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人教版語文九下第六單元知識點梳理第20課曹劌論戰(zhàn)/左傳課文知識點一、作者簡介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寫。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傳是重要的歷史文獻,對后世史學(xué)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著作。二、故事背景春秋時期,齊與魯是鄰國,齊大魯小,齊強魯弱。齊襄公即位后,政令無常,國內(nèi)危機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齊國兩個國君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被殺,國內(nèi)無君。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就是后來的齊桓公)。即
2、位后,他立即出兵打敗魯軍,公子糾被逼死。但齊桓公仍不甘心,于魯莊公十年春天,借口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zhàn)于長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zhàn)”。三、注釋1.曹劌(gu):春秋時魯國大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2.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師,軍隊。4.伐:攻打。5.我:指魯國。左傳根據(jù)魯史而寫,故稱魯國為“我”。6.公:諸侯的通稱,這里指魯莊公。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當(dāng)權(quán)者。8.謀:謀議。9.間(jin):參與。10.鄙:鄙陋,目光短淺。11.乃:于是,就。12.何以戰(zhàn):就是“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用,
3、憑,靠。1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有“養(yǎng)”的意思。弗:不。專:獨自專有,個人專有。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以,把。人:指魯莊公身邊的近臣或貴族。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16.犧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17.加:虛報夸大。18.小信未孚(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使人信服。19.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20.獄:(訴訟)案件。21.察:明察。22.情:實情。23.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忠,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
4、事。屬,種類。24.可以一戰(zhàn):就是“可以之一戰(zhàn)”,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可以。以,憑借。25.戰(zhàn)則請從:(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從去。從:隨行,跟從。26.公與之乘: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之,指曹劌。27.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28.敗績:軍隊潰敗。29.馳:驅(qū)車追趕。30.轍(zh):車輪碾出的痕跡。31.軾:古代車廂前做扶手的橫木。32.遂:于是,就。33.逐:追趕,這里指追擊。34.既克:已經(jīng)戰(zhàn)勝。既,已經(jīng)。35.夫戰(zhàn),勇氣也: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夫(f),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沒有實際意義。36.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作,振作。37.
5、再:第二次。38.三:第三次。39.彼竭我盈:他們的勇氣已盡,我們的勇氣正盛。彼,代詞,指齊軍方面。盈,充沛,飽滿,這里指士氣旺盛。40.難測:難以推測。測,推測,估計。41.伏:埋伏。42.靡(m):倒下。四、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dāng)權(quán)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dāng)權(quán)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
6、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辈軇セ卮鹫f:“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濒斍f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zhàn)車,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p>
7、擊齊軍。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shè)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蔽?、古今異義1.齊師我 (古義:進攻 今義:討伐)。2.齊伐我 (古義:軍隊 今義:老師)3.又何焉 (古義:參與 今義:隔開,不連接) 。4.肉食者,未能遠謀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輕視,看不起) 。5.衣
8、食所(古義:養(yǎng) 今義:安穩(wěn))。6.弗敢也(古義:個人專有 今義:獨自掌握或占有)。7.玉帛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8.弗敢也 (古義:虛報夸大 今義:增加)。9.必以(古義:實情 今義:誠信)。10.小大之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獄 ) 。11.必以(古義:以實情判斷 今義:感情)。12.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義:忠誠、忠心)。13.忠之也 (古義:類 今義:同一家族的人)。14.一戰(zhàn)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能,行) 。15.神弗也(古義:賜福,保佑 今義:幸運)。16.而衰(古義:第二次 今義:事情進行重復(fù),
9、再一次)。六、一詞多義1.故:原因,緣故 (公問其故) 。 所以(故逐之) 。2.從:跟從(民弗從) 。 跟隨(戰(zhàn)則請從)。3.其:代他的,這里指曹劌 (其鄉(xiāng)人曰)。 他們,指齊軍(吾視其轍亂)。4.以:憑借(何以戰(zhàn))(可以一戰(zhàn))。 按照(必以信) 把(必以分人)5.請:請求 (曹劌請見)。 允許 (戰(zhàn)則請從)。6.之:助詞,的 (小大之獄)。 代詞,代曹劌 (公與之乘)。7.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虛報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8. 間:暗暗地,私自(又間(jin)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中間,當(dāng)中 (頹(tui)然乎其間(jan)者)。參與,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n)焉)
