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試卷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1.gif)
![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試卷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2.gif)
![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試卷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3.gif)
![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試卷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4.gif)
![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試卷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eff75e236b0bd1cd0ae157ebe200964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公衛(wèi)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一.綜合考核題庫(共35題)1.簡要病史:女性,43歲,黃色水樣便3天,煩躁不安4小時。初步診斷:霍亂。正確答案:問診內容1現病史(1)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腹瀉起病緩急,排便次數,大便性狀、氣味和量;是否伴有口渴、心悸、頭暈等脫水癥狀;煩躁不安等神經系統(tǒng)表現;發(fā)病誘因,有無不潔飲食史;有無發(fā)熱、惡心、嘔吐、腹脹,以及皮疹等伴隨癥狀;發(fā)病以來飲食、睡眠、尿量有無改變。(2)診療經過:是否做過相關檢查,結果怎樣;是否做過相關治療。2相關病史(1)有無藥物過敏史;(2)與疾病有關病史:有無傳染病人接觸史,或
2、疑似病人接觸史,有無疾病疫區(qū)接觸史,有無類似癥狀發(fā)作。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基本知識正確答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性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類中傳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l是不斷變化的,其寄生的動物(又叫宿主)范圍會不斷擴大,可感染虎、家貓等哺乳動物,正常家鴨攜帶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豬體內更常被檢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類。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傳染病防治法中規(guī)定的按甲類傳染病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的乙類傳染病。禽流感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傳染給人,
3、也可經過眼結膜和破損皮膚引起感染,人直接接觸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糞便或直接接觸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忌先烁腥靖咧虏⌒郧萘鞲泻?,起病很急,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現為發(fā)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持續(xù)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除了上述表現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癥患者還可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甚至可導致死亡。3.霍亂的防控關鍵點正確答案:開展腹瀉病人與霍亂重點人群、外環(huán)境及流行因素等方面的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傳染源和外環(huán)境污染情況。對病人、疑似病人、帶菌者隔離治療。對疫點內人群要進行登記,
4、采便送檢,預防投藥,醫(yī)學觀察5天。垃圾、廢物、病人的吐瀉物及污染的物品和環(huán)境,必須嚴格消毒,污水須消毒處理后排放。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藥物滅蠅、消除其孳生地。4.狂犬病正確答案:一、概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人獸共患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袢∈侨祟惒∷缆首罡?100%死亡)、始終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的傳染病??袢∮质峭耆軌蝾A防,最能體現預防為主衛(wèi)生方針的疾病。二、流行病學(一)流行特征1地區(qū)分布 狂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地理分布廣泛,除南極洲和大洋洲(近年有個別報道)外,全世界各大洲均有發(fā)生或流行。當前,全世界約23以上國家或地區(qū)存在動物和人間狂犬病。
5、東南亞、中東、北美、東非、中南美和東歐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而西歐人的狂犬病病例卻甚少。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經濟落后等種種原因,犬、貓等家畜的狂犬病均未得到控制,是人間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有的國家或地區(qū)狂犬病流行仍有上升趨勢。在我國,狂犬病幾乎遍及各省。主要分布在農村,可能與農村養(yǎng)犬密度大、犬的免疫率低等諸多因素有關,但各地區(qū)分布情況隨地域不同亦有差異。2流行季節(jié)從季節(jié)分布來看,本病全年均可發(fā)生,無明顯的季節(jié)高峰,但一般以溫暖季節(jié)(711月)發(fā)病較多。在流行季節(jié)較明顯的地區(qū),常以春夏之交和夏季相對較多,冬季相對較少。人間狂犬病春末、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數相對多可能與犬的發(fā)情季節(jié)易傷人,人群戶外活動多
6、,衣服單薄容易暴露,且暴露后傷勢嚴重有關。3人群分布 各年齡組的人群均對狂犬病易感,不同性別、年齡、職業(yè)的差異系因接觸疫源動物機會的多少有所不同所致。不同地區(qū)的人群分布也存在較大差異。感染率差別的主要原因與犬免疫密度、暴露后傷口處理以及人們對狂犬病的防治知識知曉程度等因素有關。(二)流行形式 絕大多數以散發(fā)為主,亦有局部聚集性疫情報告。(三)影響狂犬病發(fā)病的因素1疫苗和抗血清的使用 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傷以后,如能及時、正確地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再加狂犬病疫苗預防接種,一般不會發(fā)生狂犬病,免疫失敗的比率極低,這是影響狂犬病發(fā)病的一個最有力的人為因素??袢”┞墩呓邮苤委熜灶A防
