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兒科學(2)知識_第1頁
中醫(yī)兒科學(2)知識_第2頁
中醫(yī)兒科學(2)知識_第3頁
中醫(yī)兒科學(2)知識_第4頁
中醫(yī)兒科學(2)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論第一章 發(fā)展簡史1. 起源:春秋戰(zhàn)國至兩漢時期已有小兒醫(yī)。2. 第一部兒科著作:唐代顱囟經。提出“純陽”理論。純陽:指小兒在生長的過程中,表現(xiàn)為生機旺盛,蓬勃發(fā)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并非說小兒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之體。3. ??疲核未?。4. 錢乙兒科之圣a. 概括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b. 首創(chuàng)兒科辨證體系,提出“心主驚,肝主風,脾主困,肺主喘,腎主虛”的辨證綱領。5. 兒科四大證:痧、痘、驚、疳。6. 論述小兒麻、痘、斑、疹的第一部專著北宋董汲小兒斑疹備急方論。7. 陳文中8. 陳復正指紋診法9. 萬全“兩有余,三不足”10. 五部

2、配五臟: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 第二章小兒年齡分期1、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共40周胎齡滿28周到出生后7足天,為圍生期。保健重點:護胎、養(yǎng)胎、胎教。2、新生兒期自出生后臍帶結扎起到生后滿28天保健重點:保暖、喂養(yǎng)、消毒隔離、清潔衛(wèi)生等。出生后46h可喂奶 3、嬰兒期從生后28天到滿1周歲。這是小兒出生后生長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第一次高峰)。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保健重點: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輔食,預防疳證、佝僂病的發(fā)生;按時計劃免疫接種,注意護理和教養(yǎng)。 4、幼兒期1周歲后到3周歲保健重點:防止意外創(chuàng)傷和中毒、營養(yǎng)不良、消化紊亂及傳染病。5、學齡前期3周歲后到7周歲。性

3、格特點形成的關鍵時期。保健重點:易發(fā)生各種意外,如溺水、燙傷、錯服藥物。6、學齡期從7歲后到青春期來臨(一般為女12歲,男13歲)體格生長穩(wěn)步增長,除生殖系統(tǒng)以外的其他器官發(fā)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保健重點:注意因勢利導,保護視力,預防齲齒,充足的營養(yǎng)。7、青春期:從第二性征出現(xiàn)到生殖功能基本發(fā)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長的時期稱為青春期。女孩:1112歲到1718歲;男孩:1314歲到1820歲。生長發(fā)育速度明顯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別差異常顯著。生理特點:腎氣盛,天癸至,陰陽和。保健重點:足夠的營養(yǎng)、體格鍛煉、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導。 第三章 小兒生長發(fā)育1、體重 出生體重-3kg 16個月體

4、重(kg)=3 月齡0、7712個月體重(kg)=7 0、5(月齡6)1歲以上體重(kg)=8 年齡2 2、身高反映骨骼發(fā)育的重要指標之一。212歲身高(cm)=70 7年齡過矮(30):侏儒癥、克汀病、營養(yǎng)不良3、囟門 前囟早閉:腦發(fā)育不良、小頭畸形、某些遺傳性疾病等。前囟大、閉合晚:佝僂病、先天性甲低、腦積水等。前囟飽滿: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 前囟凹陷:失水4、頭圍與腦發(fā)育有關 頭圍過小,常提示腦發(fā)育不良;頭圍過大,常提示解顱。5、胸圍與肺和胸廓發(fā)育有關胸圍過小,常見于佝僂病、營養(yǎng)不良6、年齡越小,呼吸越快,脈搏越快,血壓越低。 收縮壓=年齡2 80mmHg 舒張壓=收縮壓2/

5、3 7、小兒運動發(fā)育二月抬頭三四笑,五六認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欄,十站歲走學講話。第四章 生理病理特點1、生理特點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臟腑-指五臟六腑;嬌-指嬌氣,不耐外邪侵襲;嫩-即嫩弱,幼稚之意;形-形體結構,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氣-指生理功能活動,如肺氣,腎氣,脾氣等;充-指充實之意“兩有余,三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腎常虛。a. 肝常有余:有兩個含義:其一是小兒時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發(fā)全身氣機的功能,且其升發(fā)疏泄的功能與日俱增,并非肝陽亢盛。其二,是由于小兒臟腑經絡柔弱,氣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熱引動肝風而致驚搐等。b. 脾常不足:脾為后天之本