10、。表示房屋的量詞, (安得廣廈千萬間)。一會兒,頃刻,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夾雜,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斷, (雖與外人間隔)。時刻, (奉命于危難之間)。偶爾, (時時而間進)。9.焉: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呢。(又何間焉)兼詞,于此,在哪里。(懼有伏焉)七、通假字小惠未徧:同“遍”,普遍,遍及。八、詞類活用1.神弗福也:名詞用為動詞。賜福,保佑。2.公將鼓之:名詞用為動詞。擊鼓。3.忠之屬也:形容詞用作名詞,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4.公與之乘:名詞作動詞,乘戰(zhàn)車,坐戰(zhàn)車。5.下視其轍:名詞作動詞,下車。6.齊師敗績:名詞用作動詞,大敗。7.必以情:名詞用作動詞,(以)實情判斷。九、文言句
11、式1.夫戰(zhàn),勇氣也:判斷句“,也”,表判斷。2.忠之屬也:判斷句“,也”,表判斷。3.可以一戰(zhàn):省略句“以”后省略了賓語“之”。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賓語“鼓”。5.何以戰(zhàn):倒裝句,賓語前置,應(yīng)為“以何戰(zhàn)”。6.戰(zhàn)于長勺:倒裝句,“于長勺”,介賓短語,后置。7.下視其轍,登軾(sh)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的主語應(yīng)為曹劌十、相關(guān)成語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彼竭我盈: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喪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十一、課內(nèi)理解1.本
12、文選自左傳,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各國的史實,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撰。2.全文以齊魯長勺之戰(zhàn)(這是我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為線索,分三段,按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順序來寫。第一段,論戰(zhàn)前準備。寫曹劌幫助魯莊公認清作戰(zhàn)的前提條件取信于民。第二段,敘戰(zhàn)爭經(jīng)過。寫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zhàn),適時反擊和追擊。第三段,論取勝原因。寫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zhàn)時機。(反擊要在“彼竭我盈”之時,追擊要在對方“轍亂旗靡”之時。)3.全文主要通過對話描寫(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動作描寫),并在對比中刻畫人物。鄉(xiāng)人事不關(guān)己,而曹劌則執(zhí)意“請見”、“入見”,因為他對統(tǒng)治者有清醒的認識:“肉食者鄙
13、,未能遠謀?!眱上鄬Ρ龋怀龅氖遣軇娏业膼蹏鵁崆楹蛯业呢?zé)任感。在討論“何以戰(zhàn)”時,魯莊公認為打仗靠的是近臣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而曹劌則明確否定了這兩個所謂的戰(zhàn)前準備,引導(dǎo)魯莊公認識到取信于民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前提條件。兩相對比,突出了曹劌的政治遠見(正確的戰(zhàn)略思想)。在戰(zhàn)爭過程中,魯莊公不察敵情,急躁冒進,而曹劌則詳察敵情,善于把握戰(zhàn)機,幫助魯莊公取得了勝利。兩相對比,突出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能。戰(zhàn)后論取勝原因,魯莊公勝而不知何以勝,而曹劌則侃侃而談戰(zhàn)爭之道,突出他善于把握戰(zhàn)機的卓越的軍事才能。魯莊公的“鄙”與曹劌的“遠謀”是貫穿全文的對比。3.中心歸納:本文記敘的是著名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表明取
14、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前提條件,把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劌強烈的愛國熱情,英明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課后習(xí)題參考答案一、復(fù)述課文略。二、齊魯長勺之戰(zhàn),魯國能夠以弱勝強,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掌握有利時機,在齊人三鼓之后,也就是彼竭我盈之時,進攻敵軍;在齊國轍亂旗靡之后,追擊齊軍。三、本文緊扣“論戰(zhàn)”來寫,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曹劌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言論。如第一段中曹劌與魯莊公的問答,詳細具體地表現(xiàn)了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論述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把曹劌的作戰(zhàn)必須依靠士氣、抓準時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zhàn)略思想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段文字,充分地表現(xiàn)
15、了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對于無助于表現(xiàn)“論戰(zhàn)”的事,如戰(zhàn)爭的起因、戰(zhàn)斗的狀況、戰(zhàn)后的處理等,則略寫或不寫。這樣剪裁,敘事清楚,詳略得當(dāng),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五、1. 犧牲 古義:指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2. 雖 古義:即使;今義:雖然。3. 可以 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4. 再 古義:第二次;今義:表示又一次。六、曹劌的身份為普通老百姓,積極參與國家大事,可以看出他對國家的關(guān)心和熱愛。在戰(zhàn)前準備中,他充分肯定了魯莊公的第三個準備,因為他知道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皯?zhàn)則請從”
16、表現(xiàn)了曹劌主動請戰(zhàn)的熱忱。在戰(zhàn)爭中,他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做出正確判斷,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的勝利??傊軇ナ且粋€政治上有遠見卓識,軍事上有卓越才能的人。第21課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文知識點一、作者簡介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戰(zhàn)國策即由劉向編訂而成。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共三十三篇。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它以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成為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的標志,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二、故事背景戰(zhàn)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
