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識總結_第1頁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識總結_第2頁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識總結_第3頁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識總結_第4頁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知識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識總結第一節(jié):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光閃爍一一恒星;恒星衛(wèi)士一一行星;行星衛(wèi)士一一衛(wèi)星;輪廓模糊一一星云;天閃即逝一一流星;拖著長尾一一彗星;氣體和塵埃天體系統(tǒng):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地月系地月系4 太陽系總星系最高一級天體系統(tǒng):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tǒng):地月系。宇宙包括總星系和人類未探測區(qū)域。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運動特征:同向、共面、近圓結構特征:質量、體積、距離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

2、距地球最近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有適宜的溫度一一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有液態(tài)水;一一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第二節(jié):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fā)射能量,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 4H He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促進水、大氣的運動生產(chǎn)生活:太陽能、煤、石油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 黑

3、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區(qū)域突然出現(xiàn)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fā)會釋放出很強的無線電波,大量 的紫外線,X射線,丫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xiàn)太陽活動的整體性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xiàn)象;影響氣候,圖 1.13注意: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影響是太陽輻射!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地軸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恒星日 23時56分4秒,太陽日24小時自轉角速度:除兩極,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時。兩極點角速度為

4、0。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點為0。公轉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快慢)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xiàn)近日和遠日 現(xiàn)象。地球位于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于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公轉周期:1年,也稱為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于晨昏線地方時:經(jīng)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東加。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時為12點區(qū)時:全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日區(qū)跨經(jīng)度 15度個時區(qū)都以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本區(qū)的區(qū)時。相連的時區(qū) 區(qū)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5、。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jīng) 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 日期加一天。日期變更:0時區(qū)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qū)和中時區(qū)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時區(qū)=經(jīng)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北京時間:東八區(qū)區(qū)時,東經(jīng)120度地方時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jié)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度26分,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 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晨昏線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 90度,光線延長線經(jīng)過地心。(圖中紅線為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guī)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0

6、 I某地緯度一太陽直射點緯度I ,南緯用負值代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春分/秋分: 側視圖: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jīng)過地心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jīng)過地心地軸和晨昏線重合晝夜等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夏至:側視圖:日期: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 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jīng)過地心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jīng)過地心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冬至:日期: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jīng)過地心晨昏線和太陽光線

7、垂直,經(jīng)過地心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半球夜短晝長,南極圈極晝。赤道晝夜等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夏半年與冬半年:夏半年晝長大于夜長冬半年夜長大于晝長四季劃分:夏季: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太陽輻射最多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低、太陽輻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過渡季節(jié) 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第四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內部圈層地震波: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chǎn)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即地震波。特性:縱波:速

8、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fā)生變化,而某些地區(qū)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種波速發(fā)生突 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xù)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巖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tài)的軟流層,一般認 為軟流層是巖漿和地震的發(fā)源地。巖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巖石組成。包含地殼。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tài)(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tài)。、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循環(huán)運動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huán)

9、境的總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高一地理必修1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單元地球上的大氣.對流層的特點:.平流層的特點:.大氣的熱力過程:我國太陽能的分布:.對流層的特點:.平流層的特點:.大氣的熱力過程:我國太陽能的分布:.大氣的保溫效應:(大氣逆輻射強).氣溫的垂直分布:.氣溫的水平分布:海陸分布:夏季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陰天的晝夜溫差小,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O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每升高;夜晚多云,氣溫較高100m氣溫降低0.6 C。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海南島 陸地海洋,冬季 海洋陸地;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大氣對流運

10、動顯著;天氣復雜多變。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大氣平穩(wěn)有利于高空飛行;包含臭氧層。太陽輻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13h max)-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長波)(14h max)-大氣保溫。.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選擇性 臭氧-紫外線、CO-紅外線)、散射(有一點選擇性 小顆粒優(yōu)先散射短波光-蘭紫光)、反射(無選擇性 云層)。.太陽輻射(光照)的影響因素: 緯度、天氣、地勢、大氣透明度、太陽高度。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氣溫年較差: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云雨多少。變化規(guī)律:內陸沿海,大

11、陸性氣候海 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10.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成為 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一一垂直氣流(氣旋)一一陰雨(2變化規(guī)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 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10.熱力環(huán)流的性質特點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成為 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一一垂直氣流(氣旋)一一陰雨(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反氣旋)一一晴朗(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4) 來自低緯的氣流一一暖 氣流一一冷干/ J低鈍信風指 赤道假個壓帶低轉信風帶里修整高氣壓帶

