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_第1頁
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_第2頁
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_第3頁
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_第4頁
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語文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第1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姓氏源流第2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第3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 我國姓氏豐富,表明了歷史悠久。姓氏中反應了歷史。 古代姓氏有別,姓表血統(tǒng),氏則表官職、居地、職業(yè)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許多氏。今日的姓大多來自于古代的氏。上古的原始氏族,人們就有姓了。當時社會氏族以母系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為姓,比如神農姓姜,黃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隨著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來,五花八門,各有原由。大致按以下情況得來:第4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

2、星期四按國語記載,少典氏娶有嬌氏之女,生下黃帝和炎帝,黃帝在姬水邊長成,因而姓姬。又據(jù)史記說法,黃帝姓公孫。 史記還說他名軒轅,但是沒有說明因何而得名.路史講得更具體,說黃帝在空桑山北創(chuàng)造車子,“橫木為軒,直木為轅,故號曰軒轅氏.第5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1、以祖先的祖號或廟號為姓。如堯的族號是唐,他的一些子孫后代便姓唐。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就分別姓文、姓武。2、以國名地名為姓。如齊、魯、秦、晉,又如春秋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居住在城郭四邊,就以東郭、西郭、南郭、北郭為姓。東門、南宮、歐陽等也是如此得來的。第6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

3、春秋戰(zhàn)國第7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歐陽姓的源頭有兩個: 一、夏禹的后裔。夏禹之后,傳到第六個君主,便是少康。少康的兒子,改姓歐陽,是為歐陽姓的一支。 二、春秋時越王勾踐的后裔。春秋時,越王勾踐的第七代孫無疆,把他的兒子蹄封到烏程歐余山,任歐陽亭侯的職位。后來越國被楚國滅了,蹄的后人,便以官職為姓,姓了歐陽。這一支的后人,有些繼續(xù)姓歐陽,也有一些改姓歐。區(qū)、歐、歐陽三姓同宗都是春秋時代那位“臥薪嘗 膽”的越王勾踐的后人。 第8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

4、了。 越王勾踐于“臥薪嘗膽,雪恥復國”之后,其次子蹄被封于烏程余山之陽,號稱歐陽亭侯,不久,越王無疆在楚國的大軍壓境下失國,于是,蹄之后世子孫就以歐陽為氏,稱為歐陽氏。而歐陽余山,據(jù)考證是在現(xiàn)在浙江省吳興縣的東方。望族居渤??? 第9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3、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古代的有司馬、司徒、帥、尉等,擔當這些職務的人的后代就以此為姓。以職業(yè)為姓的如管樂器的姓樂,做買賣的姓商,還有陶、屠、巫、卜、施等。4、以動植物為姓。5、以數(shù)字為姓。如伍、陸、萬等。第10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一、姓、氏 1、上古有姓有氏,姓字的不少古姓

5、從女旁(姜、姚、嬴),這暗示先民曾經歷母權社會 2、姓是一種族號,是用來別婚姻的(左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3、 氏是姓的分支,是用來明貴賤的。氏的情況比較復雜:可以受封國名為氏;可以居地為氏;可以官職為氏;可以職業(yè)為氏;可以祖先字可謚號為氏。 4、古代婦女稱姓比稱名更重要: 未嫁者姓前加排行:孟姜、叔姬 出嫁后可以在姓前冠以所出國名或氏配偶受封國名配偶氏或邑名配偶或本人謚號 第11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古代姓氏圖騰第12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第13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 歷史上明確記載姓

6、氏是從周代開始的。由于同姓者越來越多,為了區(qū)別家族間的地位、出身,便產生了氏。氏的本義為“支”、“歧”,“所以別子孫所出也”。姓氏原來只有貴族才有,一般百姓沒有姓氏。- 戰(zhàn)國以后,人們漸漸以氏為姓,姓與氏合一。-漢魏時,則通謂之姓。 姓氏使我們想起遠古母系親屬集團,想起中國古代諸侯林立的情景,想起太古圖騰社會的圖騰信仰,想見歷代的許多行業(yè),想到中華民族血統(tǒng)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痕跡。第14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姓氏也在不斷變化,如復姓的截音,把公孫截成姓公姓孫,孟孫截成姓孫姓孟?,F(xiàn)在,孩子也有選取姓氏的自由,孫隨父姓不是法定的。 我國一些主

7、要姓氏已有4000年的歷史了。目前我國的姓氏大約有3000個左右。第15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二、名、字 1、 名: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月后由父親命名。 2、 字:男子二十行冠禮(女子十五行笄禮),選來賓取字。 3、 名、字關系: 同義近義:屈原,名平;宰予,字子我;諸葛亮,字孔明;顏回,字子淵 反義:曾點;字皙。 來源于典故:趙云,字子龍;于謙,字廷益。 4、古代尊對卑稱名,卑自稱名,卑對尊或平輩稱字。 5、名、字連稱,可按(姓)字名順序:百里孟明視 第16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三、號 1、別號(亦稱別字)是名、字以外的別稱,

8、與名字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靖節(jié)先生 2、 后來有人認為稱人名字號均不尊,故稱官爵,稱籍貫。3、 謚號:古代帝王、諸候、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據(jù)他們生平行為給的一個稱號。 表揚的:文、武、景、惠、昭、康、成、穆 批評的:靈、厲、煬 同情的:哀、閔、懷第17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個根。根就是源。人類文化歷史悠久,燦爛輝煌,必有其產生的根源。尋找這個根源,具有深遠的意義。 文化尋根第18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第19頁,共33頁,2022年,5月

9、20日,7點19分,星期四第20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一、文化的分類及特點 文化這一概念延伸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類歷史生活的形態(tài)都可以稱為文化,如婚姻文化、喪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1、根據(jù)區(qū)域分為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2、根據(jù)時代劃分為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兩宋文化、明清文化等。3、根據(jù)專題,分為哲學文化、倫理文化、宗教文化、語言文化、藝術文化、科技文化等。4、根據(jù)民族,分為漢族文化、滿族文化、藏族文化、苗族文化等。5、根據(jù)國家,分為中華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埃及文化

10、等。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 第21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二、文化源流例談 1、龍文化 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傳人” 龍是中國先民的一種圖騰。在甲骨文里,龍字有幾十種寫法。最早記錄龍的書是易經,有“飛龍在天”“龍躍于淵”的記載。 第22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2、節(jié)日文化 節(jié)日是怎么產生的? 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節(jié)日的形成離不開兩個基本的條件:特定的風俗活動內容和歷法的出現(xiàn)。比如中秋賞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動演變而來。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對火的禁忌習俗,這在周禮中就有記載:“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若再上溯,則與古時

11、對火的崇拜有關。第23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寒食清明第24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另外,節(jié)日的出現(xiàn)必然與歷法有關。在中國最早的歷法著作夏小歷中就有關于北斗斗柄的記載。 在尚書中已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jié)氣的劃分。后來發(fā)展為八節(jié)氣。到戰(zhàn)國時代,人們根據(jù)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為24個節(jié)氣。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基本形成。如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已經是比較穩(wěn)定的社會風俗。 第25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有關風俗節(jié)日的詩詞 猜猜兩首詞寫的是什么節(jié)

12、日? 太常引 (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 是清光更多。第26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宋)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第27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第28頁,共33頁,2022年,5月20日,7點19分,星期四3、茶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源遠流長。據(jù)神農百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陛保ú璧墓抛郑┚褪遣琛W者把茶文化劃分為萌芽期(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個時期。到了唐代,茶的生產具有相當規(guī)模,還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尊為“茶圣”。茶道在茶文化中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