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中國哲學史講義00導言_第1頁
蒙大中國哲學史講義00導言_第2頁
蒙大中國哲學史講義00導言_第3頁
蒙大中國哲學史講義00導言_第4頁
蒙大中國哲學史講義00導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8“中國哲學史”課程相關材料3 中國哲學史講義 哲學學院目 錄導言6 第一篇 先秦哲學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萌芽9第一節(jié) “率民以事神” 殷商宗教意識與神權觀念9第二節(jié) “納上下于道德”西周天命觀念與禮治思想 9第三節(jié) “天道遠,人道邇”原始陰陽與五行觀念11第二章 先秦諸子哲學概觀14第一節(jié) 中國哲學確立的社會背景 14第二節(jié) 確立中國哲學的社會精英 14第三節(jié) 中國哲學確立時期的主要學派 15第三章 儒家孔孟哲學17第一節(jié)、孔子的仁學思想17第二節(jié)、孔子的方法論特點19第三節(jié)、孟子的仁政思想21第五章 墨子哲學33第一節(jié) 思想的提出兼以易別33第二節(jié) 思想核心兼相愛34第三

2、節(jié) 儒墨之比較35第六章 惠施、公孫龍哲學36第一節(jié) 名家思想的形成36第二節(jié) 惠施的“合同異”思想37第三節(jié) 公孫龍的“堅白論”論37第七章 荀子哲學 38第一節(jié) 解諸子之弊38第二節(jié) 天人相分38第三節(jié) 隆禮重法40第八章 韓非子哲學 42第一節(jié) 韓非子思想探源 42第二節(jié) 韓非子法哲學 43第三節(jié) 韓非理論的方法論 46第二篇 秦漢哲學第一章 秦漢哲學概觀 48第一節(jié) 社會特點48文化特點48哲學特點49秦漢之際的重要哲學作品49第一節(jié) 易傳49第二節(jié) 大學中庸50第三節(jié) 淮南子51第三章 漢初哲學52第一節(jié) 黃老哲學 52第二節(jié) 陸賈與新語52第三節(jié) 賈誼與新書53第四章 董仲舒哲學5

3、4第一節(jié) 思想之產生 54第二節(jié) 天人感應目的論 55第三節(jié) 義利之辯與人性三品 55第五章 王充哲學57第一節(jié) 思想之產生 57第二節(jié) 天道自然論 58第三節(jié) 注重效驗的認識論 59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哲學第一章 概 觀61第一節(jié) 社會特點61第二節(jié) 思想文化特點61第二章 魏晉玄學62第一節(jié) 關于玄學的概述62第二節(jié) 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觀63第三節(jié) 嵇康、阮藉的“越名教任自然”觀64第四節(jié) 郭象的“名教即是自然”觀65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哲學66第一節(jié) 佛教傳入的社會歷史條件66第二節(jié) 佛教傳播特點 66第三節(jié) 僧肇的“般若”學 67第四節(jié) 竺道生“頓悟成佛”說 67第四章 以范縝為代表的

4、無神論思潮68第一節(jié) 無神論思潮產生原因 68第二節(jié) 主要代表人物 69第三節(jié) 無神論的核心論題 69第四節(jié) 范縝的形神關系說 69第四篇 隋唐哲學第一章 概觀71第一節(jié) 社會特點 71 哲學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進程 71第二章 佛教宗派哲學72第一節(jié) 法藏與華嚴宗的宗教哲學 72第二節(jié) 慧能與禪宗的宗教哲學 73第三章 韓愈、李翱 75第一節(jié) 韓愈對佛老的批判 75 韓愈的道統(tǒng)說 76第四章 柳宗元、劉禹錫 77第一節(jié) 從“天問”到天對與天論 77第二節(jié) 柳宗元重“勢”的歷史觀 78第三節(jié) 柳宗元儒佛兼綜 78 第五篇 宋明哲學第一章 概觀79第一節(jié) 歷史特點 79第二節(jié) 關于宋明哲學 79第二章

