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講義(全)_第1頁
中國法制史講義(全)_第2頁
中國法制史講義(全)_第3頁
中國法制史講義(全)_第4頁
中國法制史講義(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yè)課程曹鵬說 明、本講義更完全的版本在我的 HYPERLINK :/cp.lawblog 博客里用于全國自考法律專業(yè)?中國法制史?課程輔導。、教材:段秋關、王立民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版3、 建議各位對照教材使用該講義。4、 歡送各位對該講義提出批評意見,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和我聯(lián)系: Q:82604860E-mail: HYPERLINK mailto:cplawyergmail cplawyergmail HYPERLINK :/cp.lawblog :/cp.lawblog 曹 鵬2005年11月21日-目 錄-導論第一編 上古

2、局部 第一章 中國法律的起源 第二章 主要立法活動 第三章 刑事法律制度第四章 民事法律制度第五章 司法制度第二編 中古局部 第六章 主要立法活動 第七章 刑事法律制度 第八章 民事法律制度 第九章 職官制度 第十章 經濟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司法、監(jiān)察制度第三編 近代局部 第十二章 清末變法修律第十三章 憲政與憲法第十四章 行政法律制度第十五章 民商法律制度第十六章 刑事法律制度第十七章 司法制度總復習導論一 研究對象(是什么一?中國法制史?研究對象是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制度。1、“中國歷史指我國的從法律產生時起到新中國成立時止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上古、中古、近代三大時期。2、法制史只研究“法律制

3、度,而不包括軍制、田制、服制或考試制度。3、具體包括法律的起源、不同歷史時期法律制度的性質、內容、特點及其規(guī)律性。二中國法制的歷史開展線索1、三大時期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時期-中國法制開始形成時期戰(zhàn)國與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會-中國法制開展與成熟時期近代即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代法制2、兩次轉折春秋戰(zhàn)國清末3、六種類型奴隸制法制 封建制法制地主階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農民政權法制太平天國南京臨時政府之資產階級法制新民主主義法制注意 a. 此六種類型根本表現(xiàn)中國法制隨歷史開展而不斷開展的過程. b. 對各種類型不宜簡單以“好壞做出評價,應了

4、解當時必然性. c. 歷史不容割斷。中國歷史是五大文明中從不間斷的唯一一個。中國法制不同類型一脈相承,不應割斷。新中國成立時,將國民黨之?六法全書?全盤否認等行動已被歷史證明是錯誤的。當時的法學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習慣調查至今仍值得學習。三中國傳統(tǒng)法制重要特征禮法結合階級性不平等家族本位的倫理法制制定法與判例法結合無訟是求二 學習?法制史?的意義為什么 一一般意義的“讀史之意義1、培根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2、鑒古知今,醞釀未來錢穆先生認為,惟藉過去乃可認識現(xiàn)在,亦惟對現(xiàn)在有真實之認識,乃能對現(xiàn)在

5、有真實之改良,而且學習歷史不僅是“鑒古知今,還將為未來精神盡其一局部孕育與向導之責。參見?國史大綱引論?頁23、愛國必先具備國史知識人類常情,必先認識乃生情感。反其所愛,必其所知,人惟其所愛而奮斗犧牲。與敬愛上帝基于信仰不同,愛國家民族那么由乎知識。惟知之深,故愛之切。很多人所謂愛國,最多是一種商業(yè)上的愛功利性的,就像農民愛自己的牛一樣。二?中國法制史?意義除上述三點外,還有:1、奠定學習各部門法的根底2、提高對現(xiàn)行法制的理解力三 如何學習?中國法制史?怎么辦1、發(fā)現(xiàn)“異“同異即發(fā)現(xiàn)各歷史階段不同類型法制之不同特征,從而看到中國法制的變化開展過程(動態(tài));同即發(fā)現(xiàn)貫穿中國法制不同歷史時期或不同

6、類型之間的共同因素,從而總結中國法制所表達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2、從整體著眼善于運用大歷史的思維方式從宏觀上把握中國法制的歷史,不應針對一人一時一事求精求細,鉆牛角尖。3、結合通史學習中國法制史使中國歷史的一個局部。法制史不是孤立存在和開展的。法制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學術思想諸要素密切相關。學習法制史,還應具備通史的知識儲藏。以下是我能推薦的幾本書,可供參考。四 參閱書目: 1.中國法制史 段秋關等主編 2.國史大綱 錢穆著 3.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瞿同祖著 4.中國大歷史 美黃仁宇著 5.中國思想史 張豈之主編中國法制史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視頻點擊觀看華東政法學院五 幾點說明1、

7、章節(jié)體系目錄特點以三大時期分為三編各編之下,以專題分章章下,以小專題或歷史階段第三編最后5章分節(jié)2、方案共 課時分章小結,分編復習,考前總復習未盡事宜,隨機應變第一編 上古時期第一章 中國法律的起源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規(guī)律1、法的起源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開展過程2、法的起源是一個從自發(fā)到自覺,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3、法的起源經歷了一個由氏族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過程4、法的起源與國家起源密不可分5、法是從眾多社會調整手段中逐漸、相對的獨立出來的二、法律起源的過程1、一有人類社會即有了社會標準,最早的標準就是原始社會的標準。大致包括:禁忌、圖騰崇拜和復仇等氏族習慣。禁忌被認為是人類后世社會一切標準

8、包括道德、宗教、法律等等的總源頭。復仇的歷史。正是在這些原始社會標準的根底上法律開始孕育。2、中國法律起源除上述規(guī)律外,關于中國法律起源尚有兩點需注意:a.法律起源關鍵時間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即傳說的堯舜時代。注意:禮刑二元結構b.正式形成是在夏朝。標志:國家形態(tài)根本具備,法律概念開始出現(xiàn)等等。三、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與世界其他地區(qū)或民族如古希臘、古羅馬、日耳曼相比擬,中國法律的起源具有兩大特點,即不間斷性和禮刑二元結構。具體講三句話:1、古代中國法律是氏族社會末期習俗的直接繼承和延續(xù)。中國:父權家庭父權宗族國家,國家由宗族組織組成。延續(xù)性西方:家庭公社個體農民根本變革2、古代中國法律直接來源于軍