6、,主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對精微需求較多,但小兒又脾胃薄弱,飲食稍增,則易引起運化功能失常,故謂“脾常不足”。c. 心常有余:有兩個含義:其一是指小兒發(fā)育迅速,心氣旺盛有余,呈生機蓬勃之象,“心屬火,旺于夏,所謂壯火之氣也”。并非指心火亢盛。其二是指小兒臟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擾亂心神,出現(xiàn)心火上炎之證。d. 肺常不足:肺與脾胃子母關系,肺之氣有賴于脾化精微以滋養(yǎng),脾胃旺則肺胃自固,“脾常不足”,故氣亦弱,故稱“肺常不足”。e. 腎常虛:腎為先天之本,腎中之元陰元陽為生命之根,其余四臟之陰陽均有賴于腎陰之滋潤及腎陽之溫陽,但小兒腎氣未盛,氣血未充,腎氣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

7、逐漸充盛,這就是“腎常虛”之意?!爸申栁闯?,稚陰未長也”陰-指體內之精,血,津液等物質陽-指人體各生理功能活動稚陰-指上述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皆為充實,不完善。稚陽-指人體各生理功能活動均為幼稚不足和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2、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純陽”純 - 指小兒先天所稟賦的元陰元陽未曾耗散陽 - 指小兒生命活力,猶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2、病理特點1、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機體功能均較脆弱,對病邪抵抗力差,且小兒冷暖不知自調,飲食不懂自節(jié),對自然界適應能力差,一旦調護失宜,則外易為六淫所侵,內易為飲食所傷,故表現(xiàn)出較成人易于發(fā)病,且年齡

8、越小,發(fā)病率越高的特點?!耙滋撘讓?,易寒易熱”指在疾病過程中,由于“稚陰未長”,故易出現(xiàn)陰傷楊康,表現(xiàn)熱的證候。又由于 “稚陽未充”,機體脆弱,感邪嚴重則容易出現(xiàn)陽虛甩脫的一面,而表現(xiàn)出陰寒之證。 2、臟氣清靈,易趨康復病因特點:外感因素(六淫加疫癘之氣),乳食因素,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意外因素, 其他因素(藥物造成)第五章 臨證概要總體望診:望神色,望形態(tài)分部望診:審苗竅,辯斑疹,察二便,看指紋。 望神色:五色主病1. 白色:主寒證,虛證,吐瀉,疳證2. 紅色:主熱(實熱或虛熱)3. 黃色:主濕,脾虛證(疳證,積滯,蟲證)4. 青色:寒證,痛證,瘀證,驚癇5. 黑色:寒證,痛證,驚癇,或內有

9、水濕停飲 查指紋:適用于3歲以內小兒。 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兒科治療用藥原則1治療藥及時、正確、謹慎 2方藥力求精簡 3注意顧護脾胃 4重視先證而治5不可濫用補益藥6掌握用藥劑量:新生兒1/6,嬰兒1/3,幼兒及兒童1/2-2/3,學齡兒童接近成人用量,分3-5次服,不宜強行灌服第六章 兒童保健 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1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然喂養(yǎng)方式,我國自古有倡導母乳喂養(yǎng)的傳統(tǒng)2母乳中含有適合嬰兒生長發(fā)育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促進嬰兒體格智力發(fā)育3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因子,增強免疫能力、提高抗感染能力、減少疾病發(fā)生4母乳溫度適宜,方便經濟5促進母嬰情感交流,利于嬰兒心理與社

