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5篇),歡迎大家來閱讀。 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篇1 一、地形、地勢區(qū)分與聯(lián)系 如何描述一個地方的地形地勢 描述地形有三個步驟: 1、簡潔描述地勢(如,東高西低) 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況(如,沿海有小面積平原分布等) 另:有某些參考資料,還要求描述海拔等 應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勢特征? 二、地形概況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三級) 通過表格分析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和主要地形區(qū) 思考
2、: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分布狀況對氣候、河流和經濟的進展有什么影響? 有利影響 (1)西高東低,有利于東部太平洋潮濕氣流 深入內地 (2)決定了我國許多大河東流入海,既有利于溝通我國的海陸交通,又便于我國東西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 (3)由于地勢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殊是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響 階梯交界處不利于交通運輸線、工業(yè)、農業(yè)、城市的建立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闊。 思考:我國地形對氣候、經濟的進展有什么影響? (1)、地形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利于進展多種經營 (2)、山地的迎風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嚴重 (3)、我國冬
3、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東西向的山脈對嚴寒的偏北風有削弱作用,成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秦嶺 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溫帶降水小于800mm 以南:最冷月高于0C_熱帶降水大于800mm (4)、許多山區(qū)降水少,干旱面積廣,不利于從事生產、生活活動 讀中國地形圖進行空間定位 要求學生把握800E、900E、1000E、1100E、1200E、1300E和北回歸線、300N、400N、500N經過的地形單元 三、主要地貌類型 (一)縱橫交叉的山脈(具有界線意義的山脈重點分析) 1.東西走向的山脈 北列: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中列:昆侖山脈-秦嶺 南列:南嶺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 西列:大興安嶺-太
4、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中列: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東列:臺灣山脈 3.南北走向的山脈: 橫斷山脈等 4.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 祁連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等 (二)四大高原 確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對比(略) (三)四大盆地 確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對比(略) (四)三大平原 確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對比(略) 四、地質災害 (課堂小結)略(課堂練習)略 (作業(yè)布置)區(qū)域地理第126至128頁能力提升訓練 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篇2
5、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外景區(qū)的景觀特征,學會從地理角度分析其特點與成因。 2.理解景觀與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3.通過對景觀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學會從外觀結構和形成原因兩方面欣賞旅游景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各景區(qū)的景觀特征及形成原因 難點:各景區(qū)的形成原因 教具打算:風景圖片、自制圖片等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與啟發(fā)教學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黃山風景名勝區(qū) 通過黃山景區(qū)示意圖介紹黃山風景區(qū)的主要景點及其位置。 1.位置:黃山風景區(qū)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 2.景觀特征: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集國內眾多名山風光之大成。199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
6、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正式將黃山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3.黃山自然景觀的成因:黃山由花崗巖構成,其花崗巖體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充分,是我國花崗巖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黃山的地質地貌景觀。 (1)奇松 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松和石相互依存而形成絕妙佳境。 探究活動:分析黃山松之奇與哪些生存環(huán)境特點有關? 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把握以下知識: 黃山松是黃山特有的樹種,生長在黃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懸崖峭壁的生存條件和植物向陽的特性,加之黃山山谷風大的影響,促使黃山松枝干虬生,樹冠扁平。 (2)怪石 怪石成因:首先是黃山由花崗巖構成,花崗巖巖體堅硬,但垂