12、 一極蛆依”席 /中和西風帶6代反握地低氣壓帶/朗熱帝迪”存帶一 、中怖西風帶洋性,裸地草熱力環(huán)流。它是上升一一低氣壓下沉一一高氣壓雖然氣溫降低,(5)來自高緯的(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6)來自海洋的氣流一一(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一一鋒面一一陰雨、風近地面的空.水平方向氣壓與氣溫: 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風的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13、風向:(1)風向一一風來的方向;(2)根據(jù)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13、:垂直于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若是曲線垂直于切線;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無偏轉;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北半球向右,南.高空大氣的風向 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兩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半球向左);(北半球向右,南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響,風向斜交于等壓線。.三種局地熱力環(huán)流:白天(郊區(qū)一城市、海風、谷風 )夜晚(城市一郊區(qū)、陸風、山風 ).氣壓、氣溫、高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同一高度(近地面)一氣溫高、氣壓低;氣壓低、氣溫高;不同高度一越往高,氣壓越低;近地面氣壓的高低與高

14、空相反。.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平運動并相遇)冷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后,出現(xiàn)雨(暴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暖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前,多為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出現(xiàn)的沙塵暴、夏季的暴雨、冬半年我國的寒潮(初春、秋末對農業(yè)的影響最大 )。.要求你自己繪制出 三圈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分布圖、熱力環(huán)流圖(要求繪制等溫線與等壓線 ).北半球鋒面氣旋: 氣旋中心一定是低壓,鋒面只會發(fā)育在低壓槽內,左側槽部發(fā)育冷鋒,右側槽部發(fā) 育暖鋒。北部為冷氣團,南部為暖氣團控制。.氣壓系統(tǒng)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氣旋

15、(低氣壓)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時針輻合,天氣陰雨臺風。反氣旋 扃氣壓)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順時針輻散,天氣晴朗伏旱(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qū) 7月中旬到8月中旬)。22.氣壓中心名稱海陸熱力 性質差異7月副熱帶局氣壓被大 陸的熱低壓切斷大陸印度低壓(亞洲低壓)、北美低壓海洋夏威夷局壓(北太平洋)、亞速水局壓(北大西洋)1月副極地低氣壓被大 陸的冷高壓切斷大陸蒙古-西伯利亞高壓(亞洲高壓)、北美高壓海洋阿留申低壓(北太平洋)、冰島低壓(北大西洋)23.風壓帶成因與特性:風向氣候 影響風壓帶名稱(個數(shù))成因特征氣候 影響北半球南半球極地高氣壓帶21熱力原因冷高壓:冷干東北東南冷干極地東風帶2副極

16、地低氣壓帶2動力原因冷低壓溫濕西南西北溫濕中緯西風帶21副熱帶局氣壓帶2動力原因熱高壓干熱東北東南干燥低緯信風帶2赤道低氣壓帶1熱力原因熱低壓二濕熱2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5.東亞、南亞季風環(huán)流:東業(yè)季風南亞季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性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失:世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季風夏季風冬季風夏季風冬季風源地副熱帶太平洋西伯利亞-家占印度洋赤道附近海域西伯利亞-家占風向東南西北西南東北性質溫暖濕潤寒冷干燥溫暖濕潤低溫干燥強弱冬季風強力夏季風夏季風強于冬季風影響范H我國東部、朝日我國大部、朝日印度半島、

17、中南半島、我國西南26.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北半球反氣旋南半球氣旋北半球氣旋南郛般氣旋雨帶的移動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梅雨(準靜止鋒);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華南再一次經(jīng)歷短暫的雨期。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我國水旱災害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大陸性與海

18、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分析):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氣.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分析):大陸性氣候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月,最低氣溫1月,年降水量少,且海洋性氣候日較差、 年較差小,最熱 冷月2月,年降水量多,且各月較為.幾種氣候類型的大氣狀況和成因、特冷熱月最冷月最熱月月均溫15C0-15 C10C僅三個月10C1200 mm400 mm100mm有無28.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除下表外,熟記模式圖-見下一頁本單元結束部分):北半球為例溫最高月 7 各月不平均 月8月、最 平均。點:氣大氣環(huán)流狀況特征降水特征熱干閑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全年局溫多雨年雨型溫帶海洋性氣候位

