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魯教九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的成分_第1頁
初中化學魯教九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的成分_第2頁
初中化學魯教九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的成分_第3頁
初中化學魯教九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的成分_第4頁
初中化學魯教九年級上冊(2023年新編) 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的成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例:課題:第四單元 第一節(jié) 空氣的成分課型 :新授課主備人: 張育芳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學習目標:1、追尋著科學家研究空氣成分的足跡,能設計實驗并準確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從混合物中除去某種氣體進而測定其含量的方法。2、走進生活,找出空氣中各成分應用的實例,感受到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3、在學生動手驗證通風不暢環(huán)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qū)別的前提下,關注空氣質量報告,樹立關心環(huán)境、關愛自然的意識和責任。4、在認識空氣成分的同時,主動對所學物質進行分類,能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學習重點: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認識空氣的組成,學習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的方法;關注空氣質量。

2、學習難點: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認識空氣的組成,學習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的方法。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解法、比較法課時安排: 二課時第一課時謎語一物到處有,用棒趕不走;眼睛看不見,手摸也沒有;咀嚼無滋味,沒它活不久。 打一物質課堂目標導航:了解空氣的組成,知道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控究,學會測定混合氣體中某種氣體的實驗方法。理解純凈物、混合物概念,會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初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導學過程:一、預習效果自測:對于空氣,你已經知道了什么?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種成分?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利用空氣制造氮肥。 酥脆的餅干在空氣中逐漸變軟。 長期存放在空氣中的

3、澄清石灰水,表面會生成一層不透明的白色物質。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主要包括氮氣和氧氣,其體積分數(shù)分別約占 和 ,其他氣體如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水蒸氣和雜質 。4、閱讀教材75頁實驗控究4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完成下列問題。(1)文字表達式為: 。(2)所需儀器用品有: 。(3)寫出下列物質販顏色、狀態(tài)。氧氣 ,銅 ,氧化銅 。二、合作探究引導語:空氣是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了的物質,其中含有哪些物質?怎樣測定其中氧氣的含量呢?認識空氣的組成:(一)、空氣的成分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34%其他氣體0002%二氧化碳0034%注意:空氣的成分是按 計算的。課堂練

4、習:1、汽車安全氣囊內所裝化學物質,能在碰撞后10毫秒內,生成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該氣體是()A、氧氣B、二氧化碳C、稀有氣體D、氮氣2、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A、二氧化碳B、稀有氣體C、二氧化碳D、水蒸氣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如: 、 、 等?;旌衔铮河啥喾N物質組成。如: 、 、 等。課堂練習:3、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是()A、白酒B、冰水共存物C、碘鹽D、食醋(三)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提出問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是多少?猜想與假設: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設計實驗:測定原理:利用加熱銅絲

5、消耗密閉容器內的氧氣而不產生新的氣體。在加熱情況下,銅能跟空氣中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將一支具支試管注滿水,塞上橡膠塞。然后打開橡膠塞,將水倒入量筒中,記錄體積。如圖所示,在另一支相同規(guī)格的具支試管中裝入銅粉,塞上橡膠塞,用小氣球密封試管的支管口。移動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體積的氣體,記錄體積后插入橡膠塞中。根據(jù)酒精燈的高度,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在銅粉部位加熱,加熱時不斷推拉注射器。停止加熱后,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待注射器活塞穩(wěn)定后,記錄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4)實驗記錄(應根據(jù)實驗情況如實

6、填寫,下面是某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具支試管的容積反應前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反應后注射器中的氣體體積反應消耗的氧氣體積20mL10mL4mL6mL細銅絲加熱后變成黑色,冷卻后,密閉容器內氣體的體積約為24mL。(5)實驗解釋與結論:細銅絲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銅,冷卻后,空氣的體積減少,原來空氣體積為30mL,后來體積為24mL,減少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由此證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1/5 。(6)討論與思考:為什么細銅絲要足量,如果細銅絲的量不足,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裝置必須密封?密封不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大還是偏???為什么加熱溫度

7、高一些,時間稍長一些?測得所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大還是偏小?裝置未冷卻就讀注射器中剩余空氣的體積,測量結果會偏大還是偏小?實驗要求是冷卻到室溫,把剩余空氣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讀取剩余空氣的體積,這是因為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什么不能用鐵、硫、碳?因為 。(7)實驗誤差分析:銅粉的量不足。若銅粉的量不足,則不能將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氧氣消耗完,使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小。裝置氣密性不好。若裝置的氣密性不好,當容器內氧氣耗盡時,容器內壓強減小,外面空氣進入容器內導致空氣體積的變化減小,使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小。加熱溫度不夠高,時間不夠長。若加熱溫度達不到反應溫度或時間不夠長,反應不充分,氧氣不能被完

