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_第1頁
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_第2頁
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_第3頁
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_第4頁
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診斷【摘要】 VHL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通常多臟器患病,影像檢查是發(fā)現病變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紹了VHL綜合征的影像學表現,診斷標準和檢查時機,重點比較了不同影像學方法應用于VHL綜合征的優(yōu)勢和限制?!娟P鍵詞】 林道希佩爾綜合征 成血管細胞瘤 放射學診斷“Von Hippel Lindau綜合征”,簡稱VHL綜合征12, 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3號染色體(3p25-26)被認為是“VHL 基因”12。VHL分3型: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腎囊腫、腎癌和胰腺囊腫。型除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外,還包括胰腺嗜鉻細胞瘤和胰島細胞瘤。型

2、不常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腎和胰腺疾病?;颊叩闹形淮婊钅挲g是49歲,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小腦成血管細胞瘤的神經合并癥或轉移性腎癌2。帶VHL基因的父母其子女有50%的機會帶 VHL 基因,性別分布相等。一些家庭子代患病不到 50% ,反過來子代患病,其父母也不一定發(fā)病,即基因被遺傳但并不表達1。也有許多病例是無癥狀攜帶者。無家族史者罕見患VHL?;虻耐蛔儍H僅發(fā)生1%3%的病例。VHL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通常多臟器患病,影像檢查是發(fā)現病變的主要手段。1診斷標準23VHL的診斷標準包括,中樞神經系統一個以上的成血管細胞瘤,1個CNS成血管細胞瘤和VH

3、L的內臟表現,或者1項表現和已知的VHL家族史。患者罕見有 VHL 的全部表現,大約 50% 只有一項表現。 視網膜的病灶通常首先發(fā)生,只有少數患者在10歲以前被發(fā)現。2主要表現46(1)視網膜成血管細胞瘤和視網膜血管瘤病,多發(fā),雙側。(2)CNS成血管細胞瘤,小腦,大腦,延髓,脊髓,多發(fā)性成血管細胞瘤,脊髓空洞癥,腦膜瘤,脊髓的動靜脈畸形和后顱窩表皮樣瘤,以及脊柱粟粒狀成血管細胞瘤。(3)迷路內淋巴囊腫瘤。(4)肺囊腫。(5)心臟橫紋肌瘤。(6)腎成血管細胞瘤,腎細胞腺瘤,腎細胞癌,多中心雙側,腎血管瘤,腎皮質囊腫,腎細胞癌。(7)膀胱成血管細胞瘤。(8)附睪或睪丸附睪囊腫,附睪透明細胞乳頭

4、狀囊腺瘤,附睪腎上腺樣瘤以及睪丸生殖細胞瘤。(9)寬韌帶乳頭狀囊腺瘤。(10)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囊腫。(11)胰腺成血管細胞瘤,囊腫,囊腺瘤,胰島細胞腺瘤,胰島細胞癌。(12)肝囊腫,腺瘤,血管瘤和總膽管類癌。(13)脾血管瘤和囊腫。(14)皮膚痣和咖啡牛奶斑。骨囊腫和血管瘤。(16)其他大網膜和腸系膜囊腫,副神經節(jié)瘤。3檢查方案VHL患者最常出現癥狀的年齡在2030歲之間。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受累及的器官。針對 VHL患者檢查的劍橋方案由Maher等7設計,主要用于VHL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檢查,方案無癥狀的患者(1)1年1次體檢和尿液化驗;(2)1年1次直接或間接檢眼鏡檢查;(3)1年1次血管

5、造影檢查;(4)1年1次腎臟超聲波檢查;(5)每3年MRI或CT檢查,50歲以后每5年檢查1次;(6)每3年1次腹部CT掃描;(7)1年1次24 h 集尿做香草扁桃酸檢測。高危人群上述的草案,增加了年齡限制。(1)5歲起1年1次直接或間接檢眼鏡檢查;(2)10歲起1年1次血管造影檢查直到60歲;(3)1540歲每3年1次MRI或CT檢查腦部,然后每5年檢查1次直到60歲;(4)2065歲每3年1次腹部CT掃描。4影像學檢查平片對VHL患者的檢查診斷,幾乎不起作用。視網膜病變的晚期可能鈣化甚至骨化,但平片很難看到,如果罕見地合并有骨囊腫和骨血管瘤平片可以作出診斷,但同時還必須與骨轉移瘤,畸形性骨

