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科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地理 1.4 地形圖的判讀 課后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1頁
魯科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地理 1.4 地形圖的判讀 課后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2頁
魯科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地理 1.4 地形圖的判讀 課后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3頁
魯科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地理 1.4 地形圖的判讀 課后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4頁
魯科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地理 1.4 地形圖的判讀 課后習題練習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1等高線地形圖(1)高度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2分層設色地形圖(1)概念: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著上不同的顏色。(2)五種地形類型的區(qū)別地形類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500米以上5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不確定200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外圍較陡地面起伏大,坡度陡峭地勢起伏較大周圍是高山,內部平坦地

2、面寬廣平坦3. 地形剖面圖的作用:它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判斷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特征誤認為等高線稀疏的地形就是平原平原是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內部等高線稀疏,邊緣等高線密集。1下列有關等高線地形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稀疏B選擇等高線重疊的地方爬山最容易C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地海拔都相等D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C【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特征。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 崖,坡度非常大,只有坡度緩的地方爬山才容易; 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脊。讀某山地等高線

3、地形圖(圖141),回答2、3題。2圖中“ ”所在的部位表示()A山谷 B山峰C山脊 D陡崖B3圖中虛線表示的四條登山線路,坡度最緩的是()A線路 B線路C線路 D線路C【解析】等高線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緩。讀題圖可以看出四條登山線路中,線路所經(jīng)過的等高線最稀疏,因此坡度最緩。4四幅等高線地形圖(圖142)中,表示盆地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C【解析】等高線呈閉合狀,等高線的排列順序內低外高時為盆地地形。題中甲圖是山谷,乙圖是山脊,丙圖是盆地,丁圖是山峰。5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一般大面積綠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C【解析】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設色原則一般是按地面由低到高

4、,以綠、黃、棕等顏色分別表示平原、高原和高山,以濃淡不同的藍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6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的是()A等高線地形圖 B分層設色地形圖C地形剖面圖 D地形素描圖C7讀我國東南沿海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圖143), 回答下列問題。(1)A地為_(地形區(qū)),判斷理由是 _ _。(2)a、b兩條支流,水流 較緩的是_, 判斷理由_。盆地從等高線看,四周高,中間低bb處等高線稀疏(3)B河上擬建一水電站,請在圖上標出最佳壩址,并說明理由。(4)計劃在甲、乙兩村間修一 條公路,應該選擇丙線路 還是丁線路? _,理由: _ _。繪圖略(應位于兩山之間的峽谷處);工程

5、量小,水能豐富。丁線路丁線路地勢平坦,工程 量小,避免汽車上下陡坡(5)從甲到丙再到乙地的地形剖面圖,與圖144中的_相似()A1與山體素描圖相匹配的等高線地形圖是()D【解析】圖中山體素描圖中有兩個山頂,并且左高右低,結合選項,D選項符合題意。2讀等高線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緩圖中最高山頂?shù)暮0?在400到500米之間a處表示山谷b處表示鞍部A B C DC【解析】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故錯誤;題圖的等高距是100米,最高山頂?shù)暮0卧?00到500米之間,故正確;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a處是山脊,故錯誤;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6、,b處是鞍部,故正確。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圖148)(單位:米),完成3、4題。3圖中顯示該區(qū)域的地勢()A東北高,西南低 B東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東北低 D中部高,四周低C【解析】可從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上來判斷,從圖中等高線數(shù)值上看,西南海拔為700米,而東北為350米,由此可判斷出該區(qū)域西南高,東北低。4、四地段中,坡度最緩的是()A BC DB【解析】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反之,則坡度緩。由此可以從圖中判斷出,處等高線最稀疏,故坡度最緩。讀某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回答5、6題。5該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類型是()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C【解析】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該地地形崎嶇,海

7、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因此可判斷圖中所示地區(qū)的地形類型主要是山地。6從湖泊到山峰的相對高度約為()A900米 B1 000米 C1 200米 D1 300米D【解析】讀題圖可知,湖泊的海拔在0200米之間,最高山峰的海拔為1 45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最小值1 450米200米1 250米,最大值1 450米0米1 450米,即從湖泊到山峰的相對高度約為1 2501 450米,選項D符合題意。7圖1410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處海拔高于b處Ba、b兩地相對高度400米C河流自北流向南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D【解析】解答時應掌握的關鍵點是: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出方向相反。河

8、流形成于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所以a處海拔低于b處,A選項錯誤。由于等高距無法確定,a、b兩地相對高度也無法確定。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D項正確。8小強與爺爺一起去郊游,爺爺提出要登山望遠。小強查看了旅游圖,發(fā)現(xiàn)有兩條路可以上山下山。圖1411為小山的等高線圖,你認為小強的下列哪種想法或做法比較合理()A為了讓爺爺上山不會太累,應選擇從C到AB為了讓爺爺上山不會太累,應選擇從B到AC為了盡快到達山頂,應選擇從B到AD為了既快速又省力,應選擇從C到AB【解析】因為從B處到山頂A等高線稀疏,坡度小,爬上去較省力。讀圖1412,完成911題。9圖中表示的基本地形類型是()A平原 B高原 C丘陵

9、 D盆地B【解析】從題圖地表形態(tài)看出,處海拔在800米以上,地形平坦開闊,應是高原。10. 圖中處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是()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A【解析】讀圖可知,圖中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11圖中山峰M與P點的相對高度是()A1 060米 B1 260米 C1 460米 D1 660米B【解析】讀圖可知:山峰M的海拔是1 460米,圖中P點的海拔是200米,相對高度是指一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因此圖中山峰M與P點的相對高度是1 460米200米1 260米,B選項符合題意。12某中學在家鄉(xiāng)開展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讀圖1413,回答下列問題。(1)判斷甲所處的地形 部位是_。山

10、谷(2)左圖中A、B兩處,適合攀巖的是_處;適合漂流的是_處。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為_。BA自西向東(3)該地區(qū)最高海拔為_米。(4)結合右圖,判斷左圖中C、D兩山坡更適合修建梯田的是_坡。658C【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讀圖析圖能力。第(1)題,讀圖可以看出,甲所處的部位等高線由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凸出,因此該地是山谷。第(2)題,A處為山谷,并且有河流發(fā)育,適合漂流;B處為陡崖,適合攀巖;根據(jù)指向標判斷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東。第(3)題,從題圖中可以看出,該地海拔為658米的山峰處的海拔最高。第(4)題,從右圖可知,梯田適合修建在緩坡。從左圖中可以看出,在C、D兩山坡中,C坡的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13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列問題。(1)處所在的山體部位 名稱是_。(2)圖中A山頂位于B山頂 的_方向。鞍部西南(3)處的海拔可能是_。(填字母)A360米 B50米C140米 D260米(4)處會形成瀑布,說明 理由。C為陡崖,有河流流經(jīng)。(5)河段和河段流速較快的是_。(填序號)(6)處登山者能否看到處 的登山者,說明判斷依據(jù)。之間為山脊會阻擋視線,處登山者不能看到處的登山者?!窘馕?/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