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_第1頁
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_第2頁
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_第3頁
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贊銳、(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大約作于742年。詩歌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形勢,含有入蜀困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對蜀中軍閥可能割據(jù)叛亂的隱憂,意在警戒_者在形式險要之處應當好好地用人防守。詩歌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其他長短句。3、杜甫,字(子美),后世稱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時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歷經戰(zhàn)亂,因此能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嚴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入,意境開闊,后世稱(“詩史),代表了我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高峰。其詩構成了特有的(沉郁頓挫)的風格,他被后人稱為(“詩圣)。4、(秋興八首

2、)(其一):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蕭瑟的秋景的描寫,引發(fā)對國家盛衰和個人身世的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思鄉(xiāng)之情和孤單寂寞之感。(詠懷古跡)(其三):(詠懷古跡)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遺跡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為材料,開掘古人的情愫,抒發(fā)本人的感慨。本詩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本人想念故土的心情,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書寫本人的情懷。(登高):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jié),單獨登高遠望,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劇烈,慷慨悲歌。詩中有對漂泊生涯的感慨,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固執(zhí)。讓人感遭到詩人憂國憂民、

3、感時嘆逝的博大襟懷。此詩被后人推崇為“古今七言律第一。5、白居易,中唐詩人,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新樂府,就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新樂府專門“刺美見事,“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樂府)50首全都列入“諷喻詩,這些詩歌廣泛深入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統(tǒng)治者的種.種罪行,反對窮兵黷武,為婦女鳴不平,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樂府)。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敘事詩。詩歌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fā)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寫作上,雖為敘事詩,但具有相當濃厚的抒情成分。十分是琵琶女彈奏琵

4、琶的一段,由于作者精通音樂,運用細致生動的藝術語言,描寫音樂的音響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并通過“急雨、“絲語、“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盤等詳細事物來比較各種不同音響,寫出音樂的復雜變化,寫出聲音的疾徐輕重,更從這音響節(jié)拍中,襯托出彈者、聽者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活動,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都充分顯示出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的出色才華。且“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等對琵琶聲的側面描寫,渲染了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襯托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情境、氣氛、心靈搖蕩,不能自已。7、李商隱,晚唐時期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詩歌創(chuàng)作上繼承了唐代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和嚴謹、深沉、雄渾的語言特點,同時又融合

5、了齊梁詩歌綺麗濃艷的色彩,構成本人的風格和流派。與杜牧并稱“小李杜,與溫庭筠齊名“溫李。8、(錦瑟):這首詩全篇覆蓋著一層濃重的悲悼低回、凄迷朦朧的情調氣氛,反映出一個衰頹衰敗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既不滿于環(huán)境的壓抑,又無力對抗黑暗社會;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時感空虛幻滅;既為本人的悲劇命運而深沉悲悼,又對造成悲劇的原因感到惘然。詩歌主要是運用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多用典故。(馬嵬(其二)):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用倒敘的手法來記敘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敘事中又采用比照、反襯的手法。詩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虛偽,同時也隱含了人生無常,富貴難安之意,啟發(fā)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

6、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亂、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9、孟子: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間的兼并戰(zhàn)爭。(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經典,它不僅文采華贍,清暢流利,而且擅長雄辯,氣勢磅礴。10、(寡人之于國也):文章記述梁惠王向孟子請教本人盡心于民,但民并沒有增加的原因,孟子以戰(zhàn)爭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對他進行駁斥。然后提出本人的政治主張,勸講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農民不要違農時,使百姓有吃有穿,遭到教化。寫作特色:構造嚴謹:每部分結尾的一句話既對每一部分的內容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7、,又體現(xiàn)了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絡,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善用比喻:全文從設喻開場,又以設喻結束,前后照應,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的范圍內,手法高超。氣勢宏偉,節(jié)拍感很強:文中多處運用排比和對偶,文章讀起來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瑯瑯上口。11、荀子:戰(zhàn)國時思想家、文學家,名況,當時人尊稱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與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主張“性惡論、“明禮義而化之,強調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點是長于講理,論證嚴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凝練。(勸學)為代表作。12、(勸學):是一篇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