19、于溫帶大陸西海岸,常年受西風帶影響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全年降水均勻地中海氣候位于亞熱帶大陸西海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影響冬季溫和多雨, 夏季炎熱干燥冬雨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終年局溫,分十濕兩季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 冬季盛行來自大陸內部的偏北風終年局溫,分旱雨兩季亞熱帶(性濕潤) 季風氣候冬季溫和少雨, 夏季高溫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局溫多雨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熱帶局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降水稀少終年局溫少雨少雨型.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

20、素直接造成的災害。臺風:在西北太平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危害包括:狂風、暴雨、風暴潮。預防措施:加強研究、檢測預報工作;做好宣傳減小措施;研究抗風作物減少 農業(yè)損失;加強國際合作。寒潮:一次冷空氣入侵,使氣溫 24小時內降低10c以上,最低氣溫降至 5c以下。危害:降溫、大風、 大雪、凍雨。預防措施:加強預報工作,提前發(fā)布預報信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提前做好防寒準備。.主要大氣環(huán)境問題: 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臭氧層破壞(氟氯燃消耗 Q)、酸雨(S。、NO).溫室效應(全球彳暖)影響: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qū)與低平島國被淹沒;對農業(yè)的影響:低緯度地區(qū)減產(chǎn)

21、,高緯度地區(qū)增產(chǎn);影響水循環(huán):增加降水極端異常天氣事件,地表徑流改變(南方降水最多,北方減少)。應對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發(fā)展新能源,多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 技術和效率;減少消費減少廢棄物排放盡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災。增加溫室氣體吸收:植樹造林,保護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術。適應氣候變化措施:培養(yǎng)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建設水利設施,防止降水突發(fā)事件 和海水入侵。.綠化的環(huán)境效益: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和CO的平衡,凈化空氣。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

22、音、美化環(huán)境。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單元地球上的水1.水循環(huán):按其發(fā)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huán)(最重要)、陸地內循環(huán)、海上內循環(huán)(水量最大)。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徑流。它的重要意義在于: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是地球上最活躍的能量交換和物質程之一;又是海陸間聯(lián)系的主要 還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 動,不斷塑造地表形態(tài)。水資源:廣義:水圈內的水量總體; 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人類常用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資源的開源措施:合理開發(fā)利用 水,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海 化,人工增雨;節(jié)流措施:加強 高節(jié)水意識,改進農業(yè)灌溉技 高水資源重復

23、利用率。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丸邛漏:洋委秘”太仲內學太隧東呷熱評猶太壞就/j.1南熱看高度(干)70.利10W *苔愿、夠70,更宏帝大隨雁懶注海洋源,大403更熱帶沙漠窿熱草同工桂地中海球上最活躍的能量交換和物質程之一;又是海陸間聯(lián)系的主要 還是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 動,不斷塑造地表形態(tài)。水資源:廣義:水圈內的水量總體; 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人類常用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資源的開源措施:合理開發(fā)利用 水,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海 化,人工增雨;節(jié)流措施:加強 高節(jié)水意識,改進農業(yè)灌溉技 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

24、流其徑丸邛漏:洋委秘”太仲內學太隧東呷熱評猶太壞就/j.1南熱看高度(干)70.利10W *苔愿、夠70,更宏帝大隨雁懶注海洋源,大403更熱帶沙漠窿熱草同工桂地中海曲姓一 嫌*粒 / 20,冬春干( xg 辜歲干玳庵苗而 夏工轉移過 紐帶; 環(huán)運狹義: 資源:水。地下 水淡 教育提 術,提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工功電節(jié);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工功電節(jié);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季節(jié)性積雪

25、融化,春季有一次洪峰,主要分布在之是寒流枯水 期、海標準特點舉例風海流大氣運動近地囿風除赤道逆流外的緯向(東西向)洋流成之是寒流枯水 期、海標準特點舉例風海流大氣運動近地囿風除赤道逆流外的緯向(東西向)洋流成溫度經(jīng)向(南北向)洋流中的暖流因密度流鹽度海峽(曼德7S峽:印度洋-紅海;霍爾木茲:印度洋-波斯分灣;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一地中海;波羅的海大西洋)類補償流水平向經(jīng)向(南北向)洋流中的寒流垂直向眾多輔導資料用秘魯寒流舉例(有待七t論)按照性質將洋流分為:寒流、暖流。洋流名稱,季節(jié)風向變流分布模式逆、東寒西暖。我國東北地區(qū);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冬季有斷流現(xiàn)象,主要分布在我