7、注射時,能否做到及時、全程而有效的免疫預防是十分重要的。2咬傷的性質 狂犬病病毒通常是通過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進入人和動物體內的。即使無黏膜損傷,病毒亦可經正常黏膜侵入機體。感染狂犬病的動物咬、抓傷人或舔了皮膚、黏膜后,其唾液污染傷口、黏膜可引起發(fā)病。人被狂犬病動物致傷的部位、致傷程度與發(fā)病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被瘋動物致傷頭、面和頸部等那些靠近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部位或周圍神經豐富的部位,比咬傷四肢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高,且潛伏期較短。多部位咬傷比單一部位咬傷容易發(fā)病,且潛伏期較短。咬傷嚴重,傷口深者比淺表損傷容易發(fā)病,潛伏期也較短。3咬傷的先后順序 發(fā)病與否與咬傷先后有明顯的關系,即先被咬傷者發(fā)病多,病情
8、嚴重,后被咬傷者發(fā)病少或不發(fā)病。4傷口處理 人被可疑動物致傷后,如果及時對傷口進行規(guī)范處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療,則可大大減少發(fā)病的危險。傷口處理是狂犬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線。傷口的處理,最重要的是及時、正確。傷口不進行處理、處理不及時或不正確,不僅可以增加感染患病機會,而且潛伏期可縮短。5其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生物因素影響狂犬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如犬和野生動物免疫和管理情況等。(四)潛伏期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13個月,長可達1年以上,平均約為66.9天,多數病例的潛伏期集中于3090天。短于15天,超過一年以上者罕見。(五)傳染源 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從全世界來看,
9、最重要的狂犬病疫源動物當數家犬。但是,理論上幾乎所有溫血動物,包括鳥類都可感染狂犬病毒,并將病毒傳染給人。然而,不同的動物傳播狂犬病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國狂犬病的動物傳染源除犬、貓、豬、牛、羊等家畜外,還有鼬獾、鼠、狼、梅花鹿、熊、豹、刺猬、野豬、狐等野生動物。(六)傳播途徑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還可通過組織(如角膜)、器官移植手術將狂犬病傳播他人,另外,還有呼吸道、消化道或通過唾液直接或間接污染健康人未愈合的傷口而傳播狂犬病的可能性。(七)易感人群 人類對狂犬病普遍易感。三、診斷標準(一)診斷依據1流行病學史 有被犬、貓、野生食肉動物以及食蟲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動物咬傷、抓傷、
10、舔黏膜或未愈合傷口的感染史。2臨床表現(1)狂躁型:狂躁型是我國最常見的類型。主要表現:在愈合的傷口及其神經支配區(qū)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常感覺,以后出現高度興奮、恐水、怕風、陣發(fā)性咽肌痙攣和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等。逐漸發(fā)生全身遲緩性麻痹,最終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2)麻痹型:麻痹型在我國較少見。臨床表現為:前驅期多為高熱、頭痛、嘔吐及咬傷處疼痛等,無興奮期和恐水癥狀,亦無咽喉痙攣和吞咽困難等表現。前驅期后即出現四肢無力、麻痹癥狀,麻痹多開始于肢體被咬處,然后呈放射狀向四周蔓延。部分或者全部肌肉癱瘓,咽喉肌、聲帶麻痹而失音,故稱啞狂犬病。3實驗室檢查(1)直
11、接熒光抗體法(DFA)或ELISA法:檢測患者唾液,腦脊液或頸后帶毛囊的皮膚組織標本中狂犬病毒抗體陽性,或用RT-PCR檢測狂犬病毒核酸陽性。(2)細胞培養(yǎng)方法:從患者唾液、腦脊液等標本中分離到狂犬病病毒。(3)腦組織檢測:尸檢腦組織標本,用直接熒光抗體法或ELISA法檢測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RT-PCR檢測狂犬病病毒核酸陽性、細胞培養(yǎng)方法分離到狂犬病病毒。(二)診斷原則 根據患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病例確診需要實驗室檢查證據。(三)診斷1臨床診斷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項:(1)符合臨床表現(1);(2)符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2)。2確診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加上實
12、驗室檢查(1)、(2)、(3)中的任何一項者。(四)鑒別診斷 需要與狂犬病恐懼癥、破傷風、病毒性腦膜腦炎、脊髓灰質炎等鑒別。5.肺結核的疾病概述肺正確答案: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肺內生長繁殖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根據病變特點,可分為原發(fā)性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浸潤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表現以低熱、乏力、食欲缺乏、盜汗為全身癥狀,可有咳嗽、咳干酪樣膿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呼吸道表現。肺結核仍是21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也是我國重點控制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6.細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疾病概述正確答案: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13、,故亦稱為志賀菌病。以直腸、乙狀結腸的炎癥與潰瘍?yōu)橹饕±碜兓?。主要臨床表現為畏寒高熱、腹痛、腹瀉、排黏液膿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本病終年散發(fā),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在衛(wèi)生條件差的國家或地區(qū)發(fā)病率高。我國近年來發(fā)病下降,但仍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結核病的法定傳染病。阿米巴痢疾是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所致的腸道感染,主要病變在近端結腸和盲腸。臨床表現輕重懸殊,典型表現是黏液膿血便等痢疾樣癥狀,也稱為阿米巴腸病。7.簡要病史:女性,13歲,畏寒高熱、腹股溝腫塊3天。初步診斷:腺鼠疫。正確答案:問診內容:1現病史(1)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發(fā)熱的程度,熱型,持續(xù)的時間;
14、腹股溝腫塊的大小、數量、質地、有無紅腫、壓痛,身體其他部位是否有相同表現;是否伴隨有皮疹、結膜充血、肝脾腫大;發(fā)病誘因;全身狀態(tài):發(fā)病以來飲食、睡眠、大小便是否發(fā)生變化。(2)診療經過:發(fā)病后做過哪些檢查,結果怎樣;是否做過相關治療。2相關病史(1)有無藥物過敏史。(2)與疾病有關的病史:有無疫區(qū)接觸史,當地有無流行病,既往有無類似癥狀發(fā)作。8.細菌性痢疾的控制關鍵點正確答案:對痢疾的防控應加強水源衛(wèi)生管理,防止污染,并不斷改善飲水設施,保證飲水安全。對食品企業(yè)、冷飲企業(yè)的制品,食品經營單位出售的食品,嚴格地進行定期監(jiān)測,提高飲食衛(wèi)生水平。開展糞便、垃圾、污水處理方法的研究,逐步實現無害化。認