6、炎,淋巴瘤以及單骨的纖維結構異常鑒別。因此平片診斷VHL的可信度不高3??梢燥@示CNS成血管細胞瘤囊性病灶內315 mm 的壁結節(jié),15%的患者表現為多囊并伴有增強,只有10%呈實體增強。小腦最常被累及,其次是延髓,脊髓和脊神經根。幕上成血管細胞瘤罕見。成血管細胞瘤不鈣化,借此可以與囊性星形細胞瘤鑒別。典型的囊性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發(fā)病年齡比成血管細胞瘤更年輕。脈絡膜毛細胞管瘤在組織學上類似成血管細胞瘤,其中25%30%見于VHL患者,CT增強掃描可顯示腫瘤強化3,89。視網膜血管瘤很小,CT不能顯示,診斷主要依賴檢眼鏡檢查。CT 對VHL患者的腎病變診斷雖然非常重要,CT不能準確鑒別囊性腎癌,囊

7、腫內的癌癥和非典型囊腫,因此CT發(fā)現VHL患者腎癌的敏感性不高,診斷要采取多種方法互補。腎腺瘤是潛在惡性病變。這些腺瘤通常3 cm,位于皮層包膜下,與腎細胞癌不能鑒別。25%的患者呈多發(fā)表現10。內淋巴囊腫瘤位于迷路后區(qū),呈破壞性生長,病灶中心鈣化。乳突內淋巴囊腫瘤外周都可見薄層鈣化,代表膨脹的巖骨骨皮質。腫瘤生長緩慢,且向2個方向伸展,即外耳外側的頸靜脈孔方向以及內側的橋小腦角。CT圖像上,這些腫瘤的邊緣呈地圖樣或蟲噬狀,瘤內骨呈網狀或針狀,靜脈注射對比劑在囊腫區(qū)域內表現為散在的斑塊樣增強1113。胰腺囊腫非常常見, CT和超聲是發(fā)現胰腺囊腫和囊腺瘤的最好方法,薄層 CT 能更好地發(fā)現病變。

8、但是發(fā)現腎癌的敏感性不高,鑒別囊性腎癌,囊腫內癌以及非典型囊腫不可靠,也不能鑒別腎腺瘤和腎癌,但是CT 比超聲能更敏感地發(fā)現小病灶,增強 CT可減少漏診的機會。VHL的鑒別診斷應當包括散發(fā)成血管細胞瘤,囊性星形細胞瘤,蛛網膜囊腫,囊性轉移癌,腎腺瘤,腎癌,腎囊腫,胰島細胞瘤。內淋巴囊腫瘤需要與其他橋小腦角區(qū)的腫瘤鑒別。有多參數成像的特點,有良好的組織分辨力,且沒有輻射損傷,因此發(fā)現CNS各個部位的成血管細胞瘤有優(yōu)勢。CNS成血管細胞瘤以小腦最常見,其次是延髓,脊髓和視網膜5。成血管細胞瘤可以孤立出現,但是視網膜的病灶只見于VHL。MRI表現為一邊界清楚的囊性病灶,緊鄰軟腦膜側伴有血供豐富的壁結

9、節(jié)。囊液為富含蛋白液體和(或)囊內出血,在所有序列中與腦脊液相比可以是等信號,但更常見的是在T1、T2加權中呈輕度高信號。壁結節(jié)T1像呈輕度低信號,T2像呈輕度高信號,增強掃描明顯強化。在病灶周圍和實體部分可見較大的供血或引流血管,在自旋回波成像中表現為管狀的流空區(qū)。內淋巴囊腫瘤T1、T2信號不均勻,局部高信號代表亞急性出血,低信號代表鈣化或含鐵血黃素沉積。含血液或蛋白液體的囊腫,T1、T2均呈高信號。2 cm 的腫瘤可以有流空表現。注射造影劑后,呈不均勻增強11。VHL患者的脈絡膜毛細胞管瘤MRI表現為T1輕度高信號,與眼黑色素瘤相似,但與色素性黑色素瘤不同,后者在T2像上呈高信號。視網膜成

