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字分析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21b45085dcdf3c38b8b5b570eca2f/82921b45085dcdf3c38b8b5b570eca2f1.gif)
![3.文字分析水平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921b45085dcdf3c38b8b5b570eca2f/82921b45085dcdf3c38b8b5b570eca2f2.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 土壤酸堿度土壤酸堿度除要受重金屬含量、植物殘茬、施肥方式、鹽基飽和度、耕作措施和種植制度的影響外7- 13,還與成土母質(zhì)、土地利用方式和工業(yè)結(jié)構(gòu)及工業(yè)發(fā)展等有關(guān), 13,14。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值差異較小,其中以潮灘土壤值最大,平均為 8.26;旱地次之,為 8.08;再次是水旱,平均為 8.05,林地最小,平均為 8.03。這主要是因為潮灘受潮水沖擊含鹽量較大,值較大,而圍墾后土壤受降水和灌溉的影響脫鹽導(dǎo)致值較小。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值的差異為旱地水旱林地潮灘,土壤 p H 的變異系數(shù)均屬于小變異。這主要跟土壤是一個巨大的緩沖體
2、系,具有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外界酸堿環(huán)境的變化有關(guān)4。圖 是土壤值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值變化范圍在 7.27.86,其中大小在7.58.0 和 8.08.5 的土壤分別占 40.0%和 60.0%,兩者共占 80.0%;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值變化范圍在 7.158.75,其中大小在 7.58.0 和 8.08.5 的土壤分別占 27.8%和 44.4%,兩者共占 72.2%;在水旱輪作利用方式下,值變化范圍在 7.488.38,其中大小在 7.58.0 和 8.08.5 的土壤分別占 40.0%和 53.3%,兩者共占
3、93.3%。由此可見,崇明東灘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土壤值主要分布在 7.58.5 之間。2. 土壤有機質(zh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導(dǎo)致土壤耕墾變化的差異,不僅改變了土壤理化性質(zhì)、影響土壤肥力,還直接影響土壤有機質(zhì)的分解與轉(zhuǎn)化14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機質(zhì)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含量為 21.44 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分別為 17.37 g/kg;其次是林地,平均含量為 15.74 g/kg;灘涂的平均含量最低,為 15.05g/kg,相當(dāng)水田的70%。崇明東灘旱地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大于水田,說明旱作對土壤有機質(zhì)的積累有積極作用,而水旱輪作的耕作方式有利于有機質(zhì)的分解。長期以
4、來,人們普遍認為淹水條件會抑制土壤有機質(zhì)的分解。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土壤在淹水條件下會大量的甲烷和,可以促進有機質(zhì)的礦化(邁等, 1998;,1999;等, 2008)。這可能是水旱輪作的土壤有機質(zhì)低于旱地的原因。林地相對耕地有機質(zhì)含量較低,可能與肥料施用較少有關(guān)。而潮灘受潮水的影響,地表植被的生長過程較為微弱,因而有機物的輸入較少,所以含量偏低。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有機質(zhì)含量的差異為林地潮灘旱地水旱,這可能是由于林地表土枯枝落葉和根系密度不同造成變異性較大,而旱地和水田,由于田間管理措施及施肥水平相近,所以變異性較小。圖 是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
5、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機質(zhì)含量變化范圍在 9.8227.13g/kg,其中含量水平在 1015 g/kg 和 1520 g/kg 的土壤分別占 28.6%和42.9%,兩者共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有機質(zhì)變化范圍在 15.631.3g/kg,其集中分布在 1520 g/kg,占 55.6% ,其次是 2025 g/kg 和大于 30g/kg 的土壤各占 16.7%,三者共占 88.9%;在水旱輪作利用方式下,有機質(zhì)含量變化范圍在 11.2928.85 g/kg,其中含量在 1015 g/kg 和 1520 g/kg 的土壤分別占 20.0%和 66