15、真做好飲食、供水、保育等人員定期的帶菌和治療管理工作。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防蠅滅蠅,消滅蒼蠅孳生地。開展腹瀉病人、重點人群及外環(huán)境的痢疾病原學,痢疾菌型分布、變遷,耐藥性分布等為主要內容的監(jiān)測,以及時發(fā)現傳染源,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利用多種形式,普及衛(wèi)生知識,提高群眾自我保健能力,防止病從口入。9.簡要病史:女性,31歲,發(fā)熱13天,全身出現皮疹2天。初步診斷:傷寒。正確答案:問診內容1現病史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1)發(fā)熱情況、熱型、具體溫度、有無寒戰(zhàn)。(2)皮疹大小、色澤,是否突出皮面,壓之是否褪色出疹順序等。(3)發(fā)病誘因,起病緩急,有無咽痛、咳嗽等上感癥狀。(4)有無食欲缺乏
16、、腹脹、便秘或腹瀉、神志改變等伴隨表現。診療經過:是否進行過相關檢查,檢查結果怎樣。有無進行治療,效果如何。2有關病史(1)藥物過敏史。(2)與該病有關的其他病史:當地有無流行病史,有無疫水疫區(qū)接觸史,有無結核病史等。10.麻疹正確答案: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熱、流涕、眼結膜炎、咳嗽及特殊的口腔黏膜斑及皮膚斑丘疹。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與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活力。所有分離到的麻疹病毒其抗原性均相同,無亞型,但在組織培養(yǎng)多次傳代后可減低致病力及免疫性。人類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猴也易感染,實驗室中尚可感染小白鼠和倉鼠。麻疹病毒在體外極不穩(wěn)定,對熱、
17、紫外線及脂肪溶劑如乙醚、氯仿極敏感,在56 30分鐘即滅活,pH=7時生存好,pH5或10時均被滅活。隨飛沫排出的病毒在室溫下其活力至少維持34小時,若病毒懸存于含有蛋白質的物質中,其存活時間可延長。(一)傳染源的控制措施急性患者為麻疹的唯一傳染源。無癥狀的帶病毒者或隱性感染者極少,并認為傳染性較低?;颊邚臐摲谧詈?2天(即接觸患者后910天)起都具有傳染性,前驅期最顯著,出疹后即很快減低,疹退時一般已無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結膜分泌物、痰、尿、血液中,特別在白細胞內部都帶有麻疹病毒,故一般從接觸病人后7天起到出疹后5天均應隔離。發(fā)現疑似或診斷病例,應立即隔離,隔離期直至出疹后5天
18、。并發(fā)肺炎者延長隔離期至出疹后10天。同時對病人進行對癥治療和防治并發(fā)癥。(二)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麻疹的傳播途徑主要由急性期病人直接經呼吸道傳播,病毒隨飛沫到達受染者鼻部,也可能經眼結膜侵入。在密切接觸的兒童之間也可經污染病毒的手傳播,經第二者或間接傳播的機會很少。麻疹的傳染性極強。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常開窗換氣,定期消毒等可一定程度上切斷麻疹的傳播途徑。(三)易感人群的保護措施未患過麻疹,也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為易感者。易感者接觸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麻疹的免疫預防:1對易感兒童實行麻疹減毒活疫苗普種,是預防本病的首要措施。常規(guī)免疫(初免)定為8月齡進行,根據人群對麻疹免疫力的監(jiān)測,當免疫力減
19、低時應進行疫苗再免疫。為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種的成功率應保證活疫苗的冷鏈保藏和運輸,并接種足夠的劑量。2對病人周圍未發(fā)病的易感人群可實施麻疹減毒活疫苗的應急接種,應急接種覆蓋面宜廣,實施時間要盡早,應在接觸病人的3日內接種。3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中年幼、體弱或具有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禁忌證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價麻疹抗體的人丙種(血漿或胎盤)球蛋白制劑作被動免疫。對麻疹接觸者的被動免疫,強調接觸后立即注射,注射越早預防效果越好。接觸后5天內采用足量丙球,可達到不發(fā)病目的;5天后注射只能起到減輕癥狀作用。常用10%人血丙種球蛋白,劑量為0.2ml/kG體重,或入胎盤血丙種球蛋白,劑量為05ml/kG
20、體重,采用肌內注射。其免疫作用一般只能維持24周。4與病人密切接觸而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易感兒童應檢疫21天。11.艾滋病病例調查和處置正確答案:(一)不需要對HIV陽性者隔離 隔離是無效和不當措施。對所有住院病人實施普遍防護措施。對AIDS病人實施針對血液、性和母嬰傳播途徑的防護。(二)隨時消毒 對血液或體液污染的、被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設備、物品等進行消毒,使用含氯制劑或可有效殺滅結核桿菌的殺菌劑進行消毒。(三)病人及其性伴不能捐獻血液、血漿、器官、組織、細胞、精子或母乳。(四)接觸者和傳染源告知 任何可能的時候,感染者應當明確告知性伴和共用針頭者。醫(yī)務人員執(zhí)行告知僅限于下列情況:病例在咨詢
21、后仍拒絕告知伙伴,且醫(yī)務人員保證告知不會給指征病人帶來傷害。注意保護病人隱私。(五)抗病毒治療 及早對感染進行診斷,常規(guī)開展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和治療機會性感染。管理AIDS病人,監(jiān)測病毒載量和CD4+細胞計數。青少年和孕婦采用特殊治療方案。(六)暴露后預防 對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污染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人員實施暴露后預防?;A方案是使用齊多夫定和拉米夫定,療程4周;擴大方案增加了茚地那韋。12.麻疹的疾病概述正確答案: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有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內有科普利克斑以及皮膚出現斑丘疹為特征。年齡組較低的患兒由于疹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常引起呼吸系
22、統(tǒng)繼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使病情加劇。13.病歷摘要:男性,21歲,餐飲業(yè)職工。發(fā)熱、皮膚潮紅5天,伴全身酸痛、頭痛4天?;颊?天前開始發(fā)熱及顏面、頸、胸部皮膚潮紅,熱度在3940之間,無寒戰(zhàn)、咳嗽、咳痰等。4天前開始出現全身酸痛、頭痛,為脹痛,偶感腎區(qū)酸痛。發(fā)病以來,精神差,食欲減退,伴間斷惡心、嘔吐,睡眠較差,尿量減少,大便無明顯異常。體格檢查:T 39.2,P 90次分,R 19次分,BP 80/60mmHg。自主體位,急性熱病容。顏面、胸、頸部皮膚充血,腋下及胸背部尚可見條索點狀淤點。結膜充血,軟腭部可見針尖樣出血點。心肺部無明顯異常。腹部平坦,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腎區(qū)有叩擊痛,移動性
23、濁音(-),腸鳴音正常。神經系統(tǒng)無陽性體征。實驗室檢查:WBC 2110L,N 0. 45,L 0.55,Hb 135gL,RBC 6.510/L,PLT 7210/L。尿常規(guī),蛋白(+);糞常規(guī)正常。正確答案:診斷及診斷依據1診斷流行性出血熱。2診斷依據(1)發(fā)熱,呈稽留熱,無咳嗽、咳痰等上感癥狀。(2)結膜充血、皮膚潮紅,局部皮膚黏膜有出血點等毛細血管損害表現。(3)全身酸痛、頭痛等全身中毒癥狀,尚伴有食欲減退等胃腸道癥狀。(4)血壓較低,尿量減少,考慮有進入低血壓休克期可能。(5)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很高,淋巴為主(可進一步檢查異形淋巴細胞)。(6)偶感腰痛,腎區(qū)叩擊痛尿常規(guī)蛋白很高,提示腎