17、戰(zhàn)爭,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風(fēng)起云涌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xué)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tǒng)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quán)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tǒng)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三、注釋諷: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guī)勸。納:接受。諫(jin):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修:長,這里指身高。昳(y)麗:光艷美麗。服:名詞活用做動詞,穿戴。窺(ku)鏡:照鏡子。孰:
18、誰。孰與:與比誰更,表示對比。甚:極了。及:趕得上,比得上。復(fù):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過了一天。孰,通“熟”(sh),仔細。之,指城北徐公。私:動詞,偏愛畏:害怕欲:想要寢,躺在床上。朝:朝廷見:拜見。誠:確實。知:知道。以,動詞,以為,認為。于,比。方:方圓。莫:沒有人,沒有誰。四境之內(nèi):全國之內(nèi)(的人)。蔽,受蒙蔽甚:厲害面刺,當(dāng)面指責(zé)。過,過錯。者,代詞,相當(dāng)于“的人”。受:同“授”。給予,付予。謗譏,指責(zé)、議論。謗,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錯。市朝,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聞,讓聽到。間(jin),間或,偶然,有時候。進:進言勸諫。時時,不時,有時候。期(j)年:滿一年誠:確實四
19、、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的妻子說:“您美得很,徐公哪里能夠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同徐公相比,誰美?”妾說:“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客人說:“我同徐公相比,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钡诙?,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不如徐公美。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是害
20、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庇谑牵ㄠu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更厲害了?!饼R威王說:“好?!本拖铝嗣睿骸按笮」倮艉桶傩漳軌虍?dāng)面指責(zé)我的過錯的,得上等獎賞;上奏章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并能使我聽到的,得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
21、還不時有人偶然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五、問題歸納1.表明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2.與“王之蔽甚矣”相照應(yīng)的語句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3.鄒忌以設(shè)諭類比的方法進諫的好處是: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shè)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由淺入深,生動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4.鄒忌為什么時候么會勸諫成功?鄒忌能從個人小事聯(lián)想到國家大事,用設(shè)喻說理的方法諷諫齊王,他是一位責(zé)任感強,遠見卓識,能言善辯的賢臣,可見鄒忌大膽含蓄的進諫是成
22、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齊王察納雅言,知錯能改,是位頭腦清醒的明君,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5.你認為鄒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細致求實,精于思考,能言善辯,巧于諷諫,遠見卓識,盡忠盡職,關(guān)心國家大事,是個賢臣。6.你認為齊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英明果斷,胸懷寬廣,明辨是非,知錯能改,言而有信,廣開言路,善于納諫,是個明君。7.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齊國是怎樣實現(xiàn)“戰(zhàn)勝于朝廷”的。鄒忌以生活小事喻國家大事,類比推理,大膽含蓄地指出了國家問題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齊王胸襟寬廣,接受建議,廣開言路,齊國因此政治清明,國勢強大,使四方畏服。這樣就做到了戰(zhàn)勝于朝廷。8.揣摩妻、妾、客回答鄒忌時不同的
23、感情色彩。妻:熱情地贊美鄒忌,愛戀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問句,表達一種十分肯定,不容懷疑的口氣;妾:口氣比妻稍微冷淡點,但彡的仍是反問句,回答有些勉強,說話較拘謹,表現(xiàn)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用的是陳述句,語氣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種應(yīng)酬、逢迎的態(tài)度。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或?qū)懛?,寫出一段譯注的文字:本段文字先寫納諫的政策,然后寫納諫的盛況。最后寫納諫的結(jié)果。作用:突出了鄒忌的善諫;突出了齊王的從諫如流;突出了納諫的重要意義,提示了文章中心。10.齊威王設(shè)上、中、下三等獎的區(qū)別在哪里?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區(qū)別在于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意味著齊王虛心納諫,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有振興國家的決
24、心。11.文中三寫進諫的效果,告別是人數(shù)的變化,說明了什么?通過列舉人數(shù)的變化,暗示弊端已經(jīng)徹底根除,齊國政治日益清明。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齊王納諫除弊的深遠意義。12.、鄒忌的諷諫藝術(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什么積極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要與別人交流,使自己的見解被別人接受,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們要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如果都能像鄒忌那樣生動形象地說理,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含蓄委婉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那么定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13.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歷史意義:鄒忌敢于善于進諫,使齊王能夠從諫如流,使齊國政治清明,國勢強大,齊國大治?,F(xiàn)實意義:1)一個人在受蒙