7、直節(jié)理發(fā)育,表面易發(fā)生球狀風化其次是旅游者的欣賞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異,妙趣橫生。 (3)云海 黃山云海的動態(tài)美、朦朧美,呈現(xiàn)出一種天地交融、渾然一體、虛無縹緲的景象。奇峰怪石和古松隱現(xiàn)在云海之中構成了一幅朦朧美的畫卷,美在天涯、美在眼前。 探究活動:分析黃山多云海的形成原因。 點撥:黃山云霧多的原因是由特殊的自然條件造成的。黃山屬于_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足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此外,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水分蒸發(fā)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風的影響,黃山的云霧變幻詭譎。 (4)溫泉 黃山溫泉成因:黃山的花崗巖體龐大,深厚且斷層發(fā)育,節(jié)理發(fā)育
8、使地下熱能沿斷裂處釋放,當?shù)乇硭聺B受熱,或是地下水與地下熾熱的巖體相接觸,就變成地下熱水或蒸汽。地下熱水沿著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溫泉。 歸納:黃山四絕 現(xiàn)象成因奇松黃山松是黃山特有的樹種,生長在黃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巔峰巒之間。黃山松依山勢而長,形態(tài)有立、有臥、有仰,還有異體同干。正所謂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黃山的松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奇異的姿態(tài)有名于天下。黃山松生存于高峰懸崖之上,那里巖石堅硬,土壤貧瘠。然而,黃山松根部能釋放酸性物質,溶解、侵蝕花崗巖體,使根系穿縫而植。懸崖峭壁的生存條件和植物向陽的特性,加之黃山山谷風大的影響,促使黃山松枝干
9、虬生,樹冠扁平。怪石古人曾留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極言黃山峰石的奇絕:“人間有石皆奴仆,天下無山可弟兄。”黃山群峰之間怪石星羅棋布,形態(tài)各異,名物狀景,惟妙惟肖。前人謂黃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秉S山石之怪還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換彩”“移步換形”之妙。 黃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礎上,通過外力的風化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云?!包S山自古云成海”,黃山云??~緲,瑰麗壯麗,氣象萬千。黃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霧,有“十日九云煙”“山色去來云”之說。黃山云霧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條件造成的。黃山屬于_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足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此外,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
10、大,水分蒸發(fā)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風的影響,黃山的云霧變幻詭譎。溫泉與諸多名山相比,黃山因有溫泉而備受游人青睞,因此有“五岳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之說。黃山溫泉終年噴涌,水潔明凈,可飲可浴。溫泉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當?shù)乇硭聺B受熱,或是地下水與地下熾熱的巖體相接觸,就變成地下熱水或蒸汽。地下熱水沿著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溫泉。 二、澳大利亞大堡礁風景區(qū) 1.概況 大堡礁是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島礁的總稱。大堡礁縱向分布在離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斷續(xù)綿延2000余千米。礁區(qū)掩蓋著澳大利亞大陸架大約35萬平方千米的面積,是世界上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11、位置、分布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外。 大堡礁海疆處于熱帶的緯度位置,平坦的淺海環(huán)境適合珊瑚蟲繁衍。 成因 形成條件海疆環(huán)境水溫高達2l38,且垂直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較小鹽度平均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較平靜海水淺,陽光充足地質環(huán)境地殼緩慢沉積,珊瑚蟲骨骼積累 總結:大堡礁的成因: 處于熱帶的緯度位置,平坦的淺海環(huán)境適合珊瑚蟲繁衍。 隨島嶼下沉逐漸形成。 3.大堡礁豐富的旅游資源 (1)海底世界 大堡礁海疆是個顏色斑斕的世界。 從大堡礁形成的水域環(huán)境和地質環(huán)境可知,大堡礁有的分布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但大多數(shù)是分布在水面以下很淺的部位。 欣賞水下景觀,只有近距離的欣賞才能達到欣賞的目的
12、。 大堡礁海區(qū)水下有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其鮮艷靚麗的顏色足以與珊瑚相媲美。 (2)熱帶風光的大陸島嶼和土著部落文化 思考我國海南島四周的南海屬于熱帶海區(qū),海中也有珊瑚礁分布。假如有人想在那里建立一個珊瑚礁主題公園,你認為可行嗎? 點撥:學生可以認為“可行”或“不行行”,只要學生能夠說出理由就行。 背景材料:海南島的三亞大東海亞龍灣是海南的海灘之一,這里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海水能見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生活著眾多形態(tài)各異、顏色繽紛的熱帶魚種,屬珊瑚礁重點保護區(qū)。在亞龍灣的西島,建有我國第一個以貝殼為主題的展覽館,展廳中展出了世界四大洋形態(tài)各異、顏色斑斕
13、的珍奇貝殼和珊瑚。 三、中國云南的元陽梯田景區(qū) 1.地理位置: 把握:元陽縣位于我國云南省南部,與云南省省會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陽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通過圖片展現(xiàn)元陽的美麗和梯田的壯麗,云南的元陽梯田景觀是居住地風景文化的典型例子。這是近千年來世代居住在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結晶,體現(xiàn)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探究活動:根據(jù)圖文資料,說明元陽修建梯田的地理背景。 (提示:元陽修建梯田與生存需要、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條件、水源條件等親密相關。) 說明:首先,地理條件使元陽建梯田成為可能,說明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展的基礎其次,根據(jù)地理條件修建梯田,說明在人地關系中,人是具有主觀