9、法。刑起于兵西方:平民革命在妥協(xié)中產生。中國:宗族戰(zhàn)爭3、古代中國法律以父系宗法關系為調整對象,禮是法律的重要內容。禮起于祀禮的意義:祭祀用器皿?祭祀規(guī)那么?被賦予法律意義意味著:a.等級 b.血緣親情四、中國法律起源開展所依賴的條件環(huán)境1。地理:地大物博,氣候濕潤2。經濟:小農經濟3。政治:統(tǒng)一集權國家4。社會:宗法等級社會關系5。文化:文字出現(xiàn)、理智開展第二章 上古立法本章分兩節(jié): 2.1夏商西周立法,2.2成文法公布及其意義2.1夏商西周立法當時法律淵源以習慣法為主,包括禮、刑兩個局部。除此之外,王命也是當時的重要淵源。一、刑據(jù)?左傳?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

10、亂政,而作九刑。又據(jù)?史記周本紀?記載,西周中葉,周穆王為挽救“王道衰微的社會危機,震懾和平定混亂,又命司寇呂候“作修刑辭主持制定了?呂刑???梢?,三代時的“刑主要是指:1、夏:?禹刑?2、商:?湯刑?3、西周:?呂刑?(周公還制定了九刑)注意:1、禹刑、湯刑并非禹、湯時作成,而是夏商兩個朝代“刑的代稱。 2、他們都是以習慣法為內容的成文法,但并不公布。刑不可知,威不可測二、禮一夏、商禮可知,但不可證: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夏禮,吾能言之,杞缺乏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缺乏征也。文獻缺乏也。足,吾能征之。均出自?論語?二周禮1、形成及內容周公東征制禮作樂 以夏

11、商禮為參考,結合周人習慣,經全面系統(tǒng)整理而成。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周禮,是西周時典章文物制度與社會禮儀標準的總和。據(jù)?禮記?等記載,其內容極為豐富,調整范圍從國家政制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無所不有,無所不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2、功能作用禮和刑都是當時的社會標準,共同發(fā)揮法律的作用。 禮主要調整社會宗法等級秩序,主要針對貴族。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注意:并非庶人無“禮,并非貴族就不受刑罰,只是有差異。 禮側重積極預防。西漢賈誼說過:“禮者禁于將然之前,刑者禁于已然之后;后漢陳寵說過:“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那么入刑,相為表里者也3、周禮的主要原那么: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

12、別。最重要的是前兩個:親親,即要求“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實際是以“孝為核心的宗法倫理原那么,旨在維護家庭、家族及宗族內部的倫理道德秩序。 尊尊,實際是處理上下級關系的原那么,它以“忠為核心,旨在維護整個國家的君臣貴賤秩序。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王命除禮、刑外,各代王命也是重要法律淵源,而且,效力比禮刑更高。其主要表現(xiàn)有:1、訓 用于訓令臣民,如伊訓。2、誓 即軍事命令,夏有?甘誓?,商有?湯誓?,周有?牧誓?3、誥 政治文告4、令命 具體命令如商有禁酒令2.2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義一 背景1 生產力 生產力大幅提高:a.鐵器推廣于農業(yè);b.

13、農田管理技術提高,如畜力運用和人工灌溉2 生產關系 個體農民出現(xiàn),土地占有關系變化3 階級關系 新階級開始形成,王室獨尊被大國爭霸取代4 學術思想 民間自由學術興起:儒墨道法學說二 春秋各國立法成就1齊 管仲立法2楚 仆區(qū)之法和茅門之法3晉 4鄭 子產 鑄刑書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鄧析 竹刑三 意義第三章 上古刑法制度刑法學內容一般包括立法思想、根本原那么、犯罪罪名、刑罰刑種等,按照大綱要求,本章講兩個問題,一為“上古三代刑法根本原那么;一為“上古三代刑罰體系。講述過程中,介紹相關歷史背景,思想學說。3.1 根本原那么共講五個根本原那么:一 “恭行天罰有罪必罰原那么這是夏商兩代盛行的

14、根本思想。統(tǒng)治者竭力宣揚自己是受命于天,“奉天罸罪,導致“專任刑罰。周時提出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等法律思想,周公曾說過:“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二 “罪疑惟輕不殺無辜原那么相當于今天的疑罪從輕、從無原那么,表達了慎刑思想三 “無簡不聽原那么這是西周時定罪量刑的原那么,是當時明德慎罰思想的具體表達。相當于今天之“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分原那么。四 區(qū)別對待,“輕重有權原那么區(qū)別對待,即區(qū)別主從犯,偶犯和慣犯,成心和過失等等。還包括“同罪異罰即貴族、官員犯罪與平民定罪量刑或執(zhí)刑有區(qū)別。1、比方一般平民犯死罪,應當眾處死,而貴族官員那么秘密處死;2、有的刑罰不適用于貴族,如宮刑;3、西周時

15、還有所謂“八辟之法,即有八種人貴族或官員不按一般刑書定罪量刑,而是由高級貴族根據(jù)他們的身分、地位等因素從寬處理。五 三犯不赦,合并論刑原那么3.2 刑罰體系一 刑種及其沿革一五刑1、夏:殺,宮,臏,鼻刀,墨 商:大辟,宮,刖,鼻刀,墨黑京 周:大辟,宮,刖,鼻刀,墨2、五刑包括死刑和肉刑兩類二其他1、夏:孥戮 ,是后世“族誅的開端2、周:a.鞭刑 b.贖刑,即出金贖罪,并非刑種 c.徒刑,即將未到達適用五刑的輕罪犯人,關押在監(jiān)獄圜土里,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強制從事勞役。一般關押時間為1到3年,期滿釋放。這是我國最早的勞役刑規(guī)定,也是我國最早的強制勞動改造形式。 d.拘役 e.罰金二 特點1、殘酷性

16、、野蠻性2、以五刑即死刑和肉刑為主體3、夏商“臨事制刑,隨意性;西周那么更趨體系化、標準化4、夏商“專任刑罰,西周在明德慎罰思想指導下,注重德禮教化,宣揚先教后刑、剛柔并濟。這為后世“德主刑輔德法律思想奠定根底。第四章 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調整的是財產、人身社會關系。夏商西周屬于奴隸制社會,當時的社會關系以宗法等級為核心,以父權家長制、男尊女卑等為根本原那么。本章將從土地制度、市貿制度和婚姻家庭繼承制度三個方面學習上古三代民事法律制度的概況。4、1 土地制度上古時期土地制度需從兩個層面來理解:所有權:土地王有制 土地管轄:在土地王有制前提下,土地實際上采取分級管轄使用的制度,三代皆是,具體