6、.7%,兩者共占 86.7%。由此可見,林地、水旱輪作用地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1520g/kg 之間,而旱地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主要分布在 1520 g/kg,在 2035 g/kg 分布較為均勻。3. 土壤總氮影響土壤氮素空間分布的較多,包括成土母質(zhì)、土壤類型、土地利用類型、施肥管理、水土流失程度、坡度等17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總氮含量有所差異,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為 1.15 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為 0.99g/kg; 接著是潮灘和林地,其平均含量分別為 0.86 g/kg 和 0.82g/kg。崇明東灘土壤總氮含量的高低反映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對于各種
7、土地利用類型的影響不同。旱地和水旱的含量較高與農(nóng)業(yè)管理中施肥密切相關(guān),化肥的大量施用,導(dǎo)致了其土壤保持較高的含量。潮灘土壤由于長期受海洋潮汐鹽漬化的影響,土壤鹽分含量偏高,土體發(fā)育不明顯,理化性狀差,因而土壤總氮含量水平較低。林地由于肥料量十分有限,含量相對較低。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總氮含量的差異為潮灘林地水旱旱地,表明各樣點間全氮含量的差異潮灘土壤最大,林地和水旱次之,旱地最小。圖 是土壤全氮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變化范圍在 0.541.45 g/kg,其集中分布在 0.50.8 g/kg,
8、占 42.9% ,其次是 0.81.1g/kg,占 28.6%,兩者共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全氮變化范圍在 0.801.67 g/kg,其集中分布在 0.81.1 g/kg,占 55.6% ,其次是 1.41.7g/kg,占 33.3%,兩者共占88.9%;在水旱輪作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變化范圍在 0.561.52 g/kg,其集中分布在 0.81.1 g/kg,占 40.0% ,其次是 0.50.8 g/kg,占 33.3%,兩者共占 73.3%。由此可見,林地土壤全氮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0.50.8g/kg,而旱地、水旱輪作用地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分布在 0.81.1 g/kg。4.
9、 土壤堿解氮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堿解氮含量最高的是旱地,平均為 79.08m g/kg ;林地次之,平均含量為 74.64 m g/kg; 其次是水旱,平均含量為 61.19mg/kg;含量最低的是潮灘,僅為 41.89 mg/kg,相當(dāng)于旱地的 53%。這說明崇明東灘潮灘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受海洋潮汐的影響也較大。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堿解氮含量的差異為潮灘旱地水旱林地,表明各樣點間堿解氮含量的差異潮灘土壤仍為最大,旱地和水旱次之,林地最小。圖 是土壤堿解氮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
10、堿解氮含量變化范圍在 48.87107.99mg/kg,其集中分布在 6090 mg/kg,占 57.1% ,其次是 3060mg/kg,占28.6%,兩者共占 85.7%;在旱地利用方式下,堿解氮變化范圍在 34.90188.47mg/kg,其集中分布在 6090 mg/kg,占 44.4% ,其次是 3060mg/kg,占27.8%,兩者共占 72.2%;在水旱輪作利用方式下,堿解氮含量變化范圍在34.94101.36 mg/kg,其集中分布在 3060 mg/kg 和 6090 mg/kg,分別占 46.7%、40.0% ,兩者共占 86.7%。由此可見,林地、旱地土壤堿解氮含量均主要分
11、布集中在 6090mg/kg 之間,而水旱輪作用地土壤堿解氮含量主要分布在 3090mg/kg。5. 有效磷磷素是一種沉積性的礦物,在植物的主要營養(yǎng)元素中,磷素在風(fēng)化殼中的物質(zhì)遷移最小磷素的風(fēng)化、淋溶、富集遷移是多種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含量大小、分布格局與成土母質(zhì)、植被類型、土地利用方式等密切相關(guān)19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差異較明顯,含量最高的仍然是旱地,平均為 44.22 m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為39.22 mg/kg;其次是林地,平均含量分別為 32.26mg/kg;最低值潮灘的含量是 11.95 mg/kg,最高值旱地的含量約是潮灘的 4 倍