25、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認識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頭腦,明辨是非。2)一個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應(yīng)該積極向有關(guān)部門和上級領(lǐng)導(dǎo)提出意見和合理化建議,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3)提出建議時要考慮方式方法,選擇恰當(dāng)?shù)恼Z言語氣,抓住恰當(dāng)時機,便于別人的接受、采納,以提高建議的效果。4)作為領(lǐng)導(dǎo)者應(yīng)該介質(zhì)清醒頭腦,防止被表面現(xiàn)象迷惑,要廣泛聽取批評意見,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自己的殺菌劑和缺點。14.文章開頭用了哪些語句描寫鄒忌的外貌和行動,表現(xiàn)他什么特點?“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麗”說明鄒忌外形魁梧美麗,“朝服衣冠,窺鏡”說明鄒忌自覺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賞的心理。15.原來鄒忌認為自己是齊國最美的人,事實上他
26、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他的妻子偏愛他,他的妾懼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訴我他比徐公美。16.本文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類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把復(fù)雜變簡明,把逆耳變順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較強的說服力。17.“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中的“之“指代什么事?齊王納諫使齊國政治修明。18.鄒忌巧妙地進諫取得了怎樣的效果?齊王欣然納諫,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爭相進諫,國內(nèi)政治修明。在各諸侯國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過武力即可戰(zhàn)勝他國。19.從文中可見“妻”“妾”“客”判斷美的原則是什么?鄒忌判斷美的原則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應(yīng)該如何看
27、待別人對你的贊美?妻、妾、客:利益。鄒忌:實際情況。啟示:要辯證地、理智地、客觀地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贊美,萬不可被贊美聲沖昏了頭腦,迷失了自己。20.創(chuàng)作與本文有關(guān)的對聯(lián)。1)鄒忌敢諫乃忠臣,齊王納言是明主。2)鄒忌諷喻進諫以小見大;齊王懸賞納言戰(zhàn)勝于朝。3)鄒忌巧言善辯進言委婉。威王懸賞納諫從諫如流。4)思君主治亂,鄒忌推已及人,勇諷諫;謀社稷安危,威王虛懷若谷,勤納言。六、課文主題本文寫鄒忌有自知之明,從生活小事領(lǐng)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體會勸諫齊威王,使威王納諫改過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課后習(xí)題參考答案一、鄒忌與徐公比美,分別問妻、妾、客(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
28、公孰美?”,分別得到不同的回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由此鄒忌深深地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编u忌以切身經(jīng)歷設(shè)喻,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三類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边M行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jié)論,諷諫齊王除蔽納諫。寫齊王納諫而有三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因為有了三種賞賜,所以有了三種變化: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
29、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最終達到“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的大治局面。二、鄒忌入朝見威王首先說出他的妻、妾、客分別 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說他“美于徐公”,然后以類比推理的方法委婉進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切以國家利益為中心,成功地說服齊威王。啟示:充分尊重對方,語言委婉含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讓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三、1. 哪一個,誰;同“熟”,仔細。2. 認為美;美麗。3. 朝廷;朝見。第22課陳涉世家課文知識點一、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公元前87)約58歲,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縣)人。10歲“誦古文”, 20歲開始游歷,到處考察風(fēng)俗,采集
30、傳說。歸來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漢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繼承他父親司馬談的官職,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等。他博覽皇帝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他發(fā)憤著書,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二、故事背景 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陳涉、吳廣為首的貧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澤鄉(xiāng)去駐守。當(dāng)時天下大雨,耽擱了他們前往的時間,按秦朝的律例,誤了時間要斬首,陳涉、吳廣于是鼓動大家揭竿而起,陳涉封自己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quán)。天下百姓一呼百應(yīng),紛紛殺死秦的貪官酷吏,以相應(yīng)陳涉的起義軍。三、注釋1.世家:史
31、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陳勝雖出身雇農(nóng),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quán),故給予他重要的歷史地位,列入“世家”。2.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陳勝、吳廣起義軍3.陽夏(ji):今河南太康縣。4.嘗與人傭耕:曾經(jīng)同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傭,被雇傭。5.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去、往。6.悵恨久之: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之,語氣助詞,不譯。7.若:代詞,你,指陳勝。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兒子胡