17、作法大同小異,分別是:一、夏:邦國分轄制夏朝土地名義上歸夏王所有,實際那么按邦、國、邑、家分級占有,各由其屬下農民耕作;但其上屬有處分權,夏王有最高處分權。二、商:嫡庶分封制依商制,全部土地屬于商王。商王將土地劃分為畿內、畿外以距離國都遠近為標準兩大局部,畿內土地由王室直轄,畿外土地封給外族或功臣,成為方國。三、西周:井田制一封土建邦,分級采邑即按照大宗、小宗,貴族平民的不同身份分封土地和民眾、奴隸。注意:哪四級?二井田、公田和私田1.井田 這是西周的創(chuàng)制。“井是當時的土地根本單位。一井包括約40英畝合31畝方整的土地,每邊各以三分,割成九個方塊。8家農戶各耕種外圍8塊土地,并共同耕種當中一塊

18、公地公侯所領之地。2.公田 井田的性質仍屬王室或公室所有,所以又叫“公田,與私田相對。3.私田 私田是后來才出現(xiàn)的。有兩種途徑:賞賜荒地和開荒。私田的出現(xiàn)對中國社會開展而言是進步的,但對各朝各代而言,私自買賣土地,引起土地兼并,最終導致改朝換代,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學習時可以聯(lián)系到今天的土地市場是否開放的討論。4.2 市貿制度這一節(jié)講的是西周時的市場交易制度和契約制度。一、市場交易制度一禁賣物品限制交易山林、川澤、礦藏 土地、宮室 祭祀用品 貴族標志物品 不合法度的手工制品 未成熟的漁林農產品二市場管理官員及其職責司市:負責市場規(guī)那么及度量衡標準 質人:處理買賣契約糾紛 廛chn人

19、:收繳賦稅 胥師:負責商品價格和質量 賈g師:負責維持市場秩序與平安二、契約制度西周時交易活動十分活潑,當時已經出現(xiàn)多種契約形式,如傅別、質劑等等,這里介紹其中最主要的三種:一質劑買賣契約形式:在同一券書上寫同樣內容的一式兩份契約,從中一分為二,雙方各執(zhí)一份。 質:長券,適用于大宗買賣,如牲畜、人口等劑:短券,適用于小宗買賣,如器具、珍寶等二判書也叫傅別借貸契約判書,即將寫有借貸文字的竹木簡辟為兩半,雙方各執(zhí)其半,作為債權債務憑證。 形式:中間書寫“中字,契約內容和“中字均被一分為二三以物易物交換契約4.3 婚姻家庭繼承制度 一、父權家長制含義:在父系家庭中,家長處于主宰地位,其他家庭成員處于

20、附屬地位。家長對于其他成員的人身、財產享有完全的支配權。 父權制度是從夏朝開始的,以后逐漸完善,直到今天仍有表現(xiàn)。 特點:a.全面:家長的權力涉及家庭成員人身、財產等幾乎所有事項。 b.專制:絕對的支配權,是當時禮法允許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二、婚姻一婚姻的形式一夫一妻多妾開端在夏,西周時明確規(guī)定在“禮中。了解:人類婚姻形式經歷了群婚、對偶婚、一夫一妻等開展過程。 意義: 滿足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需求 繁衍后代昏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 壯大統(tǒng)治集團力量,穩(wěn)固統(tǒng)治妻、妾區(qū)別成立條件、程序不同妻:明媒正娶,叫做娶妻妾:買來,叫做納妾 地位不平等妻為正,妾為庶;妻主妾從;妻貴妾賤;還表現(xiàn)

21、在其后代的地位不同可聯(lián)系?紅樓夢?中相關人物理解二婚姻的成立妻實質要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肯定 同姓不婚否認原因或意義:a.優(yōu)生學: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b.政治考慮:取于異姓,所以附遠厚別。程序要件:西周時形成了聘娶的“六禮程序 納采:男家委托媒妁向女家求婚提親 問名:男家請媒妁求取女方姓名、生辰等,向宗廟卜問婚配吉兇 納吉:男方將卜問所得桔兆通告女方 納征:男家向女方送交聘財,正是訂婚 請期:請定婚期,擇取吉日 親迎:成婚之日,男方親往女家迎娶三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七出,出現(xiàn)以下七種情形之一,丈夫即有權修棄妻子妻子無權,所謂地無去天之義也,夫雖有惡,不得去也 不順父母道德淪喪 淫破壞倫常秩序

22、 無子斷絕后嗣 妒影響家庭關系 有惡疾無法共同生活 多言多嘴多舌離間親屬感情 竊盜背棄信義三不去如果存在以下三種情形之一,那么不允許丈夫修棄妻子:有所取,無所歸,即被休棄那么無家可歸 有更三年喪,即同丈夫一起為公、婆服過三年大喪 前貧賤后富貴: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家務也是工作。 三、繼承一客體宗祧tiao即家族世系 官爵 財產二順序-嫡長子繼承制經過夏商開展,到西周時形成制度 含義:見教材41頁第五章 上古司法司法機關 司法制度5.1 司法機關一、三代之司法機關一 夏:士二 商:1。冢宰,又稱太宰負責政務、祭祀,兼理司法 2。司寇專門負責中央司法三 西周:1。三公太傅、太保、太師中

23、央2。大司寇、小司寇區(qū)別 中央3。鄉(xiāng)士、逐士、縣士、方士管轄地域不同 地方 二、特點-注意理解“宗法等級制1 大致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級2 在中央,“王集行政、立法、司法權力于一身,是最高統(tǒng)治者,也是最高司法審判官。3 地方上,諸侯掌握所有權力;另外,實際上,各宗族的宗主,家族的族長,家長也擁有一定的司法權力。5.2 司法制度西周起訴 審理 監(jiān)獄行刑制度注意:本節(jié)只講西周的主要司法制度。夏商時候的司法即“天罰審判。一、起訴一方式1. 自告,即受害者自己起訴,適用于一般性刑事犯罪2. 糾告,即由官府積極主動發(fā)現(xiàn)犯罪、啟動司法程序,適用于比擬嚴重的犯罪。注意與現(xiàn)代司法中的“不告不理原那么區(qū)別3. 直告

