承機制。學校民族文化傳承機制的建立離不開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要生生不息傳承下去的原動力就是該民族成員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只有當民族成員認同和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把對本民族文化的愛融入到“血液中時,民族文化的永世傳承才得以實現。此外,培養(yǎng)學生和老師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還促進了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的合作,從而形成民族文化傳承的和諧氣氛。老師和學生不僅是學校成員,也是社區(qū)和家庭成員。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會以一種自然和無意識的方式“悄悄地影響著所在社區(qū)和家庭的其他成員。因此,培養(yǎng)老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不但為學校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而且也易讓學校、社區(qū)和家庭在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達成共識,使他們之間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氣氛,從而推動民族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