32、亥繼位,稱為二世。10.發(fā)閭左適戍漁陽:征發(fā)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適,通“謫”。適戍,發(fā)配去守邊。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11.皆次當(dāng)行(h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dāng)行,當(dāng)在征發(fā)之列。12.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13.亡:逃跑,逃走。14.舉大計:發(fā)動大事,指起義,舉,舉行,實行。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15.等:同樣。16.死國:為國事而死。17.苦秦:苦于秦(的統(tǒng)治)。18.以數(shù)(shu)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數(shù),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19.上使外將(ji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
33、指秦始皇嬴政。20.項燕:戰(zhàn)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lǐng),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21.憐:愛戴。22.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誠,果真,表假設(shè)。23.唱(chng):通“倡”,倡導(dǎo)。24.宜多應(yīng)者: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宜,應(yīng)當(dāng)。25.足下:指對方,古人對于別人的敬稱。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27.念鬼: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28.乃丹書帛曰“陳勝王(wng)”:于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丹,朱砂。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書,寫。王,稱王。29.置人所罾(zng)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
34、肚子里。罾(zng),魚網(wǎng),這里作動詞,是“用魚網(wǎng)捕”的意思。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以,通“已”,已經(jīng)。31.間(jin)令:暗使。間,私自,偷著。32.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33.旦日:明天,第二天。34.往往語:到處談?wù)摗?5.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36.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37.忿恚(fn hu)尉:使尉憤怒。38.笞(ch):用鞭、杖或竹板打。39.劍挺:拔劍出鞘。40.召令徒屬:召集并號令所屬的人。41.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42.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于斬刑。“藉”
35、“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44.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45.受命:聽從(你的)號令。46.袒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志)。47: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48.蘄(q):今安徽宿州南。49.符離:今安徽宿州。50.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51.铚(zh)、酂(cu)、苦(h)、柘(zh)、譙(qio):秦時地名,铚、譙,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52.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53.比:等到。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54.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于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36、55.守丞:守城的當(dāng)?shù)匦姓砉佟?6.譙(qio)門中:城門洞里。57.三老:封建社會里管教化的鄉(xiāng)官。豪杰,指當(dāng)?shù)赜新曂娜恕?8.被(p)堅執(zhí)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比喻親自投身戰(zhàn)斗,沖鋒陷陣。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60.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復(fù)興楚國之意。一說定國號為“張楚”。61.刑其長吏:懲罰當(dāng)?shù)氐目たh長官。刑,懲罰。四、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雇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
37、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fā)貧民調(diào)派去駐守漁陽,駐扎在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里面,擔(dān)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yīng)當(dāng)斬首。陳勝吳廣于是商量說:“即使現(xiàn)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么?”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tǒng)治逼迫已經(jīng)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yīng)立為皇帝,應(yīng)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F(xiàn)在有人聽說
38、他沒什么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lǐng),曾多次立下戰(zhàn)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F(xiàn)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yīng)當(dāng)會有很多響應(yīng)的人?!眳菑V認為他講得對。于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yù)測吉兇)。占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yè)。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fā)現(xiàn)魚肚子里面的帛書,本來已經(jīng)