24、,即受害者直接向“王告訴。后世有告御狀,登臨鼓二條件1. 劑,即書面訴狀2. 訴訟費:本錢-防止濫訴民事-束矢100支箭 刑事-鈞金30斤銅三期限了解二、審理一區(qū)分獄、訟案件分類“爭罪曰獄,爭財曰訟可見,獄:刑事案件-斷獄訟:民事案件-聽訟二審理方式:兩造具備,師聽五辭1.兩造:即原被告雙方。要求原被告必須到庭,司法官應當“兼聽,不得“偏信。2.五聽:是西周時審理案件的官員判斷當事人陳述真假的5種方式,分別是: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即通過觀察當事人的言語表達、面目表情、呼吸、聽覺、眼神來確定其陳述之真假。這是心理學在當時司法活動中的運用。3.另外介紹一個概念,即三刺。西周時,凡遇重大疑

25、難案件,先交群臣討論,群臣不能決斷,再交官吏們討論,還不能決定的那么交給所有國民討論決定。這就是所謂“三刺,說明當時判案的慎重,表達了“明德慎罰的思想。四 證據(jù)當時統(tǒng)治者注重運用各種證據(jù)進行案件審理。1. 其中最重要的是口供。具體形式:供詞、盟詛取證方式:捶治刑訊逼供2.其他還有人證、物證、書證等注意物證和書證的區(qū)別三、監(jiān)獄行刑制度1. 西周刑法復習有的刑罰如勞役刑須在監(jiān)獄執(zhí)行2. 監(jiān)獄:當時的監(jiān)獄叫做圜土或囹圄ling yu 官員:掌囚 監(jiān)禁方式:按照上罪、中罪、下罪不同進行監(jiān)禁。注意名詞“桎梏zhi gu。桎,腳鐐;梏,頸項刑具或手銬第二編 中古時期概 況一、中古1 這里所謂“中古是指公元

26、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之間的歷史階段。2 包括的朝代主要是:戰(zhàn)國、秦、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二、該時期法制的特點1、 性質:封建性2、 內容:法制逐漸趨于完善、豐富3、 形式:各朝各代有自己的法典4、 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律三、該時期法制主要內容本編分為六章,分別學習中古立法、刑法、民法、職官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司法與監(jiān)察法律制度等內容。第六章 中古立法立法原那么立法形式6.1 立法原那么共學習六個主要立法原那么:一、法隨時變和輕罪重罰原那么1、 這是戰(zhàn)國時期的立法原那么,主要表達法家思想2、 法隨時變1) 含義:制定的法律要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并隨著時代和

27、社會的開展而不斷開展。表達法家革新主義的思想,與儒家“祖宗之法不可違不符。2) 由當時社會背景即變革或轉型時期決定3) 意義:有利于各國法制與時俱進、不斷開展3、 輕罪重罰1) 直接表達法家思想:事斷于法,重刑輕罪、以刑去刑,布法于眾等2) 由當時社會背景決定劇烈的變革時期,各國紛紛變法求強、求富,這就決定了孔、老不能被重視,而只有法家思想正好契合于歷史的需要。二、法令由一統(tǒng)原那么1、 秦2、 三層含義:1) 立法權掌握在君主手里,其他人不得行使2) 統(tǒng)一全國法律3) 統(tǒng)一司法秦時,為防止傳抄失誤,要求各地司法官員每年到保存法令的禁室核對法令3、 必然性背景1) 中央集權2) 郡縣制3) 法家

28、思想受到重視三、約法省刑和禮法結合原那么一 約法省刑1. 漢初2. 含義:法律應簡約,刑罰應輕緩3. 表現(xiàn):劉邦“約法三章,文、景帝廢肉刑4. 背景:建國伊始,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刑新國,用輕典;黃老思想二 禮法結合漢初崇尚黃老,其他學說思想并未消滅,等社會條件一變,指導思想也隨之改變。1. 到漢武帝時,漢朝已經過近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又經歷了文景之治,經濟政治環(huán)境與漢初相比,已大有改觀。加之,漢武帝劉徹的個人因素期望有作為,崇尚儒家,到那時,儒家思想學說逐漸抬頭并取得正統(tǒng)地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主張禮治、德治,經過春秋公羊學大師董仲舒的注釋,儒學也吸收了其他如法家、陰陽家的思想。因而,從漢武

29、帝時起,漢代的立法思想、指導原那么開始轉型,從原來的消極的“約法省刑轉變?yōu)榉e極的“禮法結合。2. 禮法結合的表現(xiàn)及其意義1) 表現(xiàn):上請制度,親親得相守匿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論語,春秋決獄等制度2) 意義:從此開始了貫穿整個中古時期的“禮法結合的進程,影響至巨。四、法律內容一致、簡約和穩(wěn)定的原那么1. 含義2. 意義五、治亂世用重刑1. 明朝2. 背景原因:元亡教訓;刑罰世輕世重思想;明初復雜的社會形勢3. 表現(xiàn)主要在吏治:廷杖、廠衛(wèi),株連等六、詳譯明律和參議清制原那么1. 詳譯明律:繼承正統(tǒng)文化先進2. 參議清制:旗人特權需要落后6.2 律 典一、戰(zhàn)國:法經1. 形成:魏國李悝在總

30、結春秋末期各國成文法的根底上制定2. 體例及內容根據(jù)現(xiàn)有史料顯示,?法經?共六篇可分為三大局部:1) 前四篇:正律,包括盜法、賊法、網(wǎng)法和捕法2) 第五篇:雜法即關于懲罰除盜賊之外其他犯罪的法律。注意: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和金禁3) 具法:相當于今天的“總那么,內容主要是關于加減刑的適用。3. 特點:1) 形成自己特有的體例2) 竭力維護專制的國家政權3) 貫徹輕罪重罰的原那么4. 地位及影響:1) 中國第一部內容比擬系統(tǒng)、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中國古代成文法典的源頭2) 影響:見教材P57二、秦律1. 形成:商鞅變法,改法為律;秦律以法經為模本。2. 內容:共29篇三、漢律六

31、十篇1. 包括四局部:?九章律?、?傍章?、?越宮律?、?朝律?,以九章律為主。2. 九章律:繼承法經,增加三篇四、魏晉南北朝一 曹魏律,又稱新律、魏律1. 在漢律根底上形成2. 內容簡化:18篇3. 首次規(guī)定“刑名律,并置于律首4. “八議入律:禮法結合的表現(xiàn)二 晉律,又稱泰始律1. 進一步精簡條文2. 增加“法例律,此時總那么包括刑名和法例兩篇3. “準五服以制罪入律:禮法結合,引禮入律新開展4. 形成律注合編新體例三 北齊律1. “名例律:完整的“總那么形成,并沿用至清末2. 12篇結構3. 規(guī)定“重罪十條:也是引禮入法的一個表現(xiàn)注:重罪十條,即將涉及封建等級秩序和倫理綱常等方面的十種罪