26、國西北 地區(qū)。地下水與湖泊水都和河流水互相補給,它們均在河流的枯水期對河流水進行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削洪補枯的調蓄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下水補給的河流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最小,主要在我國西南地區(qū)。.海水等溫線的判讀: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流。.影響海水鹽度因素一一鹽度增加(蒸發(fā)量降水量、暖流、沿岸河 期、海域結冰),鹽度減弱(降水量蒸發(fā)量、寒流、沿岸河流洪水 域融冰)。試分析右圖中五點各自鹽度高低的成因。.洋流的形成:定向風(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注:請在上圖中填上相應的 注意北印度

27、洋季風洋流的 化。.洋流的分布(畫一畫上頁洋 圖-“8/0 ” 圖):中低緯度環(huán)流:北順南北半球中高緯環(huán)流:呈逆時針,東暖西寒。南半球40-60度海區(qū)形成西風漂流,高緯為南極環(huán)流,兩者均為寒流。北印度洋洋面形成季風洋流,夏順冬逆。.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影響氣候(暖流一增溫增濕,寒流一減溫減濕對氣候類型分布的影響: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西岸的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大陸東部的熱帶雨林氣候);影響海洋生物-漁場;影響航海(海峽口密度流、哥倫布、三角貿易、鄭和下西洋 );影響海洋污染。8.主要漁場:舟山漁場 臺灣暖流(日本暖流)vs沿岸流(黃海南下的冷水)。大范圍漁場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東

28、北太平洋東照太平洋東南大西洋代表性漁場北海道紐芬蘭北海秘魯寒暖流交匯 或上升流日本暖流(黑潮) 千島寒流(親潮)墨西哥灣暖流 拉伸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東格陵蘭寒流(北冰洋南卜的冷水)沿岸上升流 (秘魯寒流)本格拉寒流 (上升流)9.形成漁場的自然因素: 溫帶大陸架;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江河入???。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單元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土深17km,陸殼均深33km,洋殼均深6-7km)、地幔(莫 霍面一古登堡面 2900km深處)、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板塊及其劃分: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

29、極洲板塊。.板塊邊界與地貌:生長邊界(海嶺、斷層)一板塊張裂一形成裂谷、海洋 (如紅海、大西洋)、海嶺(大洋中脊、海底山脈、 冰島)。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一板塊擠壓一大洋與大陸板塊碰撞一形成海溝(如馬里亞納海溝)、島弧鏈(西太平洋)、海岸山脈(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地裂縫(雅魯藏布江谷地)。.地震波與地理圈層知識簡述:地震波縱波速度快,能通過固體、液體、氣體傳播橫波速度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不連續(xù)面莫霍面界面以卜,縱波、橫波速度明顯加快古登堡面界面以F,縱波速度下降,橫波消失地球的 內部圈層地殼莫霍界面以上,由巖石組成,平均厚度33km(大陸部分)地幔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上地幔上部存在

30、軟流層,該層波速最快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的 外部圈層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由水體組成、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5.巖石成因分類: 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6.地殼物質循環(huán): 巖漿冷卻凝固一巖漿巖-外力一沉積巖-變質一變質巖-熔化一巖漿*即戰(zhàn)理一片北隹修、迄.9/女質推用司+溶化4IH 況快巖 IT 談詈 1_支宣作用n一沉積巖冷卻凝闔安質巖貿化,沉積巖冷卻凝闔安質巖貿化,.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構建地表的崎

31、嶇不平。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等),使地表趨于平坦。.地質構造的類型: 褶皺(背斜-中心老兩翼新、向斜-中間新兩翼老),斷層(上升盤一地壘、下降盤一 地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侵蝕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一地形倒置。背斜頂部受張力,易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渭河和汾河谷地。.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背斜處開鑿隧道)應避開斷層。.火山:多分布于地殼薄弱地帶,沿地表裂隙流出,形成熔巖高原,如東非高原;若沿中央噴出口或管 道噴出,形成火山。

32、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錐形成。.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流水侵蝕一一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流水沉積一一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I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風力侵蝕一一風蝕溝谷、風蝕洼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風力沉積一一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河流地貌的發(fā)育:知識點梳理河流侵蝕 地貌成因概念溯源侵蝕河流侵蝕地面形成的各種地表形態(tài) 向河流源頭侵蝕,增加河谷長度P 下蝕:侵蝕垂直于地面,加深河床,河谷向縱深發(fā)展側蝕向兩岸侵蝕,谷底變寬,河谷向橫向發(fā)展河谷溝谷季節(jié)性、間斷性流水侵蝕地面形成谷地初期河谷 中期河谷集水面積小,橫剖面呈“ V”字型 出現(xiàn)連續(xù)的河灣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