8、全消耗,因此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偏小。裝置未冷卻至室溫就讀數(shù)。若裝置未冷卻至室溫,剩余氣體溫度高,體積變大,引起測量結果偏小。小氣球內的氣體沒有全部擠入注射器內。小氣球內留有較多的氣體,導致記錄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偏小,使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大于1/5。重點提示:實驗成功的關鍵:銅粉要足量;裝置必須密封;加熱時溫度要高一些,時間要稍長一些;加熱時要不斷推拉注射器活塞;要冷卻至室溫時才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思考: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理是:選擇一種在空氣中反應只消耗氧氣而不與其他氣體反應,且生成物不占氣體空間的物質(如固體),使密閉容器中氣體減少(減小的氣體體積即是氧報的體積)。在這

9、一原理的指導下,實驗裝置可有多種變式,下面為其中的幾種:課堂練習:4、空氣成分中,體積分數(shù)約占78%的是()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稀有氣體5、常溫下,將100mL的空氣通過足量灼熱的銅網(wǎng),充分反應后,恢復到常溫,余下氣體的體積為()A、80mL B、60mL C、40mL D、20mL6、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物質R應該選用()A、鐵片B、硫粉C、木炭D、紅磷7、如圖所示,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內共有50mL空氣,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

10、推至一個注射器內。 請根據(jù)你對上述實驗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束后,注射器內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 mL。(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 。寫出玻璃管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四)空氣的發(fā)現(xiàn)史1、18世紀70年代,兩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制得了氧氣。2、1775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第一次明確提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的1/5。3、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雷利在研究氣體密度時,從空氣中分離得到的氮氣密度與分解含氮物質年得的氮氣密度有微小的差異,他與英國化學家拉拇賽合作,終于發(fā)現(xiàn)空氣中

11、還存在著一種極不活潑的氣體氬氣。在以后幾年里,拉拇賽等人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氦氣、氖氣、氙氣等其他稀有氣體。三、課堂檢測:1、空氣中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 占21%, 占78%, 占%, 占%,其他氣體和雜質占%??諝獾某煞忠?為主,其中 約占空氣體積的1/5, 約占空氣體積的4/5。2、根據(jù)下列現(xiàn)象說明空氣中存在著某種氣體物質,請將物質寫在題后的空格內。(1)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有 .(2)石灰水長期露置在空氣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會出出白色固體物質,說明空氣中含有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有 .3、如圖所示分別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氣

12、組成(體積分數(shù))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O2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B、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都含有N2C、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D、地球和火星的大氣中組成完全相同4、如圖所示是一個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動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氣和足量的白磷,將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燒杯上方,進行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實驗目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測定空氣中 的體積分數(shù)。白磷著火燃燒,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約為 (填整數(shù))的位置上??諝獾某煞职大w積算 約占1/5。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教學反思課后練習;命題人審核人審批人姓名班級評價批閱日期序號網(wǎng)來源1、空氣的成分

13、: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由多到少的順序是()A、 B、C、D、2、某集氣瓶盛有空氣,現(xiàn)要除去其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可用下列物質中的哪種物質在集氣瓶中燃燒()A、鐵絲B、紅磷C、木炭D、蠟燭3、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約占1/5實驗時紅磷一定要過量實驗前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D、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火焰熄滅后立刻打開彈簧夾4、以下的“水”屬于純凈物質的是()A、雨水B、消毒水C、海水D、蒸餾水5、在開展呼吸作用的實驗研究之前,小雨根據(jù)生物學知識指出:“人體呼吸作用

14、時,呼出的氣體中可能比吸入的氣體含較多的水蒸氣”。這在科學研究中屬于()A、猜想與假設B、提出問題C、制定計劃D、結論6、有下列物質:石灰水 二氧化碳 食醋 鎂 碳酸氫銨 冰和水 蘋果汁飲料。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有 ;屬于混合物的有 。7、某研究學習小組的同學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請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1)閉合電源開關,可能觀察到白磷 。(2)裝置冷卻到室溫時,可觀察到U形管內左測液面 。(3)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4)由此實驗還可以推知反應后剩余氣體的兩點性質是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小強采用了如圖所示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tǒng)中留有25mL

15、空氣,給裝有 細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內的銅絲在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觀察密閉系統(tǒng)內空氣體積的變化。(1)在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寫出該實驗中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3)小強測得實驗結果如下:反應前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反應后注射器內氣體總體積25mL22mL由此數(shù)據(jù)可以推算出他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填“”、“”或“”)21%。造成該實驗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沒有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讀數(shù)時沒有冷卻至室溫;加入銅絲量太少;加入銅絲量太多。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學到的測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9、某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