39、對這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地里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貍嗥叫的凄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笔勘鴤冋贵@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于是陳勝)召集并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于斬刑,可是去守衛(wèi)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
40、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么?”部屬的人都說:“愿意聽從您的號令?!庇谑蔷图俜Q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愿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號稱大楚。用土筑成高臺并在臺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xiāng),收編大澤鄉(xiāng)的義軍之后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后,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铚酂苦柘譙等地,都攻占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攻陳縣時,那里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里同起義軍作戰(zhàn)。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
41、進城占領(lǐng)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dāng)?shù)毓芙袒泥l(xiāng)官和才能出眾的鄉(xiāng)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xiāng)官鄉(xiāng)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zhàn)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yīng)當(dāng)稱王?!?陳涉于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dāng)?shù)乜たh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五、問題歸納1.文章為何一開始就列出吳廣?突出陳勝是本文中心人物,同時也暗示吳廣在起義中的特殊地位,這樣開頭,為下文寫陳、吳二人合謀舉事,并對吳廣在謀劃起義和建立張楚政權(quán)中的作用埋下了伏筆。2.為什么文章要先安排這一段,可不可刪去?先寫這段主要是表明陳勝后來發(fā)動起義
42、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3.陳勝在起義前對當(dāng)時的形勢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樣分析和估計的,請簡要述之。“天下苦秦久矣”指出人民與統(tǒng)治階級矛盾激化之深,顯示了起義的正義性、必然性。指出項燕、扶蘇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可假借他們的名義,發(fā)動起義,就可以一呼百應(yīng)。這都是起義的有利條件。從中看出陳勝的政治遠見。4.陳勝、吳廣是怎樣為起義制造輿論準備的?對這種做法你是任何評價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利用人們的迷信思想制造輿論,樹立威信,為起義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從中看出他們的斗爭才智。5.陳勝為何殺尉后才“召令徒屬” (反映了他們什么精神?) ?其目的是什么?計劃周密,機智勇敢,富有謀略,以防不測。曉之利害,
43、堅定起義信念。6.“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么?這句話表達了陳勝等人敢做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7.“世家”是司馬遷記王侯的,為什么他卻把出身低微的陳勝列入“世家”呢?陳勝“首事反秦,功大”,也曾一度建立政權(quán),發(fā)號施令。說明司馬遷肯定他首先發(fā)動反秦起義的歷史功績及引領(lǐng)全國反抗斗爭的精神。體現(xiàn)司馬遷看重功業(yè),不以成敗論英雄的立傳思想。8.理清全文思路,課文是如何以事件發(fā)展的順序來組織的,思考:文章哪些內(nèi)容是詳寫?為什么?哪些內(nèi)容是略寫?為什么?詳寫起義的發(fā)動經(jīng)過,對陳勝、吳廣“并殺兩尉”、發(fā)動
44、群眾等都詳細描寫,并把敘事和對話結(jié)合起來,讓起義領(lǐng)袖的機智勇敢,強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而對起義后的浩大聲勢及建立農(nóng)民政權(quán)則略寫,省去了戰(zhàn)斗情況和籌建政權(quán)的描寫,因為從上文看來這已是情理中的事。六、課文主題課文記敘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經(jīng)過和浩大聲勢,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起義的偉大力量,贊頌了陳勝、吳廣的反抗精神及歷史功績。第23課出師表課文知識點一作者簡介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quán),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二故事背景223年,劉備病死于白帝城,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此
45、時蜀漢伐吳慘敗,元氣大傷。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經(jīng)濟措施,使蜀漢境內(nèi)呈現(xiàn)興旺景象,同時與孫吳通好,平息南方叛亂,穩(wěn)定了蜀漢的政治局勢。于是227年,諸葛亮決定抓住時機北上伐魏,臨行之前考慮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書,以期他能穩(wěn)定國內(nèi)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無后顧之憂。三理解詞義注釋出:出征。師:軍隊。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先帝:指蜀漢開國君主劉備。先:稱已死的人,多用于尊長。創(chuàng):開創(chuàng),創(chuàng)立。業(yè):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基業(yè)。未:否定副詞,沒有。而:表轉(zhuǎn)折,卻、但是。中道:中途。崩殂(c):死。崩,古代稱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三分:天下分為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益州
46、疲弊:指蜀漢國力薄弱,處境艱難。益州,這里指蜀漢。疲弊:人力疲憊,民生凋敝。益州:這里指蜀漢此:這。誠:確實,實在,果真。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秋:時刻。然:表轉(zhuǎn)折,但是。侍:侍奉。衛(wèi):守衛(wèi)懈:懈怠,放松。于:在。忠:忠臣。內(nèi):指宮廷內(nèi)。外:指宮廷外。士:將士。忘身:舍生忘死。蓋:副詞,表示整句系解釋原因,原來是。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對待,即優(yōu)待、厚遇。欲:想要。報:報答。之:代詞。于:向,對。誠:實在,確實。宜:應(yīng)該。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圣:圣明開張:擴大。圣:古時臣下對皇帝的尊稱。以:用來。光:發(fā)揚光大遺德:遺留的美德?;趾耄哼@里是動詞,形