14、的一面,需對自然條件進行改造,但改造活動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第三梯田景觀是人地和諧進展的產物。 3.元陽的梯田景觀不同的季節(jié),景觀不同。 初春流水飛濺,恰似一條條從天而降的銀鏈 三四月宛如一塊塊綠色的地毯不同的季節(jié),景觀不同要把握欣賞時機 夏末初秋一片金黃 冬天如一面光亮的鏡子,映照著藍天白云 思考云南元陽梯田四季景色怎樣反映了水稻生產的過程? 點撥:反映了播種、生長、收割的生產過程。 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篇3 一、能源概述 1、概念:凡是能夠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或物質的運動,統(tǒng)稱為能源。 2、分類: (1)按形成和來源分類: 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來自
15、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熱、核能。 來自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術狀況分類: 常規(guī)能源:被人類利用多年,現(xiàn)在仍大規(guī)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沼氣或過去利用過,現(xiàn)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風能。 (3)按性質分類: 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生物能、風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是經過地質作用在億萬年中形成的,開采以后,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 二、礦產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存在的問題:濫采、濫用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的浪費甚至
16、枯竭,廢棄物處理不當,使環(huán)境受到污 2、解決措施: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加強勘探,跨區(qū)域調配,調整產業(yè)結構,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開展礦區(qū)土地復墾等。 三、世界能源問題 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存在地區(qū)差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guī)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羅斯、中國、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為代表。南半球常規(guī)能源豐富的國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亞等。從總體上來說,進展中國家能源的生產量大于消費量,而發(fā)達國家消費量大于生產量,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發(fā)達國家。以核能為例,美國發(fā)電總量,法國能源消費構成中,核能所占比例。我國核工業(yè)經過20多年的進展,取得了顯著成果,核電設計建設和運
17、營水平明顯提高,核電工業(yè)基礎已初步形成。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個核電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給的國家為數(shù)甚少,主要有俄羅斯、加拿大和英國。中東是世界的石油產區(qū)和出口區(qū),主要出口到西歐、美國和日本,其中繞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線被西方國家稱為“海上生命線”。由于石油比煤炭更容易運輸,更容易使用,發(fā)熱量更高,而且基本是無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目前是以石油為主,將來還是以石油為主。中國現(xiàn)在是以煤炭為主,將來還是以煤炭為主,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由于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廣,儲量大,開采和使用都比較便利。而石油儲量有限,除了可作為燃料,更應作為化工原料。 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目
18、前能源消費構成中都是以常規(guī)能源為主。但對于中國來說,除了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揮煤炭的優(yōu)勢以外,還應大力開發(fā)水力資源,因地制宜地開發(fā)新能源,以能源結構的多樣化促進經濟的快速、良性進展。 四、關注我國目前的能源問題 近幾年我國經濟進展很快,2021年我國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能源問題成為我國經濟進展的重要問題。我國目前不僅1/3以上的石油消費需要進口,而且由于生產進展對電力的需求過大,導致電力需求出現(xiàn)較大缺口,為彌補電力供給不足,緩解近兩年的電荒,各地紛紛增加了發(fā)電機組和發(fā)電量,增加了對電煤的需求,從而使煤價不斷上揚。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發(fā)能源、保護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當務之急。 緩解我國
19、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進展的沖突,必須立足國內,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一要堅決執(zhí)行“開發(fā)和節(jié)約并舉,把節(jié)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二要抓緊制定專項規(guī)劃三要大力進展循環(huán)經濟四要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fā)管理五要大力提倡節(jié)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另外,還要樂觀開展“能源外交”,從多渠道拓展我國的能源供給。 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閱讀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圖等有關圖表資料,熟悉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 2.利用有關圖文資料,探究分析全球氣候變化對海岸、水循環(huán)、農業(yè)等的影響。 3.通過討論溝通,歸納全球氣候變暖的適應對策,樹立合作意識和全球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