8、學習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論證藝術。文中一共有20個形式多樣的比喻句,從不同角度講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生動形象,深化淺出地闡述道理,啟人考慮。(1)設喻方式多樣:正面設喻:“青出于藍、“輮以為輪等;正反設喻:“鍥而不舍與“鍥而舍之等;反復設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3)設喻與講理結合嚴密,形式特別靈敏:有的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中心論點“學不能夠已的?(1)從學習的意義方面闡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本人,改變本人。(2)

9、從學習的作用方面闡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能夠彌補缺乏,并得出結論:君子天賦與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但他擅長利用學習的幫助來彌補本人的缺乏。(3)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方面論證,作者用了十個比喻,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的要專心致志。13、賈誼,西漢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能洞察隱微,他的政論文如(論積貯疏)(過秦論)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有深入獨到的見解。他的辭賦也很有名,以(鵬鳥賦)(吊屈原賦為代表)。14、(過秦論):“論是一種文體,是論斷事理,包括論政、論史等內容,重在講理。這篇文章闡述了秦朝興衰的原因,希望漢王朝借鑒秦朝滅亡的教訓。他這

10、樣做,是希望漢文帝以秦朝為借鑒,施行仁義,以免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作者以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來論證的?作者以為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作者用舉事實、作比擬的方式證實其論點的正確。一方面秦獲得天下前后的比擬,另一方面是陳涉與九國的比擬,進而得出論點。15、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死后謚號文,后世又稱韓文公,中唐出色的散文家。在文學上主要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的艷麗浮夸的文風,主張“唯陳言之務去。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時他又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宋詩影響頗大。16、(師講):“講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一般是陳述本人對某種事物的見解,能夠先敘后議,可以夾敘

11、夾議?!皫熤v是講講關于從師的道理。文章外表上是韓愈送給學生的,但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當時“恥于相師的社會風氣而寫的,其目的是針砭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著重說明老師的作用和從師應采取的態(tài)度,對我們今天仍有借鑒作用。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2文言實詞1.通假字(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國(通“耐,能)(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2.古今異義(1)腹猶果然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講或所料相符(2)眾人匹之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3)固然,猶有未樹也。古義

12、:固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4)窮發(fā)之北古義:毛,草木今義:頭發(fā)(5)小年不及大年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jié)3.一詞多義(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圣人無名(名詞,聲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4.詞類活用(1)名詞用作動詞。而后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jié)M意)/彼于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文言句式1.判定句(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定

13、語氣)(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定語氣)(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定語氣)2.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3.疑問句(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4.倒裝句(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

14、短語后置)(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高三語文必修的總知識點31.省主語在一個復句之中,第一個分句出現(xiàn)了主語,假如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個分句一樣,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能夠省略,這種情況在古代漢語中稱為承前省。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桃源人后三個分句的主語同第一個分句,所以省略了。這種現(xiàn)象在當代漢語中也常見。但是古代漢語中還有主語蒙下省略的現(xiàn)象。如“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在“無信前省略了“你,在“無禮前省略了“你。這種現(xiàn)象在新課標語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見。由于在語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語常不一致,主語又因省略經常不出現(xiàn),所

15、以古代漢語中多有暗換主語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當代漢語中多稱成為病句,可是在古代漢語中卻是允許的,正常的,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其中“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之前的主語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語是“漁人。((桃花源記))主語在前后句發(fā)生了變化,但都省略了。2.賓語的省略古代漢語省略賓語的現(xiàn)象,在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了當代漢語。古代漢語的及物動詞固然也要求一個賓語與之搭配,但這個賓語完全能夠不出現(xiàn)而隱含起來,只要賓語所表達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經出現(xiàn)或者已經談到過,不再出現(xiàn)也能使人正確體會出動作的接受者,賓語則能夠省略?!拔緞νΓ瑥V起,奪而殺尉意思是將尉拔出劍站了起來,吳廣也站了起來,奪下將尉的劍并且把他殺了。此句中承前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