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_第1頁
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_第2頁
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_第3頁
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_第4頁
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的透明牙觀察 【摘要】目的:運用透明技術研究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方法 : 收 集離體上頜第一恒磨牙 90 顆保存在 10%的福爾馬林液中,將離體牙 制作 成透明標本,按 Vertucci 的標準對根管分類并記錄根尖孔數(shù)目。 結果: 上頜第一恒磨牙均為三根牙。所有的腭根及絕大多數(shù)的遠頰根(97. 78%)為單根管。近頰根單根管率為 22. 22%,雙根管率為 73. 34%, 三根管率為 4.44%,以 II 型和 IV 型根管最為普遍。管間側支在近頰根 多 見,側支根管多見于根尖 1/3 。結論: 上頜第一恒磨牙近頰根多根管 率較 高(77. 78%), 掌握其解剖形

2、態(tài)對提高根管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的 臨床 意義?!娟P鍵詞】根管形態(tài);透明牙;上頜第一恒磨牙;根尖孔上頜第一恒磨牙萌岀較早,擔負著主要的咀嚼功能,其舗病發(fā)生 率 高,??衫^發(fā)牙髓病或根尖周病而需做根管治療,而上頜第一恒磨 牙根 管系統(tǒng)較為復雜,尤其是近中頰根。 Weine 認為上頜第一恒磨牙 根管治 療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找到并充填近頰第二根管 1。 因此,正確 地了解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態(tài),對治愈根尖病變有著重 要的意義。因 實驗的設計及方法的不同,國內(nèi)外對其雙管發(fā)生率的報 道差異較大,而 種族之間的差異也是存在的 2。本研究采用透明牙 標木放大鏡下觀察 法研究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結構,近中

3、頰根的 根管數(shù)目、類型、各 根根尖孔數(shù)目。為臨床治療該根管,提高上頜第 一恒磨牙根管治療成功 率提供解剖依據(jù)。材料和方法標本收集來自武漢三家醫(yī)院的離體上頜第一恒磨牙90 顆, 要求所 選患者為中國國籍,患牙未曾做過牙髓治療,牙根發(fā)育完全,無大而 積舗 壞、缺損或充填體。所選樣本于10%福爾馬林浸泡。先開髓揭頂 充分暴露根管口,去除冠髓后,置于 2. 5%次氯酸鈉浸泡 24h 去除其外 部軟組 織及殘留牙髓組織。將離體牙于自來水下沖洗 2h, 干燥后,用 7#針頭向 根管內(nèi)注射卬度墨水。用 10%硝酸脫鈣三天。自來水下沖洗 4h, 然后用 50%、75%、95% 酒 精和無水乙醇進行脫水(每 3

4、h 更換液體),然后將透明牙放入 99%水楊 酸甲酯保存。于放大鏡下觀察根管形態(tài) (X3), 記錄各牙根的數(shù) 量及形態(tài); 每根的根管數(shù)量;根管解剖形態(tài)(采用 Vertucci 分類法) 3 (圖 1); 每根的根尖孔數(shù)目;側支根管及管間側支的情況。圖 1 Vertucci 根管分 類及附加分類2結果上頜第一恒磨牙均為 3 根牙,所有的腭根及絕大多數(shù)的遠頰根 (97. 78%)為單根管。近頰根單根管率為 22. 22%, 雙根管率為 73. 34%, 三根 管率為4.44%,其中,II型占20%, III 型占5. 56%, IV 型占38.89%, V 型占 6. 67%, VI 型占 2.