24、臟損害。(7)有鼠類接觸史。14.簡要病史:女性,發(fā)熱、腎區(qū)痛、皮膚潮紅4天。初步診斷:流行性出血熱。正確答案:問診內容1現病史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1)發(fā)熱的熱度,是持續(xù)性還是間斷性,發(fā)熱的規(guī)律。(2)腎區(qū)痛的性質,有無陣發(fā)性加重或緩解因素;(3)皮膚潮紅的部位,有無斑丘疹出血點,有無水腫;(4)發(fā)病誘因,有無受涼等。(5)有無寒戰(zhàn)、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伴隨癥狀。(6)飲食、睡眠、大小便、體重有無變化。診療經過:發(fā)病以來是否到醫(yī)院就診,曾做過哪些檢查及檢查結果如何;曾做過哪些治療,療程與療效如何。2相關病史(1)有無藥物過敏史。(2)與該病有關的其他病史:職業(yè)史,有無疫水疫區(qū)
25、接觸史,當地有無流行病,有無鼠類接觸史,既往有無類似癥狀發(fā)作。15.細菌性痢疾預防正確答案:(一)監(jiān)測1腹瀉病人監(jiān)測 在醫(yī)療機構的腸道門診開展菌痢監(jiān)測,有專職醫(yī)生對腹瀉患者進行登記,發(fā)現疑似患者采樣檢測,膿血便患者重點進行糞檢。診斷為臨床或確診病例要及時進行網絡直報。2重點人群監(jiān)測 根據需要對轄區(qū)內的重點人群進行監(jiān)測,包括密切接觸者、醫(yī)務人員、飲食行業(yè)人員、水管糞管人員、清潔工人、一年內有痢疾史者、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痢疾患者及其他有流行病學指征者,監(jiān)測方法以糞便細菌培養(yǎng)為主。3外環(huán)境和水源監(jiān)測 病家周圍環(huán)境,如廁所、糞坑、飲用水源、塘水、污水坑等。4食品監(jiān)測 重點采集被患者和帶菌者以及蒼蠅污染的可
26、疑食品。5病原學監(jiān)測 對監(jiān)測點和面上檢測分離到的菌痢病例菌株進行菌群分型鑒定和藥敏試驗等;掌握菌型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不同時期的菌株藥敏譜,可指導臨床用藥。(二)健康教育 采用多種形式在學校、工地、社區(qū)群眾宣傳菌痢的傳播途徑與防治知識,搞好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不食不潔食品,不喝生水、不亂倒垃圾,提高群眾自我防病意識。發(fā)生腹瀉主動到醫(yī)院腸道門診去就診。(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 開展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認真做好三管一滅工作。(四)加強飲水、食品、幼托等行業(yè)衛(wèi)生管理 做好水源保護,定期開展水源與自來水廠水的監(jiān)測;加強食品的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尤其學校、幼托、集體單位食堂以及外來人口集聚
27、地的衛(wèi)生管理。(五)重點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管理 對飲食制售人員、炊管人員、水源管理人員、托幼機構保教人員等重點行業(yè)人群,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及糞便培養(yǎng),以便盡早發(fā)現病例。對新調入的人員必須在上崗前進行健康體檢和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六)糞便與環(huán)境污物衛(wèi)生管理 農村糞缸與廁所要遠離飲用水源,要做好糞便無害化;醫(yī)療機構的糞便與污水要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城鎮(zhèn)要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處理;每年結合愛國衛(wèi)生運動,經常進行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藥物消滅蒼蠅等,消除蒼蠅孳生場所。16.簡要病史:男性,7歲,腹痛、膿血樣大便2天。初步診斷:急性細菌性痢疾。正確答案:問診內容1現病史(1)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發(fā)病誘因,
28、有無不潔食物飲用史;血便的顏色深淺,量,每日排便次數,便血形式,有無里急后重表現;伴隨癥狀,有無發(fā)熱、反酸、嘔吐、頭暈、意識障礙;腹痛的性質,部位;一般情況:發(fā)病以來食欲、尿量、睡眠等情況。(2)診療經過:是否到醫(yī)院看過,做過哪些檢查;治療情況如何。2相關病史(1)是否有藥物過敏史。(2)與該病有關的其他病史:當地有無傳染病史,家中有無病人或疑似病例。17.病毒性肝炎的疾病概述正確答案: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按病原學分類,目前確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過實驗診斷排除上述類型肝炎者稱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發(fā)現的庚型肝炎
29、病毒和輸血傳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論。甲型和戊型經糞一口途徑傳播,乙型、丙型、丁型主要經血液、體液等胃腸外途徑傳播。各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相似,以疲乏、食欲減退、厭油、肝大、肝功能異常為主,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現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型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數病例可發(fā)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目前對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過疫苗預防。18.流感控制的關鍵點正確答案:(一)控制治療傳染源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呼吸道隔離1周或至主要癥狀消失。(二)切斷傳播途徑1流行期間,避免集會或集體娛樂活動,老幼病殘易感者少去公共場所,注意通風,必要時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30、2醫(yī)護人員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3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三)疫苗預防滅活疫苗:效果較好,接種對象為老人、兒童、嚴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觸患者的人員。減毒活疫苗:采用噴鼻法接種。(四)藥物預防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發(fā)病者,對甲型流感有一定預防作用,對乙型流感無效。(五)預防流感的幾種常用小措施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3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4秋冬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5多飲開水,多吃清淡食物。6注射流感疫苗。19.2007年6月10日以來,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qū),平均每日因發(fā)熱等癥狀到校醫(yī)室就診的學生人