32、名集中規(guī)定,作為最嚴重的犯罪,給與最嚴厲的懲罰,其宗旨就是為了維護三綱五常,道德禮教。這十種罪名分別是:反逆、大逆、叛、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五、隋:開皇律六、唐律1. 唐律是唐朝所有法律的總稱,主要指的是:?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和?永徽律疏?開元律?和?開元律疏?2. 不同地位:?武德律? 首創(chuàng)?貞觀律? 定本永徽、開元 開展。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永徽年間的?唐律疏議?是我國古代現(xiàn)存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注:永徽律12篇,律疏30卷,合稱永徽律疏。元朝以后,人們以疏文皆以“議曰二字開始,所以又稱為唐律疏議。3. 影響:1) 對中國后世:唐律以其體例、根本原那么、內容等方面的

33、成就成為后世立法楷模;*明太祖修大明律前,曾要求大臣“日進二十條唐律,逐一講解,作為修律的重要參考。2) 世界影響:唐律疏議被認為是中華法系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4. 特點:1) 禮法結合:,律疏盡量以儒家經典作為依據(jù)。唐律“一準乎禮-紀昀2) 首創(chuàng)“疏議體例3) 內容簡約:12篇,502條七、?宋刑統(tǒng)?1. 全稱及地位2. 特點1) 結構:篇下分門,門以下條2) 每一律條后,附其他立法形式的相關內容3) 新增內容,如戶絕資產、死商錢物等八、元?大元通制?注意“四等人九、?大明律?1. 體例:分那么內容以中央六部名稱分類排列,加上?名例律?共七篇2. 內容:重其所重,輕其所輕

34、3. 歷代相承、無敢輕改終明之世,通行不改十、?大清律例?1. 繼承明律2. 律例合編3. 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6.3 其他其他主要立法形式其他立法形式第七章 中古刑事法律制度7.1主要原那么7.2主要罪名7.3刑罰制度7.1主要原那么一、恤刑原那么1. 含義:這是一種對老幼病弱殘婦女等有生理特殊情況的犯罪人采用減免刑罰的原那么。2. 意義:表達“德主刑輔思想二、特權原那么一 含義:對官僚貴族減免刑罰的原那么二 表現(xiàn)在五個具體制度: 議即八議1. 含義:指八類貴族或官吏犯罪后可減免刑罰的特權制度。包括親皇親國戚、故皇帝故舊、賢賢才、能有大才干的、貴官僚貴族、功為國家立過大功勛者、

35、勤為國家勤勞效勞者、賓前朝皇室宗親。2. 形成過程:源于?周禮?“八辟,漢朝改為“八議;曹魏律首次規(guī)定“八議;隋唐律有完備規(guī)定,沿用之清末。3. 例外:犯“十惡罪的不享有此特權?!捌浞甘異赫?,不用此律 請即上請1. 含義:指一些顯貴人物犯罪以后,可以上奏皇帝減免刑罰的特權制度2. 該制度始于西漢3. 例外:十惡 減即具有一定身份的官員及其家屬犯有流以下罪,可享受減一等處分的特權制度。 贖即官僚貴族及其家屬犯有流以下罪,可享受用銅來贖罪的特權制度。 當即官當,是指官吏可以用官品爵位來抵罪的一種特權制度。1. 源于魏晉南北朝2. 最早正式規(guī)定是在?北魏律?和?陳律?3. 元朝開始廢除官當制度三、自

36、首原那么1. 含義:唐律疏議第一次完整規(guī)定,一般不追究自首局部的刑事責任,即“自首原罪2. 自首方式 犯罪者自己投案或派人代為投案 同居相為隱范圍內的人代為自首或到官府揭發(fā) 官吏犯公罪后的特殊自首-自覺舉 3. 例外:有些犯罪不適用自首p78四、共同犯罪的處理原那么1. 家人共犯的,以其所侵害的客體不同論2. 嚴重侵害皇權與國家平安的共犯,無首從之分,全都要受到嚴懲3. 教唆他人共犯的,原那么上教唆人與犯罪人用樣受罰;但如果教唆90歲以上、7歲以下的人犯罪,那么只處分教唆人。五、等級身份原那么 等級身份由社會和家庭兩個方面。 根本要求是,但凡侵犯了低等級身份的,用刑輕;凡侵犯了高等級身份的,用

37、刑重。六、比附原那么1. 即把律文無明文規(guī)定的行為,比照較為相近的律條,進行定罪量刑的原那么。2. 適用方法: 其應出罪者,那么舉重以明輕 其應入罪者,那么舉輕以明重 七、化外人相犯原那么1. 化外人指外國人2. 唐律首次對化外人相犯作了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3. 唐宋律的規(guī)定采屬人和屬地主義相結合的原那么,即同類相犯,各依本俗法,一類相犯,適用本國法律;明清那么采屬地原那么,即所有的化外人犯罪全部按照本國法律處理。7.2主要罪名一、重要罪名一六贓1. 含義:六種以非法手段獲得財產犯罪的總稱2. 內容:強盜、竊盜、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受所監(jiān)臨財物和坐贓3. 處分: 追究本人刑責 追繳贓款贓物 罷免官

38、吏 二七殺1. 含義:七種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犯罪2. 分為以下七種:根本以主觀心理態(tài)度為劃分標準謀殺、故殺、劫殺、斗殺、誤殺、戲殺、過失殺3. 唐律首次作出完備、細致規(guī)定三十惡1. 十惡即中國古代認為對國家、社會危害最大的十種犯罪:謀反、謀大逆、謀判、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2. 形成過程北齊律:重罪十條 隋 律:十惡唐 律:確定十惡 3. 處分:十惡重懲原那么 大量適用死刑和連坐 重于同類犯罪 有利于被告原那么不適用十惡不赦 凡預謀,即構成犯罪 二、其他罪名一泄密罪二奸黨罪:明律創(chuàng)設三和奸罪和強奸罪四重婚罪7.3刑罰制度一、刑種一五刑1. 從輕到重依次是:笞、杖、徒、流、死