5、22%; 22. 22% 的近頰根有側支根管多見于根尖 1/3,28. 89% 的近頰根有管間側支。腭根及遠頰根每根均有一個根尖孔 , 平均每個近頰根有 1.49 個根尖孔。見表 1、2o表 1 上頜第一恒磨牙的根管類型(略)表 2 上頜第一恒磨牙的根尖孔(略)3 討論上頜第一恒磨牙近中頰根根管系統(tǒng)復雜,雙管發(fā)生率國內(nèi)外均有 報道,離體研究上頜第一恒磨牙近頰根雙根管發(fā)生率國外從 18.6%4 ? 95. 2%5 不等,國內(nèi)在 40%6 ? 81.48% 7 之間。木 研究中, 90 顆離體上頜第一恒磨牙近頰根 雙根管檢出率為 73. 34%, 與國內(nèi)報道 結果相近,也更進一步印證了上頜第一恒磨

6、牙近中頰根雙 根管的高發(fā)生 率。鑒于木研究中 4 個根管的高檢出率,所以在根管治 療中應仔細尋找 第 4 個根管,避免遺漏,提高該牙根管治療的遠期療 效。木研究的透明 牙標木結果顯示,上頜第一恒磨牙近頰根雙根管率為 73.34%; 三根管率為 4. 44% 0其中, II 型占 20%, III 型占 5.56%, IV 型占 38. 89%, V 型 占 6. 67%, VI 型占 2. 22%; 22. 22%的近頰根有側 支根管多在根尖 1/3, 28. 89%的近頰根有管間側支,說明上頜第一恒 磨牙近頰根根管系統(tǒng)的復 朵性。雖然上頜第一磨牙近頰第二根管 ( MB2) 有較高的發(fā)生率,但

7、 MB2 根管的擴通有很多困難。 Omer 8 在肉眼和 根管治療顯微鏡下,對離體 的上頜第一二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比較 研究中發(fā)現(xiàn) : 在肉眼下有 69%的 牙齒可找到MB2根管口并能完全疏通。在根管治療顯微鏡下有96%勺牙 齒可找到MB2艮管口,但只有80S牙齒MB2能完全疏通。本研究中,有一 小部分透明牙標本 MB2根管確實存在,但其走行彎曲扭轉(zhuǎn),甚至有許多 側副根管相互交織,對這樣勺 MB2 根管想利用現(xiàn)有手段進行擴通十分困 難。提示我們在臨床操作中,在 考慮MB2根管尋找和治療重要性的同時, 應注意可能有一部分 MB2根 管鈣化、扭曲,不要過分進行 MB2的尋找, 以免造成側穿或底穿

8、。木 實驗結果顯示,平均每個上頜第一磨牙近頰根 有 1. 49 個根尖孔,且位 置多樣,且每個根尖孔至根尖的距離不盡一致。說明上頜磨牙近頰根 管的工作止點大多數(shù)不在 X 線顯示的解剖根尖處。 所以,在根管治療 中,單純使用X線技術難以準確確定MB2根管長度, 應結合術者的手 感、患者的痛感、不同角度拍攝的 X 線片和電子根尖定 位儀來確定MB2的工作長度?!緟⒖嘉墨I】1 Weine FS , Healey HJ , Gerstein H , et al.Canalconfigurationin in the mesiobuccal :root of the maxillaryfirstmola

9、r and its endodontic significance.0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69, 28 (3) :419 ? 425.Weine FS, Hay ami S, Hata G, et al. Ca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esiobuccal root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of a Japanese sub-population. Int Endod J, 1999, 32 (2) :7987.Vertucci FJ. Root canal anatomy of the

10、human permanent teeth. 0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84, 58 (5) :589599.Hartwell G, Bellizzi 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in vivo endodonti 一 cally treated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molars ? J Endod, 1982, 8 (12) :555 ? 557.Kulid JD, Peters DD? Incidence and configuration of canal sestems in the mesiobuccal root of maxillary first and secondmolars. J Endod 1990 , 16 (7) :311317.張翠賢,郭敬俊,王宇 . 磨牙髓腔解剖研究及其臨床意義 . 牙體 牙 髓牙周病雜志, 1994, 4 (2) :78.高燕,安少鋒,凌均緊離體上頜磨牙近中頰根第二根管出現(xiàn)率的研究.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6, 41 (9) :521 ? 5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