31、數達23例,為平日就診數的3倍;目前累計就診人數已達138例,患者的主要癥狀為發(fā)熱、頭痛、畏寒、流涕等。衛(wèi)生部門經調查和采集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確認為甲3型流感。問題:1針對當時的疫情狀況你認為應如何開展工作?2請你制訂本次疫情調查的調查方案(簡要敘述主要的內容)?3你在撰寫本次疫情調查報告時,準備包括哪些內容?正確答案:1診斷明確,應立即著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1)控制治療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對學校場所進行消毒,注意通風,必要時避免集會或集體娛樂活動?;颊哂镁呒胺置谖飶氐紫?。進行學生宣教,勤洗手、防交叉感染。(3)保護易感人群:讓學校師生注意多飲開水,多吃清淡食物。必要時可進行疫
32、苗預防或藥物預防。2調查方案包括以下內容(1)調查目的:如核實診斷;掌握本次疫情的流行強度;明確引起本次疫情的因素;采取防治措施,評價措施的效果。(2)調查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3)調查內容:核實診斷,評估疫情;收集疫情發(fā)生地區(qū)相關的信息;對病例進行調查;了解和不斷修正預防措施;描述病例的三間分布;采取措施并對措施效果進行評價。(4)調查表設計。3在疫情調查結束后撰寫結案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標題、前言、事件發(fā)生概況、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評價、調查結論與趨勢分析、下一步建議、報告單位和報告日期。20.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正確答案:(一)基本知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經
33、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流腦在化膿性腦膜炎的發(fā)病率中居首位。主要臨床表現是突發(fā)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和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可有敗血癥休克及腦實質損害,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本病多見于冬春季,兒童發(fā)病率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體是腦膜炎奈瑟菌(又稱腦膜炎球菌),屬奈瑟菌屬,為g雙球菌,菌體呈腎形或豆形,僅存在于人體,可自帶菌者鼻咽部及患者血液、腦脊液、皮膚瘀點中發(fā)現。在腦脊液及瘀點涂片中,該菌多見于中性粒細胞內。本菌為專性需氧菌,在巧克力色血瓊脂平板、510co、ph7476下最易生長。本菌按其表面特異性多糖抗原之不同,可分為13個群,其中以a、b、c三群最常見,占90以上。
34、c群致病力最強,b群次之,y群最弱。我國流行菌株一直是a群,占90以上,某些地區(qū)b群流行有上升之勢。近年發(fā)現本菌對磺胺耐藥,以c、b群最嚴重,a群亦上升。內毒素為致病的重要因素。本菌體外生活力及抵抗力均很弱,并且可產生自溶酶,在體外易自溶而死亡。對干燥、寒、熱和常用消毒劑均甚敏感。溫度低于30或高于50時皆易死亡。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傳染源是帶菌者和流腦患者。本病隱性感染率高,感染后細菌存在于正常人鼻腔,不引起癥狀而成為帶菌者。流行期間人群帶菌率顯著增高,可達50以上。國內調查流行期間a群帶菌率高,非流行期間則b群是最多的帶菌群。本病經呼吸道傳播,由于本菌在外界生活力極弱,故很少間接傳播,但密切
35、接觸如同睡、懷抱、喂奶、接吻等,對2歲以下嬰幼兒傳染本病有重要意義。人群普遍易感,兒童發(fā)病率高,以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發(fā)病率最高。感染后可對本群病原菌產生持久免疫力;各群間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本病隱性感染率高,流行多發(fā)生在11月至次年5月,34月為高峰,并呈周期性流行,一般每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普通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癥期主要病變是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炎癥、壞死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圍出血。腦膜炎期主要病變部位在軟腦膜和蛛網膜,表現為腦膜血管充血、出血、炎癥和水腫,引起顱內壓升高;大量纖維蛋白、中性粒細胞及血漿外滲,引起腦脊液混濁。亦可引起顱底部炎癥、粘連。暴發(fā)型腦
36、膜腦炎型病變主要在腦實質,引起腦組織壞死、充血、出血及水腫,顱內壓顯著升高,嚴重者發(fā)生腦疝。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為110天,按病情分為:普通型、暴發(fā)型、輕型。普通型最常見,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普通型分四期。前驅期(上呼吸道感染期)、敗血癥期、腦膜炎期和恢復期。多數患者無前驅期表現,僅有低熱、咽痛、咳嗽及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持續(xù)12天。敗血癥期表現為急起高熱寒戰(zhàn),體溫3940,伴頭痛、全身不適及精神萎靡等毒血癥癥狀。皮膚黏膜瘀點或瘀斑,為此期重要體征,病情嚴重者瘀斑迅速擴大,中央呈紫黑色壞死或大皰。持續(xù)12天后進入腦膜炎期。腦膜炎期癥狀多與敗血癥期癥狀同時出現。表現為高熱、毒血癥癥狀;中
37、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煩躁不安,出現腦膜刺激征,重者有譫妄、神志障礙及抽搐?;颊咄ǔT?5天內進入恢復期。經治療后患者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病程進入恢復期,此時癥狀逐漸好轉,皮膚瘀點、瘀斑消失,神經系統(tǒng)檢查正常。約10患者出現口唇皰疹?;颊咭话阍?3周內可痊愈。暴發(fā)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又分休克型、腦膜腦炎型和混合型,后者是流腦中最重的一型休克型表現為:起病急,高熱、寒戰(zhàn),嚴重者體溫不升,伴頭痛、嘔吐及全身嚴重中毒癥狀,精神萎靡及煩躁不安。全身皮膚黏膜廣泛瘀點、瘀斑,可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壞死,最終出現循環(huán)衰竭,極易并發(fā)dic。此類患者腦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腦脊液檢查大多澄清,細胞數正
38、?;蜉p度增加。腦膜腦炎型主要表現為腦實質損害,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加深,迅速進入昏迷狀態(tài);反復驚厥,錐體束征陽性;腦水腫常見,嚴重者可發(fā)生腦疝。以上兩型臨床表現同時或先后出現為混合型,病情極嚴重,病死率極高。輕型流腦多見于流腦流行后期,病變輕微,臨床表現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皮膚黏膜可有少數細小出血點,腦膜刺激征不明顯,腦脊液多無明顯變化,咽培養(yǎng)可有病原菌。本病實驗室檢查主要有血常規(guī)、腦脊液檢查和細菌學檢查。血常規(guī)表現為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并發(fā)dic者血小板減少。腦脊液檢查表現為顱壓升高,腦脊液外觀混濁,白細胞數明顯升高為100010l,以上,蛋白質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明