39、絞、斬2. 特點:以勞役刑為中心處于主要地位穩(wěn)定:貫穿整個中古時期二死刑斬、絞之外的死刑執(zhí)行方法1. 具五刑:秦漢時一種復合刑,是后世凌遲的萌芽狀態(tài)2. 凌遲:最早以法外刑形式出現(xiàn)于五代;宋代正式確定為法定刑,一直沿用至明清3. 棄市三復合型比擬典型的有:1. 刺配:集黥、流、杖三刑為一體,宋代正式確定為法定刑2. 充軍: 杖、流并參加屯種 明代始創(chuàng) 按流放距離、時間分等 3. 發(fā)遣:創(chuàng)始于清順治年間四其他刑罰1. 徒刑主要指秦漢時期a) 城旦舂b) 鬼薪白粲c) 隸臣隸妾d) 司寇2. 恥辱刑a) 髡kunb) 枷號3. 連坐:本人無罪因他人犯罪而受牽連入罪,包括全家連坐、鄰里連坐、職務連坐

40、、軍事連坐二、刑制改革一中古“五刑的形成1. 西漢文、景帝廢肉刑1) 原因 恢復經濟的需要 社會安定,統(tǒng)治者強調廢除秦朝暴政,廢止嚴刑酷法 秦因酷刑而亡的教訓2) 具體內容:以笞杖死等取代以往肉刑3) 歷史意義見教材93頁,注意:宮刑尚未廢除2. 魏晉南北朝1) 正式廢除宮刑2) 中古“五刑初步形成北齊律3) 規(guī)定刑等,更加科學3. 隋唐中古五刑“笞杖徒流死最終形成,一直沿用至清末二折杖法1. 即用笞杖徒流折合成杖刑來執(zhí)行2. 宋初開始確立3. 意義:對改變五代重刑狀況,緩和社會矛盾有積極作用第八章 中古民事法律制度所有權 契約制度 婚姻家庭制度 繼承制度8.1所有權一、秦漢 一秦 1.所有權

41、客體 1) 土地、房屋:主要通過賞賜取得 2) 牲畜、車輛、工具 3) 奴隸 2.所有權主體 戶即家庭和國家 秦是一個以家庭戶為本位的國家,秦代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以戶為權利主體的法律傳統(tǒng) 3.所有權確實認和保護 1) 秦時法律規(guī)定以“封作為土地所有權的標記,禁止擅自移動“封 2) 刑法保護:侵犯所有權將被處以刑罰 二漢 1.客體、主體根本與秦相同,主要指土地 2.所有權取得方式: 1) 買賣、受賜、繼承 2) 三個特殊情形 先占無主田地 對遺失物的取得:凡拾到遺失物及家禽家畜的,應送官認領。無人認領者,貴重物品充公,一般物品歸拾到者所有。 發(fā)現(xiàn)埋藏物:一般歸發(fā)現(xiàn)者所有3.所有權的保護刑法的保護

42、 民事訴訟二、唐宋 一唐 1.土地所有權 沿襲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土地分為口分田和永業(yè)田,其中口分田死后由國家收回,永業(yè)田可以繼承。 2.所有權取得的特殊情形 1) 宿藏物埋藏物 在國家或自己土地內發(fā)現(xiàn),歸發(fā)現(xiàn)者,古董之類由官府收購 在他人土地內發(fā)現(xiàn),由發(fā)現(xiàn)者與土地所有者各得一半2) 漂流物:拾得漂流物應報告官府,假設失主前來認領,拾得者可得到漂流物價值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的報酬;假設在官府公告后30日仍無人認領,那么歸拾得者所有。 3) 闌遺物:拾得者對物品沒有任何權利 二宋 1.族產: 1) 含義:是以宗族團體為所有權主體的產業(yè),史稱義莊。北宋時開始出現(xiàn)。 2) 來源:宗族中大戶的捐獻。 3)

43、 用途:族產的收益主要用于祭祀本族祖宗、贍濟族眾、資助族人參加科舉考試等 4) 管理:一般由掌管人依規(guī)定管理,族人不得妄加干預 2.請射,是宋時一種所有權取得方式,即允許別人占有土地 3.添附物 三、明清 遺失物所有權: 拾得者負有將遺失物送官并尋找失主的義務,失主那么以遺失物價值的一半給拾得者作為酬謝。假設公告30日后仍無人認領,那么遺失物歸拾得者所有。 8.2 契約制度一、秦 1.契約形式 1) 買賣 2) 借貸 3) 租借 2.擔保 禁止強迫債務人以人身抵押,但有例外即當官府為債權人時可以勞役抵償債務 二、漢 1.買賣,稱作“券書 2.借貸:保役即擔保 3.租佃:土地 4.租賃:土地以外

44、的財產 三、唐 1買賣契約市券 1) 分為不動產和動產買賣,由不同要求 2) 應該在“市司中進行買賣 2.借貸契約:掌握關于擔保的規(guī)定: 1) 牽掣:允許債權人在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扣押債務人的財產 2) 役身折酬:本人或家屬以勞役抵償債務 3) 擔保人 3.租賃契約:土地租賃稱作“租,房屋車船等租賃統(tǒng)稱為“賃 4.寄托契約 四、宋 1.買賣契約不動產、動產 重點學習不動產買賣的程序,共有4點要求: 1) 先問親鄰-優(yōu)先購置權 2) 過割賦稅 3) 輸錢印契-紅契 4) 原主離業(yè) 2.典當契約 1) 含義:典當又叫活賣,只轉移占有權、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出典人可以贖回典當物。 2) 形式:必須

45、采用加畫騎縫記號的復本書面契約 3) 訂立程序 4) 內容-當事人即業(yè)主和錢主的權利義務 五、元 1.不動產買賣程序: 1) 先問親鄰 2) 經官給據(jù) 3) 簽押文契 4) 印契稅契 2.典當契約 3.借貸契約:注意關于高利貸的限制即一本一利 六、明 1.契約形式:單契和合同契 2.訂立程序、生效條件 3.對債務人利益的保護:違禁取利罪 七、清 不動產典賣契約的特點: 1. 契約上需注明“典或“賣 2. 典賣契約可以免納契稅,買賣契約那么必須繳納契稅 3. 明確規(guī)定不動產典當回贖年限:最高10年 8.3婚姻家庭制度一、秦漢 1.秦時法律對婚姻成立、雙方權利義務以及婚姻解除有明確規(guī)定,其中婚姻成