20、活動的影響。 難點: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視頻 從北半球的哥本哈根到南半球的德班,從西半球的坎昆到東半球的巴黎,云集各國首腦,聚焦全球目光,關注一個問題,全球氣候變化。 那么,全球氣候變化有哪些表現(xiàn)?對人類活動帶來什么影響?我們如何應對?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進入今日的學習。 2、教學過程 活動一:請同學們拿出學案,根據(jù)要求,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完成了知識的打算,讓我們穿越時間,去探知全球氣候變化的歷程。 請大家完成活動二。 活動三: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又有著怎樣的特點。 這幅圖同學們能看懂么? 懂,那老師來考一考大家 不懂,那我們一起來討論
21、怎么讀這一副圖 活動四:最后,我們來看一看近現(xiàn)代的氣候變化。 活動五: 是誰?讓北極熊哥哥如此憂郁? 是誰?讓乞力馬扎羅山的帽子不翼而飛? 又是誰?讓馬爾代夫陣地不保,眼看著就要香消玉殞? 不僅僅是馬爾代夫,世界各地的陣地都保不住了。 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深刻而廣泛的影響著人類,下面,我們將走進非洲的肯尼亞,看一看氣候變化帶來了哪些影響? 接下來,我們要去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請同學們拿好筆,一邊觀看視頻,一邊記錄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集中留意力,仔細傾聽,快速記錄,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記得最多!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美妙的歌聲把我們帶入了地球的第三極神奇的青藏高原。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
22、青藏高原經歷氣候的變化,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qū)之一。 監(jiān)測和討論表明,過去半個世紀,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31,極端高溫頻次顯著上升,而年降水量累計增加33mm,高原冰川面積在30班級退縮15%。 氣溫上升,降水增加利于牧草生長,增加了牧草產量,牲畜成活率得到提高也轉變了農區(qū)種植制度,作物適宜種植區(qū)域擴大,拓展了農牧業(yè)結構調整的空間。 降水增多,冰川面積增加,高原湖泊和沼澤濕地面積不斷增加,生物增多,高原景觀視覺效果更好。 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整體改善的同時,融雪徑流有時也引發(fā)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影響生產和牧民生活。氣候變暖還導致凍土消融,高原公路凍土病害加劇,許多跑運輸
23、的司機反映,一些路面起伏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歸納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同學們是否明白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呢?請同學們完成第3問,運用整體性的原理,將選項填入合適的空格。 從這兩個關聯(lián)圖中,我們來歸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活動的過程。 據(jù)討論表明,人類活動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 高二地理優(yōu)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含義和表現(xiàn)。 2.通過日常經歷體驗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關性,說明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標: 通過讀圖、析圖理解地球環(huán)境整體性的含義和表現(xiàn) 三、情感目標: 樹立事物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的,是統(tǒng)一的整體等觀念。熟悉陸地環(huán)境的復雜多樣和規(guī)律性,樹立科
24、學的環(huán)境觀。 教學重難點 正確理解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能夠用整體性原理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學過地理學嗎? 學生回答 學過,初高中都學過! 老師講解 你們還沒學過地理學!你們只學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屬于地球概論學,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屬于氣象氣候學,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屬于水文學,第四章地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屬于地質地貌學。今日要學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才真正進入了地理學的殿堂。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xiàn)象的學問。它是討論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老師總結自然地理環(huán)
25、境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并非簡潔地匯合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通過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和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 板書第一節(jié)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指導讀書請大家閱讀教材P92閱讀材料“生物循環(huán)”,思考生物循環(huán)的概念、一般過程及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略。 老師簡潔講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及無機鹽合成為貯藏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糖類),并且釋放出氧,同時間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成為動物的食物。植物和動物的有機殘體被微生物