39、顯減低。發(fā)病開始12天或敗血癥休克型患者,除顱壓增高外,其他檢查可無明顯改變。細菌學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方法。包括涂片染色及細菌培養(yǎng)。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并發(fā)癥與后遺癥已少見。并發(fā)癥包括中耳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心內膜炎、心包炎、肺炎及眼內炎等。后遺癥包括硬膜下積液、腦積水、腦神經損害引起的動眼神經麻痹、耳聾及失明等,亦可有肢體癱瘓、癲癇或精神障礙。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診斷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流行病學資料提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發(fā)病季節(jié)在冬春季,常見于兒童,多未接種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菌苗當地有本病發(fā)生或流行。該病臨床表現特征為突發(fā)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瘀斑及腦膜刺激征。嚴重
40、者有敗血癥、腦實質損害;表現為感染性休克、循環(huán)衰竭;神志障礙:驚厥及呼吸衰竭主要依靠末梢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顱壓升高及膿性腦脊液改變等輔助檢查結合細菌學檢查進行臨床診斷和確診。本病主要需與其他細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相鑒別,如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上述化膿性腦膜炎發(fā)病均無明顯季節(jié)性,多散發(fā)而不引起流行,無皮膚黏膜瘀點、瘀斑),確診則有賴于細菌學檢查出不同病原菌。結核性腦膜炎;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低熱、盜汗、消瘦等癥狀,皮膚黏膜無瘀點、瘀斑,多有結核病史或密切接觸史。腦脊液檢查:顱壓升高更明顯,腦脊液外觀混濁呈毛玻璃狀,白細胞多在5010/l以
41、下,以單核細胞增多為主。蛋白質增加,糖及氯化物減低。腦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檢出抗酸染色陽性桿菌有助于確診。與敗血癥及感染性休克(可有原發(fā)病灶,發(fā)病無季節(jié)性)相鑒別,確診則有賴于血培養(yǎng)檢出其他致病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重在早期發(fā)現患者并就地隔離治療至癥狀消失后3天,不少于7天,密切接觸者應醫(yī)學觀察7天。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室內通風。兒童不去流腦患者篆:兒童不去流腦患者家,并應盡量避免人多型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強菌苗預注射;對密切接觸者可用復方磺胺甲嗯唑等進行藥物預防。(二)病史采集要點現病史發(fā)病時間:如果疑似普通型流腦,發(fā)病時間可以天為基本單位記錄;如果疑似暴發(fā)型流腦應以小時為基
42、本單位記錄。產要癥狀:發(fā)熱時間和程度,伴有寒戰(zhàn)、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嬰幼兒出現拒乳現象,皮疹(出血點或瘀斑),迅速出現并逐漸增多和擴大,瘀斑和瘀點迅速增多和擴大是病情加重的一個重要標志,伴有意識障礙甚至抽搐。主要體征:注意患者生命體征(bp、p、r、t)的變化及意識狀態(tài),動態(tài)觀察出血點或瘀斑的變化情況,觀察腦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的情況。診治經過:重點追問是否在他院接受診治及其經過,如果接受過青霉素等治療對疾病的控制有明顯的幫助。既往史既往未患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病學資料季節(jié)性、流行性:注意發(fā)病當時的季節(jié),24月為發(fā)病高峰;當地有本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接觸史:1周之內有流腦患者的接觸史;接種
43、史:既往未接種過流腦菌苗。(三)與本病相關的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血壓、脈搏盼測定和皮膚黏膜瘀斑和瘀點,神志的改變和腦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血壓、脈搏的測定和觀察神志的改變情況至關重要,如果在24小時內出現血壓下降和脈搏加快及神志明顯改變,皮膚黏膜瘀斑和瘀點迅速增多和擴大,迅速出現昏迷,腦膜刺激征明顯,則暴發(fā)型流腦的可能性很大。輔助檢查中血常規(guī)中自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的水平決定感染的輕重,腦脊液常規(guī)呈化膿性腦脊液的改變,血液、腦脊液、皮膚瘀斑、瘀點的組織液細菌涂片或培養(yǎng)查到腦膜炎雙球菌是確診的依據。(四)病例分析與初步診斷在流行地區(qū)、流行季節(jié),患者在一周前接觸過流腦的患者,既往未接種過流腦菌苗也未患
44、過流腦,突然發(fā)病,表現高熱、寒戰(zhàn)、頭痛、嘔吐,皮膚黏膜出血點,腦膜刺激征陽性,末梢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腦脊液為化膿性腦膜炎改變,臨床診斷普通型流腦;如果患者皮膚黏膜瘀斑、瘀點迅速增多,24小時內出現休克或迅速出現昏迷,臨床診斷為暴發(fā)型流腦。如果在血液中、腦脊液中或皮膚瘀斑、瘀點的組織液中發(fā)現腦膜炎雙球菌可以確診為流腦。21.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疾病概述正確答案: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本病經蚊蟲傳播。主要分布在亞洲,多為夏秋季流行。我國80%90%乙腦病例集中在7、8、9月。本病起病急,臨床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性錐體束征
45、陽性為特征;個別病例可出現腦膜刺激征,重癥者伴中樞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達20%50%,可有后遺癥。人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數呈隱性感染,乙腦患者多數為10歲以下兒童,以26歲兒童發(fā)病率最高。22.腎綜合征出血熱正確答案:(一)基本知識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本病常見于農民,具有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本病疫區(qū)分布于亞洲、歐洲和美洲32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集中在亞歐部分國家,疫源地則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個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嚴重的國家,HFRs發(fā)病人數占世界總發(fā)病人數的90以上。年發(fā)病人數波動在4萬至6萬這一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