46、立的條件包括兩個: 1) 必須到達一定年齡,具備結婚的行為能力: 秦時以身高為成年標準,女子高六尺二寸方可“許嫁 2) 應當?shù)怯?登記那么婚姻有效成立,假設逃亡那么應定罪;假設未登記那么婚姻無效。另應注意,婚姻的解除也應該登記,否那么構成“棄妻不書罪 2.漢朝關于婚姻成立的規(guī)定 1) 強制早婚:出于稅收考慮,強制到達法定婚齡的人結婚 2) 成立條件繼承上古做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 3.漢關于婚姻解除的規(guī)定:七出、三不去 4.家庭內部關系方面 仍保存父權家長制、男尊女卑等思想、制度。到漢朝時,董仲舒進一步提出“三綱理論 1) 三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這三種關系均被視為主從、

47、尊卑,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 2) 不孝:所有冒犯家長權威、侵犯長輩的行為都可能屬于不孝罪。例如:控告父母、別籍異財 二、唐宋 一唐之婚姻制度 1.婚姻成立 1) 程序:報婚書、有私約、受聘財 2) 條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 限制:嫁娶違律形式違法、違律為婚實質違法 2.婚姻解除的方式 1) 出妻 2) 和離,仍應以“休書為憑證 3) 斷離:包括違律和義絕 二唐之家庭制度 1.父子 2.夫妻 三宋 主要變化是,女方在四種特定情況下可以提出離婚: 1. 丈夫外出三年不歸,妻子可改嫁 2. 丈夫因犯罪而被移鄉(xiāng)編管,妻子可提出離婚 3. 被丈夫同居親屬強奸,雖未成,妻子可提出離婚 4. 丈夫逼妻

48、為娼 三、元明清 一元 1.區(qū)別對待,適用不同法律即: 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依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為主蒙古人除外 2.“婚書具有特殊重要性 3.入贅: 1) 四種贅婿:養(yǎng)老女婿、年限女婿、出舍女婿和歸宗女婿 2) 限制:獨子不得出贅,但假設因貧窮無力娶妻的,可以做年限女婿;軍戶戶籍繼承人不得出贅 4.收繼婚: 1) 蒙古人有“夫斯子收其庶母,兄沒弟收其嫂的習俗,統(tǒng)一中國后,元朝法律仍保存著一習俗 2) 禁止?jié)h人收繼 5.婚姻的解除 中原正統(tǒng)文化中的“七出“義絕等元法律并未嚴格堅持,甚至不固守“女子從一而終的教條,允許不和睦的夫妻自由離異。 二明清 1.仍以維護封建綱常為核心,保護父權、

49、夫權 2.家庭內部關系更加復雜:三父八母,諸子 8.4繼承制度一、秦漢 1.繼承內容主要包括爵位和財產兩個方面 2.漢: 1) 嫡長子繼承爵位 2) 財產繼承:遺囑、諸子均分 二、唐宋 1.唐時,身份的繼承仍采取嫡長子繼承 2.財產繼承采“諸子均分原那么,四種具體情形 3.宋朝繼子嗣子的兩種類型: 1) 立繼子:與親子相同,可以繼承全部遺產 2) 命繼子:只能繼承三分之一 4.女兒的繼承權 1) 在室女未嫁女2) 出嫁女 3) 歸宗女 5.遺囑繼承:以戶絕為前提 三、元明清第九章 中古職官法律制度9.1 主要機構 9.2職官選任制度 9.3職官管理制度 9.1 主要機構一、中央機構:三公九卿制

50、三省六部制六部 一秦漢 1.三公即丞相最高行政長官、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傳達詔令和太尉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九卿即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 2.漢武帝時起,中央機構分為內朝官決策權和外朝官辦事機構 3.尚書臺后來成為事實上的決策機構,其長官為尚書令,由宦官擔任的稱為中書令 二唐宋 1.三省制度是在魏晉南北朝時開始形成的,到隋唐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制度確立 2.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 3.九寺五監(jiān)事系六部以外具體辦事機構 4.宋時實際行使決策權的機構為“中書門下 5.宋之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并稱二府,主管軍政 6.北宋設立“三司即鹽鐵司、度支司和戶部司作為國家財政機關,因

51、權職甚重,被稱為“計相 三元明清 1.元以“一省即中書省取代“三省作為最高行政機構,下設六部 2.明初廢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控制六部;御史臺改為都察院;明朝將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大理寺卿合稱為“九卿 3.明時,“內閣逐漸成為實際決策機構 4.清雍正時起設立“軍機處,逐漸取代明以來的內閣成為最高決策機關。軍機處起草的詔旨經皇帝批準,一局部由內閣以“上諭發(fā)布;一局部那么以面奉諭旨的名義發(fā)往各地,成為“廷寄 5.清時,設立理藩院處理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事務,設宗人府管理皇帝宗室事務,設內務府管理宮廷事務。 二、地方機構:郡縣制州縣制省、府、州縣 一秦漢 1.秦:郡縣制 1) 道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的縣一

52、級地方機構 2) 縣下有鄉(xiāng)設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jiao、亭治安機構,設亭長、里設里典。 2.漢初郡縣與封國并存,后又設“州,形成州、郡、縣三級體制 二唐宋 1.隋唐地方上實行州、縣二級制,州以刺史為長官,縣以縣令為長官,均有朝廷任命,任期三年;邊境地區(qū)設“道,以節(jié)度使、觀察使為長官。 2.宋之地方機構設置最具特色的包括: 1) 削除各道節(jié)度使權力,節(jié)度使變成虛銜 2) 府、州、軍、監(jiān)直屬中央,其長官全由文官擔任,并成為“知府“知州“知縣等,表示“權知 3) 北宋在州之上又設“路作為地方最高機構,分設四司分別為經略安撫使司軍政、轉運使司財賦、漕運、提典刑獄司司法和提舉常平司賑災、鹽鐵專賣。

53、 三元明清 1.元朝創(chuàng)行省制度,形成行省、路、府、州、縣體制;地方上直接掌權的為由蒙古貴族擔任的“達魯花赤 2.明朝繼承元之行省制度,設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共同作為一省長官 3.清朝地方實行省、道分守道或分巡道、府、州直隸州或散州四級體制9.2 職官選任制度一、秦 1.選任標準 1) ?為吏之道?規(guī)定“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 2) 明悉法律令,也是區(qū)分良吏與惡吏的標準 2.選任方式 1) 各級長官由朝廷任命,長官自行選任下屬 2) 選任方式:a.察舉b.征召c.任子 3.任用程序:秦律規(guī)定,官吏須經正式任命方可就任 4.選任限制: 1)