47、作動,意思是發(fā)揚擴大。也作“恢宏”。氣:勇氣。妄自菲?。鹤约弘S便看輕自己。妄:隨便,胡亂,輕率。菲?。狠p視。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dāng)。引喻:引用、比喻。這里是說話的意思。引:稱引。喻:譬喻。義:適宜,恰當(dāng)。以:以至于。塞:阻塞。忠:忠誠。諫: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這里指進諫。宮中:指皇宮中。府中:指朝廷中。俱:全,都。體:整體。陟(zh):提升,提拔。罰:懲罰。臧否(p):善惡。異同:偏意詞,這里偏重再異,不同。陟(zh)罰臧(zng)否(p),不宜異同: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作奸:做奸邪事情??疲嚎茥l,法令。及:以及。為:做。付:交給。有司
48、: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論:評判。賞:受賞。刑:受罰。以:用來。昭:彰顯,顯揚。平:公平。明:英明。理:治理。偏私:偏袒私心。內(nèi)外異法:宮內(nèi)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內(nèi)外:指宮內(nèi)和朝廷。異法:刑賞之法不同。法:法制。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y)、董允:郭攸之、費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良實:善良誠實,這里形容詞做名詞,指善良誠實的人。志:志向。慮:思想,心思。忠純:忠誠純正。簡拔:選拔。簡:挑選。拔:選拔。遺(wi):給予。悉以咨之:都拿來問問他們。悉:副詞,都,全。咨:詢問,征求意見。必能裨補闕
49、漏: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裨(b):彌補,補救。闕,通“缺”,缺點。有所廣益:增益實效。廣益:很多的益處。益:好處、益處。性行:性情品德。行:品行。性行(x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均:平。曉暢:諳熟,精通。試用:任用。能:能干,有才能。是以:因此。眾:大家。舉:推舉。督:武職,向?qū)櫾鵀橹胁慷?。營:軍營、軍隊。行(hng)陣:指軍隊。和睦:團結(jié)和諧,和諧相處。優(yōu)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先漢:西漢。興?。号d盛。后漢:東漢。傾頹:衰敗。每:常常;每次。桓、靈:東漢末年的桓帝和靈帝。他們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敗。嘆息:感嘆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遺憾。恨:遺憾,不滿意。尚書、長
50、史、參軍:都是官名。尚書指陳震,長史指張裔,參軍指蔣琬。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悉:全、都。貞:堅貞。良:善良可靠。死節(jié):能夠以死報國。死:為而死。?。号d盛。計日:計算著日子。布衣:平民百姓。躬:親自,自身。耕:耕種。躬耕:親自耕種,實指隱居農(nóng)村。茍:茍且。全:保全。于:在。求:謀求。聞達:聞名顯達。以:因為。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下。鄙,見識短淺。猥(w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委屈。顧:拜訪,探望。咨:詢問。由是:因此。感激:感動激奮。許:答應(yīng)。驅(qū)馳:驅(qū)車追趕。這里是奔走效勞的意思。后值傾覆:后來遇到兵敗。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
51、8年)曹操追擊劉備,在當(dāng)陽長坂大敗劉軍;諸葛亮奉命出使東吳,聯(lián)合孫權(quán)打敗曹操于赤壁才轉(zhuǎn)危為安。值:遇到。傾覆:指兵敗。爾來:那時以來。二十有一年:從劉備訪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師北伐已經(jīng)二十一年。有:通“又”,跟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尾數(shù)。故:所以。寄:托付。以:把。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并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臨:將要。夙夜憂嘆:早晚/整天擔(dān)憂嘆息。夙,清晨。憂,憂愁焦慮。夙夜:早晚。瀘:水名,即金沙江。不毛:不長草,這里指人煙稀少的地方。兵:武器。甲:裝備。獎率:激勵率領(lǐng),獎勵統(tǒng)帥。獎,鼓勵。庶:希望。竭:竭盡。駑(n)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
52、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攘(rng)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quán)。還:回。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或西漢都城長安。所以:用來。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zé)本分。斟酌:考慮,權(quán)衡,反復(fù)衡量。損:除去。益:興辦,增加。損益:增減,興革。斟酌損益:(處理事務(wù))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或有所興革)。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把討伐曹魏復(fù)興漢室的任務(wù)交給我。托:委托,交給;效:效命的任務(wù)。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取得成效。告:告慰,告祭。興:發(fā)揚。德:道
53、德。言:言論。興德之言:發(fā)揚圣德的言論。慢:怠慢,疏忽,指不盡職。彰其咎:揭示他們的過失。彰:表明,顯揚。咎:過失,罪。咨諏(zu)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諏(zu),詢問。察納:認識采納。察:明察。雅言:正確的言論,正言,合理的意見。深追:深切追念。先帝遺詔(zho):劉備給后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諸葛亮集,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2遺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fā)的詔令。勝(shng):盡當(dāng):在時候。臨:面對涕:眼淚。零:滴落不知所言: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謙詞。譯文先帝創(chuàng)建基業(yè)(建功立業(yè))還不到一半,卻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已分
54、三國之勢,我們蜀漢地區(qū)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的確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啊。但是宮廷里侍奉守衛(wèi)的臣子,不敢稍有懈?。唤畧錾现艺\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地作戰(zhàn)。這是因為追念先帝對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在陛下身上報答這份恩情啊。陛下確實應(yīng)該擴大圣明的聽聞,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恢復(fù)振奮有志之士的士氣,不應(yīng)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dāng),以至于堵塞了大臣們盡忠盡善、直言規(guī)勸的道路?;蕦m中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本來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為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是盡忠心做善事的人,應(yīng)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不應(yīng)該私心