46、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傳染病。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國其余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均有病例報道。傳染源嚙齒類動物包括鼠類,黑線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狗、貓、豬,鼠是主要的傳染源,帶毒的鼠排泄物可經呼吸道、消化道、接觸、垂直傳播,HFRS具有季性和周期性:季節(jié)性表現為黑線姬鼠:111月、大林姬鼠:79月、褐家鼠:35月。每隔數年周期性發(fā)作一次。防鼠滅鼠是預防該病的主要手段,在流行區(qū)預防接種也會使發(fā)病率大大下降。主要病理變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廣泛性損害。臨床表現復雜,臨床類型多樣,典型病例呈五期臨床經過,主要臨床特點為發(fā)熱,低血壓休克,充血、滲出、出血、腎損傷。易和上呼吸道感染、敗血癥、急性腎衰竭等
47、多種疾病相混淆。病死率與診斷、治療遲早密切相關,故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至關重要。(二)病史采集要點1流行病學資料在腎綜合征出血熱疾病流行季節(jié)(黑線姬鼠:111月、大林姬鼠:79月、褐家鼠:35月),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特別是職業(yè)特征,著重詢問患者當地有無該傳染病流行,是否接種過出血熱疫苗及接種時間。病前是否有鼠類或其他宿主動物接觸史。2臨床特征關鍵掌握。腎綜合征出血熱早期三種主要臨床表現和病程的五期經過。前者包括發(fā)熱及伴隨癥狀:頭痛、腰痛、眼眶痛、周身關節(jié)肌肉酸痛類似感冒,這些癥狀于熱退后反而加重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特征;尿量情況及他院診治情況對該病診斷也有幫助;在體格檢查中,血壓的測量無論對臨
48、床診斷、判斷病情還是治療都是非常關鍵的,注意出血熱特有病容-顏面及上胸部潮紅,結膜充血、眼瞼水腫似酒醉貌。皮膚改變即出血現象雙側腋下鞭擊樣或搔抓樣出血點,雙腎區(qū)有叩擊痛。(三)與本疾病相關的輔助檢查1血常規(guī)血液濃縮,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高,白細胞降低,單核細胞增多,血小板下降;尿常規(guī):尿蛋白出現和尿中膜狀物有助于診斷。2免疫學檢測特異性抗體IGG:病程中雙份血清特異抗體IGG效價增高4倍以上為陽性;特異性抗體IGM和特異性抗原:免疫熒光或ELISA法檢測IGM抗體和抗原;以上三種免疫學檢測在疾病確定診斷上均能起到重要作用。3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包括BUN、Cr明顯增高,伴有代謝性酸中毒、堿中毒和離
49、子紊亂,伴有肝功異常、心肌酶譜增高的患者也不少見。4雙腎彩超彌漫性腎損傷改變。(四)病例分析與初步診斷根據患者的起病情況、早期3種表現(發(fā)熱中毒癥狀;充血、出血、滲出;腎損傷)和5期經過(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即患者年齡(青壯年)、性別(男性)、職業(yè)(農民、屠宰場工人等)、腎綜合征出血熱特征性醉酒貌、皮膚鞭擊樣或搔抓樣出血點及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及腎功能的改變進行初步診斷,確定診斷須結合免疫學檢測血清中抗體。本病需要鑒別的疾病很多,不同發(fā)病過程需與不同的疾病相鑒別。發(fā)熱期與上呼吸道感染、敗血癥、急性胃腸炎和細菌性痢疾等的相鑒別;休克期應與其他感染性休克鑒
50、別;少尿期需與急性腎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衰竭相鑒別。另外如果出現出血,注意與消化道潰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導致的DIC相鑒別。23.1993年6月13日,某校學生約450人在課間餐飲用瓶裝消毒酸奶,飲用后24小時內有152人發(fā)病。主要癥狀為劇烈嘔吐,有的多達10余次;其次為腹痛、惡心。經治療,病人全部康復。問題一:1你對本次疫情的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2采集可疑食品的操作過程、貯藏和運輸過程中的注意要點。3食物中毒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問題二:1請設計一份個案調查表(主要內容)。2食物中毒應采集哪些樣品?3到達現場后,應進行的現場調查內容有哪些?問題三:1你對這起疫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
51、?2當你接到這起報告時,應采取哪些措施?3請你針對本次疫情設計調查方案。正確答案:問題一:1初步診斷食物中毒。診斷依據:(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共同的可疑食品。(2)病人臨床癥狀基本相同。(3)潛伏期短、發(fā)病集中等。2采集可疑食品的操作過程、貯藏和運輸過程中應注意:(1)可疑食品采集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2)樣品貯藏和運輸過程中應注意及時送檢,不能及時送檢時應冷藏保存。3食物中毒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1)食物中毒發(fā)生經過。(2)臨床和流行病學特點、治療和病人預后情況。(3)分析和結論(引起中毒的食品、致病因素、中毒暴發(fā)的原因與條件、檢驗結果、最后診斷)。(4)控制和預防措施。問題二
52、:1個案調查表(1)被調查者的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住址等)。(2)發(fā)病情況(發(fā)病時間及主要癥狀等)及治療情況。(3)發(fā)病前2448小時內食物攝入情況。(4)臨床及實驗室檢驗結果。(5)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人。2應采集的樣品(1)剩余的瓶裝消毒酸奶(學校發(fā)剩的、學生喝剩的及領到未喝的,工廠庫存的、同一批號的)。(2)病人的嘔吐物、糞便、血液、尿液。(3)食品加工用具、容器的涂抹。(4)食品加工人員手涂抹。3現場調查內容(1)中毒病人和同一場所進餐者的個案調查。(2)對可疑中毒食品加工和貯存場所的現場衛(wèi)生學調查。問題三:1初步診斷細菌性食物中毒。2接到報告后,應采取的措施:(1)及時報
53、告上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2)對病人采取急救措施(解毒、排毒、對癥治療等)。(3)對可疑有毒食品采取控制處理措施(封存、追回、無害化處理等)。(4)對中毒場所的處理措施(根據食物中毒的性質,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措施)。3調查方案(1)調查目的。(2)調查方法。(3)調查內容。(4)調查表格的設計。24.病歷摘要:患兒,男,4歲,因高熱,頭痛4小時伴嘔吐,意識不清半小時來診?;純河?月8日送達本院,入院時家長述患兒晨起自述頭痛,高熱不退,嗜睡,曾口服感冒藥,各種癥狀未見明顯好轉,于中午開始嘔吐,面色發(fā)白,神志不清,偶有抽搐,急送醫(yī)院就診。查體:T 40,P 140次分,R 35次分,BP 100/6
54、0mmHg。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面色蒼白無光澤,神志不清,嗜睡,無皮疹,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鞏膜無黃染,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頸部強直,時有抽搐,肺部聽診有濕性啰音,心界叩診不大,心率140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肝脾肋下未及。下肢無水腫。膝腱反射亢進,巴賓斯基征(+),腦膜刺激征(+)。既往體健,足月順產,生長發(fā)育無異常,無藥物過敏史。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 15.010/L,N 0.78,L 021,PLT 20510/1,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抽取腦脊液呈微濁狀,壓力增高,白細胞總數30010/L,中性粒細胞略有增高。病理所見:肉眼可見腦組織膨隆,血管充血,鏡下可