54、不得任用“廢官 2) 長官調任不得帶走原下屬 二、漢 1.官吏選拔方式: 1) 太學:成績優(yōu)秀者即授官職 2) 察舉最主要 3) 辟舉 4) 征召 2.官吏任用 1) 官吏回避制度-三互法 2) 官員七十而致仕退休 三、魏晉南北朝-九品官人法 1.內容:曹魏時,在州、郡分別設大中正、小中正,負責管理選拔和人才的推薦。由他們按照“世“狀“品等標準,將本地人士分為九等,作為吏部選拔官吏的參考依據(jù)。又稱為“九品中正制 2.評定標準: 世,即門第及出身方面的要求 狀,即才能方面的要求 品,即品行方面的要求 3.評定程序:包括郡評、州議、司徒審和尚書決 4.評價 1) 進步:通過綜合考察,按照不同等第選

55、拔任用人才; 2) 缺陷:“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四、隋唐 1.隋時,開始創(chuàng)立科舉選官制度 2.唐朝,官吏選拔方式有二: 1) 科舉,又分兩種即貢舉和制舉 2) 門蔭,又稱資蔭、蔭襲 3.唐之官吏任用 科舉考試合格者取得“出身,即做官的資格,還需通過吏部考試 4唐官吏任用限制任職回避 1) 身份限制 2) 親屬限制 3) 籍貫限制 五、宋 1.官吏選拔科舉 1) 科目:進士 2) 時間:正式確定為每三年舉行一次 3) 方式:為防作弊,創(chuàng)立“糊名考校法和“謄錄試卷法 4) 內容:重視經義策論,奠定后世以經義取士的根底 5) 程序:正式形成解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制度 6) 結果:凡殿試合格者即

56、授官職 2.官吏任用 派遣制:官品與職務別離 了解:兩宋一大弊政-冗官 六、明 1.官吏選拔方式 三途進士、舉貢、雜流并用,科舉進士為主 2.科舉程序 1) 鄉(xiāng)試秋闈 2) 會試春闈 3) 殿試狀元、榜眼、探花 3.官吏任用回避制度 1) 地域、籍貫回避 2) 親屬回避 七、清 1.官吏選拔 分為正途、異途 正途即科舉 異途包括捐納、恩蔭 2.官吏任用 侯缺制度9.3職官管理制度中古時期的職官管理制度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考核與監(jiān)察,本節(jié)主要介紹官吏考核制度,監(jiān)察制度在“司法、監(jiān)察制度一章詳細學習。 一、秦 1.運用簡單的“獎“懲手段加強管理監(jiān)督 2.對違法官吏的懲治包括: 1) 行政處分:誶訓斥

57、、貲罰款、免免職、廢撤職 2) 刑事處分 3) 民事責任:賠償損失 二、漢 1、上計制度 1) 考核范圍內容:戶口、年度賦稅、財政收入和治安 2) 考核結果:賞如升遷、增秩秩,即俸祿、官品、賜金等;罰如斥免、降謫、貶秩等 2、?六條?問事,針對地方官吏豪強 三、唐 1. 考核方式分為歲考歲課和大考 2. 考核標準:四善品行方面二十七最才能和政績方面 3. 考核結果,分為九等 四、宋 1. 考核機構:審官院考核京官和考課院考核州縣官 2. 考核程序:三級考審 3. 考核方法:磨勘法,即只要任職滿三年,沒有什么大的過錯,就可以晉升職級。 五、明 1. 考核方式分為考察與考滿 2. 考察又分為京察都

58、察院考察京官與大計地方官吏考察下屬,假設不稱職或違法失職那么依“八法處分 3. 考滿:九年為“滿 六、清 1.定期考課:主要是指京察、大計,考核標準為“四個八法;考核結果:獎勵包括引見、晉級、加俸等,處分包括罰俸、降級留任、革職等 2.平時考課:長官平時對其下屬的考課。獎勵方法包括加級和紀錄。第十章 中古經濟法律制度賦稅制度 工商業(yè)調整方面的制度 對外貿易制度10.1賦稅制度一、秦秦之賦稅以口賦、戶賦和田賦為主1.口賦人頭稅:建立在嚴格的人口登記制度根底上2.戶賦:強制分戶與秦之信奉法家法律思想有關,漢以后奉行儒教,父母在,禁止別籍異財3.田賦:出于戰(zhàn)爭需要,田賦很重二、漢一漢之人頭稅包括口賦

59、和算賦口賦,針對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征收 算賦,針對成年人征收與強制早婚政策相聯(lián)系二田稅漢初“輕徭薄賦,三十稅一即指田稅三工商稅1. 手工業(yè)稅2. 商業(yè)稅:商業(yè)營業(yè)稅稱為“市租,征收市租的官員是市嗇夫;為保證商業(yè)稅的征收,漢朝專門公布了?販賣租銖律?3. 關稅三、唐一安史之亂前:租庸調法1.均田制2.以人丁為根底征收二安史之亂后:兩稅法1.改革原因:土地兼并導致國家稅收落空2.兩稅法:1) 稅種分為戶稅和地稅2) 一年分兩次征收3) 以資產為本四、宋1.田賦1) 繼承兩稅法2) 兩種增加農民負擔的方式:支移和折變2.商稅1) 專門的稅務機關:商稅院-稅務-稅場、稅鋪2) 商稅分為過稅流通稅和

60、住稅營業(yè)稅3) 專門法規(guī):?商稅那么例?五、明一明初田賦1. 征收實物為本色2. 折為絲、棉、麻或銀、錢、絹征收,為折色二明中期以后:一條鞭法1. 主要內容1) 將各州縣的田賦、雜稅和差役合并統(tǒng)一征收2) 田賦征收除個別地區(qū)外,一律折為色銀征收3) 各項差役、雜稅統(tǒng)一折為白銀,平攤入土地,按照土地和人丁征收4) 賦稅一律由官府統(tǒng)一征收和解運2. 歷史意義1) 以貨幣稅取代實物稅,擴大了貨幣流通范圍,促進商品經濟開展2) 實行賦役合一,用繳納銀錢代替力役,實際上廢除了國家直接役使農民人身的徭役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關系3) 簡化賦稅征收程序和內容,一定程度上減輕農民負擔,減少官員舞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