26、分解后,又以無機物的形式歸還到四周環(huán)境中。這種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過程,稱為生物循環(huán)。 生物循環(huán)促使自然界物質和化學元素不斷地遷移運動,能量不斷地流淌、轉化,從而把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lián)系起來。 板書1、生物循環(huán) 過渡我們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到底發(fā)揮著哪些作用呢?請大家閱讀教材P9293案例1對其作出回答? 學生回答 1.現(xiàn)今地球大氣組成,是生物生命活動參加的結果。 2.生物生命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陸地水的化學成分。 3.加快了巖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地球面貌發(fā)生了
27、根本的變化,從而形成了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板書2生物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活動 讀圖5.2,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有哪幾種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間是如何轉換的? (3)太陽能在各要素間是如何傳遞的? 學生討論回答略。 老師講解(詳細答案詳見教參) 我們現(xiàn)在總結一下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用下面這幅示意圖說明: 板書3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及其之間的關系 老師分析、講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例如,氣候與水文之間,我們常說,“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資源豐富反之,地表水資源則貧乏。而地面潮濕、空氣中水汽含量大,又會增加
28、降水量。又如,水文與地貌之間,地表水流發(fā)育,流水的侵蝕作用強烈,往往形成溝谷、沖積扇、沖積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區(qū),往往風沙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風蝕凹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對水文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較慢,河道較寬,有利于航運,但泥沙較多處在高原、峽谷地帶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較快,河水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再如,土壤與生物(植被)之間,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豐富,貧瘠的土壤中植被稀有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又可以給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機質,可以增強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陸地環(huán)境為例,說明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首先表現(xiàn)于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保持協(xié)
29、調全都,與環(huán)境的總體特征相統(tǒng)一。 轉折我們都知道10根筷子分開折能夠折斷,而放在一塊卻折不斷的故事。這其中的道理說的就是集體的力氣大于部分之和。這是一個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樣適合我們今日所講的陸地環(huán)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說自然地理環(huán)境作為一個系統(tǒng),除了具有每個地理要素的獨特功能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這就是我們要敘述的下一個問題。 板書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啟發(fā)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可以產生哪些新功能?并對其作一闡述。 學生回答1生產功能(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
30、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wěn)定的能力。)(闡述略) 板書 1.生產功能:合成有機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wěn)定的能力 老師講解生產功能主要依靠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提供葉綠素,大氣提供熱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巖石圈提供水分及無機鹽。光合作用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等地理要素統(tǒng)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由此可見,生產功能是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氣本身不具有減緩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通過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為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平衡功能。 請大家閱讀教材P9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瓷器供貨合同范本
- 電子汽車合同范本
- Ro26-4550-TFA-生命科學試劑-MCE
- Phenylpiperazine-hydrochloride-Piperazine-1-phenyl-d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
- 自媒體股份合同范本
- Mcl-1-inhibitor-21-生命科學試劑-MCE
- Ephenidi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
- Cy7-alkyne-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
- 電子商務在農村市場的潛力挖掘
- 專利實施轉讓合同范本
- 復變函數(shù)論 鐘玉泉 第四版 課后習題答案詳解解析
- 焊接與熱切割作業(yè)實操培訓
- 《學習地圖》課件
- 尿源性膿毒血癥護理
- 日本留學中介簽約合同
- 《地區(qū)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tǒng)應用功能規(guī)范》
- 框架借款協(xié)議書(2篇)
- 物業(yè)防恐防暴演練課件
- 古詩詞誦讀《李憑箜篌引》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規(guī)范
- 銷售人員崗位職責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