55、偏袒,使宮廷內(nèi)外施法不同啊。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善良誠實、志向思慮忠貞純正的人,因此先帝才選拔來輔佐(給予)陛下。我認為宮內(nèi)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可以拿來問問他們,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增加成效。將軍向?qū)?,性情德行平和公?善平),通曉軍事,過去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他說能干,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如果都能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jié)和睦,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都能各得其所。親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nng)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朝后期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wù)撈疬@些事,對于桓
56、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并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揚名做大官。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委屈自己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廬中來探訪我,拿當(dāng)代國家大事來詢問我,因此我感慨激動,從而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軍事失利,(我)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我)在危機患難期間受到委任,從那時起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嚴謹慎重,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托付(給我的大事
57、)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才在(建興三年)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jīng)平定,武器裝備充足,應(yīng)當(dāng)勉勵并統(tǒng)帥軍隊,北上去平定中原地區(qū),我希望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fù)興漢朝王室的帝業(yè),遷回到舊日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職責(zé)和本分。至于考慮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適當(dāng)措施,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zé)任了。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興復(fù)漢室的重任委托給我,(如果)不見成效,那就請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fā)揚圣德的忠言,那就責(zé)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
58、好方法,識別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的追念先帝遺愿,(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如今(我)就要遠離陛下,面對這篇奏表,禁不住眼淚就流了下來,不知說了些什么。四問題歸納1.諸葛亮為什么要從分析當(dāng)前形勢入手?分析當(dāng)前形勢,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國,益州疲弊,形勢危急。這樣說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機感,鞭策劉禪發(fā)憤圖強。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但也不要悲觀,因為還有有利條件:宮廷臣子,盡心盡力;守邊將士在浴血奮戰(zhàn)。這是激勵后主,要有信心,并為下文提建議作鋪墊。2.諸葛亮提的第一條建議是什么? 是怎樣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開張圣聽”( 廣開言路)。這條建議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條件
59、之后提出的,諸葛亮提醒后主要發(fā)揚先帝廣開言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為這是修明政治的先決條件。3. 諸葛亮提的第二條建議是什么? 他為什么要提出這條建議?第二條建議是嚴明賞罰。諸葛亮提出這條建議,是鑒于漢末王朝顛覆的教訓(xùn):懦弱無能的皇帝容易親近宮中近侍,受他們的牽制,與朝中執(zhí)政官員對立,造成互相傾軋的混亂局面,最后導(dǎo)致亡國。而后主寵信宦官,這一點諸葛亮不會沒有覺察。4.在本段中,作者兩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在本段中兩次提到“不宜”,是針對執(zhí)法中可能存在標準不一和“偏私”這兩種情況對后主提出告誡,強調(diào)要依法辦事。5.為什么要提到這是先帝特意選拔出來的 ?強調(diào)他們是“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一方面是為了說明他們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勸誡劉禪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這些先帝選拔的人才。如果不提這點,不免有教訓(xùn)人之嫌,而又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買賣種子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委托種植合同范本
- 體育新城租房合同范本
- 剩余瓷磚售賣合同范本
- 人工包給勞務(wù)公司合同范本
- 協(xié)助出口退稅合同范本
- 農(nóng)資經(jīng)營聘用合同范本
- 3人共同合作合同范本
- lng承運合同范本
- 醫(yī)保專員勞動合同范本
- 小老鼠找朋友 演示文稿
- 2023年青島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英語)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xué))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T 37864-2019生物樣本庫質(zhì)量和能力通用要求
- 中國國防:新中國國防建設(shè)成就【2】
- 慢性病建檔表系列
- GB 1964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料
- 科室會專用-元治-鹽酸貝尼地平-產(chǎn)品介紹
- 英語四六級翻譯技巧課件
- 讀后續(xù)寫(2022新高考I卷)講解課件 高三英語寫作專項
- 馬工程西方經(jīng)濟學(xué)(第二版)教學(xué)課件-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