10、血管細胞瘤介于2 mm 之間,在MRI上不能顯示。脊柱的成血管細胞瘤大部分是髓內腫瘤,占75%,也可以在神經根或者是硬膜下髓外3,6。腫瘤大多數位于頸胸椎,腫瘤使脊髓膨大,并伴有囊變。MRI上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強化腫塊。脊柱成血管細胞瘤是潛在的蛛網膜下出血的原因之一。腦血管造影陰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脊柱對比劑增強MRI可以排除脊柱的隱形成血管細胞瘤。增強可見壁結節(jié),背側較大的引流血管表現為迂曲的信號空。VHL患者的嗜鉻細胞瘤MRI表現與單純嗜鉻細胞瘤無異6。T1像上腫瘤信號與肝對照呈等信號或輕度低信號,T2像上呈顯著高信號。CT雖然也可以清晰顯示腎上腺及其他器官,而異位的嗜鉻細胞瘤則用MR

11、I檢查較有優(yōu)勢。CT發(fā)現腎上腺病灶后,也常需要繼續(xù)作MRI檢查。MRI是CNS成血管細胞瘤成像和無癥狀VHL患者及高危人群檢查的首選檢查方法。假陽性診斷見于囊性星形細胞瘤,腫瘤常5 cm,壁厚且伴有鈣化。囊性轉移瘤通常與成血管細胞瘤相似。脊柱的成血管細胞瘤必須與髓內出血鑒別。內淋巴囊腫瘤可能與其他的橋小腦角腫瘤相似,無功能的腎上腺瘤,腎上腺皮質腺瘤,腎上腺囊腫必須與VHL的嗜鉻細胞瘤鑒別。超聲超聲發(fā)現腎癌原發(fā)病灶的敏感性可以和CT相比10。超聲是檢查已知VHL和高危人群腹部的首選方法,可以非常敏感地顯示腹內腫塊和囊內容物的特點。視網膜的檢查也最好用超聲來成像,視網膜成血管細胞瘤是VHL最常見且

12、是最早的病灶,有45%59%的VHL患者有此表現5。病灶常常位于視網膜的周圍,也可直接累及視神經盤。典型可以見到擴張的輸入動脈和靜脈。病變如果位于周圍通常無癥狀,如果體積增大,或位于中央則可引起視野缺損,大多數表現為視網膜顳側較小的低回聲腫塊。只有較大的視網膜病灶才可以在對比劑增強CT及MRI上見到。超聲很難鑒別腎腺瘤和腎癌,也不能區(qū)別復雜的良性囊腫和惡性的囊性轉移。核素核素檢查可以診斷CNS腫瘤,監(jiān)測治療以及明確病變的功能特點,后者在橫斷成像上是無法實現的。核醫(yī)學的價值目前主要體現在正電子體層顯像。2氟2脫氧D葡萄糖可以提供CNS腫瘤代謝活動的指征,其表現與腫瘤生長率相關。FDGPET掃描不

13、受術后反應或激素的影響,可以提供腫瘤殘留或腫瘤復發(fā)的信息。核素也被用于發(fā)現VHL患者惡性病變的骨轉移以及腎腫瘤切除術以后的腎功能評價, 碘131間碘苯甲胍可以有效地發(fā)現嗜鉻細胞瘤,這項技術是在臨床和實驗室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有腫瘤存在但CT和MRI檢查無異常時就特別有價值。131I MBG全身閃爍照相從功能代謝可以判斷是否是惡性嗜鉻細胞瘤,這種方法可以為未來的治療提供方向。但是,雖然131I MBG攝入發(fā)現嗜鉻細胞瘤的敏感性為80%90%,特異性98%,但甲狀腺髓樣癌,神經母細胞瘤和副神經節(jié)瘤出現同樣有131I MBG攝入存在6。血管造影成血管細胞瘤的血管造影顯示為富血管病灶,壁結節(jié)持續(xù)早期明顯增