10、會適應性發(fā)育6促進乳母催乳激素的產生和子宮收縮及復原,抑制排卵,減少乳腺癌、卵巢癌的發(fā)病率。 添加輔食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并在嬰兒健康、脾胃功能正常時逐步添加。第七章 新生兒病癥胎黃:是以嬰兒出生后,皮膚、面目、尿液皆黃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各論第八章 肺系病癥感冒 :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外感疾病,以發(fā)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為主要臨床特征。 俗稱:傷風;西醫(yī)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兒科感冒特點:因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神氣怯弱,肝氣未充,感邪之后易出現(xiàn)夾痰(肺)、夾滯(脾)、夾驚(肝)的兼證??人?:是小兒常見的肺系病癥,以咳嗽為主證??纫月曆?,嗽以痰名。有聲

11、有痰謂之咳嗽。 肺炎喘嗽 :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急,鼻煽為主要癥狀,重者張口抬肩,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唇青紫。 中醫(yī)名:馬脾風;西醫(yī)名:小兒肺炎 五大點:熱、咳、痰、喘、煽 鑒別診斷:肺炎喘嗽需與哮喘鑒別。肺炎喘嗽以咳嗽、痰壅、氣促、鼻煽為主癥,多數發(fā)熱,兩肺聽診可聞及固定的中細濕羅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紊亂及斑片狀陰影;哮喘以咳嗽、氣喘、哮鳴、呼氣延長為主癥,常不發(fā)熱,常反復發(fā)作,多有過敏史,兩肺聽診以哮鳴音為主。 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療:a、強心洋地黃;b、利尿呋塞米;c、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哮喘 :是指一種以反復發(fā)作,喘促氣急,喉間痰喉哮鳴,呼氣延長,嚴重者不能平臥,呼吸困難,張

12、口抬肩,搖身擷肚,口唇青紫為主要特征的肺系疾病。哮:是指呼吸時喉間的哮鳴之聲,由痰吼而成。喘:是指呼吸急促,張口抬肩,不能平臥。 西醫(yī)急性發(fā)作期處理:1、吸氧 2、糖皮質激素類靜脈滴注 3、支氣管擴張劑 4、強心(心衰時) 5、擴容,糾酸 6、抗感染 7、鎮(zhèn)靜:可用水合氯醛灌腸,慎用或禁用其他鎮(zhèn)靜劑 8、機械通氣第九章 脾胃系病證泄瀉 :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主癥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系疾病。一般以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為瀉。 西醫(yī)名:腹瀉 重癥泄瀉:可見小便短小、高熱煩渴、神疲萎軟、皮膚干癟、囟門凹陷、目眶下陷、啼哭無淚等脫水征,以及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

13、酸堿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的表現(xiàn)。 病因病機:感受外邪,傷于飲食,脾胃虛弱,脾腎陽虛 脫水患兒要采用液體療法: 第一天補液總量為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 厭食 :是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較長時期食欲不振,食量減少,但精神尚好為特征。治療原則:運脾開胃積與疳的關系:“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 “有積不治,乃成疳證”積滯 :是由于乳食喂養(yǎng)不當,食停中脘,積而不化,氣滯不行所形成的一種胃腸病證。臨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脹滿,噯氣酸腐,甚至吐血酸臭乳食或便秘,舌苔厚膩為特征。疳證 :是由喂養(yǎng)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

14、消瘦,面色無華,毛發(fā)干枯,精神痿糜或煩躁不安,飲食異常為特征。 診斷要點1、有先天稟賦不足,長期喂養(yǎng)不當或病后失調等病史2、形體消瘦,面色不華,毛發(fā)稀疏枯黃,飲食異常,大便不調3、體重低于正常同齡兒平均值15%以上,嚴重者40%以上4、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疳腫脹者,血清總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 分類:疳氣、疳積、干疳3大證候及其他兼證。 治療原則:以健脾益氣為主。疳氣以和為主;疳積以消為主,或消補兼施;干疳以補為要。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由于體內貯存鐵的缺乏,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臨床以皮膚黏膜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病情分度

15、輕度:Hb90110g/L(6個月到6歲);90120g/L(6歲以上)。RGB(34)x1012/L中度:Hb6090g/L;RGB(23)x1012/L重度:Hb3060g/L;RGB(12)x1012/L極重度:Hb30g/L;RGB10個/HP高血壓持續(xù)或反復出現(xiàn):120/80mmHg持續(xù)性氮質血癥:尿素氮10、7mmol/L補體C3反復降低鑒別診斷與陽水鑒別:陽水是以血尿,浮腫、少尿或尿閉、眩暈為主癥。病程較短,血壓偏高,尿常規(guī)以大量紅血球為主,ASO陽性。而陰水是以明顯浮腫(指陷性)為主癥,初期也可有尿少,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一般無血壓升高,尿常規(guī)檢測是以大量蛋白尿為主。且血清總