5、 程朱道學80第一節(jié) 周敦頣對程朱道學的開創(chuàng) 80第二節(jié) 二程、朱熹的天理論 81第三節(jié) 程朱道學的人性論、倫理觀 82第四節(jié) 程朱道學“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83第三章 張載、王廷相的氣學84第一節(jié) 氣本論的形成 84第二節(jié) 氣本體論的主要論據 85第三節(jié) 人性學說 86第四章 陸王心學 87第一節(jié) 心學的理論特點 87第二節(jié) 陸九淵對心學的開創(chuàng) 88第三節(jié) 王守仁集心學之大成 88第四節(jié) 陸王心學之比較 89第六篇 明清實學第一章 概觀 91 社會特點 91 主要思潮 91第三節(jié) 哲學思想特點 91第二章 李贄的個性解放思想92第一節(jié) 對傳統(tǒng)的反思 92第二節(jié) 人能自治說 92第三節(jié) 童心說

6、 92第三章 方以智的科學哲學觀 93第一節(jié) 學術分類觀點 93第二節(jié) “質測”“通幾”關系論93第四章 王夫之對宋明理學的終結94第一節(jié) 對理學的批判 94第二節(jié) 理論貢獻 95導 言本課程主要以中國古代哲學的歷史發(fā)展為研究對象,主要講授先秦哲學、兩漢哲學和魏晉南北朝哲學、隋唐哲學、宋明哲學和明清實學思想,重點探討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中國先哲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本源、存在、發(fā)展之過程、律則及其意義、價值等根本問題的體驗與探求,突出中國哲學天、地、人、物、我之間的相互感通、整體和諧、動態(tài)圓融的智慧,以期掘發(fā)中華民族原創(chuàng)性的智慧。一、研究回顧1、古代中國的學術史成果:莊 子天下荀 子非十二子司馬

7、談論六家旨朱 熹伊洛淵源錄黃宗羲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特 點: 1、屬于學術思想 2、非哲學因素3、原因:古代籠統(tǒng)的學術分類(六藝) 4、與未來哲學思想關系密切2、近代中國哲學學科的創(chuàng)制:謝無量中國哲學史1916胡 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1919鐘 泰中國哲學史上下1929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下1931、1934 主要特點1、屬西方哲學因素或受新學影響2、用西方哲學方法研究3、把中國哲學定位在倫理哲學意義上3、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哲學史的學科整合成果: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 特點:1、蘇聯模式 2、哲學史即斗爭史 3、割裂了中國哲學的完整性4、本世紀前后中國哲學史研究新局面成果:人物研究、斷代研究

8、、學術思潮研究、哲學與文化研究、純哲學研究等。方法:列傳式、個案式、斷代史式、比較式特點:1、依托對哲學史研究對象的重新確認2、開放的學術研究狀態(tài)3、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二、研究對象 哲學史是哲學認識的矛盾發(fā)展史哲學認識:關于一般認識的歷史(列寧), 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自然、社會、人類思維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體系。中國哲學史研究對象:表面看:體現出較突出的政治、倫理色彩 儒家:仁者愛人 人與社會人性論、歷史觀 道家:道法自然 人與自然本體論、認識論 墨家:尚賢尚同 人與社會歷史觀、認識論本質上:是采用不同的視角探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熬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司馬遷) 三、發(fā)展特點萌芽時期元素論(陰陽五行天命觀念)形成時期諸子學(陰陽儒墨道法名家)演變發(fā)展兩漢經學, 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四、教材與參考書介紹中國哲學史郭齊勇 編著 高教出版社2006中國哲學史(二卷本)馮友蘭 中華書局1931中國哲學史(上下卷)蕭萐父、李錦全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82、1983中國哲學發(fā)展史 任繼愈主編(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83、85、88、94。中國哲學史北京大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