55、見血管擴張充血,其周有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神經細胞部分出現變性和壞死。正確答案:診斷及診斷依據:1初步診斷流行性乙型腦炎。2診斷依據(1)流行病學資料,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夏秋季),發(fā)病時間為8月份,乙腦患病多數為10歲以下兒童,以26歲兒童發(fā)病率最高,該患兒4歲。(2)主要癥狀和體征有起病急,高熱,頭痛,嘔吐,嗜睡,偶有抽搐,神志不清,瞳孔不等大,膝腱反射亢進,巴氏征(+),腦膜刺激征(+)等。(3)實驗室檢查:血象檢查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均增高;腦脊液檢查壓力增高,呈微濁狀,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粒細胞略有增高。(4)病理所見:肉眼可見腦組織膨隆,血管充血,鏡下可見血管擴張充血,其周有大量的淋
56、巴細胞浸潤,神經細胞部分出現變性和壞死。25.細菌性痢疾正確答案: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癥為主要病變、有全身中毒癥狀、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因進入人體的痢疾桿菌菌型不同,數量多少及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癥狀也各不相同。因此I臨床上將痢疾分為急性、中毒型和慢性菌痢三種。(一)傳染源的控制措施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颊咧幸约毙苑羌毙缘湫途∨c慢性隱匿型菌痢為重要傳染源,帶菌者也是細菌性痢疾的傳染源。由于志賀菌的感染劑量極低,對炊管人員、飲食品制售人員、水源管理人員、托幼機構保教人員、醫(yī)院里的
57、兒童和護理員等重點行業(yè)中的糞便培養(yǎng)陽性者應立即調離原工作崗位,及時訪視管理,并給予全程治療,直至癥狀消失后,兩次便檢培養(yǎng)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在沒有糞便培養(yǎng)條件的情況下,應于癥狀消失后一周方可解除隔離。對細菌性痢疾患者應積極搶救治療。對所有已發(fā)現的菌痢病人和疑似病例,應給予積極的治療。對重癥細菌性痢疾患者應及時收治住院,并給予隔離。醫(yī)院難以收治病人時,應設立臨時隔離治療點,就地隔離治療病人。隔離治療點要加強管理,符合傳染病的隔離消毒要求,防止交叉感染。解除隔離標準:病人隔離至臨床癥狀消失,停藥后糞便培養(yǎng)2次陰性。對密切接觸者的醫(y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yī)學留驗,觀察一個最長潛伏期,同時糞檢2次,搜
58、索帶菌者并隔離治療。對病家和臨時隔離治療點中被污染的廁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實施消毒,病人的糞尿排泄物要嚴格消毒,防止病菌向外界傳播。對痢疾的傳染源應長期監(jiān)測,從而及時發(fā)現傳染源,并進一步采取相關措施。具體可分為兩種監(jiān)測:常態(tài)監(jiān)測和非常態(tài)監(jiān)測。1.常態(tài)監(jiān)測 在平時未發(fā)生菌痢突發(fā)疫情的情況下,實施常規(guī)疫情監(jiān)測,各級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發(fā)現菌痢病例和疑似病例,及時進行報告。2非常態(tài)監(jiān)測 在發(fā)生菌痢突發(fā)疫情時,根據流行病學指征及防治工作的需要,進入非常態(tài)監(jiān)測。在疫情發(fā)生所在的縣(市)、區(qū)增設腸道門診的檢菌點,要求所有就診的腹瀉病人到腸道門診就診,加強腹瀉病人監(jiān)測,做到有瀉必采,有樣必檢;未設立腸道
59、門診的醫(yī)院、門診部、村衛(wèi)生室(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私人診所等醫(yī)療機構做好前來就診腹瀉病人的登記和轉診工作。根據突發(fā)疫情的監(jiān)測需要,加強對城鄉(xiāng)結合部、建筑工地、學校、流動人口聚集地、規(guī)模企業(yè)、飲食服務場所等重點場所的主動監(jiān)測工作,主動搜索病人和帶菌者。同時,加強實驗室的病原學監(jiān)測。(二)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痢疾桿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觸,或蒼蠅、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最終均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對污染的水源和食品要及時消毒?;颊哂脦⒓S便和被污染的物品應做到隨時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特別注意食品衛(wèi)生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慢性痢疾患者和帶菌者應定期進行訪視管理,并
60、根據藥敏實驗選擇最敏感的藥物給予徹底治療,糞便培養(yǎng)連續(xù)三次(隔周一次)為陰性者,方可解除訪視管理。此外,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觸蒼蠅等也可傳播細菌性痢疾。食物型傳播:痢疾桿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潔瓜果可引起菌痢發(fā)生。帶菌廚師和痢疾桿菌污染食品??梢鹁”┌l(fā)。水型傳播:痢疾桿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發(fā)流行。日常生活接觸型傳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節(jié)中散發(fā)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桌椅、玩具、門把、公共汽車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桿菌污染,若用手接觸后馬上抓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會致病。蒼蠅傳播:蒼蠅糞、食兼食,極易造成食物污染。細菌性痢疾通過糞一口途徑,通過食物、水、糞便、污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企業(yè)暫時性工作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離婚協(xié)議財產保護策劃與實施策略
- 2025年體育場館管理服務合同
- 2025年獵頭項目申請報告
- 2025年高精度二維伺服系統(tǒng)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
- 2025年住宅租賃協(xié)議法律規(guī)范
- 2025年中國內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全書
- 2025年企業(yè)團隊建設培訓費用預算協(xié)議樣本
- 2025年公司租用辦公地點合同樣本
- 2025年典當行經營許可協(xié)議書
- YY/T 0729.2-2009組織粘合劑粘接性能試驗方法第2部分:T-剝離拉伸承載強度
- GB/T 11379-2008金屬覆蓋層工程用鉻電鍍層
- 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申請表
- 2023年延長石油集團企業(yè)文化知識試題
- 堤防工程重點難點
- 象數療法好療效
- A320系列飛行訓練課程:電子飛行儀表系統(tǒng)概況
- 黃土地質災害類型及其危害性評估
- 交際德語教程第二版A1Studio[21] 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 部編版道法三下知識點匯總【需要背誦】
- 氣割、電氣焊作業(yè)的應急救援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