16、蛋白低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辨證施治(一)辨證要點辨主要臨床癥象:三高一低(水腫,高蛋白尿癥,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辨臟腑之虛:脾虛濕困、脾腎陽虛、肝腎陰虛。辨邪實:邪實指水腫明顯或兼有外邪,邪實癥重者當以治標為先。辨血瘀:本證病程長,關鍵為本虛。久病必傷絡,氣虛則血瘀,故本證常表現(xiàn)出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質紫暗等血瘀癥狀,治當有所兼顧。治療法則:本證性質屬虛,治以扶正祛邪,健脾益氣,溫陽利水,滋養(yǎng)肝腎,活血祛瘀為法。治療過程若復感外邪,治當按“急則治其標”原則而先治之,外邪去方治其本。出現(xiàn)危重變證時,宜審因立法,組織搶救。十一。其他病證五遲五軟:是指立遲,行遲,發(fā)遲,齒遲,語齒, 五軟指頭

17、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兩者均屬于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甚至障礙的病證。包括西醫(yī)學的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腦性癱瘓,智能低下等疾病。五遲、五軟病癥既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同時存在。五。紫癜:是以血液溢于皮膚,黏膜之下,出現(xiàn)瘀點瘀斑,壓之不褪色為臨床特征的疾病,常伴鼻衄,齒衄,甚則嘔血,便血,尿血。常見西醫(yī)學的過敏性紫癜,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小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多于2歲以上,學齡兒童多件。以春秋兩季發(fā)病較多。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見于各年齡時期,分為急性型,滿星星,其死亡率為1%。診斷要點: 一。過敏性紫癜: 1、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食物,藥物過敏史。 2、皮膚分批出現(xiàn)對稱分布,大小不等,感觸皮面,

18、壓之不褪色的斑丘疹樣紫癜。 3、2/3患兒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部分患者伴有關節(jié)痛和尿異常。 4、血小板計數正?;蛏?,血塊收縮實驗正常。毛細血管脆性實驗陽性,血沉輕度增快。 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二。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有呼吸道感染史,多于感染后數天或數周內起病2、皮膚出血點多散在,呈針尖樣大小,一般不搞出皮面,以四肢及頭面部多多見 3、血小板計數顯著減少,束臂試驗陽性。治療原則:實證以清熱涼血為主,虛證以益氣攝血,滋陰降火為主。紫癜為離經之血,皆屬瘀血,故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九。傳染病一。麻疹:是感受麻毒時邪引起的記性出疹性時行疾病,以發(fā)熱,咳嗽,流涕,目赤胞腫,眼淚汪汪,口腔黏膜出現(xiàn)麻

19、疹黏膜斑,周身布發(fā)紅色斑丘疹為主要臨床特征。病因病機西醫(yī):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發(fā)疹性傳染病中醫(yī): 感受麻疹時邪 主要病位:肺脾診斷要點: 一。流行病學史:多在冬春季節(jié),潛伏期大多為10-14天二。臨床表現(xiàn): 1、初熱期:持續(xù)2-4天,表現(xiàn)發(fā)熱,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兩側頰粘膜見0、5-1mm直徑大小的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為數不一,此為麻疹粘膜斑。同時伴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癥。2、出疹期:持續(xù)3-5天,一般發(fā)熱3-4天后出疹,初見于耳后,發(fā)際,依次向面,頸,軀干蔓延,約2-3天內遍布全身,最后達手足心,鼻準部。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5mm不等,隨著皮疹增多,顏色加深,但皮疹間皮膚正