14、強,可見增粗的輸入血管。血管造影成像早期的靜脈顯影常提示成血管細胞瘤。有時,脊髓成血管細胞瘤的引流靜脈非常明顯而可能被誤認為動靜脈畸形,仔細研究血管造影像上的毛細血管期可以發(fā)現具有特征的均勻的瘤結節(jié)染色。內淋巴囊腫瘤在血管造影上也是富血管腫瘤,由頸外動脈供血,較大的腫瘤也從頸內動脈獲得額外血供。但血管造影的表現不具特異性,其他血管類腫瘤有相似表現。而且囊性腦膜瘤,腦膜血管外皮細胞瘤與成血管細胞瘤表現類似,因此結合臨床和影像表現顯得非常重要14。介入術前栓塞有助于手術完全切除內淋巴囊腫瘤和成血管細胞瘤。治療包括腫瘤的切除,引起壓迫癥狀囊腫的抽吸術,視網膜病灶的光凝固術和冷凍治療。但腫瘤栓塞時可能

15、造成正常器官栓塞形成,由此可能引發(fā)法律問題。5 結論放射學在VHL的管理中起重要作用,各部位的腫瘤用超聲,CT,MRI,核素和血管造影等不同的成像方法都可以顯示,但是,仍需要區(qū)別對待。比較而言,CT是一種發(fā)現身體各處腫瘤的最好方法,CT 比超聲能更敏感地發(fā)現腎臟的小病灶,缺點是有電離輻射,因此對無癥狀患者和高危人群的檢查就不理想。其次依據不同的部位要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CT,MRI顯示顱內病灶最好,MRI更適合檢查脊髓病變,視網膜腫瘤以超聲為首選,腎臟和胰腺以超聲和CT檢查為好。因為VHL病灶的非手術治療已經日益被接受且受到重視,超聲和MRI的密切隨訪在疾病的進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無癥狀患者

16、或者高危人群的檢查,以非侵入性檢查為主,最好不要選擇有電離輻射的儀器,超聲和MRI應當列為首選。臨床軍醫(yī)雜志第36卷【參考文獻】 1Neumann HPH, Wiestler OD. Clustering of features of von Hippel Lindau syndrome: evidence for a complex genetic locusJ. Lancet,1991,337:1052-1054. 2Shuin T, Yamazaki I, Tamura K,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ideas on the molecular patholog

17、y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J. Int J Clin Oncol,2004,9:283-287.3Fill WL, Lamiell JM, Polk NO. The radi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von Hippel Lindau diseaseJ. Radiology,1979,133:289-295.4Lee EJ, Membrey L, Vickers S. Lightnear dissociation of pupil reactions as a presenting featu

18、re of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J. Eye,2005 ,19(7):812-813.5Slater A, Moore NR, Huson SM.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ebellar hemangioblastomas in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J.AJNR,2003,24:1570-1574.6Arao T, Okada Y, Tanikawa T, et al. A case of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with bilateral pheochromocytoma, ren

19、al cell carcinoma, pelvic tumor, spinal hemangioblastoma and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J. Endocr J,2002,49(2):181-188.7Maher ER, Bentley E, Payne SJ, et al. Presymptomatic diagnosis of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with flanking DNA markersJ. J Med Genet,1992,29(12): 902-905.8Jarrell ST, Vortmeyer AO, L

20、inehan WM,et al. Metastases to hemangioblastomas in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J.J Neurosurg,2006,105(2):256-263.9Ammerman JM, Lonser RR, Dambrosia J,et al.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hemangioblastomas in patients with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 J Neurosurg,2006,105(2):248-255.10Granata A, Sessa A, Righetti M,et al. Juvenile renal cell car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