12、。崇明東灘旱地、水旱土壤有效磷含量明顯高于潮灘主要與農(nóng)業(yè)管理中磷肥的大量施用有關(guān),這點與總氮類似。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總氮含量的差異為林地 潮灘旱地水旱,表明各樣點間有效磷含量的差異以林地土壤最大,潮灘和旱地次之,水旱最小。圖 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含量變化范圍在 9.8986.07mg/kg,其集中分布在 1040 mg/kg,占 42.9% ,其次是 4070mg/kg,占28.6%,兩者共占 71.4%;在旱地利用方式下,有效磷變化范圍在 7.3497.69mg/kg,其中含量
13、水平在小于 10mg/kg 、1040 mg/kg、4070mg/kg 、70100mg/kg 和分別占 11.1%、38.9%、22.2%和 27.8%;在水旱輪作利用方式下,有效磷含量變化范圍在 8.9291.46 mg/kg,其集中分布在 1040 mg/kg占 40.0%,其次是 4070mg/kg,占 26.7%,兩者共占 80.0%。由此可見,林地、水旱輪作用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主要分布在 1040mg/kg 之間,而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在 10100mg/kg 分布較為均勻。6有效鉀土壤鉀含量與土壤類型、母質(zhì)風(fēng)化程度和土壤質(zhì)地等有關(guān)16。由表 可以看出,研究區(qū)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
14、有效鉀平均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含量最高的是潮灘,平均為 132.61 mg/kg ;水旱次之,平均含量為 101.36 mg/kg;其次是旱地,平均含量分別為 78.92mg/kg;最低值林地的含量是 41.78 mg/kg,最高值潮灘含量約是林地的 3 倍。受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崇明東灘潮灘土壤有效鉀含量較高,而人為的開墾和利用會降低土壤有效鉀的含量。而林地全鉀含量則顯著小于潮灘、水旱和旱地,這可能是由于水田和旱地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不斷有鉀素補充,而林地由于植被茂盛,植物消耗鉀素量大,而又得不到補充,以及由于土壤淋溶導(dǎo)致鉀素損失等造成。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東灘各樣點間有效鉀含量的差異為潮灘水旱旱地林地,表明各樣點間有效磷含量的差異以潮灘土壤最大,水旱和旱地次之,林地最小。這可能跟土壤中的有效K 都是溶解態(tài)和離子交換態(tài),很容易隨水淋溶和被植物根系吸收有關(guān)。圖 是土壤有效鉀含量在林地、旱地和水旱輪作用地三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平分布狀況,表明在林地利用方式下,有效鉀含量變化范圍在 12.8074.76mg/kg,其集中分布在 3050 mg/kg,占 57.1% ,其次是 50100mg/kg,占 28.6% ,兩者共占 85.7% ; 在旱地利用方式下, 有效鉀變化范圍在28.07146.07 mg/kg,其集中分布在 50100 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版?zhèn)€人購房合同書
- 2025合伙買車合同
- 2024-2025學(xué)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guān)系 微專題四 伴性遺傳的解題方法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預(yù)制樓板施工方案
- 肇慶鋼板樁支護施工方案
- 別墅電梯出售合同范例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 第二十九章 投影與視圖29.1 投影第2課時 正投影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Let's Go Lesson 15 In the City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自然補償管道施工方案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My classroom 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說課稿 人教PEP
- 工程類工程公司介紹完整x
- 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
- 板帶生產(chǎn)工藝熱連軋帶鋼生產(chǎn)
- 關(guān)鍵工序特殊過程培訓(xùn)課件精
- 輪機備件的管理(船舶管理課件)
- 《機修工基礎(chǔ)培訓(xùn)》課件
-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 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
- 國開行政管理論文行政組織的變革及其現(xiàn)實性研究
- 運動技能學(xué)習(xí)中的追加反饋
- 《淄博張店區(qū)停車問題治理現(xiàn)狀及優(yōu)化對策分析【開題報告+正文】15000字 》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