20、常。 3、恢復期:出疹后3-4天。高熱開始下降,出現(xiàn)糠麩樣脫屑并見淡褐色的色素沉著。三。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前驅期白細胞正?;蚪档?2、細胞學和病毒抗原檢查:可見多核巨細胞,嗜酸性包涵體和麻疹病毒抗原。 3、血清抗體檢測:血清麻疹IgM抗體在發(fā)病后3天即可檢出,IgG抗體滴定度如大于4倍增長,有診斷價值。辨證論治:首要辨別順證,你整,順證再辯表里,逆證辨別臟腑。本病以清涼透疹為基本原則。透疹勿用辛散耗津傷液,清解忌過于苦寒傷正,養(yǎng)陰須慎防滋膩留邪。辨證要點:主要辨別順證、逆證,然后順證再辨表里,逆證辨別臟腑治療原則:“麻不厭透”、“麻喜清涼”:麻為陽毒,以透為順,以清為要二。風疹:是由感

21、受風疹時毒引起的記性出疹性時行疾病,臨床以輕度發(fā)熱,咳嗽,流涕,全身出現(xiàn)淡紅細小斑丘疹,耳后,頸后,枕部核腫大伴觸痛為主要特征。由風疹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染,多感染幼齡兒童,1-5歲小兒最多。診斷要點: 1、好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有明確接觸史 2、典型的風疹臨床有疹前期和出疹期。 疹前期:時間較短,約半天-1天,僅見肺胃表征及耳后,頸后,枕部核腫大觸痛。 出疹期:發(fā)熱第1-2天出疹,1天內布滿全身,皮疹呈淡紅色細小丘疹,有癢感。出疹后2-3天皮疹消退,無脫屑,無色素沉著。三。猩紅熱:是由感受猩紅熱時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時邪疾病。臨床以發(fā)熱,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全身布發(fā)彌漫性猩紅色皮疹為主要特征。

22、 診斷要點: 1、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易流行。 2、疹前期:時間較短,驟起發(fā)熱,多在39度以上,咽喉紅腫疼痛或腐爛。 出疹期:一般在發(fā)熱數小時到一天出疹,始于耳后,頸部,上胸部,迅速蔓延及全身。出疹時高熱,布有均勻的針尖大小的猩紅色丘疹,呈雞皮樣,伴有癢感。在皮膚皺褶處如腘窩,肘窩,腹股溝處皮疹密集,稱線狀疹。口周形成口周蒼白圈。舌苔剝落,舌質紅絳,稱草莓舌。 恢復期:一般情況好轉,皮疹按出疹順序3-5天消退。3、血常規(guī)咽拭子涂片有A族溶血性鏈球菌。四。水痘:是由感受水痘時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時行疾病。臨床以發(fā)熱,皮膚及黏膜分批出現(xiàn)斑丘疹,皰疹,結痂,各類疹形同時存在為主要特征。診斷要點: 1、多在冬

23、春季節(jié)發(fā)病,可造成流行,有接觸史 2、疹前期: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一天,可有發(fā)熱,咳嗽等肺衛(wèi)表證。 出疹期:發(fā)熱當天或第2天開始透發(fā)皮疹,首見于軀干和頭部,延伸及面部和四肢。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變?yōu)榘捳?,大小不一,壁薄易破,有癢感,繼而干燥結痂,結蓋脫落,不留疤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3、血常規(guī):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新鮮皰疹底部刮取檢查可見多核巨細胞,核內包涵體可快速診斷。證型 治法 方藥邪郁肺衛(wèi) 疏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濕 銀翹散氣營兩燔 清熱涼營解毒,佐以利濕 清胃解毒湯五。手足口?。菏怯筛惺苁肿憧诓r邪引起的急性發(fā)疹性時行疾病,臨床以手足掌趾,臀及口腔皰疹,或伴發(fā)熱為特征。以夏秋季節(jié)多見,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傳染性強,易引起流行。病原體主要以柯薩奇A組16型病毒,腸道病毒71型多見。病因病機:病位在肺脾,可波及心肝診斷要點:1、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觸史。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臨床表現(xiàn):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發(fā)熱,口腔黏膜出現(xiàn)散在皰疹,手足,臀部出現(xiàn)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 2、重癥病例:在發(fā)病1-5天左右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等。可致死亡。3、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證型 治法 方藥邪犯肺脾 宣肺解表,清熱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